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研究

宏观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研究

宏观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研究
宏观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研究

宏观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研究

李全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要:在宏观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已不可或缺,同时,离开内生的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难以维系其二级市场的价格,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的权重颇大,其波动就越发不规则,两年多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当然,就长期而言,“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内部的运行规律及互动作用,进而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货币供给 市场波动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一、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枢纽地位,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总和,主要指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具体运行中其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证券发行市场中通常要有证券经营机构垫款,垫款所需资金依赖于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又促进了资金在两个市场的自由流动,股指上涨时,大量资金会从货币市场涌向资本市场,股指低迷时,资本市场的资金会向货币市场回流,这种流动使得两个市场日益融为一体。其次,中长期借贷市场的资金来源于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长期信贷资金往往通过证券市场筹集,比如发行股票或金融债券筹集的资本金。随着各种可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和发展,资本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实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便捷的交易模式和迅速的信息传递方式逐渐成为衡量现实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里,为了将分析简化,我们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的,而且,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中中长期借贷市场尚不成规模,所以,我们讨论资本市场时主要集中在对证券市场的研究方面,所指资本市场也以证券市场为主。因此,我们可以假定所有企业的资金都是通过证券市场筹集的。这样,根据我们先前的分析,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起决定作用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两个部分,在这样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中,上市公司的资产存量,是由资金流量来支持的。 二、经济总量与资本市场走势的互动

金融资产的价格取决于流入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家庭在储蓄和消费之外购买金融资产的货币量,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即企业利润和贷款中在投入实物投资和必要的现金储备之外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货币量。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显示,其所投资金的融资来源是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所筹资金E1全部构成上市公司净资产,即上市公司的资本金或资本存量。银行贷款D 全部构成上市公司负债,则上市公司总资产为E1+D ,资产负债率为)

1(D E D

+,当销售收入扣除贷款本息、工资、股息红利后,剩余部分构成利润并作为

资本存量沉淀下来。于是股票价格指数决定于家庭和企业的总储蓄中用于在股市中炒股的资金量E2(二级市场资金量)或说取决于总储蓄中分入资本市场的货币量以及这个货币量在E1和E2之间的划分比例。当资本市场处于稳定状态或说股指不涨不跌处于原始均衡状态时,上市公司资本存量的价值就是其市场价值。这样,就要求总储蓄中投入资本市场资金量的比

例保持稳定,而且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在一、二级市场中的分配亦保持一稳定比例。这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值就与其股价一致起来。但是,资本市场是一个买卖“预期”的市场,在这里交易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资产现值,还要附加上投资者对这部分资产升值或跌值的预期,股指就由此两个比例来决定了。

随着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金融资产在资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图1,80年代末期金融资产终于脱离了与实际资产的交错而超出实际资产, 90、91年设立证券交易所以后,实际资产继续虚拟化,金融资产迅速增长而实物资产值大幅下降。其中也有波动,比如在96年底-97年初的熊市中,金融资产值大幅下降而实物资产一度超过金融资产总量。但总体来说,总资产的增长是在二者增长的基础上进行的,见图2,金融资产的波动幅度大于实物资产,而总资产则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不断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

图2、1978-1998金融资产增长率-实物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这样,我们就易于理解资本市场如何通过与货币供求的相互作用影响着GDP 的走势,尤其是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资本市场与GDP 的相关程度更高,如图3与图4所显示的:

图3、1993-2000流通市值/GDP 图4、1991-2000股市成交额/GDP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已经从量的积累变为对宏观经济质的影响。

三、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

关于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讨论,许多经济学家已经根据货币政策与股市的密切相关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有一些比较成形的,比如:

1、托宾的q理论

托宾的q最初的表述如下:

追加投资的边际效率

q0 = —————————公式1 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根据衡量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进行再投资,是从边际的角度来说明的,而现在常用的往往是取一般值进行计算,表述如下:

企业市场价格

q =———————公式2 企业重置成本

这里,若q值较大,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为正,企业有利可图,其投资支支出便会增加,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发行股票买到更多的投资品。如果q较小,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其投资效率较低,企业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而将购买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将会降低投资支出。根据托宾的理论,在货币供应量上升时,股票价格上升,q值上升,企业追加投资,从而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即:M(货币供应)↑→E(股票价格)↑→q↑→I(投资支出)↑→Y(总产出)↑

2、莫迪利亚尼的财富效应

莫迪利亚尼认为,决定消费支出的是由消费者所有的财富所决定,其中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主要部分是股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从而在日常消费支出可增加弹性不大的条件下,新增收入多数会流入资本市场变为金融资产,供求的变化可导致股票价格上升,进而导致持有者的金融资产增值,这会增加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从而拉动消费,并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即:M↑→E↑→F(财富) ↑→C(消费支出)↑→Y↑

3、流动性偏好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或其他实物投资方式投资周期长,不易于变现,因而消

费者往往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看作一种保值增值的手段,投资者也为了规避预期的金融风险而进行金融资产投资,因为其较强的变现能力使得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并且具有防止财务状况恶化的功能,而增加金融资产总量,会使股价上扬,股价上扬又增加了金融资产的总量,资产值的增加会拉动消费和投资,最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即:M↑→E↑→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C耐用(耐用消费品支出)↑→Y↑

4. Raiph Chami的股票市场渠道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大量收入投入到股票市场中去。近年来,经济学家通过分析股票市场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了不同于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的渠道——股票市场渠道。股票市场渠道的机理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变量(如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社会的一般物价水平(通胀水平),居民拥有的股票的收益和资本金(表现为名义收入)将会受到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股票的价格便会产生波动,这样股票持有人就会随着通胀的变化改变其对股票回收率的要求,公司为满足股东的要求就会相应调整生产,最终使总产量上升(Ralph Chami 1999)。

即:M↑→P(价格水平)↑→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I t+1↑→Y t+1↑

总言,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整体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资本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也是与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的,尤其是

货币供求关系对金融资产的供求平衡所起的主导作用。

四、模型的表述及经验检验

(一)货币内生的假设前提

关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早在19世纪就有所争论,最早的有银行主义学派中的图克和威尔逊等人、马克思、凯恩斯、熊彼特等。图克说:“物价不决定于为银行券所标示的货币量,亦不决定于流通媒介总体的数量;相反,流通媒介的数量却为物价的结果。”1他又进一步阐述:“银行券的数量,乃需要的结果,而非其原因。”2富拉顿也认为通货数量变动不是物价变动的原因,而是其结果。在此基础上,图克论述了单纯发放银行券是无用的,从而否定了中央银行外生的货币供给,他还说:“无论地方银行或英格兰银行,都没有增加银行券流通数量的力量。”3虽然早期的内生货币理论不够系统清晰,但这毕竟成为了货币内生理论的最初理论源泉。

这里我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深化者格利、麦金农和肖,他们超前的提出,虽然中央银行掌握着控制货币数量的工具,但是随着市场力量的增强,货币自身的供给会日趋达到平衡。格利指出:“在战后,虽然货币供给的增加已被抑制,但金融统治对于阻碍物价水平的上升,却并未得到多大的成功。许多观察家认为,这是由于过去数十年间经济情况的根本变化,致使金融政策对物价与产量的影响力显著削弱之故。根本变化之一就是在金融当局直接统治外的非货币的金融中介机关的急速的成长。”4在论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中,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货币机构与非货币的中介机构有许多共同点,而且,共同点比区别更为重要。这两类金融机构都创造金融债券,它们都可以根据持有某类资产而创造出成倍的特定负债。……它们都能创造可贷资金,引起超额货币量,并产生大于事先储蓄的超额事先投资。”5其实,在中国,经济学家们常常说的“倒逼机制”6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因为在特殊的计划占主导的体制下,国家控制货币供给是必须的,但随着市场力量的增强,货币自身的供求会渐渐达到平衡,从而实现正常的货币内生。7

我们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为M0;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包含M0与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包括M1与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尤其要提出的是,在2001年6月以后根据人民银行新的统计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也划如这一部分,以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三者流动性依次降低。

图5、GDP—M1 图6、GDP—M1变化率

由图5我们我们看到GDP随着M1有缓慢的向上增长的趋势,但不够明显,在图6中比较GDP与M1的增量可以看出M1的波动较活跃,其较好的流动性控制着GDP的走势,验证了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我们再观察GDP与M2增长率的长期走势,见图7,容易看出M2滞后于GDP运行,说明了宏观经济对货币供应量的“倒逼机制”。

(二)、资本市场的宏观模型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简化地用公式表示如下:

GDP=C+I=C+D+E1公式3 M=GDP+E2 公式4

其中GDP为国民生产总值,M为货币量,C为消费,I为企业投资,D为银行贷款, E1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筹资总额,E2为货币供应量在二级市场的漏出,也就是说,资本市场中发行资金进入企业形成投资,交易资金沉淀在二级市场成为一个新的循环,不创造GDP。

这里,由于中国股市的股本份额结构中,非流通股基本占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比重,如果我们把这部分仅仅显示于帐面的非流通市值作为股市交易的衡量指标,显然不合适,因此在市价总值的选取方面我们主要参照的是股票市场流通总市值。并且,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我们选取流通市值-筹资额(包括增发新股和配股在内)(用LTCZ表示)作为衡量资本市场交易规模的主要指标。

在其他指标的选取上,上证A股指数(用SA表示);货币供应量指标(用M1、M2表示);存贷差率(用CDCL表示),是代表货币市场存款与贷款差额的比率对二级市场吸收漏出货币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印花税(用YHS表示);市盈率(用SYL表示),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或投资风险最直观的指标;换手率(用HSL表示),反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开户数,是反映市场人气的主要指标;时间,我们选取1998年1月~2000年12月,单位为月,期间资本市场资金量较大,且代表性较强。

最终经过检验我们得到回归方程为:

Gdlnltcz=-11.619+1.247gdlnm2+0.044gdlnyhs+0.830gdlnsyl+0.658gdllnkhs-0.117gdlncdcl (-10.299) (5.348) (3.520) (9.385) (2.722) (-2.307)

R2=0.993 DW=1.952 s.e.=0.029

公式5经查表,DW统计量的下限值d l=1.16, 下限值d u=1.80,根据DW(Dudin-Watson)检验的规则,当d u

d u=1.80

故u t是非自相关的。因此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如下:

lnltcz t=-11.619+0.167lnltcz t-1+1.247lnM2t-0.208lnM2t-1+0.044lnyhs t-0.007lnyhs t-1+

0.830lnsyl t -0.139lnsyl t-1+0.658lnkhs t-0.110lnkhs t-1-0.117lncdcl t+0.020lncdcl t-1

公式7 可以看出LTCZ变化的百分比受到本期和上一期货币供给量M2、印花税、市盈率、开户数、存贷差率等自变量和上一期的LTCZ变化百分比的影响,上一期LTCZ每变化1%,就会引起本期LTCZ变化0.167%,同理本期的货币供应量M2每变化1%,也会引起本期LTCZ 资的1.247%,其他变量依此类推。

而在实际运行中,结果也是这样的,如图8是LTCZ与M2实际值的相关状况,图9则是去除其自相关后的拟合情况,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LTCZ在受M2影响的同时,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波动,但勿庸置疑的是,资金量是其波动原因的核心。

90000

100000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98:01

98:07

99:01

99:07

00:01

00:07

9.5

9.7

9.8

9.9

98:01

98:07

99:01

99:07

00:01

00:07

图8、1998,01-2000,12,LTCZ -M2(实线) 图9、 1998,01-2000,12,GDLNLTCZ -

GDLNM2(实线)

五、一个有关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问题——国有股权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50%,国有股不流通在公司治理上会导致国有企业主体缺位、无法真正扭转企业机制及确立有效的治理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寻租和分配不均)等问题;对证券市场则带来了影响市场稳定及长远发展等问题,“要加快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创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棘手’问题,同时又是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加入WTO 后与国际接轨必经之路。”8。 国有股不流通的最初目的在于把量化的资本由一个整体且为法人所持有并行使相应的权利,它虽然有别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股权设置模式,但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合理性是不容否认的。其在一定时期集中了国家的财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毕竟是向全流通的市场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贡献,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产权不明晰而导致的三角债问题、企业冗员及离退休职工问题、委托代理风险及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种种原因导致了企业资产不变甚至增值(资本市场上对壳资源的炒作导致亏损或濒临亏损股票的升值)的情况下利润的不断下降,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将最终导致企业的亏损,而目前,亏损的国企也是有相当比例了。然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流通资源的稀缺,这些企业二级市场的股价并未大幅下挫至与其实际的资产水平相吻合。这实际上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的难度,因为它的资产收益率已经远远达不到法定的标准了。这样,博弈的一方——市场(这里大部分是流通股股东,也有有意持有该企业股票的投资者)不接受这样的企业增发新股或是配股,至少难以在较高的价位接受这些新股的发行,2001年夏至今的疲软行情就是一个明证,每一次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推进方案(当然往往是博弈另一方的提案)出台之日就是股市暴跌之时;博弈的另一方——国有股股东或作为其隐性代理人的政府(具体执行部门为财政、国资等部门)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或者至少不会贬值,因此往往按照这些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价来计算减持的价格,或者即使略有降低也决不按企业现行的实际资产价格进行估价,比如,亏损的项目或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依然可以将帐目作成盈利,这不是作假帐,因而在法律上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企业有继续发展乃至筹资的可能性。可见,现实条件下,博弈双方是难以达到均衡的。

我们认为,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降低上市公司的资产值,通过降低股价、降低市盈率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这样将会使得博弈双方获得一个均衡的条件。有人问,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亏损乃至破产了呢?我们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企业资产的价值等于累加的投资值……企业的资产被清算后,企业的资产价值就只是等于交易值。比如,一个企业由于过高的资产值而计算的折旧导致企业的亏损,它可以通过清算的方式使资产贬值,如宣布破产或让另一个企业以低价兼并它,这种清算方式的资产交易所产生的资产贬值

将不再记入企业的亏损,这个企业在财务会计上就可能出现盈利。这种清算的计算方法与正常经营的区别就在于会使整个经济的资产价值不再等于投资的累加值。”9因此,国有股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资产值。

如图10,由于股价增长率攀升,相应每股净资产会下降,因为对应的总资产上升了,而利润不一定变化,甚至有可能下降;而股价增长放缓或下降时每股净资产会上升。再看图11,由于股价增长率不断攀升(当然不是唯一原因),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并导致GDP 增幅放缓或下降;相反,当股价增长放缓或下降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会上升,导致企业盈利,从而带动GDP增长加快。这样看,也许降低资产值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促进的作用,至少在资产值过高时。

由此联想到类似郑百文(亏损27亿元而未破产反被重组)、ST银广夏等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低得可怕,可是仍然有公司对其进行重组。从我们的模型中,不能看出,重组的结果会使原本过高的资产值更高,而利润不变或下降,必将导致资本市场资金量不足以对应相应的股价,从而资金链断裂,进一步导致宏观经济衰退。

图10、每股净资产—上证A股指数增长率图11、GDP增长率—上证A股指数增长率

参考文献

[1]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厉以宁,曹凤岐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樊纲.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4]樊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J],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

[5]耿明斋、李全等.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其运作方式研究.2000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6]李学.庄家的交易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影响.《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2002年.

[7]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刘明康主编. 2000-2001国际金融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刘树成,沈沛主编.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柳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J].东岳论从,1999,(3).

[11]柳欣.货币、资本与一般均衡理论[C].南开大学虚拟经济研究中心论文集,2000.

[12]柳欣.一种新的宏观经济理论[J].南开经济研究,1999,(5).

[13]宁咏.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D],1998年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4]王雪冰主编.1999-2000国际金融报告[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魏成龙.企业投融资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6]吴晓求主笔.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7]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2001年7月6日,全景网络.

[18]易纲.中国的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1984_1993[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9]张军.话说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4年7月1日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7月1日施行.

[2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发行与承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4]钟朋荣.中国通货膨胀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25]周道炯.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 2002年3月20日.

[26]周晓寒.金融经济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27]J.伊特韦尔,M.米尔盖特,P.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8]格利,1960年,转引自刘熬.国际货币金融学说[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

[29]格利和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30]图克,1844年,转引自刘熬.国际货币金融学说[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

[31]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2]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金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3]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等.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4]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5]Peter L.Rousseau and Richard Sylla:“Financial Systems, Economic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 October 15, 2001.

[36]Levine, Ross, and Sara Zervos:“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Long-Run Growth”,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6,10(2,May).

[37]Boyd, John H., and Edward C.Prescott:“Financial Intermediary- Coali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6,38(2,April).

[38]Boyd, John, and Bruce Smith:“Intermediation and the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Investment Capital: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2,30(3,December).

[39]Barry Eichengreen and Harold James:“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form in Two Eras of Globaliz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ptember, 2001.

[40]Cheung, Steven:“The Contractual Natural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41]Tobin, J. A. (1958)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ur Towards Risk,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5.

[42]Tobin, J. A. (1980) Asset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The Study on China’s Capital Market Fluctuation under Macro Economy

Li Quan

(Center for Stud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In macro economy, the effect of capital market is dispensable. Meanwhile, it’s hard for capital market to maintain the price of the second-class market without endogenous monetary supply and macro economic operation. China’s capital market has been deeply affected by policy and therefore its fluctuation is irregular. The trend of the domestic capital market in these two years is a good example. In a long run, it’s trend that capital market is the barometer of macro economy. We aim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al laws and interacting effect of macro economy and capital market. Thus, it can offer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 Macro Economy; Capital Market; Monetary Supply; Market Fluctuation

收稿日期:2003-12-18

1图克,1844年,转引自刘絜熬,《国际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第132页。

2同上。

3同上,第133页。

4格利,1960年,转引自刘絜熬,《国际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第405页。

5格利和肖,1994,《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出版社,第175~176页。

6樊纲,1994年,《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出版社;钟朋荣,1990,《中国通货膨胀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周晓寒,1988年,《金融经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7参照宁咏,1998年《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

8周道炯,2002年3月20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第3页。

9柳欣,《一种新的宏观经济理论》,《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今冬第二场大雪让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1号瀚海海运仓大厦办公的白领们感到阵阵寒意。比天气更冷的是投资者王敏(化名)的心。去年7月份,他在这里购买了中元宝盛的一年期产品,至今仍未兑付,而中元宝盛相关负责人已经“失联”。 11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官方网站公告一份包含12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失联(异常)名单,其中10家私募基金为无产品管理的公司,部分采用自有资金运营,部分属于空壳公司。这12家私募分别是:华天国泰、中融坤瑞、中元宝盛、融易融、银河瑞盈、中投华融、万弘基金(苏州)、湖北奥信创业投资、幸汇财富、洲海鸿润、北京幸福财富投资以及深圳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扰乱基金行业生态 基金业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失联的情形包括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同时协会以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在限定时间内未获回复。一旦可能“失联”,协会将通过网站发布“失联公告”催促相关机构主动与协会联系,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在这些失联私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产品的私募,即便部分公司有产品也是通过“路边的理财公司”或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等形式吸引客户。这些“路边的理财”公司从业人员往往是从房地产中介、汽车中介等转行而来,对财富管理行业和理财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对

代理销售的私募基金产品更无从了解。其手段无非是两条:一是口头承诺刚性兑付和高收益,公开宣传保本保息;二是“补贴”营销,将基金的年化收益拉高8%至10%,有的借助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手段,公开宣传年化收益率可达50%以上。 “融美众筹系统”表示,公布失联私募说明监管部门有警示风险之意,在备案制下淘汰空壳私募机构的努力正在发挥效力。 其实,在2014年就已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因过度宣传被罚的先例。如数米基金网因宣传“数米胜百八”活动,存在“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等不当用语,收到浙江省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天天基金网因在官网宣传“活动年化总收益10%”“欲购从速”“100%有保证”等,且未充分揭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风险,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1月17日,上市公司新华百货(30.68, 0.00, 0.00%)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上海宝银被有关部门处罚。基金业协会就此表态:上海宝银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有关内容构成对上海宝银及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基金业协会重申,私募基金行业不是法外之地,无论何种理由,严禁违法公开宣传推介。 一路财富副总经理刘嘉认为,不规范的营销和代理活动导致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吃罚单”是迟早的事,因为依靠补贴和高收益吸引客户不仅不是长久之计,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行业“生态”。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回顾和总结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本市场是股份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在实现资本集中、扩大社会生产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客观的要求。世界上的资本市场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600年,英国就成立了皇家特许经营的股份制公司——东印度公司。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自1990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型”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此期间,基础制度不断加强,品种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功能日益发挥,整体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二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效率、透明度、影响力、开放度大幅提升,在基础建设、体系完善、秩序维护、功能发挥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资

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我们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着力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督,相继开展了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资本市场法制等一系列综合改革,逐步破除了长期制约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动市场实现了转折性变化。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但总的来看,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全流通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突破,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平稳推出了创业板,稳步扩大直接融资,丰富了商品期货品种,加强对行业机构的风险管理,从而为抵御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体系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规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不仅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在资产定价、资源配置、支持自主创新、引导民间投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篇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xx-04-1616:04:45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xx 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

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xx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节选) 资本市场化是经济主体投融资活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过程。在经济转轨国家,资本市场也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资本市场化是相对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资金完全按照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无偿调拨而言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的获得不再依赖政府的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对商业信贷、证券、外资的有偿使用来筹集,以排除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资本价格扭曲。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必然要在市场供求的调节到价格为导向来进行。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分析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既可以从资本分配即流向入手,也可以从资本获得即来源入手。考虑到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的市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逐渐退出资本惟一供给者的角色,实现资本供给的多元化,我们主要从资本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中国的统计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商投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一下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工具,规模和投资方向仍由政府控制,完全是计划性的。因此,其投资规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低可以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也要区分这个比重的高低是体制性因素决定还是根据短期形势的政策性调整决定。若是体制性因素决定此比重高,说明市场化程度不高或下降;若是政策性因素决定此比重变化,则不能由此断言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高低。 从表4-1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只有2.7%,这标志着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已取得了相当的进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了政府投资规模,政府直接控制的预算内投资比重有所提高,2001年达到6.7%。但是,这个比重的增加不能被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倒退,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经济衰退时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加,这与体制因素关系不大。 (二)国内贷款 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原有的无偿划拨关系被彻底打破,它们之间变成了一种有偿的借贷关系。因此,国内银行贷款是资本市场化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和主要标志,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可以部分地用来衡量资本市场化的程度。下面,有两张反映国内贷款的表(表4-3):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已出现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而大多市场监管的分析只重视行政监管,将信息披露监管由内至外分为董事会、信用中介机构、中国证监会、媒体,实现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从新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监管问题,力图建立起更全面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1引言一般在研究监管问题时,人们总是把问题局限于政府的行政监管上,往往把行政监管作为监管的唯一手段和主体,争论也通常集中在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应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各部门的监管权力如何分配和相互配合等问题上。资本市场是流动性强、自由度高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信息的供给量和信息分布的对称性。信息供给越充分,则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越高。因此,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化解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基本措施。2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的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其重点是通过实施激励机制使企业内各利益主体各得其所,处理好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入手。(1)应建立独立董事人才数据库。我国目前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足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他们以及如何使他们愿意从事独立董事工作,前者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问题,后者则是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问题。因此,要建好独立董事运作机制,应由中国证监会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建立中国独立董事专家数据库,并根据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实际情况向其差额推荐独立董事候选人,上市公司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将中国证监会推荐的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以及与公司有无重要关系等情况予以公布,由股东投票,实行一人一票制或累积投票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2)完善独立财务董事制度。无论从对外信息披露,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由于其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都极为重要。因而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董事,特别是外部独立财务董事,对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正确性、增强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3加强信用中介监管独立、客观、公正是国际会计师执业界所奉行的基本立场。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独立性建设一直困扰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提供鉴证服务的特殊中介,其声誉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公平效率的保证。因此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尤为重要。借鉴各国声誉制度的模式,注册会计师声誉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empirenews.page--] (1)声誉信息收集机制。声誉信息的收集是声誉制度的基础。声誉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基本情况信息和执业质量信息。(2)声誉信息评价机制。为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并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和声誉信息进行量化。声誉的评价标准应真正体现委托人的利益,代表所有委托人的共同长远利益。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打分,评级等方法评出各个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等级,以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3)声誉信息传播机制。运用各种媒介加强声誉信息的传播和介绍,以取得共识和认可,加强舆论宣传的力量,让人们真正了解注册会计师,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唾弃不诚信行为,加强法律意识。(4)声誉排斥机制。排斥机制都是声誉机制的重要组成。对于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的选择自动将其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排斥机制,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进入和退出,规定严格的进入资格,取消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优化会计市场。[1][2]下一页当然,声誉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依赖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如产权制度、监督机制,惩罚机制、全社会信息制度的建立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等等,但是声誉制度并非只能消极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相反,声誉制度的积极构建将会促进各方面条件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与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602392.html,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与完善 作者:赵一霏张宇虹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资金能够不断保值增值。从当前来看,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我国资本市场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保值增值资金配置金融结构机制缺陷 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发展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资金流通形式来看,资本市场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对我国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平台,在促进我国企业现代化和筹集发展所需资金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从80年代开始直至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已经慢慢转变,外资、私人、乡镇企业产品逐渐登上舞台,国内竞争加剧,而且,企业还直接面对跨国集团在国内外的挑战。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从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市,到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2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在我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中,散户的数量比较庞大,而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完善的资本市场,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作为支撑的。因为,从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其投资目标来看,二者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机构投资者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券商等,而散户通常就是资产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的稳定性和长期收益更加看重,而散户投资者往往过于激进冒险,投机行为较多。散户的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 2.2 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

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 导读:本文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欧洲货币》、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邀请我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使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资本之年”,在这里我想就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等问题讲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有人已注意到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其中中国证监会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证监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的重要步骤,也涉及到市场中各个角色的重新定位。这就引出了一个讨论,我国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组织结构?包括证监会在内的有关参与者在其中应该如何分工和定位? 首先,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这一结构中包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服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等多类主体,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设计和角色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彼此之间既要有专业分工,又要相互制衡、相互合作。资本市场中第一类主体是市场供求主体,是投资人和发行人,投资人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行人包括股票发行人、债券发行人以及其它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投资人和发行人是资本市场的主角,是最主要的参与者。第二类主体是服务机构,

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咨询机构、投资顾问、新闻媒体、网络服务与信息技术提供商、登记结算公司等等。当然,有些角色是有交叉的。第三类主体是指市场组织机构和自律性机构,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交易所既是市场活动的服务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服务,促使市场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又是自律性组织,承担了维持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规范的监管职能。第四类主体是监管者,证监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证监会并不是资本市场的唯一监管者,不少监管职能分布在其它部门,例如,司法、执法机关,刑事侦查部门,以及财政部、人民银行等相关政府部门,证监会要有效履行其监管职能,需要其它许多机构在监管方面的合作和支持。除此之外,在国际监管合作中,还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和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市场中各类主体之间是有专业化分工的,各自在某些方面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专业机构的分设又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有动机去虚增收入、粉饰报表,就会面临很多制约。它可能涉及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它的资产要经过评估机构评估,它的财务报表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申请材料要经过律师事务所审查,必须经得起咨询分析机构和媒体的质疑,另外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都在不同的环节起监督作用。因此,造假是有制约的,因为这些机构通过一种组织结构维持着良好的制约机制。同时,这种制约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机制。如果这些机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