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33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33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33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33

《雾凇》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丽奇特,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雾凇图片。

2、这就是被誉为——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齐读课题。

二、感受雾凇之美

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板书:奇观)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1、雾凇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2、学生抓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出示词卡,指导读好三词。

(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3、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朗读。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齐读。

4、指导读出(多,壮观)——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缀满

了枝头,绵延了十里长堤——读、点评

十里长堤(那么长,范围可真广啊!)

缀满(挂得满满的,可真多呀!)

2、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齐说)(板书:!)

3、指导背诵

三、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雾凇,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最想知道?(指3—4名学生说)

1、是啊,吉林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1)、谁能用文中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说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齐读。

a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

(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b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冬天寒冷干燥,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遇冷又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的松花江畔就具备这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读句子(红示:弥漫、涌向、笼罩、淹没)读句子

(红示:4摄氏度左右、零下30摄氏度左右)

是呀,正是这吉林松花江畔独特的条件才产生了这雾凇奇观。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一大奇观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

(2)、老师范读(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这时,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同学们,这样一个奇妙的过程看到了吗?自己试着读读。

指名读。抓住那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指导朗读。(词语——句子)

“渐渐地”(松花江上的雾,一点一点慢慢增多,越来越浓)

“慢慢地”(雾凇凝结的速度非常缓慢)

“轻轻地”(多么轻盈,悄无声息)

“一层又一层”(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句子,把这些感受带进句子,自己试着用心读一读,读出缓慢来。](生练读)

(3)、雾凇就是这样无声无息,逐步凝结而成,这松针、柳枝都变了,(课件)你瞧,(引读)最初──逐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出示: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

4、仿写几句话,用上“起初——逐渐——最后”。

5、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形成过程又如此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真奇特啊!再读!(板书:!!)

四、赞美雾凇之美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出示:千姿百态的雾凇图)

1、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这么多不同姿态的雾凇,现在你就站在它的面前,你会说些什么?

2、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就是——“情不自禁”。人们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你们知道吗?1990年1月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也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看! (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齐读)

2、赞美雾凇的诗句

3、是呀,所以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赞叹)

4、中国大自然四大奇观

六、布置作业

板书: 23、雾凇

洁白晶莹千姿百态

奇观

银光闪烁琼枝玉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雾凇》完美教案及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美丽的雾凇。读好课题(生读:雾凇)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它被人们称为(板书:奇观) ▲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出示: ①看,查看,观看 ②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什么样的景象才能称作奇观?(特别美丽的、奇特的、罕见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把称雾凇为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找到重点词语圈圈画画。 3.讨论交流: 你书中的雾凇怎样?(板书: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读词,说说你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真美,怎么读?还有谁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指名读)那霜花晶莹剔透,你再读。 洁白晶莹的霜花本身已经够美了,在阳光照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变得银光闪烁,更美,读!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元素的概念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 [投影]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推进新课 一、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呢? 1.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分析]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思考]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 [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 [小结]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练习]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2N ②3S ③nFe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3S表示3个硫原子③nFe表示n个铁原子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再来想想元素中文名称有什么特点呢?

(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淞》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 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 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淞。(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雾淞)雾淞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出示课件2) 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淞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淞奇观。(课件3出示雾淞图片,学生欣赏) 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 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淞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淞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淞的?(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淞的美了? 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点击成蓝色。 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淞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xx小学羽毛球教案全

xx小学羽毛球社团教案 第一课:介绍羽毛球知识 项目:羽毛球教师: 周次:第六周课时:1课时 1.使学生了解羽毛球基本的教1.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羽毛球运动运动知识。教学学锻炼方法 内容任2.培养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2.羽毛球运动专项理论务同时,培养团队精神。部分时间内容组织教法备注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开始2分组织:成体操队形部分钟 3(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1、跑两圈热身(绕羽毛球乒乓球 场地) 2、准备活动(4×8拍) 组织:全班成四列体操队形散?头颈运动;?扩胸运动 准备5分开。部分钟 ?振臂运动;?绕环运动 要求:教师喊口令并领做 ?体转运动;?腹背运动 ?弓步压腿;?侧压腿 ?活动膝关节;?活动踝腕关节 部分时间内容组织教法备注 羽毛球运动的概况 1、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运动是运动

员手握球拍在长13.40米,宽:单基本30打是5.18米;双打是6.10米;中部分分钟间设有球网高1.55米,宽6.10米 的长方形场地上,以还击球的方式 进行的运动。就单打场地来说,一 个运动员实际控制的区域为30多 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运动员必须在这块3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靠双脚不停地移动和奔跑,抢到最好位置,然后,以不同的力量、不同 的角度迎击对手。 2、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1)羽毛球是一种全身运动项目 (2)运动量可合理调节 (3)简便性:?不受场地的限制; ?集体、个人皆宜;?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3、羽毛球运动规则简介: (1)挑选场地或发球权;(2)局数和分数;(3)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4)交换场地;(5)发球和接发球(6)单打的发球和接发球的方位及顺序; (7)违例:1.发球时的几种违例;2.接发球时的几种违例;3.击球时的几种违例。 3 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放松运动; 结束部分分钟基本队形 1(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后2(初步了解了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小结第二课:正反手握拍法及准备姿势项目:羽毛球教师:安国强周次:第六周课时:2课时 1、器材介绍 1、介绍器材规格教学 2、学习正、反手握拍方法教学2、熟练掌握正、反手握拍方法内容任务 3、学习发球和接发球的基本站位和准3、基本掌握发球和接发球的基 备姿势本站位和准备姿势部分时间内容组织教法备注 1(整队集合 2 2(师生问好开始组织:成体操队形。部分分钟 3(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如何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指导写字。 “雾”是我们这课的生字,这个地方的横撇、捺要舒展,横折钩的收笔与雨头一竖要中心对齐;“凇”字的部首是-—两点水旁。 二、听写词语,白板出示互批。 弥漫笼罩淹没凝结洁白晶莹琼枝玉树 1、指名三学生板书,下面同学全写、 2、小结谁是优胜者,表扬书写正确而且工整或有笔锋的同学。 三、出示: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什么缘故写?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伙儿讲讲课文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您所读到的或想象到的雾凇奇观?能够用上刚才听写的词。

2、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呀?老师今天就带您们到画中游去!(图片欣赏,师用一、三段课文解讲、)假如此时您也站在了松花江边,您会如何赞叹呢? 3、出示江泽民诗句、瞧:江泽民总书记欣赏过吉林雾凇后,也欣然写下了如此的诗句—-(生读: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师过渡:瞧,与本课作者一样,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课文是如何将这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来,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指读探究任务 四、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您的理解、 1、您从课文中读明白了什么呢? 2、同桌相互讨论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一下雾凇的形成缘故?板书:概括(依照学生回答,课件出 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与的 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讲讲您会从中发现什么?如何理解?(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遇冷--凝结4、老师想请同学们接着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能够从哪些词句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吉林具备这些条 件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具体从哪些词感受

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兀素 第四师78团中学范晓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用品】 1.自制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 .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3.元素周期表 【课时建议】 2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 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赞美“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的诗文。(学生诵读) 2、师:是呀,在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该多好啊!(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雾凇学生齐读课题) [本环节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后面的感悟美、表现美进行有意义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多幅雾凇的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述) 2、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难怪刚才有同学不禁赞叹起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课文描绘的雾凇美景吧。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把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雾凇奇特的美。) 3、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最美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汇报,谁先来汇报呢?(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A: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B: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师:面对眼前这番美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2)能说说从这句诗中体会到的意思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叹一番:——(齐读)[从句到段,由点到面的训练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 4、师:谁还想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雾凇的这份神奇与美丽? 5、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学生练习背诵,积累语言。)[读是理解的基础,让学生在读的内化活动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或诵之或歌之或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四、学情分析 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 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雾凇》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课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雾凇的特点,感受雾凇的奇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思、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 (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 (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备课人李国超学科化学年级高一时间2015.3.30 课题元素周期律第( 2 )课时课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了解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的周期性变化。 3.理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4.了解比较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分析p14表格,得出电子核外排布的简单规律 2.通过实验视频,比较钠、镁、铝的金属性 3.通过实验视频和分析资料卡片,比较Si、P、S、Cl的非金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归纳总结、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完 善问题的科学精神。 教 学 重 难 点 元素周期表的涵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方法。 学 具 准 备 PPT、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 所谓元素周期律,顾名思义就是元素周期表中体现的规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 我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史。 ①问题的产生.门捷列夫在编写教材中的碱土金属时,不知Mg应该和Ca,Sr,Ba 为伍,还是应该和Zn,Cu,Hg 为伍,认为化学元素缺少严整体系 ②存在的困难.对已发现的63 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种种基本性质编制卡片、试排.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得不准确,从而遇到了很多困难 ③崭新的论点.1869 年发表了题为《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有关基本论点,并且设计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④理论的完善.改变周期表的形式,将同一周期的元素排在一行,同类元素排在一列,每经过7 种或17 种元素,碱金属或卤素重复出现,周期表趋于完善. 从这段元素周期律发展的历史中,同学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咱们书后这种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主要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在这节课之间大家已经学习这部分内容,现在请大家完成学案。。。。部每一门学科或者某一个知识的 发展都是曲折前进,螺旋式上升 的,通过不断的修正,逐步接近 自然真实。我相信咱们书后面的 元素周期表也一定有可以完善 的地方。 完成相应学案。 引入新课 让学生认识科学发 展历史,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克服困难、 完善问题的科学精 神。 回顾上节课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详解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 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 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凇”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务。“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3.这么美的雾凇连江主席看了都情不自禁的吟诵到:(多媒体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今天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到吉林去走走 看看。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预习单,小组内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教师针对预习单 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课件分组出示生字词,组织学生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认真默读课文,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精选文档)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高中羽毛球教案

高 中 羽 毛 球 体 育 课 教 案 学院:体育学院班级:1205班主讲人:刘培煌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羽毛球运动以及羽毛球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握拍、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意识。 学习内容1、介绍羽毛球场地 2、正。反手握拍 3、正手发高远球的徒手动作 场地 器材 1、羽毛球场 2、羽毛球拍、球若干 过程课 时 45分钟 重难 点 正确的正手发高远球技术要领时 间 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 开始部分3 分 钟 1、师生问好,宣 布本次课的任务 及要求 2、安排见习生 要求:眼神、语言 亲切富有号召力 1、体育委员集合 整理清点人数 2、学生认真听讲, 勇于提出疑问 ××××××××××××× ××××××××××××× ××××××××××××× ××××××××××××× ⊙ 开始部分的队型 注:×为学生 ⊙为老师 热身运动7 分 钟 1、说明热身运动 的重要性 2、学会进行热身 运动 3、带动别人进行 热身运动,知道进 行热身运动的方 法 1、准备运动的作 用,进行方法 2、准备运动过程 中应注意的细节。 3、热身运动的一 般规律 4、如何科学地进 行热身运动 5、示范热身运动 热身动作:见附件 二 1、学生注意力集 中,听老师分解每 个动作并跟着做 模仿练习。 ××××××××××××× ××××××××××××× ××××××××××××× ××××××××××××× ⊙ 热身运动的队型 游戏10 分 钟 羽毛球接力赛 规则:见附件一 1、组织和讲解规 则 2、观察学生,预 防学生出现扭伤 等事故 1、在老师的组织 下安全进行游戏

羽毛球理论课教案

羽毛球理论课教案 授课教师课的地点新教学楼106 一、课题:羽毛球概况与裁判法 二、课时:1 学时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较系统的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了解羽毛球比赛的主要规则与裁判法掌握羽毛球健身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四、课的重点:对羽毛球规则的了解。 五、教学难点:熟练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比赛能力。 一、课的主要任务: 1、系统了解羽毛球运动特点及概况; 2、掌握羽毛球比赛的裁判知识; 3、掌握羽毛球进行强身健体方法; 4、掌握利用羽毛球进行强身健体方法。 二、课的组织与教法: 在文化课教案上课。 注:理论课教案详见下页。 小结: 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 羽毛球专项理论教案 主要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概况;激发对羽毛球运动的学习兴趣;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熟悉羽毛球比赛的规则,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欣赏水平。 学习要求: 1、勤学多练,积极主动; 2、规范技术,勿急于求成; 3、熟练规则,提高兴趣; 4、勤于思考,提高技巧。 第一节:介绍羽毛球运动概况 一、羽毛球运动的由于及发展概况现代羽毛球运动源于英国,它由印度的浦那游戏逐步演变而成。相传与19 世纪中叶,印度的浦那城内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十分普及,它以绒编织成球状,上面扦上羽毛,人们持木柏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19世纪60 年代一批英退役军官把游戏带回英国,并逐步把它演变成一项竟技运动。 羽毛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至英国联邦各国,并逐步在欧洲发展,至20 世纪初流 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流传至那洲。 随着羽毛球运动在越来越多国家的流传,1934年在沦敦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于《羽毛球竟赛规则》。 1948—1949 年举行了首届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赛——汤姆斯杯赛,马来西亚队荣获冠军,从而开始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时代。在1948—1979年间的11 届汤姆斯标赛中,印度尼西亚夺得七次冠军,马来西亚夺得四次冠军。1982年,中国队首次参加汤姆斯杯赛就荣获冠军。从始受到世界羽坛的普通关注。 1959年开始举行的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称之为尤伯杯赛。前三届冠军均由美国队获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淞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淞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美丽的雾淞。读好课题(生读:雾淞)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淞)它被人们称为(板书:奇观) ▲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出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什么样的景象才能称作奇观?(特别美丽的、奇特的、罕见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为什么把称雾淞为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雾淞?找到重点词语圈圈画画。 3 .讨论交流: 你雾淞怎样?(板书: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读词,说说你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真美,怎么读?还有谁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指名读)那霜花晶莹剔透,你再读。 洁白晶莹的霜花本身已经够美了,在阳光照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变得银光闪烁,更美,读! ▲霜花不仅美,还缀满了枝头,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缀满”?真多呀!(板书:多)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说)是呀,那美丽动人的霜花挂满了所有的枝头,(再读词)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霜花多的?(十里长堤)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读好词。十里相当于5000米,5000米长的堤岸上,所有树木的枝头都缀满了霜花,霜花真多呀!读!

元素位构性的线性关系--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元素位构性的线性关系--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图文引入】你所不知道的元素周期表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及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发学生思考现有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的准则依据是什么?过渡引出本节课时的重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学生活动】 (1)填写教材P14-15中表格所缺的内容; (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3)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4)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稀有气体除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学以致用】 1.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 原子N S O Si 半径r/10-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1.10×10-10 m B.0.8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5)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的变化图(稀有气体除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7(O、F无正价),负价:-4→-1。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规律生成】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而元素的性质又与原子半径有关,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 今用以第三周期的11~17 元素为例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学生活动】 思考:1、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定义?金属性即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越强,越易失电子。非金属性即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得电子。 2、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哪些?①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②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3、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有哪些?①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②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为接下来的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探究奠定理论基础。 今用以第三周期的11~17 元素为例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学生活动】 1.试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强弱。观看视频,完成表格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二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2、出示多媒体画面,板书课题。 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雾凇。 (二)、检查预习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音你读准了没有,谁来读读?夜幕降临零下俗称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 再读读第二排四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真了不起!四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们预习的很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 (三)、精读感悟课文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说一说。(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4、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适当评价。(配乐) (四)、讨论交流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告诉我吗?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形成)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