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关业伟

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关业伟

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关业伟
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关业伟

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业伟1,荣伯均2

(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50)

(2.中国人民解放军91150部队,上海201900)

摘要:针对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需求,确定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分析“课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不足,依据海军部队军政训练计划,提出“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中图分类号:U6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3)02-0067-03

一、海军直招士官概述

士官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序列中,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被授予士官军衔的志愿兵役制士兵。它是我军序列中人数众多的重要人才层次,是连接军官与义务兵的纽带,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和主体力量,是基层部队的思想骨干、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主要包括从事部队武器装备的操纵、维护、管理和维修的知识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士官和基层战斗岗位的指挥管理士官。[1]

2009年底全面施行的《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改进了士官选拔办法,逐步扩大从地方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简称直招士官)的数量。为推进新形势下直招士官工作的开展,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总参谋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规定从2012年起开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以胡锦涛同志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队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军委《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和全军大学生士兵工作座谈会精神,遵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通过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的途径,按照需求牵引、保障重点、确保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部队提出需求,纳入高校教学,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军地通用士官,毕业后补充到士官岗位服役,以拓宽部队专业技术士官来源,提升士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海军是知识密集型的兵种,涉及通信、动力、导弹、新材料等许多高科技领域,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非常高。海军士官是舰艇上拥有专业技术才能的战斗员,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已经成为海军为未来军事斗争所做的一项紧迫工程。[2]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凭借丰富的水上办学经验和多年来为海军士官岗位输送优秀毕业生的良好声誉而被列为首批全国海军直招士官试点高校之一,其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2012年招收首批学员。

二、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通知》的要求,结合海军训练机构提供的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军政训练计划,经过军队、学校双方共同研究,确定了学院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建设信息化海军、打赢信息化海战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军事素质高,身心健康,具备舰船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能力,“政治合格、打赢需要、上岗顶用、部队欢迎”的合格海军士官。这一培养目标表明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以下各种能力和素质:(1)船舶轮机专业知识和岗位适任能力;(2)舰船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3)军事组织与管理能力;(4)良好的军政素质与身心素质。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学院现有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海洋工程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内国际航运市场,服务航运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文化知

76

教改论坛航海教育研究2013.2

?收稿日期:2012-11-27

作者简介:关业伟(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轮机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

识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船舶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能力,满足船舶三管轮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根据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考试发证规则》)的要求,本专业一直实行“课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培养模式符合考取“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相比,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持岗位适任证书上岗是海员工作的强制性要求,根据《STCW公约》和《考试发证规则》,海事主管机关制定了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人才培养基本围绕如何获取“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开展,核心课程几乎与海事主管机关设定的船员考试项目一一对应。受过院校系统教育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是距离职业海员所应具备的海员素养、岗位能力、职业精神仍有不小的差距。[3]换言之,该模式下的教学基本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成为一种点缀,虽然在“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是无奈之举,但这显然与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不相符,无法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的培养。

第二,“课证融合”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课程设置与海事主管机关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科目对应,二是课程内容与考试大纲相对应。这无法适应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过程,主要体现在一是缺少军事方面的课程,二是课程内容以民用商船设备为主,缺少海军舰船设备的相关内容。

第三,由于军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且海军直招士官班学生在毕业前并不是兵役编制,使得学习过程难以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因此,工学结合难以实施。

综上所述,“课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无法达到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改革。

四、“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通知》为依据,着眼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人才的需求,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围绕海军士官基本素质培养,突出重点,科学施训,加强衔接,严格管理,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如下:“1”个确保:确保政治合格;“3”个打牢:打牢科学文化基础,打牢军事素质基础,打牢身心素质基础;“2”个提高: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组训管理能力;“2”个融合:工作岗位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学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相融合。

2.“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措施

将海军士官岗位工作任务向学习领域进行转化,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岗位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借鉴部队教学与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引入部队教学训练标准,进行教学监控,加强学校与部队的交流与沟通,促进能力提升,实现学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相融合。坚持“2”个融合,通过实施5个计划,实现“132”。

(1)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计划,确保政治合格。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爱”教育、校园文化教育,使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理想抱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扎根军营、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实施科学文化教育计划,打牢科学文化基础。通过设置高等数学、物理学、实用英语、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基础教育课程,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3)实施军事素质训练计划,打牢军事素质基础。通过军事基础训练、海上基础训练、管理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军事基本常识,熟悉部队一日生活制度,规范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军人气质和作风,掌握游泳、防化基本技能,培养组训能力,提高管理带兵能力。

(4)实施体育心理训练计划,打牢身心素质基础。通过基础体能、基本技能、特项训练、体育竞赛等项目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体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顽强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5)实施专业技能训练计划,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专业课时的比重,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五、“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为了顺利实施“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军地合作良性运行机制。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是在地方

86

政府(主要是征兵办公室)、海军部队和院校多方协作下进行的,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原有校企合作的机制无法保证海军部队和院校的良好沟通与协调,为此,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培养过程始终处在海军部队和院校双方的监管下进行。这是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保障。

二是建设一支军地通用的师资队伍。目前,航海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持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具有多年的民用商船工作资历,但缺乏军队工作和军事教育的经验,为此,应建立专业教师面向军事教育技能的培训进修机制,以及军事教员的聘用机制,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足,建立一支军地两用的师资队伍。这是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保障。

三是加强军事实训条件建设。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各实训室是按照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而建设的,实训设备主要是商船上的机电设备,缺少军事训练器材及海军舰船机电设备,因此,加强军事实训条件建设十分紧要。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购置军事训练器材及海军舰船机电设备,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周期较长;二是与军事院校合作,租用军事设备和场地,这需要征兵办、海军部队与军事院校的协调。这是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硬件保障。

四是提高军事化管理水平。按照交通部《关于部属高校航海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通知》,目前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但该通知只有要求,没有配套的相关细则和规范,且院校缺乏有经验的军事管理人才和军事管理环境,使得半军事化管理成为纸上谈兵,与部队的军事化管理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应重新认识军事化管理的内涵,根据解放军的三大条令,制定高标准的军事化管理制度,配置军事素质高的基层管理人员,使军政素质训练计划得以畅通执行,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这是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保障。

六、结语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普通高等教育为海军部队定向培养海军直招士官,是新形势下拓宽海军部队专业技术士官来源、提升士官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2012年是海军部队与院校试点定向培养海军直招士官的开局之年,这一工作没有先例可循,“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益探索,如何正确实施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其效果也有待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高东红.新时期我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吴登峰,徐兴堂,王洋.中国海军士官成为提升战斗力中坚力量[EB/OL].(2007-08-11)http://military.

china.com/zh_cn/news/568/20070811/14272252.html.[3]胡一民,李勇.航海院校教育对学生海员素质培养和航海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J].航海教育研究,2011

(1).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科技论文摘要的编写要求

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等量的主要停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结构严谨,表达阐明,语义确切,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句型力求简单。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作者”、“笔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7.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摘选自:陈浩元主编的《科技期刊标准化18讲》

9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XXX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雄鹰”计划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三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总体经济运行呈现平稳状态,经济增长水平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匀速的发展。但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巨大的障碍,由于经济发展受世界整体经济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完善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培养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使高等教育成为铸造新一代经济工程师的摇篮,加强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主题,需要我们探究一条适应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高等院校经济学院向来都以“经邦济世”作为经济学科设置的出发点,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设置是以数理逻辑推理为主要导向,本来被经济的多变趣味所吸引的学生因数理的枯燥乏味而拒之门外,所以现在高校经济学的发展多以验证为主,而缺乏创新应用型人才。现在无论是在985、211等重点院校,还是在普通院校,经济人才出现趋同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缺乏是通病,所以经济学院的培养方向应以“学以致用”为导向。因此,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还要加强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培养方案设计的理念、方式和路径,使本科的经济学教学更具有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经济学教学演变路径也是遵循经济学的发展规律,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君主与政治家对经济的影响,强调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到李嘉图及马歇尔之后更强注重解释现实经济的实际问题。罗宾斯(Robbins,1948)解释说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的合理有效配置问题。当今的经济学发展是以实用为主要方向,经济学教学的演变路径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研究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校制定合理有效教学计划的基础。 二、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理念与目标 经济学培养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能够更透彻地看待经济学问题,因此教学上不能仅以灌输知识内容为重点,应开阔经济知识的应用思考能力。同时,应确认明确的培养目标,由于目标是理念的直接体现,一个合理、务实的目标有利于经济培养理念的有效落实,不会出现虚增等现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差异较大,有适应社会需求型、注重生活理念型,还有强调基础务实性,在经济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要学会团队协作,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注重团体的力量。 在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上,不仅应包含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还应包含开拓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经济问题、有效利用经济理论的能力。重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全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作出具体分析,国内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只有立足于中国现实的经济理论才有可能形成适用于中国特色经济应用的人才,才能拥有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产生。 高校教育的基础是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无论经 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文/董智勇朱文秀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提要]我国近几年经济趋于平稳的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水平维持在固定的数值上,难以有重大突破,由于总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对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树立正确恰当的培养观,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才满足于经济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改变教学理念,培养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27日 劳动/就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9x2017 140--

1169-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方式研究---以某学院为例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方式研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问题的提出 为推进新形势下直招士官工作的发展,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根据总参谋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规定,从2012年起开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各试点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培养出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响应部队的需要,满足士官人才的培养需求,提高培养的质量,急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且研究与之适应的实施方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体系,并通过部队进行推广,为全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工作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我校是全国首批11所试点院校之一,是湖北省唯一连续四年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工作的院校,三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培养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首届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毕业生受到部队的好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定向专业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拥有一批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强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教学与科研团队,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以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为研究对象,研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方案与实施方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开展军地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 我国从2012年起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单位共11所高职院校(其中,湖北省为两所,分别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各试点单位虽然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但对于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却都是从头做起,在近两年的培养实践中,各试点单位积极与对口指导的军事训练机构进行合作,努力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工作。 其中,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承担了海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工作,学院积极与东海舰队训练指导机构深度合作,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课程体系、编写了课程标准,同时,专业建设成为“中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1322”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士官培养工作的发展,受到部队的好评。随着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专业组逐渐意识到培养工作遇到了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军地双方沟通不够顺畅、学员军事化管理不足、教学内容的差异等方面,培养过程不系统,这表明定向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实施方案还需进行改进。 其他各试点院校虽然在培养工作中作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存在许多不通畅之处,急需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体系。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课题旨在结合我院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经验,研究一套适用于地方院校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方案与实施方式供各高校参考与借鉴。研究对其他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院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之能够能有效的培养出部队所需要的人才。从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等方面能够与部队要求达成统一。本课题的研究对部队和培养士官的地方院校都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提高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质量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试点单位是职业院校,虽然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经验丰富,但军事

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充分重视 许多国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缺少对培训回报率的合理预期。有的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份耗时耗力的工作,觉得人才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可有可无,常以工作任务重、经费不足等理由,人为缩减培训费用。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战略和投资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忽略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投资效益,而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单纯将人才培训作为培训机构的工作内容,没有在人才培训的工作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不强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大型国际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几乎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领导能力外,还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完整的法律法规知识等,能够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而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恰恰缺少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够制定出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少借助企业文化营造氛围的能力,缺少必要的协调沟通能力,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培训作用,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缺少可执行性和连续性 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企业的计划性和执行性不强,没有明确的培训规划,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国有企业甚至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进行走过场式的培训,这种教条式的培训模式通常起不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此外,人力资源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许多国有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都是短期的、孤立的,而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只有持续性的培训才能实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 (四)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 ⒈需求识别不到位。培训需求分析和识别与企业战略目标、绩效及职工的职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专业部门对业务培训需求、逐级管理者对下属培训需求关注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下属员工培训需求,指导、督促职工进行针对性培训。职工自身培训需求不足,提升动力不明显。 ⒉培训内容策划不到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岗位族群的任职资格、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体系没有建立,使培训的基础依据不足,缺少针对不同岗位族群上岗标准、职业发展的模块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呈现分散、系统性差的特点。课程、课件没有实现标准化管理,资源没有共享。 (五)人力资源培训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企业发展加速,工作节奏加快,大规模的脱产(半脱产)培训组织难度越来越大,“工学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员工自身培训需求将逐步增大,企业现有的培训渠道、设施、手段无法已无法满足培训需要。致使很多培训项目无法达到预期培训效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六)人力资源培训结果与企业用人结合不紧密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难点,同样也是企业面临的工作难点,目前很多企业的评估手段不能充分反映职工培训效果和实际运用程度。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有待创新,目前主要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跟踪评估”等方式进行,未能与企业员工实际工作技能的提高、业绩的改善紧密结合。培训结果没有与单位、业务的绩效挂钩;没有与职工的绩效、岗位变动挂钩;没有与培训实施单位、授课教师的绩效挂钩。由于没有考核机制的约束,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劲头不足,有的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够明确,只是简单的按公司安排“凑数”,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培训结束后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培训的真正价值。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依据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是企业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部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培训管理的质量。 (一)企业应该拟定科学的招聘方案 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人才需求结构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招聘方案,在招聘中可以实行聘任制。国有企业应该从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入手,招聘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储备。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可以实施多种方式,如推荐制、聘任制、社会招聘的方式都可以采用,进一步严格和规范招聘流程,这有利于后期的人才管理和培训,提升企业的人才优势。 (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职能与员工的职业规划有机融合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培训的范围已经突破了传统限制,培训的性质、职能、宗旨、对象都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发挥人力资源培训的潜能,要不断进行培训开发体系的职能拓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紧紧结合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职业规划,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把人力资源计划、组织战略规划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准确反馈员工潜能的评测结果,依据结果为员工指引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建立分层分类的员工职业化培训体系 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吴晓东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3)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吴晓东: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34 ··

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从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促学等方面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的。当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根本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社会各行业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3]。 西藏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和南亚地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专业人才队伍是西藏林业事业发展关键,西藏林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肩负着西藏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专业的发展无疑对缓解西藏林业专业人才的压力,是西藏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对推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西藏农牧学院正式启动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选取了办学基础好并且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的动物医学、林学以及农学3个专业进行试点。紧紧围绕“立足高原、面向三农、服务西藏”的办学方向,明确将“培养爱国敬业、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纳入学院办学目标。我院林学专业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4]。笔者现对我校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为特色名校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专业专任教师13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中青年教师11人,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学院利用教师实战实训项目,让教师深入实践单位进行学习实践,和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们的应用实践水平,使教师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们的课堂授课能力。 通过引进、自主培养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林学专业的人才建设。学院定期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有关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报告,选派1-2名中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方案

消防大队两用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大力培养和开发使用部队两用人才,推动两用人才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拓宽人才使用渠道,确保官兵更好地为部队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培养和使用两用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部队教育训练和地方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充分发挥退伍转业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培养使用两用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养和使用体系,探索育才、荐才、用才相互衔接、协调发展以及征兵、育才、退伍、安置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部队工作的规范化。 (二)主要任务 1、完善育才体系

(1)把育才工作列入职责范围,适应部队加强封闭式管理的要求和实行双休日制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训练和完成各项任务育才主渠道,利用双休日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而又为官兵欢迎的育才活动,努力把部队这个大学校办得更好。要巩固和扩大军地共育、智力拥军、对口征兵、对口育才等好的经验和做法。 (2)逐步建立复员退伍军人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基地。利用社会力量的办学条件开展培训,逐步完善培养和补训体系。 (3)会同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为部队培养两用人才提供条件,做好技术服务,为工作在军地通用专业的士兵和部队培训的两用人才做好考核发证工作。 三、办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大队党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把培养使用两用人才工作纳入部队建设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育才、荐才、用才的局面。 (二)加强法制建设。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及有关部委的各项规定,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通过安置专项经费列支、创办经济实体和社会赞助等办法,为培养使用两用人才提供经费支持。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国际经验。本文拟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两方面详细分析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及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热点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扩招后,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便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因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国内教学改革的热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 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知,没有统一,但从根本上讲其认识还是有一致之处的,那就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即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入手,在实施过程中又是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方面 自从1998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于2004年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校都改变了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以单一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做法,而从本校、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出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1.研究型人才 目前高等教育虽然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大众化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精英高等教育机构来完成的。因此,教育部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进入“985工程”和部分进入“211工程”的高等院校要坚持精英教育标准,培养研究型人才。许多定位于研究型的重点大学都在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把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等特点的各个行业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作为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北京大学提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 2.高级基础型人才 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

士官学校的报考条件

士官学校的报考条件 一、现役士兵报考军官学校基本条件 1、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政治条件; 2、义务兵服现役满1年,士官满2年,不超过3年,且在本军级单位工作满半年(截止当年6月30日); 3、身体和心理健康,未婚。 高中毕业生(含同等学历)士兵招生对象还需同时具备: 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参加高考、经省级招生办统-录取的在校大学生兵,非统招、非全日制和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且取得相应文凭的士兵也可报考; 2、年龄不超过22周岁(截止当年1月1日) ,其中入伍前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毕业生,或者是少数民族的,可放宽1岁。 大专毕业生士兵招生对象还需同时具备: 1、参加高考、经省级招生办统-录取、取得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且学籍信息在教育部高校信息数据中心注册; 2、年龄不超过24周岁(截止当年1月1日) ,少数民族士兵可放宽1周岁; 3、被评为优秀兵或受到旅、团级以上单位表彰或担任班长、副班长职务; 4、服役期间未受过处分。 二、现役士兵报考士官学校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坚定,现实表现好;

2、立志献身国防; 3、具有高中以上(或同等学历)文化程度; 4、义务兵服现役满1年以上,士官满3年以下(截止当年9月1日); . 5、专业技术熟练,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6、身体和心理健康。 ●什么是定向培养士官? 定向培养士官是部队遴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 军地联合培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士官人才培养举措。 免学费、学技术、包分配 是定向培养士官的一大亮点 请注意: 这次报名对象为:参加2020年高考的普高应届毕业生或复读生日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工作的通知》(军政〔2020〕344号),代表着2020年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全面展开。 ●报考条件 报考定向培养士官的考生须为2020年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200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未婚,其政治和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规定执行。 ●招生办法

新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研究方案

区级课题《新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实 施 方 案 课题组 二O一七年四月

实施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与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与步骤

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升教育质量”的精神,进一步加快我校新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对本校新教师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教师的配备情况。我校30个教学班,14个新入职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实践性知识不足,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参差不齐。基于这样的现状,“师徒结对”是最适合我们学校的新教师培养模式。依托14名骨干教师去引领这14名新教师,达到全面提高新教师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策略 根本学校的师资特点,我们课题研究组一致决定采用“师徒结对”的专业成长模式。“师徒结对”是常用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它在帮助非专业新教师快速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新的环境和角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师徒结对”往往过分强调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及其权威影响,忽视了徒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在此双向互动过程中的“教学相长”。研究针对此不足,从“师徒双赢”的理念出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赋予了“师徒结对”新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如如何改进“师徒结对”的现状,使其达到“师徒双赢”的结对效果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从而体现新教师的专业愿景、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专业价

2017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定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 XX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称)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一)科学和学术领域 (二)专业能力领域 (三)行业与社会领域 (四)职业素养领域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 五、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 2.所有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课程须修满40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程须修满8学分;实践创新学分≥40学分,其中选修学分须修满8学分(超出部分可转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 注:①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本培养仅列出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见《泰山医学院公共选修课程指导书》;②实践创新选修课程的学分评定方法见《泰山医学院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 七、时间分配 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周)

八、课程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教学计划表 (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三)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四)实践创新课程教学计划表 1. 本模板适用于以下各专业(18个):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影像学本科、口腔医学本科、护理学本科、医学检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药学本科、临床药学、中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口腔医学技术本科、药物制剂本科、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眼视光学本科、运动康复本科、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2. 专业方向课程在主体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中加入,并做好备注。 3. 集中考试课程在备注中以“*”标注。 4. 各专科和专升本专业参照相应本科专业内容。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应用型本科主要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实践为培养目标。然而,面对校企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校方却束手无策。本文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3+1”;校企合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 必修课太多,知识领域广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对这些课程知识有非常粗浅的了解,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探索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因此也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视,其中,以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更为突出。一方面的原因是目前IT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IT行业中项目研发的集体研发特性决定了IT行业对从业人员高度强调其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相关的项目行业背景知识。这就使得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素养,而且还要重视综合才能的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三年以专业理论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以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知识学习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优点是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通过1年的专门性、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学生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解决学生就业和解决校企间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加强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本科专业,并且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来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2.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减少课程数量,特别是原理性理论课程,需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课程实践或实验学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课程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增强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效果。 3.选用合理的教材。对教材的选用,需要以应用为主。除选用优秀的教材,各学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这也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归纳,教学水平的提高。 4.完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尽量要求课程设计题目来源与企业、科研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5.加强校企合作。联系更多的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单位,使企事业单位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减少学校在实践方面的投资,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实际的岗位工作。同时,学校成为企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增强校企合作信心。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雄鹰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雄鹰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雄鹰计划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

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经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经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 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第一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与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一)专业背景 (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和阜康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材料) (二)专业发展历程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的重大阶段性说明) (三)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发、审定和批准实施。)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贯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教理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 二、人才培养目标 (简要说明) 三、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 (2)学制: (3)学历层次: 四、课程设置 (一)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个学期。)(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1、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2、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构建“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表1-2 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在每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中都包含工作过程、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 1.学习领域的结构 学习领域的描述格式见表1-4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1—5~表1—?。

人才培养模式现实反思及创新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现实反思及创新探索 摘要:随着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电力企业逐步完善了人才选拔、培养、管理、考核等办法,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电力优秀人才。但是在人才如何使用方面措施较少,更多的是依靠各企业的自主创新。本文基于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人才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人才作用 一、引言 知识经济以来,人才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改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投入,建立完善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四级四类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等制度,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如何实用人才,如何更好的发挥人才效用方面措施较少,更多的是依靠各企业的自主创新。本文司针对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二、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电力企业采取四级四类优秀专家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四级:国家级、国网公司级、省公司级、地市公司级;四类: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从履职绩效、成果获奖、技艺革新、编写规章制度、发表著作论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考量,选拔出一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以月度考核、年度考核、届满考核三种方式强化对优秀人才履职尽责的评价。但在人才选拔与人才考核之间,在如何切实发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如何促进人才自我提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自身方面:工作动力不足,发展目标不明确,人才效应不明显。当选的优秀专家人才,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缺乏优秀专家人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没有担当精神,不能把自己摆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上;工作中发展目标不明确,工作动力不足,往往只满足按照公司要求完成相应的年度考核任务,无更大作为和发展。 2.企业管理方面:重评轻用,重两端轻中间,在人才作用发挥方面措施不足,对人才发展过程引导不够。通用制度对优秀人才的评选、考核、激励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但对当选优秀人才之后如何发挥作用规定不明确;优秀人才考核采取结果式评价方式,过程考量不明显;评价结果从60分到100分,考核范围较宽,考核力度较软。 3.管理机制方面: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对人才发展的过程管控较少,为人才发展提供的平台与机会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人才工作未能很好的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未能实现共赢。 三、电力人才培养解决对策

士兵考学之定向培养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士兵考学之定向培养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易军考学校先后培养出2名全军状元;1名省军区状元;各个单科状元更是不计其数.效果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最好的。为您揭秘军考状元是如何炼成。 为加快培养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国家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定向培养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就继续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士官的报考条件、招收计划、招生办法、联合培养、入伍办理、任命和待遇等事项进行了明确。 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生成渠道,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的重大举措。今年,在国家核定的部分地方高校2016年高职(专科)层次招生计划内,继续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武警部队等按计划招收一定数量的定向培养士官。 《通知》指出,报考定向培养士官的考生须为2016年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未婚,其政治、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规定执行。定向培养士官的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施,执行现行专科提前批录取政策。考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并填写相应高校“直招士官生”专业。定向培养高校招生的具体专业和数量,可在有关省(区、市)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招生工作按照宣传报名、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面试、录取、补充的程序组织实施。同等条件下,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军人子女、烈士子女优先录取。 《通知》指出,定向培养士官学制3年,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前2.5学年的全部课程由地方高校负责,部队根据需要对接指导教学;后0.5学年为入伍实习期,由部队负责。培养对象实习合格后,由高校直接办理毕业相关手续并寄交所在部队。毕业后,由所在部队按照规定权限下达士官任职命令,其军衔等级和工资档次,比照同期入学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确定。 《通知》要求,各级要充分认清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落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