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241 PTO总结

M241 PTO总结

M241 PTO总结
M241 PTO总结

MC_Power_PTO 功能块可用于向轴供电,将轴状态从 Disabled 切换为 Standstill。在

MC_Power_PTO.Status 位设置为 TRUE 之前,不允许在轴上运行任何运动功能块。

如果禁用电源 ( MC_Power_PTO.Enable = FALSE ),会将轴作如下切换:

从 Standstill 切换回 Disabled 状态。从任何正在进行的移动切换为 ErrorStop,然后在复位检测到的错误时切换为 Disabled。如果复位 DriveReady 输入,轴状态将切换为 ErrorStop。

DriveReady为1时代表驱动器准备就绪,才可执行后续的动作

左右限位正常为ture,碰到限位时为false

伺服自身使能不受Power功能块控制,执行完Power功能块后才可执行后续的运动命令。Axis:轴实例的名称,在PTO通道配置→General→实例名称

MC_MoveVelocity_PTO 中Direction管脚枚举值有1,-1,2,默认为0运行时会报错

M241输出脉冲频率最大100KHZ,100000HZ

MC_TouchProbe_PTO 的 exec置1,I3接通时可以记录此刻轴的位置,并执行缓冲模式为10的功能块,如速度,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前提是这些功能块的exce要置1)

Touch的exec为0后复位记录的位置值]

位置可以切换到速度,速度不可切换到位置

Halt置1后,重新给运动上升沿既可再次运行

Stop置1后,其他功能都不能执行,需要把stop置0后才可触发

M241 PTOHOME固定IO点:

REF I8

INDEX I9

PROBE I3 或I10

回零模式:

长参考:I8上升沿,高速切换到低速,反向运行,I8下降沿停止

三角函数线的解题功能(教师版)

三角函数线的解题功能 一.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分析: 首先作出单位圆,然后根据各问题的约束条件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角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 解: (1)如图1, (2)如图2, 点评: 三角函数线的主要作用是解三角不等式,比较大小及求函数定义域. 二.解三角不等式 例2.已知|cos θ|≤|sin θ|,求θ的取值范围. 分析: 我们可以在单位圆中作出正弦线和余弦线绝对值相等的角,再找出满足|cos θ|≤|sin θ|的θ角范围. 解:如图3所示,根据|cos θ|=|sin θ|,即θ角正弦线的绝对值和θ角余弦线的绝对值相等,则θ角的终边落在y=x 和y=-x 上,满足|cos θ|≤|sin θ|的θ角的终边落在阴影部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正弦线和余弦线作出角θ的范围,再写出角θ的集合. 三. 比较大小 例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分析:我们可以考虑利用三角函数线,根据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解:(1)如下图所示,在单位圆中作出的余弦线OM 2和OM 1, ∵OM 1

∵MP1,也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线来证明,此外该结论还可推广,若θ为任意角,则有|sin θ|+| cos θ|≥1. [三角函数线基础练习一] 1、= 2205sin A . 2 1 B .2 1- C . 2 2 D .2 2- 2、角α(0<α<2π)的正、余弦线的长度相等,且正、余弦符号相异.那么α的值为( ) A .π4 B .3π4 C .7π4 D .3π4 或 7π4 3、若0<α<2π,且sin α< 2 3 , cos α> 12 .利用三角函数线,得到α的取值范围是( ) A .(-π3 ,π3 ) B .(0,π3 ) C .(5π3 ,2π) D .(0,π3 )∪(5π 3 ,2π) 4、若π4 <θ < π 2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sin θ>cos θ>tan θ B .cos θ>tan θ>sin θ C . tan θ>sin θ>cos θ D .sin θ>tan θ>cos θ 5、函数|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x x x x x x y ++=的值域是 ( ) A .{1} B .{1,3} C .{-1} D .{-1,3} 6、依据三角函数线,作出如下四个判断: ①sin π6 =sin 7π6 ;②cos (-π4 )=cos π4 ;③tan π8 >tan 3π8 ;④sin 3π5 >sin 4π 5 .其中判断正确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2π3 ≤θ≤π 6 ,利用三角函数线,可得sin θ的取值范围是 . 8、若∣cos α∣<∣sin α∣,则∈α . 9、利用三角函数线,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角x 的集合. ⑴ sin x ≥ 2 2 ;⑵ cos x ≤ 12 ;⑶ tan x ≥-1 ;(4)21sin ->x 且21cos >x .

作用题答题技巧

作用题答题技巧归纳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 词语作用【知识储备】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词语作用答题样式: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 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 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 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 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 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 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例谈数学解题教学的三个基本功能

例谈数学解题教学的三个基本功能

————————————————————————————————作者:————————————————————————————————日期:

例谈数学解题教学的三个基本功能-中学数学论文 例谈数学解题教学的三个基本功能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212300) 丁玲 解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解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还应充分运用解题教学自身的功能,实现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再认识,培养数学探究能力,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1、利用解题教学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在数学知识的领会过程中,学生先进行表象性的理解,对本质的认识比较贫乏.当知识以“动态”形式出现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时,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常出现似懂非懂的认知状况.要实现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必须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解题的思维活动,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使数学知识在反复的运用中显现其本质。

“回归定义”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每次利用定义解题都是对定义内涵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2、利用解题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极力倡导用探索法研究问题.事实上,探索法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维方式,大至数学家的科学研究,小至学生解题,无不留下探索性思维活动的足迹,探索性的基本思维活动有:观察、试验、归纳、联想、类比、猜测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的源泉。

配方法的解题功能

望子成龙春季班初一数学专用资料 第三讲:配方法的解题功能 一、知识纵横: 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代数式的原有结构,是求解变形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改变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配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解最值问题、讨论不等关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运用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当的“配凑”,应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二、例题分析 例1、(1)、多项式52454222-+-++y x y xy x 的最小值是多少? 此时y x ,的值分别是什么? (2)、已知有理数z y x ,,满足)(213222z y x z y x ++= -++, 求、3)(-++z y x 的值。 例2、如果,3 2211-=+=-z y x 问、z y x ,,分别为何值时,222z y x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例3、怎样的整数c b a ,,满足不等式: .2332 22c b ab c b a ++≤+++ 例4、求方程21714222=+-n mn m 的自然数解。

例5、已知z y x ,,满足?? ?=+-=-+3262z y x z y x ,求222z y x ++的最小值。 三、基础巩固: 1、若,03)(2222=+++-++z y x z y x 则=-++xyz z y x 3433 , 2、若,3,22222=-=-c b b a 则=---++222222444a c b c b a c b a , 3、若z y x ,,满足,5=+y x ,92-+=y xy z 那么=++z y x 32 , 4、两个多项式之积是,32422+++-b a b a 则这两个多项式分别是: 、 , 5、已知,052422=+--+y x y x 则1 2---+y x y x 的值是 。 四、能力提高: 1、已知,3,3222=++=++c b a c b a 则201020092008c b a ++的值是 , 2、已知,04,42=++=-c ab b a 则=+b a , 3、如果,2422 2 y xy y x +≤++则y x ,的值分别是 、 , 4、在△ABC 中,BC=a,AC=b,AB=c,且满足22224442 1c b c a c b a +=+ + 则△ABC 的形状是 , 5、若,94101242 2+++-=y y xy x M 那么当=x ,=y 时,M 的值最小,M 的最小值是 。

赋值法的解题功能

赋值法的解题功能 浙江省奉化中学孙伟奇 315500 所谓赋值,就是给命题中某些字母(或量)赋上一定的数值,这样做,常可以打通解题思路、简化某些解题过程,收到以简驭繁、化难为易的效果.本文就赋值法的解题功能谈谈自己的管见. 1、探路功能 对变量赋以某些满足命题条件的特殊值,常能有效地打通解题思路. 例1、求1,2,3,……, EMBED Equation.3 中所以数字之和. 分析:取 EMBED Equation.3 ,易求出数字和为 EMBED Equation.3 ,其特点是“数字和”通过“数值和”而求得. 再取 EMBED Equation.3 ,即求1,2,3,……,99中所有的数字的和,依照上述“数值和”的配对方法:1+99=100,2+98=100,…,不能得出数字和:1+9+9=19,2+9+8=19,…,究其原因,是配对中的进位干扰,造成了数字和的失真,若能找到一个不进位的的配对,如1+98=99,则两边的数字和与数值和就完全统一起来了. 据此,我们设 EMBED Equation.3 中的所有数字和为 EMBED Equation.3 则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解: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2、筛选功能 这里的筛选包括“筛”和“选”两种形式。“筛”就是把一些特殊的不满足条件的元素筛除,“选”就是把一些特殊的满足条件元素选出。 例2、对于每一对实数 EMBED Equation.3 函数 EMBED Equation.3 满足 EMBED Equation.3 ,若 EMBED Equation.3 则满足 EMBED Equation.3 的整数EMBED Equation.3 有多少对? 解:将 EMBED Equation.3 代入已知式可得: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① (1)用 EMBED Equation.3 连续代入①可知 EMBED Equation.3 为正整数时EMBED Equation.3 ,对于正整数 EMBED Equation.3 有 EMBED Equation.3 ,从而可知 EMBED Equation.3 无大于1的整数解,又 EMBED Equation.3 ……②,得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现有 EMBED Equation.3 ,以及对 EMBED Equation.3 有EMBED Equation.3 ,这样对 EMBED Equation.3 有 EMBED Equation.3 无小于 EMBED Equation.3 的整数解,由此得满足 EMBED Equation.3 的整数 EMBED Equation.3 有2个。 以上对 EMBED Equation.3 所进行的赋值,不仅起到了“筛”的作用,也发挥了“选”的功能。 3、转化功能 大家熟知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一种带有较强技巧性的数学问题,对于一些次数较高或元数较多的多项式因式分解,解答就更加困难,而利用赋值法可把式中的字母用数字代换,这

初中奥数讲义_配方法的解题功能附答案

配方法的解题功能 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代数式的原有结构,是求解变形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改变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配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解最值问题、讨论不等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运用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当地“配凑”,应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求解 【例1】已知有理数x ,y ,z 满足)(2121z y x z y x ++= -+-+,那么(x —yz)2的值为 .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三元不定方程,尝试从配方法人手. 【例2】 若32211-=+= -z y x ,则222z y x ++可取得的最小值为( ) A .3 B .1459 C .2 9 D .6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通过引参,设k z y x =-=+=-3 2211,把x ,y ,z 用k 的代数式表示,则222z y x ++转化为关于k 的二次三项式,运用配方法求其最小值. 【例3】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c b ab c b a 233222++<+++. (匈牙利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思路点拨 一个不等式涉及三个未知量,运用配方法试一试. 【例4】 求方程m 2-2mn+14n 2 =217的自然数解. (上海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个复杂的不定方程,由等式左边的特点,不难想到配方法. 【例5】求实数 x 、y 的值,使得(y -1)2+(x+y -3)2+(2x+y -6)2达到最小值.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展开整理成关于x(或y)的二次三项式,从配方的角度探求式子的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存在时的x 、y 的值. 【例6】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某中学准备在一块空地(如图,矩形ABCD ,AB=10m ,BC=20m)上进行绿化,中间的一块(图中四边形EFGH)上种花,其他的四块(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上铺设草坪,并要求AC =AH=CF=CG ,那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设计中,是否存在一种设计,使得四边形EFGH (中间种花的一块)

功能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功能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作者:蔡长青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4-11-26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讲到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发生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题往往还有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系统做功,这样机械能不守恒,很多同学对此类习题感到困难,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引入功能原理这一概念,作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补充,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功能原理内容如下:系统所受外力和系统非保守内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即E外力+E非保守内力=E-E0,式中E、E0分别表示系统终态和初态的机械能。通俗点说,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包括非保守内力(如系统内摩擦力、爆破力等),做了多少正功,机械能便增加多少,就有多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反之做了多少负功,机械能就减少多少,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做的总功为零,机械能守恒。例如,手托一木块从地面向上托起,木块因此而获得动能和重力势能,正是由于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做了正功,机械能增加了。热气球匀速下降,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正是由于空气阻力对气球做了负功,总的机械能减少了。现就功能原理的应用举例如下: 例1:一小球以8m/s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此小球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小球自由下落时机械能守恒,且加速度为9.8m/s2。已知小球以8m/s2的加速度下落,因此除受重力作用外,还受一向上阻力作用做负功,根据功能原理机械能变小。B正确。 例2 :在一斜面的顶端有一物体以初动能为50J向下滑动,滑到斜面上某一位置时动能减少10J,机械能减少30J,最后刚好可以停在斜面底端。若要使该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刚好能滑到斜面顶端,则物体的初动能至少应为J。 解析:题中小球由顶端下滑到某一位置时动能减少10J,动能为什么会减少呢?我们可用动能定理来解释,必有力对小球做了负功,此中力包括重力、弹力在内的小球受到的一切力,而功能原理当中的外力不包括重力、弹力,这是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的根本区别。设斜面倾角为θ,小球下降高度为h,与斜面间的动磨擦因数为,如图(1)所示,可得:WG+Wf=-10J………(1)。机械能减少30J,为什么会减少呢?运用功能原理可知,摩擦力做了负功Wf=- mghctgθ=-30J………(2)并代入(1)式得WG=mgh=20J。因为WG、Wf与下降的高度成正比,所以总有。小球最后刚好可以停在斜面底端,可知小球动能减少50J,重力势能减少。由功能原理:即摩擦力做了多少负功,机械能就减少多少。当然也可用动能定理理解:(一切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可得由顶端滑到底端、。使物体从斜面的底部刚好能滑到斜面顶端,具备的初动能为Ek=100+150=250J。 说明:此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用功能原理清晰分析出题中隐含条件,通过深刻理解功能原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对学好此节内容很有帮助。 例3:A、B、C三物由轻绳和两定滑轮连接如图(2)所示,体积很小的物体A迭放在平板B 的右端,平板长L=40cm,三物体的质量为mA=mB=1kg,mC=2kg,A、B之间以及B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5,整个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求A滑离B时各物体的速度?

重视数学实验的解题功能

重视数学实验的解题功能 省市九龙实验学校 顾广林 (文章在《数学教学通讯》2013年第2期上发表) 摘要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动手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文章介绍了数学实验的四个解题功能:用数学实验解决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用数学实验解决精确与毛估的关系、用数学实验探究解题思路、用数学实验画图解决问题. 关键词 数学实验;毛估;猜想 谈到做实验,一定容易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等;谈到学数学,自然会联想到做数学题,题海战术几乎成为数学学科的代名词.难道做数学也可以做实验? 我们不妨先看一道中考题: 例1(2011年中考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边长为a (a 为大于0的常数)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P ,顶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都不包含原点O ),顶点C 、D 都在第一象限. (1)当∠BAO=45°时,求点P 的坐标; (2)求证:无论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怎样运动,点 P 都在∠AOB 的平分线上; (3)设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h ,试确定h 的取值围,并说明理由. (1)、(2)小题容易,略去 我们重点分析问题(3):通常求线段的取值围是利用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或构建与 线段有关的函数 来确定线段的取值围.因为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所以运动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1 、 (图1)

解题方法:图象法解功能关系试题选萃

功能关系试题中图象法解题选萃 图象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本文整理了中学物理试题中常见的可用图象解法巧解的习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图象法解题的便捷性和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较好地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1、有两物体a 和b ,其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且m a >m b ,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若a 和b 分别受到不变的阻力F a 和F b 作用,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位移分别为S a 和S b ,则 (A) F a >F b , S a F b , S a >S b (C) F a >F b , S a >S b (D) F a m b ,故v a F b .故A 正确。 2、火车在恒定功率下由静止出发,沿水平轨道行驶,5 min 后速度达到最大20m/s ,若火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则该火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A. 可能等于3km B. 一定大于3km C. 一定小于3km D. 无法确定 解析:火车由静止出发保持功率不变,必定是一个加 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则图象各点的斜率(即瞬时加 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其v t -图线为下图曲线部分,且 曲线为向上凸;而在对应时间内的匀加速运动为斜直线,这段时间的位移s m m km =??==205602 30003(画阴影线面积)一定要小于向上凸的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其图线很直观地表现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所以选B 。 3、完全相同的两辆汽车,以相同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匀速行驶,当它们从车上轻推下质量相同的物体后,甲车保持原来的牵引力继续前进,乙车保持原来的功率继续前进,一段时间后: A. 甲车超前 B. 乙车超前 C. 仍齐头并进 D. 先是甲车超前,后乙车超前 解析:如果考虑列式分析,恐难以解决的。那么我们利用所熟悉的匀加速运动和功率不变条件下的速度—时间图象解决此题就十分方便了。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并排行驶时,当同时从两辆车上轻推下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所受阻力必定

第二十四讲 配方法的解题功能(含答案)-

第二十四讲 配方法的解题功能 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代数式的原有结构,是求解变形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改变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配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解最值问题、讨论不等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运用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当地“配凑”,应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求解 【例1】已知有理数x ,y ,z 满足)(2 121z y x z y x ++=-+-+,那么(x —yz)2 的值为 . (2001年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三元不定方程,尝试从配方法人手. 【例2】 若3 2 211-= += -z y x ,则222z y x ++可取得的最小值为( ) A .3 B . 1459 C .2 9 D .6。 (2004午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通过引参,设k z y x =-=+= -3 2 211,把x ,y ,z 用k 的代数式表示,则222z y x ++转化为关于k 的二次三项式,运用配方法求其最小值. 【例3】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c b ab c b a 233222++<+++. (匈牙利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思路点拨 一个不等式涉及三个未知量,运用配方法试一试. 【例4】 求方程m 2-2mn+14n 2=217的自然数解. (上海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个复杂的不定方程,由等式左边的特点,不难想到配方法. 【例5】求实数 x 、y 的值,使得(y -1)2+(x+y -3)2+(2x+y -6)2达到最小值. (200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展开整理成关于x(或y)的二次三项式,从配方的角度探求式子的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存在时的x 、y 的值. 【例6】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某中学准备在一块空地(如图,矩形ABCD ,AB=10m ,BC=20m)上进行绿化,中间的一块(图中四边形EFGH)上种花,其他的四块(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上铺设草坪,并要求AC =AH=CF=CG ,那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设计中,是否存在一种设计,使得四边形EFGH (中间种花的一块)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该设计中AE 的长和四边形EFGH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3年温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探索性几何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代数化.设AE=AH=CF=CG=xm ,则BE=DG=(20-x)m ,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可用x 的代数式表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解题专题整理

目录 功能关系解题1:一般运动 (2) 功能关系解题2:电磁 (6) 功能关系解题3:弹簧 (9) 功能关系解题4:传送带 (11) 功能关系解题5:板块 (11) 功能关系解题6:电场 (12)

功能关系解题1:一般运动 1.起跳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一质量为m的同学弯曲两腿向下蹲,然后用力蹬 地起跳,从该同学用力蹬地到刚离开地面的起跳过程中,他的重心上升了h,离地时他的速度大小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机械能增加了mgh B.起跳过程中该同学机械能增量为mgh+mv2 C.地面的支持力对该同学做功为mgh+mv2 D.该同学所受的合外力对其做功为mv2+mgh 2.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测得小球的加 速度大小为g/3 ,方向向下,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则在小球下落h高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动能增加mgh B.小球的电势能减少mgh C.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D.小球的机械能减少mgh 3.如图所示,用外力F=20 N沿斜面将一个质量m=2 kg的木块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拉到斜面 顶端时速度为v=10 m/s。若斜面的摩擦力恒为重力的0.2,斜面的高度h=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A.合力做功为100 J B.重力做功为100 J C.摩擦力做功为-200 J D.外力F做功为200 J 4.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0,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0gh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