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

6.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7.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理表明先有劳动,后有人和人类社会。

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答案要点:错误。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3.答案要点:正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

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4.答案要点:错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一些唯心史观也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5.答案要点:正确。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和矛盾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些要素和矛盾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具体说来,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人们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重大力量。

6.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在本质上都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不同的是,社会规律是通

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的,但是,不能因此否定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主观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及其符合的程度。人如果不顾社会规律任意而为,将会受到惩罚,在实践中遭到失败。片面夸大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将会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7.答案要点:错误。劳动不是在人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形成同步进行的。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由猿的本能活动向人类劳动的转化。人类在劳动的基础上脱离了动物界,形成了人和人类社会。

8.答案要点: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因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社会发展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

9.答案要点:正确。人是社会的自然前提表明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谈不上社会的历史发展。

人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因为社会历史从来不是脱离人的活动的无主体的过程。历史运动的前提是人的社会存在,历史变迁的动力源泉来自人的社会活动,历史进步表现为作为人的活动产物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改变,历史规律亦存在于人的能动的社会活动之中。

10.答案要点:错误。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11.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固然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总是同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密切相联,并建立在这些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答案要点:错误。我们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着人人们之间只有经济关系,更不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只能归结为金钱关系。金钱关系只是人与人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部分,除经济关系之外,社会关系还包括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其它关系。

1.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的不同。

3.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6.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

7.利润和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8.利润率平均化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9.利润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

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错误。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指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2.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3.答案要点:错误。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4.答案要点:命题错误。(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5.答案要点:错误。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它必然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6.答案要点:正确。劳动力是特殊的

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第一,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并且劳动力价值决定中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第二,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7.答案要点:错误。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利润和剩余价值来源相同、数量相等,都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来、被资本家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其实是同一东西。第二,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8.答案要点:正确。利润率平均化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第一,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在利润率平均化过

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第二,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因此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第三,资本家之间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但在瓜分剩余价值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害冲突。

9。答案要点:正确。第一,内涵不同。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第二,量的区别。利润率要远远低于剩余价值率。

第三,二者所表示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在利润率这个范畴上,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榨取、剥削看不见了,被模糊了。

10.答案要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辨析题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有用就是真理。X 是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否定了真理打客观性。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X 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这种观点是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6、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X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分) 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6分)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算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分) 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4分)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作者:————————————————————————————————日期: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 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得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得发展与历史条件得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历史条件得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得实践又会提出新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就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就是科学得。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得阶级性与科学性就是统一得。马克思主义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得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打资产阶级得对立与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就是科学得。 第一章 K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就是错误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 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得含义,即扌笊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就是一种折中主义得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就是不明确得,物质就是一种存在,精神也就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得说法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课得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圮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得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得行动,从而产生预期得好得效果,推动事物得发展: 错误得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得行动,不能产生预期得效果,阻碍爭物得发展。因此,错误得意识不就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就是产生得作用就是消极得、不利得。 3、否定就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就是错误得。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 辩证否楚得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通过辩证否泄,事物向前发展。又由于新事物就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得,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得积极因素与有价值得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得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因此,辩证否定既就是发展得环节,也就是联系得环节。 4、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辨析)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马原辨析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辨析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地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这一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它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它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苍白幸运的偶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马原辨析题库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 不可能是科学的 错误,观点太片面.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 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 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 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 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 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 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3、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 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 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更不能代替 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 律来进行的.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过程中,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因此具 有普遍性.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 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 性的反映.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 检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由已知 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 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 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 行检验使其实现.众所周知,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那么它就有共性,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的反映,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 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此外,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时,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同时,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 析时,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总之,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 理方式的作用,有时在一些领域,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 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因为一是逻辑 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a)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b)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 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 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 个企业中经济形式) 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 起作用) 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 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解法:1、回答判断正确与否2、阐述原因 1、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理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的前提和基础,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正确性)体现在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体现在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造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统一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2、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理论?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持又发展,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正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3)所以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统一。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4)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理由是: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使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共同性或一致性。 错误。理由: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的含义是指①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应具体分析: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相比当然是唯物主义反应物。 ②但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说,它是能动性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2、逻辑证明也可以检验认识的真伪,所以时间也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错误。①逻辑证明证明的是命题的真伪,和事实的真伪是有差别的; ②真理是客观上的层次,是由实践证明的;实践检验的层次是现实层次,真理是思想理论层次。 1、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历史发展是以人民群众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 1、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天才的头脑。错2分,任何思想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思想是对物质生活实践的反映,伟大思想也不例外。本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4分 2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2分,运动与变化与物质的关系4分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2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4分。 4、只有正确意识,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错2分,只要是意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统一的表现4分 5、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与肯定的对立统一。对2分,辨证否定是对旧事物中消极因素的否定与克服,同时又是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还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4分 6、坚持真理就一定能实现价值。错2分,坚持真理体现的是遵从客观规律,获得的是客观效果;实现价值体现的是满足主体(人民大众)需要。坚持真理不一定能实现价值,遵从规律带来的客观效果有时不能满足主体需要甚至伤害大众利益。这是真理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4分。 7、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错2分,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二是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掠夺。4分 8、资本在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错2分,资本的本质3层递进观点。4分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对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社会生产资料由垄断资本家占有和支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4分 10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表示社会进步了。错2分,社会进步是一个综合标准,生产力进步只是基础,还需要占有和分配公平,政治和法律正义,思想道德水平高,每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获得保障。4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