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走进中学

关于“校园风景线”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第一层次

校园剪影活动1:学校平面图

活动方式: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校平面图(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平面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任课教师办公室、校医室、图书馆、餐厅等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2)教师讲解这些部门的责任和职能。

(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门的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

活动2:学校社团组织

活动方式:

(1)填写。

你所知道的学校社团组织;

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

你还想让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

(2)学生课堂发言与交流。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一定会发现它的可爱之处。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

活动3:“话说”我们的学校

活动方式:

(1)用大致5分钟时间让学生描述或描绘自己的学校,着重突出学校的特色。

(2)通过上台展示,或小组同学互换的方式,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3)小组推荐、挑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并张贴于班级的板报栏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

?

?

?

丰富学生的生活,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

?

?

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形式,自发地对学校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层次

校史寻踪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学校历史发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师生们共同前进的足迹。

活动4:校史寻踪

活动方式:

(1)教师讲述学校的重要发展历程,尤其是学校的成绩。

(2)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记录,填写到教科书第5页的横线上。

(3)学生独立思考“校史”带给自己的启示,并把思考的火花记录到教科书第5页的方框内。

了解学校的过去,形成对学校的整体印象。

第三层次

校训感悟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定的,是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

活动5:校训感悟

(1)教师把校训写到黑板上。

(2)针对本校的校训引发讨论:我们的校训代表什么含义?你有什么感悟?

(3)如果我们学校还没有校训,你的提议是什么?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今天,展望学校的未来。

总结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学校,还是从老师和同学口中得知的学校,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

问句式结尾,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

关于“跨越陌生”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新学期初始,我们熟悉了校园,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喜欢新学校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那么,你思考一下,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来,再问:“是人还是物?”学生肯定回答是“人!”

教师:“那么,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你接触了多少人呢?与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吗?”

学生回答。一问一答。活跃课堂,调动课堂气氛。

?

活动一:自我介绍

?

?

?

?

?

?

?

?

?

?

?

?

?

? 案例分析:杨亮的故事(见教科书第7页)

教师:我们告别昔日的同窗好友,来到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结识了新同学,认识了新老师,建立了新友谊,在这个新环境里,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属于你的天地。在你的世界里,没有损失任何东西,反而又增加了很多好朋友,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开心呢?若想结识新同学,让同学走近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先向同学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声“你好”,可以主动给周围的人送去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可以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这样你会很快拥有友谊。

具体活动如下:

(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自我推荐,让别人更快地认识自己。

(2)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提醒每一位同学要突出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及个性中的特别之处,比如常用动作与语言。

(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示对勇敢自荐者的鼓励。

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能很快地记住身边同学的名字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有学问的事。现在,让我们从彼此的名字开始,再次认识,再次了解!借用教科书上的小故事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僵硬化教学。

?

?

?

?

?

?

?

本活动及下面的两个活动设计是递进的,从相互认识到重点认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本活动的目标是相互认识。

活动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请同学们记录进入校门之后,给“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种人。记录在教科书第8页。

(2)在记录的过程中,如果你还不知要记录的他(她)叫什么名字,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诚恳地问。?

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名片(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用于设计自己的名片。(2)名片设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富有自己的特色。

(3)名片填写内容可参照教科书第8页,教师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可设计若干张。(4)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结识的那些同学。?

活动四:我们的老师教师:初入中学,有的同学可能会像大海中罗盘失灵的航船,不知所措。老师将会帮助我们找到航向,确定航线。面对新老师,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同时,也让老师认识和了解我们。那么,课下请把我们做好的“名片”也送给老师一张吧!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向他提问题,都喜欢他的学生课下主动与他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所以,让我们大胆地走近我们的老师吧!

具体活动如下:

(1)学生填写教科书第9页的表格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3)在讲述中,重点介绍老师的姓名、所授课程、讲课特点,你的个人点评。?

?

?

?

尽快地与老师熟悉,把自己制作的“名片”送给老师也许是认识老师的一条捷径!

活动五: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

?

?

?

?

?

?

?

?

?

? 教师:几十个同学,十多个老师,相聚在一起,我们又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们的班集体。

如果把老师同学比作鸟儿,那么,班级就是我们快乐的大森林。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将朝夕相处,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了快乐地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级,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创造一个值得记忆的“家”。

具体活动如下:

(1)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理想中的班集体的特征列举出来,填写在教科书第 11 页的空白处。(2)填写完毕,请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行“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演讲。

(3)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罗列在黑板上。(4)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众多的特征中挑选出10 条,课下整理出来,作为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使学生逐步树立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活动六:我为班级作创意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体,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比如定班训、设班徽等。

具体活动如下:

(1)学生分组活动。

(2)每组讨论和创作一个作品,作品题目有:

? 设计班训

? 设计班级座右铭

? 设计班徽

? 制定班级公约

?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3)讨论结束后,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4)把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以时时鞭策和警示班级成员。?

总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我们跨越了陌生,我希望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让欢声笑语、友爱互助荡漾在我们中间。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生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第二课、昨天与今天

关于“适应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从昨天的小学,到今天的中学,有许许多多的变化。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变高了。正是这种种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长,走向成熟。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任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的变化谈起吧!承上启下。

活动一:适应学习教师: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加深和系统化了,因此,我们中学的学习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认真、更加努力。

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案例展示:林琳的故事(见教科书第 14 页)。

(2)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加以讨论。问题如下:

? 林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我与林琳的问题一样吗?

? 刚进入中学,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困扰着我?

(3)教师总结。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中小学学生的不同教师: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例如,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中小学到底存在着哪些学习上的不同呢?

(1)用大约 10 分钟时间填写表格,找出中小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小学????????? 中学

课本有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老师的讲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和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三:学习适应教师: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独生子小舟家庭经济富裕,家长非常重视对小舟的培养和教育,期望他早日成材。

小舟在小学时有爷爷的辅导,表现不错。自升入初中后,因为爷爷没有能力辅导他了,所以他很快出现了情绪低落,而且对学习焦急忧虑,有时甚至神志恍惚,坐立不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案例二:

小萌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做完家庭作业都要妈妈检查,妈妈每天晚上还要帮助小萌复习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因此,小萌在小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中后,妈妈要求小萌自己完成这些事情,可是小萌从来没有主动复习和预习过,写完作业也不检查。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感到不知所措。

小萌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分析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阅读下面附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适应。通过案例引导学

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并尝试改正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附: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

1.转变角色,改变看法。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化。接受这一点也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去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努力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改变自己的看法,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进入中学以后,会接触到许多新的同学和老师,尽可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班集体。平时,可多与同桌、同班同学交往,广交新朋友,为班级多做好事,使自己产生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可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新的伙伴、新的友情的建立和加深,会逐步淡化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中学生的角色观念也就会不断加强,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

3.培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法。由于中小学课程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差别,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做些调整和改变,并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评定、自我管理,不仅要做到自觉完成作业,而且要学会整理笔记,学会预习、复习,不仅善记忆,还要善思考,这样才能理解老师和教科书的要求,找出自己的问题,并能自己纠正、补救,努力做到自主学习。

关于“新的规则”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引入用一个小游戏作引子。

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并讲明游戏的规则。比如: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圆形、方形,一个带着画图工具,一个不带任何画图工具。

教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刚才的游戏也不能称之为游戏,这是用活动让大家理解游戏不能没有规则。

学校也一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它约束和规范着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习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用一个小游戏过渡更加自然,并且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校规校纪”的存在。

活动一:哈佛的校规(1)介绍“哈佛的校规”案例。(见教科书第15页)

(2)学生讨论:哈佛学院应不应该开除那位同学?为什么?

注意:为了活跃教学气氛,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同意开除”和“不同意开除”两个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态度和原因。由哈佛的校规自然引出本校的校规,借鉴名校的做法,这样说服力更强。

活动二:寻找校规教师:哈佛的校规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任何团体,都必须有其必要的规矩,用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我们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在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让我们师生懂规矩、守纪律。

(1)学生课前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寻找等方法,寻找学校现在和过去的校纪校规,抄录或者拍摄下来。可以采访有关的领导,寻找校规校纪制定的背景和意图。如:在什么情况下制定了这个校规校纪,执行后有什么效果,现在看来这个校规校纪是否合理,等等。

(2)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将自己或者小组寻找到的校纪校规展示出来,将访问的结果进行交流。

(3)同学讨论如何自觉地遵守新的校规校纪。可以讨论如下几个问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什么好处?遵守校规校纪是否需要条件?有些校规校纪是否可以不遵守(像哈佛的那位学生)?等等。

教师总结:校规校纪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定的,是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的保证。作为中学生,我们更要自觉地理解和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通过寻找本校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的情感。

关于“承担新角色”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幼年的我们被呵护,童年的我们盼望快快长大,少年的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学生”时,我们的父母、老师已经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到底“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什么不同呢。 ?

活动一:我们角色的变化

?

?

?

?

活动二: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

? 活动1: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角色变化

(1)学生用大约5分钟时间填写表格(见教科书第16页),尤其是认真思考表格的第二部分:我心目中的中学生。

(2)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多从正面引导,加以补充。

教师:小学阶段,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想到了老师和家长。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却觉得不想再让老师和父母管那么多了,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那么,在目前的生活中,哪些事要自己解决,哪些事是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的呢?

活动2: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一一讨论下列问题:

? 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事?

? 怎样解决自己的分内事?

? 什么样的事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

(2)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点评。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体验自己“今天与昨天”的不同。

活动三:做合格的中学生

?

?

? 教师:进入中学,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那么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合格的中学生呢?

活动3:做合格的中学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小组代表发言,上台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3)师生共同总结,制定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合格中学生的标准”。

(4)把制作好的“标准”作为班级公约来遵守,指导青少年成长。将教育目标最终落实到行为养成上。

总结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新的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课、新的起点

关于“放飞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课新的起点(板书)承上启下。

活动一:“我的理想”演讲赛

?

?

? 教师:在大海中的船只上,远航的水手一定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航向,否则他们不会到达目的地。现在,我们就是正准备扬帆起航的“水手”,那么,你的“彼岸”在哪里呢?进入少年期,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尽管它不成熟、不明朗,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大致的方向,清楚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1)教师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的言论。

(2)学生准备“我的理想”演讲稿,大约 10~15 分钟,不少于200字。

(3)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用一个比喻引导到对“理想”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活动二:制定计划教师: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的实现是一步步完成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教师讲故事)

第六张饼

有个人饿了,买了一摞饼,一口气吃到第六张饼才算饱。他摸摸肚子,沉思半晌,若有所悟,十分感慨,自言自语道:“早知道吃下第六张饼就饱了,何不一开始就吃这第六张饼呢?我还能省下那五张饼的钱呢!”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

教师简单小结,由故事转向学习:“我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同学们都是

先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才进入初中,先学会了自然数,才学小数、分数,先学会了拼音,才会念长长的课文,先学会了字母,然后才开始学单词、句子、语法、课文。假如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讲代数,行不行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中学三年的学业,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我们必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捷径,那就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教师讲述如何“制定计划”及注意事项。参见教科书第 19 页。

(2)学生制定本学期计划,一式两份。

(3)学生将制定的计划一份贴在自己的书上,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书,一份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的计划装订成册,学期中检查验收“计划”的实施情况。?

?

?

调动学生兴趣,通过故事引出下一话题。

?

?

这样过渡显得自然,不突然。

?

?

?

?

?

规划自己的学业与生活,教师起指导与监督作用。

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所以,我们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并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要不断地修整、完善它。 ?

关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解释名言教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千里的路程。说得多有道理。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自己的感想。

进一步引申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进一步深化理解。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

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

(2)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①埃米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

②你是否也有埃米这样的习惯?

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请打开教科书第22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克雷洛夫的比喻。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故事。

问:那么,当前你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回答。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有计划是不够的,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

活动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中间存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计划,可实行不了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过于远大,难以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等等。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

2.学生交流如下问题

(1)小明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进入中学后,他想把学习赶上去。该怎么办?

(2)小超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课时总是“走神”,进入中学后,这种总是课上不听课,课下再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了。他该怎么改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足下”计划。自己从现在起,做哪些事情?

附录: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第四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设问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假如我们都是海边的渔民,现在让你在一大船鱼和一张渔网之间作出选择,你选择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就像渔民要在鱼和捕鱼方法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一样,我们学生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选择?我们应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切入主题作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就难以胜任学习。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切入主题,提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学习方法讨论教师提问:其实,对我们来说,“学习方法”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在小学阶段,老师就非常注意引导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在利用一些学习方法。现在,请大家说说自己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或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列在黑板上或者写在一张大白纸上,以备以后课堂活动使用。进一步引入

主题,同时为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将学生总结出的学习方法整理并保存好,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中自觉利用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四、讨论爱因斯坦的公式教师: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个公式W=X+Y+Z。谁能说说这里的W、X、Y、Z分别代表什么,这个公式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用科学家的思想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引出下一个活动。

五、学生设计公式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对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学习中的学问大着呢!爱因斯坦提出的公式是他自己多年学习的体会。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出自己的公式吧。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并总结一个“公共”的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新课教师设问: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5:30~8:30之间,大家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各自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在同样的时间里,同学的安排各有不同,收获也有差异,有的同学收获多,有的同学收获少,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收获多,有人收获少?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关键。

通过活动切身体会善于利用时间和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差别。

提出课题并强调科学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二、学生交流自己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经验教师:同学们平时是怎样利用时间来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互相学习。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说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说其他同学的做法。最后通过讨论,将本活动中总结出的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的做法整理出来并保存。从学生身边的事实谈起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有利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活动更有说服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他们的做法错在哪里让学生看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的动画故事《我这样利用时间》,就故事中几个主人公的做法展开交流:他们中间哪些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好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好的;在班里有无类似的做法,怎样纠正这些错误的、不好的做法。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同学们中间存在的不珍惜时间、不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的做法一一列举出来,并加以纠正,将正确的做法列在后面。以案例引出问题,讨论纠正学生中间存在的典型的浪费时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活动学生读本备课系统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时间统筹法》,学生读后要开展两个活动:

(1)就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筹法以及他取得的成就谈感想。

(2)文章中提到了“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我们学习中哪些是“整块时间”,哪些是“零星时间”,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学生列举学习中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时要尽量细,将一天、一星期时间段内所有可能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都列举出来。用柳比歇夫的方法为学生计划自己的时间提供样板。

详细列举时间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下一步的计划更具体,使学生更能够珍惜自己一分一秒的时间。

二、计划学习时间(1)在学生列举自己“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时间加以整理。学生做两张表,分别记录一天内和一星期内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的样式)

(2)学生列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其中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必学的任务和自己课外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越具体越好,如将数学学习任务分解为做家庭作业、复习、预习等。

(3)对照两种表格,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填在时间表内。让学生整体把握一天内和一星期内的时间,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

这样时间与任务一一对应,使得计划具体,便于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督。

三、交流、修改计划(1)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时间计划表,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每个人的计划更合理,更具操作性。

(2)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将计划表张贴在家里,作为监督自己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依据。使得时间计划表真正成为监督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工具。

本活动要切忌形式主义,活动要切实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和条件结合起来,计划要实际而可操作性强。

四、共同的时间表在学生各自制定时间计划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共同遵守的时间表。如:每天早晨利用 10 分钟时间复习外语词汇或语法;每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前 10 分钟,全班集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以及需要记忆理解的重点内容,等等。

把时间管理的方法落到实处,形成珍惜时间的良好班风。

注意:该活动要有具体的负责人监督执行。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1)学生观看本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录像《我是学习的主人》,并谈体会,总结录像中的主人公运用了哪些办法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2)学生交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哪些办法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己平时又是怎样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

(3)分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全班总结、列举自主学习的好办法并保存。用示例提出本活动的主题,并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范例。

学生回顾教师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并在今后配合教师的教学,进行自主学习。

二、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自主学习倡议书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本班的情况,学生起草“自主学习倡议书”。可以采取先分组讨论再集体整理的办法,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倡议书。倡议书可以起草3份,分别给老师、家长、学生自己。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时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空间。

四、交流倡议书学生交流倡议书并将全班同学的倡议书张贴在教室里,作为监督检查自己独立学习的依据。在班级倡导自主学习的学风。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讨论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课程教师:你最喜欢哪门课程?为什么最喜欢这门课程?

学生交流。先分组交流并把喜欢某门课程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写下来,然后在全班交流。

了解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找出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二、总结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教师:听了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喜欢或不喜欢一门课程的原因是很多的。总结一下,不外乎这些。

教师呈现总结出的结果。

不喜欢的原因:

(1)难学,自己没有信心;(2)成绩一直不好;(3)不喜欢任课的老师;(4)认为学也没有用;……

喜欢的原因:

(1)成绩好;(2)认为学了有用;(3)任课老师好;(4)家长抓得紧;……总结学

生喜欢某门课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为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做好准备。

三、阅读教科书,领悟道理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中的这段文字,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都是有趣的,或者,在开始并不有趣。有许多事,往往是当你做完了,尝到成功的滋味后,才激起了兴趣。因此,千万不要回避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要积极地去面对,运用合理的方法,鼓励自己去改变这种状况。

有研究表明,是否喜欢某一学科,有时候主要是看基础好不好,也就是说,学习的成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学科的兴趣。

读后,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要那些对某门学科特别反感的学生谈感想,并请与他们观点相反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段文字论述了学习成绩与兴趣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学生短矫正平时的思维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挑战“不喜欢”选取班级中几个典型学生,针对他们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和厌学的行为,大家出主意,为他们制定一个挑战不喜欢的课程的计划,越是不喜欢的课程越要加倍努力学习。

通过具体的事实改变学生的看法并在班级中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风尚。

第五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劳逸结合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看动画谈感想学生看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动画《我的双休日》,针对动画故事中所反映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同学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甚至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通过反面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该有节奏,不能太松懈,也不能太紧张。

二、学习节奏调查教师事先设计一个表格,学生每人一份,根据平时的作息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填写。表的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参考教学设计有关内容提供的表格)

根据学生填写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哪些学生学习时间过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太少;哪些学生能够劳逸结合,而且休息娱乐科学健康;哪些学生学习的时间太少,浪费的时间太多。

通过具体的自我调查,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学生交流各自安排学习和休息娱乐的经验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如何做到劳逸结合。尤其是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更要谈谈劳逸结合对自己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好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做不到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比如有的同学因此而导致眼睛近视。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对其他同学能产生更强的示范效应。

四、最佳学习时段首先,学生交流自己平时一天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和学习效率最低的时间段,并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掌握和利用这些时间段的。

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资料《一天中最佳的学习时间》并交流感想。

科学研究结果能增强教学的可信度,提高说服力。

五、我的时间“风火轮”将一天24小时形象地比喻为哪吒的不断旋转的“风火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自己的 24小时分解为几个阶段,并标上每段时间内要做的事情。(可以参考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样例)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制定时间管理计划的活动,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时间,学会主动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文明娱乐,健康休闲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交流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课余娱乐活动以及个人爱好,小组整理讨论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将学生的课余娱乐活动分类整理,写在大白纸或者黑板上。

学生针对这些娱乐活动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引导学生学

会判断健康和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二、创设情境,进行是非判断学生看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供的动画故事《我的业余生活》,就动画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开展讨论,判断哪些做法是正确和好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或者是不好的。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创设情境。通过看动画故事,让学生反观并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学会健康地娱乐。

三、纠正错误行为针对班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讨论,寻找纠正错误行为的办法。如针对迷恋电子游戏、上网等问题,同学们共同想办法解决。结合实际,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四、设计自己的业余生活首先呈现如下一组学生对业余活动的看法,让学生进行判断,哪些想法或者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哪些想法或做法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1)在业余时间,我喜欢参加文艺活动,这项活动丰富了我的生活。

(2)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活动只能影响学习,对我们没有好处。

(3)业余时间要多为学校和班级做点事,不但能锻炼能力,而且也能促进学习。

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正反两方观点为:业余生活可以促进学习;业余生活不利于促进学习。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各自设计自己的业余生活。最后全班通过交流讨论,设计班级的业余活动项目并制定实践这些项目的具体计划。通过活动纠正学生对于业余生活的一些不正确观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第六课、聪明以外的智慧

动力来自态度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教师讲故事,引出主题教师讲教科书第38页的故事《瓦工与建筑师》,学生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1. 瓦工与建筑师最初所做的工作是否一样?

2. 他们一个成为瓦工、一个成为建筑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有趣的故事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工作态度与工作成就之间的密切关系,意识到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二、进一步了解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教师:做建筑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成绩也会不同。

教师呈现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漫画故事《我对学习的态度》,学生用“笑脸”“苦脸”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学习态度打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通过打分的办法让学生学习判断哪些学习态度是正确的,哪些学习态度是错误的。

三、给厌学者开处方首先请学生根据本班厌学学生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排演小品,反映厌学者的学习态度、具体表现。其他学生给小品中的厌学学生诊断“病因”并开处方,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诊断时要指出他(她)的错误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错误看法。开处方时要帮助他(她)改变学习态度。可以用列表的方式,罗列厌学者的不良学习态度,经过讨论,将应该持有的正确的、好的学习态度写在其后。(样例见“教学设计”)通过小品的形式表现学生对学习的不同态度,激发引导学生剖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四、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每个学生针对自己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所学方法加以纠正,将正确的态度列出来,写在一张漂亮的纸上,加以装饰后保存,用以激励自己学习。帮助学

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出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办法。

习惯造就成功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剖析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列举自己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小组

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同学中存在的好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将它们列出来,全班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学习习惯,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二、了解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呈现资料《十大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这些学习习惯的好处。

十大良好学习习惯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3. 及时复习的习惯;

4.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 练后反思的习惯;

6. 积极应考的习惯;

7. 阅读自学的习惯;

8. 观察的习惯;

9. 切磋琢磨的习惯; 10. 总结归纳的习惯。这十大习惯是学生学习应遵循和着力培养的好习惯。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看看他人的好习惯学生看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录像《我一天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人的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观察、讨论他人的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向他人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针对本班的情况,讨论起草本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学习计划,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五、良好学习习惯评比针对“十大良好学习习惯”开展评比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七课、成长中的我

青春发育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说说我们的变化:拿出自己小学一二年级及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看看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长大了,与同学相比,我的变化是快了还是慢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通

过对比,知道自己长大了,引出青春期这一话题。

一、青春期生长高峰图呈现青春期生长高峰图,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青春期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呢?

(2)青春期的成长对人生有什么重大影响?

(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出示此图启发学生)通过此图,让学生明白青春期是人生的春天。应该珍惜青春期的美好时光,好好成长。

了解自我身体的变化,爱护自己,健康成长。

二、观看“青春美少女”呈现“多媒体资源”中的“青春少年”,让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让学生就这些照片发表感想,说说自己对青春的看法。在欢快中感受青春的喜悦。

三、介绍男生女生身体发育特征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什么是青春期》,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概念。然后,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6~48 页的相关内容。

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对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生理变化的了解以及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让学生科学系统地了解身体发育的特征。

四、拓展针对青春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和学生遇到的问题,开展咨询、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对青春期有更深入的了解,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

五、小结青春期发育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阶段,把握好人生成长的

高峰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落实目标,让学生懂得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时期。

直面烦恼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说出我们的烦恼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维特的烦恼展开讨论,对照维特,请学生畅所欲言,述说出自己的烦恼,并将这些“烦恼”记录下来,或者让学生将烦恼写在纸条上,上交后师生共同进行整理,形成“成长的烦恼目录”。让

学生在阅读适当的佳作的过程中总结、倾诉自己的烦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为下一步引出直面烦恼做好准备。

一、成长的故事请学生从以上“成长的烦恼目录”中挑出 1~3个大家共同的烦恼,每个学生根据其内容画一幅画或编写一个故事,然后交流。编写青春烦恼故事,让学生深刻体验成长的烦恼。

二、自画像根据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 4 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看到青春期给自己带来的心理矛盾以及这些心理矛盾给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带来的影响。

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让学生自我解剖,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矛盾,把自己潜在的、封闭的矛盾释放出来,解除原来的迷惑与苦恼,认识到自己的矛盾是正常的,从而为解决这些矛盾打好基础。

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首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活动总结中学生的心理矛盾。

然后呈现“多媒体资源”中的《成长不烦恼》,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感受青春期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变化。

在体验事例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同伴身上的一些变化。可以让学生列举这些变化,整理后张贴在教室里。引导学生总结青春期矛盾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四、解决青春的烦恼 1. 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烦恼时的做法。

2. 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良好的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1)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2)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打打球等;(3)在适当场合宣泄,如:放声歌唱等;(4)写日记;(5)去郊外踏青。通过学生探究和教师的引导总结出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积极面对生活。

五、小结呈现诗歌《青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

青春本来就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沙砾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可以让枯枝长出鲜果,让沙漠布满森林。青春的美、青春的欢乐在我们身上闪烁,青春的烦恼构成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让学生通过诗歌升华情感。

附:教学案例

青春的萌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结果,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2)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寻找各种办法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烦恼。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互动认识“想入非非”的生理基础,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与异性交往尺度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到底发生了哪些现象呢?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学生表演小品:

(1)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

(2)某女生特别注意打扮自己,并与同伴说:某某男生喜欢我,看他看我的眼神就不对,真讨厌。(其实并非如此,是她自己的想像)

(3)一位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说某某女生喜欢某某男生。

二、认识青春期的“想入非非”

1. 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小品中的这些现象?

(2)同学中间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 呈现下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小红的心理。

小红的苦恼

进入中学以来,小红发现班上的同学小强不仅学习成绩棒,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幽默感。小红发现自己总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上课常常走神,有时更是想入非非。特别是看到他与其他女同学交往,心里就有些难受。小红为此很苦恼。

3. 教师讲授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异性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乳房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会出现遗精现象。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产生性心理的变化,就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得更加突出。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自责和烦恼。

三、了解解决“想入非非”问题的途径

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 产生像小红这样的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

2. 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而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请教的问题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我们碰到青春期的问题或其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可以去找班主任、爸爸妈妈、学校里的心理咨询老师等,请他们为我们出谋划策。

四、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1. 教师:同学们对异性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甚至幻想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合理调节,把握合理的尺度,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2. 呈现下列案例,学生分析,总结出把握尺度很重要。

班上某男生,因学习交流与班里的某女生来往比较密切,久而久之,他们互相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于是这对男生和女生开始互相注意,上课时传纸条,有时连老师讲课都听不进去。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行为议论纷纷,课上、课下都交头接耳地谈论这事。

3. 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呢?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他们的交往是否适当,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

我和他曾经是小学同学,当时两小无猜,后来他转学走了,初中竟然又考到同一所学校。彼此见面既欣喜又温暖,我总会因他的出现而心跳加快。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放学我们一起回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有种不安,感觉这样做不对,但又控制不住对他的想念。我该怎样办?

4.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可以用演、唱、说等方式表达本组讨论出的办法。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与“适度”。

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与同性进行交往那样与异性进行交往。

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发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造成交往双方的心灵伤害;既不过多地参与异性之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纳异性的热情与帮助。

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有:

首先要克服羞怯。与异性交往要表情自然,仪态大方。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其次要真诚坦率。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切忌以“友谊”或“友情”为幌子招摇撞骗,心术不正地骗取异性的感情。

再次要留有余地。虽然结交的是知心朋友,但是,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在与某一个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的关系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交往的界限。

5. 教师总结:谁说青春无忧,谁说青春尽乐。但只要我们不为想入非非而自责,珍惜友谊,把握尺度,正当交往,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

认识自我

关于认识自我这个主题,教科书既讲了认识自我的内容,也讲了认识自我的方法,但主要的内容是认识自我的方法:比较评价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量法。在这三种方法中,最易使用的方法是比较评价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量法一方面需要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另一方面需要专业从事心理研究或心理教育工作的人来操作。所以,正如教科书所讲的,这种方法只能是辅助的方法。因此,本部分教学重点应为比较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自我介绍每人写一份 100 字左右的自我介绍。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自我介绍,并随机抽取一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这是谁的自我介绍。

教师:通过刚才的猜人活动,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容易被同学们猜出来,有的同学则不容易被猜出来。容易被猜出来,说明你的个性特点很明显,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且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同学们的评价是一致的。没有被猜出来则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同学们对你的认识存在差距。今天,我们要引导大家学习掌握一些认识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每个人自我评价的不同,同时学会自我评价的技巧。

一、这是谁教师呈现“教学活动设计”中描写个性的词或句子,学生猜这些词或句子描写的是班里哪位或哪几位同学。或者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将这些特点送给符合它们的同学。

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下面列表的方式,也可以将描写个性的词或句子写在纸条上(写若干份),同学讨论后,分送给适合的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若干条“个性”。(这个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可以请学生帮助抄写纸条)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各有特点。同时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之间存在差异。

二、以他人为镜 1. 教师总结:上面这种方法称为他人评价法。即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方法。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也可以发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与自我评价的一致性。他人评价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通过他人,如同学、朋友、老师、父母等对我们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如果我们被周围的人喜欢、重视、接纳,说明我们一定有一些令人喜欢的优点;如果我们被周围的人疏远、忽视、讨厌,那么至少说明我们有某些不讨人喜欢的地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学生说说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从而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他人评价法的方法和意义,学会以他人为镜,了解自己。

三、比一比1.教师:认识自我,还有一种比较好、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评价法。所谓比较评价法就是通过与同学等其他同龄人或先进人物相比较来认识自我的方法。

2.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活动8”的方法引导学生与周围同龄人进行比较,或者参照教科书第55页的活动设计开展活动。让同学们相互比较,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最后达到评价自我的目的。

四、小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认识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都很在乎自己,也很想了解自己,我们总是在问:我是什么样的?我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关注自己的言行,逐渐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不断地改正缺点,发扬长处,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我”。

让学生总结认识自我的方法,学会从多角度评价自我。

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悦纳自我”内容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己。关于本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思想是:无论我们的有什么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我们是与众不同还是毫无个性,也无论我们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要愉快地接受自己。

在“认识自我”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活动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认识自己的“平常”,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悦纳自己,喜欢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诗歌导入学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我就是我》。可以让学生分批朗诵,并就诗歌谈自己的感想。激起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张扬个性。

一、理想中的我学生思考问题: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理想自我”描绘出来,如散文、诗歌、绘画等。

教师讲解“理想自我”概念:“理想自我”是自己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未来自我形象。与之相对的“现实自我”是通过自我实践而反映到头脑中的当前真实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一定的距离。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掌握“理想自我”概念。

二、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60 页中的阅读资料,感受接纳自我的重要性。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对资料中的“女儿”的看法:女儿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中间是否也有“女儿”这样的同学,其表现有哪些?

2. 学生对“现实自我”进行评价:我对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对哪些方面不满意?

3. 对照自己“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异同,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距离,从而确定哪些“理想自我”是不合理的、对自己来说是过高的,哪些“现实自我”是需要完善的。可以通过填写如下表格完成本活动。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不合理的理想自我

需要完善的现实自我

?

?

?

?

?

?

?

引导学生认识理想自我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期待。

三、优点大轰炸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找五六人,组内同学以接龙的方式依次说出自己的优点,每次说一个,不得重复,相互不得雷同。重复、雷同者出局,最后剩下谁,谁就是优胜者——自我个性优秀的人。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独特个性优势的重要。

四、男孩女孩各有千秋让学生分组讨论:男孩女孩各有什么特点?大家分组发言,最后归纳出男生女生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应优势互补。

五、培养良好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性格以及培养良好性格的途径。

本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要单独设计、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设计见附:努力塑造健康性格。让学生了解良好性格的同时,学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附:努力塑造健康性格

一、导入新课

1. 性格的定义:简单来讲,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自豪或自卑、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都属于性格特征。

2. 教师:我们知道良好的性格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良好性格。古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既然如此,有的同学会问:性格能培养?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3. 以案例说明性格的可变性,良好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教师介绍电视剧《女子特警队》中女特警队员沙学丽的故事:沙学丽少年时代生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性格开朗但有几分娇气。沙学丽走进了女子特警队这所大学校,经历了野外生存的艰苦磨炼,在追捕犯罪分子的战斗中,不畏艰难,以顽强的斗志奋力拼搏。

讨论:女特警队员沙学丽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如何培养性格

1. 教师:在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性格上一无是处的人也是没有的。我们既不要因为具有某种性格上的优点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有某种性格上的缺点而苦恼甚至自卑。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发挥自己性格上的优势,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努力培养良好的个性。

2. 认识良好性格。

教师:哪些性格是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良的?看下面的故事,从中体验性格特征。

案例一:小王同学正在写作业,小李同学闯了进来,拉起小王同学就往外走:“别着急写作业,先玩游戏机去。”小王坚持不去,小李又拿出自己的作业,让小王抄。小王坚持自己做,既不去玩,也不抄作业。在完成作业后,他的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

案例二:王永同学去看足球赛,当自己支持的球队进球时,王永同学高声叫喊,手舞足蹈,扔东西,吹小喇叭。过了一会儿,自己支持的队输一个球,王永同学垂头丧气,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痛哭流涕。

案例三:两位同学在车站等车,发现一个小偷正在偷一位老奶奶的钱包。小明同学假装问路,缠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版

精选资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通过追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感受父母、亲人、学校、社会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2、学会通过生活细节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从而树立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3、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沉迷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4、懂得健康的重要意义,初步培养积极锻炼身体、均衡饮食等良好习惯。 1、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耐挫能力,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和困惑能用正确的方法取决解决。 本单元各课内在联系: 本单元包含“生命多么可贵”“成长日记ABC”“健康生活每一天”三个活动主题。首先,“生命多么可贵”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通过感受人世间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从而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耐挫能力、对未来人生的美好信念。“成长日记ABC”这个活动主题是在前一个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学会沟通,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尊重和悦纳他人,学会男女同学友好相处等。“健康生活每一天”,通过一系列探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侵害,感受体育锻炼,良好生活习惯等对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负责任。所以,这三个活动主题是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生命多么可贵》两课时 《成长日记ABC》两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三课时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新学校,新同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2、能力目标: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学生】 三【教法】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课前准备】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二)新课讲授 结束语 五【课堂延伸与反思】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提示:比如军训生活的紧张有趣、心理压力的增大、学习内容的复杂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特制订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就教材体系而言,既体现综合又有整体感,神形散聚,杂而不乱,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既有全面性,又有科学性和典型性。 三、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全体班级情况有所区别,优生、差生差别大。有些男生、女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这样的原始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价值观念。 四、改进措施: 1、讲练结合,对考点、重点、难点要讲解透彻,言简意赅,让学生多读多练,锻炼学生全面灵活的思维。 2、体现创新。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题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七周第八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思想品德备课组 2010-9-1

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1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升上初中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这个新的学习生活呢?你们都熟悉了这里的环境,适应了新的校园了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小结:初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那么多新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给几分钟时间给你们互相认识,并且呢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待会呢,老师就叫一个组的成员来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说,例如: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第三名学员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的后面的某某,依次下去……,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和所采用的修饰复述一遍。 注意:其中一组介绍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认真记住自我介绍的同学的名字,不可以说话,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算一算你记住了多少新同学的名字?他们是谁? 认识新的同学成为了新的朋友,你快乐吗?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同学吗? 小结:在我们这个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大家就成为了好朋友。 交流活动 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新同学,同时也想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那大家想不想学到一种新的认识新同学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新同学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呢?)好,现在老师和大家来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来,在纸的左边画上你的自画像,自画像可以简单一点,表现出你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在纸的右边写下以下内容:让咱们尽快熟悉起来。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课前已叫准备好) 2、大家先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你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你。 3 姓名、你的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你的家庭地址等, 4、收上来,打乱顺序,发回给同学们。 5、你拿到的是谁的自画像?可以说说吗?然后有请这两位同学出来认识一下,先微笑,再握手,表示很高兴认识对方。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交流活动,我们又认识了班上的很多名同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基本的是记住彼此的名字。试想,一班同学相处了一周了,还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你的名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通过刚才的交流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有这么多亲密的伙伴。而且,有些同学呢,是跟自己同一所小学毕业的,有些呢是跟自己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甚至呢有些同学还跟自己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这份成长中的友谊,将使我们宝贵的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完整版 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

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 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 (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学好初中政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中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感、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宏伟目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1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做法,拟订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案. 2,分好4人小组,选定组长,每组选好自己的课题,调查记录表提前交给小组长,要求学生做好查找资料的记录. 3、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七年级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走进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3、熟悉新老师的教学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新同学加入了中学殿堂!那我们怎么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呢? 2、师生的自我介绍 1)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 2)姓名、爱好、特长、愿望

3、由上引出话题讨论 1)新的环境,你适应了吗?(不适应,为什么?) 2)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3)新的老师,你比较喜欢哪位?(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4、总结 通过这几天的交往,我们基本上已经算是初步认识了彼此,跨越了陌生。不管大家是在小学还是初中,或者以后升入高中、去外地读大学,只要你们愿意去感受新环境,你们就会很快适应;只要你们愿意伸出你的橄榄枝,坦诚待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原来都是朋友;只要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流,你们就不会觉得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也是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的!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不仅仅只是同学关系,我和你们不仅仅只是师生关系,而是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xx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友爱互助,让欢声笑语荡漾在我们中间! 附: 作业: 1)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2)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的目的:1、认识不快乐的心情会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不快乐的时候找到快乐。重点:认清不快乐的心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寻找到快乐。教学准备:学生调查表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心理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老师的前面有5个气球,每个气球里面有一个纸条。现在找几名同学扎破气球看看里面有的纸条写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 . 刚才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要留的作业这么多非常的不高兴,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每组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做动作猜词语)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的心情怎麽样?刚才我们所猜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3. 导入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是每时每刻都很快乐,有时遇到一些事情也会使自己不快乐,你能说一说你的身边发生的哪些事使你心情不好吗?,如果这样的心情陪伴你的话,会直接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些事情又是不能改变的,所

以我们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在不快乐时候找到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快乐。 (板书课题) 4. 出示问卷,分组讨论:老师在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中进行了调查,把同学们经常遇到的不快乐的事写在纸上,请大家帮助这些同学,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变的快乐(分组讨论,并把你们组的方法逐条写在纸上)。 5. 学生汇报。 6. 你们的方法太好了,有了你们这些好办法,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快乐的。 7. 老师今天的心情也不太好,因为老师昨天也和妈妈发生了争吵,事情是这样的,老师的妈妈年龄已经很大了,身体又很不好,已经退休,年轻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已经受了很多苦,我们都想让妈妈在家里好好享受晚年,但妈妈却为自己又找了一份工作,看着妈妈那忙碌的身影和那已经累弯的腰,我真是疼在心里,劝她她又不听,所以我就和妈妈发生了争吵,老师现在一点儿都不快乐。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我怎样才能变的快乐。 8. 谢谢同学们,你们给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现在的心情也好多了。 9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吗? 10.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太大了,你们不但帮助这么多同学找到了快乐,还帮助老师出谋划策,而且还知道了这么

人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人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1:走出情绪的低谷 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整个人懒洋洋的,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情绪总是很低落,看什么都不顺心,很容易生气或哭鼻子。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是陷入了情绪的低谷。如果迟迟不能自拔,可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都是不利的。 朱亭做阑尾炎手术,1个月没有上学。再次回到学校以后,她发现自己的学习落下了一大截。朱婷很努力,想找回以前学习上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可成绩仍不理想。父母和老师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好好用功。可朱婷心里很难过,情绪十分低落。她想:是不是我生病之后变苯了呢?为什么学习变的这么吃力?老师和爸爸妈妈是不是对我很失望?否则他们为什么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呢?朱婷越想越伤心,好些天都心事重重,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总结以下大家的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使我们闷闷不乐? 换个角度看问题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落入情绪低谷呢?有的同学说:那是因为我遇上了倒霉的事情。这话听起来对,可仔细想又不对了:谁不会遇上倒霉事呢?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一次又一次精神饱满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人却一撅不拯了呢?看来问题不在于外在的事物,而在于我们自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悟,当然也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后果了。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草鞋,二女儿卖雨伞。老太太成天愁眉苦脸的。一位邻居问她:“老人家,你每天都在为什么而发愁呢?”老太太说:“唉,一到下雨天,我就担心大女儿的草帽卖不出去;等天晴了,我有担心二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你说我能不发愁吗?” 如果你是老太太的邻居,你会怎么开导她呢?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科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教案 提供者: 单位:长沙岳麓区军营小学 姓名:龚湘华 1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 我的一家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明确家庭的含义 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 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介绍自己家里人 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 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 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人教版】2018年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8年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 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标透析 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单元内容介绍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初一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美丽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版)

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初步做到生活有规律,学习和做事讲效率。 2、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他人学习,知道从不同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 6、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材分析: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生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设计了“时光老人对我说”、“我有一把金钥匙”、“今天我进步了吗”三个主题,这三个活动主题分别从珍惜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主题成并列关系且相互照应,融为一体。 1、“时光老人对我说”安排了“一分钟能做什么”“谁把时间偷走了”和“我的学习时间表”三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懂得珍惜时间,能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和运用时间。 2、“我有一把金钥匙”包括“锦囊妙计”、“记忆快车”和“身边的学问”三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并主动采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懂得好的学习方法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生活中学习,向他人学习,知道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 3、“今天我进步了吗”活动主题包括“今天又有新发现”、“每天进步一点点”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激起学生不断求知和不断学习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绕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 2、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提供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3、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激起学生想学、乐学的欲望。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发现并主动采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建议教学课时数:10课时。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一分钟能做什么》教学设计 莒南县壮岗第一小学韦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 2、体会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要合理运用时间。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上)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上)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活动内容: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对家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2、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 归属感。 活动重点:使小朋友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对家的热爱,为自己拥有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家感到自豪. 活动难点: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准备:(师)教学挂图 (生)1.彩色笔 2.调查、收集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是由许很多多的小家庭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家,爸爸.妈妈下班要回家,我们放学以后要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归家. 2.揭示课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二.课堂学习汇报活动 1、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 (1)出示一位学生一天生活中的三张照片(挂图),观察:每幅图画了些什么?(2)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每天生活在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场所中,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舞台。 2、有家的感觉真好 (1)出示一张爸爸妈妈和小孩在家中亲昵的照片,观察:照片中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实行交流。 3、汇报:你所了解到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特别想家?你在什么时候最想 家? 三.动手操作 1.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是我们幸福的乐园.家里有我可爱的亲人,给我无限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家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画画我们自己的家. 2.自己动手画画自己的家. 3.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家. 四.活动延伸

1、向更多的人介绍自己温暖而幸福的家,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2、动手动脑,美化我们的家。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我的一家人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家对我们的意义,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去感受家的温暖.家的 温馨.体会对家的感情.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 情感。 3、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侯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 解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重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 活动难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家庭快乐生活照片及全家照. 2.完成教材9页的课前调查. 活动过程: 一.感受家的温鑫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有了家我们就拥有温暖.幸福.快乐.家里的亲人,给 予我无限的关爱,让我健康成长. 2.看图思考(教材6__7页):图上都讲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说说我的家人 1.在家中,我每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 大家都着急.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别扭.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2.出示自己所带的相片在小组内实行介绍. 3、每一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讲讲家庭 照片后面的故事。 三.汇报调查结果 1.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熟悉.不过几十年前,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向 我们一样大时,家庭生活是怎样的?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先指名介绍再互相交流) 3.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你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1、讨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写下来,并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让 他们督促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