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分析 目的研究对比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GW)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尺偏角大于对照组,GW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个月掌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12个月掌倾角、GW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11/38),高于对照组7.8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手术治疗近期与远期效果良好,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保守治疗虽早期效果欠佳,但并发症正发生率低,远期效果良好,临床可依据患者骨折类型、功能需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取合理治疗方案。 标签: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左右的骨折,属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数据统计显示,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骨折的1/6左右,多见于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以女性患者为主,对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近年来,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严重降低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属保守治疗,其操作便捷,老年患者可耐受,但不易做到坚强固定,易出现移位现象。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手术操作复杂,且手术麻醉、操作等可导致部分老年患者不耐受,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对于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仍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于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分组探讨,以研究对比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作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女27例,男1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26±4.11)岁;骨折部位:右侧16例,左侧22例;骨折AO分型:C3型4例,C2型7例,C1型5例,B3型3例,B2型6例,B1型2例,A3型9例,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36例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36例临 床观察 翁庆云李小峰翁豪梅竹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 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约占骨折总数的15%,桡骨远端骨折绝大多数手法复位均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对粉碎不稳定性骨折,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难以达到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易出现腕关节无力、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1]。合适的固定方法,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6例桡骨远端粉碎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69岁,平均45岁;右侧24例,左侧12例;伸直型32例,屈曲型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2例。致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其中手法复位后再次移位15例)。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1~15天,平均8天。

1.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生效后,经C型X线机监视,先行骨折手法整复,若复位困难者,用克氏针撬拨或切一小切口复位。见复位满意,助手牵引维持复位后位置,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倾向,选择桡骨远端背侧结节近侧、桡骨茎突的近侧、掌面桡动脉内或外侧作为进针点,设计进针方向经皮钻入2枚以上的克氏针固定,术中透视见复位良好后在第二掌骨基底部及中段背侧切开皮肤两小口,并分离至骨膜,用骨钻头套筒保护皮肤,垂直掌骨打孔,拧入掌骨固定架钉2枚,距桡骨骨折断端5cm处,在桡骨背侧切两小口至桡骨骨膜,与桡骨垂直水平方向平行钻孔,拧入2枚固定架钉,安装外固定各部件,调整掌倾角和尺偏角,尺骨茎突骨折未做处理。若术中固定后稳定性较差者,行石膏托固定制动。 1.3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术后即活动手指及肘关节,每周复查X线片1次,4周取除克氏针,6~8周取除外固定支架,取除外固定支架后配合理疗,加强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2影像学评估 (1)X线检查 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中也不可替代。MRI检查是评估桡腕骨间韧带撕裂、三角纤维软骨(TFCC)损伤、软骨损伤以及肌腱损伤的最准确评估手段。此外,MRI 还对于腕关节创伤性或非创伤性疼痛、炎症性疾病、腕骨骨折、缺血性坏死等伤病的诊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对比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 比疗效。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 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照组30 例行锁定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6.66%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3.3±9.2)ml、住院用时(29.1±5.5)d、 手术用时(5.7±1.4)min及骨折愈合时间(15.2±0.6)d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疗效更佳。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致病原因主要是暴力外伤[1],发病率较高,患者人群中常见老年女性,可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给予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本组选 取60例患者,深入分析了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选取我院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入组,利用治疗方法不同 分组,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48~69岁,中位年龄59.2岁, 男女比例10:20,骨折时间最长为5d、最短为1d,中位骨折时间2.9d,致病原因:车祸伤、摔伤、高空坠落伤患者例数分别是10例、15例、5例;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49~70岁,中 位年龄60.1岁,男女比例11:19,骨折时间最长为6d、最短为2d,中位骨折时间3.0d,致 病原因:车祸伤、摔伤、高空坠落伤患者例数分别是9例、16例、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 入组时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30例行锁定钢板治疗:给予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在患者掌侧桡骨近端作 一长约7cm切口,给予患者桡侧腕屈肌腱、外侧拉桡动脉、桡动脉钝性分离并纵行切开以显 露骨折端,切开处理时需要沿着旋前方肌桡侧止点,给予复位处理后,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 固定。术中可以利用X线透视确认关节面平整无台阶及桡骨高度恢复、掌倾角恢复、下尺桡 关节间隙正常,然后利用钢板给予患者骨折部位行螺钉固定处理。 观察组3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给予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分别切开2个小 切口,位置在患者第2掌骨近端及桡骨骨折线近端5~10cm桡骨干,切口长度约1cm,给予 患者实施分离至骨面处理后并在患者桡骨干、第2掌骨近端分别钻入2枚外固定针,利用X 线透视进行桡腕关节牵引,复位满意后,给予患者锁紧支架处理。 1.3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临床实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手术用时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对比结果 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长期以来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保守治疗

长期以来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保守治疗,但对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后位置难以维持,不可避免地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功能障碍[5]。另外为使骨折复位后维持骨折端的位置而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位,易导致腕管综合征、腕部疼痛等并发症。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目标是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生理角度、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6],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一般对于掌倾角<-10°、尺偏角<0°或关节面移位超过2mm者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桡骨远端存在特有的解剖结构,老年人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在同样的外力下常形成粉碎性骨折。因此,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解剖和力学结构的恢复,对于难以复位和复位后无法保持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应行切开复位,研究认为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时即有切开复位的指征[6,7]。切开直视下整复可以进行准确复位,复位后的固定可根据骨折端的稳定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本组病例中对复位后桡骨远端骨块可打入松质骨螺钉并维持骨质完整性者,尽量采用T形板钉固定,目的是在稳定的内固定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在桡骨远端不整、碎裂严重,T形板钉无法维持稳定的固定时,复位后采用稳定的外固定或用克氏针维持相对稳定后加用外固定架固定。相比之下,T形板钉内固定更为可靠。钢板螺钉固定的优点是固定稳定,一般不需外固定,术后即可活动,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骨折块较大、特别是向掌侧移位者,术中应修复旋前方肌以确保术后有足够的旋前力量,腕横韧带不缝合以避免腕管狭窄引起腕管综合征。本组结果显示,切开复位“T”形金属板钉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1T16:15:51.1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作者:彭立军 [导读] 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优质的内固定治疗或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汉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了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方法,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骨折恢复优52例,良23例,可2例,差1例,恢复优良率为96.1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临床治疗中应当着重分析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优质的内固定治疗或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治疗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损伤较为严重的骨折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活动障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基本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粉碎性骨折的具体分型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治疗,能够及时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且促进骨折愈合[1]。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损伤累及关节面,并且很容易出现关节畸形,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格外注意治疗细致、及时、有效。为了具体分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本文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89±4.15)岁。其中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2例,右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66例。 1.2 方法 1.2.1 病情评估在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前就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利用X线片等检查方式了解患者骨折状态,根据AO/ASIF对患者骨折进行分型,通过准确分型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有效率[2]。 1.2.2 手术治疗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仰卧位,手术时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取掌侧前臂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间切口,打开桡侧腕屈肌腱鞘,切开深筋膜,牵开拇长屈肌,桡骨桡侧切开旋前方肌,剥离显露骨折线,复位钢板螺钉固定[3]。若术前CT发现有Die-punch 骨块或背侧难复性骨块,需要结合背侧入路复位骨块并植骨,若有合并桡骨茎突骨折或下尺桡关节损伤,分别固定修复,或辅以外固定,若骨折粉碎严重,钢板螺钉无法牢固固定,则碎下背侧桡侧拇长展肌以及指总伸肌之间切开腕背韧带,分离完毕后切开关节囊,开始对患者手指以及手掌进行牵引。牵引治疗过程中通过骨膜剥离器拨正患者碎骨,保证患者关节面平整,利用C臂机透视,对患者的骨折片进行短缩分离、位移矫正等操作;部分患者骨折块明显、骨块与关节面不平整不能应用手法牵引,可以通过克氏针对分离、位移明显的骨折片撬拔矫正,保证患者桡关节面平整。在患者骨块基本复位后,根据患者骨块稳定性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进行固定时应当确保针尖穿过近端骨质。在患者外固定支架位置患肢第二掌骨外侧钻2个孔洞,拧入固定螺钉,安装支架,在支架远端安装完成后,在患者桡骨外侧钻2各孔洞拧入外固定螺钉,安装支架近端。支架安装完后,适当的调整支架方向,使其适应患者的需求[4]。 1.3 观察指标 评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患者骨折部位顺利愈合,无畸形情况,患者握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者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无畸形情况,患者腕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可:患者骨折愈合,仍存在部分症状,腕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但基本不影响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依然存在,骨折畸形愈合,关节活动范围较差,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患者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状态[5]。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骨折恢复优良率情况较高,治疗效果良好。见表1。 表1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骨折损伤比较严重,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其腕部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发生后治疗的及时性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因此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治疗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十分关键。另外,由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大多发生于桡骨远端3cm左右的位置,患者也有可能伴有腕部肿胀、手腕活动受限等不良情况,累及关节面的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重度软组织挫伤,并且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骨块复位比较困难,也比较容易出现复位后再位移等情况,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难点[6]。 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的结合外固定支架使用,进一步提升对患者骨折部位的保护,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切开复位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对患者破碎的骨块以及关节面复位,目前多选择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方式切开,便于放置钢板,减少对肌腱软组织的激惹。C臂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部分严重粉碎的患者,需要结合克氏针或外固定支架并植骨以提供稳定,维持桡骨及关节面的平整。在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治疗中还需要注意到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病情上很容易累及腕部或者软组织等,在为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之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LCP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进展论文

2012年第5期 分泌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轻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6] 。临床上COPD 以老年患者多见,肾 阻渐衰,痰浊瘀阻于肺咳,痰喘反复发作,肺肾亏虚渐进加重所致 [7] 。淫羊藿和巴戟天是一类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药 物,作为一种天然免疫增强剂,在本病例观察中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廖慧丽,孙维广.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 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77-78.[3]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2-1163.[4]蔡斌, 周霖,单铮铮,等.喘可治注射液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试验研究[J].上海医学, 2003,26(1):62-63.[5]张玲娟,沈自尹,蔡定芳,等.淫羊藿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10):620.[6]俞正霞,李俊,朱旭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80-1281. [7]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7,12(11):1162-1163.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27-02 LCP 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周锦涛* 张 曦** 伏治国**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LCP ;内固定;综述 *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025150) **江苏常州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213003)2012年1月25日收稿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2]。而且随着交通和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交通伤、坠落伤导致的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性腕关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腕关节活动频率高、功能要求较高,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腕和手的功能。因此良好的骨折复位是恢复腕、手功能的关键[3]。1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在桡骨远端骨折中,不稳定性骨折是对临床疗效影响最大的类型,而能否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每一个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即便是手术治疗也无法确保术后的疗效。1814年Colles A [4]报告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即使没有良好的复位、遗留畸形,也可以得到远期无痛和良好的功能,由于受到Colles A 报告的影响,很长时期内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的非手术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构确实与功能相关,晚期的关节功能结果与遗留畸形有直接关系[5]。普通的外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因为背侧的骨缺损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从而导致腕骨排列错乱和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等和下尺桡关节对合不佳,继发疼痛、关节活动限制甚至退变性关节炎。超过半数的桡骨远端骨折累及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对于这些骨折采用非手术方法不能够恢复桡骨远端形态和腕关节的解剖关系。统计表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接近40%[3]。关节面移位超过2mm ,局部应力将增加27%-51%,同时应力中心一部分将转移到尺骨,产生腕关节的位置和运动变化。近年来,三角软骨复合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三角软骨复合体需要在一定的张力下才能发挥作用。这使得恢复桡骨长度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尽可能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和力学结构,特别是关节面的完整性与桡骨的长度,是恢复腕关节的功能的保证。因 此,桡骨远端骨折作为关节周围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理应按照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即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允许早期的功能活动[6]。 1986年Knirk JL 等[7]提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标准:①桡骨短缩超过5mm,②侧方倾斜丢失超过20°,③关节面台阶超过2mm ,④粉碎超过骨干的中轴线。该类骨折一般为AO 分型的C 型,部分B 型和A 型。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避免进一步损伤组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使关节面不平整<2mm , 桡骨短缩<5mm ,残余背倾<10°[8],尽力做到稳定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恢复尺桡、桡腕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腕关节的功能。2 治疗方法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 移位方向和软组织情况。对于剪切力引起的掌侧关节面塌陷(反Barton 骨折)、不稳定的屈曲型骨折(关节面向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掌侧粉碎)采取掌侧入路、T 形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 LCP )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桡骨远端背侧关节面塌陷(Barton 骨折)和不稳定的伸直型骨折(关节面向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背侧粉碎)目前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 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法复位难以完全恢复关节面的局部或中央塌陷、关节面裂隙,使得腕关节解剖结构改变;粉碎的干骺端缺损未能进行植骨支撑,可能造成远期短缩。外固定支架往往需要固定6~12周,限制了腕关节能的早期锻炼,增加了肌腱粘连、痛性肌萎缩和关节功能丢失的风险。桡骨远端背侧面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首先是两个相互成50~70°的骨面,其次是骨突—Lister 结节,最后,伸肌腱与桡骨之间狭窄的间隙。少数报道采用常规3.5mm T 形或Π形钢板都因为因为钢板厚度和受到Lister 结节的干扰,以及不能解决对肌腱特别是拇长伸肌腱的激惹,有时需要切除Lister 结节和将拇长伸肌腱移位,导致疼痛、拇伸肌无力和肌腱炎等并发症而被“淘汰”。1996年Rikli DA [6]提出了腕关节的三柱理论,将腕关节分为三柱,①桡侧柱:包括桡骨茎突与舟骨窝,起骨性支撑作用;②中间柱:包括桡骨尺侧、月骨窝与乙状切迹,起着最重要的力学传导作用;③27

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1T15:21:12.3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作者:田中明 [导读]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在老年妇女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白芒铺镇卫生院湖南永州 425308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锁定钢板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的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手法整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在老年妇女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青壮年发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外伤暴力较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一种类型,患者的骨折相对严重,并且骨折后对关节的正常活动影响十分明显,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在患者发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14~76岁,平均年龄(42.68±6.95)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5例,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42.52±6.87)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6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主要是先为患者进行止血带充气止血,常规消毒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处理,利用牵引床结合手法整复将克氏针钻入以完成临时固定,并预留钢板位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选择内侧入路,于内踝开一条向上的纵向切口,然后将钢板插入其中,将克氏针分别钻入钢板远端和近端,完成固定。 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其中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拔伸牵引、擒拿扶正、内外端提和提按回旋等手法完成对骨折的复位处理。之后对背侧移位患者采用4夹板前臂、掌屈、尺偏中立位固定,掌侧移位患者采用背伸、尺偏略旋后位固定,在相应部位加垫。对于骨折粉碎较为严重和不稳定的患者,采用腕套牵引,2~3周后将牵引移除,4~6周后拆除夹板。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并让患者使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则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均无明显改善,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桡骨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发生骨折后软组织的覆盖较少,并且血液供应很差,骨折后会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和骨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根据临床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观察,其在骨折后除了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还会导致骨折肢体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导致其不能正常开展日常活动[2]。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完成,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根据临床实践,患者治疗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生活[3]。 中医手法整复是临床上治疗骨折时常用的中医治疗方式,其在各种骨折的治疗中均有应用。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中医手法整复主要是采用腕套牵引的方式结合手法复位,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给予其有效的固定处理,从而让患者的骨折得到有效治疗[4]。根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骨骼发育成熟人群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年 轻患者的骨折主要由局部高能量创伤引起,而伴随骨质疏松的低能量创伤则是老年人发病 的主要因素[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wristfracture[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Hlxlerica,2002,33(1):35。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常发生移位,伴或不伴关节内骨折【chitnavs 1999】。关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其分类方法多以人名命名:如Colles 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等。在诸多分类方法中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 的分型方法为AO 分型的方法,其对治疗方案、固定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桡骨远 端骨折的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骨折类型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AO分型中A 型及B1型骨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 A型及B11型骨折时,手术治疗在疼痛,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不优于保守 治疗。但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同样也面临着固定时间过久,固定范围过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先之等【】结合中国传统骨折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随后小夹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石膏固定相比,其疗效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根据consort声明2010【】,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影 像学资料和临床并发症,评价二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研究方法 1.1随机方案的产生 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由数据管理人员制定随机方案。采用 stata9.0(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 TX)生成随机序列,对负责招募的研究人员隐 藏分配顺序,分配序列装于按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每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就诊 顺序获取相应的信封,从而进行干预措施的分配。 1.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的受试者来源于2012年 1月至2013年 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老年 A 型及B1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104 例。 1.2.1 诊断及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 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 擦感;(3)X 线摄片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和其它干骺端骨折一样,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型,每 型有3个组,每组又分 3 个亚组,这样共有27个亚组。A型: 关节外骨折;B型: 简单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 A型及B1型,年龄在 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 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分型和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Starpacs系统在每张X线片上精确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分析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和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有50例(80.65%)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其中AO分型A型保守治疗效果满意,B型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优良率达75%,C型骨折中仍有约50%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在影像学上掌倾角5°以上,尺偏角18°以上,桡骨高6.5 mm以上,临床上可以获得优良的预后。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测量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临床标准。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影像学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的17%[1],目前对桡骨远端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研究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随访监测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分析腕关节功能改变和桡骨

远端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15~86岁,平均51岁。受伤原因:平地跌伤45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11例。左侧28例,右侧34例。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A型34例,B 型20例,C型8例。损伤至接受治疗时间为1/2~28 h,平均3 h。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固定后拍摄X片,位置不佳者重新复位固定。1周后更换石膏,2周后更换石膏改功能位固定,5周后拆除石膏固定,开始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和复位后第1、2、5周拍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片和健侧腕关节的对照片。利用我院Starpacs影像系统测量并记录所有X片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12周后评定腕关节功能。 1.3 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根据患者的疼痛、灵活性、畸形、肿胀、正中神经卡压、握力等指标进行评分,各项评分为0~2分,合计为0~12分。12~10分为优,9~7分为良,6~4分为较差,3分以下为差[2]。

对比两种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对比两种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发表时间:2018-12-07T11:22:26.0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3期作者:周吉祥 [导读]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因骨折部位较为特殊,大多为粉碎性骨折。(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86-02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因骨折部位较为特殊,大多为粉碎性骨折,除影响肢体活动度外还常伴随麻木、痉挛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该类骨折临床处理在过往一般采用石膏外固定进行保守治疗,但因骨折处粉碎性断端不稳定且伴软组织和神经损伤,存在一定弊端。而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稳定处理骨折断端创伤,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研究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8岁至67岁,平均(54.6±3.2)岁;骨折AO分型:7例C1型,9例C2型,19例C3型,5例B3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等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X线扫查;观察组患者行麻醉后选择掌侧为手术入路,经由桡侧腕屈肌健,分离软组织充分暴露骨折端,复位后置入掌侧加压钢板固定处理;对照组患者麻醉后行中医正骨复位手法复位,再进行外石膏固定。两组治疗完成后均需X线扫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确认患者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无异常。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疗效与患肢活动度均为治疗6个月后回访结果:(1)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疼痛度和患肢功能与活动度复常为标准:痊愈、显效、改善、无效;(2)患肢活动度考察:旋前、旋后、背伸、掌屈。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两组疗效评估结果 (1)观察组患者愈全病例10人,显效8人,改善2人,无效0人;对照组患者愈全6人,显效9人,改善4人,无效1人。(2)观察组患者平均费用为1.9±0.3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费用为1.1±0.5万元。见表1。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技术、骨或骨替代物移植、髓内钉内固定、人工腕关节技术等,桡骨远端骨折发生成角或短缩移位,破坏了下尺桡关节正常的骨性解剖关系,而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治疗方法。当患者骨折部分无位移或虽然存在位移,但经过复位治疗可以维持稳定时,选择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更为适宜;而当患者骨折移位存在掌倾角往背侧倾斜且度数大于20°,同时骨折桡骨的缩短长度不少于5mm、关节面的移位超过2mm且关节内存在粉碎性骨折等多类型不稳定骨折的情况时,极易发生闭合复位后再次移位甚至难以复位,则更应该选择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石膏外固定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时再次对患者进行回访,经过后期康复:(1)病例记载为显效的患者,观察组8例已愈全6例,对照组9例已愈全4例;(2)病例记载为改善的患者,观察组2例,愈全1例,显效1例,对照组4名,显效2例;(3)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1例,在后期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已愈全。由此可见,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长期恢复中,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