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1__燃烧和灭火练习

课题1__燃烧和灭火练习

课题1__燃烧和灭火练习
课题1__燃烧和灭火练习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练习

班别:姓名:

一、选择题: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

B.(3)和(4 )

C.(2)和(4)

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

B.红磷

C.木材

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

B.爆炸

C.燃烧

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 石灰窑厂

B. 炼铁厂.

C. 面粉加工厂

D. 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 B 氢气和乙醚蒸气

C 酒精蒸气和空气

D 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容易自燃,所以必须把它放在冰箱里

C 向煤油的火焰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会使黑烟减少

D 燃烧都是由氧气参与的反应

9、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

(A)用少量水浇灭(B)用锅盖盖严锅

(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D)动用灭火器

10、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1)都发光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

(A)(3)(4)(B)(1)(2)(C)(2)(3)(D)(1)(4)

1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12、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13、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和动物呼吸(B)食物的腐败

(C)钢铁生锈(D)植物的光合作用

14、下列报道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是由于可燃性气体和氧气遇火引起的

(B)石油化工厂的工人可以穿化纤织物进行操作

(C)离开浓烟滚滚的火场,应尽量弯腰贴地而行,以避开浓烟。

(D)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1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气体吸入体内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16.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1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食物腐败B.铜生铜绿C.二氧化碳溶于水D.白磷自燃

19、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橡胶老化B.镁带燃烧C.燃放焰火D.酒精挥发

20、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都发光发热②都是氧化反应③都产生热量④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23、2006年4月,我国云南境内发生森林火灾,解放军赶赴现场,首先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

A.隔绝可燃物B.开辟道路便于运输救灾物质到着火区

C.使可燃物温度降低D.隔绝着火区的空气

24、2006年12月17日晚,徐州市淮海西路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25、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6、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开启排风扇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要做灯火实验

27、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 用天然气作燃料

B. 焚烧垃圾

C. 汽车排放的尾气

D. 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二、填空题:

1、燃烧的三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油在锅内着火,立即加盖就可灭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最容易得到的灭火材料,它既能_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物在___________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而引起爆炸.

3、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它属于________资源。(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1)煤主要含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等元素。它是复杂的混合物。(2)石油主要含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等元素。它也是复杂的混合物。(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气体,它也属于混合物,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碳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氢元素燃烧生成______。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有_____ _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___。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因为氢气有三大优点:、、。

4、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和白色两种固体粉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燃烧,请你说明发生了什么影响,并举实例加以说明.

①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气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2010年5月19日,承德暖尔河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特大事故.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并

放出有毒气体.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发生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站在原地不动 B .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 .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3)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据此,我国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三项措施.请对其中的任意一项措施进行解释:____________. 8、2010年5月,云南省某地一个内装白磷的储罐因泄漏而迅速自发引起大火,现场白烟弥漫.消防人员马上采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的方式灭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已知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回答:

(1)白磷与红磷比较,在空气中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防人员采用的灭火方法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 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②铜片上的白磷 ,③水下的白磷 。

(2)B 装置中a 仪器的名称为 ,在使用组装好的B 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 和C 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MnO 2的作用是 ,C 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________ 中。

10、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按上文描述的顺序写出金属钠的相关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氢气不发生燃烧,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少量钠应如何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以上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 。

(5)46克钠与156克水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Na :23) 80℃水 白磷 MnO 2 H 2O 2 80℃水 铜片 铜片 白磷 白磷 红磷 A B C a

课题1燃烧和灭火(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1)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 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本课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及赞美火的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文明的同时,又深深体会到火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通过对已学的几个燃烧现象的回顾,让学生自主总结燃烧的定义,这点主要在预习作业的完善环节体现。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组织小组讨论,燃烧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方案,然后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做完实验后小组汇报,反思评价原来的猜想,最终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提出问题: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演示实验7-1 ,从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并且借此顺利过渡到灭火原理上,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达标自查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3.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 ② ③④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5.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其 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6.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请你再举两种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能力提高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8.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拓展探究 9.根据你所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下列空格 燃烧反应的特 征可以归纳为: 。 10.现在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做燃料,为使人们警觉,通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某居民回家后,闻到屋内充满了“液化气”气味后,他立即去厨房检查,当他旋转灶台上的开关时,自动打火装置进出火花,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如果是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如果是夜晚,能否开灯检查?为什么?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程名称《课题1、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张小红学校名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教学对象九年级科目化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所以在本单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燃烧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 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引入新课 燃烧的定义 及特征【图片展示】熊熊的烈火。 【教师】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 的发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人类的生存条件。 【图片展示】丰盛可口的晚餐 【教师】说明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能给我们带来可口的饭菜。 【图片展示】篝火、火箭发射 【学生】观看图片,从图片中感 受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欢快。 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学 生的自豪感。 【过渡】火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正确的认 识它,使它尽可能地服务于人类。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火会有 新的认识。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熟悉 的对象,从最新的热点 材料出发,培养学生的 辩证思想。激起学习的 兴趣,导入新课。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 【 关?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实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12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 【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知识点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实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现象 分析 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水准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相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

九年级化学 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答案: (1)氧气(2)发光、放热(3)可燃物(4)氧气(或空气)(5)着火点(6)隔绝氧气(或空气) (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8)有限(9)急剧燃烧(10)可燃性气体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3)燃烧的条件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现象分析 空气中的白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 氧气 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 白磷燃烧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 ②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 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原因。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原理 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灭火原理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案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白磷、红磷、蜡烛、碳酸钠、盐酸、火柴、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房屋中的防火措施,并设 计一种合理的自救措施。 【小结】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完成练习 学生交流 全教育。 生动有趣的图示激 发学生的答题欲望。 利用习题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 通过调查让学生走 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 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燃烧及其条件教学设计 (楚店中学张学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如镁条、铁丝、木炭、红磷等的燃烧,对燃烧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概念。 ②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③认识着火点的概念。 ④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板书设计: 第1 课时燃烧及其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判断 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第7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两课时) 第二课时 [以“趣味实验”为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演示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汁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的原理”。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 [老师追问]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 第一小组:降低温度。 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 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 第五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 [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34.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2)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2) 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技能: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爆炸是在_______的空间内______的燃烧,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热,使气 体的体积_________,而就会爆炸。 3.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还有一种剧烈的燃烧现象,我们称之为爆炸。爆炸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们这节课来寻找答案。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阅读教材P130,完成探究1的表格。 解释探究2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沫灭火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有些燃烧很平静,有些燃烧却能引起爆炸,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课本P133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讨论: (1)为什么金属筒要加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鼓入大量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粉为什么要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需要根点燃的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学习注解 总结:爆炸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回顾小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气体迅 速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2.爆炸的类型:(1)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2)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3) 核物理爆炸。 3.爆炸的条件:(1)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 大,或氧气浓度较高。 五、当堂检测(请勿提前做) 1.下列促进燃烧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烧锅炉是将煤加工成粉末,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内鼓入空气 B、烧柴时把柴棍支起来 C、增加柴草的用量 D、设法提高氧气的含量 2.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可否浇水? (2)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若搬开纸箱呢?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4.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釜山中学李秀文教学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分析实验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的方法,培养推理 的能力。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过程: Ⅰ、引入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利用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同学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都用到了燃烧?请举例说明。那么,同学们可知道燃烧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Ⅱ、授新

[演示实验7-1] [猜想]哪块磷会燃烧呢?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呢? 2、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呢?[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追问] 那么要想让水下的白磷燃烧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讨论] 需要给水下白磷通氧气(或空气)。 [针对练习] 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您燃烧 C、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D、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发生燃烧 3、烧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火会更旺,原因是()

A、木柴是可燃物 B、使木柴与空气接触更充分 C、散热比较快 D、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4、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过渡]燃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如果我们对燃烧控制不好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展示火灾图片] [提问]如何灭火? [学生讨论] [板书] 二、灭火的方法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针对训练] 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家人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时,用水浇灭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反思 思源中学代米良 对于教学环节的反思:1、对新课导入的反思,对于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展示图片:远古时代人们用火取暖、获得熟食等,古代人们利用火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等,到近代内燃机、蒸汽机也是利用到燃烧的知识;再到当代圆梦太空燃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凸显火对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到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紧接着出示火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火,因此让学生强烈的感知学会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如此重要,激发求知欲和责任感。 2、对于燃烧定义的建构,我是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做过的红磷、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实验的现象,归纳出燃烧的一般特征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以此得出一般意义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追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出示酒精、水、石头、蜡烛、纸张等一些常见的物质,要求学生依据经验判断它们是否能燃烧。在学生判断石头能否燃烧时,我展示了火烧圆明园的遗址图片(几根石柱),这个事实再次说明石头没有可燃性,并将情感升华到少年强、中国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听课的老师在评课时提醒说一般的石头是没有可燃性,但是若含有二硫化铁的石头是能燃烧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精准。 3、对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拿起蜡烛,问蜡烛是可燃物,为什么现在它不燃烧呢?学生回应,需要条件。进入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印证猜想。当学生对比试管中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红磷变化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我追问:如何让热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A+B)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说明 本单元分为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两个课题。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从燃烧的历史追溯引入,透过常见的燃烧现象,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然后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入手,介绍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其编写特点如下: 1. 内容的选择将化学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 内容的呈现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适当编入社会发展、新科技进展等相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调查研究等形式,体现教学因素,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4. 配合图像和绘画,强化学生的知识感受。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第1页/共21页

化石燃料的用途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树立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2课时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应用与开发 2课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 认识燃烧的条件。 2. 认识灭火的原理。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A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吗? 第3页/共21页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 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 2. 请回忆哪些物质能够与 O 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 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 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相 关? 二、自主探究 : 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 燃烧: 可燃物与 发生一种的 、 的 的氧 化反应。 【猜想 】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 、 【 实验探究 】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实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结论】 请根据实验现象实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 ;② ;③ 。 思考】 1. 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 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 】教材 P 125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 】观察老师演示 P 124 实验 7-1 ,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1. 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 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 实验7-2 )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 ;③ 讨论交流】 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 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 如何解释“钻木取火” 、“水火不容” 、“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 ,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知识点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哪 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 思考下列问题: 1. 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__ 等可燃性气体外, 面粉、煤粉等 _________ 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 实验7-3 并实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现象 分析 2. 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水准的因素。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相关的图标。【归纳小结】 一、燃烧 1. 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 2中的 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水准相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水准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 2.灭火的方

课题1燃烧与灭火(1)

课题1 燃烧与灭火(1)导学案编号: 学习目标: 重点:知道什么是燃烧;2.记住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依据燃烧条件分析问题; 难点:能说出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和方法。 一、课前小测: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4 + 2分钟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木炭还原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自主学习与课堂探究:18分钟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反应。 1、演示实验7-1: 现象:可观察到薄铜片上红磷,白磷;水中的白磷,当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讨论] 课本P125讨论1、2、3 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三者必需具备,缺一不可。 问题探究2:灭火的原理 2、演示实验[7-2]: 现象分析 Ⅰ Ⅱ Ⅲ 结论:只要破坏燃个条件中烧三的其中一个如,,,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例题分析: 6分钟 例题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例题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右图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2012.兰州市)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