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个案研究

肖强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在优质学校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学校文化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从学校文化管理的前提、内涵、特征和载体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学校文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组织的理念。

关键词:优质学校文化管理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教育逐渐走向市场,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学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呢?叶澜指出:“本世纪中国社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为实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满足新时期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需求,都迫切要求创建不同于近代型学校的现代型学校。”

可见,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建设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文化管理对优质学校建设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追求是创建优质学校, 这表现在:第一,学校文化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促进生活与学习在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第二,学校文化管理是“刚柔并济,以柔

为主”的管理,既通过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又通过师生共享价值观“以文治校”,从而在师生追求共享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发展,同时,优质学校的建设也在呼唤学校文化管理,这表现在:第一,优质学校需要的学校教职员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态度、对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及社会的责任感等,依托于学校优秀的传统、共享的价值即学校文化管理才能形成;第二,优质学校的重要表征是人---学生和教师的充分发展,而人的发展则迫切呼唤学校文化管理。东北师大附中把创建优质学校与学校文化管理二者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通过学校文化管理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之路。

一、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整合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成果而进行的。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活动作为感性活动,须以人的身体的自然力去作用于外界自然对象,以物的方式去改造自然物质存在。这里体现了自然的先在性和物质的本原性,即物对人的支配。但实践作为一种目的性的活动,它所达到的结果却是在对象中关注人的目的,实现人的意志,这里又充分体现了人作为主体超越自然的能动创造的本质性,即人对物的支配”。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性、自主性、自为性。马克思主义这一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学校文化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奠

定了哲学基础。第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这些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形成金字塔形,其中位于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独立自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更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也恰恰是为了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因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学校文化管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第三,曼海姆等人的知识社会学在认识论中导入了“主体—主体”关系,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单用“主体—客体”关系解释不了认识,还必须引入“主体—主体”关系,一定的主体相对于其他主体不同的社会存在对认识过程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这为学校文化管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是通过学校的校风、校训、办学指导思想等来表达的,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发自学校成员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和远大景象,是在成员心中的原本景象,包括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使命和办学目标,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目标达成的方式与手段”。休恩(Schein)也认为,“使命和目标构造了学校成功的内涵”。可见,学校的理念和愿景旨在通过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为了达成这一旨趣,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学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作

为管理对象的人又是复杂的,需要文化管理及人性化管理,从文化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学校管理应当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学校管理者(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学校的文化力和文化组织手段,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实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价值创生和全面自由发展的行为。”

我们认为,学校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其前提是尊重人性,其特征是“刚柔并济,以柔为主”,其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文化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了个人的思想和人格,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这要求学校文化管理要以人为前提,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关心人、发展人。在刚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柔性管理的仪式、活动等形式当中都隐含着尊重人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管理的特征是“刚柔并济,以柔为主”:在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学校产生之初,管理者凭经验和权力来进行管理,这属于经验管理模式;20世纪初,受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管理者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人力、物力资源配置等必须符合科学院规律,具有科学性,由此

进入了科学管理模式;20世纪中叶,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培育人的创造精神,以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文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科学管理依靠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投入;而文化管理则依靠思想感情的交流,价值观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风气的熏陶,即依靠非强制性和在非物质财富有手段的投入,管理由以硬管理为主,走向软硬结合,以软管理为主,这就是管理的软化趋势。”

学校文化管理的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以尊重人为前提,发展人为目的的学校文化管理需要一个载体使人在学习中超越,使组织在学习中发展,学习型组织恰恰具有这种特征。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因此,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彼得·圣吉认为要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首先,组织成员通过终身学习,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其次,善于容纳别人,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建立共同愿景,努力追求卓越;第四,开展深度会谈,发挥团体智慧;第五,学会系统思考。

二、东北师大附中学校文化管理的基本经验

基于对学校文化管理理念的理解,我们运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对一所中学进行个案研究。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创于1950年,建校以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一直稳居吉林省之首,高考升学率、重点高校录取率在同类中学中一直遥遥领先,向高校和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优秀人才。1989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奖800多人次,有2名学生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名学生获得银牌。2002年,师大附中代表吉林省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成绩优异,获得了1金1银的奖牌。同年,在首届全国百校运动会上,学校田径代表队又获得三枚金牌、一枚银牌、两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2000年以来每年升入北大、清华、科大、人大四大校的人数都超过35人,2003年有45人升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经过历任校长和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有了巨大发展。50年代末,学校步入吉林省重点中学行列;80年代末,学校以"研究型"、"实验性"的教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重点中学的行列。

学校现有初高中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万公顷。一线教职工344人,共有92个教学班,5300名学生。省级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7人,参加国家"园丁工程"培训的教师10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18人。在现任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人,特级

教师6人,高级教师112人,占40.3%,中级教师85人,占30.6%。,二级教师69人,占24.8%。有硕士研究生84人,博士研究生6人。2001年,学校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正规网校,2002年,学校采用"资源双赢的合作模式",依靠自己的品牌优势,获得企业无偿赠予的2000平方米校舍,实现了初、高中的分部管理,成为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目前,学校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14所中学建立了友谊校关系。

学校始终遵循第一任校长陈元晖先生的名训“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园地作为师大附中的传统,不断的加强管理,完善机制,逐渐形成了"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开展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传统与特色。学校遵循"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的校风,"勤奋、严谨、善诱、慎行"的教风和"勤学好问、多思求是"的学风。2002年,学校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2003年,学校被国家七部委联合授予

“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理念和愿景

师大附中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确立了把学校办成“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教育园地的实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样板学校、基础教育的旗帜学校”的功能定位;

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践行尊重的教育,努力使学生通过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整合,成为“理想远大、知行合一、善于创造、全面发展”的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三)学校文化管理模式

经历了55年的韬光养晦,师大附中超越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实现了文化管理。学校文化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性,特征是“刚柔并济,以柔为主”,

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师大附中确立的“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科学规范”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一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

学校文化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性

师大附中建构了“三维尊重管理模式”,即:就学校管理者角色而言,

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就教育工作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就受教育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1、学校管理者要尊重管理对象------教师

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建立机制,激励教师提升自我。附中教师整体

素质较高,发展愿望强烈,学校管理者实施了职称管理校本化,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组织青年教师入校培训、拜师学艺、参加全国、省市、校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进行跟踪培养,定期汇报成果。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修,充实和提高自

己,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待遇,还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在科研中提高自身素质。

建构教师的“三维评价体系”,打造教师“自主发展平台”。以往采用的教学评价是通过测评教学提高率来进行教学绩效评价,通过专家委员会和教研组的教学检查进行过程评价,通过测评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进行学习主体的评价,但这种评价还不能反映出教师全部的工作情况,学校正在讨论使用以下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自评、学科组内教师互评、学生测评确定教师的教学积分;然后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研究活动,确立教师的科研积分;根据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和其他育人工作,确立教师的奖励积分;最后每学年确立教师的总体积分,使教师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获取自发的竞争和发展动力。

尊重教师的劳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学校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性”的理念。

2 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学校将学生的要求与学校的需求进行恰当整合,在“三·二”直升班首先实行考试无人监考制度,具体包括:

(1)申报程序:2003年开学初,新入学的初一部分学生向学

校庄重地提出申请,希望在期中考试中能够不用老师监考,认为自己具备约束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适应无人监考的考试环境,学校同意了他们的请求,169名学生庄严宣誓“牢记学校重托,

勿忘诚信为本,遵守考场纪律,珍惜自我声誉,恪守道德自律,维护班级荣誉”,在期中考试中实行无人监考。

(2)具体操作:教师是学生考试的服务者,在考试进行过程中,教师发完试卷后离开考场,在走廊巡视,学生一旦遇到试卷印刷不清等问题时可向巡视教师求助。

(3)处理方式:在无人监考的考试中,学生考试作弊如果被巡视教师发现或被同学举报,将取消违纪考生所在班级学期末优秀班级的评选资格,年级对作弊者通报批评,班级内作检查,同时也取消其今后考试中参与无人监考考试的资格,个人单科成绩记零分。

(4)考试结果:以三二A班为例,考试结果表明,没有出现一张雷同试卷,总分平均及各科平均分在年级遥遥领先,并出现了一人年级第一名,4

人年级前5名,21人年级前50名。

(5)师生感言:初一、

十二班学生在以“无人监考”为主题的班会上的发言中提到:“无人监考不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更是体现学校对我们的信任度、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一种锻炼和培养”。

"无人监考"活动的开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从了解、把握学生利益出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

加尊重教师的劳动。

3 受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以尊重的观念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特别是要尊重和尊敬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劳动成果,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练习;围绕“尊重教育”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各班根据各自的特色制定班会计划,由学生组织、设计、主持;开展师生恳谈会,邀请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学习心得、为人处事、社会热点等。营造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王逢贤教授认为:尊重的教育不是无条件尊重一切,对教育中一些人的不正常需求和活动,对不良素质和违法乱纪行为,不仅不应尊重,而且应严格禁止和要求改正提高。这种严格要求是对当事人尚未意识到其人性尊严和发展短路而进行的终极性尊重,对人的发展过程和教育的循序过程的尊重。因此,需要“依法治校”和“以文治校”相结合。

学校文化管理的特征是“刚柔并济,以柔为主”(“依法治校”和“以文治校”相结合,以“以文治校”为主)

刚性管理----------依法治校

每一所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都应当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实现刚性管理。以法治校、建章建制、强化监督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经过

多年探索,师大附中实现了职称管理校本化、分配管理现代化、用人机制开放化、科研管理规范化、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化。

职称管理校本化:在原来教师的档案职称的基础上,施行了低职高聘和荣誉职称聘任制度。低职高聘系列设立校内中级、校内高级职称,在学校内部待遇与档案职称一样,获得了校内职称就可以直接进入档案职称的评选;荣誉职称系列设立首席教师、标兵教师(相当于校内特级教师)和特色教师。2001—2004年,学校评聘了三届首席教师,共10人次,两届特色教师,共15人次,标兵教师36位。

分配管理现代化:在分配制度方面,实行“按岗分配,以劳论酬,岗多酬多,多劳多酬”的分配方式,实现全员竞聘制度,每个岗位都由教职工自愿申报、全校述职、民主投票、专家评议等程序竞聘产生,一人承担的岗位多,承担的任务多,就可以拿到多份报酬。比如一个教师既是省市学科带头人,又是教研组组长,还是学校专家委员会成员,他就可以拿到三份报酬。

用人机制开放化:因为实施了全员聘任制度,打破了用人的封闭状态,形成用人的流动状态,使学校吸纳了大批外来优秀教师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分流出去一些学生不满意和不称职的教师。学校还不拘一格,大胆选拔聘任年轻干部,2000年开始,按照“公平、公开

、竞争、择优”原则,在全省首家实施了副校长、工会副主席、

处室主任、教研组长的校内公开聘上岗新机制,探索选拨干部的新路子,已有56名同志经竞聘上岗工作。

科研管理规范化:设立专门机构----教育研究室负责教育科研工作。

出台《科研课题管理规定》、《科研成果奖励规定》等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中,针对性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种类多、实验教师多的特点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研成果课题招标制、教师申报制、课题研究达标制。

“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96部,发表科研成果论文476篇。

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化: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纪律的有关规定、外聘教师教学提高要求和考核规定

、教研组长工作的相关规定、年级主任工作职责相关规定、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常规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柔性管理----------以文治校学校文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以文治校”,即以文化来治理,

着眼于管理人的信念和价值观,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因此,建构学校文化成为“以文治校”的核心。斯肯、迪尔和彼德森(Deal &

Peterson)认为,学校文化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工作和生活所共同建构的组织传统与规则,并且内化为人们思考、活动和感知问题的方式。

我们认同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共同享有的行为取向、期望、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态度,其核心是学校这一组织中多数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师大附中提倡尊重多元价值观、整合主流价值观,不断提升学校员工的精神追求。

1.人造物品与价值观。走进附中的教学楼,可以看出每个细微之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校走廊墙面上悬挂着比尔·盖茨、刘翔、杨利伟的巨幅照片,这些新世纪的杰出人物为学生展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

教师办公区的“名师风范苑”展出了学校建校以来几十位名师的照片和事迹,既体现出学校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学校教师指出了精神追求的所在;大厅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不断滚动的字幕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科学规范”,表征着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

2.活动。学校每年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校的核心价值和信念。活动关注学生、教师、家长

、及社区成员的参与程度,旨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教师找到精神的家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让社区成员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感受科技、探索研究、走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通过征集和评比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搭设平台,使学生体验创

造与成功的快乐;在“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系列活动中的“走进孤儿、爱心礼物”-----与孤儿学校的孤儿联谊当中,同学们捐赠图书,扶贫助学,深切感受到了帮助与给予的快乐。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为学生一生奠基”的理念。

学校在一年当中的每个节假日,都会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在三·八节、五·一节、元旦等节日向职工及家属发慰问信,办理健康卡、美容卡等,农历八月十五与青年教师吃团圆饭,利用周末组织教师到净月潭度假,每年寒暑假组织初、高三教师赴东南亚、欧洲等地观光旅游,学校周年庆祝期间为全体员工做四季工装,免费为提供午餐和晚餐,青年教师的婚礼学校领导参加、帮助组织、赠送礼品。这些活动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生活的关心,使教师把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性”的理念。

以“开放优质教育资源,邀请百姓走进附中”为主题的“面向社会开放日”活动。通过“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教育与成果展示、网校建设与远程教学、招生咨询等开放内容。让家长和社区成员走进附中。

来访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班级,听任何一节课,许多家长走进教室,再次当起了学生;许多关心教育的人士,与附中各处室的领导展开交流,深入探讨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校园里几十块图文并茂的“展版”

使来访者对附中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网校

咨询处”前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校长率领学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与来访家长及朋友共同召开“见面会”,……。此时,附中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的学校、成为没有围墙的名校。

活动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发展步伐、价值取向,在交流中促进优质学校进一步发展。

3.仪式

仪式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式,当表达共享价值观和信念时,学校的常规活动和普通事件会成为仪式的内容,学校无论是面向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多仪式,如拜师仪式、建筑物落成仪式、成人宣誓仪式等。

(1)每天进出校门及课间师生打招呼的方式

附中在每天早晨教师、学生进校门时及课间休息时都会安排部分学生站在校门口或教学楼走廊上,向每一位经过的老师问好,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在校门前减速并在校门口下车,检查学生仪表及校服穿着情况,对于没有穿着学校统一定做的校服及仪表不符合学校规定(如:染发、佩带饰物等)的情况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要求其改正。这是“尊重人性、科学规范”在学校日常活动中的体现。

(2)活动开始及结束仪式

附中第二次科技节的开幕式按计划在露天运动场举行,2000多名师生冒雨参加了历时两个小时的开幕式,校长宣读了在长春市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发来的贺信并对活动进行了动员,学生用自己制作的

航模进行了航模表演;闭幕式上,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并颁发奖品。这表明了附中“严谨、善诱”的教风和“善于创造、全面发展”的理念。

(3)拜师仪式

每一年的拜师仪式,

学校都会邀请退休离校的老教师参加并安排在仪式会场的前排就座。校长对师徒结对的师傅提出殷切的期望并代表学校向他们颁发聘书:“某某老师:东北师大附中特聘您为某某老师的师傅,希望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青年教师成长赋注心血,为附中创办“高质量

、有特色、国际性、现代化”的一流学校做出贡献!”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会向作为师傅的教师敬献礼物。这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尊重传统、尊重教师的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联结学校历史的重要方式。

4.典礼

典礼是具有一定目的和意义的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社交性活动。典礼通过展示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故事和事件、了解重要人物的事迹和成就来形成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一些特别的事件联结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事件加剧了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使组织成员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典礼进行时,特殊的场合和了方式、特殊的节奏和流程会传递诚挚的情感并产生共享价值观形成的场域。因此,许多学校都有一些常规性的重要典礼:

(1)开学典礼

附中非常重视每学年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要求全体新生统一穿着校服、全体教师统一穿着工装出席,校长会向新生介绍每一位教师的学历、资历、工作业绩、取得的荣誉,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升学、就业、取得荣誉的情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未来三年学习生活的要求和期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已经渗透到了每个组织成员的头脑当中。

(2)新计划或新项目的典礼。

在一个新计划实施之前,都要举行典礼。师大附中承担的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优质学校理论与实践研究院》系列子课题开题报告会邀请总课题组组长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马云鹏教授、省教育科学院院长及省电化教育馆主任出席并请专家提出指导性意见,会议由副校长主持,学校全体教师260人共同参与,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作了开题报告。这表明学校认同教育科研是教师能力水平提高的一个发展平台,会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及学校的发展。

(3)表彰大会及纪念大会

为了庆祝组织成员个体或群体的特殊成就,培养自豪感和自尊心,为了记住学校前辈们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学校每年会召开表彰大会和纪念大会。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附中会颁发优秀教学奖、服务奖、管理奖、青年教师提高奖、优秀师傅奖、优秀班主任奖等;在元旦联欢会上,全体教职员工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并进行评比,这些做法净化了教师心灵、鼓舞了教师士气、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

学校文化管理的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追求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通过鼓励每个成员建立个人的发展目标,并在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组织的发展目标,使组织的发展目标和远景与个人的高度融合。为了使人在学习中超越,组织在学习中发展,学校文化管理需要学习型组织作为载体。秉承“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名训,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使学生成为创造性学生,附中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1、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空间。学校共举办了12届青年教师岗位练功活动,并于2001年启动了名师工程。

第12届青年教师岗位练功历时期2 个月,共有71名教师参加,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笔试和学科教学基本功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内容

包括新课程理论、学科新课程标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设计等,学科教学基本功操作按学科进行,英语学科有板书、单词联想、主题演讲、现场问答;数学学科有教学设计、徒手作图、现场板书、数学史知识;政治学科有结构式板书设计;地理学科有板书、板图、板画;

美术学科有现场作画;体育学科有技能操作;信息技术学科有课件制作等。笔试试题由教育研究室和学科教研组长命题,学科基本功操作试题由学科核心组教师共同命制,比赛过程由教研组长主持,评委会由学科核心组教师组成,每次比赛都有明确的量化评价标。物

理、化学、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赛采取小组竞赛形式,每组3名教师,分别由三个学科教师组成6个竞赛小组。

竞赛内容分别为必答题、抢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有学科教学设计和学科实验操作,每小组的相应学科教师作,抢答题为学科综合题,由每小组教师共同抢答,比赛过程中,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合作,相同学科教师同台竞技。

名师工程分为:首席教师、特级教师、标兵教师、特色教师四个层级;其中首席和特色教师一年评选一次,名额不限,标兵教师三年评选一次,逐年递增。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荣誉教师的公开教研活动,首席教师、特级教师、标兵教师、特色教师纷纷上台讲课。“十五”期间,

学校承担国家课题9项, 其中独立承担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 省课题13 项, 其中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4 项,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1 项,

省教育学会课题7 项;市级课题2 项, 校级课题58 项。2000年以来, 教师公开出版学术专著96 部,

东北师大附中教师发表的国家、省、市、校级科研论文共476篇。其中,2005年的第12届青年教师岗位练功和第2届科技节活动是校本培训工作的创新。

对于教师而言,以上活动培养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积极研究新课程及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探 索(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指矿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和理念,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行为规范。它涵盖了煤炭企业的安全奋斗目标、安全进取精神、安全生产环境等种种安全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导向、辐射、激励和保障作用,是着眼于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打造安全本质型矿井”的根本基础。 一、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从我们煤炭企业的现状来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并没有对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一是大量使用农民协议工,而且协议工流动频率较高,安全知识

和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二是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劳动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隐患未能有效治理;三是现场监督相对滞后,忽视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四是基层区队习惯于经验式、粗放型管理,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现象严重,班工长文化涵养差,班组人际关系淡漠,这些都直接影响一线安全生产。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人们的操作行为,增强安全责任感,使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处于和谐平安,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二、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应立足实际、注重内涵 要打造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秉承了煤矿企业共性的企业安全文化特征基础上,形成底蕴深厚、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要围绕提升安全理念、人员素质和安全思想境界,不断强化“人本建设”。要围绕核心理念,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企业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对过去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视和整合,提炼适应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从理论上做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配套问题的应用题。 2.难点:寻找相等关系以及方程组的整数解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其中什么是关键 二、新授 问题1.第35页实践与探索中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与同伴讨论、交流,探索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质问和大胆创新。 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1.本题有哪些已知量?

(1)共有白卡纸20张。 (2)一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盒底盖3个。 (3)1个盒身与2个盒底盖配成一套。 2.求什么? (1)用几张白卡纸做盒身几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3.若设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那么可做盒身多少个盒底盖多少个 [2x个盒身,3y个盒底盖] 4.找出2个等量关系。 (1)用做盒身的'白卡纸张数十用做盒底盖的自卡纸张数:20。 (2)已知(3)可知盒底盖的个数应该是盒身的2倍,才能使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 根据题意,得 x+y=20 3y=2×2x 解出这个方程组。 以上结果表明不允许剪开白卡纸,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分法。 如果允许剪开一张白卡纸,怎样才能既符合题意且能充分利用白卡纸呢? 用8张白卡纸做盒身,可做8×2二16(个) 用1l张白卡纸做盒底盖,可做3×11=33(个) 将余下的l张白卡纸剪成两半,一半做盒身,另一半做盒底,一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2021年浅谈安全文化在班组生产中的实践与探索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浅谈安全文化在班组生 产中的实践与探索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2021年浅谈安全文化在班组生产中的实践 与探索 一、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广义的安全文化可定义为:人类在从事社会实践中,为保证人身安全、健康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如果将广义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或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会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出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统统都是安全文化

的范畴的观点。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他既融于企业文化,又左右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创建企业文化,就必须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是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作风、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项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系统工程,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1)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措施不断完善,员工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电力企业的习惯性违章还有屡禁不止的现象,生产和人身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说安全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

课题《高中数学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总结阶段报告

课题《高中数学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总结阶段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数学文化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的内涵及高中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促进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理解,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分析梳理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和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考题,为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丰富的素材。 (三)通过调查、访谈、课堂观察获得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的现状,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促进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数学文化,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和研究的思路。 (四)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教学案例。 (五)结合我校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要求,开发社团活动课程。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成立了“数学反思训练营”和“数学文化”社团。“数学反思训练营”教学生画知识树、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通过系统梳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社团”开展专题讲座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撰写数学文化专题小论文等。课题组成员通过社团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课题组开发了校本课程《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史选讲》。 (六)课题实施对教师的作用 1.课题组内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自从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成员经常在一起进行探讨交流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内容及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在各自教学的班级实施、反馈,能随时做到交流和改进,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本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逐步提高。本课题组成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开展教育科研,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9T11:37:4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汤翠苹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八中学汤翠苹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校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的总和。管理文化是一个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写照,校长理当在学校管理文化的塑造和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管理文化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学校形象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同理,通过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去改进学校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管理文化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何处入手加以建设和完善?我认为,管理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民主治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优秀学校的管理理念往往是通过富于思想内涵和教化力量的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标识等物化的形式,以及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等无形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来的。

学校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国家和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其次,应当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 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创新的要求。 如北京三中就将管理理念确定为规范、落实、人本、激励,这可谓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学校管理第一要有规矩、有规范,古人说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第二 是工作目标、规章制度等要抓落实,只有人人各尽本份, 学校才能办好;第三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 现对师生的尊重、激励,实现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民主 管理的统一;第四是激励,即强调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如实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做研究型人才。在此 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评选过程中,许多学校展现了其 优秀的管理文化理念。如中古友谊小学的“和美”管理, 强调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则以“人文、和谐”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确定一个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形成积极的管 理文化至关重要。 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是管理文化的组织基础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校 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日常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确定。那么,学 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除上级明确规定的要遵照执行以外,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微课堂”教学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微博群(微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订阅号)等虚拟平台,为学员搭建起以信息发布、心得分享、主题研讨、疑难解答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互动、互学、互助等特性的新的学习载体,并通过这个学习载体,实现把实体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与实体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进行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更契合学员需求、及时传递正能量三大优势。通过教学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引导学员参与实体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相长、生生相长。二是增强学员对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三是提升学员应用新媒体引导舆情的能力。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二、具体做法 “微课堂”教学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补充,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具体做法如下: 1.坚持一个目标 “微课堂”的目标定位为“汇聚微力量、激发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运作机制与细分课堂版块。一是汇聚微力量。就“教学工具”而言,“微课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信息、沟通、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汇聚全体学员的聪明才智,推动个体力量的凝聚激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激

发正能量。就“教学内容”而言,“微课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要教学模块,引导学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与交互式沟通,碰撞出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火花。三是传播好声音。就“教学效果”而言,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员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达成积极共识,形成正面观点,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出去,引导社会舆论。 2.把握三个环节 教学过程可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利用微群进行互动研讨。我们专门在腾讯上注册“中青班微课堂”微群,要求学员、党校教师、组织部联络员等加入该群,并要求学员每天都要登陆微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话题发表看法,其他学员围绕这个话题通过“评论”、“点赞”等形式积极参与,实现在线即时互动研讨。第二个环节是利用微群实现成果共享。一般按照一周为一个单元时间,将党校实体课堂学习成果与虚拟课堂研讨成果及时梳理,按照“班级动态”、“微言大义”、“学员论坛”、“课堂笔记”、“靓帖热荐”和“精彩瞬间”等6大版块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在微群上发表,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第三个环节利用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好声音。微群是一个内部群,关注的对象十分有限,正能量的传递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又在腾讯上注册了“××中青班”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关注的对象则非常广泛,包括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个人、其他党校主体班次、党校学员的个人、普通老百姓等。我们专门设立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管理员,让他负责及时将微群里精彩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公共平台上转发,实现微群、微博(公众订阅号)内外互动,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43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 新版)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青年安全文化是平禹煤电公司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平禹煤电公司团委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强化青年职工安全意识,构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打造团的安全工作品牌,促进了企业安全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青年职工是企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青年职工的比例逐步增大,青年职工在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做好青年职工的安全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更好的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

青年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生产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前提。为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的要求,共青团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着力提高广大青年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特别是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安全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走在前面;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贯穿于安全生产活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 透实践与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实践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与研究背景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围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透露,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课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条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逃脱不了它的束缚和摧残。当今教育普遍存在“分数”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决定教师评先选优、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等诸多方面。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又回到原点----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大部分学校不要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连学生一些必备的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劳)都给荒废了! 例:2012年安徽省阜阳市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调查报告

学校管理文化

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让每个孩子都能于自己的成功 一、反思一下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权力、制度,还是文化。 1、权力:校长的权威,也可以是魅力。民主与平等的社会行不通,不可长久。(珑达的例子) 2、制度:有效和无效制度。比如考勤制度,依然被钻空子。 3、文化管理:有共同核心价值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文化氛围。员工由被动的做事要我做,变成主动的工作我要做,克服教育倦怠。员工中没有落后份子,只有进步快慢的区别。 二、推动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1、优化软件环境:在教育方针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育人目标,依靠三风一训实施。 1)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法律责任,国家希望,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假话作文的例子)教育方针的变迁: 1995年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3个字5个标点) 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公民意识),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尊重任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1个字7个标点) 2)学校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工作指导方针):三层含义。平等教育(人生而平等)、尊重差异(同学孩子)、多元评价。进步就是成功。 3)学校发展目标(愿景,让所有人有方向,有奔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搬家前。是树立轻松、愉快、活泼、热情的形象,夯实硬件环境:有自己的校舍,孩子家长抢着来,同行买票参观,(隐形愿景:建家属楼。) 第二阶段搬家后。是提升学校品味,办精品教育:办以双语教育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特色的,民主开放的精品教育。(建家属楼) 4)学校的育人目标(三个方向:情商。四个导向: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 5)实现方略(三风一训)——具体化措施:双语成功教育密码1346202850系列理念。(辉煌距成功31米,三风一训) 校风、校训:学习是快乐的! 2、改善硬件环境:办学理念指导下的硬件资源,设备设施建设和购置。教师愉悦身心,学生发展需要。破窗理论。(洗车、洗衣、汗蒸、健身房、高尔夫、射箭馆,三八和二十四等) 3、处理好几个关键词——制度管理: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和认可。领导(导愿景,领上课);管理(制度和人文。评优靠选举,评职靠积累,因为肯定会取消,所以不妨大锅饭一次);威信(言而有

2021新版煤矿安全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版煤矿安全文化的探索与 实践

2021新版煤矿安全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自2001年起,xx煤矿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方面,坚持走结合矿井实际、立足本质安全、构建特色体系的文化保安、兴安道路,在充分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关系、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效能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人性假设、事故致因和学习型组织等理论,将安全管理、理念和取向渗透到企业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以职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煤矿自主安全文化,推动了矿井安全生产和体制创新。 一、安全意识自我增强——提炼安全愿景,整合文化理念 牢固树立四个安全信念,开展安全意识再认识活动。积极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安全第一”、“事故的对立面是隐患”、“生命至高无上”、“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的信念,打破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传统认识,突出安全工作之于诸多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广泛开展对“安全-隐患-事故”、“本质安全”、“预防为主”、“安全责任”的再认识活动,推广应用全新安全操作方法,规范职工上岗行为,做到“我

有关小学数学中数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中数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黄石小学李惠琦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怎么样才能使数学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现已成为数学教师们的热门话题。结合部分实例寻找有效的策略,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力度。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调查分析;策略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今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数学的文化性并投入研究,“怎么样才能使数学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现已成为数学教师们的热门话题。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一般来说,数学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等方面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在广义上还包括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1]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文化是什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例如, 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文化指的是在数学活动中,数学集体和个人所显露出的民族特点、传统习惯、准则及思想方法的总和。”[2]王新民和马岷兴教师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数学文化指的是在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3]郑毓信教授从社会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是“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4]

虽然理解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数学文化跟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文化解读为:“在数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及应用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促进全人类发展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也包括人类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索精神。”[5]看来适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定位 小学数学教育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不仅强调学生要学习数学的知识性成分,更注重让学生感悟数学的观念性成分。从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看出其中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比如:“数学课程目标不仅注重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数学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些目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对数学文化的解析。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主要是以“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数学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等数学材料。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就在加法运算定律练习中介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快速计算1+2+……+100的故事;在括号学习中介绍各类括号的提出者。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中对千克、克的认识中联系生活,介绍生活中的天平、台秤、电子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在年、月、日中介绍平年与闰年的由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呈现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丰富对数学的整体认识,而且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感受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得更快,掌握的更好。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周磊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性格、后天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模式都是欠科学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文言文分层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文言文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智能表现是多元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文言文感悟、理解、记忆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反复诵读与吟咏,内省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独立思考,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等。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智能的特点强弱,引导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发生之前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划分必要的层次,如接受过程、兴趣因素等作为依据而设计教学,那么学生全体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长

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忽视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机械式地抓字词、抓背诵,缺乏文言文的美育教学,极大损害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大班统讲”使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体,再加上部分教师教法枯燥,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 二、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文言文教学目标分层次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抓“六点”: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熟语名句等,却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更加区分明确。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原因造成,一类是智力原因造成。对于前者,我们主要发挥文言文的思想启蒙作用,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道,正如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章法”,明确将义理放在首位。如学习《陈情表》,让他们和李密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家人,感受亲情的可贵;学习《勾践灭吴》,让他们回答决定战争胜败的原因等。总之,抓住一切可能的因素树立起他们心中纯洁、善良的一面。对于一般学生,将文言文学习注意的“六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出全篇“六点”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其目标引领为对写法的探究,如在学习《六国论》时,让他们负责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安排篇章结构,何处是总论点、分论点,如何运用修辞等等,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文言文文字精练、内涵深刻、思想隽永的特点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创作当中。 2.文言文教学方法分层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