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淹溺

淹溺

淹溺
淹溺

淹溺

人淹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淹溺。从水中救出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称为近乎淹溺。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博者称为溺死。

一发病机制

人淹没于水中后,本能地出现反射性屏气和挣扎,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发生机制,淹溺可分为两类,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引起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淹溺者的10%。湿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病人数秒钟后神志丧失,继之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颤动,约占淹溺者的90%。

根据发生水域不同,淹溺又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二病情评估

(一)资料收集

1、淹溺史应向淹溺者的陪同人员详细了解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水源性质,以指导急救。

2、临床表现淹溺病人表现为甚至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病人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

(1)症状: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海水淹溺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

(2)体征: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和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和肌张力增加。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偶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隆,四肢厥冷。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

3、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因血液浓缩或稀释情况不同而变化不同。海水淹溺者血纳、血氯增高,血钾变化不明显,血中尿素增高。淡水淹溺者血钾增高,血纳,血氯下降。胸部X线检查常显示斑片状侵润,有时出现典型肺水肿征象。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进展恶化。约有20%的病例胸片无异常发现。

(二)病情判断

有确切的淹溺史,和伴有下列症状,如面部肿胀、青紫、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腹部膨胀,胃内充满水而呈胃扩张,即可诊断为淹溺。

三救治与护理

救护原则为迅速将病人就离出水,立即恢复有效通气,实施心肺

复苏,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一)现场救护

1、迅速将淹溺者就出水面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抢救者在淹溺者后面,一手托着他的头或颈,将面部拖出水面,或抓住腋窝仰游,将淹溺者救上岸。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有义齿者取出义齿,并将舌拉出,对牙关紧闭者,可先捏住两侧颊肌然后再用力将口启开,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和腰带等,确保呼吸道通畅。

3、倒水处理可选用以下方法迅速倒出淹溺者呼吸道和胃内积水:膝顶法,急救者取半蹲位,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淹溺者腹部横置于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并用手按压其背部,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的水倒出来。肩顶法,急救者抱住淹溺者的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使淹溺者头胸下垂,急救者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抱腹法,急救者从溺水者背后双手抱住其腰腹部,使淹溺者背部在上,头胸部下垂,摇晃淹溺者,以利倒水。注意,切忌倒水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心肺复苏的进行;倒水时注意使淹溺者头胸部保持下垂位置,以利积水流出。

4、心肺复苏如心跳、呼吸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5、迅速转送医院,途中不中断救护。

(二)医院内救护

1、迅速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内,换下湿衣裤,注意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给予高流量吸氧,对行人工呼吸无效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予正压给氧,同时将40%~50%的乙醇置于湿化瓶内,可促进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和迅速改善肺水肿。必要时给与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

3、维持循环功能病人心跳恢复后,常有血压不稳定或低血压状态,应注意监测有无低血容量,掌握输液的量和速度,有条件者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结合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和尿量,分析、指导输液治疗。

4、对症处理

(1)纠正低血容量:对淡水淹溺而血液稀释者,静脉滴注3%氯化钠溶液500ml,必要时可重复一次。对海水淹溺者,可予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2)防治脑水肿: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脱水剂防治脑水肿。

(3)防治肺部感染:由于淹溺时泥沙、杂物、呕吐物等吸入气管,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应给与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对污染水域淹溺者,出进行常规抢救外,应尽早实施经支气管镜下灌洗。

(4)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三)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频率、深度,判断呼吸困难程

度。观察有无咳痰,痰的颜色、性质,听诊肺部啰音及心率、心律情况,测量血压、脉搏。

(2)注意监测尿的颜色、量、性质、准确记录尿量。

2、输液护理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加重血液稀释程度。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保证5%葡萄糖和血浆液体等的输入,切忌输入生理盐水。

3、复温护理对于淹溺者,水温越低,人体的代谢需要越小,存活机会越大。某些淹溺者在冷水中心脏停博30分钟后可复苏。但是低温亦是淹溺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在冷水中超过一小时复苏很难成功,特别是海水淹溺者。因此,及时复温对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以后,应脱去湿冷的衣物,以干爽的毛毯包裹全身予以复温。其他复温方法尚有热水浴法、温热林格液灌肠法等。注意复温时速度不能过快,使病人体温恢复到30~32 ,并尽快送至医院,在医院内条件下进行复温。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焦虑与恐惧心理,向其解释治疗措施和目的,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自杀淹溺的病人应尊重病人的隐私权,注意引导其正确对待人生、事业、他人。保持心理反映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而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协助护理人员是病人消除自杀念头。

溺水的抢救措施

溺水的抢救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害及全身中毒。淹溺是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中院前死亡率可达%。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 因淹溺经常发生在野外,且供史者对情况并不十分清楚,而抢救要争分夺秒,因此不要在病史询问上耽误时间。重点是对患儿的神志及是否需要心肺复苏进行判断,及时进行抢救。简要记录淹水的时间、地点。重点记录患者神志的变化,如有无昏迷、皮肤粘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另外还要记录口鼻是否充满泡沫或污泥、杂草。有无胃扩张。 [门急诊处理] 一、现场处理: 1.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将淹溺者带离水域,但要注意施救者的自身安全。 2.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 3.要进行控水处理,将患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患者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使其口咽部气管内水分迅速倒出,动作要迅速,时间不宜过长。 4.如呼吸心跳已停止,要立刻在现场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因淹溺后肺泡张力减低,气体进行肺内阻力较大,故吹气量要大。 二、在医院门急诊的处理: 1.继续实施心肺复苏,并尽可能早的行气管插管。 2.迅速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进一步救治。 查房部分 [入院后评估] 入院后要做如下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合并感染。 2.做肝肾功电解质:了解有无肝肾功的损害及电解质紊乱。 3.做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有无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4.做尿液检查:观查有无出现蛋白尿及管型尿,从而了解有无溶血及肾功损害。 5.胸片:了解有无肺水肿或和吸入性肺炎。 6.做心电图:观察有无心率紊乱。 7.做头部CT:了解有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 二、病情危重指标: 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呼吸及心跳均停止。 四、淹溺的分类: 1.干性淹溺: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所有溺死者中约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 2.湿性淹溺: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溺水复苏指南中文版

溺水复苏指南中文版发布2014年5月31日,急诊医学资讯发布过翻译后得BMJ杂志于5月12日刊载得文章:权威!BMJ: 溺水得ABC复苏策略(第六版)。当时,共有七个公号转载了本文,从合计点击量来瞧文章科普价值并不大。2016年6月21日,夏至,急诊夜鹰发布了一篇题为转!熄灭朋友圈溺水急救谣言得文章,将溺水复苏再次引入大众视野,希望从此以后老百姓不再出现那些不靠谱得溺水救命方式。 溺水所致得心脏骤停从机制上来说明显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得心源性心脏骤停,这个不同点直接影响了复苏得顺序。溺水就是意外死亡得常见原因。旁观者、受训营救员、急诊医生采取及时有效得行动对于溺水者而言将就是死亡与生存得巨大差异。指南对于溺水救治有非常明确得建议。2015年10月,美欧相继发布了特殊场合得心肺复苏指南。相比较而言,欧洲指南对整个溺水救治有着更为系统得介绍,显得更加负责。鉴于昨晚有订阅用户向急诊医学资讯发送留言询问有无溺水急救指南,我们把欧洲得这份指南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大家,里面瞧瞧指南推荐或者建议了哪些,没有提到哪些,希望对一线工作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对普通百姓有所帮助,那些不靠谱得方式止于此吧!夏至已过高温持续,希望能刚好用得上,如发现翻译不当之处请留言,谢谢! 流行病学 WHO预计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溺水而丧失性命,每年则37万人死于溺水,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一般情况下,男性较女性更易于发

生溺水,大多数溺水者为不会游泳得儿童,此外,溺水通常在湖泊或河流多得水域以及在夏天发生。 定义 国际复苏联盟(ILCOR)将溺水定义为一种淹没或浸润(submersion/immersion)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得过程。因此,溺水并非时间上某一点得概念。这句话暗含得意思就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溺水者可能存活或死亡,但不管结果怎样,她或者她已经处在溺水事件中。英文中,submersion/immersion就是显著不同得概念。当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得覆盖时则为submersion,submersion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骤停。而当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时叫immersion,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借助于救生衣时得表现、immersion时,尽管水花溅在脸上或者失去意识状况下脸下垂沉入水中会造成水得误吸,但大多数情况下溺水者气道就是开放得,有可能会出现低体温。这两个过程对于理解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来说就是至关重要得、 如果溺水者被救,溺水过程就被中断,这叫非致命性溺水、如果就是因为溺水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得,那么就叫做致命性溺水、现在已经废除“湿或干性溺水"、"积极/被动/沉默性溺水"、”二次溺水"、“濒临溺水”等术语、 病理生理 简单来说,submersion之后,溺水者起初会出于反射而屏住呼

溺水者如何急救-溺水现场急救三步骤

溺水者如何急救|溺水现场急救三步骤 据有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10%。那么,你知道溺水者如何急救吗?今天小编搜集了一些溺水者的急救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溺水者的急救方法 一.当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二、迅速进行控水:所谓控水处理,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吸入水分控倒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救护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将溺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余坡,将头置于下坡处的位置,以及小木凳、大石头、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均可。 三、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6-20次。 四、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互相协调操作,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5:1,如一人施行,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15:2。溺水的原因 1、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人落水后,水、泥沙街道的阻塞呼吸道,或因呼吸道痉挛而引起缺氧、窒息、死亡。落水被淹后一般4~6分钟即可致死。溺水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以误落水中为多,偶有投水自杀者,意外事故如遇有洪水、船只沉翻等也是重要原因。 2、熟悉水性而遇到意外的情况: 手足抽筋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原因。小腿抽筋时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 有时因潜入到浅水而造成头部损伤而发生溺水。3.有时候会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意识丧失,而发生溺水。 溺水后的表现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轻者,落水时间短,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吸入水量2ml/kg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重者。如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落水时间长,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如何降低溺水危害在都市里,如果遭遇洪水,并且已经来不及转移,要立即爬上屋顶等高处,最好带上木板、木凳等,一旦楼房倒塌这些都是逃生的工具。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如果在洪水中,发现溺水者要立即对其进行急救。对溺水者的急救,包括搬运、检查溺水情况、清除口鼻中的异物、排出腹水、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转送医院抢救等。 溺水者往往因脑充血而有中风现象,致使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口难张开,口中的淤泥、杂物和呕吐物等堵塞住口腔,易造成呼吸道的堵塞。这时可用大拇指由后向前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食指和中指向下扳下颌骨,将口掰开,用镊子或筷子将口腔或喉部的杂物、淤泥等夹出。 如溺水者喝水过多,则需要排出腹水。救助者可两手相交,托住溺水者腰腹部,将溺水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纯氧的治疗方法。应用高压氧成功抢救CA后昏迷的患者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推荐意见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考虑选择包含高压氧治疗的综合治疗,慢性疾病终末期所致心搏呼吸停止的患者以及神经功能评估预后极差的患者除外。高压氧治疗压力可采用2.0~2.5 ATA。(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专家意见) 二、脑复苏时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程选择推荐意见 高压氧治疗时机应选择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尽早进行,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的复苏后早期患者应慎用高压氧治疗。早期复苏后患者需经高压氧专科医师评估,充分告知舱内治疗风险并在配有完备的高压氧舱内急救设施及急救人员的前提下实施高压氧治疗。即使心肺复苏后较长时间的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患者亦可能受益。 心肺复苏后高压氧治疗疗程可选择早期开始2~3日每日1~2次,每次吸氧时间为60~90 min,随后为每日1次,持续约30次左右。对于严重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可

试用大于40次的间断长疗程高压氧治疗。(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专家意见) 三、目标温度管理(TTM)推荐意见 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与TTM结合(患者进舱同时进行TTM)应用于复苏后昏迷的患者,可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弱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报告、专家意见) 四、高压氧在特殊心搏骤停脑复苏的应用自缢、溺水、电击、一氧化碳中毒等导致的心搏呼吸骤停常并发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这类疾病的高压氧治疗尤为重要。 1.自缢 推荐意见 自缢患者应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2~2.5 ATA,发病24 h内可进行2~3次高压氧治疗,24 h后可每日进行1~2次高压氧治疗,后可改为1次/ d,总疗程一般为7~30 d左右。(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 2.淹溺 推荐意见 淹溺患者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尽早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选择为1.8~2.0 ATA,可1~2次/d,治疗7 d后改为1次/d,总疗程视患者病情进展而定。但即使淹溺复苏较长间后的脑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亦可能获益。(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

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淹溺是指人体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和(或)呼吸障碍,发生窒息性缺氧的临床死亡状态。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护理常规】 1.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血氧分压维持在85~100mmHg。 2.无心搏、呼吸患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心室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给予除颤。 3.有心搏、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指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5.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测血糖等。 6.换下湿衣裤,盖被子保暖。 7.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8.必要时予留置导尿,做好导尿管护理。 9.记录24h出入量。 10.输液护理:正确控制输液速度,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调节输液滴速,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而加重血液稀释程度。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保证5%葡萄糖溶液和血浆液体的输入,切忌输入0.9%氯化钠溶液。

11.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淹溺后的恐惧心理。 12.安全护理:两侧床档拉起,防止坠床。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或锻炼。 2.饮食指导无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者,清醒后可予清淡流食或半流食。 3.用药指导疾病主要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4.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走出淹溺的恐惧心理。 5.康复指导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误吸、呛咳。注意患者保暖,做好皮肤护理。 6.复诊须知告知疾病的预后,不适随诊。

淹溺的急救相关知识

淹溺的急救相关知识 淹溺发生于淹没在液体中,引起窒息或影响呼吸活动。 ●淹溺时,机体缺氧,可导致器官损害,特别是肺和脑。 ●医生评估淹溺者缺氧状况以及淹溺常见的伴随问题(如跳水导致的 脊髓损伤)。 ●治疗主要是纠正缺氧以及其他问题。 淹溺可为非致死性(以前称为溺水)或致死性。 淹溺常发生于水池、热水浴缸及自然的储水设施中。对于儿童和学步小孩来说,少量的水也是有危险的,如厕所、浴缸及盛水或其他液体的水桶,因为他们掉入后不能逃生。 特别是在浅水区,跳水可导致脊髓损伤以及瘫痪,增加淹溺风险。在水下故意屏气,时间过长,可引起昏迷,有时出现淹溺。 在轮船排气孔附近游泳可能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意识丧失和淹溺。 缺氧 人们淹没在水下时,水可能进入肺部。声带可出现严重痉挛,暂时可阻止水进入肺部,但同样妨碍呼吸。这种情况下,肺就不能把氧气转运到血液。血液中氧浓度下降可导致脑损害和死亡。进入肺里的水,特别是细菌、藻类、沙子、污物、化学物质或呕吐物污染的水也可引起肺损伤。肺损伤常常引起缺氧加重。纯净的水在肺部可被吸收入血。吸收大量的纯净水有时可导致电解质异常,如低钠血症。 寒冷的影响 在冷水里浸没,有好处,也有坏处。肌肉受冷后使游泳更困难,危险性的体温过低(低体温)可导致判断力障碍。但寒冷也可以保护组织,避免缺氧带来的损害。另外,冷水可以刺激哺乳动物的潜水反射,使他们在冷水中存活的时间延长。潜水反射使心跳减慢,并让血液从手、足和消化道流向心脏和脑,有助于保护这些重要器官。儿童的潜水反射比成年人更明显,因此,长时间淹没在冷水中的孩子存活机会比成年人更大。 淹溺的症状 淹溺及挣扎着维持呼吸的人无法呼救。不会游泳的儿童不到1分钟就会淹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 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 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临床证明,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为提高我国淹溺抢救成功率,根据最新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CPR—ECC国际指南和欧洲复苏协会发布的2015年复苏指南以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nternational traumalife support,ITLS)、国际野外医学会(wildernessmedical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WMI)及近年循证研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定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1 概念 国际复苏联盟(international liaison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将淹溺定义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迸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淹溺(drowning)可分为淹没(submersion)和浸泡(immersion)。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盖,此时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骤停。浸泡是指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时的表现。尽管水花溅在脸上或者在失去意识状况下脸部下垂沉入水中会造成水的误吸,但大多数情况气道是开放的。两类患者都经常会出现低体温。了解这两个淹溺的不同状态,对于理解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其预后非常重要。[推荐意见1]: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过程则中断,称为“非致命性淹溺”。如果是因为淹溺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的,那么就叫做“致命性淹溺”。不再使用“湿或干性淹溺”、”主动/被动/静默性淹溺”、”二次淹溺”、“濒临淹溺”等名词。为保持研究数据的一致性,建议用“utstein style”模式进行注册性研究。 2病理生理 当患者被水淹没时之后,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淹溺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弱,水被吸入肺内。在很多成年人肺中发现大约有150 mL的液体,这个液体量(2.2 mL/kg)已足够引起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虽然吸入1500 mL的液体量会改变机体内环境,但实际临床中极少发生。 研究显示,无论肺内水量多少,亦或是吸入海水还是淡水,从临床的角度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这几种情况共同之处都是缺氧。此时逆转缺氧可以防止心搏骤停。很多淹溺患者在心搏骤停前可因低氧而出现的严重的心动过缓,此时通过给予有效的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部分病例仅靠单纯通气便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可能和这些患者存在微弱的循环但没有被临床检测到有关。 [推荐意见2]: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无论是现场第一目击者还是专业人员,初始复苏时都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 3淹溺生存链 3.1 概念 由于改进了急救系统,美国淹溺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每1.45人/10万人降低到1.26人/10万人。欧洲复苏协会提出了淹溺生存链的概念,它包括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3.2淹溺的预防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对7 546例淹溺案例分析,其中致命性3 372例,发生地点中自然环境(江河湖海)占70%;非致命性有4 174例,泳池淹溺占75%。男性在非致命型淹溺和致命性淹溺中分别是女性的2倍和5倍。在浴室淹溺事故中,1岁以下的婴儿比例最高。农村有露天的水井时,会使幼儿淹溺的发生率增加7倍。饮酒、药物、突发疾病、虐待儿童都是淹溺可能发生的原因。一些人喜欢在潜泳之前为了增加水下时间而进行过度换气,这样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使下丘脑的负反馈呼吸调节功能麻痹,而动脉血氧分压并不会因此而提高。当这些人继续在水中潜泳时,会因缺氧而失去知觉。 [推荐意见3]:有关部门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应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率。 3.3第一目击者救援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万余人死于淹溺,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淹溺,淹溺已成为其第一死因;故淹溺是急诊重要的理化损伤综合征之一。 1 相关定义与术语 1.1 淹溺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 1.2 水中获救 指游泳期间经历一定程度的危难,但意识仍清醒的,患者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只表现短暂、轻微的症状,如咳嗽,但很快好转,常被留在岸边休息,一般不被送至 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1.3 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 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的临床急症,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但可以预防,常于游泳、船只沉没、潜水、意外及自杀等情况下发生。 1.4 溺死 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是一种“致死”性的事件,溺死通常描述溺水后24h 内死亡患者,即溺水后在复苏现场、急诊科或医院内经历心脏停搏并复苏无

效宣布死亡的溺水事件。 1.5 溺死相关死亡 如果死亡发生在溺水24h后,可定义为溺死相关死亡。 1.6 溺水者 在溺水相关死亡之前,患者常被称为溺水者。 1.7 近乎溺死或溺闭 描述溺水后存活超过24h,并需积极救治一种以上溺水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性并发症等。不过,目前溺死、溺死相关死亡、近乎溺死或溺闭等定义还存在争议,因为溺死与近乎溺死通常不能依据时间(24h)来区分。 1.8 CA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1.9 CPR 是应对CA,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求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ROSC)、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 2 DCA前期的“三预”方针 2.1 DCA前期的预防 2.1.1 水域的管理 2.1.2 水岸急救体系的建立 2.1.3 开展淹溺预防宣教并采取必要措施 2.2 DCA前期的预识

溺水急救处理

溺水急救处理 仔细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马上做心、肺复苏术,并设法让病人吐水。跳水容易引起颈椎骨折和损伤脊髓,出现肢体麻痹、呼吸麻痹等,应马上叫救护车。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马上检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等情况,如呼吸停止,应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当救援者能站立在水中时,可用双手托住溺水者的颈部,口对口先连续吹入四口气,在5秒钟内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看看有否反应。也可用脸颊贴在溺水者嘴上感觉一下有否自主呼吸,如无反应,再吹四口气。如果是呼吸、脉搏完全停止了,要做心、肺复苏术。 溺水的自救与救护 一、溺水致死原因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二、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三、自救与救护: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急救方法步骤如下: 1、清除口、鼻中杂物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的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上下牙床之间。 2、空水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着手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空水”。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在实践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复苏的。人工呼吸的节律,约为15~20次/min。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可在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仰使呼吸道拉直。救生者跪蹲在溺水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全部封住,不可漏气)吹气,使其胸腔扩张。吹进约1500mL(成人多些,儿童少些)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溺水者的胸腔在弹性的作用下回缩,气体排出肺部。必要时,救生者可用手轻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帮助其呼气(见图10—64)。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人体正常呼吸时,吸人的新鲜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出气中氧含量降低,但仍占16%左右,二氧化碳含量则增高到4.4%左右。因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者吹出的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可供溺水者所需。另外,因吹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刺激溺水者的呼吸系统,促其恢复自然呼吸。4、胸外心脏按摩法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如发现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极其微弱,则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通过问接挤压心脏使其收缩与舒张,恢复泵血功能。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施行,是对尚未出现真死现象的溺水者之生命做最后挽救,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的重要手段。 胸外心脏按摩的具体做法是: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或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3—4厘米。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80次。下压时用力要均匀,不宜用力过猛,松手要快(见下图)。胸外心脏按摩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也要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溺水者起死回生。胸外心脏按摩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运用的方法是,如有两人配合施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摩,另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只有一人施救,则是吹一口气后,做5—8次心脏按压,然后再吹气。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急救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已昏迷、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现场急救,然后再转送医院抢救。急救及时,方法正确,有时甚至可以使几乎毫无希望的溺水者转危为安。但若耽误了上岸后的最佳急救时机,则可能会使整个救生工作前功尽弃。岸上急救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严重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 游泳中抽筋怎么办?

溺水者如何急救-溺水现场急救三步骤

WORD格式 溺水者如何急救 |溺水现场急救三步骤 据有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 10% 。那么,你知道溺水者如何急救 吗?今天小编搜集了一些溺水者的急救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溺水者的急救方法 一.当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二、迅速进行控水:所谓控水处理,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吸入水分控倒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救护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将溺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余坡,将头置于下坡处的位置,以及小木凳、大石头、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均可。三、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 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 16-20 次。四、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者将手掌

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每分钟 80-100 次,与人工呼吸互相协调操作,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 5:1,如一人施行,则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之比是 15: 2。溺水的原因 1、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人落水后,水、泥沙街道的阻塞呼吸道,或因呼吸道痉挛而引起缺氧、窒息、死亡。落水被 淹后一般 4~6 分钟即可致死。溺水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以误落水中为多,偶有投水自杀者,意外事故如遇有洪水、船只沉翻等也是重要原因。 2、熟悉水性而遇到意外的情况:手足抽筋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原因。小腿抽筋时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 有时因潜入到浅水而造成头部损伤而发生溺水。 3.有时候会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意识丧失,而发生溺水。 溺水后的表现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起来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 起来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国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起来! 今日推荐:中国首个淹溺(又叫溺水)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日前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12月第25卷第12期正式发布。该专家共识由国内多学会组织专家制定而成,系统性阐述了淹溺的急救。《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内容详实,通俗易懂,文内前部分的“概念、病理生理、淹溺生存链及岸边基础生命支持”及“终止复苏”适合大众阅读,而后部分的“高级生命支持”适合医务人员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让中国所有的老百姓都学到真正的溺水急救知识!经笔者许可、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授权,急诊医学资讯微信平台现全文推送《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受微信图文字数限制,原文参考文献略去,如需获取证据源,请进中华急诊网官方网站下载PDF原文(免费)。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疗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总部(120)、中国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中国台湾急诊医学会、中国公众急救行动大联盟、亚洲急诊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 通信作者:陈志,Emai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临床证明,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为提高我国淹溺抢救成功率,根据最新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

溺水急救方法步骤.doc

溺水急救方法步骤 溺水急救方法步骤 1、清除口、鼻中杂物 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的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上下牙床之间。 2、空水 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着手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空水。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在实践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复苏的。人工呼吸的节律,约为15~20次/min。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可在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仰使呼吸道拉直。救生者跪蹲在溺水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全部封住,不可漏气)吹气,使其胸腔扩张。吹进约1500mL(成人多些,儿童少些)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溺水者的胸腔在弹性的作用下回缩,气体排出肺部。必要时,救生者可用手轻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帮

助其呼气。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人体正常呼吸时,吸人的新鲜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出气中氧含量降低,但仍占16%左右,二氧化碳含量则增高到 4.4%左右。因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者吹出的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可供溺水者所需。另外,因吹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刺激溺水者的呼吸系统,促其恢复自然呼吸。 4、胸外心脏按摩法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如发现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极其微弱,则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通过问接挤压心脏使其收缩与舒张,恢复泵血功能。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施行,是对尚未出现真死现象的溺水者之生命做最后挽救,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的重要手段。 胸外心脏按摩的具体做法是: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或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3 4厘米。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 80次。下压时用力要均匀,不宜用力过猛,松手要快。胸外心脏按摩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也要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溺水者起死回生。胸外心脏按摩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运用的方法是,如有两人配合施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摩,另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只有一人施救,则是吹一口气后,做5 8次心脏按压,然后再吹气。 溺水急救的方法措施 1.水中营救与出水后处理 强壮的游泳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立即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应将患者放到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能使颈部屈曲,维持头颈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加重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摘要】淹溺死亡的原因为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或血液电解质变化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急性肺水肿等。在现场急救时首先强调互救,同时要懂得自救。医务人员要掌握现场急救的要领,在做短时间倒水后,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 【关键词】自救;互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全世界每年淹溺者约14万人,发病年龄多见于15-29岁,男女比例3∶1,多夏季。但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涝灾害对人生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其中淹溺是造成洪水夺去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正确实施淹溺的急诊救护。 1 淹溺现场如何救护 1.1 淹溺的自救方法 不熟水性误入水者:可进行自救。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应保持头脑清醒。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朝上方,则口鼻可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

行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施救。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应保持镇静,及时呼救,同时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翘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再发痉挛,因此对疼痛部位要充分按摩,然后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可再按摩和热敷痛处。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用两足游泳。 1.2 淹溺的他救方法 现场救护: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救援同时,应派人拨打120电话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对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手臂游向岸边。如救护者游泳技能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国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起来!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国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 起来! 今日推荐:中国首个淹溺(又叫溺水)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日前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12月第25卷第12期正式发布。该专家共识由国内多学会组织专家制定而成,系统性阐述了淹溺的急救。《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内容详实,通俗易懂,文内前部分的“概念、病理生理、淹溺生存链及岸边基础生命支持”及“终止复苏”适合大众阅读,而后部分的“高级生命支持”适合医务人员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让中国所有的老百姓都学到真正的溺水急救 知识!经笔者许可、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授权,急诊医学资讯微信平台现全文推送《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受微信图文字数限制,原文参考文献略去,如需获取证据源,请进中华急诊网官方网站下载PDF原文(免费)。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疗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急救医学专业

委员会、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总部(120)、中国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中国台湾急诊医学会、中国公众急救行动大联盟、亚洲急诊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 通信作者:陈志,Emai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临床证明,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为提高我国淹溺抢救成功率,根据最新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CPR-ECC国际指南和欧洲复苏协会发布的2015年复苏指南以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国际野外医学会(WMI)及近年循证研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定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1概念 国际复苏联盟(ILCOR)将淹溺定义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淹溺(drowing)可分为淹没(submersion)和浸泡(immersion)。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摘要】淹溺死亡的原因为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或血液电解质变化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急性肺水肿等。在现场急救时首先强调互救,同时要懂得自救。医务人员要掌握现场急救的要领,在做短时间倒水后,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 【关键词】自救;互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全世界每年淹溺者约14万人,发病年龄多见于15-29岁,男女比例3∶1,多夏季。但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涝灾害对人生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其中淹溺是造成洪水夺去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正确实施淹溺的急诊救护。 1 淹溺现场如何救护 淹溺的自救方法 不熟水性误入水者:可进行自救。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应保持头脑清醒。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朝上方,则口鼻可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

行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施救。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应保持镇静,及时呼救,同时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翘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再发痉挛,因此对疼痛部位要充分按摩,然后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可再按摩和热敷痛处。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用两足游泳。 淹溺的他救方法 现场救护: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救援同时,应派人拨打120电话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对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手臂游向岸边。如救护者游泳技能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

溺水救治科普

溺水救治 溺水所致的心脏骤停从机制上来说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溺水是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旁观者、受训营救员、急诊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对于溺水者而言将是死亡与生存的巨大差异。指南对于溺水救治有非常明确的建议。 溺水定义为一种淹没或浸润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心脏骤停。 溺水生存链溺水生存链包括五个关键的环节:前两环涉及溺水预防和识别危难。 1.水中营救旁观者响应:旁观者在初步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旁观者在尝试营救时也易于发生死亡,通常见于冲浪或急流水域。只要有可能,旁观者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告诉溺水者试图接近递给的救援设施(如木棍或衣服),如果溺水者离岸不远那么扔绳索或漂浮救援设施也是可行的。如果不得不下水营救,可借助于浮力救援设备或船接近溺水者。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千万不要一头扎进水里去救人,因为这样一来你可能失去与溺水者保持视觉接触,并且有可能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 2.受训人员响应受训人员通常接受过训练,并且团队协作,拥有专门器具进行搜寻与营救。当营救花时间时,团队通常会先评估溺水者存活的可能性。评估时间少于10分钟,那么溺水者有利结局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如果时间超过25分钟那么有利结局的可能性较低。

3.水中复苏受训人员在漂浮救援设施的支持下可实施水中通气。冲浪救生员在深敞水区发现无反应的溺水人员时,如历经培训则在将溺水者移上岸边或救援艇前可实施水中通气,部分溺水者对这一措施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营救员需根据事发情况(如海面情况,到岸边距离,是否有救援船或直升机等)决定尽快将溺水者带往岸边而不需要进一步的通气,或者继续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到达接管复苏。有研究表明第二个选项对于溺水者的存活率更高一些。 4.移离水中立即将溺水者移离水中。溺水者发生脊髓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不是浅水跳水、使用水滑道、滑水运动、风筝冲浪、赛舟,那么无需实施脊柱防范措施。如果溺水者无脉搏、无呼吸,在限制颈部屈曲和过伸时尽快将其移离水中。 5.初步复苏首先检查患者有无反应,开放气道,检查有无生命迹象。溺水后数分钟之内被营救离水的溺水者很可能出现异常(痛苦的)呼吸,这时不要将其与正常呼吸相混淆。 6.补救呼吸/通气溺水初期复苏反映了快速缓解缺氧的至关重要性,首先给予5次通气,每次吹气1秒左右,并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由于此时肺的顺应性降低以及高的气道阻力,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吹气。但吹气压越高则可能会造成胃的膨胀,增加反流,并降低心输出量,对此专家共识建议训练有素者可实施环状软骨压迫以降低胃胀气并增强通气效力。 7.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接下来应臵其于硬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遵循30:2,按压深度至少5cm,不超过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8.AED在CPR开始后才应使用AED。将患者胸壁擦干,连上AED电极片,打开AED。按照AED提示进行电击。 9.气道内水有时,气道内空气-水的混合运动可造成大量气泡从口中流出。由于气泡会不断地流出,建议不要尝试擦除之。继续补救呼吸/通气,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