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酸染色液(Kinyoun冷染法)

抗酸染色液(Kinyoun冷染法)

抗酸染色液(Kinyoun冷染法)
抗酸染色液(Kinyoun冷染法)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摘要 关键词 前言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A.细菌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 B.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 实验内容 (一)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 (二)细菌鞭毛染色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报告编写人:张行润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四班 200900140177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摘要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茵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 . 01 ~0.02u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查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细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压滴法属于最常用的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关键词 鞭毛(flagellum)细菌(bacteria)鞭毛染色法(flagellum staining)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压滴法(Pressure drop method) 前言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毛。于是,便产生了鞭毛染色法。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色法,建立了一种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2002年谷海瀛发明了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用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片40s,再用银染液涂片加热至微冒蒸汽,染色10 s。这种方法不仅染色效果好,而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年。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鞭毛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力细菌分为单端极鞭毛菌、单端丛鞭毛菌、周鞭毛菌、侧鞭毛菌。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毛染色方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方便容易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常用染色技术

细菌的常用染色技术 简单染色法: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例如番红。 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 7.镜检 复染色:利用用两种以上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例如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需要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 )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而且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为番红。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6.用番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抗酸染色——标准操作

抗酸染色 一、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WHO推荐的Ziehl-Neelsen法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二、试剂 石碳酸复红染液、酸性酒精溶液、亚甲蓝溶液 三、方法 1.涂片:参见各标本操作程序涂片,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

2.固定:常用高温进行固定。即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 3.染色 3.1 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染色10分钟或更久,无需加温 3.2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3.3 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如有必要,需流水冲去溶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3.4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3.5 滴加亚甲蓝溶液,染色30秒钟 3.6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3.7 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四、结果判定 1.干燥后油镜观察300个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抗酸性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或细胞呈蓝色

菌种鉴定方法

1.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度、边缘、表面性状、颜色与透明度、质地和干湿度。 2. 革兰氏染色 按照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干燥、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3. 鞭毛染色 挑取18~30 h新鲜平板培养物制备菌悬液,制片,室温自然干燥。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 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再滴加B液染色约1 min,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显褐色。 4. 糖类分解试验 将被检菌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3天。如果培养基变黄,说明产酸;如变黄的同时,还有气泡,说明既产酸又产气。培养基仍呈蓝色,说明未产酸。选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蔗糖。 5. 吲哚(靛基质)试验 将待检菌种接种于邓享氏蛋白质的胨溶液中,37℃培养1-2天。于培养液中加入戊醇或二甲苯2-3ml,摇匀,静置片刻后,沿管壁加入试剂2ml,如出现红色沉淀,表示为阳性。 6. 淀粉水解试验 将LB琼脂加热融化,使冷到50℃,加入淀粉溶液,混匀后,倾注平板。将细菌划线接种于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生长后取出,在菌落处滴加革兰氏碘液少许,培养基呈深蓝色,能水许解淀粉的细菌菌落周围有透明环。 9. V-P试验 将被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基中(葡萄糖、K2 HPO4、蛋白胨各5g,溶于1 000ml 水中,分装于试管中,0.075MPa灭菌10分钟),培养2-7天后,于培养物中加入1ml 10%的NaOH,混匀,再加入3-4滴2%氯化铁溶液。数小时后,培养基表面的下层出现红色者,为阳性。 10.甲基红(M.R)试验 接种细菌,于37℃培养2-7天后,于培养物中加入几滴甲基红酒精溶液(0.1g 甲基经溶于300ml 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 ml),如呈红色,表示阳性。 11.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将被检菌接种到Simmons固体柠檬酸盐培养基上,37℃下培养2-4天,能利用柠檬酸盐的细菌表现为有细菌生长,培养基变为蓝色,不能利用柠檬酸盐的细菌不生长,培养基不变色。 12. 硝酸盐还原试验 将被检细菌接种于硝酸盐培养基中,37℃培养1-2天,每管中先加入甲试剂0.1ml,再加乙试剂数滴,如出现红色,表示阳性。 13. 接触酶试验 将1ml 3%的H2O2倾注于生长物(菌落或菌苔)上,有气泡(O2)发生者为阳性。也可于清洁小试管中加少量H2O2(30%),再用清洁无菌的细玻棒(或火焰封口的毛细管或镍铬做成的接种环)醮细菌少许,插入H2O2液面下,有气

细菌鞭毛染色

细菌鞭毛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方法,并观察鞭毛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如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本次实验用硝酸银当染色剂)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鞭毛周生)、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端生)。 2.溶液和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剂A液和B液、95%乙醇、蒸馏水。 3.仪器和其他物品:载玻片、酒精灯、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镊 子、电热炉、大烧杯、洗衣粉 四、实验步骤 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用洗衣粉洗涤后,置于9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0min,使用时取出再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斜面上挑取菌种在载玻片液滴上轻轻蘸一下,使液滴表面形成一薄层菌膜,随后倾斜玻片,使悬菌液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处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之后用B液洗去残留水分,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数秒至1min,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检查,菌体呈深褐色,鞭毛呈浅褐色。

四、实验结果记录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铜绿假单胞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结果: 2.实验结果: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鞭毛染色方法,观察鞭毛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实验原理】 1.鞭毛 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01-0.02μ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2.鞭毛的分类 通常根据鞭毛的位置可 以将鞭毛分为两大类:端生 鞭毛和周生鞭毛,端生鞭毛 又可以细分为端生单鞭毛, 单端丛生鞭毛和两端丛生图1.鞭毛的种类鞭毛。形态如图1所示。 A端生单鞭毛,B单端丛生鞭毛,C两端丛生鞭毛,D周生鞭毛。

3.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丹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1.菌株及其培养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

抗酸染色液(Kinyoun冷染法)

抗酸染色液(Kinyoun 冷染法) 简介: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传统的染色方法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结核杆菌Ziehl -Neelsen 染色法,该法是WHO 推荐热染的方法。 Leagene 抗酸染色液(Kinyoun 冷染法)属于冷染色液,无需加热,相对较抗酸热染液安全。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分枝菌酸与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亚甲蓝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该染色法较改良Kinyoun 冷染法要深,更适用于常规抗酸染色,Leagene 推荐该Kinyoun 冷染法作为实验室或临床上标准抗酸染色法。 组成: 自备材料: 1、 接种环 2、 载玻片 3、 蒸馏水 4、 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2、 滴加Kinyoun 复红染色液,染色。 3、 不必加热,蒸馏水冲洗。 4、 用Kinyoun 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为止。 5、 蒸馏水冲洗。 6、 用亚甲蓝染色液染色。 7、 蒸馏水冲洗。 编号 名称 DM0035 3×50ml DM0035 3×100ml Storage 试剂(A): Kinyoun 复红染色液 50ml 100ml RT 避光 试剂(B): Kinyoun 脱色液 50ml 100ml RT 试剂(C): 亚甲蓝染色液 50ml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8、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9、油镜镜检。 染色结果: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细胞、背景蓝色 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 编号名称 CC0007 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 DM0007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DM0016 增强革兰氏染色液 PW0053 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TC1213 总胆固醇(TC)检测试剂盒(COD-PAP单试剂比色法)

染色方法总结

mydye 发表于 2006-3-4 14:37:00 AgNOR染色法: 1、试剂配制: (1)AgNOR染色液: 甲液:明胶2 g 溶于双蒸水至99 ml,在60℃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纯甲酸1 ml 摇匀待用。 乙液:硝酸银50 g 溶解于双蒸水中至100 ml,4℃冰箱保存。 (2)AgNOR工作液 取甲液10 ml,乙液20 ml 临用前混合。 2、步骤: (1)切片脱蜡至水 (2)双蒸水洗2次 (3)AgNOR 工作液中(25℃)浸染30分钟(暗处进行)(镜下观察)(4)双蒸水洗3次 (5)脱水,透明,封固 3、结果:油镜观察,细胞核及胞质背景为淡黄色, AgNOR呈棕黑色颗粒状。 B 鞭毛染色法: 1.试剂配制: 甲液:丹宁酸5克 氯化铁(FeCl3)1.5克 福尔马林(15%)2.0毫升 氢氧化钠(NaOH)1%1.0毫升 乙液:硝酸银(AgNO3)2克 蒸馏水100毫升 制备乙液时,待硝酸银溶解后,取出10毫升备用,向余下的90毫升硝酸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铵,先呈很浓厚的沉淀,再继续滴加至刚刚溶解沉淀成澄清液为止。再将备用的硝酸银溶液慢慢逐滴加入澄清液中,先呈现薄雾,但轻摇则消失,继续边滴加边摇动,待澄清液呈现略有轻微不消散的薄雾状为止。如雾重,则银盐沉淀,不宜使用。 2.染色方法: (1)将待检菌接种在新制备的肉汤琼脂斜面上,置37°培养16—20小时,备用。 (2)在载玻片的中部相隔一厘米处,用接种环各沾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接种环挑取湿润处的菌苔少许于一端的水滴中,倾斜玻片使培养物流至另一水滴中,两水滴自然相通,菌体从上位自然扩散到下位水滴中,待干燥后染色。 (3)在干燥涂片上加甲液3—5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将残水沥干或用乙液冲去残水后,加适量乙液保持30—60秒钟。染色时在酒精灯上稍加热,使染液出现蒸汽即可,用蒸馏水冲洗。 (4)镜检:菌体及鞭毛皆染成茶色。

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的创新

?检测技术? 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的创新 谷海瀛 【摘要】 目的 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方法。方法 染色媒染剂由A 、B 2种溶液组成,A 液是酸化的FeCl 3溶液,B 液是含有甲醛的丹宁酸溶液,A 、B 液混合后,微加热,染涂片50s ,洗净涂片后镀银染色。共有19属34种228株细菌,每株菌都进行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进行鞭毛染色,并采用West 氏评分法对鞭毛染色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鞭毛形态及其在菌体的位置极易观察。228株细菌获得良好的鞭毛染色质量,血琼脂平板培养平均每株菌获得4.7分,肉汤培养获得4.6分。与一些肠杆菌株不同,100株非发酵菌血琼脂平板培养鞭毛染色均获得5分,而99株肠杆菌肉汤培养鞭毛染色获得4分以上。一些弧菌科细菌鞭毛位置分布因这2种培养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并发现1株非O1群霍乱弧菌有单侧毛和亚极端毛。结论 这种鞭毛染色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试剂稳定,重复性好。由于可靠性好,可以作为常规方法。非发酵菌适合于固体培养进行鞭毛染色获得最佳效果,液体培养对于一些肠杆菌鞭毛染色更为适合。 【关键词】 细菌;鞭毛;镀银染色;媒染剂;培养基 A new silver 2plating method for staining flagella G U Haiying.Clin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 ,Haikou 570311,P.R.China (E 2mail :clinmicrobiolla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2048576.html, )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develope a new technique for bacterial flagella staining.Methods Reagent A was acidized ferric chloride s olution and B was tannic acid containing formalin.The mixture of A and B was heated slightly ,the smears were covered with the cooling mixture for 50sec.Washed gently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 smears were stained with silver s olution.228strains of 19genera 34species were dem onstrated for flagella.Each culture was incubated into a tube of flagella broth medium and onto a sheep blood agar (S BA )plate.All stained smears were rated by WEST ′s method.R esults The flagella and their position on the bacteria were easily dis 2cerned under the microscope ,228strains of organism growing on S BA plates and in broth medium had the highly ratings with the mean of 4.7and 4.6,each rating of 100cultures of non fermentative rods grown on S BA was highly scored 5different from that of 104cultures of enterobacteria grown in flagella broth medium with rating score above 4.As to s ome strains of Vibrioraceae ,flagellar arrangement may differ with the tw o kinds of incubation media.S in 2gle lateral flagellum and subterminal flagellum were dem onstrated in 1strain of V.cholerae non 2O1.Conclusions This simple and fast method with the stable m ordant was g ood in reliability.This technique overcomed alm ost all the difficulties in flagella staining and s o can be used as a routine method.N on fermentative bacilli growing on s olid medium and enterobacteria growing in flagella broth were m ore suitable for flagella 2staining. 【K ey w ords 】 Bacteria ;Flagella ;S ilver stain ;M ordant ;Culture 作者单位:570311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E 2mail :clinmi 2 crobiolla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2048576.html, ) 细菌侧毛作为细菌分类主要依据之一〔1〕,说明细菌鞭毛染色在细菌鉴定中是很重要的技术。细菌 鞭毛染色的方法文献有很多报道,但基本方法可以 归纳为:Leifs on 法〔2〕、G ray 法〔2〕、镀银法〔3〕、Ryu 法〔4〕 ,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或染液不稳定或着色欠佳,尽管科赫(K och )在一个世纪前就发明了细菌鞭毛染色技术,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稳定而简易可推行的方法。本文报告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方法,通过19属34种228株细菌鞭毛染色证实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常规方法推广。 材料和方法 标准菌株(13株):E.coli ATCC25922、P.aerugi 2nosa ATCC27853(ATCC43088)、L.monocytogenes ATCC15313、V.parahaemolyticus ATCC17802、P.shigel 2loides ATCC14029、A.hydrophila ATCC7966、A.caviae ATCC 15468、V.mimicus ATCC33653、V.vulnificus ATCC 27562、B. pickettii ATCC27511、E.cloacae ATCC43091、P.mirabilis ATCC7002。 质控菌株(18株):P.penneri 、S.maltophilia 、S. putref aciens 、A.veronii biovar sobria 、P.pseudoalcali 2genes 、P.stutzeri 、S.enterica subsp.arizonae 、A.hy 2drophila 、A.caviae 、P.pudida 、B.cereus 、B.cepacia 、A.

染色液的配制

染色液的配制 一、吕氏(Loeffler)碱性美蓝染液 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0.6g 95%酒精 30ml B液:KOH 0.01g 蒸馏水 100ml 分别配制A液和B液,配好后混合即可。 二、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A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g 95%酒精 10ml B液:石炭酸 5.0g 蒸馏水 95ml 将碱性复红在研钵中研磨后,逐渐加入95%酒精,继续研磨使其溶解,配成A 液。 将石炭酸溶解于水中,配成B液。 混合A液及B液即成。通常可将此混合液稀释5—10倍使用,稀释液易变质失效,一次不宜多配。 三、革兰氏(Gram)染色液 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A液:结晶紫(crystal violet) 2g 95%酒精 20ml B液: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 0.8g 蒸馏水 80ml 混合A、B二液,静置48小时后使用。 2.卢戈氏(Lugol)碘液

碘片 1.0g 碘化钾 2.0g 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分即成。 3.95%的酒精溶液。 4.番红复染液 番红(safranine O) 2.5g 95%酒精 100ml 取上述配好的番红酒精溶液1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成。 四、芽孢染色液 1.孔雀绿染液 孔雀绿(malachite green) 5g 蒸馏水 100ml 2.番红水溶液 番红 0.5g 蒸馏水 100ml 3.苯酚品红溶液 碱性品红 11g 无水酒精 100ml 制法取上述溶液10ml与100ml5%的苯酚溶液混合,过滤备用。 4.黑色素(nigrosin)溶液 水溶性黑色素 10g 蒸馏水 100ml 称取10g黑色素溶于100ml蒸馏水中,置沸水浴中30分钟后,滤纸过滤

抗酸染色概要(1)

夹层杯抗酸染色制片法概要 一:标本的预处理:消化和离心 1.将标本至于夹层杯中加消化液消化至液体清亮(2~5分钟可灭活细菌)(若是其它 容器取痰的,可小心的在痰上加些许消化液,待痰不再粘附其上后转入夹层杯)(夹 层杯可装液体不超过杯身三分之二)(非痰类标本亦须加适量消化液消化)。 2.将本杯置于离心机内对称平衡放稳,以4500转/分钟转速离心5分钟,弃去液体(轻 快的倒掉),放在干片机内烘烤(干片机提前开启至60度)。 二:染色:初染和洗脱和复染 1.加A液在60度温度下染色5分钟。 2.B液脱色(尽量将红色脱净)。 3.C液复染一分钟。 (每次弃去染色液后需以缓慢小水流沿杯壁将杯中剩余液体洗清沥干)。(加染液液量以可覆盖膜片为适量) 三:制片:取片和阅片 1.将染色后的片子烘干。 2.用取片针顶起杯底纳米膜片,用镊子夹出,轻轻印干水分,用中性胶倒封于玻片上, 弃去保护膜。(水分将会影响胶水对膜片的粘附) 3.阅片。(可利用“红十字”找寻视野) 四:注意事项 1.膜片上的细菌的保护:本制片法的原理为通过离心沉降并烘烤将目标菌粘附在膜片 上后进行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直接冲刷、液体剧烈振荡、大力印擦等而将 膜上已粘附的细菌冲走,这些失误会严重影响阳性率。 2.各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标记混淆、杯中液体互溅、液体转移等将会使结果严重不可 靠。 3.脱色的程度:脱色不完全将导致膜上非抗酸菌或其它物质也呈现红色,脱色过久过 重会影响抗酸杆菌所着色,二者都将影响后续镜检。 4.B液:其重要成分为酒精盐酸,易挥发,用完务必盖好盖子。 5.操作时间段的把握:请有效利用机器与时间间隔,避免标本堆积。

鞭毛染色液(改良Ryu法)

鞭毛染色液(改良Ryu 法) 简介: 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幽门螺杆菌能够从强酸性的胃内腔穿过胃上皮细胞上的黏液层达到胃上皮细胞的中性环境,这就是鞭毛运动作用的很好例证。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Leagene 鞭毛染色液采用改良Ryu 染色法,该染色法的优点是采用结晶紫作为核心染料,试剂比较稳定,操作简单,结果判断更可靠。 组成: 自备材料: 1、 载玻片 2、 蒸馏水 3、 接种环 4、 恒温箱 5、 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配制鞭毛染色工作液:使用前按试剂(A):试剂(B)=10:1混合,即为鞭毛染色工作液,室温保存待用。 2、 在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上滴蒸馏水。 3、 用接种环挑取无菌蒸馏水,再与血平板上菌落接触,允许细菌游到接种环蒸馏水中,再将接种环移到玻片上蒸馏水顶部轻点。 4、 轻轻摇动玻片,使细菌分布均匀。切勿研磨和搅动,以防鞭毛脱落。 5、 置室温箱内干燥固定。 6、 滴加鞭毛染色工作液染色。 7、 轻轻水洗。 8、 自然晾干。 编号 名称 DM0030 50ml DM0030 100ml Storage 试剂(A): Ryu 稀释液 50ml 100ml RT 避光 试剂(B): Ryu 染色液 5ml 1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9、镜检:从涂片边缘开始,由外及里,逐渐移至中心。细菌分布少的地方,鞭毛容易观察。 细菌密集的地方,鞭毛被菌体挡住,不易观察。 染色结果:菌体和鞭毛皆为紫色,菌体染色较鞭毛为深。 注意事项: 1、固定时不宜用火焰固定。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S0001 ACK红细胞裂解液(ACK Lysis Buffer)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C0041 天狼星红染色液 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 DM0002 姬姆萨染色液(1:9) PS0013 RIPA裂解液(强) PW0053 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胡雪芳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鞭毛染色方法,观察鞭毛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实验原理】 1.鞭毛 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01-0.02μ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2.鞭毛的分类 通常根据鞭毛的位置可以 将鞭毛分为两大类:端生鞭 毛和周生鞭毛,端生鞭毛又 可以细分为端生单鞭毛,单 端丛生鞭毛和两端丛生图1.鞭毛的种类鞭毛。形态如图1所示。 A端生单鞭毛,B单端丛生鞭毛,C两端丛生鞭毛,D周生鞭毛。

3.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丹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1.菌株及其培养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

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染色技术 一、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是细菌学上最经典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染色方法。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Christian Gram)于1883年创立。细菌染色后,不仅可以观察其形态,而且可根据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 1、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G-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2)G+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G-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 (3)G+菌等电点比G-菌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阴电荷要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2、应用 革兰染色法的实际应用意义有三: (1)按照革兰染色法可把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 (2)G+菌和G-菌的致病性不同,所致疾病各异; (3)对G+和G-菌,选择不同抗菌物治疗。 3、材料  (1)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培养18~24h后的混合菌液。 (2)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或沙黄染液。 (3)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等。 4、方法 标本片制备 (1)载玻片准备:取一张清洁载玻片,用蜡笔在其背面画出二个有一定间隔、直径约1~2cm 的涂抹范围,用数字或符号做好标记。 (2)涂片: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菌液直接涂布在标记的涂抹范围内。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3)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向上,置于离酒精灯火焰约半尺高处缓慢烘干,切不可放在火焰上烧干。 (4)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用片夹夹住,使涂抹面向上缓慢通过火焰3次,然后自然冷却。固定即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固着于玻片上,以免染色时脱落;又可使细菌蛋白凝固,而易着色。 革兰染色法: (1)初染:在固定好并冷却了的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作用1min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 (2)媒染:滴加卢戈(Lugol)碘液数滴,作用1min后水洗。碘液是媒染剂,使结晶紫染液与细菌结合更牢固。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酒精液无紫色为止(约需0.5~1min),流水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或沙黄)染液数滴,作用1min后流水冲洗。最后用吸水纸印干标本片或自然干燥后,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5、结果 G+菌染成紫色;G-菌染成红色。 6、影响因素 ⑴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匀,可影响染色结果。固定时避免菌体过份受热。脱色时间要根据涂片厚薄灵活掌握。 ⑵细菌因素:不同时间培养物,革兰染色结果有差异,如葡萄球菌幼龄菌染成紫色。而老龄菌被染成红色。细菌染色时最好用18~24h的细菌培养物。 ⑶染液因素:所有染色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别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失去媒染作用。脱色酒精以95%浓度为宜,若瓶密封不良或涂片上积水过多,可使酒精浓度下降而减弱其脱色能力。 二、细菌荚膜染色法(Hiss法) 1、原理与应用  细菌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色,即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因此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在90%以上,染色时一般不用热固定,以防荚膜皱缩变形。荚膜染色法用于有荚膜细菌

抗酸染色液(改良Kinyoun冷染法)说明书

抗酸染色液(改良Kinyoun冷染法)说明书 货号:G1273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产品内容: 名称3×50ml3×100ml Storage 试剂(A):改良Kinyoun复红染色液50ml100ml RT避光 试剂(B):Kinyoun脱色液50ml100ml RT 试剂(C):亚甲蓝染色液50ml100ml RT避光 产品说明: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传统的染色方法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结核杆菌Ziehl-Neelsen染色法,该法是WHO推荐热染的方法。 抗酸染色液(改良Kinyoun冷染法)属于冷染色液,无需加热,相对较抗酸热染液安全。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分枝菌酸与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亚甲蓝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该染色液较Kinyoun冷染法要浅,更适用于抗弱酸酸染色。 自备材料: 接种环、载玻片、蒸馏水、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2、滴加改良Kinyoun复红染色液,染色5min。 3、不必加热,蒸馏水冲洗。 4、用Kinyoun脱色液脱色3min。 5、蒸馏水冲洗。 6、用亚甲蓝染色液染色3~5min。

7、蒸馏水冲洗。 8、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9、油镜镜检。 染色结果: 抗酸或弱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细胞、背景浅蓝色 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细菌鞭毛染色

细菌鞭毛染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细菌鞭毛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方法,并观察鞭毛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如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本次实验用硝酸银当染色剂)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鞭毛周生)、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端生)。 2.溶液和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剂A液和B液、95%乙醇、蒸馏水。 3.仪器和其他物品:载玻片、酒精灯、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 环、镊子、电热炉、大烧杯、洗衣粉 四、实验步骤 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用洗衣粉洗涤后,置于9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0min,使用时取出再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斜面上挑取菌种在载玻片液滴上轻轻蘸一

下,使液滴表面形成一薄层菌膜,随后倾斜玻片,使悬菌液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处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 液,之后用B液洗去残留水分,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数秒至1min,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检查,菌体呈深褐色,鞭毛呈浅褐色。 四、实验结果记录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铜绿假单胞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结果: 2.实验结果: 3.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实验,观察结果与理论结果差异分析:油镜视野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出现了多根,与理论结果的一根有所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染色方法不恰当或干燥时装片遭到剧烈震动,导致鞭毛脱

抗酸染色液(金胺O荧光法)

抗酸染色液(金胺O 荧光法) 简介: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传统的染色方法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结核杆菌Ziehl -Neelsen 染色法,该法是WHO 推荐热染的方法。 Leagene 抗酸染色液(金胺O 荧光法)属于荧光染色液,无需加热,相对较抗酸热染液安全。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Auramine O 染色以及复染后,用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呈亮黄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呈暗黄色,这种方法可用低倍镜检,因此能更快速找出抗酸性菌。 组成: 自备材料: 1、 接种环 2、 载玻片 3、 蒸馏水 4、 荧光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加热固定。 2、 滴加金胺O 染色液,避光染色,水洗。 3、 用酸性脱色液脱色,直至涂片无黄色为止,水洗。 4、 用复染液染色,水洗。 5、 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6、 荧光显微镜下镜检。 染色结果: 编号 名称 DM0037 4×100ml DM0037 4×500ml Storage 试剂(A): 金胺O 染色液 100ml 500ml RT 避光 试剂(B): 酸性脱色液 2×100ml 2×500ml RT 试剂(C): 复染液 100ml 5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抗酸菌亮黄色或橘黄色 非抗酸菌、细胞、背景暗黄色 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金胺O荧光易衰减,尽量避光操作。 3、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C0007 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 DM0007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DM0015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 PW0053 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TC1213 总胆固醇(TC)检测试剂盒(COD-PAP单试剂比色法)

细菌的特殊染色

细菌的特殊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芽孢、荚膜和鞭毛的染色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当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可以进入菌体及芽孢使其着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复染(蕃红液),则菌体呈红色而芽孢呈绿色。 观察荚膜通常采用负染色法,即将菌体染色后,再使背景着色,从而把荚膜衬托出来。 观察鞭毛是采用在染色的同时将染料堆积在鞭毛上使它加粗的方法。细菌只有在个体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才具有鞭毛,一般在多次移种之后,在其旺盛生长阶段染色。 三、实验用品 1、器材 (1)显微镜(2)载波片(3)接种环(4)酒精灯(5)香柏油(6)二甲苯(7)无菌水(8)1%盐酸(9)电炉(10)墨汁(11)20%CuSO4 (12))95%乙醇(13)擦镜纸等 2、试剂和材料 (1)菌种:巨大芽孢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等 (2)芽孢染色用7.6%饱和孔雀绿液、0.5%蕃红液(或石炭酸复红液和吕氏美蓝液)。 (3)荚膜染色用刚果红、明胶水溶液、吕氏美蓝液等。 (4)鞭毛染色用硝酸银染色液(A、B液)或Leifson染色液(A、B、C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芽孢染色: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孔雀绿染色法:取一干净载片按无菌法取巨大芽孢杆菌菌体少许制成涂片,风干固定后,在涂菌处滴加法7.6%的孔雀绿饱和水溶液,染色10分钟后, 用水冲洗,再用0.5%蕃红花红液染色彩1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芽孢 被染成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2)石炭酸复红染色法:在一支小试管(10×100mm)中,滴入3--4滴蒸溜水,用接种环取巨大芽孢杆菌于水中,充分搅匀,使菌体分散,制成较浓的菌悬液。然后滴加等体积的(3—4滴) 石炭酸复红液摇匀。将此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10—15分钟,使芽孢及菌体着色。取此菌液体2—3环在洁净的载片上做成涂片,自然干燥通过火焰固定后,在自来水下缓缓冲洗,使菌体脱色,再用吕氏美蓝液复染1—2分钟。用水洗去多余染液,轻轻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干后镜检,结果可见芽孢被染成红色,菌体呈现蓝色。 2、荚膜染色法 (1)方法 ①将刚果红水溶液和明胶水溶液各一滴滴于干净载片上;用接种环蘸取细菌培养液或悬浮液在载片上于上述两滴溶液混匀,自然干燥;滴加1%HCl冲洗,使涂片呈蓝色;用蒸馏水漂洗,除去HCl;,用美蓝复染1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镜检:有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荚膜不着色,背景蓝紫色;无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背景蓝紫色。由于干燥菌体收缩,菌体四周也可能有一圈狭窄的不着色环,但这不是荚膜。荚膜不着色的部分宽。 ②湿墨汁法 a、制菌液:加一滴墨汁于洁净的波片上,并挑少量菌与其充分混合。 b、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收多余菌液。 c、镜检。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 ③ TyLer法 a 、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