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

题目: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一、课题背景

看到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上初中后,个子长得特别快,很多家长感到欣喜。但在欣喜之余,又感到一些无奈和紧张,因为孩子开始变得不易管教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更觉得困惑与无奈。本节与家长共同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内心的秘密,探讨初中阶段孩子普遍出现的,令父母头疼的现象的破解方法。

二、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初中阶段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2、帮助家长掌握孩子“早恋”、“恋网”的原因及引导方法

三、教学过程

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少孩子变得不那么温顺、听话,令很多家长感到无奈与苦恼。案例:步入中年的王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很沮丧,提及自己正上初二的儿子文辉,脸上满是痛苦。原来,一向听话的儿子文辉自从上初中后,就表现得越来越叛逆。比如说,以前,孩子总会分担一些家务,而现在,儿子在周末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网络游戏;以前王女士叫儿子做什么,儿子就立刻按要求行动,而现在,儿子对她的话爱理不理,甚至还一脸不快地说:“你别那么啰嗦,好不好”。弄得王女士的心严重受伤、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上月王女士一气之下,剪断网线,以为儿子会死心,可恨是儿子偷了家里的500多元离家出走。心想孩子在外更可怕,无奈,王女士发动亲人到处找。

在生活中,类似王女士这样的家长并非少数,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不知道如何教育上初中的孩子。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孩子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很有必要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教育问题。

(一)青春期孩子心理上的秘密

初中阶段的孩子已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表现与小学阶段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上发生了变化。

1、反叛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反抗性很强,常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为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他们就会产生反抗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心理上的“脱胎换骨”开始了,自我意识开始清晰,独立性增强,他们处处想显示出自己“成熟”,不希望父母对自己再像小时候那样,希望能与父母平等对话,如果父母认识不到这点,便会令他们气愤、反感。父母了解了这点,就要注意信任、尊重孩子,与他们平等相处,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用耐心说服和疏导的方式,对孩子的反抗,千万不要与孩子“硬碰硬”。

2、自我显示期

他们的虚荣心很强,穿华丽的、别具一格的服装,修剪奇异发型,在同学

中作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是要显示自己,表现自己。这种倾向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应加以引导,否则,孩子为了满足虚荣心,有可能走向邪路。

3、关心异性期

由于性激素的刺激,再加上好奇的心理,他们对异性异常关心,异性成为同学中谈话的中心话题,有的孩子偷偷阅读性知识书籍,浏览色情网站,更有的孩子,试图建立一对一的男女交际。在同学中,甚至认为谁没有异性朋友就是没本事,就会没面子。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异性同学交往多是一起出入,互相倾诉,拖拖手、接触,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抚。但也有个别是比较严重的,会有性行为。

4、独立性增强期

他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别人的约束,渴望建立“我长大了”的感觉在他们心灵中前所未有地强烈。他们不再愿意与成人一起探亲访友,一齐外出,喜欢与同学一起活动,对家中的事情希望能了解、参与,不满意什么事都瞒住他,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反感父母为自己作出决定。一个女儿说要争取自己的权利,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对父母提出十大问题:(1)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2)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3)不许强迫我穿你们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4)不许拦接我的电话;(5)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6)允许我每天晚上有一个小时的支配时间;(7)允许我每个星期天睡个懒觉;(8)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9)允许我上网聊天、玩游戏;(10)允许必要时反驳你的意见。

5、心理“上锁”期

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上初中后像变了个人,天天一脸阴沉,不知谁得罪了他,孩子的心仿佛筑起了一道墙,孩子在墙内,父母在墙外,墙内的人不想出来,墙外的人进不去。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进入了“心理闭锁期”。小时候,孩子觉得父母很了不起,而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会发现,父母并不是完美的偶像,也有很多缺点与不足,并不能解答所有疑问,于是孩子不再乐于把什么都告诉父母,他们更乐于跟同龄人交流。父母们对此一定不要着急烦躁,因为孩子心态不稳,如果父母不够理智,还像对待小小孩那样教育,往往会引起孩子与父母对立。父母先要平静下来,了解孩子烦躁的原因,只有倾听,才能解开孩子心灵的锁,才能缩短亲子间距离。

(二)怎样解决初中学生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孩子进入初中后,会出现一些令父母、老师很头疼的现象,本节我们重点探讨“早恋”、“恋网”等有关问题。

a)有关“早恋”问题

案例: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孩,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女孩为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要给大人一点“颜色”看。结果就是在父母看管很严的情况下,女孩怀了孕。记者采访时,女孩说:“手机上交,我可以借同学的,我有家里的钥匙,他到了我家楼下,打电话给我,我就从窗口把钥匙扔下去给他开门。父母把我反锁在家根本没用,他们越“关押”我,我就越想给他们点“好戏”看,我怀孕

就是给他们看的“好戏”,是他们逼出来的。这个个案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孩子的早恋不能不管,也不能粗暴地管,需要理智地处理。

首先,要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俗话说:“那个少女不善怀春?那个少年不善钟情?”对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陷入性爱的萌动,这是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共同决定的,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社会上把中学生恋爱定位为“苦涩”的青苹果,成年人不想他们陷入爱河,但很难说服他们,他们在各种场合成双成对,眉目传情,他们嘴里的青苹果好像不苦涩,二是甜蜜得很。为什么父母对早恋如此害怕?主要两个原因,一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总希望能完全掌握孩子的命运,总想万无一失;二是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太清楚。其实,父母应担负起孩子情感教练角色,这样,父母就要了解中学生恋爱的特点:中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及对两性关系兴趣之浓厚是人一生中的高峰,但阅历不足,看不到未来的变化,以为情感可以永远持续,彼此是终身伴侣,最理想的结婚对象。他们“谈恋爱”常常是因虚荣、攀比、从众、好奇、孤独引起。所以我们防止孩子早恋的最好办法是重视与他们沟通,当他们有威信、善意的知心朋友,在家庭营造融洽的氛围,使孩子充分感受家的温暖,有倾诉知心话的对象。当你发现孩子已出现恋爱迹象时,可以试着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刀直入法”,直截了当地问他:“你知道男(女)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女(男)孩吗?”这样,孩子会特别感兴趣,父母就可以把握时机进行引导。另一种方法是“以身引导法”,跟孩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孩子熟悉的优秀男人和女人,讲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包括爱情故事,给孩子人生的方向。有两点我们是特别要了解的:一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关爱。表面看他们是长大了,有很强的叛逆性,经常故意跟父母作对,但他们内心很脆弱,也很孤独。他们渴望倾听,所以我们要平心静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二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尊重他的想法和感情,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尊重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父母有了这把钥匙,孩子就不会把我们拒于千里之外了。对孩子的早恋,切忌采用强压的办法,这样只会把孩子推出去,使事情更糟糕,当然,也不能放之任之,任由它发展。

2、有关迷恋网络问题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里迷恋网络的孩子不在少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成长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电脑肯定是不可缺少的装备。然而,万万没想到,自从有了电脑,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一有空孩子就坐在电脑前,不愿运动,不愿说话,甚至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打网络游戏,QQ上群聊,浏览八卦新闻……。对此,我们不要跳着脚地去训斥、责骂、断电,要先了解孩子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一是青春期在作怪。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们就会开始表现出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在家里不爱说话,不愿和父母交流,他们缺少同龄人的陪伴,于是电脑成为此时最好的伙伴。他们可以在电脑里和陌生人谈心事,而不用被嘲笑;可以约上朋友一起打游戏,排遣寂寞的时光。而对于一些因为性格原因,不善言谈和交往的孩子,电脑更容易成为最佳信赖和倾诉的朋友。二是学业的压力。孩子们整天为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除了完成大量作业外,还参加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并且年级越高,这种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就越大。

在追求成绩和压力增大的双重夹击下,还未学会调整心态的孩子很容易就转向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借此逃避现实问题。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是玩电脑,学习成绩越差,成绩越差,就越想逃避,越需要在游戏中找到自信和价值。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远离电脑呢?要让他们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中来,这确实不容易,一味的管、卡,处理不好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愤怒。有三个办法,可供家长尝试。

(1)多安排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如果想把孩子从电脑前拉回来,就要有比电脑更吸引他的活动。父母首先要推掉那些不是非去不可的朋友聚会、应酬,节假日尽量陪孩子一起活动,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安排篮球赛、看电影、郊游、钓鱼等,总之,用各种休闲活动将孩子上网时间挤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逐渐发现,在网络世界之外,居然也有如此多有趣活动,渐渐地不再迷恋电脑。

(2)引导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不要为了挤占孩子的上网时间,就给他盲目报各种补习班,报班未尝不是个办法,但要报得巧妙,你可以从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欢象棋、乒乓球,还是书法?然后投其所好。这样做,孩子不会有任何逆反心理,而会欣然接受。

(3)鼓励孩子担当更多的责任。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争取多点担当学校、班级的责任。可以事前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配合,孩子在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会让他们肯定自己的价值,另外也会有更多机会与同学沟通交往。来自现实世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会超越网络世界的诱惑,让孩子做回孩子。

四、思考与实践

1、青春期孩子内心会有什么秘密?你的孩子有这种情况吗?

2、如何看待初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迷恋网络”问题?发现问题时可如何面对?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五大问题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五大问题 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 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 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 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 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 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 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 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 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 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 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 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 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 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 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 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 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 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 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 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 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 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 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 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孩子成长教育心得感悟-万物皆有时

孩子成长教育心得感悟:万物皆有时 编者按:万物皆有时,人生活在时间、季节和视点的变化之中。在芬芳满园的校园里,有些树苗经过时光的冲刷与洗礼,确会成熟得晚了一些,但终其一日会有获得属于自己的甘甜之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万物皆有时。 万物皆有时 彭玲 今天,我想说说我和小苗同学的故事。 苗同学,又被同学们戏称为苗大仙。因为他上课一不用书,二无笔记,作业随心而走,卷面书写自在不羁。就这样的学习品质,高一阶段还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难怪班内同学惊呼其乃“神人”也。不过苗同学自己倒不以为意,纵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在学习习惯上提醒过多次,依然故我,让人着实恼火。 由此,哪怕这位苗同学成绩的确不差,在我眼里,那也成了不爱学习,自由散漫的“学困生”。多日冷寒,积久成冰,所有的不满终于在一次早读因他未按时交齐作业而全部爆发了。 2018.03.14 那是2016年11月某日的“黑色星期一”。过了周末,周一收作业时最为困难,早读结束后,学习委员把作业统计情况交给我。翻开统计表,我仔细一看,这周交得还算比较整齐。咦,不对,怎么苗同

学没交的作业还不少,一项,两项……进入高二不过百日,居然老毛病又犯了,多项作业不交。记不清当时心中是什么滋味,既恼又急,夹杂着无力和愤怒。来不及多想,中午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就问道:“怎么这次又没有交齐作业?!” 大概没有想到这次我的火气这么大,他一时有些被吓住,呆了一会说:“我交了呀?”我再也忍不住心头怒火,“啪”的一下把统计本摔到他面前的桌上,厉声问道:“只交了个物理,还敢说你交了?”大概是感觉到这次生气和以前有所不同的缘故,他略略抬头,快速地瞟了我一眼,又看着统计表,小声回答了一下多科没交作业的缘由,什么生物会了就没写,数学没写完,化学忘带了,语文写了没交之类的话。听得这些,我感觉到一阵热血涌上脑门,再把所谓写完了没有交的语文作业一看,那大片空白与堪比中医处方的笔迹彻底激发了我的怒火,这次我不把你这小子彻底收拾了,我这班主任就不干了。 “不是有作业忘带了吗?好,打电话让你家长送吧!”我把手机给了他。他迟疑着接过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再没管他,我回到座位开始忙其他的工作,隔了不远的距离,却听得他手中电话那头传来的家长尖利的斥责声:“我不可能去给你送作业,长这么大,不可能每次你犯错都要别人去给你解决问题……”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有些讶异和些许理解,印象中的苗妈妈一直是温婉客气的,从未见她有这样情绪失控的时候。遇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苗同学,是不是每个家人或者老师都会觉得很无力呢。 苗同学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也还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和困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叶英 孩子的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三种教育的启蒙教育,更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庭教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呢,笔者结合对女儿的教育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偏弱,家庭学习氛围不浓。 当前很多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有的言行大胆,有的放之任之,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 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 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 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象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一是父母加强自身学习和养成,成为孩子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第一任教师”。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宽严相济,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此外,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要善于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 二是不断强化“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持之以恒。目前,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通过父母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家长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营造环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增强孩子对地理、文史等方面知识的涉入;在孩子认为相对枯燥的各类艺术学科中,家长的亲力亲为,与孩子同学习同练习,创造机会给孩子以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孩子在艺术领域无限遨游的兴致。 三是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日趋完善。学校要构建一套家校交流的教育平台,通过

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1)

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 11月9日,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卢乐山先生逝世。这位享誉学界、业界的百岁老人,一生成就卓越,却长期保持谦逊,让后人尤其追忆。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生生前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今夜,让我们一起听听先生怎么说。 学会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有的家长急于要求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当“好爸爸”“好妈妈”,但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误或错误,因而顾虑重重,惶恐不安,感到困惑,不敢大胆承担责任。这种紧张焦虑的心态无形中会传染给孩子,影响他们的个性。也有的家长看到别人教子有方,取得好的效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做父母的也都是普通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在教育子女上出现缺点和错误也是正常的。假如对自己要求过高,又力不从心,只会使自己感到愧对孩子,增加心理上的压力。不但影响自己的积极性,反而疏远了孩子,失去了天伦之乐。 如果父母处处为孩子做得尽善尽美,反而阻碍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应当给孩子留些机会发挥作用,让他们去显身手。这样会使他们感到自尊,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对孩子保持适当的期望值 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可以起到暗示作用。适当的期望是必要的,对孩子的推动力很大。如果期望是建立在孩子原有的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将会使他们有信心,积极努力去完成应做的事。假如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则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信心,或因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感到自卑或自暴自弃。 在当前竞争环境中,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支配下,父母对子女抱有各种期望是很正常的,但要切合实际。 有些家长还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就提出自己的主观要求,例如对很小的孩子就进行强化训练。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甚至能成为天才、神童。于是,过早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特长班、课外补习班……希望他的成绩“最”优秀,能进“最”好的学校,将来有“最”好的职业,得到“最”好的待遇,并有“最”好的享受。 也有些家长过分依靠书本和专家的见解,只相信权威。凡是书上说的、专家讲的都坚信不疑,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达标”。遇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达不到“标准”,便产生不安情绪。 其实,专家或书本上的意见经常是代表一般的情况。而每个儿童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的进度、速度不同,兴趣爱好也各有差异。外部的要求必须与心灵成长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家长应站在子女的立场上,以科学的态度,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状态和年龄阶段,实事求是地提出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既不盲目攀比,也不盲目照搬专家和书本上的观点。 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成长教育的感悟

孩子成长教育的感悟 从咿呀学语说第一句话,到步履蹒跚开始走路,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如同电影胶片一样,在我心中历历再现。现在看到孩子一天天懂事,每天回家向我们述说着这一天的在学校的事情,感觉孩子长大了。我家的小孩现在已经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小女孩了。 现在小孩已经上小学四年级,很快就要面临小学升初中的考验,在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也感觉到了压力,怎么才能让孩子在小学的最后两年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全面发展,顺利进入理想的初中呢? 我感到有一下几点要注意: 一、树立和加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教育以表扬奖励为主,错误缺 点顺便带过; 要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体谅孩子的困难和压力,主动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多鼓励多表扬,肯定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闪光点,之后再把孩子的错误缺点顺便带过,这个时候她就很容易接收,同时自信心也加强了,这样再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就会勇敢的去面对了,二不是退缩。 以前孩子小的时候,做得不对,可以直接批评她,现在发现她长大了,又自尊心了,批评的方式要注意了,要委婉,不能太直接。否则不但伤了自尊,过分的批评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严重的还会引起对立,产生矛盾。一反面小孩子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不利于今后发展,同时家长自己的说服力也降低了,两败俱伤。

二、激发孩子自觉学习的潜能; 现在孩子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的目的。如果我们家长只是考虑意味要成绩好,而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他们的精神需求,那孩子的成长就是盲目的,这也是社会上会出现高分低能,或者高考成绩不佳,直接跳楼,或者上了大学,因为一个小的挫折,一跳而下,虽然这些都是极少数现象,但是它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上学是为了什么,不要以为这个问题要到大了才讲,其实我觉得现在就有必要和孩子讲。你是一个社会的人,你有家长,有同学,有老师,又朋友,你长大之后要回报社会,要在社会上掌握一技之长,你不能自私的活着,所以你必须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存在才是硬道理。世界是美好的,经过你的努力,你就能收获很多。跟这些大目标比起来,你学习上得困难算的了什么呢?你必须的努力,做你应该做的。这样再经过一定的激励,就会唤醒孩子沉睡了的自觉心和学习潜能。 三、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孩子; 我们每个家长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身边也会遇到一些阴暗的事物,怎样客观的去面对它,再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家长,尽量客观的去分析,多给孩子讲讲社会好的一面,自已也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迎接每一天,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的方向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心理需要有哪些

孩子心理需要有哪些 *导读:孩子心理需要有哪些?作为父母,我们都期望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所以今天为您介绍孩子心理需要有哪些。下面为您介绍。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哦。 *一、孩子心理有四大需要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专家认为,这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 *1、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

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需要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需要规则 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二、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当方法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教育得当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不当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来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剖析了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方面一些不当之处;对如何改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出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中国社会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由于多种媒体的发展,他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了;由于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孩子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了……这一切使今日的孩子遇到了许许多多过去孩子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一切也使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无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随着接触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发现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些情况,我总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呢?现在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找到这些答案,也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我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二、主要概念、范围 1、家庭 日本学者森冈清美先生给家庭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家庭,就是以夫妇、亲子、兄弟等少数的近亲者为主要成员,由成员间深厚的相互感情联系结成的、最初的社会福利之间的集团”。 2、家庭教育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1T16:21:52.43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作者:刘晶晶 [导读] 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刘晶晶 【摘要】父母,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是的,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环境。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作用 引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才发现这是一本很难念的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个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便于孩子能够良好的接受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会教导学生,今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等等。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这些良好的思想意志,学校的教育占一部分功劳,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意志、性格,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教育家将学生比喻成一块石头,由几个雕塑家,把学生雕刻成一座具有灵性的雕像。这里所说的雕塑家,第一就是家庭,可以涵盖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第二个就是教师,他有智慧,能传授给孩子知识。在这个复杂现实的社会中,孩子们不能仅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健康成长。同时,现在的社会又强加给学校许多书本知识以外的任务,教师付出再多的精力,如果没有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孩子身上是体现不出完美的效果的。大家可以发现,许多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大都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看见别的小朋友带去的玩具很好玩,就在玩具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里面,家长发现了却没有对孩子这种盗窃的行为加以制止。家长这是在无形的认同孩子的做法,助长孩子像不良的行为习惯上发展,导致后面可能就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正确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学校教育无法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超越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在学校也很难服从老师的管理,所以,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少不了家庭对学生在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在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上,会很重视,她们往往会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却抱着“他自己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学不下去就出去打工挣钱,还能为家庭减轻压力”的心态,他们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他们眼中,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孩子挣的还不如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挣钱的孩子挣的钱多,这些家长是在用挣钱多少来衡量学习的重要性,带有这种思想观念的家长在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2、家庭教育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都能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这块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教师的全部责任。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会归功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会认为孩子是值得花精力培养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更多的将责任推脱到孩子本身不努力或者说教师的水平不高。更有家长只关注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成绩排名高,家长引以为豪,成绩排名低,家长就认为孩子没有学习天赋,放弃孩子。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在学习上更加不努力了。 3、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和言行严重影响这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的家长好赌,在赌桌上败了战,回到家就对孩子吆五喝六,甚至破口大骂,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殊不知家长这种不良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多么严重的坏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碰到很多这种情况,家长的不良言行,导致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悲观、不自信,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2,S1:36-37. [2]杜薇. 也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2:32. [3]周仲飞. 父母美德影响我们成长与成功——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人生的作用与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144-145.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

大家好!我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 昨天上午梦妈跟我们分享了《学记》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学记》里面讲要做到“离经辨志”、“时观而弗语”,“道而弗牵”,我们家长一听这个就觉得很抽象。 下面我就以婴幼儿的敏感期为例,说明敏感期的特点,和对孩子以后的影响。 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 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哪一天有了新的兴趣点出现。 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点出现的时候,那就是孩子的智力发育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大脑的发育,这个阶段他有强烈与外在世界接触的要求。 就是因为在0--6岁之间,孩子的大脑要完成成人大脑的60%,脑细胞的活络程度使得儿童对环境有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迫使他们对环境接触。 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喜爱都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孩子大脑不断发育的先天机制所决定的。

以0----2岁半的孩子为例,我们当妈妈的会发现孩子有一个阶段拿到什么都爱往嘴里面放,用嘴认识事物。 1岁以内的家长对此应该是很有体会,孩子喜欢吃手、咬各种东西,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动作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就不要大惊小怪的。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满足,就会有过度代偿现象,恐怕还有很多4、5岁甚至成人也有吃手的习惯呢! 当然在孩子尝试吃手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要进行适当的阻止。 我家儿子就是这样,我看见儿子吃手比较老实,我就可以专心做家务和其他的事情了,没有进行适当的阻止。 结果吃手成了习惯,一直吃到4岁才采用了极端的手段给制止了。 所以这个度的把握还是要家长来来仔细观察来把握的。 我们是不是看见有的中学生还在啃指甲。其实这个也是小时候没有这个尝试过程的代偿。 当孩子在8、9个月的时候,就有了爬的动作,那个时候他通常是有目的性的爬,比如去拿某一个物体,这个时候看护人就要“时观而弗语”,不要进行阻止,相反地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 因为对于孩子来讲,他爬的动作是脑神经和四肢的肌肉都达到锻炼的过程,我们仔细观察看到孩子爬的过程并不是很轻松。 所以让他自己爬着去抓取他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对孩子耐力和意志 品质的锻炼一种方式了。 如果这些都是让他自己来完成,有助于培养他克服困难的能力。

2021年家长会发言:孩子的成长教育与父母息息相关

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家长提供这样一个一起交流的机会,也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说说自己的教育体会。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紧紧牵着父母和老师的心,我一直认为,怎么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而完成好这些不但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教导,更重要的应该来自于父母的表现。我从来不认为孩子上学后对她的一切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了,相反,父母的言行和陪伴将更多影响孩子的一生。 早期教育这个话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说孩子在很小甚至胎儿时期,就应该对他进行教育,范围很广,小到练习说话、识字,大到对孩子心智、习惯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我的体会是,越早开始正确的早期教育,丰厚香甜的教育果实就会更早地品尝到。下面说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吧!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 孩子们是幸运的,遇到了把他们领进书的海洋的刘洁老师,在这些晨诵、午读、暮醒的日子里,已经数不清有多少美丽的文字和启迪孩子们心灵的故事陪伴着他们成长,在这里特别感谢刘老师,谢谢您!那么让孩子成为喜欢读书的人,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什么呢? 言传身教的力量。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而父母也应以身作则,所以时常在孩子面前读书,会令他们感觉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为此在我身上还发生过很糗的事情,因为我看书随时随地,不分场合,孩子也就没有了分辨能力。记得小凡两岁多时,有一天我在卫生间,她抱着一本书进来对我说妈妈,今天你忘记拿书了。 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孩子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图书角。在小凡很小的时候,我买了一个橘色的四层鞋架送给她做为她的小书架。从那以后,小小图书角成为了她最爱的去处。 我把书作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小凡喜欢看书,所以每次需要奖励的时候我都把她带到书店,她也总能选到一本或几本自己喜爱的书。潜移默化中,她已经认为书籍是妈妈给予她的最棒的奖品,她也更加重视和爱读书了。 我喜欢跟孩子一起阅读。我常常跟小凡分角色朗读,还要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和善于思考的能力,这种亲情共读也会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孩子读书兴趣的倾向,以便于及时有益的引导。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写读书笔记,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常常会在小凡读完一本书后询问她又知道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不可以写下来,或者说下来,不要求数量,只要求质量,哪怕就一句话,我告诉她妈妈想看到她所写下的句子都能像老师在她的日记中划了横线的那些句子一样精彩。 二、关于孩子不喜欢做作业的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A(答案)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低级心理机能:指感知、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动作思维等。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3、机能不对称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导致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占优势的结果。 4、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停滞:在里必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阶段。 1、依恋:幼儿与养育者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2、同化:指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3、退化: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必多又回到先前的阶段。 4、本我:原始的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5、行为模式:神经运动系统对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1、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幼儿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2、顺化: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自我中心:幼儿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到问题,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4、发展: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班杜拉)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快乐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斯金纳) 4、霍妮认为当幼儿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成熟) 6、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越少) 7、霍妮认为,造成女性心理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化) 8、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行为主义) 9、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类?(操作行为) 10、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适应) 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主动过程) 2、埃里克森认为3-6岁幼儿开始以什么来替代以前的自我中心?(同一性) 3、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4、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越少) 5、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内隐行为) 6、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改变强化) 7、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鲍尔毕) 8、斯金纳认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对反应的概率都能:(增强) 9、托马斯认为,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幼儿人数较少,大约占:(10%) 10、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交往)

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桓仁县实验小学沈维 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容易忽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仅要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更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市抽样调查的两千多名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占了13.16%;南京市和杭州市的调查中也有15.7%和13.76%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上海的调查更表明已有高达27%的学生具有精神偏异问题。而且,专家还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那么,在孩子们中比较常见的都有哪些心理问题呢? 一、消极悲观 小强原来是一个调皮活泼可爱的男孩,虽然他的成绩不怎么样,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令他烦恼。但是,自从前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背着母亲爱上别人之后,小强的性格就开始发生的变化。过去小强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最棒的,可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抛妻弃子的事情,望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母亲,小强开始怀疑大人、怀疑一切。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与同学们打打闹闹,而是经常一个人孤独地躲在一边,表现得十分消极和抑郁。一次,他甚至在同学面前流露出了对人生悲观的态度,他说:“做人就是这样,骗来骗去的,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

了算了。” 专家点评: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新闻常有所听闻,其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孩子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情绪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问题。特别是当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很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问题,此时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刺激。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忧郁自闭的倾向,应认真分析孩子情绪不佳的原因,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同时,还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热线,获得专业的危机干预。 二、焦虑不安 萍萍在小学里是一位成绩拔尖的学生,她读书非常自觉和用心,每天一回家,就打开书包做作业,从来都不用父母监督,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她的成绩始终处在全年级的前茅。去年她考上了一年重点中学,在这所中学里,汇聚了来自不少重点小学的尖子生,萍萍的成绩在班上一下子排到了中下游。为此,好强的萍萍更加发奋用功了,可在几次摸底测试中,萍萍的排名始终未能有太大的突破,于是,她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常常担心自己会被同学嘲笑。随着这种焦虑心态,常常担心自己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等生”,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跟不上课程,担心自己会被同学嘲笑。随着这种焦虑心态的

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成长教育意义资料

安徒生童话对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 摘要: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他的童话对中国的现当代儿童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为优秀的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愉悦儿童的身心,而且给予了儿童最深刻的感动,帮助他们认识爱、理解爱,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儿童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儿童成长;意义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安徒生童话故事作品中每一个故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其中饱含着爱的精神、乐观的情绪,具有儿童性和趣味性。因此,安徒生童话作品深受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启迪了儿童的智慧.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对儿童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愉悦儿童性情.促进身心健康。 愉悦的情绪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尤其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快乐能使儿童更加活泼开朗.有益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快乐的因素,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 童话是给儿童最大快乐的文学样式。“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中的快乐因素更为鲜明,因此。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就如《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主人公小克劳斯的好运气;还有《笨汉汉斯》中的汉斯快乐的性格,奇怪的着数,等等。安徒生童话中,即使是对于死亡、对不幸遭遇的描写,童话作品中的奇异意象、愿望的满足、事物的变幻,等等,也能引发孩子们的欢乐情绪。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划燃火柴时出现的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华丽的圣诞树以及慈祥的、疼爱她的奶奶,这些就是小女孩愿望的达成,当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缓解了孩子们阅读时的焦虑.并因此产生悲喜交织的欢乐情绪;读《丑小鸭》,孩子们在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叹惜的同时,也为它最终能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而惊叹和欣慰。 二、让儿童认识爱、理解爱 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难免形成任性、自私、缺少同情心等不良性格特征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最不喜欢的是训诫和说教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魅力,会深深地打动他们,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安徒生童话中纯洁、无私的真爱,能滋润着儿童的心田,唤起他们内心“爱”的情感。童话中那些爱与善的主题,为孩子日后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奠定了好的基础 1.引领儿童认识爱、理解爱。爱是安徒生童话的灵魂。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 题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生:权春燕摘要: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高峰,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就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守着一个孩子,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越来越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另外家庭人口的数目减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结婚人口的下降,离婚率攀升,非婚生子女数增加,人口老化,独居老人增加等都在影响家庭功能的运作,这些却对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家庭问题。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离婚教养方法教育观念原因对策 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是主导,其他都是辅助,都是补充。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它的精髓之处,学校教育永远也替代不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育儿观念、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幼儿的成长。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人才竞争激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高峰,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就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守着一个孩子,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越来越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另外家庭人口的数目减少,家庭结构

发生变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结婚人口的下降,离婚率攀升,非婚生子女数增加,人口老化,独居老人增加等都在影响家庭功能的运作,这些却对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家庭问题。 一、家庭教育问题 (一)“放任型”的家庭教育让幼儿失去家庭温暖。 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正悄然变化着。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 因为离婚律的增长,家庭教育出现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对同伴产生攻击性行为,出现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隐患。 (二)第一代独生子女把孩子的教育重任交给了父母。 我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正在成为孩子的父母,可是这些第一代的独生子女都还依然成天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他们又怎么去教育和抚养他们自己的孩子?所以家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让父母们继续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这样就出现6个家长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教育形式。独生女刘小姐的母亲抱着刚出生

0-12岁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

0-12岁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 走进孩子的心理迷宫 首先,我想带领读者纵览一下儿童在0~12岁之间的心理发育过程。孩子生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都集中在这个阶段,这些重要时刻也将在本书中一一展开。 早在孩子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在和爸爸、妈妈正式见面之前,孩子已经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了。那时,他既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也待在爸爸、妈妈的想象里。他们渴望着他,期待他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日子。 出生:孩子有一个小小的、热乎乎的身体,有自己的名字,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他和爸爸、妈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条看不见的纽带源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这是在一天天的交流中积累起来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润物细无声”,从很多细节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父母说话的声音、身上的气味、哼唱的催眠曲、被他们背着抱着的感觉等等。妈妈温暖宽广的怀抱,是孩子生命之初的港湾。 而另一方面,孩子拥有的健康体魄、每一次从梦中醒来的模样、和周围大人的种种互动,甚至他的眼泪,都被父母

看作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父母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深沉的爱、热情和全部的关注。 一旦孩子和父母建立了初步的情感联系,他就开始步入了人生的轨道,一刻不停地成长起来。这期间偶尔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请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 在全书的正文开始以前,我先带大家认识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理念。如果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过得好不好,可以用“健康三部曲”的方法来验证。这个三部曲由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三个重要内容构成,父母只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就知道了:孩子吃得香吗?睡得好吗?心情好不好?(是不是自然地表露情绪)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可以认为孩子在健康成长。也许他的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危机、小问题,但这些小麻烦就像长长旅途里的匆匆过客,很快就会过去,不必太过介意。了解了孩子即将跨越的各个重要关卡,这些问题就都容易解决。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时期。 6周:孩子有意识地露出第一个笑容,表示他正在和外界进行互动。

孩子成长教育心得体会

孩子成长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戴奇清的家长。我的孩子戴奇清,今年四年级了,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 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 小学生。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 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 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 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 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祝大人不学习是 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 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 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 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 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 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 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 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 事情。尽量让孩子干-她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 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 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