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中考《论语》选读

2016年中考《论语》选读

2016年中考《论语》选读
2016年中考《论语》选读

《论语》

一、仁:仁者爱人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二、德:君子怀德

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4、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7、“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三、孝:孝悌为本

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四、学:学而不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而竭焉。”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8、子曰:“君子不器。”

五、礼: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六、和:和而不同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七、知:智者不惑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专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古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 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 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陕西【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教学标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会有害。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这一章阐述了读书人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论语情景默写 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19年全国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四) 上传: 章杰明更新时间:2012-12-9 18:26:59 (浙江嘉兴) (三)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三)(7分) 23、(3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论语》文言文阅读

论语》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 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是知也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 已所不欲,忽施于人。答: ______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通“智”,聪明生气发怒 教导 2.选择他的优点学习,把他的缺点拿来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自己不愿 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3.关于学习方法,“感受”“略”。 4.D 5.D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有朋自远方来 B.温故而知新 C. 人不知而不愠 D.淫慢则不能励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2分)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2分) 答案: 二、阅读(一).同门师兄弟 B.旧的(知识)C.恼怒,怨恨 D.勉励10..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11.甲文侧重AC 乙文侧重B 1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思和学结合起来。

《论语孟子》背诵默写精选

高一《论语孟子选读》名句精选20180604 1.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4.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11.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1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 13.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1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1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解析

2017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 答案解析 一、【2017届中考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 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 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 (2)C (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 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 (1)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 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 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亡: (2)宜多应.者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 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 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答案: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 成就。(每句2分)

论语导读 名句默写答案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课本中出现的例句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 ★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2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江苏南京) 古镜 (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 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 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 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 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 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 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 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4题。(共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参考答案: 1. 熟悉整日脸色、神色修补 2. 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 B

2019年江苏省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2019年江苏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一、常州卷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完整版)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2017预测)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1~4题。(15分)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 (复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3)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4)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第②则讲的是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学习的态度。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4. 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4分) “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从中可看出孔子对吃住并不作过高要求,只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据此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完整版)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2017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③,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④燕。(《战国策·燕昭王求士》,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作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③见事:被任用。④凑:聚集,奔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 B. 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觉常有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分)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5.你觉得阅读以上两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1)此、这、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同“返”返回(4)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论语2(含答案)全国通用

论语2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分) 2、既来之,则安之。(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2、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练习二答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

初中中考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最全汇总(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最全汇总(含答案) 语文默写一直困扰着很多同学,今天老师为大家整理全部初中语文名句默写,初一,二的同学可以用做不就到来的 期中考试,初三的可以复习一下,用以备战中考! 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 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 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 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 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 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 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