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简介:目前,生态建筑在作为节省能源方面是一个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就国内来讲,生态建筑技术的推广还不够广泛,成功的例子也不多。而对比起来国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都比国内水平要高很多,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构造方面与国内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国内外几例建筑的比较来说明国内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差异。

关键字:生态,建筑技术,国内外,比较

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而又同时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高技派,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许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中国的窑洞、干栏式建筑、福建的土楼等等,都是乡土的,但是它们绝对是生态的。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例如,窑洞都有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三种。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适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窑洞建筑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在土楼建筑形式里面,它的平面形式为圆形,采光通风相对均匀,节省建筑材料,风阻较小,受力均匀,所以在建筑形式上是合理的。

在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现实物质基础条件差,因而出现了用“低技术”的办法解决建筑问题,即立足本土,走乡土化的道路。当然他们的前提还是要发展、要进步。我国的情况尤为复杂,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差距似乎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技也好,低技也好,都有了用武之地。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这些建筑形式能做到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环境友善,舒适健康。它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生态建筑期望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物。这种建筑将古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采用综合设计的方式,把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和未来居住者的种种考虑和要求结合起来,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造价和居住费用,注意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等等。

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派往高技派发展,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型的办公建筑,清华大学的设计中心楼就是其中一例,作为清华人学校园中的建筑,整体形象上既要有典雅朴素的文化教育建筑风格,同时又兼有简洁明快的现代企业形象,其室内设计也遵循这个原则,小用过分花哨的颜色,不用豪华奢侈的材料,没有仟何复杂繁琐的装饰,有的只是构筑物自己本来的样子和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创造的却是一个落落大方、清爽怡人的环境。

在设计中心楼的选材上,没有选择使用那些豪华、奇特的材料,而是根据建筑的性质、功能、生态的要求及造价的控制等采用那此比较普通常见、造价适中的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构思方案时,出于生态原则的考虑,大胆地将大设计室布置在建筑的核心位置—中间,而将建筑的南侧用作绿化中庭,北侧用作拔风吹拔和小办公室山于人设计室位于建筑中央部位,因此

它的南北两侧墙而的选材就显得很重要,它将影响到人设计室内的采光、通风、私密性、室内效果等系列问题,设计需要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为采光需求要选用通透的材料;为通风需求所用材料应可随时开启和关闭;为私密性需求材料又要有一定的遮挡度经过反复思考、比较并考虑到造价等综合因素,最终选用了大尺度的铝合金玻璃推拉门金色铝合金框和无色透明玻璃川合了设计室自己的内部空间,靠设计室内侧挂可升降遮阳卷帘,保证了一定私密性。过渡季有通风需要时,两侧落地推拉门即可。

总的来说,设计中心楼的室内设计风格是基于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它讲究的是清新自然、朴实大方,决不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看似没什么新鲜奇特,实则设计精心,色彩、选材等无不与建筑的空间、功能、生态要求、建筑性格等息息相关,既精致又朴素,呈现出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品位。

对西方而言,建筑的技术已从20世纪的60一70年代的单纯型向现在的广义型发展,结合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才是现在的技术,它的范围扩大了,程度也变得更加复杂了。过去技术是很表面的,也许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它是技术型的建筑,原因是它运用了很多的钢和玻璃。而今天,真正的高技术建筑也许在外观上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有些还其貌不扬,但它的内部却非常复杂,充满了高技术成分。采用新技术的大跨度建筑更加轻巧灵活,适应不同功能的需求与变化。人们可以不断地变换其内部功能和外观形式而增加使用时间,这同样也是节约投资。

在西方的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形式,比如仿生建筑,高技派等等,一般说来,高技派建筑还是居多,但是别的类型的建筑也在逐步的发展。但在国内来讲,其它看起来很另类的建筑形式似乎还不多见,这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就仿生建筑来讲,它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仿生学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旨在建造类似于生命系统或具有生命系统特征的人造系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通过对生命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及信息过程的研究,了解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科学的模型和理论。建筑仿生技术已经在城市建筑的形态、功能、形式及组擎结构等方面得到综合运用,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与理论设想,如霍华德模仿人的生命系统而提出的“花园城市”设想,夏隆(Hans Scharom)仿自乐器内部空间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沙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的形如大鹏展翅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而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的罗马小体育宫和都灵展览馆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网格的大跨度结构,亦是从对树叶脉胳的观察产生的交叉网状的支撑组织肌理而来。

新技术也能使建筑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颖空间和造型。一项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的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它对于扩大人们的审美范畴,坚定技术发展道路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技术革新带来新的材料革新,而新的材料革新又会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相辅相成。从历史上看,建筑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欧美出现建筑的发展同步于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甚至还有超前发展的情况)。所以,材料与技术的革新是建筑革新的前提,新的材料将为建筑的发展打开局面,在国外,许多建筑使用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去建造房屋,不在上面加任何精美的装饰,比如直接用素混凝土作外墙面,将结构层直接暴露在外面当成装饰。这些做法在国内也不多见。它们大多追求用最原始的材料以达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效果。

生态高技术建筑重视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着重于高技术表达,不仅作为生态设计的一部分,并且,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无限多样的新生事物相结合,使它在拓展建筑创作的形式语言与符号体系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建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富于生态意义与时代特征的方向。

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作为生态高技术建筑的成功例证,其生态设计手法为高层、高密度城市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方案大楼平面呈三角形,三面围绕一个中央筒布置,办公室两边的窗户可开可闭,结合自然对流与中央筒体的“烟囱效应”使设计,大厦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特性,然而最具特色的是,办公楼每隔三层,设有三层高的温室绿化空间,并呈螺旋状交替向下旋转,由此在任何位置的办公室均能面对一个温室绿化空间。温室中的植物配置依据方位而变化:西向配置北美枫树、杉树;东向配置亚洲松树与竹子;南向配置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建筑内所有的梯道和管井均集中布置在三角形平面的三个角落。办公和花园空间则相对集

中,令使用者宛如回归自然。

生态高技术建筑灵活多变、永恒运动的特性,使它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引人异质要素,不断完善与充实自身,获得地域环境的兼容与认同,达到与生态自然相和谐。并且,面对已经无法自行修复的自然生态世界,面对当代建筑领域存在的意义丧失与普遍的价值观瓦解的现象,生态高技术建筑正在为重建一种新实在观积聚创造的能量,这种能量的积聚也为人类建筑超越狭隘的个人话语与单一的技术理性的价值观建构新的基础,它将为达成所有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统一于一个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整体中的共识,即建立一种朝向生命世界的新的价值体系而释放。

在西方,生态建筑的发展渗透到了很广泛的领域,位于英国格林威治半岛上的森斯伯瑞店是世界上具有前瞻性的绿色超级市场。它以其独特的生态景园和整体性被动建筑设计策略连释了商业性都市超市建筑的未来。在生态,节能,减废,健康舒适以及零售模式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森斯伯瑞的节能设计针对超级市场的建筑类型创造性地采取了诸多策略。建筑的周边围护和地板层采用暴露的混凝土材质,可以通过其较大的热容量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其他室内得热蓄热,进而维持室内热环境的相对平稳。室外空气通过地下层引入室内,由于利用了地热,引入的新鲜空气温度在冬季高于室外温度而在夏季却低于室外温度。陈旧的空气再通过烟囱山屋顶排出,屋顶的排气方向设计为顺风向,山于负压的存在也加大了自然通风的效果。

除了物理与化学方式外,它采用了可持续景园的生态策略,可持续景园的策略强调从整体结构上全方位、多样性和动态地整治环境。譬如,保养表层土、恢复维系地方生态体系的植被和生物、建立湿地、生态芦苇池等景观机制。这样的生态景观缓冲层不但通过遮挡为场所提供了适宜的微气候,达到遮阳、调节气流与空气质量、减噪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过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物质流。不仅如此,景观也是建筑的重要表达方法和构成因素,譬如,屋顶种植,覆土建筑。森斯伯瑞在它们的营造当中实践了以上的生态景观原则。在建筑背面的场地上规划了自然湿地景园,收集地面和屋顶的雨水,通过生态芦苇池的原理使池水净化用于动物栖息,灌溉庭园,冲洗卫生间。整个后院围绕着池塘种植着多种当地气候下的植物及植被。庭园与外界主要道路通过石头墙隔开。整个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除了提供自然通风的功能外,建筑屋顶朝北的高窗,覆盖了25%的零售面积。高窗设计了智能化的可调控的遮光和通风装置,用来调节室内照度和通风率。人工灯光一般只是用来照明商品而非整个空间。这样的照明策略在博物馆建筑中经常被广泛采用。实际上这种以自然光为背景的策略不但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用电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在建筑材料方面,格林威治店也是尽可能地使用耗能低的材料。比如,超市门厅的地板是用废弃轮胎制成,卫生间的墙壁是用回收的塑料瓶材料制成。从中可以看出,格林威治店用到了大量生态建筑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在国内,超级市场全部采用的人工照明,而且很少利用那些回收材料,在利用太阳能风能方面远远达不到国外的程度,相比较起来,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从国内外的几例生态建筑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外的建筑技术水平,建筑形式,以及利用的资源都有很大的差异,国内生态建筑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及经验,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

建筑设计与中国元素

建筑设计与中国元素 摘要:分析中国元素在建筑中的运用,探求在新时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及更好的适应现代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中国元素、传统、现代 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的建筑设计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在邻国的园林建筑中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多年来,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成为一大亮点,它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用四大中国元素诠释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并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设计理念,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最合适、最好的表达。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建筑设计当中去是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总体上显得过于陈旧沉闷。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锈钢灯与岩石、实木等材质的对比,则能增强现代感又不失整体中式感。中国馆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说,我们应该撇开单纯表面的形态、色彩去谈中国,比如九宫九格、中国红之类,而应该去发掘更深层次的“中华睿智”。他认为,中国馆的确是中华古智慧与现代生态技术相结合的结晶。拿其自上而下的立面收分角度来讲,它的角度正好处于上海冬至日和夏至日的阳光射角之间。因此,在夏天大屋顶恰好可以阻碍阳光进入室内,并造就中国馆底层的阴影面积,为参观人流降低了气温;而在冬日,阳光又可以斜射入中国馆的建筑内部提供日照取暖。中华古老的“大屋顶”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像是一个建筑、文化、艺术的游乐场,而说到中国馆,不得不说说中国馆的中所蕴含的中国元素。 中国馆的中国元素之一:中国红 中国红应用在斗拱造型的中国馆外观上,不仅是建筑体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更给世界展现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色彩。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有史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现代房地产业发展中高层建筑占有逾益明显的地位,直插云霄的摩登大楼体现了现代人的远大抱负。 19世纪末,载客电梯的发明和使用,以一下子把楼层高度从人体能攀登高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为高层建筑的问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随着材料、结构、设备、消防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记录几乎已每10年提高10层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建筑大师莱特在20世纪初所设想的1英里高的摩登大楼方案,也许在20世纪末付诸实现。 1) 高层建筑的划分 关于高层建筑层次的概念,一般以层数来确定,但各国标准不统一。当然,用层数来定并不合理,因为每层的高度出入很大,从2.5米,4.5米(或5米),以至影响到总的高度差异很大。不过目前国际上仍然以层数划分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中作出了如下规定: 第一类 9~16层(最高到50米); 第二类 17~25层(最高到70米); 第三类 26~40层(最高到100米); 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层(100米)以上。 尽管国际高层会议有所规定,但是各国仍有自己的划分方法。如欧洲国家把20层定为高层,而美国则以30~40层,甚至更高的层数才叫高层。在北美,现在二十几层的建筑相当普遍,以至20层的建筑都不能叫做高层。而日本对于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则以30层为界,住宅超过20层算是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把超过10层的住宅,或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定为高层建筑。

2) 高层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 高层建筑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尤其是近30年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高层建筑得到推广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据国外资料分析,9~10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23%~38%, 16~17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32%~49%,如果从5层增加到9层,建筑密度可提高35%,从而能使整个区域市政设施投资降低32%。 高层建筑得以发展,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垄断资产阶级的相互竞争十分剧烈。谁都想借高层建筑这块招牌来标榜门面,借以显示财团的雄厚实力。此外,各国也都互不示弱地把发展高层建筑看作是先进、发达、富裕的标志,无形中都彼此之间开展竞争。 现代高层建筑的内涵,决不单纯是“高楼加电梯”,而是一系列全新科学技术的具体反应。除先进的结构体系以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就更加复杂了。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的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监测、管理等系统,它一分钟也离不开电脑,片刻也离不开电气化,说它是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并不过分。 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起,首先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形成了高层建筑热。作为高层建筑发源地的美国,凭借雄厚的物力、财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走在最前面。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直到70年代末,这种热潮在美国达到高峰。进入80年代后,在欧美这种热潮有所停顿,出现了相对饱和的局面,虽然也出现了一部分高层建筑,但不是向更高发展,而是向精、尖方向发展,积极追求更高的质量。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措施分析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措施分析 摘要: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要合理的协调建筑物的各部分能耗问题,以此种方式消除建筑物中多余的耗能部分,最终达成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本文笔者从加强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建筑电气节能的有效措施两方面对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措施 前言: 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是以科学为依据,节能为前提的将建筑设计进而优化的措施。将节能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进行改革,将能源的消耗不断降低,使节能技术不断提升。设计符合各种地域和情况的节能措施,实现供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最佳经济运行,从而达到真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目的。 1.加强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1.1. 建筑电气高效性的需求 真正实现建筑节能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电气设计水平,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因此,对建筑电气的高效性应格外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以忽略建筑电气设计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电气节能能力的做法是不对的。由于建筑电气设计的涉及面较广,因此不能对节能设计进行盲目的追求,而忽视了建筑电气设计的其他指标要求。 1.2对建筑电气环保因素的考虑 一个好的建筑节能设计体现在能够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在保证质量过关的情况下,也应该将环保问题纳入设计范围之内。尤其是在选材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体现出绿色生态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建筑电气设计环保理念的实现。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不难总结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衡量。不能只是一味追求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完美,还要考虑到建筑电气的质量问题。要对建筑的实际效益进行整体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2.加强建筑电气节能的有效措施 在对建筑电气节能进行设计时,由于供配电系统设计较于照明设计、设备系统设计等设计方案具有更加鲜明的高技术性和复杂性,因此加强对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电气的建筑效果,提高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统一

浅谈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统一 摘要: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当前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片面地考虑单一因素,应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景观统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一、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商针对客户回归自然的这一心理,开始加强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宣传,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毫无疑问,“景观住宅”、“花园小区”等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体在我国各地大受欢迎。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体。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建筑学作为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将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然而由于现代景观建筑学涉及专业面广,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重此失彼的现象不可避免。当今建筑界,设计师们通常将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作为主线,而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 二、建筑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改造过程中,人们对建筑作品外观和室内设计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不少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特色在消失,城市景观变得杂乱无序。本文就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关系进行浅表的分折与讨论,望能提高城市建设者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 一、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景观是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象,还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生活、活动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始终不断的更新着,增添着新的内容。现代城市环境具备安全、卫生、便利、舒适等基本物质条件,同时又有着传统文化特色及优美的、有活力的艺术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 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自然物和城市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在城市景观中,自然物具有自然美,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如果把单一的要素,如建筑物,道路铺装,街灯,花坛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达到空间环境构图的效果。 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如北京的天安门、延安的宝塔、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因此,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色彩等都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是构成城市轮

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城市景观离开建筑将是暗淡无光。 二、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 1971年《马丘比宪章》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197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定的《内罗毕宣言》中指出:“应特别注意对新建筑物制定规章并加以控制,以确保该建筑物能与历史建筑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协调一致。”这些公约告诫我们:新建或改建现有建筑时,应尊重现有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建筑元素引入时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例:高明市明城镇,镇上有明代建筑文昌塔,东洲书院等古代民族文化建筑群,因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拟建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的“商贸城”,关于“商贸城”的风格特色一度成为人们及设计者争议的焦点,有人主张体现现代的建筑风格,但有人提出,建筑应考虑明城的历史、人文景观等因素,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商贸城”的设计在空间,建筑风格上都以明朝建筑风格为主,浅灰色的外墙主调,浅蓝色的琉璃瓦,古典精致的细部装饰,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明城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景观得以延续和发展。 城市的建筑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因其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自己独有特色。如深圳的现代化气息,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青岛的滨海城市风貌等等。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变革。不同的时代建筑,因其功能、风格、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非提倡建筑盲目“复古“,是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突出个性,不断地给城市增添新的风景点。例如:贝聿铭先生的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面对建于16世纪的古典式建筑,贝先生没有采用仿古式的折衷主义形式,而是采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现代气息给建筑增添了新的生机,这无疑是创新的体现,同时,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刘洋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310020834000214)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丰富,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 应用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LIU YA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1310020834000214) Abstract:Rich mea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his paper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Chinese

想和计划,通过把文字和图形传达给人们,人们通过这种感觉来了解设想和计划,这就构成了景观设计的定义。 现代景观设计要能够感动人,打动人,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元素都要能够传达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但由于景观设计师们的专业,他们能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汲取景观设计的源泉养分。 3.2传统元素在广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平面和造型艺术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成为了我们的景观设计元素。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目前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到广告景观的设计当中,还有象征中国元素的中国结,目前这种元素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时候。另外,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字,广告界经常运用中国的传统的文字作为文字设计,中国古老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方块字,通过象形、等手段来表示含义,运用甲骨文等表征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我们周围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在奥运会的景观标志中,中国汉字非常巧妙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

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2T11:18:02.4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杨海[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能源消耗更加严重数量急剧增加,这些问题逐渐地引起了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即能源短缺问题。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能源消耗更加严重数量急剧增加,这些问题逐渐地引起了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即能源短缺问题。而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进步,高层楼宇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也备受关注,因为这或许是一种能够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技术方式,涉及了社会上能源问题。本文通过对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 而分析了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遵循的主要原则,并阐述了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的主要措施,这对今后的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层楼宇;电气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设计原则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但高楼建筑每天会使用较多的电能,这部分的能源消耗占据高楼的大部分。而且全球的资源都在不断的减少,高楼的电力浪费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环保和节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心中,高层楼宇建筑的电气浪费也被许多人所关注。目前我国的高层楼宇并没有较广泛的使用电气节能技术,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楼宇建筑所使用的电气系统更加庞大,那么其所使用的电气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不仅造成了电气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大楼用户的成本。所以在高层楼宇建筑中采用电气技能技术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还节省了用户的生活开支。 1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高层楼宇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楼宇建筑应用节能技术的效率,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在高层楼宇建筑节能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1适用性 电气技能设计的前提是必须要保证电气设计后,其功能要符合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设备的应用,在保证其能够正常应用的基础上在进行节能设计,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能,而造成其功能不能发挥其效应,达不到满足人们舒适性和其它一些标准,那么就没有应用价值。 1.2实用性 电气节能技术一定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如果一味地追求技能,而造成的节能资源投入过高的话,那么节能技术的应用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1.3节能性 分析节能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楼宇电气设计是否降低了与建筑物无关的电力消耗,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楼宇电气功能应用,分析哪些部分属于无用电气消耗,并且对其进行改正并消除,比如变压器的功率消耗等,就属于无用电力消耗,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消除。 2高楼所采用的电气节能技术为了使得高层楼宇建筑在更大限度上节省电能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电气节能技术,目前通常所采用的电气节能技术包括更改配电系统、降低线路损耗以及优化配电系统功率因素,下面将简述这些电气节能技术。 2.1优化配电系统 优化配电系统主要是要了解用电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布局,然后计算最短的供电半径,这样便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失,高层建筑在优化配电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方法是更加接近负荷中心,并且选择离大楼最近的供电系统,这样就减少了电能运输中的电能损耗。同时还可以使用切换变压器的方式来合理的调节用电高峰期与低峰期,这样就可以在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节省电能。 2.2减少线路损耗 在高层建筑中最损耗最多的就是线路,因为线路中的电阻会损失部分的电能,那么为了减少线路损耗就需要减少线路的电阻,减少电阻的方法主要包括更换导电性更好的导线、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以及较少导线的长度,而且使用大横截面积的导线不仅可以降低线路的电阻,而且还可以为日后线路的改良提供方便。减少导线的长度就是缩短配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导线的长度,这样就会减少线路的电阻。虽然线路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采取上述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线路带来的电能损失。 3高层建筑节能中的新技术应用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电气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电气节能中,风能太阳能灯新能源的使用有非常大的作用。截止到现在,新能源电气节能系统,除此之外,其规模还比较小,面对这些缺陷,我们想要从根本上促使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是有很大困难的,同时这些也成为造成建筑领域发展速度较为偏慢的重要原因。处于起步阶段的地热能等热泵技术虽然现在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在一些示范性的工程中其节能效果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未来地热能等热泵技术将会在建筑领域得到非常广泛地推广使用。 3.1太阳能电气节能技术。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建筑业中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取得的节能效果也非常不错。在实际建筑中,高层楼宇建筑中光热利用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角度、采集面积以及周围遮挡物等因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面对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设计工作时,工作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此方案的好坏会对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建筑功能结构的完美性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应该将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的光热采集安装在建筑物坡屋面上,这样整个楼宇部分水的供应需求在楼宇建筑屋顶面积的配合下会得到很好的满足。 3.2风力发电电气节能技术。现在对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已然成为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建筑电气节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建筑环境中我们选择利用风能,一方面是看重它不仅仅具有免于输送的优点,而且所产生的风力电能资源还可以直接被用于高层楼宇建筑本身,同时我们看上的还有它节能环保的特性,尤其是现在,风力电能资源还非常有希望成为一个城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开展的标志性景观,这种景观的存在还有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建筑电气新能源节能技术还可以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太阳能庭院照明,风光互补庭院照明等节能技术措施。 3.4电动机节能措施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将是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位建筑师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景观的理解逐步深化,已经改变了人们过去只注重建筑的局面,一个以“人居环境”为关键词的景观新纪元正逐渐显露雏形,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 立的个体。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和谐交融 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一直在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变暖趋势的影响程度。复杂的大气过程和不确定的数据促使人们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产生怀疑。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探寻世界并且学会与世界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服从它的限制。在全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的职责和角色十分重要。他们要劝说决策者和开发商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程序。在面对未来和改善环境方面,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城市地域发展规划方面,做出城市规划如何融入大自然之中的决策。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时间不可能倒流,环境破坏的结果,不仅在于对自然的直接侵蚀,更在于剥夺了人们心灵中保存的美好的历史性记忆,因此必须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 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整体的生态观体现于建筑环境协调中,就是从宏观创造和谐而适宜的人居环境,达到美学系统,生态系统,人文系统高度融合,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产生了诸多“美化城市”的运动与理论流派,如巴黎的改建、英国的公园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国以奥姆斯托德(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中,倡导自然田园风光,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其理论与实践从一开始就从城市及地景的整体概念出发,使景观设计领域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层次,并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从大地的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国家公园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景观步行街、校园及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小品等,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传统景园设计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近年来国内刚刚兴起,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和技术。景观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1-19T14:27:37.20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作者:张喆 [导读] 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经过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此为我国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合理应用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易枫达景观有限公司710000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同时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关的文化元素。其无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根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供,对生活品质的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元素合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景观的建设水平,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韵味,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感官得到满足和享受。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经过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此为我国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合理应用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景观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了许多文化,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对后世影响极大。就园林艺术而言,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一直传承至今,并且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在传统园林建筑中,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对我国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和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 中国传统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但传统元素不仅仅代表传统文化。当前,我国对园林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设计的过程中,中国元素有着重要的作用[1]。就我国景观园林建筑设计而言,主要以自然没作为体现方式,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了自然相关的曲线,以此打造出了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建筑。然而,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相关元素的选用,比如,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民族风情、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由此可见对设计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就是中国传统元素的重要表现。 (二)中国传统元素应用的重要性 中国元素包含的内容较多,将其主要元素终结归为三类,分别是中国本土元素、传统元素、现代元素等。而中国传统元素经过历朝历代不同文化的熏陶,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特征,受到了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熏陶,通过长时间的沉淀,其蕴含的元素更具特点。而且中国元素中还富含了中国优秀的思想理念,将其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结合,能够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景观,而且设计的景观,不仅展现了现代的特点,还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色,既能够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容,还能够使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等有着积极作用。 二、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国元素的应用 (一)将中国传统元素的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在中国传统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而言,经是文化元素,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相关文化符合。历了历史不同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演变,造就了文化符号的多样性,并且每个文化符号都具有深刻的寓意。例如:我国有句成语叫“龙凤呈祥”,该成语也充分说明了,龙、凤等神话中的“神兽”寓意着平安、祥和、如意[2]。另外还有表示生财有道、财源广进的吉祥物,如,麒麟、貔貅、白菜雕塑等,代表长寿松鹤等,都属于文化元素中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富含民族气息的文化元素,并且传承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国家重点保护,例如:中国结、剪纸等,同时还有从植物中延伸出的文化元素,如:松、梅、竹、菊等。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融入以上元素符合,不仅能够提高景观建筑的品格,还能丰富设计的内涵,这种融合设计的方法,已然成为未来景观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比如:我国著名的古都西安,大雁塔的景观设计中,就对我国传统元素中的脸谱和皮影进行了应用,同时还打造了具有吉祥寓意的景观墙。由此可见,我国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元素中,植物元素是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根据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植物元素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充分展示出景观设计的特点,并且还能够表现出情景的寓意以及人们对向往生活的憧憬。 (二)中国传统元素色彩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色彩元素也是传统元素的重要构成部分,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元素,就必须提高对色彩元素应用的重视,切忌色彩选择不可单一化,注重多样化色彩的应用,特别是植物元素和色彩元素的结合使用,由于许多植物都蕴含色彩元素,且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其色彩特点的展现较为突出。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想要表现出园林的特点,需要对自然色彩元素合理的使用,在选择自然色调的过程中,以自然植物表现出的色彩为主,同时将蓝天白云的色彩、山体色彩结合使用,从而构造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人文景观色彩的基调,以此促进景观设计与自然的融合。其次,在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半自然色彩元素的使用,该过程就是将人类加工的符合自然体系的物品,应用到设计建设中,该物体不仅要具有自然元素特点,又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元素特色。通过该方法的使用使景观建筑设计充分的展现出文化气息,为人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将人工元素及色彩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人们根据传统元素的特色,制造出相应的物品,将其应用到景观的布置中,比如:使用现代色彩的物品和颜料,结合传统元素中植物元素、建筑元素、雕刻元素等进行使用,从而呈现出现代景观设计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结合。另外,我国传统元素中对空间元素的理解较为深刻,就是利用现有的空间,为人们打造出具有特点的空间构造,同时在空间中对水元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景观建筑更具“生机”,基于此,在进行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的考虑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不可单独应用,既要有色彩元素、植物元素、雕塑元素、文化元素,还要有空间元素和水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水平。 (三)设计风格和意蕴方面的应用 就我国传统园林设计而言,其对意境的追求十分重视,尤其是使用文化元素、艺术元素对园林设计进行点缀,传统园林设计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诗词歌赋的意境,而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方法,表现出了画卷中的意境。比如:景观中的水文设计,使其与凉亭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