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第7章酸、碱、盐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有关酸、碱、盐等物质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几种常见酸、碱的性质;

2、了解几种常见的盐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4、常识性了解几种重要的化肥;

5、了解酸、碱的化学通性;

6、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

7、能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一步训练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技能以及巩固有关化学计算的技能;

8、培养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酸、碱、盐及它们之间的典型反应;

2、从离子的观点认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酸、碱的通性。

教学难点:

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

课时安排:

分配共9课时

§7.1溶液的酸碱性 1

§7.2常见的酸和碱 5

§7.3酸和碱的反应 2

§7.4酸、碱、盐的应用 1

复习与练习题 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7.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了解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教学重点: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2、pH的测定方法。

教具准备:

仪器:烧杯、玻璃棒、pH试纸、点滴板等

药品:浓盐酸、稀盐酸、酸果汁、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溶液、氨水、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等

教学过程:

(引入)白醋也能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酸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如: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

2、碱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等。

3、中性溶液

既不使之变红色又不能使之变蓝色的物质,如: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等等。

4、结论: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

②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则变红色。

③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花色石蕊试纸变蓝。

5、比较:

(1)酸溶液和酸性溶液

(2)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测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讲解)引入酸碱度的必要性。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1)规定: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 中性

pH>7 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

说明:pH=0为强酸;

pH=14为强碱。

(板书)

(2)pH的测试

精确的测试方法——酸度计

粗略的测试方法——pH试纸

演示:测定求知溶液的pH

(讲解)

测定时用一根洁净干燥

....的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大致pH。

注意: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

pH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

玻璃棒一定要洁净干燥。

(3)应用:

工业:

农业:正常雨水pH=5.6

本节小结:

1、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

布置作业:

1、用蓝色的石蕊试纸能否检验CO2是否集满?

2、如何鉴别水、稀盐酸和石灰水三种无色透明的溶液?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7.2常见的酸和碱(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对所学过的典型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做出区别和判断;

3、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盐酸及可溶性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重点:

1、盐酸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3、氯离子的检验。

教具准备: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

药品:稀盐酸、浓盐酸、硝酸银溶液、生锈的铁钉等

教学难点:

有关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叫做酸?

新授课

一、盐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浓盐酸让学生观察

(口答)

纯净的盐酸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看书后思考:

1、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如何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有何变化?

2、工业浓盐酸常常略带黄色,这是为什么?

含杂质氯化铁的缘故。

二、浓盐酸的特性——易挥发性

三、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能跟酸碱批示剂反应

现象: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能跟某些金属

....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板书)学生完成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4年中考复习材料化学(人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 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

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 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 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 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室安全和事故处理等,实验基本操作贯串在整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被纳入到系统的实验情景中考查。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会根据化学反应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一、.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精确度2) 左右(3)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称量。 2.酒精灯的使用 两禁:熄灭:。 如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3.量筒的使用 用途:。读书时视线应。 4.过滤:(1)作用: (2)操作要点: 一贴:两低:

三靠: 5.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注意:(1)加热时要,防止。(2)当时即停止加热。 6.蒸馏: 7.浓酸、浓碱的使用 (1)浓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2)浓碱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4(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2.5(09南京)“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3(09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4.4(09苏州)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蘸取试液 B .搅拌溶液 C .引流液体 D .研磨固体 5.6(09福州)图2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1(09眉山)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金桂飘香 D 、尘土飞扬 8.2(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 、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 、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9.1(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10.1(09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钢铁生锈 C .木材燃烧 D .玻璃破碎 11.4(09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12.1(09黔东南)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蓄电池充电 C .矿石粉碎 D .海水嗮盐 13.1(09烟台)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14.5(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熄 灭 酒 精 灯 用 滴 管 滴 液 A B 加 热 液 体 向 试 管 加 固 体

初三化学溶液讲义

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掌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6.掌握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 一.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不会改变 (3)溶液是混合物 2. 组成 ·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两种溶液互溶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 溶质可以是气液固 注意: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课堂练习: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A 大于54度 B 小于54度 C 等于54度 D 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 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 3将( ) A 会沉降下来 B 不会分离出来 C 会浮上水面 D 不能确定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只能水做溶剂吗? 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 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课堂练习: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2).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K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知识回顾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溶剂是______ __,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__,溶剂是____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______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___。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一般是指_________。

初三化学提高班讲义

【课内四基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t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面对它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浓溶液 B.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晶体不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D.在t ℃时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达到饱和,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 A.18 B.18克 C.36 D.36克 6.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7.t ℃时,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 克,将其全部蒸干,得到b 克该溶质,则此固体 物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为( ) A.a b 100克 B.b a -100克 C.b a b -100克 D.b a b --100克 8.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C.36% 9.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再加入20克该物质或蒸发掉40克水都可以成为饱和溶液,那么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A.40克 B.50克 C.25克 D.无法计算 10.30℃时KClO 3的溶解度为10g ,424g KClO 3溶液中加入10g KClO 3和6g 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液中含溶剂为( ) A.200g B.400g D.394g 11.25℃时,5克水最多能溶解物质A 2克,20℃时,25克水最多能溶解物质B 10克.如果在2 4℃的相同温度下,A 与B 的溶解度(S A 和S B )的关系是( ) A.S A >S B B.S A =S B C.S A <S B D.无法比较 1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 ℃的KNO 3溶液100克蒸发掉2.5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 克水,又析出5克晶体,则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是( ) B.80克 D.100克

(完整)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第7章酸、碱、盐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有关酸、碱、盐等物质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几种常见酸、碱的性质; 2、了解几种常见的盐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4、常识性了解几种重要的化肥; 5、了解酸、碱的化学通性; 6、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 7、能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一步训练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技能以及巩固有关化学计算的技能; 8、培养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酸、碱、盐及它们之间的典型反应; 2、从离子的观点认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酸、碱的通性。 教学难点: 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 课时安排: 分配共9课时 §7.1溶液的酸碱性 1 §7.2常见的酸和碱 5 §7.3酸和碱的反应 2 §7.4酸、碱、盐的应用 1 复习与练习题 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7.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了解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教学重点: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2、pH的测定方法。 教具准备: 仪器:烧杯、玻璃棒、pH试纸、点滴板等 药品:浓盐酸、稀盐酸、酸果汁、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溶液、氨水、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等 教学过程: (引入)白醋也能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酸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如: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 2、碱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等。 3、中性溶液 既不使之变红色又不能使之变蓝色的物质,如: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等等。 4、结论: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 ②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则变红色。 ③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花色石蕊试纸变蓝。 5、比较: (1)酸溶液和酸性溶液 (2)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测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讲解)引入酸碱度的必要性。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1)规定: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精编讲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 例1.(2014年上海普陀区期中)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知识点二:化学变化 例2.(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知识点三:物理性质 例3.(2015?宁波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初三化学 空气 讲义

环球雅思教育集团 学科教师讲义 授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 时段:________________ 辅导科目:九年级化学学员姓名:年级: 学科教师:高要课时数:第____次课 课题空气的成分 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知道空气的组成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教学目标 —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难点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内容 一、空气 1、空气的了解 2、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及他的方法 两百多年前,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与我们今天的实验异曲同工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3、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暗红色固体)。 介绍实验装置。提出问题: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空气) (2) 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 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水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该反应是什么?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

(5)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 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参加反应) (2) 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3) 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因为燃烧放热,瓶内温度较高气体气压较大,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4)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有;红磷在氧气含量过低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 (6) 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导管内未预先充满水) (7)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1/5的原因: 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②止水夹没夹紧 (8) 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上述实验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不能,产生新物质) 选择药品的依据是:①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②生成物不能有气体 4、空气成分 空气成分N2O2CO2稀有气体其他杂质 成分含量78% 21% 0.03% 0.94% 0.03% 5、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三上学期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试卷覆盖面广,题型新颖,共分3个大题,29道小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试卷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试题特点 1.本次期末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 三、答卷情况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从我所教考试学生成绩进行试卷分析。从总成绩上看,提高班43人参考,80分以上的有31名,60分以上的有43名,及格率100% 。普通班总的来说成绩还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道小题,每题2分,总计30分。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的能力。选择题也是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有4人得到了满分。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5、9、14、15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40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得分率较高。不少学生都得到了满分,错得多的是21、24 小题。

初中化学必备25个精华知识点上课讲义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初三化学-初三提高班和协议班12-27

09秋季班初三化学2009.12.27 第十三讲石灰石的利用 A-[知识讲解] 1.关于“石灰”的一些名称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3. 关于含Ca的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B-[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山区利用当地的地方资源发展水泥工业。可以判断该山区含有丰富的物质是()A.纯碱B.石灰石C.贝壳D.鸡蛋壳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A.生石灰CaCO3B.熟石灰Ca(OH)2 C.磁铁矿Fe2O3D.石灰石CaO 3.石灰石不能作下列用途的是() A.建筑材料B.工业炼铁 C.玻璃生产D.人工降雨 4.某矿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合物,取该矿石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镁、水和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矿石中含有的元素是() A.碳元素、氧元素B.镁元素、碳元素 C.氯元素、碳元素D.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 5.证明一种化肥是碳铵而不是氯化铵(化学式NH4Cl)的方法是() A.加入盐酸有气体放出B.放入水中能溶解 C.加热有气体产生D.固体呈白色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表示的是() A.生石灰、石灰石B.石灰浆、大理石 C.熟石灰、石灰水D.大理石、石灰石 7.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份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A.石灰石、方解石B.冰、干冰 C.不锈钢、黄铜D.生石灰、熟石灰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 A.大理石与稀硫酸B.碳在氧气中点燃 C.石灰石与稀盐酸D.高温煅烧石灰石 9.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另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A.加热分解时多B.与盐酸反应时多 C.一样多D.无法确定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 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 端木守拙 主讲 一、2002~2003年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回顾与分析 1、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和化学学科特点,注重双基考查; 2、加强联系实际,考查综合素质,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能力考查; 3、不断创新命题,注重思维过程,倡导科学探究; 4、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加强试题的教育性; 5、重视学科间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二、2004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趋向分析与备考建议 1、试题突出基础性,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建议]①考前两个月内,以《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提出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的四个层次”为依据,对初三化学教材进行全盘扫描,知识点一一过关,不能遗漏指导书所要求,务必多拿中考70%基础分。②《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上所列举的例题往往为命题者所看重,所以请务必熟练掌握题型解法。③复习中适应基础知识情境化的试题,活学活用。 [例1] 选择题示例: (1).春节来临,火车站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A .脑白金 B .可口可乐 C .鞭炮 D .啤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豆浆 B .喜旺高钙奶 C .鲜橙多 D .冰水混合物 (3).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菜刀生锈、苹果腐烂 B .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 C .粉笔折断、纸张燃烧 D .植物光合作用、冰琪淋融化 (4).去年6月5日是第31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水—20亿人在渴望它。”提醒人们全球有20亿人严重缺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 的是: A .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B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C .洗涤衣物时边注水、边冲洗 D .将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5).宣传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油 C .人可用肉眼看到硅原子 D .人发功使铝、铁变黄金 (6).化学中有言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尤其表现在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A .质子数、中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7).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阿梅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的模型是:

初三化学基础讲义第十单元

初三化学基础讲义第十单元出卷人龚虎班级姓名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遇碱溶液变。无色酚酞遇酸溶液遇碱溶液变。2、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酸我们常见的酸主要有盐酸填化学式下同、硫酸、硝酸和醋酸它们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3、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里并不断搅拌。4、如果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冲洗然后涂上3-5 溶液。5、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能观察到、现象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一段时间后又可观察到发生反应的方程式6、解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碱。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7、氢氧化钠有强烈的它的俗名叫做、、生活中可用来去除。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冲洗再涂上溶液。8、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水分而 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还会与空气中 的____________起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_______保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如何证明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 此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如何除去其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9、CaOH2是色粉状固体俗称、有性它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10、用石灰石、水、纯碱制取烧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11、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可用_________测试溶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测 定用_______表示其范围通常在_________ 之间。12、正常的雨水pH约为_______pH小于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煤的燃烧和工厂排放出的废气都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 雨水会变成酸雨写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遇雨 水变成酸雨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加强环境保护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反应的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13、烧开水的铝壶内壁积沉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向铝壶中加入稀盐酸来除去它。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加的稀盐酸要适量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1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改变土壤的硫酸厂的废水可以加进行中和处理。15、由K、S、O、H四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组成下列各类物质按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式 酸碱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金属氧化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2866094.html, 2 物非金属氧化物。所写化学式不能重复16、小明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实验室他收集到的物质有①食醋②纯碱③ 加碘盐④大理石⑤铜丝⑥铁钉⑦废干电池。以上物质中

九年级化学暑假班讲义(提高班) 暑假第3讲教师版 认识微观粒子

35 生活中所见的物质均是由无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 1. 当我们喝一口水时,你知道你喝的这口水是由多少个微观粒子构成的吗?大约有1080万亿个 水分子,这个数字是否让你感到惊奇? 2. 我们总是可以闻到各种味道,香的、辣的、臭的......,你不走过去,气味也会进入你的鼻翼。 思路导航 知识点一 微观粒子的共性 知识互联网 第三讲 认识微观粒子 图3-1 可爱的蒲公英以及惊悚的蒲公英花粉 图3-2 由许多小色点构成的生动的油画

36 这些气味是长了腿吗?怎么会跑到鼻子里面? 3. 图3-5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将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最终我们得到的不是200mL ,而是190mL 多一点,那么,这将近10mL 的体积到哪里去了呢?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微观粒子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基础达标 图3-4 你能闻到商场里的香水味吗? 图3-3 美丽的玫瑰花发出阵阵清香 图3-5 100+100<200? 微粒间有间隔 微观粒子的共性 微粒是非常小的 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体积小 质量小 注意:固、液、气态物质的 分子间都有间隔只是 间隔的大小不同。 一般讲: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 最大,液态、固态物 质分子间间隔较小。

【例1】北京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这种做法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答】解: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在室内放盆热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是因为水分子不运 动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增多。 故选:D。 【例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答案】A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汞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冲击优秀 【例3】(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 ...的是()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答】解:A、湿衣晾干,闻到茶香,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 散,使人们闻到茶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干冰升华,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轮胎充气,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2)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 打气筒能将空气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 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答案】D 【解答】解: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受压的条件 下分子间隔变小,气体体积会缩小,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二者混合时分子之间相 互穿插渗透,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不符合题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 间存在间隔。C不符合题意; 37

初三化学讲义(全套)

退伍军人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化学》讲义 (学时:90)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重点:原子的组成 同位素 核外电子的排布 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时安排:4课时 一、原子的组成和同位素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原子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 质量数(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并相加所得到的数值。 质子:Z 原子核 原子A Z X 中子:N=A-Z 核外电子:Z 关系式:①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歨认识 1.电子层 (1)定义:离核距离远近不等的电子运动区域 (2)电子层的编号 电子层序数n:1 2 3 4 5 6 7 … 对应符号: K L M N O P Q … 电子的能量: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的能量同低到高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4)除第一层为2个电子外,其余各层电子数为8个、18个或32个时都是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带正电,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难点:元素周期律 课时安排:4课时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屋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成一个横行, 称为一个周期,即周期表中各“横行”。 ①周期的序数 = 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 ②现已发现的元素中,核外最多有7个电子层,所以一共有7个周期。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分别有2、8、8种元素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分别有18、18、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有28种元素 2.族:周期表中的纵行 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除第8、9、10三个纵列合称为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列,每一个纵列标作为一族。族又分为主族(7个)、副族(7个)和零族(1个),总共有16个族。 其中,副族元素和第VIII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部,处于IA、IIA与IIIA-VIIA 两部分主族元素之间,又称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变化到7,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的半径。 3. 元素化合价的递变 (1)价电子:能够决定化合价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2)主族元素:价电子 = 最外层电子数 = 族序数 = 最高正化合价 (3)对于IVA-VIIA族的非金属元素(除O、F外): ∣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 如S的最低价为-2价,最高价为+6价,则有:∣-2∣+∣6∣=8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指导意义

初三化学第十章第一节讲义.doc

九年级化学《常用的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一、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 【实验步骤】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只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不变色 石灰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1.紫色石蕊溶液:①遇酸变红色 ..【酸红碱蓝】 ..②遇碱变蓝色 2.无色酚酞溶液:①遇酸不变色 ..【酸无碱红】 ...②遇碱变红色 【同步训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3.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4.化学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三种植物的花瓣,将它们分别放在研钵中研磨,加入酒精充分浸泡后过滤,得到了三种溶液。将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液体中,得到以下。 若用所制得的溶液检验花盆中土壤的酸碱性,你会建议选择的溶液来做酸碱指示剂 二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 ①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②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实验解释与结论】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提高班10

09秋季班初三化学2009.10.11 第三讲第二章综合练习 A-[知识讲解]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二氧化碳的性质 3.电解水实验要点 4.粗盐提纯 5.硬水和软水 6.水的净化 B-[练习巩固] 一、我会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3、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4、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5、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 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 B.天然气 C.汽油 D.柴油 7、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 ...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0、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I II III IV V 2009年10月7日,苏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苏州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A.I级优 B.II级良 C.III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 11.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 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