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犹闻秧田啰啰咚

犹闻秧田啰啰咚

犹闻秧田啰啰咚
犹闻秧田啰啰咚

犹闻秧田啰啰咚

安频

乡下有一句谚语:“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按节令已过芒种,家乡的水田里,正是抢插稻秧的季节。不过,现在大都是用插秧机插秧。既能提高插秧工效,又可保证质量,据说还有利于后续收割作业的机械化。那就去看看吧,机声扎扎,分秧,送秧,插秧,令人眼花缭乱。而插秧机驰过的地方,嫩绿的秧苗在春风中摇曳,像出生不久的孩儿们在欢乐的嬉闹,确实令人爱怜。

不过,我们觉得更有劳动的情趣的,是过去更那些“嬉闹泥场比插秧”的日子。

当然,在田塍上的劳作还是辛苦的。多雨的江汉,春耕春种的初始,蓑衣笠帽站田塍整田,尽管风冷雨湿,但还能感受到古人“田塍望如线,白光水参差”的些许诗意。而到了抢插稻秧的时节,用秧架子装上重有两百来斤的秧把子,赤着脚在田塍上跌跌幢幢的时候,可没有台湾校园歌曲所唱的“赤足走在田埂上,成串的笑语在耳畔”那样的情致。要用腰杆子支撑起肩膀上的重负,那还是小事,更难受的在脚下。久雨的田塍,俗话说“皮烂骨头硬”,湿滑难耐。而牛脚踩踏后的田塍,一个又一个的牛脚板眼里积满了一湾湾的水,使人趔趄难行,还有那叫“地绊根”的野草,绊扯着你的双脚,把你的脚踝勒出一条条的红印;而茅草桩子,真像文人们所说的“茅针”,像尖利的针刺刺着你的脚板,微痒的感觉后更多的是锥痛。

那年月,从阳春三月插早秧、插中秧,到盛夏六月的双抢(抢收早稻后,随即抢插晚稻秧苗),一身衣服沾满泥浆,一双赤脚在浑水中淌得哗哗直响。“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乡民们大多不会懂得唐代布袋和尚《插秧歌》中的禅意与玄机吧,他们感觉到的只是这“弓腰生活”做久了,那腰脊梁就像要断了似的疼痛哪!

淳朴的乡民们同时也是幽默的,也是会自寻乐子的。在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中,水秧田里有趣的事儿,一数“关笼子”,再就是打“啰啰咚”了。

“关笼子”又叫“跑笼子”。栽秧的时节,男人女人们在一块大水田里并排插秧,那些手快的大妹子、小媳妇,尤其是号称“铁梅班”的女孩子们,只见她们左手拇指在掌心掰动,小鸡啄米似的分出秧苗;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一蔸秧苗,如雏凤点头

似的栽秧入田。水声咚咚,手起秧落,看着身后那翠绿的稻秧在水面上成行成排,憨态可掬。所谓“关笼子”,就是那些泼辣的嫂子们,故意将一个动作慢一点的男子汉夹在中间,几下子插到他前面去,迅速合龙,将这个男人关在里面,还笑得咯咯咯地叫唤着:“猪啰啰,出笼子吃食咧!”而“跑笼子”,则是不甘就范的男人,稍有觉察便极其快速地插下后去,在笼子即将合龙的一刹那,突围而出,手舀泥水往媳妇们头上泼去。说不定男人女人们就趁势在泥水里滚成一团,引来生产队长的几句笑骂。

比起关笼子、跑笼子更加传情的,是打“啰啰咚”。据说,早几年监利的秧田号子“啰啰咚”,已经申报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刘禹锡的《插秧歌》中有句:“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这曲调高亢悠扬,旋律舒展自由的“啰啰咚”,分领唱、对唱、齐唱,就像现在音乐舞台上的“多声部”吧。领唱叫“呜高声”;对唱叫“讲本”(也叫“掌本”),即唱讲书本上的故事之义;齐唱呢,就是众人打和声了,也叫“掀蔸子”。如此周而复始,吟唱下去。拿专业的音乐术语来说,原生态的啰啰咚,具有“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就说那“呜高声”的吧,那真是具有男高或女高的音乐天才,他或她往往屏息片刻,高亢入云之声便迸突而出:“呜——哇——呜——哇——……呜哇呜哇……喔喔喔喔……”初如裂帛之势,十来个“呜”“哇”“呜”“哇”拖得悠长悠长,继而便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高,以致最后合成了辨不出音节、数不清个数的“喔喔喔喔喔……”,细若游丝地在田野空旷的土地上飘飞,消散。而“讲本”的多是读了几句书的男子汉,唱讲那些野性质朴的男女情事。每唱四句,众人便齐崭崭地“掀”上一句“蔸子”:“嗬——啰啰啰——咚哪!”结尾那突兀而止的“咚哪”,爆发出几十个人积聚的力量,震荡得人耳朵微微发麻,确实动人心弦。

同邑作家赖小平先生数十年来专注于民间文化的挖掘与抢救。他曾率领着柘木乡的几位“啰啰咚”的传承人唱到了省城舞台,反响很好。但愿这高昂激越、原汁原味的秧田号子“啰啰咚”,好事者能够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予以开发,让其唱响在那一脚踩下去咕嘟嘟冒出的泥腥味的故乡的水秧田。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一、置床标准 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齐、碎、实九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 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 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 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 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中间及四周砖道要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 齐:砖道摆放整齐、砖面平整,与秧盘之间高度在2厘米左右。 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 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 二、置床调酸、施肥、消毒 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使用壮秧剂代替),具体方法是: 1、调酸。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 2、施肥。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3、消毒。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三、营养土配制技术标准 1、以机插盘育苗盘土厚度2厘米,每盘土重3公斤为标准,每平方米6盘,需营养土18公斤。 2、按照每袋壮秧剂的育秧面积,确定每袋壮秧剂需要混拌过筛细土量。如某壮秧剂“机插盘育苗:每袋15公斤用于50平方米苗床”,则此壮秧剂每袋15公斤需混拌过筛细土50平方米×18公斤/平方米=900公斤。 3、配备准确的称量过筛细土的器具,先将一袋壮秧剂与需要混拌过筛细土总量的四分之一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四分之三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 4、壮秧剂与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测定其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再用硫酸或固体调酸剂补调到标准。 5、配制好的营养土,在摆盘前要用苫布盖严,防止药、肥、酸挥发。 四、摆盘技术标准 机插盘育苗在置床化冻30厘米以上开始摆盘,边摆盘边装土,达到标准如下: 平:盘面盘底“二平”。 厚: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 匀:盘土厚薄均匀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实: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 紧: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 直:横平竖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齐:秧盘摆放整齐。 净:秧盘上干净整洁无杂物。 垫:毯式秧盘与置床之间铺1厘米拌好壮秧剂的过筛细土。 防:摆盘后覆膜,防止盘土内的药、肥、酸挥发及水珠降落把盘土砸出坑。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要点 (1)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要点 对于寒地水稻来说“秧好八成年”,因此,加强秧田管理,适时调温、控水、防病、灭草、追肥是培育壮苗的基础,也是水稻增产丰收的关键。针对今年的气候形势及水稻秧苗生长特点,为了对水稻秧田进行科学化管理,我们把水稻秧苗生长分成四个关键时期,根据时期科学操作,确保培育出壮苗。 一、第一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为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种子根是水稻秧苗发育的第一条根,是吸取土壤养分的唯一通道,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秧苗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因此在这个时期,管理上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温度管理。种子根发育期的秧棚温度管理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32℃要及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点关闭通风口。 二是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果出苗后有顶盖现象,要用树条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播种扣膜后,要每天认真检查苗床,如发现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相反,床土湿度过大或返浆重的地块,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促进旱生根系生长,确保旱育苗。 三是揭膜。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灼伤秧苗。 二、第二个关键时期 第二关键时期为第1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这个时期管理上要注意: 一是温度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能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要及时通风炼苗,晴好天气自早8点到下午4点,要打开棚头和通风口通风,炼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 二是水分管理。第1完全叶伸长期,秧苗耗水量比较少,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要少浇或不浇水,要让床土保持旱育状态。浇水时水温控制在18℃以上,严谨使用15℃以下的水浇苗,严防冷害伤苗。此期要及时排除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严防水分过多浸润苗床造成旱育不旱而成为湿润育苗,影响秧苗根系发育。 三、第三个关键时期 第三关键时期为离乳期,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经历两个叶龄期,此期胚乳营养已基本耗尽,此期第2叶生长较快,第3叶生长较慢。此期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并认真做好秧田的防病、灭草、追肥、调酸等工作。 一是温度控制。棚温控制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最高不超过25℃,最低不低于10℃。此时要多设通风口,逐步加大通风量,进行通风练苗。出现连续下

水稻秧苗期温湿度管理

水稻秧苗期温湿度管理技术细节: 一、苗床温度管理 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 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4 月19日左右育苗的农户,由于播种后气温下降,气温在8-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 2、苗床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开棚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开棚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开棚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根据棚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由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二、湿度管理 水稻秧田科学的湿度管理也十分重要。 芽期湿度管理:芽期指播种至二叶以前,通常以干为主,不灌水上厢,只保持厢面湿润,切忌淹水,防止倒芽。可采取“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的管理方法,如遇短时低温阴雨,仍保持厢面湿润。只是在长时间低温、霜冻和大暴雨时,才短时灌深水保温护芽。如遇大晴天厢面过干时,可灌“跑马水”防止厢面开裂,影响出苗。 幼苗期湿度管理:幼苗期指第二叶至第三叶期。此期抗寒力逐渐减低,为促进扎好根,立好苗,防止死苗,这阶段要采取湿润与浅灌相结合,保证氧气供应。即二叶期前以湿润为主,二叶期后以浅水浇灌为主,促进分蘖发生,培育带蘖壮秧。遇强寒潮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缓慢排水露苗,切忌急排,防止生理失水,引起萎焉死苗。 成苗期湿度管理:成苗期指三叶至移栽这段时期,应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过心叶。若遇寒潮、冰雹天气,要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逐渐排水,操之过急,也容易造成生理死苗。

水稻的育秧方式及秧田管理技术

水稻的育秧方式及秧田管理技术 摘要:“秧好半年稻”这是水稻种植户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可见秧苗的品质的好坏对于水稻的生长收成是多么重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水稻的育秧方式也呈现不断的改良进步趋势,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获得好的秧苗,为下一步稳产高产夺丰收打下基础。 关键词:育秧;壮秧;秧田追肥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62-1 1 育秧方式和壮秧标准 1.1 育秧方式 育秧方式种类很多,按水分管理可分为水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三种类型;按设施条件可分为露地育秧、保温育秧和加温育秧三种类型。水育秧从做床、播种至秧田管理,床面始终保持有水层。湿润育秧是旱做床,水平床,播后不保水层,后期保有水层的育秧方式。旱育秧是整个苗期都不建立水层。实际运用时各种育秧方式常常配合使用,如湿润育秧加盖薄膜形成的薄膜保温湿润育秧;旱育秧和保温育秧组合形成的薄膜保温旱育秧。此外,还因保温覆盖方式的不同分为平铺、拱架、大棚及开闭式等数种。 薄膜保温湿润育秧:水分管理介于水育秧与旱育秧之间,加薄膜保温。育秧前期床土湿润,2叶期后湿润与淹水交替,3叶期后保

持浅水层管理。这种育秧方式一般出苗率高、整齐度高,除低洼盐碱地外,前期病害较少。但在3叶期建立水层后,秧苗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系活力、充实度和抗逆性降低。 薄膜保温旱育秧:整个苗期不建立水层,当土壤缺水时通过浇水、机械喷灌或过水的办法补水,使床土基本处于干旱状态。主要优点是秧苗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束缚水含量高,植株健壮,抗逆性强。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分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灌浆结实好,提早成熟,产量高。缺点是有时因缺水而出苗不齐,易发生立枯病。 开闭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宽度1.5m,以竹片或紫穗槐条或8#铁丝作拱棚,中间高度25~35cm,每隔50cm插一根。用一幅半塑料薄膜从两侧覆盖,在拱棚顶部重叠20~30cm,通风炼苗时从顶部揭开,故称开闭式。主要优点是从棚顶中间开口通气炼苗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便于施肥、浇水、打药;床内温、光分布均匀,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薄膜破损率低,节省费用;炼苗时薄膜由顶部开口落至拱棚两侧具有防风作用。为防止两幅膜接口处透气影响保温,播后可在床面铺一层地膜,出苗后及时撤去。 软盘育秧:是从大棚育秧演变而来的一种育秧方式,用钙塑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在田间置于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插秧的稀播种,每盘70~80g;机械插秧的密播种,每盘100g。其余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软盘育秧是降低成

如何施好水稻秧田肥和水稻本田施肥技术要点

在以栽培水稻为主的地区,农民们特别重视秧田,一开春就着手进行准备。“秧好一半禾”,秧苗的好坏对水稻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育壮秧,施肥是关键措施。例如培育早、中稻秧苗,秧苗的苗龄较短,只有28天左右。这时要施用氮肥促苗快速生长,追施氮肥的数量和次数都要增加。如果培育单季稻和晚稻秧苗,秧苗苗龄较长,为30-45天。此时就要控制使用氮肥,施肥数量和次数要少。秧田施肥,应严格做到看苗施肥,要以氮肥为主。 早、中、晚稻秧田的施肥技术要点如下: ①基肥。每667平方米基肥要施用有机肥2000—2500千克、硫酸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氯化钾15千克。最好用草木灰,因为它既有钾素养分,又可起到保温盒疏松土壤的作用。钾对晚稻尤为重要,它对防治晚稻秧苗的胡麻叶斑病和褐斑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基肥中再施硫酸锌1千克。秧苗锌足,移栽后复活速度快,因为锌能促进移栽后秧苗大的返青和分蘖。 ②追肥。秧苗追肥必须根据苗情确定,一般对晚稻追肥应有所控制。对早、中稻共追肥3次:一是:“断乳肥”,即播种后7天,秧苗具一叶一心时,此时秧苗不再单靠种子营养,每667平方米需是硫酸铵8—10千克;二是“壮苗肥”,即播种后15天,秧苗长至二、三叶一心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5千克。三是“送嫁肥”,插秧前七天,每667平方米施盐酸氢铵15—2偶去看,使秧苗携带一部分养分到本田,这样才能做到肥足苗壮,这就是“秧好一半禾”的道理。 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

另一半禾是指秧苗移栽后的管理。水稻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期比秧苗长的多,早。中、晚稻都在100天以上。此期水稻要经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成熟期几个时期。这段时间水稻营养的及时供应更为重要。一般本田施肥铵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是指从移栽至分孽终止,也就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时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中期是指水稻生育已进人生殖生长阶段(花粉形成时期),此时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是指水稻进人抽穗到成熟的时期,此时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住不脱肥,又不能贪青晚熟。 以上水稻三个时期的施肥方法,实际上是指施肥的原则、理论和目标,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水稻品种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具体说就是看土壤是肥还是瘦,土壤质地是沙还是勃。如果土壤又肥又沙,则施肥量要减少,土质是勃而瘦,施肥量就要加大,这就叫看土施肥。此外,还要注意看苗施肥,苗壮少施,苗瘦多施,这就是下面施肥量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幅度的缘故。 现将水稻本田的肥料施用量分绍如下:第一是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各种化肥。有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2000—3000千克,化肥用量为硫酸铵3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以上这些肥料均在耙田前一次施入,耙田后可使肥、土、水相融,以减少肥料流失。第二是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如果总的追肥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30千克硫酸铵,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 一、揭膜期管理 当秧苗有80%立针“顶盖”时即可揭膜,揭膜前可用压磙在地膜上轻压一遍,将“顶盖”土压碎,然后揭膜补水,此次补水不易过多可选择性补水,只浇落干处,不缺水处不浇,苗完全出齐了,视苗床干湿情况,再均匀浇水。 二、温度管理 1、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也叫出苗期,棚温不超过32℃。 2、一叶一心期(出苗至第一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5℃,不超过28℃。 3、二叶至三叶期(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2℃,最高不超25℃,3叶期后棚温最高不超20℃,昼夜通风,最好使秧棚温度与外界温度持平,防止棚温与外界温差大造成移栽后大缓苗现象发生。

4、移栽前准备期(第三叶至移栽):棚温20-22 ℃,移栽前5 天尽可能控水,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在插秧前一天结合“三带”下地进行浇水,一带磷肥,每平方米秧苗带磷酸二铵2.5-3两;二带艾美乐防止潜叶蝇,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7克,兑水叶面喷雾;三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1克/棚,或生物肥。 三、水份管理 要做到“三看”浇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秧床始终处于旱田不旱状态,始终处于略渴水状态,有利于秧苗根系长、发根多、根毛多。“三看”一看是:早上看叶尖是否吐水珠,如无水珠可能是缺水。二看是午间秧苗是否卷叶。三看床面是否发白。有以上症状可进行浇水。 四、秧苗健身防病 水稻秧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立枯病有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两种。真菌性立枯病应用杀菌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进行一次防病,每平方米(6盘)用30%瑞苗清1.5ml兑水喷雾防治,也可在此期浇一次千分之一的硫酸水。生理性立枯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炼苗,健身防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就开始适时通风炼苗,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同时在秧苗二叶期、三叶期各追加肥一次,每次每盘秧苗追硫酸铵5克,施后及时浇水一次,或喷施一遍叶面肥。

水稻播种及苗期管理

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标准:摆好盘后,当气温达到育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4月6日—15日,利用三模覆盖可提前3-4天。播种前浇水时推荐使用微喷进行喷灌,使用喷头进行浇苗床时,要在育秧盘上铺一层透气透水育秧膜,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土层内无干土。 2、播种方式:机械播种,以推广应用电动苗床精密播种器播种为主。 3、播量标准:六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4200粒/盘;钵形毯状盘机插中苗播芽种3700粒/盘;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3100粒/盘,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20%育秧面积;钵育苗播种3-5粒/穴。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4、覆土标准:播种后用木板或磙子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然后覆土0.5-0.7cm,厚薄一致。钵育苗时,钵体装土3/4深度浇水后播种覆土。 苗床播种注意事项: 1、播种量不能过大。一是避免种子浪费,二是密度太大,秧苗的土壤营养条件和空间营养条件受限制,个体秧苗所占面积小,根群发育不好,吸收养分不足,受光条件差,光合作用降低,不利于育出壮秧。 2、苗床覆土不能过厚,否则会影响种子破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能用含有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发生药害。 3、杂草防治:苗床上应选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水稻1.5叶期喷施10%千金乳油900-1200ml/公顷与48%排草丹水剂2400-3000ml/公顷,兑水15L,茎叶喷雾。苗床禁用药剂有:丁草胺及混剂丁·扑、丁·西、丁·卞用于苗床不安全,使用后需覆土2cm,而生产上只覆土0.5-0.7cm,低温条件下丁草胺发生药害,高温条件下丁·扑、丁·西、丁·卞发生药害。快杀稗使用不当易造成潜在药害,5叶期心叶抽不出、畸形,影响分蘖。 4、预防立枯病:当秧田1.5-2.5叶期,选用30%恶霉灵·甲霉灵水剂1-1.5ml/㎡,兑水15L,茎叶喷雾。也可选用3%育苗青或30%瑞苗青,按说明书准确使用。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烧苗。 5、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百平方米可用硫酸铵1.5公斤,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或用爱丰等腐植酸叶面肥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烧苗。 应用三模覆盖技术 水稻三膜覆盖技术:是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应用的一种大棚增温技术,主要是在3月中旬扣好大棚棚膜的基础上,秧苗播种后在置床上先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扣40-50cm高的小棚,上、中、下共计三层保温膜,故称为三膜覆盖技术。采用三膜覆盖技术一般可使置床温度比外界温度增加10℃以上 三膜覆盖操作方式:完成苗床播种,地膜覆盖后进行操作,骨架科选用竹坯子或直径8mm 钢筋,完成拱形,两头插于土中固定(秧盘紧靠步道砖的,可暂时起走一块砖,用于三膜固定),每个骨架保持1.5-2.5米间距,同时用绳子逐个连接,以保持稳定性。使用时间自播种后到1叶展开,棚内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可撤掉三模。注意:出苗后,要时刻观察棚内温度,上午及午间,气温较高,要及时打开三膜通风散墒,夜间气温若低于10℃,要盖好三膜,保持苗床温度。 三膜覆盖的优点:使用三膜覆盖的大棚,地下膜平均温度比常规育秧棚温度高3-7℃。利用三膜覆盖,一是减少昼夜温差,提高棚内温度,增加有效积温;二是防御早霜危害增加大棚内的温度,进行早期水稻育苗,争得农时,三膜育苗可比常规育苗提前5-10天播种(4月10日前可播种结束);三是三膜覆盖育出的秧苗苗齐苗壮,利用率高,解决了以往育秧棚边苗差的问题,而且采用此方式育出的秧苗盘根好、带蘖率高,使秧苗移栽后不缓苗。在减少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黄化死苗发生及防治 1.1死苗症状及类型 旱育秧整个过程都会发生死苗,但有2个时期最重要,一是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二是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上。具体表现为:一是烂种、烂根型。播种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二是烧苗型。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三是青枯型。发生在揭膜后7d 内,揭膜后2~3d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四是枯萎型。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五是伤害死苗型。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六是病害死苗型。主要是由立枯病、恶苗病和绵腐病造成。 1.2死苗原因 一是病害死苗。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二是碱害死苗。盐碱土,旱年土壤易返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三是低温死苗。播种过早或播后遇连阴雨低温天气,出现烂种、烂芽死苗。四是高温烧苗。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而播前未用药剂处理,秧苗在膜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造成稻瘟病暴发,外形似追肥不当引起的烧苗症状,发生严重或防治不及时也会发生秧苗死亡,两者应区别。五是药害死苗。除草剂喷施过多或施用不均造成局部用药过量而不能出苗或出苗后秧苗黄瘦的现象。六是肥害死苗。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秧田临时培肥,底肥不均匀,肥土未融合,有机肥未腐熟,一叶一心期后秧根下扎触及肥团;氮肥施用过晚;播后耕作层氮素养分浓度过高,地上地膜覆盖,遇高温肥料分解,造成种芽肥料中毒,产生烂种烧芽;齐苗后一次追肥数量过多或施肥不均,施肥后未及时浇水等。七是青枯死苗。揭膜不当造成温度快速下降,如揭膜过迟,或揭膜时间不当,或揭膜方法不当导致。八是干枯死苗。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叶片从下向上死亡。原因有:苗床板结耕层浅,土壤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能下扎,遇烈日高温造成苗株干枯致死;或砂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三叶期前后,表土易形成1cm厚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苗;或底墒不足,播后覆盖营养土太少,覆盖后高温蒸发失水造成种芽干枯而死;或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太多。九是虫害死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十是白化弱苗。薄膜平铺,局部覆盖过厚,见光太少造成。 1.3防治措施 一是提高苗床质量防止肥害死苗,坚持肥沃疏松深厚和便于管理的原则,提高培肥质量;二是适时揭膜,防治青枯死苗;三是遮阳降温,防止烧苗;四是认真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药剂处理防治恶苗病的发生。2白叶枯病、苗稻瘟发生及防治 2.1白叶枯病 搞好秧田期白叶枯病的化学预防工作,能有效延迟大田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并减轻其危害程度,防治重点是该病的老病区及易感病品种。防治时间在移栽前5~7d,秧田用50%灭菌成可湿性粉剂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2.2苗稻瘟 近年来水稻秧田苗瘟发生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栽种的水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在防治上:于秧田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1.125~1.500kg/hm2或50%灭菌成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7~10d再补治1次。3秧田害虫发生及防治 3.1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主要在秧田期为害秧苗进行传毒,带毒秧苗移栽大田后表现出枯死或不能正常抽穗的症状,影响产量。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搞好秧田期灰飞虱的防治。由于秧田面积小,秧田期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预计赣榆县1代灰飞虱成虫于5月25日后开始从麦田及杂草上迁入秧田,5月底为迁入始盛期,6月10 (下转第159页)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江炜 (江苏省赣榆县作栽站,江苏赣榆222100) 摘要介绍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黄化死苗、白叶枯病、苗稻瘟和秧田害虫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水稻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秧田期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5-0153-01 收稿日期2009-06-09

水稻各时期的科学管理

水稻各时期的科学管理 一、秧苗期 1、田间管理 育秧的目标是培育壮秧,基本的标准就是根旺、茎粗、叶绿、抗逆性强。 ①种子处理:晒种、精种和消毒处理,以保证所用种子纯净、饱满、无病和生活力强。 ②浸种催芽:关键是温度,其原则大致可概括为:保湿催白(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凉锻炼。 确定好播种量就是要根据秧苗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秧苗健壮生长。首先要调节好水气关系促进根系生长,并要搞好炼苗、提高抗逆能力。二要施好两肥,即“断奶肥”和“送嫁肥”。“断奶肥”一般在二叶一心前施用,“送嫁肥”在移栽前3~5天施用。 2、病虫防治 ①防治烂秧和死苗,方法有: (1)喷药杀菌; (2)及时供水防治青枯死苗; (3)芽期遭雨水冲洗,种芽裸露,可补覆盖物或用稀泥浆匀洒厢面,均可提高出苗率; (4)适当延长秧龄,培育分蘖壮秧。 ②秧苗期是防治稻飞虱、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又是预防苗期稻瘟病、白叶枯病及防治一代二化螟、稻蓟马等害虫的有效

时期,应本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与致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秧田病虫防治。 二、移栽期 1、田间管理 移栽是为返青分蘖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①合理密植原则: ⑴依品种特性:生育期长、分蘖强、叶片宽、株型散的宜稀,反之宜密; ⑵依茬口安排:早茬口,本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宜稀,迟茬则宜密; ⑶依土壤质地和肥力条件:松疏、肥力高、通透性好的田宜稀,粘重、瘠薄、通透性差的冷烂田宜密,即通常所讲“肥田靠发、瘦田靠插”; ⑷依据插秧期气候情况:温度高、光照足、宜稀,反之宜密。总之,插后有利于分蘖的情况下宜稀,否则便应密一些。 ②适龄插栽,提高插秧质量,适时早插有利于充分利用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不但有利本季早发早熟高产,而且还为后季高产创造条件。插秧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反青快慢和分蘖的迟早。要防止栽插过深,出现“二段根”,影响低位分蘖;现拔现插不隔夜,插植、插匀、插稳,减少缺株少穴。 2、病虫防治 秧苗在移栽时应带药下田,大田重点抓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

论水稻秧田管理问题-精选文档

论水稻秧田管理问题 1苗期秧田管理应注意四个问题 1.1出苗期的保温保湿:从播种至一叶一心期,要求薄膜严密封闭,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迅速扎根立苗。 1.2炼苗期看天气及时揭膜盖膜: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 期,要求适温保苗,一般膜内适宜温度为25?30 度,此期可逐步增加通风时间,采用两头通风,或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揭膜时要在上午9 时左右,先灌水,后揭膜,使墒面保持浅水,防止生理失水死苗。揭膜后,就可以按水育秧方式管理。 1.3揭膜后注意及时排灌水:秧苗3 叶期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加强,但由于母体内营养已消耗,自给能力不足,对低温抵抗能力却减弱,加之随苗体增大,叶面蒸腾增加,需水较多,应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过心叶。若遇寒潮、冰雹天气,要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逐渐排水,操之过急,易造成生理死苗。 1.4苗期适时追肥:秧田追肥是水稻培育壮秧的一项重要措 施,应掌握在,一是早施“断奶肥”,在二叶前后亩用尿素5? 8 千克。二是在栽前一周追“送嫁肥”,亩用尿素3?5千克。 2插秧后的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 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1)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 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 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 寸左右。 (3)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

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 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 千克左右。 4)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 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3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1)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 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 2.5 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 5 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 分蘖期间,一般灌水 1 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 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4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1)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 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 2.5?5

水稻秧田施用硅肥试验总结

水稻秧田施用硅肥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09-08-11T11:51:45.89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杨臣军1 穆洪启2 宋广山3 [导读]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秧田施用不同用量硅肥进行比较,通过对各处理秧苗情况、病害情况及考种调查,得出秧田施用硅肥,能起到一定作用,试验中15g/盘、20g/盘和30g/盘等三个处理表现最好。 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秧田施用不同用量硅肥进行比较,通过对各处理秧苗情况、病害情况及考种调查,得出秧田施用硅肥,能起到一定作用,试验中15g/盘、20g/盘和30g/盘等三个处理表现最好。 关键词:水稻;秧田;硅肥;秧苗素质 前言 硅肥被誉为水稻第四大元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水稻种植区施用面积逐年加大,但在施用方式及时期上仍然没有进行细致研究,为探索我地区不同时期施用硅肥效果情况,今年我们做了秧田施用硅肥试验,寻找硅肥施用新途径。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试验地设在八五九分公司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土壤类型:平地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5,PH:6.1,养份含量:中等。 1.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育秧面积1.7平方米,本田插秧面积90平方米,插秧规格9×4寸,穴株数3~5株/穴。调查取样每处理3点,每点1平方米,试验品种:空育131。 1.3试验处理:处理一:硅肥5g/盘。处理二:硅肥10g/盘。处理三:硅肥15g/盘。处理四:硅肥20g/盘。处理五:硅肥30g/盘。 1.4试验用硅肥:试验使用硅肥品种见表1。 1.5秧田、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 1.5.1育秧: 4月10日人工摆盘。壮秧剂及用量:沃必达(3.3%福甲霜粉剂,其中:2.4%福美双、0.9%甲霜灵),2.5kg沃必达+过筛细土 216kg,每盘用拌好育秧土3kg+处理用量硅肥。浸种:3月10日,25%使百克25ml+0.15%天然芸苔素20ml+水100kg,浸种100kg。催芽:人工催芽,32℃破胸、25~28℃催芽、13℃晾晒。播种:4月16日机械播种,播量135g/盘。 1.5.2秧田管理:种子根伸长期(播种——出苗),温度25~28℃。第一叶伸长期(出苗——1叶展开),温度22~25℃。离乳期(2叶——3叶期),20~22℃。喷施防立枯病药剂及液肥2遍,每遍施用量:新立生(恶霉灵)45g/栋,米醋150ml/栋,惠满丰300ml/栋。移栽前准备期:昼夜大通风。插前四带:(1)艾美乐:6g/100平方米。(2)二胺:15kg/100平方米。(3)天然芸苔素:4g/栋。(4)使百克:100ml/栋。 1.5.3本田管理:本田5月3日搅浆平地,底肥:尿素4公斤/亩,二胺7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本田5月13日人工插秧。返青肥:硫酸胺3kg/亩,蘖肥:尿素5kg/亩。本田除草:30%阿罗津60ml/亩+30%阔棱除10g/亩插前封闭除草。本田防病第一遍防病:7月1日用0.5%菌毒速克20ml/亩+30%力克菌爽15ml/亩防病。第二遍防病:7月10日75%稻艳25g/亩。第三遍防病:7月21日2%加收米醋80ml/亩+25%使百克60ml/亩+米醋100ml/亩。 2 气候因素影响 今年2~3月份总降水量达到91.8mm,严重的影响了水稻育秧,但4~5月份水稻秧田管理期间降水少、气温高,较利于秧苗生长,各处理秧苗素质均较高,且苗期无病害发生。6月至7月中下旬降水少,高湿天气少,水稻病害发生较轻,自7月22日后空气湿度及温度相对增高,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较重。 3 调查与分析 3.1秧苗生育进程调查:由表2可以看出,苗床施用硅肥后对秧苗各叶生长所用时间、根数及叶色无大影响,但处理五前期出苗较其它四个处理差,后期秧苗长势相当,主要是因为盘土内硅肥较多对出苗有一定影响,随着自由秧苗的生长,秧苗需水、肥能力增强,因此后期影响不大。随着床土内硅肥用量增加,从2叶1心以后,株高及1叶鞘高有增加趋势,3叶1心期处理五较处理一株高增加0.7cm,一叶鞘长增加0.5cm。主要是由于施用硅肥后硅肥用量加大叶片开张角度改变,植株受光较好,生长旺盛。表2中反映各处理3叶生长天数多主要是由于后期炼苗造成的。 3.2秧苗素质及病害调查:由于各处理干重是秧苗自然风干后测定的,因此存在秧苗自身呼吸消耗误差。图1中能够看到,秧田施用硅肥量不同,秧苗叶夹角(3叶与3叶1心间夹角)呈规律性变化,随着施用硅肥数量的增加秧苗叶夹角变小,处理五叶夹角最小为10度,叶片张开角度小能使秧苗受光面积增大,同时利于气体流通,利于培育壮苗。从图中看出各处理干、鲜重变化无规律可寻,其中以处理五百株干、鲜重最高,其次为处理二,处理三、四稍差,分析秧田硅肥用量多少对秧苗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无大影响。 3.3病害及倒伏调查:试验中各处理秧田均未发现病害,移栽至本田后病害发生也较少且没有倒伏现象发生,但7月下旬以后,各处理均有叶鞘腐败病发生,其中以处理一最重,发病率达到15%,处理二发病率为12%,其它三个处理发病率均为10%左右。分析鞘腐病发生率差异主要是由于处理三、四、五秧苗素质较好,移栽至本田后生长旺盛,水稻抗性有所增强。 3.4室内考种调查:室内考种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各处理株高、穗长变及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穴株数以处理二最高为21.7株/穴,其次为处理三21.3株/穴,其它三个处理相当,从穴株数变化上来看,各处理对水稻分蘖力影响不大。处理三、四、五穗粒数及实粒数高于另两个处理3.5~ 4.4粒和3.2~4.1粒。由于今年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较重,各处理均表现出空瘪率较高,其中处理三空瘪率最高,处理 四、五最低分别为11.6%和11.8%。最终收获产量处理四最高为533kg/亩。 4 结论 水稻育秧时床土内应用硅肥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改变植株生长及受光态势等情况,增加秧苗对光能的利用率,并且能有效的改变株高、1叶鞘长等利于培育壮苗。由于各处理均未发现苗期病害,因此试验不能说明苗床应用硅肥提高水稻秧苗抗性情况。从对各处理进行室内考种调查得出处理四及处理三各方面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水稻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1)秧田杂草的发生特点 秧田杂草种类多,但为害较大的主要是稗草、莎草科杂草,以及节节菜、陌上菜、眼子菜等主要杂草。一般来说,稗草的为害最为普遍而且严重,它与水稻很难分清,不易人工剔除,常常做为“夹心稗”移入本田;另一在秧田为害较为普遍的是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藨草等,其块茎发芽生长极快,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而且影响拔秧的速度和质量;牛毛毡、藻类也形成某些地区性的严重为害。 在秧田杂草的发生时间上,稗草、球花碱草、牛毛毡一般在播后一星期内陆续发生,而扁秆藨草、眼子菜等杂草要在播后10天左右才开始发生。 稗草的发生受气温影响很大。一般田间气温达到10℃以上时,在湿润的表土层内,稗草种子才能吸水萌发,随着气温的升高,萌发生长加快。据调查,在华北地区从4月中旬就开始出土,到5月上旬便达到出土的高峰。稗草的发生历期(17.3~17.6℃)分别为针前期5天、针期2天、一叶期1天、二叶期5~4天、三叶期6~5天、四叶期7~5天。莎草科杂草,扁秆藨草的越冬块茎发芽较快,但一般要在10℃以上的平均气温时才能发芽,气温高发芽生长也加快。 (2)秧田杂草的防治技术 湿润育秧田,可以进行播前和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及苗期茎叶处理。秧田杂草的防治策略:第一,防除秧田稗草是防除稻田稗草的关键所在,要抓好秧田稗草的防除;第二,秧田早期必须抓好以稗草为主兼治阔叶杂草的防除;第三,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田早、齐、壮,防止长期脱水、干田是秧田杂草防除的重要农业措施。生产中,通常在播后芽前和苗期进行施药除草。 播种前处理,在整好苗床(秧板)后,以喷雾法(个别药剂用撒施法)将配制好的药剂(或药)药施于床面,间隔适当时间,润水播种,用药液量通常为30~40 kg/亩。 播后苗前处理,露地湿润育秧田,由于播后前不具有水层,厢(床、畦)面裸露而难维持充分湿润,因此用药量要比覆盖湿润育苗秧田提高20%~30%,用药种类,应选择水旱兼用或对水分要求不严格的丁恶混剂、杀草丹、优克稗、除草醚、草枯醚和丁草胺等,以保持稳定的药效;而如丙草胺(扫弗特)和禾草特(禾大壮),对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宜在这种育苗秧田的播后苗前施用。常用除草剂品种及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恶草酮(恶草灵),以12%乳油100~150ml亩,或25%乳油50~75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2~3天播种。 丁草胺,以60%丁草胺乳油80~100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后2~3天播种。可以有效防除稗草、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也能防治部分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