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赵朦肖梅张浩利

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肿瘤科江西南昌 330002

摘要目的探讨行PICC置管术患者常见并发症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107例置管患者中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8例,静脉血栓4例,导管移位、脱出3例,导管置入困难15例,穿刺点感染1例。结论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PICC导管;并发症;预防;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导管柔软、留置安全、保留时间长,对于肿瘤化疗、肠外静脉高营养、脑血管意外、新生儿、长期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危重患者抢救等尤为适用[1- 3],因其能够减少长期针刺的痛苦,给临床治疗提供很多方便,并能提高药物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导管在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共实施PICC置管术107例,其中男67 例,女50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9岁;乳腺癌10例,胃癌35例,肺癌40例,卵巢癌13例,白血病9例。置入长度40-55cm,留置时间12-300天。

1.2 操作方法采用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严格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证,选用上臂合适的静脉,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头静脉。在无菌操作下,严格按PICC置入规程进行,穿刺成功后经心电监测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包括导管种类、置入长度等,并用专用标识在导管末端标注置管日期及长度。

2 护理

2.1 置管前的护理:置管前操作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置管的重要性、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要点,并签字同意。请已做过穿刺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及

家属的思想顾虑和心理畏惧,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穿刺前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测量置管长度。

2.2 置管后的护理

2.2.1 在穿刺处放置一块3×3cm大小的纱布,再加以透明敷贴,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一般情况下24小时更换,如出血多、污染、潮湿应立即更换,更换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2.2 严密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肿胀,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

2.2.3 每次输液前先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确认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后用lO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肝素稀释液5ml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冲管和封管。

3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3.1 出血出血大多发生于置管24h内,主要原因有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剧烈频繁咳嗽,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穿刺后止血不够,化疗后骨髓功能抑制,换药不当等。本组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例,预防及护理:(1)术前评估患者,了解患者凝血功能;(2)穿刺针眼尽可能选择肘下2横指,进针时先皮下潜行再进血管;(3)置管后穿刺针眼局部按压10min,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h,输液时松开绷带,局部沙袋按压,24h内适当限制插管侧臂部活动;(4)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静脉压升高而渗血;(5)新鲜的渗血不要急于换药,换药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导管与穿刺针眼的摩擦,穿刺针眼处刚形成的血痂不要急于去除,有利于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改善凝血机制。

3.2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置管1个月内发生率较高。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可能为: (1)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损伤,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2)导管型号与血管的管径不适应;(3)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4)静脉炎还可能与患者的特殊体质及导管材料有关。本组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预防及护理:穿刺前用温肥皂水充分擦洗穿刺侧肘上下20cm周围,更好清洁预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送管动作轻柔、匀速送管,遇有阻力不可强行送入,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尽量用较细导管,置管后24h不要剧烈活动,常规穿刺后24h更换无菌辅料,保持辅料干燥,若潮湿或疑有污染要及时更换,每周更换正压接头、无菌辅料或贴膜;应用高渗药物后要充分冲管,严格遵守药物的配伍禁忌,以防形成结晶。

3.3 导管堵塞导管阻塞原因[4]:(1)输入黏稠度较高的药物,管壁上附着大量胶体液、晶体液;(2)长时间输入一些速度较慢的药物导致导管内凝血而堵塞;(3)未按规定封管;(4)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本组有8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预防及护理:加强PICC宣教及出院指

导,监测血凝4项,置管初期缩短护理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护理时充分进行冲管和封管,确保正压封管,尤其在输入血液制品及脂肪乳、高渗糖、氨基酸等浓度较高的药物后。当发生导管堵塞后用尿激酶10万U,溶于0.9%氯化钠溶液40ml中,管外端接三通,三通一侧接20ml 注射器,一侧接2.5ml注射器,关闭2.5ml注射器侧,打开20ml注射器侧先抽吸,保持抽吸位关闭该侧,立即打开2.5ml注射器侧,使尿激酶借负压进入导管,不可强行推入。

3.4 血栓形成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穿刺侧肢体肿胀,与静脉炎不同,没有明显的红润界限,一般发生于穿刺部位上方,经B型超声确诊。预防及护理:正确选择血管,根据病情及血管条件,尽可能的选用较细管型,充分冲洗灭菌手套表面的滑石粉,将导管充分浸泡于肝素盐水中,边送导管边用浸有肝素盐水的无菌纱布擦拭,以免形成纤维蛋白鞘,加速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而促使血栓形成,送管过程中确保动作轻柔,以免因机械性刺激破坏血管内皮组织。当确诊血栓形成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12h/次,3-7d,期间停止用导管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免栓子脱落,随时观察并记录肢体肿胀情况及患者自觉症状。本组4例患者静脉血栓均好转,2-3周后血栓激化,继续导管用药。

3.5 导管移位或脱出导管移位即导管外移>1cm。本组2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不影响继续应用;另外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因神志模糊,于夜间自行撤出导管,致使导管脱出而不能继续使用。预防:导管外端“S”形固定,妥善固定辅料及输液针头,以防外力牵拉;更换辅料时,要自下向上撕脱,以防导管外移;对神志欠清患者加强对陪护及家属的宣教及培训,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教会患者及家属穿脱衣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固定穿刺部位上下约10cm,肘部下方剪一直径约为6cm的洞口便于活动。

3.6 送管困难本组有15例患者出现送管困难,主要原因[5]:血管狭窄或血管过细;患者臂;导管接注射器,边推注边送管。送管不可过快,以免反折和损伤静脉;或调整穿刺针鞘,将导管拔出一点后再送。

3.7 穿刺点感染原因分析: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消毒不彻底;放化疗患者抵抗力低下;局部出汗多,贴膜潮湿污染未及时更换等。本组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感染,预防及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皮肤;及时更换贴膜;置管后如果发感染征象,应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每天换药,直至痊愈。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治疗途径,减轻了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减少了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保护了外周静脉。在临床使用中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体位不当,精神紧张,血管痉挛,静脉瓣阻挡,分支静脉或其他解剖因素;由于多次穿刺导致静脉条件过差。预防及护理: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及穿刺静脉;协助摆好体位,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放松、感觉舒适,旋转并外

展手

4 小结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的优点。随着PICC 技术的普遍推广,PICC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留置过程中精心护理,延长PICC置管留置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莹,朱娜娜,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0,10(3):58-61.

2 冯莉丽,40例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81-182.

3 禹玉珊,黄珊,43例PICC 管留置术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5):2300-2307.

4 陈传英,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47-648.

5 肖惠萍,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38-739.

PICC护理考试题与答案

PICC护理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60 分)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卧床1~2 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A、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A. 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 立即用10ml-2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A. 1-2 天 B. 2-10 天 C. 2-15 天 D. 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 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患者补水 B. 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 将患者体位改变 D.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A. 2ml 以上注射器 B. 5ml 以上注射器 C. 10ml以上注射器 D. 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A.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11、在拆除透明敷料时什么角度对皮肤损伤最小() A .0 度 B.90 度 C.200 度 D.270 度 12、PICC常见的的并发症有哪些() A. 机械性静脉炎 B. 导管堵塞 C. 血栓形成 D. 以上都是 13、在PICC维护中,为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酒精消毒时应() A. 避开穿刺点0.5cm 进行消毒 B. 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4、PICC导管堵塞包括() A. 非血凝性堵管 B. 血凝性堵管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5、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PICC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结论在进行外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勤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在临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 PICC) 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1]。不管男女老少,均可应用此技术,并且该技术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可用于病人输液、肿瘤化疗等多个方面[2]。现在该技术凭借着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在临床实践得到普遍应用。但 PICC 做为一种临床穿刺技术,在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cathctcr-rclatcd infcction,CRI)是一种因长期置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显示,PICC 置管感染率最高,大约是其他并发症的40%。[3],接下来,本人将对引发导管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阐释,而后就如何降低导管感染率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 导管感染的途径 一般来讲,皮肤穿刺点最容易遭受病原菌入侵[4],在PICC 导管置于人体48H 之后,疏松的纤维蛋白原会围聚于血管周缘,并产生蛋白纤维鞘,而该物质在细菌繁殖中扮演着培养基的角色,故病原微生物可于导管附近处进行繁殖,轻者往往会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如引发静脉炎。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免疫力低下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堵塞,这些都是造成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容易造成血行感染。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1外源性感染途径 1.1.1主要原因PICC导管感染[5]通常是因皮肤受到细菌侵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病原微生物穿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并于导管附近处汇聚、繁殖,以此引发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枸盐酸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同时患者平时接触的床头柜、输液架、板凳、桌椅等公共环境中的物体表面也存在各种病原菌,因此外源性感染源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 1.1.2药物因素PICC置管的患者是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大多都是靠药物维持治疗,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油剂类药物在输液时并不能完全输入患者体内,导管内会有残留。而这些残留在导管内的药物就是病原菌的培养基,一旦输入其他有污染的药物时,病原菌就会在导管内生长繁殖,同时由于PICC是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加之这些病人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就难以通过患者的自身免疫完全清除,又很难被抗菌药物杀死,因此就会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 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 预防 (1)保持PICC 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 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 注射器抽 吸1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 净。 (4)输液 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 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 1 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 处理方法 (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 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 次,见回血后抽3~5ml 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 天内出现静 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 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 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 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 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 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 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 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 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2 .预防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 脉瓣少,血管粗)。 (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picc导管并发症试题

试题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D )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C ) A、卧床1~2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C ) A、 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B )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D )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10.在拆除透明敷料时什么角度对皮肤损伤最小( A A .0度 B.90度 C.200度 D.270度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B ) A. 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 立即用10ml-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 B ) A. 1-2 天 B. 2-10天 C. 2-15 天 D. 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B ) A. 给患者补水 B. 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 将患者体位改变 D.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 C ) A. 2ml以上注射器 B. 5ml以上注射器 C. 10ml以上注射器 D. 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A ) A.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PICC操作注意事项及并发症护理

PICC置管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护理 一、PICC介绍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 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可留置一年左右,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以往造成的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 PICC的优点:导管材质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小;导管不透X射线,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大面积的无菌屏障可降低导管的感染。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导管的留置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或限制体位。可减少医务人员的意外伤害(针刺伤血液污染);便于操作,减少污染。 PICC的适应症:早产儿、长期输液(疗程7天以上)、全胃肠外营养、化疗等。 PICC禁忌症: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穿刺部位皮肤破损或感染、肘部血管条件差。 穿刺部位选择: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在肘窝下两指处穿刺。肘部静脉特点: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右侧贵要静脉汇入上腔静脉路径相对较短。肘正中静脉静脉瓣多,个体差异较大。头静脉前粗后细,高低起伏,静脉瓣多,进入无名静脉时有角度,容易反折进入腋静脉或颈内静脉。 二、护理要点 在插管前检查病人的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如果不正常,应通知医生。 注意:导管尖端不要放入右心房内。置管后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位置。如果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请重新放置。定期测量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做好记录,如果与初始记录长度相差2厘米以上,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 每天测量臂围,进行动态观察。在肘窝上四指处进行测量,如臂围增加2cm,且辅助治疗不缓解应拔管,建议用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叮嘱病人穿刺后第一天应减少肢体活动,有利于穿刺点愈合。穿刺后第二天鼓励病人活动(握拳松拳、术侧上臂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叮嘱病人术侧上肢不能剧烈运动,但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如洗脸、看报纸、进餐等。 穿刺后24小时至48小时,穿刺点有很少数量的出血是正常的;按更换程序更换PICC 敷料,如果出血量大或出血不止,应通知医生。穿刺点导管上方轻轻加压一段时间。如果病人有中等量的出血,告知病人屈肘10-20分钟。 三、血样采集 用10-2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摆放病人的上肢位置,以使血样能够顺畅抽取。用注射器缓慢抽取一定量血液,放弃。放弃的血液量,根据美国特殊护理护士协会(AACN)的建议,应为导管死腔量的2倍。缓慢抽取血样。依据导管的冲洗和封管方法用肝素生理盐水封闭导管。 四、封管 可以使用各种不同浓度的肝素溶液。应根据医院的规定和病人情况决定。一般可以使用浓度为100单位/毫升的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导管管腔的容量印在产品的包装上。肝素溶液的量应略多于所封管腔的容积。请勿使用10ml以下容量的注射器冲洗、封管或注入治疗药物。以免过高的压力损伤导管。每次通过PICC导管输液、输血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后。每次通过PICC导管采血后要封管。每24小时至少冲洗管腔并封管一次。 五、并发症的护理 如何避免导管外滑和受伤:A为了避免导管外滑,主要是敷料的固定一定要牢靠,当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徐贵香,文礼红,徐绍萍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妥善选择血管,术后正确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脱出,断裂。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正确操作,做好术后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面开展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院护理。结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 【关键词】 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护理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近年来,PIC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就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及讨论处理对策。 1 感染操作时减少

感染的几率与无菌屏障的强弱成正比。无论置管操作过程中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1.1 局部皮肤的处理消毒液首选2%的洗必泰,碘酊、碘酒和70%酒精也可使用。消毒范围要大于10cm×10cm,并且待干后穿刺。 1.2 导管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选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静脉导管。不要常规更换导管,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应每周1次。 1.3 监测每天对置管部位的情况进行评估,保持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应定期换药,敷料可选择纱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较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则纱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适。不应在外周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软膏(除了使用透析管以外)。 2 静脉炎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导管堵塞 原因: 1.导管被夹闭; 2.导管打折; 3.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 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4.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 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 1.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 ,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 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 原因: 1.穿刺针过粗; 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3.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2.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 ,24 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3:静脉炎 原因: 1.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 2.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 3.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预防: 1.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2.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4.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 应换药1 次,此后每周2 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并发症4:感染 原因: 1.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 2.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 预防: 1.置管前局部彻底消毒,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2.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每周2-3次用碘伏换药可有效预防感染,更换肝素帽应每周一次。 3.液体输入前严格检查、核对质量及有效期。 处理: 1.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给予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 2.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并发症5:穿刺局部疼痛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规范 并发症1:导管堵塞 原因: 1.导管被夹闭; 2.导管打折; 3.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 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 4.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 1.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

原因: 1.穿刺针过粗; 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3.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2.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 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原因: 主要原因是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经局部反复穿刺后置管成功,对血管和局部组织损伤后引起。 预防与处理: 1.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紧张情绪,取得良好的配合。 2.行局部热敷、术肢活动和按摩以使血管尽可能充盈,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3.如经多次穿刺,置管后行理疗,必要时可外涂扶他林乳剂,如疼痛影响睡眠,可 酌情应用安眠药。 并发症6:导管脱出 原因:

PICC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ICC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使PICC发挥预期的使用效果,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得出要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等,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关键。观察分析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发现护士对穿刺部位感染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患者经及时处理后,效果明显。结论PICC穿刺部位感染状况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 标签:PICC;并发症;预防;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采用静脉穿刺或(切开)留置导管的治疗方法日趋普遍,因而静脉导管感染的并发症也随时之有发生。由于它为深部感染,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均较大,而且常导致败血症,预防后较差。妥善进行置入导管和局部皮肤及整个系统的护理,对预防置管引起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1静脉插管感染的途经 细菌侵入最常见的部位是皮肤穿刺点。在导管插入大血管24~48 h后有疏松的纤维蛋白原包绕在导管周围,微生物可在其中繁殖,在此可免受机体防御功能和抗生素的作用,加之局部血管痉挛和微血栓的形成,更会促进感染的发生。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途径还有多种,静脉导管本身已遭污染,测压器换能器等输液装置的各连接部位已染有病原体,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及冲洗用的液体已含有致病菌,违反无菌操作规范的要求等各个环节稍有疏忽,均可导致细菌侵入并引起感染。 2正确选择导管 应选择口径相宜。质地柔软而光洁的导管,但要避免使用可减少发生血小板黏附的聚氨酯硅胶,同样不应使用聚乙烯塑料管,以减轻纤维素包裹及导管尖端对血管的机械损伤。外周静脉置管可选用钢质针头,因其感染性低,但易致血管痉挛而影响补液速度。 3严格无菌技术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要时带无菌手套。导管入口应尽量远离创面,置管处的皮肤应认真准备,严格消毒。置管操作要熟练而轻柔,努力做到一次成功。导管插入的位置应不与血管接触,其尖端不应在涡流之中。导管插入血管内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一)原因 1.导管因素:留置导管尖端对静脉壁的刺激,导管直径过粗,头端置人位置过浅,留置时间过长。 2.疾病和用药因素: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壁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3.老年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二)预防 1.首先,在操作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由于患者过度紧张而使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后送管困难,为防止一状况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局麻下操作,减轻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增加置管的成功率。 2.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在穿刺及送导管时,要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和身体呈90°,导管头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以避免误入颈静脉。而其要求护理作时动作要轻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防止血栓形成。 4.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

(1)注意冬季保暖,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2)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 (3)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三)处理方法 如果疑似血栓形成,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 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讲解深静脉血栓发 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做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 3.患肢制动,避免按摩。 4.避免在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预防肺栓塞的形成。 5.注意出血倾向,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