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齐鲁证券研究所

2010年12月

一、对11年宏观经济的主要看法

我们的看法是: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政府将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转向内需驱动型,“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不再追求单纯的GDP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成为重要目标,而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所在。

今年的GDP增长是前高后低。由于基数原因,2011年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全年增速将达9.4%。其中,投资增长23%,消费增长

19.0%,出口增长18%,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5.1、3.8和

0.5个百分点。

2011 年宏观政策目标为在稳增长基础上“控通胀和调结构”,为此,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稳定适度增长将是中长期目标,短期内保障房、新兴产业、地区振兴将是“四万亿”投资消退后的接力棒。

一、对11年宏观经济的主要看法

我们的看法是:

经济增长:2011年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全年增速将达9.4%左右。终端需求分析显示,投资、出口小幅回落,而消费则稳中趋旺。其中,投资增长23%,消费增长19%,出口增长18%,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5.1、3.8和0.5个百分点。

通胀形势:2011年的通胀形势较为严峻,2011年CPI水平将可能超过4%,其中,通胀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为1-8月份。

货币政策:全年信贷投放增速将回落至13%-15%,信贷投放总额在6.5万亿左右,M1、M2的同比增幅将下滑至13%-16%之间,流动性泛滥的形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从目前形势看,如果各种行政方法之下通货膨胀和热钱涌入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抑制,则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如果明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0%以上,则流动性发生趋势性变化的概率较大。此外,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仍有两次加息机会,幅度在50bp左右。

人民币汇率:参照2005-2008年人民币的升值步伐,预计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5%左右。

11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经济指标200820092010F2011F GDP增速9.69.110.2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0.024.623

社会消费品零售21.615.518.519

出口17.2-16.02818

进口18.5-11.230.26 CPI 5.9-0.7 3.2 4.0 PPI 6.9-5.4 5.5 3.5

2.52 2.25 2.75

3.25利率

汇率 6.83 6.83 6.48 6.16

二、以调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在“四万亿”投资项目的带动下,2009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

速高达30.5%。进入2010年后,随着“四万亿”投资项目的逐步退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逐月平稳回落,突出表现在中央项目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滑。2010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4.9%,中央项目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10.0%。

2011年,“四万亿”投资项目的进一步退出,“铁、公、基”(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持低位运行,再加上货币政策的适度收紧,均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固定资产投资减速。

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主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投资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投资的主要方向,这将带动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十二五”的第一年,2011年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投资包括区域振兴规划的相继实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兴产业投资的加速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从而使2011年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仍可能同比增长23%左右。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具体来说,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提振。 一是区域振兴规划的相继实施将提振投资。2009年以来,各地区域振兴规划相继获批,2010年又有海南国际旅游岛、重庆两江新

区、新疆区域规划、内蒙古区域规划和山西综改区获批或待批,

这些规划有望在2011年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从而带动投资增长。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全面推进将助力投资。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行业,明确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支撑投资增速平稳增长。4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的逐步深入,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出现平稳下降势头;但从10月份开始,受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力的提升,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升,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5%,比1-9月增幅回升0.1个百分点。据住建部最新消息,2011年我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2010年新增420万套,将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据住建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份,全国保证性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0%。依次计算的话,则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应1.4万亿元保障性住房投资。由于房地产投资大概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大将都对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挥重要基础作用。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四是总的投资环境改善加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今年5月份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从目前的政策动向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的相关政策已上报国务院,“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实施政策也将尽快出台,而其他多项涉及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也正在抓紧制定中,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政府性资金要体现一视同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等。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进入2009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消费需求保持了强劲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前几年有较大提升。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真实增速虽然比2009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增速。我们预计,2011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不变,全年消费同比增速或达19%。

2011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带动消费进入稳定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中国人均GDP3750美元,人均GDP自2008年后第二次超过3000美元,居民生活水平正进入一个全面提升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来看,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衣着、交通和通讯支出比例均有所上升。2009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比为36.5%,较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衣着、服装、交通通信支出占比分别为

10.5%、7.5%和13.7%,分别较2005年提升0.4、0.3和1.1个百分点。从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支出比例继续下降,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等消费支出比例均有一定幅度上升。2009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为41.0%,较2005年下降4.5个百分点;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为20.2%、10.1%和7.2%,分别较2005年上升5.7、0.5和0.6个百分点。

(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将为消费需求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

期间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制度的逐步推进,将为扩大消费需求消除制度性障碍,有助于形成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而从今年起,全国30个省份或直辖市已经上调最低工资,大部分幅度均在20%以上。

第三,城镇化进程稳步加快将为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今后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2%左右,大量农村人口将转为城市人口,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综合以上分析,2011年随着“十二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消费需求将会继续保持稳中趋旺的态势,预计2011年全社会零售额消费增长率将达到19.0%左右。

(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三)新兴市场成出口新引擎

尽管受到欧债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强劲复苏。据海关统计,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3%,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和进口规模也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40.3%;贸易顺差为1704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强劲复苏,充分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强大的竞争力,其中机电产品主导出口,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快速增长。

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2.9%,高于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0.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1%;旅行用品及箱包、家具及其零件、玩具出口累计分别增长39.0%、32.8%和

28.9%。

(三)新兴市场成出口新引擎

(三)新兴市场成出口新引擎

总体来说,2011年的出口仍将继续受到美日欧主要经济体复苏放缓、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继续升值等方面的约束,预计2011年出口增速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或达18.0%,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机电产品和传统商品出口保持旺势。出口虽然受到国际需求不振的影响,但我国机电出口产品和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避免国际需求的大幅萎缩,机电产品和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是我国出口对G3依赖性降低,新兴市场有望成为出口市场“新引擎”。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出口对G3依耐性降低,新兴市场成为出口亮点。2005-2009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增速逐步下滑,而对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则稳步上升。2010年,中国出口全面复苏,对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大大高于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速,新兴市场这一出口新引擎“隐现”

(三)新兴市场成出口新引擎

三是我国人民币升值仍将采取“小幅升值”的步伐,预计明年将升值5%左右,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可控。自6月21日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截止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6月21日重启时已升值2.5%。同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则显示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小。6月份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0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较6月份下降4.8%,10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较6月份下降0.7%。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较浓,考虑到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政治和外交问题,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小幅升值”的步伐,参照2005-2008年人民币的升值步伐,预计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5%左右。此外,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使得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可控。

三、通胀形势及流动性分析

11月份,CPI同比上涨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超过年初预期目标。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弱,12月份的物价将会有所回落,但是仍会在4%以上,由于明年通胀压力非常大,管理层在春节前会进一步采取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

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二是我国央行长期实施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并继而引起原材料、农产品、资产价格的轮番上涨;

三是我国过高的贸易依存度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因素;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央行在实施新的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继续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

预计国家将通过以下思路来管理通胀及预期:一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农产品价格,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管理,打击囤积与炒作,稳定市场预期。二是继续通过数量型和价格工具收紧流动性,同时严格外汇管理,对冲热钱流入对国内流动性的冲击。

(一)通胀形势严峻,全面通胀到来

(一)通胀形势严峻,全面通胀到来

七月份以来,中国CPI指标连创新高,并由此引致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政策,引发了各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普遍关注。

中国CPI指标的变化来自多方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动性冲击。货币数量说曾是风靡一时的货币学说流派,认为货币没有内在的、固有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在货币的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货币的购买力直接取决于货币的流通数量,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比例而变动。假定其他事项不变,货币数量增加,则货币的购买力减少;货币数量减少,则货币的购买力增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实体经济。

货币发行过量,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一)通胀形势严峻,全面通胀到来

第二,基本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经历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断减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的减少,农业成本不断上升,其报酬率却不断下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报酬率长期受压制的必然结果。

第三,为偶然性冲击因素。今年自然灾害频发,从春季的西南五省大旱到年中的洪涝灾害,对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很大冲击,导致粮、肉、菜、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对CPI指标带来短期冲击,此外,国际农产品供应也因俄罗斯的限制出口及东欧多国的减产而遭到冲击,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范系统 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赖 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 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继续把 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一、2014年宏观经济情况简介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1.7万亿元,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这是重要的规模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内,GDP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1%,实现了年初预期的目标。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向新常态转换,今年的变化是房地产结束了长达15年的超级繁荣期,进入调整期,这也是导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主要因素,由之带动投资增长明显下滑。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而结构、方式和体制的变化不断推进、显现,正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所在,机遇所在。 与此同时,新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逐步成型,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新一届政府坚持去年以来的探索,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增速稳中缓降的同时,结构优化效应增强。 二、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预测 中国经济在2016年企稳,此种趋势会在2017年延续。随着需求的提升,通缩压力将继续缓解,通货再膨胀将持续。价格的改善将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轻债务负担,并使民间投资企稳甚至适度复苏。尽管房地产市场增速似乎会在未来几个月放缓,但预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是可控的。 与国内的稳定形势不同,外部经济环境更具挑战性。预计中美将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国企改革等问题继续展开一系列艰难的谈判,不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2016年,在国企去杠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去杠杆会提速,将有更多僵尸企业被关闭、重工业将继续去产能,坏账处理将加快。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通缩压力的缓解应为改革提供支持。 三、总体经济状况对比 1、2014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课程的考试 80分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课程的考试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是一个宏观经济各方面综合指标的反映,能够反映出整个形势大致上的态势变化,现在 我国该指数进入50%以上上升的变化区间。 A.PMI B.GDP C.CPI D.PPI 2. 下列有关中国经济当前形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很厉害 B.中国的外贸逆差增加 C.贸易顺差不利于稳定汇率 D.中国的外贸增速连年下落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执行层面上需要调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总量上货币过多 B.总量上货币太少 C.居民收入太高 D.制造业、普通服务业、小微企业货币太少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减缓,但已偏离合理区间。 正确 错误 2.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减缓,但已偏离合理区间。 正确 错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商业市场报告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

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word资料16页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加入日期 : 2019-12-10立刻打印 行业资讯正文: 有利条件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 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9年研发投入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9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9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9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 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9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9年日本经 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9年,由于发达国 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一)世界经济态势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更是遭到世人的怀疑,是否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根据2014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渐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2014年美国经济一片向好,并且即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主力军。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增长3.9%,经济可谓强劲反弹,而且这一态势在近一年两年内有维持稳定的趋势,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另外,尽管在2014年年初欧洲遭遇乌克兰危机,欧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这种复苏呈现一种不均衡状态。欧洲复苏的主动力是德国。法国的表现是经济衰退放缓。像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债危机国家正在逐渐退出国际援助计划。虽然2014年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例如中国2014年以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由于金融风险和政治问题也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总体来说,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新兴经济体发展基本稳定,发达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短时期内这种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表二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知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比有所放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资、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地震及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世界经济虽已触底,但全球产业体系分工调整、新技术广泛应用并形成实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一个过程,且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这些决定了此次世界经济复 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 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我们认为:,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 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 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

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 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XXXX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来源:文秘114 ***).8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 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 )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结构性改革 C.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制度 下一题 (2/6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 A.科学发展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全方位对外开放 上一题下一题 (3/6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上一题下一题 (4/6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D.处理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上一题下一题 (5/6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 ),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A.10% B.20% C.30% D.40% 上一题下一题 (6/6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 )。 A.标准化、均等化 B.社会化、规范化 C.科学化、法制化 D.信息化、服务化 上一题下一题 (7/60)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 )考核。 A.社会保障 B.新增债务率 C.地区生产总值 D.人民健康状况 上一题下一题 (8/60)单项选择题 第8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 )为目的,坚持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资源节约 上一题下一题 (9/60)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 )。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上一题下一题 (10/60)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PMI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之一,其荣枯分水线为( )。 A.20 B.30 C.40 D.50 上一题下一题 (11/60)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 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两个年度政府货币政策以适度宽松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自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较大,因此货币政策转而以稳健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配合上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应对性反应。 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它毕竟不能取代私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财政政策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它不能也不应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逐年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也有增加趋势。从不利的方面考虑,财政政策实施过速容易造成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此外,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财政政策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从而限制了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冲突 在实施中,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具体落实。但是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