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国商人的企业家精神

民国商人的企业家精神

民国商人的企业家精神
民国商人的企业家精神

民国商人的企业家精神

10信管本王晶

摘要: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三鹿三氯氰胺,“红鸭蛋”苏丹红,以及地沟油等等事物的出现,现代企业的精神,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道德标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回望历史烟尘中被掩埋的那些身影面容,挖掘那些曾经在幽暗的历史长夜里一闪而过的经典范例,变得犹为迫切。从1895年状元办厂的张謇到1938年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的卢作孚,这是一段可以歌可以哭的历史,几代企业家几乎都是白手起家,聚沙成塔,平地起高楼,每一个工厂、每一个报馆、每一个出版社、每一个银行,几乎都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南北东西,他们依靠自己的诚实、勇气和努力开创了近代企业。怀着“实业救国”的满腔热忱,积极投身工商业,奋力同洋人竞争,创造了挽救与振兴民族工商业的辉煌历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奇葩。

关键词:民国商人企业家精神

正文:民国时期的商人虽然各自背景迥异,但都是怀着“实业救国”的共同信念,在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同时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同时努力传播爱国思想。他们虽然是资本家,但无不怀着崇高的爱国精神担起了挽救与振兴民族工商业的重担,承担起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40 年代,在中国工商业振兴的这短短40 年的“黄金时期”,曾经活跃着以张謇为首的这样一批代表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式工业和精神面貌的民营企业家:南通大生集团创始人张謇、无锡的“面粉和纺织大王”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上海“棉纱大王”穆藕初、中国“重化工之父”范旭东、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和“火柴、煤业和企业大王”刘鸿生等。在那个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民国时期,在那个中国人民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直接影响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甚至转移破产,但是他们的出现造就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吾观于此,乃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张謇曾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去做了。“大生纱厂”开在了南通,不仅是因为南通是他的家乡,更因为南通占尽了开办纱厂的地利与人和。同时,张謇把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以至于南通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县城作为“南通模式”的载体一跃而享誉全国。作为中国20 世纪初民族工商业创业家的一代巨子,张謇以实业、教育、宪政(首先是地方自治)为三个主要支点,开中国近代社会现代化风气之先。虽然在规模和深度上仍然无法与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企业家相比,但在开启中国商人特有的企业家精神上他们并无二致——除了冒险、创新

和牺牲精神外,中国近代企业家的确把他们个人的成功和时代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数百年来处处落后的语境下,他们深信,实业能够拯救一个国家和民族。

卢作孚出生于重庆合川一个普通的麻布商贩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拮据,仅小学毕业即辍学,后全靠刻苦自学而成才。他思想进步,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投身四川辛亥革命运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口号,而真正付诸实践而取得成功的人却寥若星辰。卢作孚先生则是这星空中耀眼的一颗。办学校、办图书馆、而后,又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在泸州等地进行新教育试验、于成都创办“成都通俗教育馆,甚至建起了中国西部科学院。而且,他还将教育与实业融合为一体。范旭东是范仲淹的后裔,他如先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范旭东曾留学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应用化学,立下“科学救国”、“工业救国”之志。如果在和平时代,他或许不会成为一个商人,而是成为一个出色化工科学家。但在那个国家落后和动荡的年代里,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他毅然投身商界。还有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商业上举足轻重的家族——荣氏家族在我国是一个传奇的家族。哥哥荣宗敬(1873-1938)和弟弟荣德生(1875-1952)是商业界上的一对最佳组合。但上天偏偏让他们成为兄弟而一起创业,这或许注定了荣氏家族在我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不灭的传奇。同时荣德生创建江南大学,进一步发展了教育事业。从造桥修

路到捐资助学,或兴办学校,民国代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热忱始终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和历届政府的鼓励。他们的作为早已超越一般做善事、关心公益的层面,而是体现了近代企业家群体在推动工业化的同时推动城市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用意。

他们重视人才培养,致力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陈嘉庚曾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这种对教育的认识在那些以实业救国为职志的企业家心中,与科举时代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根本不同的。科举时代中国上下的重视教育,上焉者是把它作为牢笼天下英雄的策略,免得他们生异志异心危害朝廷;下焉者是把它作为向上爬博取功名富贵的阶梯;教学内容无非三纲五常做奴才的道德与知识。现代企业家办教育是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技术能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总之是为民富国强的总目标服务……正是他们雄厚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在当时凶涛骇浪中得以进一步生存,在危急情况下还能镇定自若,指挥自如,展现一个企业家应有的坚强心理素质,得以学以致用,为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得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他们不耻言利,在商言商,理直气壮争经济自由。中国的文化传统重义利之辨,耻于言利,孟子叫“何必曰利”。中国民办企业发展很快,这与清末的新政、“一战”造成的外国资

本暂时性收缩,与军阀混战期间的地方自治和中央政府干预减少、全国性的官商垄断势力减弱有关系。换言之,虽然天下不太平甚至兵荒马乱的,但经济自由反而比全国政局安定团结时多一些,类似于思想文化,也是这种时期更活跃更丰富多彩。

他们共生共赢,劳资两利,明智处理己与人、近利与远功的关系。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企业大王”刘鸿生在他早年“跑街”推销煤炭时就认识到这一点,他说“一人享福,万人受苦的日子不太平”。他的名言是“最愚蠢的人,就是想一个人发财。叫别人都倒霉。”荣氏兄弟在他们无锡的“劳工自治区”给职工提供各种福利,如一律免费医疗(除花柳病外,实行到1936年),带薪休假(服务一年者经主管同意休两周,满10年者可休3周)。刘鸿生在经济困难时期不裁员,而办各种补习班、训练班,甚至送员工到国外培训,或请外国专家来厂传授技术,让码头公司职员都学英语。民生公司的章程里规定,每年从盈利里提3.5%用于职工文化事业费,举办集体婚礼、集体旅游,兴建图书室、体育队、京剧话剧川剧队等,对职工比如今一些国企做得还要好。现代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上海银行”的创办人陈光甫,第一个推出“一元起存”、零存整取、整存零取

不弃贫民的服务方式,他的口号是“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正是这样的经营理念使他的私营银行立住了脚,并且越做越大。

此外,这些现代企业家注重诚信,有强烈的质量和品牌意识。这与他们的爱国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有关,也与当时对外、对内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关。有一点无疑很重要,他们是把企业当千秋事业在办,没有“捞一把”或能忽悠就忽悠的骗子心理。你听,张謇将企业集团命名“大生”(《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范旭东的化工产品命名,精盐曰“久大”、烧碱曰“永利”。食品业“冠生园”的创办人冼冠生的经营理念是“本心,本领,本钱”,要求“一切产品,卫生第一”,绝不容许用劣质或变质的原料做食品。偶有一批果酱出货后发现有发酵变质的现象,他自请处分,并率公司人员上门各店号致歉,包退包赔。这与当下三鹿等企业在质量问题暴露后,通过对政府和媒体“公关”来掩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企业作为是社会的细胞体,还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整个民国时代,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承担起了他们能够承担的社会责,奠定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基础。今天,我们的民族工商业阶层人才辈出,其中热衷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

任不仅要在这一代商人身上传承,更要不断地传承下去,支撑起中国工商业的振兴富强之路。

参考文献:傅国涌《大商人》,2008年中信出版社一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3235302.html, 2011年12月03日《天地大仁——民国商人的胸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3235302.html,/08/1114/07/4QMNGC4C00 252ITG.html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008-11-14 07:30:12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上海)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3235302.html,/gjcjjx实业群英传——浅述晚清民国的企业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来我认为在德鲁克先生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唯一有资格写序的一本书,因为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不仅读过很多遍,而且以此为教材,培训过几班职业经理人。但这次我重读时才发现,事情并非我原以为的那么简单。有关主题该说的话德鲁克在书中几乎都写了,我当然不可能比他写得更好,而且从“自序”、“前言”直至“结论”,全书结构严谨,没有给另一篇序言任何机会。所以这里我写的并不是序言,而是一篇读后感,如果按我的意见编辑,我宁可它出现在书末而不是书首,仅供读完全书仍有耐心的读者参阅。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很流行,也很时髦,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创新是可以学会的 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地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 养成正确的心态 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在全世界做企业做得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四千”的精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吃苦,因为大家都会吃苦,做生意的人都很累、都很辛苦,但我们浙商会学习,利用论坛机会,我们交流、沟通、学习,只有学习才会让浙商进步。 我觉得浙商聚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来自于同一个家乡,而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永不停止创新、永远坚持努力、不断拼搏的浙商企业家精神。浙江商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秉承“不行贿、不偷税漏税、不欠薪、不侵权”的“四不理念”。 中国企业家先天优势 过去企?I家的成功只要抓住一两次的机会,甚至只要抓住社会发展中的漏洞就可以赚钱,但是未来的企业,特别是今天进入了21世纪,你必须去担当社会的责任,必须去解决社会的问题,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的企业做得就越大,你解决的问题越小,你的企业可能做得就越小。 今天也是全世界做企业最好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这几年我去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国的稳定是重要的经商环境,如果说跟其他企业竞争的

话,国家的稳定、政治的稳定是中国企业家的先天优势。 现在国家正在做两件事,第一是理顺外部关系,那就是通过“一带一路”理顺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另外一个是理顺内部的经济结构,就是供给侧的改革,这两件事情我认为是国家的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想做大、做好、做强,必须吻合国家战略。 有一点可以相信,即使现在很多人在批评全球化,但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多的繁荣,当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这些困难和麻烦也是我们这些今天的企业、今天的年轻人的巨大的机会所在,而“一带一路”是下一轮的全球化。 我相信30年以后的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做全球的生意,没有全球性的思考、没有全球性的布局,我相信你会非常之艰难。未来的企业如果不从供给侧改革去推进自己、改变自己,你将会非常之艰难。 未来制造业将受巨大冲击 其实大家讲,阿里巴巴做得不错,其实阿里巴巴前几年就提出了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是转型升级以后的企业,阿里巴巴也是一个供给侧改革以后的企业。我们认为过去的制造业基本上以B2C为主,企业自己制定标准,营销市场,而未来的制造业,必须是C2B,根据市场、根据客户进行大规模、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高中作文:民国人物素材

民国人物素材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人物概述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另辟蹊径,把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精神提到了一个相当的理论高度,既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又突出的实践的的本质特征。这是一本基于创新又强调行动的好书,书中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下我的感受。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在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德鲁克赋予了创新新的内涵。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在此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七大机遇”的创新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和意外的失败、不协调的事件---实际情况和预料

情况不一致和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创业典型案例分析(推荐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创业典型案例分析》课程 1、按照教材章节形式,总结教材所有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文字简明。 2、论文总字数约为1000-2000字左右,禁止网络抄袭。 <<创业典型案例分析>>课程总结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风雨兼程。”创业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需要创业者付出比选择其他就业方式更大的努力,承担更大的压力。 创业精神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为你点亮希望、指明方向。勇于进取、拼搏创新、知难而上、百折不挠这才是创业精神的精髓。并且绝不轻言放弃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创新是创业精神的出发点。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像刘尊众是依靠自身技能的创业典型。他有一根筋式的创业激情,就是无论多艰难和委屈,他都不服气,坚持,就成了。这种执拗是成功的必要精神条件。 正如案例中的刘大增说,创业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觉得:人活着就要去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创业只是体现自己生存价值的一种途径而已,你只有努力地去生活,你才能体会到创业的乐趣。 还有通过刘大增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创业者明白当你面对失败时不要轻言放弃,当你发现商机时你要勇于实践,抱着对创业的执着追求,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奋斗。看上去很难完成的一件事,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的利乐包,其实也蕴含着无限商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机遇就在你身边。 抱守古训、因循成法,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称道,而在各种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美国之所以能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美国文化中敢冒险、寻求变革和鼓励创新的精神有关,这种精神使美国人有一种超常规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思维定势和构架。 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很多人都不乏创业的冲动和梦想,但选择一项好的创业项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对自己和对社会都缺乏了解,选择创业项目更是大浪淘沙。大家往往比较青睐一些很容易看到的创业项目,比如商品买卖、开饭店、酒吧、咖啡屋、美容院、商店和超市、小买铺、外语培训、电器维修等等,但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很有限,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果方向选择错误,那就等于事情错了一半。 许多创业者都是从自己以前的工作领域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在本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发现了许多目前还欠缺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更多有待于改进的工作方法,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就通过创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 我们知道如果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很难有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经不起失败,生活也显得毫无意义。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开业指导中心经常收到的问题就是,“我想创业,但不知选择什么项目,你们可以推荐一下吗?”这说明心中有理想,但不知脚下路在何方。这就需要你密切注意你身边和周围的一些商机,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项目。我们也可以通过取得别人产品的代理权而提供服务,也可以加盟一些成熟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取得特许经营权。这有许多优势,首先你避免走了许多弯路,可以在现成的基础和管理模式之上开始创业;其次,你有一个成熟的平台支持你,这无形壮大了你的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民国企业家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长卷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商业,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以帮助社会为企业目的,实践“实业救国”。与此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们努力办好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创造了中国工商业的辉煌成就。因此研究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对激励现代企业家和纪念民国企业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 天下兴亡,企业有责,民族兴衰,企业有责,国家强盛,企业有责。民国企业家们在初办实业时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在如此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心中考虑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兴亡,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血,积极投身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去。他们不仅看重自己的企业,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承担。张謇的“南通模式”,卢作孚的“宜昌大撤退”等是最有力的证明。这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 一、实践实业救国 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实践自己的思想观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民国企业家们纷纷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一)、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 1.张謇张謇经商的动机,与赚钱无关。他起自农家,苦读成名,有过10年不得志的游幕生涯,最远还去过朝鲜,当状元时已年过不惑,自然不再年少轻狂。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产生过"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想法。他主张“实业救国”,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他认清了当时社会经济从根本上是以工业生产推动的事实,以纺织业为基础开展创业。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当时中国的原棉、矿产资源为洋人所用,不但经济上损失很大,而且经济命脉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中国的民族独立就会相当艰难。2.范旭东范旭东幼年丧父,靠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是他幼小的心灵种种下了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他与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共度应用化学,看到日本的快速发展,以强凌弱,在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他跟家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立下“工业救国”的志向并身体力行。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久大以海滩晒盐加工卤水,用钢板制平底锅升温蒸发结晶,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中国重工业之父”。 (二)、以帮助社会以企业目的 民国企业家一开始办企业是为了对抗外国资本的经济入侵,但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种最初的“激情’’就演变成担负,他们开始对社会责任的全面

机会与企业家精神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这篇文章通过更加详细的阐述机会再创业过程中的角色来扩展了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尤其是通过一个关注特征和存在的创业机会的不平衡框架,来解释研究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另外本文还解释了一些机会的种类和应用。 研究者对创业的研究从关注什么样的个体或者企业更加的具备创业导向到关注创业精神与存在的机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关注在这样的点,但是这些研究都非常的混乱,作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区分定义出机会在创业精神框架中的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文首先是对之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比如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均衡性的假设在创业情景下是存在问题的;第二部分就是为什么创业精神要基于已经存在的机会以及客户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基于客户的特征,阐述这些机会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价格不能反映他们的存在,如何发现机会以及机会是如何丢失掉的;第三部分对机会的类型划分了三个维度;第四部分阐述了对本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分支,最后总结。 一、已经存在的创业精神相关的理论 过去三十年的研究很多都忽视了机会再创业精神中扮演的角色,首先研究者大多认为企业家精神取决于个人之间稳定的确定的差异而不是他们所感受到机会存在的信息,而我们的研究认为人们对机会的感知信息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企业家精神;第二是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稳定均衡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为了合理的解释企业家精神,研究者必须假设或者允许它是一种不均衡的现象。 在均衡的经济下,研究者假设参与者不会有任何的动机去做出改变,他们对现在的产品质量等都是很满意的,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但是这个与创业的过程相矛盾,并且会阻碍他的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均衡理论任务目前的价格机制考虑了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来指导资源的分配,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的最优化的分配资源,但是实际上价格机制没有办法包含所有分配资源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个是均衡理论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信息和期望都可以简化为价格数据库里的资源,因此制定基于价格机制的长期合同,但是未来的信息被简化为现在的价格信息的前提是目前市场上必须包含所有的商品与服务,未来市场不存在创新性活动因为他们都被信息所困扰,这样未来市场的创新行为会被道德折磨以及不利的选择问题所损害;第三是均衡理论认为所有的决策都是最优的,当所有的信息都被合并入价格机制之后,决策就变成一种数学化的有机机制,但是很多的决策在一些阻碍之下并不是最优化的;第四是通过假设价

寻找身边熟悉比较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三篇 身边的创业案例

寻找身边熟悉比较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三篇 身边的创业案例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寻找身边熟悉比较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三篇 身边的创业案例 创业前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定位,这个定位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定位,对创业成功与失败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定位。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找身边熟悉比较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1 大学生们常常怀抱着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渴望,投入到创业中来,但现实的洪流却常常无情的把他催垮。据统计显示,90%的新生创业企业都会在五年内夭折。在那幸存下来的10%的企业中,又有90%会在第二个五年内结束生命。也就是说,大约99%的新创企业活不过十年,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尤其为甚。 因为,我们的学校总是把学生练习成善于打工的职员,而不是善于创造工作机会和开办企业的创业者。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做老板的以大学生学历的为少。 下面的创业故事说明了大学生创业为什么会失败: 西安理工大学2007届毕业生小黄曾参加了陕西市政府举行的全市落实创业政策恳谈会。会上,他一道出自己想建立一个大学生求职网站的想法就得到了市长陈宝根的赞赏和支持。在市长的鼓励下,这个充满了创业激情的小伙子迅速完善了先前酝酿许久的创业计划书、架构起未来网站的基本框架。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由于自己并不会写电脑程

序,网站的建立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这名技术核心人物在哪里?苦苦找寻数月无果,小黄只好暂时收起创业梦想,先找份工作,给别人打工。 对创业条件分析不足,这是我最大的失败。小黄这样总结自己失败的起步。 大学最后一学期,迎接小黄的是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归。我们不停地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在海量的招聘信息里想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却很难。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小黄了解到企业也存在类似的烦恼。因为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企业仅通过一次招聘会或一次简单的面试签订用人协议,事后却发现招聘来的员工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为此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是,他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办一个不同寻常的求职网站。 (创业项目非常好!找到了切入点。) 小黄介绍说,在网站中,他将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起一个长期稳定的接触平台,只要大学生和企业登录注册,双方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了解,企业甚至可以跟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决定毕业时是否录用。 接下来的几个月,小黄开始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他登门20多家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这一想法,网站的特色服务内容得到70%的人的肯定。我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向外界推广网站,吸纳大学生和企业登录,并向企业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论文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摘要:创新、创业尽管有各自明确的研究边界,但同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集成融合,对于我们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且深远影响。本论文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创业、创新的关系。 关键字:创新创业 一、创业的概念 广义的创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的资源整合、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从涵盖范围来看,广义的创业概念,是指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人们为开创新的事业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创业突出强调的是主体在能动性的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一种特定的精神、能力和行为方式。 狭义的创业概念狭义的创业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是指主体以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为目的,通过组建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创业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的内涵: 1、创业是人们的一种经济活动,它以创造财富或追求经济效益作为目的指向。这是狭义的创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的根本之所在. 2、创业活动以创办企业为标志。 创业理论的基本观点: (1)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2)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3)创业活动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的。 (4)创业利润的三个来源:即对于创新的回报、对于风险的补偿和对于企业高效管理和运作的回报。 创业的特征: 创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有着其固有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概括地说,就是具有相对于其他经济活动而言的更多、更为显著的社会性、自主性和风险性。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人物分析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俞敏洪 作者:高山仰止双子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 我们为什么要创业?这应该是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回答:我想赚钱,赚很多钱,然后买房,买车,让家人过得更好;或者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想要创业;还有人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看别人脸色。种种的原因,促使人们开始自主创业,并且在自主创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本文主要以俞敏洪的成功创业史为案例,来探讨究竟创业者怎样才能成功创业,怎么样让自己的创业路走得更为顺畅,以及影响创业的因素和自主创业者的个人素质与成功创业的关系。 关键词:成功创业;案例分析

目录 一、引言 (3) 二、创业前的思考 (3) 三、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4)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6)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俞敏洪创业史 一、引言 创业是一件分外艰难并且十分费神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并且对市场环境陌生的创业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想要安稳立足都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这条并不是十分平坦的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创业成功对人的诱惑,一旦成功,意味着名和利,财和势都滚滚而来,正是有太多的人被利益所驱使,才会选择这条分外艰难的路。 有的人认为创业并不难,只要能够坚持,有激情,有动力,有勇气。不知道这类人有没有想过,你哪里来的激情,动力和勇气,你又凭什么坚持?你知道该怎么坚持?你又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总有的人喜欢纸上谈兵,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把一切都假设的过分简单,认为只要努力了,坚持了,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么轻易的就可以成功,哪里来的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过于理想化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通病,如果还是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那么真的很难进步,更遑论成功。 二、创业前的思考 当你正确的认识了创业之后,就可以开始思考你为什么要创业了,这就是对创业的最基本的分析,也就是自己要投身的创业项目的内在价值。对于为什么要创业这个问题,马云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他没有说我要成为IT巨头,也没有说我要成为全民偶像,世界的巨人,更没有说我没有其他事可以做了,他只是说了:“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给出的答案是:“我要再打造出一个伊利!”牛根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课堂笔记 姓名:张晶晶 班级:12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21080033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次课内容小节 2015.3.5 一、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1、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简称为雷锋日。 2、“道器变通”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 《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3、李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用现代的企业家精神的眼光去看待雷锋精神,思索并从中受益,这才是真正现代的雷锋精神。 二、本节课知识点 雷锋是国人心中的英雄楷模,李老师让我们思考雷锋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只有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最

终获得成功,而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好好从雷锋精神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在我眼中,学雷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需要坚持贯彻的企业文化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之间是互通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坚持和普及。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越好,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和企业对社会奉献的意义也就越重要,无论是对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企业家应该学雷锋,经历了近50年的社会变化后,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真正的现代企业家精神与雷锋精神确有相通之处。企业家学习雷锋精神,关键是学习雷锋的真诚。企业家只有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采取真诚的态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才能够在良性的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总结 本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反省 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 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 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 自己的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次课内容小节 2015.3.12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 1、“道器变通”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 《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2、“道器变通”之器:君子不器。 3、企业家的思想中心——创新。 二、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培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是以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是商业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社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利益,他们利用商业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市场的力量来推进他们的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友好行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间,几代企业家伴随着中华民族大国崛起的步伐,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我们理应肩负更崇高的历史使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培养和塑造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企业家的社会职责主要有两项: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企业家通过创利来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来推动社会进步。不创利的企业家是浪费社会资源,是自身能力的一种缺失。创新是企业家的天然使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不创新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 我的观点是,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社会价值应当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社会企业家与传统商业

企业家的区别所在。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成长,思想在进步。在当今新的商业文明时代,优秀企业家应当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不只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分,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将无法生存。但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和企业内涵的升华,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历史责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应当将承担社会责任和推动社会进步放在首位,并且不断赋予社会责任以广泛和深刻的内容。人们愈来愈注意到,优秀企业家们大多富有社会责任感,都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着社会价值的理念。 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一个只会赚钱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存在,不仅仅在于其商业价值,还包括广泛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体现一家企业对全社会的贡献度。从企业的成长史来看,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好的商业企业必定伴随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有意识地去把握企业的社会价值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

揭秘民国大人物们的雅号与绰号

揭秘民国大人物们的雅号与绰号 ⊙冯玉祥主持河南期间,不但关闭了所有的烟馆、妓院、寺庙,强令和尚同妓女结婚,而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并在树上挂上纸条: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你砍我的树,我砍你的头! 因而得到“植树将军”的美誉。 ⊙张勋复辟后,曾经得意地说: ?他们推翻清室的人,被称为革命伟人。现在老夫 推翻民国,难道不该称为复辟伟人吗?? 于是“伟人”名号不胫而走。 ⊙陆徵祥上私塾时,常在艳阳高照的情况下带雨具上学,惹来同学笑话。及至放学,天降大雨,所有人衣服都湿透,唯陆徵祥无事。后来同学们问他怎么会想到要带雨具,他神秘地说,他的鼻子能测天气阴晴,故先准备。大家因此称他为“晴雨表”。 ⊙刘海粟与胡适之,当年一个被谴为“艺术叛徒”,一个被责为“文学叛徒”。有位钱化佛君,别出心裁地取一柄折扇,求刘画上山水,又请胡题几行诗,当时人们戏称此扇为“叛徒扇”。 ⊙张宗昌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其家乡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遂得“狗肉将军”的绰号。杨度曾在张宗昌处做参赞,张戏呼其为“羊肚参赞”。二人堪称绝配。 ⊙谭延闿雅号“水晶球”,其座右铭为: ?鱼龙混杂是混,仙女游戏也是混,混之为用大矣哉!? 谭死后,有人送一挽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领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刘文典以“二云居士”闻名,原因是他爱食云南烟土和云南火腿。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

写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此举引来联大同事非议,认为他不堪为人师表,校方遂将其解聘。 ⊙梅贻琦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故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学生曾戏作打油诗一首,描述梅校长说话谦逊含蓄的情形: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 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时人当面称陈诚为“四干将军”,赞其能苦干、强干、硬干、快干;背地里则称他“三昌将军”,揶揄其连丢南昌、武昌、宜昌三地。 ⊙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三事,亦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孙中山有“孙博士”之称,且在国际上甚是流行。有人说,孙中山一生从未得过博士或荣誉博士学位,说他是博士纯属以讹传讹,因为孙是医学院毕业,也行过医,博士一说可能是Dr.(医生)一词的误译。 ⊙刘师培生有异相,尻部有一根长不及寸的无骨肉尾,左足正中有一块龙眼大小的鲜红胎记,故被称为“老猿再世”。 ⊙苏曼殊才华横溢,因遁世出家,被人称为“革命诗僧”。他有《本事诗》一首云: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此诗流传海内外,号称凡有井水处,均能歌“尺八箫”。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右腿被日军机枪射中两弹,受伤极重,然而他只草草进行了包扎,便又再度投入战斗。上高会战时,张的腿部又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其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其诊治。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医生劝阻,伤未痊愈便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来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摘要】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始于是18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理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特质;新自由主义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作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 【关键词】企业家理论理论演变理论发展 西方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根据时间的顺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 “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而最早将企业家应用于商业的是康替龙(Cantillon),他在1755年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特质就是承担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问题,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而在古典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1.重农主义经济学派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FrancoisQuesnay,1694~1774)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沿袭了康替龙的企业家理论。魁奈认为企业家是简单的监督管理者,他抛弃了康替龙关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内涵。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波多(Baudeau)继承了魁奈和康替龙的观点,认为农场主是指承担费用、承担风险、享受获利——最终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为他自己利益的人。杜尔阁(Turgot)则认为,企业家是富有的工业企业家或者商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从事有风险的经营和生产管理事务。2.萨伊的企业家理论 最早赋予企业家突出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1803),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他对企业家阶层的诠释是:“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理人,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是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协调者。 萨伊之后,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48)在英国推广了这一术语。古典阶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则认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二、新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 新古典经济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特质,即企业家的性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熊彼特,奈特以及柯兹纳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的特质进行了分析。 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马歇尔(A.Marshall)提出了在修正不均衡,使不均衡走向均衡这一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承担着重大作用的观点。马歇尔所谓的企业家是多重角色的,他赋予企业家中间商人、风险承担者、领导协调者、创新者等角色,形成了企业家理论的雏形。马歇尔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 马歇尔这种赋予企业家多重角色的折衷观点使其企业家角色理论失去了鲜明性,但其思想博大渊深,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方向。 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J.A.Schumpeter)从企业家资质或能力角度分析企业家阶层的角色功能,他界定了企业家是管理者,其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产生了动态的经济运动与经济发展。他提出了企业家即创新者,第一次把创新作为企业家的首要职能,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判别准则。企业家通过“创新”显示个人成功的欲望,即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企业家的活动,熊彼特把它称为“企业家精神”。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河南巩义谢保军 —— 引言 我来自河南巩义,这是一个隶属于郑州的县级市。别看它面积不大,这地方 可不一般,北宋皇陵全部位于此地,诗人杜甫,民族艺术家常香玉诞生于此,同 时它又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自然不容小视。这里自古商业发达, 诞生过“富达十二代”的康百万家族,我要介绍的,是巩义市家喻户晓的著名民 营企业家谢保军的成功创业案例。 案例概况

1981年,年轻的谢保军和两个好友开了一家主要做修葺屋顶用的防水膏厂, 当时这算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一年后,因产品质量不好,最后只有关门。事后他 总结经验,发现防水膏这一领域没有太大利润,竞争过于激烈,决定放弃从事这 一行业。谢宝军并不甘心第一次的创业失败。此时,正赶上他家里在修房子,谢 保军在市场上买建筑所需的钢钉钢丝时,发现市场上此类货品奇缺。具有商业头 脑的他在自己宅基地上搭了个帆布篷,又和朋友联合办了一个“永恒丝钉厂”。 可是后来,丝钉厂经营不善,两个合伙人撤回了资金,不甘心的谢保军认为这个 行业有前景,决定自己干。 他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1984年,谢保军第一次在镇信用社贷了两千 元,承诺一个月内还清。但他拿到钱却迟迟不用,他清楚,以厂子里目前的状况, 两千元根本无济于事,到时候贷款更无法还上。这两千元在他的抽屉里放了二十 多天,最后,他找根绳子把钱捆好,径直来到信用

社,又随身拿出一百元利息, 把贷款全部还齐。这让信用社的领导非常感动,他对谢保军说:“老弟,你真守 信用!以后有啥需要你就说。”谢保军趁热打铁:“老哥,我办厂子,你得支持 啊!再贷给我五千元吧,这回别一个月期限了,三个月再说吧。”谢保军顺利贷 了五千元,后来,他在信用社贷款的金额越来越大,依靠贷款,他把厂子慢慢运 转起来了。 1995年,谢保军和五个志同道合的热血男儿合资八百万元,以股份制形式 创办了巩义市恒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镀锌钢丝。 而到1999年,谢保军的企业共建成7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 一举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的龙头老大。如今,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功 上市,公司总资产5.71亿元,下辖三个控股子公司。 案例分析 一、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的首要条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