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剂学第 新剂型 历年试题

药剂学第 新剂型 历年试题

药剂学第 新剂型 历年试题
药剂学第 新剂型 历年试题

南昌大学药学院历年药剂学试题(新剂型部分)

04级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控制扩散为原理的缓控释制剂的方法为

A、控制粒子大小

B、采用不溶性高分子材料为阻滞剂制备的骨架片

D、制成溶解度小的盐C、用蜡质类为基质制成溶蚀性骨架片

2、在pH-速度曲线图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

A、药物最稳定的pH

B、药物最不稳定的pH

C、反应速度的最高点

D、反应速度的最低点。

3、15g水溶性物质A与20g水溶性物质B(CRH值分别为78%和60%),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

A、26.2%

B、46.8%

C、66%

D、52.5%

4、下列哪一辅料不能用作初级渗透泵控释片的半透膜材料?

A、醋酸纤维素

B、乙基纤维素

C、羟丙甲纤维素

D、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 100,Eudragit RS 100)

5、下列制剂技术(或剂型)静脉注射没有靶向性的是

A、纳米粒

B、乳剂

C、小分子溶液型注射剂

D、脂质体

6、下列叙述不属于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优点的是

A、避免首过效应

B、有利于多肽、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的吸收

C、固体制剂在结肠中的转运时间很长,可达20~30h,因此OCDDS的研究对缓、控释制剂,特别是日服一次制剂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D、治疗小肠局部病变

7、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其中一个步骤是将pH调到3.7,其目的是

A、使阿拉伯胶荷正电

B、使明胶荷正电

C、使阿拉伯胶荷负电

D、使明胶荷负电

二、填空题

1、滴丸本质上是一种采用熔融法制备的。

2、对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一般需要进行试验,测定不同取样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百分数。

3、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

,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第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如细胞器。

4、将一些难溶性药物研制为环糊精或环糊精衍生物的包合物的主要目的是。

5、纳米乳属于稳定系统,制备纳米乳时,只要处方合适,纳米乳可以自发形成或通过轻微搅拌形成,不需要高速搅拌,基于此性质,发展出了自乳化给药系统。

6、微粒分散体系由于高度分散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其中之一是:微粒分散体系是多相体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因而会出现大量的现象。

7、在微球(或微囊)制备的方法中,先制备O/W、O/O、或W/O/W型乳液,然后除去分散相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得到微球(或微囊)的方法称为法。

三、判断题

1、如果采用PVP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考虑采用熔融法。()

2、观察纳米粒、脂质体等微粒的形态的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

3、为了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采用聚乙二醇等对脂质体进行修饰,研制出了免疫脂质体。()

4、在脂质体的各种制备方法中,乙醇注入法目前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脂质体。()

四、名词解释

1、固体分散体

2、缓控释制剂

五、简答题

1、列举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各种方法

2、抗疟疾药物蒿甲醚系脂溶性药物,在水中几乎不溶。其现有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因其难溶于水可能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其现有注射剂以油作为溶剂,药效发挥较慢,使其在临床快速抢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请你根据所学的药物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知识,为蒿甲醚设计不少于2种新剂型,说明所设计的新剂型的优点,并简单介绍至少一种制备方法。(提示:1。可以考虑增加药物的水溶性,设计更为优越的口服、注射剂型;2。肝脏是疟原虫红内期的首先和主要寄生处)

六、处方分析

1、一种阿米替林缓释片的处方如下:

阿米替林50mg 柠檬酸10mg

HPMC(K4M)160mg 乳糖180mg

硬脂酸镁2mg

请问:

(1)从该处方可以推断出,该缓控释片是什么类型的缓(控)释片?药物从此类型的缓(控)释片中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影响该种类型的缓释片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HPMC、乳糖在制剂的处方中起什么作用?

04级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氮酮(Azone)的作用是

A、经皮吸收促进剂

B、增塑剂

C、致孔剂

D、润湿剂

2、以下各项中,不是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背衬层

B、胶粘层(压敏胶)

C、崩解剂

D、防粘层

3、关于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口服给药制剂相比,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药物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B、熔点低,在水相或是在油相均有较大溶解度的药物易通过皮肤

C、药物分子量越大,透皮吸收程度越大。

D、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

4、纳米乳、微球、纳米粒、脂质体所对应的英文名称依次是

A、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 liposome, microsphere

B、microsphere, nanoemulsion, liposome, nanoparticle

C、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 liposome, microsphere

D、nanoemulsion, microsphere, nanoparticle, liposome

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制备微球(或微囊)?

A、复凝聚法

B、薄膜分散法

C、液中干燥法

D、界面缩聚法

6、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常用的骨架材料是:

A、羟丙甲纤维素

B、醋酸纤维素

C、乙基纤维素

D、硬脂酸

7、下列制剂能实现胃定位释药的是

A、胃漂浮片

B、渗透泵控释片

C、离子交换药树脂控释制剂

D、不溶性骨架片

8、下列促进药物经吸收的几种方法中,不属于制剂学手段的是:

A、新型脂质体,如传递体、醇质体等

B、纳米乳

C、纳米粒

D、离子导入

二、填空题

1、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的主要优点是。

2、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评价一般包括两部分,即评价和动物体内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体内

外相关性研究。

3、靶向制剂大体上分为三类,即靶向制剂、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4、常见的环糊精有α、β、γ三种,在这三种环糊精中,最常用的是。

5、纳米乳与普通乳剂在处方上最大的区别是:一、需要加入大量的乳化剂,二、需要加入。

6、为了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延长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研制出了长循环纳米粒,

其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采用(提示:答一种材料)对纳米粒粒进行修饰。

7、目前,相当一部分药物还不能开发成为经皮给药制剂,其主要的技术难点是。

三、判断题

7、如果采用PEG 6000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考虑采用熔融法。()

8、缓控释制剂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所以半衰期小于1小时的药物更适宜制备缓控

释制剂。()

9、药物制剂靶向性评价的三个参数是相对摄取率r e、靶向效率t e和峰浓度比C e。()

10、经皮给药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

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四、名词解释

1、脂质体

2、缓控释制剂

五、简答题

1、抗癌药物紫杉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在制备注射剂时不得不加入一定量的Cremophor(聚氧乙烯蓖麻油)为增溶剂,该增溶剂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请你根据所学的药物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知识,为紫杉醇设2种新剂型,说明所设计的新剂型的优点,并简单介绍至少一种制备方法。

六、处方分析

1、一种生产时需要激光打孔的盐酸维拉帕米的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如下:

①片芯处方

盐酸维拉帕米(40目)2850g

甘露醇(40目)2850g

聚环氧乙烷(40目、分子量500万)60g

聚维酮120g

乙醇1930ml

硬脂酸(40目)115g

②包衣液处方(用于每片含120mg的片芯)

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9.8%)47. 25g

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2%)15.75g

羟丙基纤维素22.5g

聚乙二醇3350 4.5g

二氯甲烷1755ml

甲醇735ml

请问:

(1)从该处方可以推断出,该缓控释制剂是什么类型的缓(控)释制剂?药物从此类型的缓(控)释制剂中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此类型的缓控释制剂有何优点?

(3)甘露醇、醋酸纤维素在制剂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5级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备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工业化可行的方法是用熔融液直接填充胶囊,填充明胶硬胶囊时,熔融液的温度最好应低于硬胶囊壳可接受的最高温度,即

A、40℃

B、50℃

C、60℃

D、70℃

E、80℃

2、用抗体修饰的靶向制剂属于

A.被动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靶向制剂

D.化学靶向制剂E.以上均不是

3、下列制备方法可用于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是

A.界面缩聚法B.乳化交联法C.饱和水溶液法

D.单凝聚法E.改变温度法

4、固体脂质纳米粒是

A.和脂质体结构类似的固体纳米粒

B.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

C.以磷脂和石蜡为载体材料的纳米粒

D.药物最易泄漏的纳米粒

E.进人体内就熔化的纳米粒

5、以下不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机制的是

A.融合B.脂交换C.endocytosis D.吸附E.降解

二、填空题

1、一种工业化可行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是。

2、α、β、 -环糊精分别是由6、7、8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中空分子,它们形成的空腔内径大小次序是。

3、在皮肤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是。

4、研制药物的透皮制剂,常常采用体外透皮渗透作为其中一个指标来筛选制剂的处方和工艺,常用的装置是。

5、微球药物包封率的计算公式是。

三、判断题

1、月桂氮卓酮可以在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渗透促进剂。

2、膜控释型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部分包括背衬层、控释膜、药物贮库、粘胶层、防粘层。

3、纳米粒属于主动靶向制剂,脂质体属于被动靶向制剂。

四、名词解释

1、nanoemulsion

2、microsphere

五、简答题

1、当前,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如脂质体)研究比较成功,请简述长循环脂质体靶向肿瘤组织的原理。

2、简述离子交换药树脂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

3、哮喘病人的呼吸困难、最大气流量降低在深夜最严重。针对这一特点,相关的治疗药物如硫酸沙丁胺醇,在设计口服剂型(或给药系统)时,可以考虑采用脉冲定时释药系统。请根据你所学的口服定时释药系统的相关知识,为硫酸沙丁胺醇设计两种不同原理制备的口服脉冲定时释药制剂,简述设计思路。

六、处方分析

1、一种普鲁卡因的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如下:

①片芯处方:普鲁卡因250mg;乳糖30mg;90%乙醇适量;硬脂酸镁适量;滑石粉适量

②半透膜处方:醋酸纤维素5g;PEG400 适量;丙酮加至100ml

③打孔0.1~1mm

请问:

(1)从该处方可以推断出,该缓(控)释制剂是什么类型的缓(控)释制剂?药物从此类型的缓(控)释制剂中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此类型的缓(控)释制剂有何优点?

(3)将一种药物研制开发成此类制剂的关键点是什么?

(4)乳糖、醋酸纤维素、PEG400在制剂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5级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促进药物经吸收的几种方法中,不属于制剂学手段的是:

A、新型脂质体,如传递体、醇质体等

B、纳米乳

C、采用经皮吸收促进剂

D、离子导入

E、纳米粒

2、下列制剂技术(或剂型)静脉注射没有靶向性的是:

A、纳米粒

B、泡囊

C、乳剂

D、脂质体

E、羟丙基 -环糊精包合物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口服定位释药系统的类型?

A.时控型B.pH敏感型C.生物降解型D.胃滞留型E.速释型

4、固体脂质纳米粒是:

A.和脂质体结构类似的固体纳米粒B.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C.以磷脂和石蜡为载体材料的纳米粒D.药物最易泄漏的纳米粒

E.进人体内就熔化的纳米粒

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制备微球(或微囊)?

A、复凝聚法

B、薄膜分散法

C、液中干燥法

D、界面缩聚法

二、填空题

1、为了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常常制备其衍生物,将甲基、羟丙基等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中(取代羟基上的H),当取代度和取代基团合适时,能达到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的目的。其机理是破环β-环糊精的。

2、与普通胶束相比,聚合物胶束的很低,因而其具有较好的的稳定性,稀释后不易解散,可以用作靶向给药的载体。

3、对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一般需要进行试验,测定不同取样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百分数。

4、在微球(或微囊)制备的方法中,先制备O/W、O/O、或W/O/W型乳液,然后除去分散相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得到微球(或微囊)的方法称为法。

5、目前,很多药物还不能开发成为经皮给药制剂,其主要的技术难点是。

三、判断题

1、为了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采用聚乙二醇等对脂质体进行修饰,研制出了长循环脂质体。

2、药物的靶向从到达部位将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靶器官,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靶组织,第三级指达到特定的细胞。

3、pH敏感纳米粒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四、名词解释

1、nanoemulsion

2、liposome

五、简答题

1、简述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工业化?

2、简述透皮给药制剂的优缺点。

3、新剂型设计,简述设计思路:

1)将对胃刺激性大且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设计一种口服剂型。

2)将只在小肠上端有吸收的药物设计一种口服缓控释制剂。

六、处方分析

1、一种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硝苯地平与适量PEG4000,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再与HPMC、乳糖等混匀,制粒,压片,每片含硝苯地平20 mg。

请问:

(1)该缓控释片是什么类型的缓(控)释片?药物从此类型的缓(控)释片中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在该制备方法中,第一步是制备固体分散体,其目的是什么?

(3)HPMC、乳糖在制剂的处方中起什么作用?

06级药学、营销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中可以延缓药物释放的是

A、PEG4000

B、PVP

C、poloxamer188

D、山梨醇

E、EC

2、下列哪些方法不能用于制备脂质体?

A、饱和水溶液法

B、逆相蒸发法

C、乙醇注入法

D、乙醚注入法

E、薄膜分散法

3、下列制剂能实现胃定位释药的是

A、胃漂浮片

B、渗透泵控释片

C、离子交换药树脂控释制剂

D、不溶性骨架片

E、蜡质类骨架缓释片

4、下列促进药物经吸收的几种方法中,不属于制剂学手段的是

A、新型脂质体,如传递体、醇质体等

B、纳米乳

C、采用经皮吸收促进剂

D、离子导入

E、纳米粒

5、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氮酮(Azone)的作用是

A、致孔剂

B、粘胶材料

C、增塑剂

D、润湿剂

E、经皮吸收促进剂

二、填空题

1、按释药特性分类,固体分散体可以分为、缓释控释型和肠溶型固体分散体。

2、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键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即由“胶晶态”变为,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膜的横切面增加、厚度减少、流动性增加等,这一温度称为脂质体的相变温度。

3、固体脂质纳米粒系指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

4、对缓控制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一般需要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体外释放试验的一个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释放介质。释放介质是否合适,常用的好坏来评判。

5、目前,很多药物还不能开发成为经皮给药制剂,其主要的技术难点是。

三、判断题

1、常用的环糊精有三种,即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其室温下水溶性大小次序是γ-环糊精> α-环糊精> β-环糊精。

2、liposome和niosome的主要区别是:liposome是双分子层结构,而niosome是单分子层结构。

3、静脉注射用的药物免疫纳米粒,属于主动靶向制剂。

四、名词解释

1、EPR效应

2、polymeric micelles

五、简答题

1、微囊、微球的制备方法较多,请你选择其中的三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2、简述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缺点。

3、根据释药原理,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请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4、环孢素水溶性差,其普通胶囊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个体差异大,请你利用所学的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知识,为环孢素设计一种新型制剂,以解决其普通口服制剂的上述问题(需简述设计思路以及所设计的新制剂的制备方法)。

六、处方分析

1、一种水难溶性药物格列本脲的口服缓、控制片剂的处方如下:

片心:格列本脲5mg;β-环糊精125mg;乳糖400mg;硬脂酸镁5mg

包衣液:醋酸纤维素27mg/ml;PEG4000 3mg/ml。

制备过程简述如下:将格列本脲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喷雾干燥后与乳糖、硬脂酸镁等混合后制粒,压片,包衣,激光打孔(孔径0.7mm)。

请问:

(1)该缓、控制片剂属于什么类型的缓、控制片剂?其药物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为何要用β-环糊精包合格列本脲?

(3)乳糖、PEG 4000在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6级药学、营销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米乳、微球、纳米粒、脂质体所对应的英文名称依次是

A、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 liposome, microsphere

B、microsphere, nanoemulsion, liposome, nanoparticle

C、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 liposome, microsphere

D、nanoemulsion, microsphere, nanoparticle, liposome

E、liposome, nanoemulsion, microsphere, nanoparticle

2、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常用的亲水骨架材料是

A、HPMC

B、醋酸纤维素

C、EC

D、硬脂酸

E、MCC

3、目前上市的经皮吸收制剂数量还不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许多药物难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B、制备工艺难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C、成本太高

D、对皮肤的刺激性太大,患者不能接受

E、药物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稳定性差

4、以下各项中,不是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背衬层

B、胶粘层(压敏胶)

C、防粘层

D、渗透促进剂

E、崩解剂

5、以下属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

A、磁性微球

B、免疫纳米粒

C、温度敏感脂质体

D、pH敏感脂质体

E、乳剂

二、填空题

1、为了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常常制备其衍生物,将甲基、羟丙基等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中(取代羟基上的H),当取代度和取代基团合适时,能达到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的目的。其机理是破环β-环糊精的。

2、与普通胶束相比,聚合物胶束的很低,因而其具有较好的的稳定性,稀释后不易解散,可以用作靶向给药的载体。

3、对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一般需要进行试验,测定不同取样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百分数。

4、在微球(或微囊)制备的方法中,先制备O/W、O/O、或W/O/W型乳液,然后除去分散相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得到微球(或微囊)的方法称为法。

5、liposomes和niosomes的主要区别是。

三、判断题

1、为了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采用聚乙二醇等对脂质体进行修饰,研制出了长循环脂质体。

2、药物的靶向从到达部位将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靶器官,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靶组织,第三级指达到特定的细胞。

3、pH敏感纳米粒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四、名词解释

1、相变温度

2、缓释制剂

五、简答题

1、长循环脂质体靶向肿瘤的原理。

2、缓控释制剂的优缺点。

3、透皮给药制剂分为哪几类?

4、某药物在水中不稳定,请你为其设计合适的注射剂型。

六、处方分析

1、一种阿米替林缓释片的处方如下:

阿米替林50mg 柠檬酸10mg

HPMC(K4M)160mg 乳糖180mg

硬脂酸镁2mg

请问:

(1)从该处方可以推断出,该缓控释片是什么类型的缓(控)释片?药物从此类型的缓(控)释片中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影响该种类型的缓释片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HPMC、乳糖在制剂的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6级临药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粒径小于3 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心脏

D、脑

E、肾

2、测定药物油/水分配系数时,其中的“油”最常用:

A、甘油

B、动物油

C、正辛醇

D、植物油

E、正己烷

3、β-环糊精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E、5个

4、下列关于 -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D、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使药物具靶向性

5、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中属于难溶性载体材料的是

A、HPMC

B、HPC

C、HPMCP

D、EC

E、M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制备微球、微囊的载体材料中,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

A、明胶

B、PLGA

C、壳聚糖

D、PLA

E、EC

2、长循环脂质体靶向肿瘤目前研究比较成功,如阿霉素等药物的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已经上市,其靶向肿瘤的原理有

A、对脂质体表面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如PEG等)修饰,减少或避免脂质体在体内被RES所吞噬,从而延长其在体循环中的滞留时间。

B、物理化学靶向

C、在脂质体上接上了单克隆抗体,提高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从而实现主动靶向。

D、EPR效应,即所谓的增强的穿透与滞留效应

E、利用药物本身的性质实现对肿瘤的靶向

三、填空题

1、按释药特性,固体分散体分为、缓释控释型和肠溶型固体分散体。

2、环孢素自乳化软胶囊的处方如下:环孢素100mg,无水乙醇100mg,1,2-丙二醇320m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80mg,精制植物油320mg。其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作用是。

3、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或微囊包括两个主要步骤,(1);(2)。

4、靶向制剂从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上分类,可以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

5、口服定时释药系统定时释药机理主要有:渗透压、、溶蚀等。

6、脂质体与体内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吸附、脂交换、、融合等。

7、对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必须进行释放度试验,进行释放度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释放介质,对水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少量,以满足漏槽条件。

四、名词解释

1、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五、简答题

1、比较脂质体、囊泡和聚合物胶束的异同。

2、将药物开发为透皮给药制剂的难点是什么?根据生产及临床应用现状,透皮给药制剂分为哪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简单介绍。

3、文献报道,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格列齐特主要通过小肠吸收,其市售缓释片(商品名:达美康,属于普通的亲水凝胶骨架类型的缓释片)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35%左右。请你根据所学的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知识,为其设计性能更为优越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写出设计思路、所设计制剂处方的主要辅料和制备工艺。

六、处方分析

4、一种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如下:称取硝苯地平与适量PEG4000,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再与HPMC、乳糖等混匀,制粒,压片,每片含硝苯地平20 mg。请问:(1)该缓、控释片剂属于什么类型的缓、控释片剂?其药物释放的机制是什么?

(2)制备固体分散体的目的是什么?

(3)HPMC、乳糖在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6级临药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中可以延缓药物释放的是

A、EC

B、PVP

C、PEG

D、枸橼酸

E、甘露醇

2、渗透泵控释片药物释放的原理是

A、扩散

B、溶蚀

C、渗透压驱动

D、离子交换

E、扩散与溶蚀相结合

3、测定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时,至少应测定几个取样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4、用抗体修饰的靶向制剂属于

A、被动靶向制剂

B、主动靶向制剂

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D、长循环靶向制剂

E、磁性靶向制剂

二、多项选择题

1、用于制剂新药申请需进行哪些稳定性试验

A、经典恒温法试验

B、加速试验

C、长期试验

D、影响因素试验

E、活化能估计法

2、根据释药原理,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A、时控型

B、亲水凝胶骨架型

C、pH敏感型

D、生物降解型

E、复合型

三、填空题

1、按分散状态分类,固体分散体主要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3种类型。

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有、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3、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或微囊包括两个主要步骤,(1);(2)。

4、固体脂质纳米粒系指以生理相容的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

5、脂质体的主要制备材料是。

6、靶向制剂从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上分类,可以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

7、口服定时释药系统定时释药机理主要有:渗透压、、溶蚀等。

四、名词解释

1、niosomes

五、简答题

1、根据你所学到的药剂各种剂型的知识,归纳药剂辅料聚乙二醇(PEG)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简述透皮给药制剂的优缺点。

3、简述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优缺点。

4、文献报道,Ca2+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波动较大;注射剂制备时加入大量的乙醇和聚乙二醇,刺激性大,非水溶媒易对血管产生刺激甚至导致静脉炎,在临床使用稀释时易析晶,要求使用前温热溶解结晶。请你根据所学的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知识,为其设计性能更为优越的一种口服或注射用制剂。简述设计思路、所设计制剂处方的主要辅料和制备工艺。

六、处方分析

1、环孢素自乳化软胶囊的处方如下:环孢素100mg,无水乙醇100mg,1,2-丙二醇320m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80mg,精制植物油320mg。请问:无水乙醇、1,2-丙二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在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呋喃唑酮胃漂浮片的处方如下:呋喃唑酮100g,十六烷醇70g,HPMC 43g,丙烯酸树脂40g,十二烷基硫酸钠适量,硬脂酸镁适量。请问:十六烷醇、HPMC、丙烯酸树脂在处方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07级药学、营销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化学法制备微囊的方法是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辐射交联法

E、喷雾干燥法

2、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是

A、乙醇注入法

B、乙醚注入法

C、去污剂增溶法

D、逆相蒸发法

E、薄膜分散法

3、下列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中,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是

A、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

B、制成微囊

C、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

4、对于只在小肠上部吸收的药物,设计为缓控释制剂时可以考虑采用

A、渗透泵片

B、不溶性骨架片

C、膜控释片

D、肠溶片

E、胃漂浮片

5、测定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时,至少应测

A、2个取样点

B、3个取样点

C、4个取样点

D、5个取样点

E、6个取样点

二、填空题

1、缓控释制剂的优点有(1);(2);(3)可以减少给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2、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释药机制是。

3、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细胞,第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如细胞器。

4、为了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常常制备其衍生物,将甲基、羟丙基等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中(取代羟基上的H),当取代度和取代基团合适时,能达到提高β-环糊精的溶解度的目的。其机理是破环β-环糊精的。

5、与普通胶束相比,聚合物胶束的很低,因而其具有较好的的稳定性,稀释后不易解散,可以用作靶向给药的载体。

6、对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必须进行释放度试验,进行释放度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释放介质,对水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少量,以满足漏槽条件。

三、名词解释

1、targeting drug system

四、简答题

1、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采用哪些方法解决?

2、采用哪些方法可以达到口服结肠定位释药?

3、(药学班做)镇痛药物盐酸丁丙诺啡(分子量504,剂量较小,注射液每隔6~8小时或按需注射,每次0.15~0.3mg)口服有显著的首过效应,现有注射液和舌下片两种剂型上市。请你设计研究该药物的透皮给药贴剂,写出所设计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现有市售制剂相比的优势、临床前研究实验方案、制备生产工艺流程。

3、(营销班做)写出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缺点。

五、处方分析

1、处方:顺铂0.02g,注射用大豆磷脂0.20g,Pluronic F-68 0.20g,Tween80 0.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5g,注射用水加至20mL。

制备工艺:将单硬脂酸甘油酯溶于5mL无水乙醇中,加热到80℃使其溶解,加入顺铂、大豆磷脂、Tween80,构成油相。将Pluronic F-68溶于5mL蒸馏水中,加热到80℃,使之完全分散,构成水相。在1000转/min搅拌下,将油相逐滴加入水相中,保持温度80℃,继续搅拌20min,得到透明状微乳。搅拌下将微乳快速倒入2~4℃冷水中(初乳与冷水比例为1:2~1:4),继续搅拌20min,经探头超声分散5min,

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即得。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处方和工艺,你认为这是一个采用什么方法制备的什么制剂?

(2)分析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3)工艺中有一个制备微乳的过渡阶段,请问微乳(纳米乳)与普通乳剂有什么不同?

07级药学、营销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环糊精是由几个葡萄糖分子环合而成

A、5

B、6

C、7

D、8

E、9

2、微囊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液中干燥法

B、喷雾干燥法

C、薄膜分散法

D、辐射交联法

E、溶剂-非溶剂法

3、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是

A、乙醇注入法

B、乙醚注入法

C、去污剂增溶法

D、逆相蒸发法

E、薄膜分散法

4、粒径小于3 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肾

B、骨髓

C、肺

D、脑

E、肝、脾

5、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多发生在凌晨。针对这一特点,相关的治疗药物如维拉帕米在设计口服剂型(或给药系统)时,最好考虑采用

A、脉冲定时释药系统

B、固体分散体

C、脂质体注射剂

D、乳剂

E、胃漂浮片

二、填空题

1、环孢素自乳化软胶囊的处方如下:环孢素100mg,无水乙醇100mg,1,2-丙二醇320m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80mg,精制植物油320mg。其中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作用是。

2、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或微囊包括两个主要步骤,(1);(2)。

3、靶向制剂从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上分类,可以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

4、口服定时释药系统定时释药机理主要有:渗透压、、溶蚀等。

5、脂质体与体内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吸附、脂交换、、融合等。

6、对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必须进行释放度试验,进行释放度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释放介质,对水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少量,以满足漏槽条件。

三、名词解释

1、透皮给药系统

四、简答题

1、在现象和原理上简要说明普通乳液、纳米乳和胶束的异同。

2、缓控释制剂的优缺点

3、新剂型设计,简述设计思路:

1)将对胃刺激性大且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设计一种口服剂型。

2)将只在小肠上端有吸收的药物设计一种口服缓控释制剂。

五、处方分析

1、呋喃唑酮胃漂浮片的处方如下,请进行处方分析:

呋喃唑酮100g ()

十六烷醇70g ()

HPMC 43g ()

丙烯酸树脂40g ()

十二烷基硫酸钠适量()

硬脂酸镁适量()

07级临药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

A、熔融法

B、研磨法

C、溶剂法

D、溶剂-熔融法

E、溶剂-非溶剂法

2、下列关于环糊精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6~10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B、环糊精包合药物的过程是化学过程,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C、中空圆筒形立体结构

D、以 -环糊精在药学上更为常用

E、以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3、环孢菌素不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个体差异大,其口服制剂最好设计为

A、自乳化软胶囊

B、胃漂浮片

C、肠溶片

D、亲水凝胶缓释片

E、口含片

4、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中较为理想,基本能达到零级释放的是

A、骨架型技术

B、膜控技术

C、渗透泵技术

D、控制溶解技术

E、微囊化技术

5、对胃刺激性大且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其口服制剂最好设计为下列哪种?

A、渗透泵控释片

B、胃滞留片

C、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D、肠溶制剂

E、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二、填空题

1、α、β、γ三种环糊精的分子空腔直径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2、纳米乳与普通乳剂的区别是:(1)需用较大用量的乳化剂,并加入助乳化剂;(2)乳滴的粒径小于100nm,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3)纳米乳通常为稳定系统。

3、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药物释放的机制是、。

4、离子交换药树脂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缺点是:(1);(2)树脂交换容量不大;(3)只适用离子型药物。

5、对缓控释制剂进行体外评价时,必须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进行释放度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释放条件(如释放介质等),释放条件是否合适,最好通过来评价。

6、透皮给药制剂开发的难点是。

三、名词解释

1、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四、简答题

1、简述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2、根据你所学到的药剂各种剂型的知识,归纳药剂辅料聚乙二醇(PEG)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3、两性霉素B(化学结构式见下图)为广谱抗真菌多烯类抗生素,该药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使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容物漏出而使真菌死忙,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该药物在水中不溶,其传统制剂采用脱氧胆酸盐形成胶束增溶,注射给药后,此胶束在体循环中不稳定,临床应用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请你根据所学的药物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知识,为两性霉素B设计2种新制剂,说明设计思路、所设计的新制剂与传统制剂相比的优势,并分别简单介绍一种制备方法。

Chemical Structure of Amphotericin B

五、处方分析

1、处方:重酒石酸长春瑞滨14mg,单硬脂酸甘油酯(GMS)200mg,卵磷脂90mg,油酸14mg,Pluronic F-68 400mg,蔗糖20g,注射用水40mL

制备工艺:将单硬脂酸甘油酯于60℃水浴中使熔融,重酒石酸长春瑞滨、卵磷脂和油酸溶于1mL 无水乙醇中,将所得乙醇溶液逐滴加入60℃熔融的单硬脂酸甘油酯中,挥去乙醇后置于液氮(-180℃)中冷却。将冷却得到的固体研磨粉碎为微小颗粒,微小颗粒混悬于40ml含有1% Pluronic F-68和20%蔗糖的水溶液中,用均质机15000转/分均质0.5小时,然后用高压均质机在冰浴条件下进一步均质(压力20 000psi,循环4次),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即得。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处方和工艺,你认为这是一个采用什么方法制备的什么制剂?

(2)制备过程中液氮冷却得到的中间体是什么?

(3)分析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08级药学、营销A卷

一、选择题

1、通过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

A、被动靶向制剂

B、主动靶向制剂

C、物理靶向制剂

D、化学靶向制剂

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2、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

A、可减少给药次数

B、可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

C、可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D、有利于降低肝首过效应

E、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对于只在小肠上部吸收的药物,设计为缓控释制剂时可以考虑采用

A、渗透泵片

B、不溶性骨架片

C、膜控释片

D、肠溶片

E、胃漂浮片

4、下列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中,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是

A、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

B、制成微囊

C、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

5、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多发生在凌晨。针对这一特点,相关的治疗药物如维拉帕米在设计口服剂型(或给药系统)时,最好考虑采用

A、固体分散体

B、脉冲定时释药系统

C、脂质体注射剂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

1.生物药剂学(Biopa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剂型因素 狭义普通剂型: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广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用药方法、辅料性质与用量、配伍及相互作用,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 二生物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生理和病理、遗传 2.生物膜 结构:主要是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细胞膜经典模型,疏水在内亲水在外的脂质双分子层;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晶格镶嵌模型,流动性脂质的可逆性变化 性质:①.不对称性②.流动性③.半透性 3. 药物的跨膜转运途径与机制(细胞通道转运和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转运机制: ⑴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扩散,都不需载体,不耗能,无膜变形。 单纯扩散浓度差一级速率过程,服从Fick’s扩散定律:dC/dt=DAk(C GI-C)/h。 膜孔转运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药物不通过,孔内为正电荷,利于阴离子通过。 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需要载体③膜对药物无选择性④不消耗能量⑤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⑥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影响⑦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⑵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 ①促动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特点a特殊蛋白帮助b高浓度到低浓度c饱和d 竞争 ②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特点a逆浓度梯度b消耗能量c有载体参与d有竞争现象e结构特异,受代谢抑制剂影响 ⑶膜动转运入胞作用(胞饮和吞噬)出胞作用 4.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部位。小肠的PH是5~7.5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原因:环状褶皱、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和小肠绒毛内的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必做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消除与处置指什么? 答:药物或其代谢产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3.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包括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特点。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3. 膜孔转运有利于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 -pH= ㏒(Ci/Cu)。 4.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 a 5. 固体制剂溶出度参数可通过单指数模型、 Higuchi方程和 Ritger-Peppas模型等拟合方程求算。 二、名词解释 1.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2. 肠肝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小肠移动期间返回肝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3. 肝首过效应:药物透过胃肠道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4. 被动转运:药物的生物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与膜孔转运 三、问答题 1. 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答: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1.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答: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1)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①增加药物溶解度,包括将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如HP-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等制成包合物;②增加药物表面积,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等。(2)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 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蛋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给药途径包括经肺部、经直肠、经鼻腔等。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①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②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 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6.降低治疗费用 7.避免法律纠纷。 ③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④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⑤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⑥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⑦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⑧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⑨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⑩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11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12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3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14 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它的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且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评价指标AUC,Tmax,Cmax。 15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16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7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8 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 19 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20 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1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单位为min-1或h-1。 22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23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

郑大远程教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在线练习参考问题详解

郑大远程教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18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18分,本次成绩未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测试结果如下: 1.1 [单选] [对]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D) 1.2 [单选] [对]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D) 1.3 [单选] [对]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D) 1.4 [单选] [对]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B ) 1.5 [单选] [对]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B)

2.1 [多选] [对]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的下列哪些体内过程(A BCD) 2.2 [多选] [对] 生物药剂学中广义的剂型因素研究包括(ABCDE) 2.3 [多选] [对]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包括(CD) 2.4 [多选] [对] 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包括(ABCDE) 2.5 [多选] [错]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 A、正确评价药剂质量 B、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 C、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D、发挥药物最佳的治疗作用 E、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 1.1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1.2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1.3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1.4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1.5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第03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18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18分,本次成绩未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测试结果如下: 1.1 [单选] [对]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B ) 1.2 [单选] [对] 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的是(D )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9:5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有关片剂的正确表述是 A 、咀嚼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B 、多层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C 、包衣片可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 D 、口含片是专用舌下的片剂 2、片剂顶部的片状剥落称为顶裂,以下不是顶裂的原因是 A 、颗粒含水量过多 B 、压力分布不均匀 C 、颗粒中细粉过多 D 、粘合剂用量不足 3、造成片剂崩解迟缓的原因是 A 、原辅料的弹性强 B 、颗粒引湿受潮 C 、颗粒大小不匀 D 、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大 4、对散剂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 、比表面积大 B 、便于儿童服用 C 、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 D 、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 5、药筛筛孔目数习惯上是指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D、避免粉末分层 E、避免细纷飞扬 2、解决裂片问题的可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 A、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B、颗粒充分干燥 C、减少颗粒中细粉 D、加入粘性较强的粘合剂 E、延长加压时间 3、片剂辅料中的崩解剂是 A、羧甲基淀粉钠 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C、聚乙烯吡咯烷酮 D、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E、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4、关于肠溶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控制药物在肠道内释放 B、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C、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D、应检查分散均匀度 E、可用肠溶材料包衣 5、关于粉碎的正确表述是 A、使用万能磨粉机,先开动机器空转,待高速转动时,再加物料 B、万能磨粉机可以粉碎各种性质的药物 C、挥发性强烈的药材应单独粉碎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 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 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 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 不好 筛选合适的盐 筛选不同的晶型 改善化合物结构 微粉化包含物固体分散物 无影响 增加脂溶性 改善化合物结构 胃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 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 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 bilayer),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晶格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 ②、少量糖类 ③、蛋白质 生物膜性质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重点总结

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 1剂型因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服法、辅料、药物配伍、工艺条件等。 2生物因素 3.口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因素、解离度、脂溶性和分子量2、溶出速率3、药物 4.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制的影响。 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光学异构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酶抑制和诱导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理因素对药物 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转运(transport):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7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③蛋白质。 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 8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是小分子水溶性的药物转运吸收的通道。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脂溶性药物及一些经主动机制吸收药物的通道。 9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及特点: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是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①.单纯扩散(passive diffusion) 又称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生物膜. 绝大多数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药物在消化道内吸收.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愈大,在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 选项: A:代谢 B:分布 C:吸收 D:排泄 答案: 【吸收】 2、单选题: 小肠包括 选项: A:空肠 B:结肠 C:胃 D:盲肠 答案: 【空肠】 3、单选题: 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

比为 选项: A:10:1 B:100:1 C:1:100 D:1:10 答案: 【10:1】 4、单选题: 属于剂型因素的是 选项: 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B:药物理化性质 C:全部都是 D:制剂处方与工艺 答案: 【全部都是】 5、多选题: 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选项: A:吸收 B:代谢 C:分布 D:排泄

答案: 【吸收;代谢;分布;排泄】 6、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不包括 选项: A:吸收 B:排泄 C:分布 D:代谢 答案: 【代谢】 7、多选题: 药物的处置是指 选项: A:代谢 B:吸收 C:排泄 D:分布 答案: 【代谢;排泄;分布】 8、多选题: 药物的消除是指 选项: A:分布 B:代谢

C:排泄 D:吸收 答案: 【代谢;排泄】 9、判断题: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判断题: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 选项: A:饱和性 B:流动相 C:半透性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4、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1、被动转运的特点: (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2、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 3、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nten )方程描述: 4、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⑤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 6、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 8、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①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②胃内容物黏度、渗透压; ③食物的组成;④药物的影响。 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 答:①静脉、肌肉注射;②口腔黏膜吸收;③经皮吸收;④经鼻给药;⑤经肺吸收;⑥直肠给药。 11、避免首过效应的剂型:①贴剂皮肤给药;②气雾剂和粉雾剂经呼吸道或经鼻黏膜吸收;③口腔粘附片黏膜吸收。 12、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肠肝循环现象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 13、引起肠肝循环的因素: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 ,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 14、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 与消化道pH 的函数,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表达: 弱酸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 式中,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 转运速率 浓度 载体媒介被动转运

生物药剂学名词解释大合集

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2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6.降低治疗费用7.避免法律纠纷。 3.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4.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5.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6.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7.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8.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9.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10.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11.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

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12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3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14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5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5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 16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17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

最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C )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 )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 7.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 )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D ) A.4h/2 B.6tl/2 C.8tl/2 D.10h/2 E.12h/2 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

药物化学第11章在线测试

《药物化学》第1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8:5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雄性激素结构改造可得到蛋白同化激素,主要原因是 A 、甾体激素合成工业化以后,结构改造 工作难度下降 B 、雄性激素结构专属性性高,结构稍加改变,雄性活性降低,蛋白同化活性增加 C 、雄性激素已可满足临床需要,不需再 发明新的雄性激素 D 、同化激素比雄性激素稳定,不易代谢 2、下列哪种药物是同化激素 A 、泼尼松 B 、甲睾酮 C 、苯丙酸诺龙 D 、甲羟孕酮 3、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 A 、糖尿病 B 、骨质疏松症 C 、高血钙症 D 、高血压 4、下列对甲睾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位有羟基的甾体激素 B 、17-位有丙酸酯基团 C 、临床上用于治疗男性缺乏雄激素病的 甾体激素 D 、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前后,骨折后愈合 5、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抗雌激素类化合物 A 、雷洛昔芬 B 、氯米芬 C 、米非司酮 D 、他莫昔芬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面关于甲羟孕酮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化学名为6a-甲基-17a-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B 、本品在乙醇中微溶,水中不溶 C 、失活途径主要是通过6位羟化

D、与羰基试剂的盐酸羟胺反应生成二肟,与异烟肼反应生成黄色的异烟腙化合物 2、下列属于天然药物的有()。 A、雌二醇 B、睾酮 C、黄体酮 D、米非司酮 3、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有()。 A、醋酸甲羟孕酮 B、醋酸可的松 C、醋酸地塞米松 D、醋酸泼尼松龙 4、下面哪些药物属于孕甾烷类( )。 A、甲睾酮 B、可的松 C、黄体酮 D、雌二醇 5、下列关于地塞米松的结构修饰,说法正确的有()。 A、C-9F取代活性增强 B、C-9F取代的同时C-16上引入取代基可消除钠潴留的作用 C、C-6引入F可阻滞C-6氧化失活 D、C-6引入F活性丧失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结合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是雌酮硫酸单钠盐和马烯雌酮硫酸单钠盐。 正确错误 2、孕激素C6及C16位上如被烷基、卤素、双键等取代,活性下降或丧失。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 (1)、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1)药物动力学的建立;(2)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血浆、组织和尿液的药物浓度;(3)探讨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4)估算药物和/或代谢物的可能积蓄;(5)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之间的关系;(6)探讨生理或疾病的变化如何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与消除;(7)探讨药物极性因素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8)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9)从药物动力学观点对药物质量进行认识和评价;(10)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2)、简述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答:(1)生物半衰期t1/2:可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2)消除速率常数K: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3)表观分布容积V:课评价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判断药物在体内的积蓄情况;(4)消除速率CL:为K与V的综合参数,具有生理学意义,可判断消除器官的功能;(5)给药曲线下面积AUC:可评价血管外给药物制剂药物在体内吸收总量的大小。 (3)、简述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答:(1)组织器官血流量;(2)血管的通透性;(3)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4)药物与组织亲和力;(5)药物相互作用;(6)药物理化性质;(7)药物剂型因素。 (4)、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有什么意义?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有什么区别? 答: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并不具有解剖学和生理学意义,它是将整个机体按药物转运速率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这些隔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反映药物在机体的动力学特征,称为隔室模型。 (5)为什么同一药物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会出现不同模型的报到? 答: (6)药物动力学的速度类型有哪些?简述一级动力学的特点。 答:速度类型有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非线性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的特点是:(1)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无关;(2)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成正比;(3)一次给药情况下,尿药排泄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7)如何理解表观分布容积中“表观”的含义?表观分布容积有没有上下限? 答:表观,因为它并不代表有生理意义的真正容积。而它的比值是时间的函数。由于分配容积大小可推测药物在体内分布及结合情况,故它有广泛的实用意义。(Vd)值大,其药理意义是提示该药分布广或者是药物与生物高分子有大量结合,亦或两者兼有之。 (8)如果一种药物分不到一室模型中,是否意味着组织中没有药物? 答: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A.100个 B.400个 C.500个 D.800个 E.1000个 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 A.μg B.mg C.g D.kg E.均可 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 A.μL B.mL C.L D.kL E.均可 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 A.前者 B.后者 C.同样 D.中间色 E.其它 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颜色 B.形态 C.形状 D.气 E.味 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 A.原料名 B.药材名 C.剂型名 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 E.均可 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 A.5、10 B.5、20 C.10、20 D.10、10 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 A.0.9 B.0.99 C.0.995 D.0.999 E.0.9999 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 A.1% B.2% C.3% D.4% E.5% 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7℃~40℃ 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 A.60% B.65% C.70% D.75% E.80% 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 A.2 B.3 C.4 D.5 E.6 17.药品必须符合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部颁药品标准 C.省颁药品标准 D. 国家药品标准 E.均可 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 A.安全有效 B.技术先进 C.经济合理 D.质量第一 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 A.1~3 B.2~4 C.3~5 D.4~6 E.10批以上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第一节生物药剂学概述 1、生物药剂学研究中得剂型因素不包括 ( 药物得疗效与毒副作用 ) 2、以下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中得剂型因素 ( 药物得包装 ) <1>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得过程就是 ( 分布 ) <2> 、药物在机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得变化得过程就是 ( 代谢 ) <3> 、药物在机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得变化及由体内排出体外得过程就是 ( 消除 ) <4>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得过程就是 ( 吸收 ) <5> 、原型药物或其代谢物由体内排出体外得过程就是 ( 排泄 ) 口服药物得吸收 1、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 小肠得有效面积大) 2、下列不属于影响药物溶出有效面积因素得就是 ( 药物得多晶型 ) 3、关于弱酸性药物得吸收叙述正确得就是 ( 弱酸性条件下药物吸收增多 ) 4、内容物在胃肠得运行速度正确得就是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 5、食物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得就是 ( 维生素B2 ) 6、关于影响胃空速率得生理因素不正确得就是 ( 药物得理化性质 ) 7、首过效应主要发生于下列哪种给药方式 ( 口服给药 ) 8、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得转运方式为 ( 被动扩散 ) 9、以下转运机制中药物从生物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得就是 ( B与C选项均就是 ) 10、对药物胃肠道吸收无影响得就是 ( 药物得旋光度 ) 11、大多数药物吸收得机制就是 (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 ) 12、有关药物吸收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 小肠可能就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吸收较理想得部位 ) 13、主动转运得特点不包括 ( 不受代谢抑制剂得影响 ) 14、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同服时,比单独服用该药 ( 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减少 ) 15、弱碱性药物与抗酸药同服时,比单独服用该药 ( 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增多 ) 16、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得部位就是 ( 结肠 ) 17、对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得部位就是 ( 胃 )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

1.如何从制剂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A增加药物溶出速度 a制成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表面活性剂 d用亲水性包含材料制成包含物 B增加药物的表面积 C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而言,由于受到为肠道内pH值的影响,药物以分子型和接力型两种形式存在。构成消化道上皮细胞膜内类脂膜,它是药物吸收的屏障,通常脂溶性较大未解离型分子易通过,解离后离子型不易通过。为肠道内已溶解药物的吸收会受到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和未解离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影响。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完全不解离,程度高,吸收差。他们的吸收只能通过提高胃液pH值来实现。正常小肠的pH 值接近中性,通常pKa>3.0的酸以及pKa<7.8的碱很容易吸收。 3.鼻粘膜给药的途径 A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 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肠胃液中的降解。 C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D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 4.影响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剂型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 5.影响要鼻腔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有那些? 生理因素:A鼻黏膜极薄,黏膜内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洗手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及药物在肠胃道的溶解。 B成人鼻腔内分必物的正常pH为5.5—6.5 C鼻黏膜纤毛的同步运动与清除外来异物的功能 理化性质:A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B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和粒子大小 C吸收促进剂于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吸收 6.如何通过制剂学方法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可以通过改造药物的大小 A将药物修饰成仍具有原来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B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孔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7.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个体差异,饮食 8.如何利用药物代谢的规律来知道药物及其制剂设计? A前体药物类制剂的设计:如左旋多巴在体内经酶解脱羧后再生为多巴胺,而发挥治疗作用 B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的设计 C药酶抑制与制剂设计 D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9.简述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机理,若病人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从肾脏排泄机理角度如何指导

《药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

《药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 《药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2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异丙肾上腺素不具有肾上腺素的哪项作用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兴奋β2受体 C、抑制组胺释放 D、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2、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3、微量肾上腺素与局麻药配伍的目的主要是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中枢镇静作用 4、上消化道出血时局部止血可采用 A、肾上腺素稀释液口服 B、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C、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口服 D、去甲肾上腺素肌肉注射 5、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黏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共有的临床应用为 A、局部止血 B、心脏停博 C、支气管哮喘 D、局部止血

E、房室传导阻滞 2、关于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激动α受体 B、能激动β受体 C、短期反复使用,易出现快速耐受性 D、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 E、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3、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A、心脏停博 B、支气管哮喘 C、中毒性休克 D、局部止血 E、减少局麻药的吸收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可使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去甲肾上腺素对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都有收缩作用 C、小剂量多巴胺可以舒张血管 D、治疗量的肾上腺素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几乎不变或下降 E、肾上腺素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压也略升高 5、肾上腺素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有 A、增加心输出量 B、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 C、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D、抑制组胺等过敏物质释放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一、药动学定义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一)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三)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其中有两项特征性参数,即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血药峰浓度即药-时数据中的最大浓度,用C max表示,C max的大小能够反映药物的疗效情况和毒性水平。与C max相对应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用t max表示,它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快慢,t max越小,药物的吸收越快。峰浓度和达峰时间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四)速率过程 与生物体药动学相关的速率过程主要有3种: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与非线性速率过程。 1.一级速率过程一级速率表示药物在体内某一部位的变化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 成正比,多数药物在常规给药剂量时的体内过程通常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