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就业指导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研究

就业指导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研究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发展历史不足20年,最初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客观需要,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面向就业群体的一项专业性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对“人”的就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试图从系统科学角度,从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把就业作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加以分析研究,并把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理论指导。这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指导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就业指导理论内涵阐释

系统科学的一般理论可简单概括如下: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所谓相互作用主要指非线性作用,它是系统存在的内在根据,构成系统全部特性的基础。就业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以就业为依据的指导,强调与就业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应该受到就业的影响。

(一)就业的内涵

就业本身从个体角度讲,是指从业者本身找到工作,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而从全社会角度讲,就业应该包括:就业的主体和客体。就业的主体主要是指就业人口,包括人口的结构、数量、素质;就业的客体是指,就业环境(形势、政策、制度、法律等)、可就业领域等。就业的主客体对就业存在的领域均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就业指导的内涵

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就业指导是帮助人实现“人之匹配”,充分就业的指导,是一种微观的、具体的指导。按照系统科学方法,就业指导是把就业看作社会大系统的要素,用就业作为依据而开展的指导,是宏观的、抽象的指导。二者对象和范围不同,但互相不排斥且相互补充,对系统中各要素的指导,对要素的内部规律和外部整合具有指导意义,是为个体指导创造良好环境的指导。

二、高校就业指导功能和现状分析

(一)就业主体的指导作用

1.就业人口数量对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靠人口红利的拉动作用,依靠廉价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蔓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数量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就业人口数量是指导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指标。

2.就业人口的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就业人口的结构体现在各类就业群体的比重,如高技术人才比重、专业技术人才比重、服务型人才比重,这些人才的比重决定着各类产业发展的质量。如装备制造高级技术人才的比重将影响着装备技术制造行业的发展,服务型人才的比重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等。研究就业人口的结构对于指导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就业人口素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指导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关键因素是就业人口的素质。十八大以来我国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求就业人口素质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研究就业人口的素质对于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基本现状

1.就业指导围绕人才培养展开。2007年国务院文件要求高校要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高校要把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创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始终。这一

就业指导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研究

闫锋1宋洋2(1.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辽宁沈阳110032;

2.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15)02-0148-02

收稿日期:2014-12-21

作者简介:闫锋(1982—),男,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助理研究员,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宋洋(1988—),男,大连海事大学助教,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14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