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十大企业竞争力评估及发展预

测分析报告

目录说明

汽车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可将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汽车散热器主要有两种:铝质和铜制,前者用于一般乘用车,后者用于大型商用车。我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车用散热器市场需求持续大幅增长。2010年我国车用散热器产量超过3000万台。作为汽车的主要配套行业,近年我国车用散热器行业发展迅速,国内散热器生产企业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散热器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但我国散热器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较少;出口产品层次较低,出口市场集中,价格竞争激烈等等。并且,随着汽车工业对零部件轻质化以及生产散热器的原材料铜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散热器铝化速度加快,未来几年将完成散热器铝化,铜质散热器将逐步退出大部分汽车市场。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纪录。由于2009年走势前低后高,而2010年上半年产销水平较高,造成2010年以来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同比增长由年初的80%回落至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这也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高速发展期后,逐步趋于理性。此外,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些成为2010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和新气象。而在品牌表现上,以上海通用为首的众多合资品牌表现抢眼,而奇瑞、比亚迪、吉利、华晨等自主品牌增速放缓。据现在数据统计,约70%车企年终任务达标,而随着2010年不少合资品牌公布自主车型规划后,预计2011年自主品牌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的投资潜力如何?存在哪些投资机会?前十大优秀企业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用品联合会、《中国汽车报》、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汽车散热器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行业内企业调研访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我国汽车散热器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汽车散热器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

等。报告还对汽车散热器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汽车散热器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汽车散热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行业运行现状

第一章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概述1

第一节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情况1

一、汽车散热器定义1

二、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历程1

第二节汽车散热器产业链分析2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2

二、汽车散热器产业链模型分析3

第三节2009-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经济指标分析3

一、赢利性3

二、成长速度4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4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4

五、风险性4

六、行业周期6

七、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6

第二章全球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分析7

第一节全球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7

一、2010-2011年全球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分析7

二、全球主要汽车散热器市场对华采购特点分析7

三、全球汽车零部件商的新特点10

四、全球零部件市场发展趋势11

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散热器市场分析12

一、2010-2011年美国汽车散热器市场现状分析12

二、2010-2011年欧洲汽车散热器市场现状分析17

三、2010-2011年日本汽车散热器市场现状分析18

第三章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运行分析21

第一节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发展基本情况21

一、市场现状分析21

二、市场规模分析21

三、市场特点分析22

四、市场技术发展状况23

第二节汽车散热器行业技术研发情况32

一、行业研发情况分析32

二、竞争对手研发占投入比32

三、研发投入与研发成果关系34

第三节行业市场工业总产值分析37

一、2010年市场工业总产值分析37

二、2010-2011年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37

三、2010-2011年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38第四节行业市场产品价格分析38

一、2010年市场产品价格走势38

二、2011年市场产品价格走势38

三、2011-2015年产品价格趋势38

第四章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39

第一节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39

一、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分析39

二、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发展分析40

三、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细分市场分析41第二节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42一、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42

二、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44

第三节全球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需求分析55

一、市场规模现状55

二、需求结构分析55

三、重点需求客户56

四、市场前景展望56

第五章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分析57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总体规模分析57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57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57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产销分析58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58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58

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58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58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59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60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61

第二部分行业供需分析

第六章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生产现状分析63

第一节汽车散热器行业生产分析63

一、产品及原材料进口、自有比例63

二、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66

三、产品及原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分析66

四、2009-2011年产品及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75第二节汽车散热器行业产能分析76

一、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能分析76

二、2010-2011年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76二、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产能预测77

第三节汽车散热器行业产量分析77

一、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量分析77

二、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产量预测77

第四节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供给分析78

一、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生产规模现状78

二、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能规模分布78

三、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市场价格走势78

四、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供状况分析78

第七章汽车散热器行业采购状况分析79

第一节汽车散热器成本分析79

一、2010-2011年原材料成本走势分析79

二、2010-2011年劳动力供需及价格分析79

三、2010-2011年原材料成本控制分析82

第二节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供给分析87

一、主要原材料情况87

二、2009-2011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与供给分析91

三、2011-2015年主要原材料市场变化趋势预测109

第三节汽车散热器下游产业分析110

第八章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供需分析129

第一节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市场需求分析129

一、汽车散热器行业需求市场129

二、汽车散热器行业客户结构129

第二节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市场供给分析129

一、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市场供给分析129

二、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市场供给预测130

第三节2011-2015年供求平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130

一、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的需求预测130

二、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供求平衡分析130

三、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供求平衡预测131

第九章区域市场情况深度研究133

第一节长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133

第二节珠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136

第三节环渤海区域市场情况分析139

第四节汽车散热器行业主要市场大区发展分析145

一、华北大区市场分析145

二、华中大区市场分析145

三、华南大区市场分析146

四、华东大区市场分析146

五、东北大区市场分析146

六、西南大区市场分析146

七、西北大区市场分析147

第三部分行业竞争分析

第十章汽车散热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49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49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49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49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150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50

五、客户议价能力151

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152

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53

一、生产要素153

二、需求条件154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154

四、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154

五、政府作用155

第四节汽车散热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56

一、2010年汽车散热器行业竞争分析156

二、2010年国内外汽车散热器竞争分析156

三、2010年中国汽车散热器市场竞争分析156

四、汽车散热器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157

五、汽车散热器行业竞争策略158

第十一章汽车散热器行业产业结构分析187

第一节产业结构分析187

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的分析187

二、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189

三、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190

四、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190

第二节产业结构发展预测190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政府产业指导政策分析190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195

三、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195第十二章前十大领先企业发展分析201

第一节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

一、企业概述201

二、2011年企业经营状况202

三、企业汽车散热器销售分析206

四、2011-2015年企业发展分析207

第二节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8

一、企业概述208

二、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209

三、企业发展优势213

第三节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214

一、企业概况214

二、企业发展分析215

第四节山东厚丰集团215

一、企业概况215

二、企业生产能力216

第五节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217

一、企业概况217

二、企业发展优势217

第六节贵航股份永红散热器公司218

一、企业概况218

二、企业发展优势218

第七节济南永跃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219

一、企业概况219

二、企业主要产品219

第八节巢湖科越实业有限公司219

一、企业概况219

二、企业发展优势220

第九节浙江省永康市鸿运实业有限公司220

一、企业概况220

二、企业发展优势221

第十节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221

一、企业概况221

二、企业发展优势221

第四部分投资潜力预测

第十三章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223第一节汽车散热器市场前景分析223

一、汽车散热器市场容量分析223

二、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前景分析223

第二节汽车散热器未来发展预测分析224

一、中国汽车散热器发展方向分析224

二、2011-2015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规模227

三、2011-2015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28

第三节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供需预测229

一、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供给预测229

二、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需求预测229

三、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进出口预测230

第四节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230

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230

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231

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232

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233

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236

六、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SWOT分析239

第十四章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投资方向与风险分析245第一节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245

第二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248

第三节汽车散热器行业投资潜力与机会248

第四节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251

第五节2011-2015年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52

一、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252

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53

三、市场分割的风险253

四、业务依赖汽车行业的风险253

五、铜价上涨造成铜质散热器市场规模下降的风险254

六、微车市场未来波动的风险254

第五部分市场策略研究

第十五章行业发展环境与渠道分析255

第一节全国经济发展背景分析255

一、2010年宏观经济数据分析255

二、2010年宏观政策环境分析259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分析265

第二节竞争对手渠道模式266

一、汽车散热器市场渠道情况266

二、汽车散热器销售渠道分析267

三、汽车售后市场零部件渠道商特点及趋势268

四、汽车散热器企业的市场推广策略270

第三节主要商圈发展趋势分析272

第十六章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策略分析281第一节消费者调查研究281

一、未来社会人口生活水平281

二、汽车散热器消费者调查281

第二节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285

一、我国汽车散热器企业存在的营销问题285

二、中国汽车散热器企业营销渠道构建286

三、汽车散热器营销模式的发展方向292

第三节多元化策略分析297

一、行业多元化策略研究297

二、现有竞争企业多元化业务模式298

第四节广告投放策略分析300

一、2010-2011年广告投放总量变化分析300

二、国内汽车散热器企业的广告宣传策略301

第五节品牌策略分析306

一、各品牌定位及策略分析306

二、各品牌知名度及策略分析307

三、各品牌美誉度及策略分析310

四、各品牌忠诚度及策略分析316

图表目录

图表:汽车散热器产业链2

图表:2010年汽车散热器市场规模21

图表: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情况32

图表:2010年汽车散热器工业总产值37

图表:2010年不同规模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经济指标37图表:2010年不同所有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经济指标38图表:完整的钻石体系图45

图表:2010年汽车散热器行业生产规模57

图表:2010年汽车散热器行业产成品58

图表:2010年汽车散热器行业销售收入58

图表:2010年1-2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盈利能力58图表:2010年1-5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盈利能力59图表:2010年1-6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盈利能力59图表:2010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盈利能力59图表:2011年1-3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盈利能力59图表:2010年1-2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偿债能力59图表:2010年1-5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偿债能力60图表:2010年1-6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偿债能力60图表:2010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偿债能力60图表:2011年1-3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偿债能力60图表:2010年1-2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营能力60图表:2010年1-5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营能力61图表:2010年1-6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营能力61图表:2010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营能力61图表:2011年1-3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营能力61图表:2010年1-2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成长能力61图表:2010年1-5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成长能力62图表:2010年1-6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成长能力62图表:2010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成长能力62图表:2011年1-3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成长能力62

图表:2011年上半年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数据64

图表:2011年1-5月中国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数据统计66图表: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能76

图表: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76图表: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产能预测77

图表: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产量77

图表: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产量预测77

图表:2010年1-2月全国铜材产量94

图表:2010年1-3月全国铜材产量94

图表:2010年1-4月全国铜材产量95

图表:2010年1-5月全国铜材产量95

图表:2010年1-6月全国铜材产量95

图表:2010年1-7月全国铜材产量95

图表:2010年1-8月全国铜材产量95

图表:2010年1-9月全国铜材产量96

图表:2010年1-10月全国铜材产量96

图表:2010年1-11月全国铜材产量96

图表:2010年1-12月全国铜材产量96

图表:2011年1-2月全国铜材产量96

图表:2011年1-3月全国铜材产量97

图表:2011年1-4月全国铜材产量97

图表:2011年1-5月全国铜材产量97

图表:2010年2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7图表:2010年3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8图表:2010年4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8图表:2010年5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8图表:2010年6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8图表:2010年7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8图表:2010年8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9图表:2010年9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9图表:2010年10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9图表:2010年11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9图表:2010年12月铜平均成交价格99图表:2011年1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0图表:2011年2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0图表:2011年3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0图表:2011年4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0图表:2011年5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0图表:2011年6月铜平均成交价格101图表:2010年1-2月全国铝材产量103图表:2010年1-3月全国铝材产量103图表:2010年1-4月全国铝材产量103图表:2010年1-5月全国铝材产量103

图表:2010年1-7月全国铝材产量104图表:2010年1-8月全国铝材产量104图表:2010年1-9月全国铝材产量104图表:2010年1-10月全国铝材产量104图表:2010年1-11月全国铝材产量104图表:2010年1-12月全国铝材产量105图表:2011年1-2月全国铝材产量105图表:2011年1-3月全国铝材产量105图表:2011年1-4月全国铝材产量105图表:2011年1-5月全国铝材产量105图表:2010年1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6图表:2010年2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6图表:2010年3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6图表:2010年4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6图表:2010年5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6图表:2010年6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7图表:2010年7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7图表:2010年8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7图表:2010年9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7图表:2010年10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7图表:2010年11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8

图表:2010年12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8

图表:2011年1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8

图表:2011年2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8

图表:2011年3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8

图表:2011年4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9

图表:2011年5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9

图表:2011年6月铝平均成交价格109

图表:2008-2010年度汽车销量变化情况114

图表:2008-2010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4

图表:2009-2010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5图表:2009-2010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5图表:2010年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5图表:2006-2010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情况116

图表:2010年汽车重点企业经济指标同比变化情况116

图表:2010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116

图表:2009-2010年汽车整车出口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7图表:2009-2011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117

图表:2009-2011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118

图表:2009-2011年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119图表:2009-2011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120

图表:2010年1-2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5

图表:2010年1-3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4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5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6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7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8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6

图表:2010年1-9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0年1-10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0年1-11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0年1-12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1年1-2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1年1-3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7

图表:2011年1-4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8

图表:2011年1-5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8

图表:2011年1-6月汽车产量全国合计128

图表:2010-2011年汽车散热器供给量129

图表: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供给预测130

图表:2011-2015年汽车散热器需求预测130

图表:2010-2011年华北地区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规模145图表:2010-2011年华中地区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规模145图表:2010-2011年华南地区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规模146图表:2010-2011年华东地区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规模146图表:2010-2011年东北地区汽车散热器行业市场规模146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调研与预测分析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目录〗 第一章汽车保险行业概述 第一节汽车保险的概念及起源发展 第二节汽车保险的分类、职能及作用 一、汽车保险的分类 二、汽车保险的职能 三、汽车保险的作用 第三节汽车保险的要素、特征及原则 一、汽车保险的要素 二、汽车保险的特征 三、汽车保险的原则 第二章世界汽车保险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世界汽车保险业概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世界汽车保险业概述 二、车险更充分体现了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三、车险费率厘定因素众多而各国侧重不同 四、车险营销以代理为主以服务竞争 第二节美国 一、美国的汽车保险制度 二、美国汽车保险简介 三、美国车险科学的费率厘定和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四、美国未婚低龄男性个人汽车险费率最高 五、美国强制车险制度设计与运作的几点启示 第三节英国 一、英国是汽车保险业的发源地

二、英国汽车保险业发展成熟 三、英国汽车保险的特点 四、英国车险承保的分析及启示 第四节德国 一、德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 二、德国汽车保险分等级 三、车险改革对德国车险市场的影响 四、德国机动车辆法定第三者责任保险简介 五、德国车险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节日本 一、日本汽车保险制度 二、日本汽车保险市场变革分析 三、日本汽车保险风险细分 四、日本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零利润 第六节其他国家或地区 第三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营运态势解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发展局势分析 第三节中国汽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一、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健全BMS定价模式 三、行业联合与车险信息平台的共建 四、政府干预 第四节中国车险市场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价格大战削弱了行业盈利能力 二、渠道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费 三、理赔漏洞大造成赔付成本过大 四、参与不足外资保险公司贡献小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

洞见 罗兰贝格 09.2020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

2019年,中国乘用车新车销量延续了下滑势头,较上年继续下降近10%。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成熟的“新常态”时期,汽车金融市场的整体增速也开始减缓。与此同时,各种背景的公司继续涌入汽车金融市场,现有行业玩家也不断投入,加剧的竞争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日益严格的监管引领行业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但也给部分玩家带来经营压力,提出转型要求。 进入2020年,疫情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关键词。汽车金融行业也受到巨大冲击,行业亟待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金融企业需要对自我进行审视,重整旗鼓,摆脱粗放的经营模式,塑造可持续的发展竞争力。 尽管困难重重,前市并不悲观,许多积极的市场变化驱动着行业前进。细分场景逐步明确,待拓空间逐渐明朗。拨云见日,我们看到汽车金融市场孕育着许多新的机遇。 汽车本身的变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汽车金融的发展和变化。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下,新能源和移动出行都催生出了区别于传统的金融需求,对乘用车金融的模式和渠道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汽车金融企业迎来梳理业务、自我塑造的窗口。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二手车销量及其对应的金融市场仍在快速成长,行业基础和规范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从事二手车金融的企业迎难而上,继续努力创造市场秩序,随着数据体系的完善,突破业务瓶颈指日可待。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次覆盖了商用车金融市场,对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和模式演变进行了总结。商用车新车金融是一个规模近3,000亿元的大市场,具备较高专业性,尤其在渠道开拓 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鲜明的发展特点。此外,商用车在用车环节占据了更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为相关金融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正待不断进取的企业进行开拓。面对各细分市场的机会,树立独特优势对于汽车金融企业来前言 面图片: S e r g e y N i v e n s - F o t o l i a 力创造条件。用车环节金融和出行金融服务也将成为汽车金融企业商业模式拓展的必争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倡导开放合作、共同创新的发展主旋律。 本报告是罗兰贝格自2014年发布《中国汽车金融报告》以来的第六期。罗兰贝格持续观察汽车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行业洞察提供相应的分析及预测,谨以此报告抛砖引玉,在这机遇和挑战碰撞的市场环境中,为行业相关人士提供思考,共同推进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 上升。 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保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控制,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级别调整方面,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其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行业景气度持续弱化有助于市场出清并实现优胜劣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外商独资新能源车企的顺利投产以及合资车企中外方持股比例的政策放开,或将给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及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行业基本面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历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高。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影响,2019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下行,产销量下降,其中乘用车降幅较大。在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汽车市场或已进入存量博弈与优胜劣汰阶段。 汽车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自2000年起步入快速发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

1、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概况 2010年无疑是全球汽车行业复苏的一年,根据德国汽车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轿车销量比上一年增长12%,总数超过6170万辆,家用小汽车迅猛增长成为全球车市的主要推动剂。 从搜狐汽车研究室对2009-2011年主要国家汽车销售增长率与未来预期统计中可以看出,2009年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多数出现负增长,而在新兴市场,除俄罗斯外均获得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 2010年,北美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有所改善,汽车行业逐渐恢复增长;欧洲国家市场表现依旧疲软,在欧洲汽车销量前五位的国家中,除英国、西班牙年度销量微幅增长外,其他国家均呈现负增长;而亚洲及新兴市场却一片繁荣,领跑全球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增速最快,中国、印度依旧保持飞速增长,俄罗斯开始恢复性增长,巴西增速稳定。 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依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多数国家纷纷调低2011年销量增长目标,其中法国、英国、日本作出负增长的预期。根据德国汽车联合会预计,2011年全球汽车销售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对增长幅度表示谨慎,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预计,2011年全球轿车销量将增加5%。 2、2010年三大汽车制造商分析(行业地位、公司领导人特质、公司经营理念、公司产品简介等)。 2.1、丰田汽车公司 2.1.1、行业地位 丰田汽车公司宣称受益于全球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2010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销量提高了8%至84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 丰田汽车公司表示,该公司2010年842万辆的销量数据包括了其附属公司大发(Daihatsu)和日野(hino)的销量,若不将这两家公司销量算计在内,丰田(包括雷克萨斯)2010年的销量为753万辆,同比增幅为8%。 2010年,丰田控股51%的大发汽车公司销量增长了4%至78.3万辆,而丰田旗下日野销量增长了35%至10.7万辆。2010年丰田在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增幅为14%,而海外市场的6%增幅低于该水平。 2.1.2、公司领导人的特质——丰田喜一郎 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兼领导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丰田喜一郎的同学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随着时光流逝,正是由于丰田创始人的的这种拼搏干劲,才促使了丰田集团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发展集团事务,才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 2.1.3、公司经营理念

汽车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汽车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汽车金融市场调研报告如何写呢?具体有那方面的内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汽车金融市场调研报告发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汽车金融市场调研报告随着世界的发展,汽车行业已成为世界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前行。正值建国六十周年暨东风汽车公司建厂四十周年之际,结合现有的专业需求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计划,我们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赴湖北xx市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主营业务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零部件、装备等方面。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建设,公司已拥有实力强大的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和覆盖范围广泛的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事业布局。主要厂区分布在xx、襄樊、武汉、广州四大基地。除此之外,公司还在上海、广西柳州、江苏盐城、四川南充、河南郑州、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朝阳、浙江杭州、云南昆明等地设有分支企业。 近年来,东风汽车公司根据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规模实力的定位,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

并相应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目前,公司各项事业已进入全面快速的新阶段,新的发展也必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我们调研了东风汽车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即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该厂主要生产商用车等各种标准车厢及特定车厢,厂内效益与东风其他厂相比属中下水平,在xx市团委及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对该厂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考察,活动进展顺利。 7月7日上午,与xx市团委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活动安排及希望达到的目的,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市团委组织部蒋部长给我们开出了介绍信,并与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下午,对即将展开的调研活动安排就绪。 7月9、10日,由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我们在厂内活动的党委工作处负责人喻娇通知安排,在厂内一名老工人和一名技术工人的带领及讲解下参观了厂房,结合我们机械专业的特点特别对工厂内部车铣铇磨等各项工艺的操作近距离观摩,并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各工艺的原理、操作要求、创新点等。 7月13日,在喻娇同志的安排下和厂内老领导进行了座

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3民营资本“扎堆”微轿,不要只看利益不见风险4 我国为柴油车确定尾气达标“时间表”5 行业前瞻6 跨国车商在中国赚取“暴利”能持否?6 想完全依靠引进发展壮大,绝对是“异想天开”6 2002中国轿车市场回顾7 2003年中国汽车业猜想8 10 广州本田的做法是在“刀口添血”10 车市终于开始趋于理性10 现在的汽车广告都宣传什么?11 12 13 今年首批进口许可证将于4月底下发13 美伊战争可能会造成进口车价格波动13 美伊战争打响,美汽车销量受到严重影响13 北京旧车有了售后服务13 北京车辆经管更加人性化13 最新技术14 价值3000万的环保概念车亮相华南14 武汉电动汽车领跑全国14 新型车用蓄电池投入生产14 燃气发动机有了专用润滑油14 标致雪铁龙携福特推出两款直喷柴油发动机14 美发明汽车内置防撞感应器15 汽车语音导航仪悄然入京15 生产厂商15 一汽、海马上演“角力”大战15 东风公司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16 北京吉普可能要造轿车16 福田汽车南方销售公司成立16 东南谋求做强做大17

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进入崭新领域17 新版别克GL8将引发MPV市场新一轮竞争17 国产宝马年底前可能上路17 上海大众对帕萨特的经销策略让人费解18 上海大众将停产高尔7.5万车型18 金杯、依维柯未吸引眼球也忙着“改脸儿”18 爱丽舍运动版“叫板”宝来18 红旗世纪星2.4正式上市售价25.9万元19 威姿价高和寡末销售平平19 高尔夫年内将在华生产并投放市场19 经销渠道19 北京将建国际汽车博览中心19 进口车出现新销售方式——期货19 西南首家大型汽车超市于3月31日在成都“开幕”19 新疆赛博特汽车城开工奠基20 日本“黄帽子”将进入中国20 配件供应20 零部件供应瓶颈不破,“汽车国产化”空谈20 相关行业20 扬州将办国际汽摩配件展20 上海4月车展预热21 武汉国际车展十月举行21 广州国际车展拟年年办21 中国汽车服务业的十大商机21 汽车工业拉动我国金属市场21 6种车的低速冲撞实验21 实用手册22 春天汽车养护方法漫谈22 23 23 汽车消费心理发生六大转变24 市场数据24 北方汽车市场新车报价(3月16日—22日)24 北方汽车市场销量排行(3月16日—22日)25 北亚销售行情指数(3月17日—23日)25 北京中联汽车市场销售排行榜(3月14日—20日)25 由于美伊爆发战争,燃油税政策可能会延缓出台。该政策一改我国目前燃油税征收定在生产阶段(即出厂时)定额收取的方式,而按国际惯例,在消费阶段(即在加油站加油时)征收燃油税。有关专家称,燃油税政策的出台,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I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1) 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2) 二、汽车工业产销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 (4) (一)汽车产销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4) (二)汽车价格下降导致汽车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9) 三、增速放缓加剧汽车企业分化 (10) (一)汽车大型企业竞争优势依然稳固 (11) (二)主要轿车厂家与品牌加快分化 (12) (三)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 (14) II汽车行业的重点问题分析 (15)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问题分析 (15) 一、KD装配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二、KD装配汽车盛行的四大主要原因分析 (17) 三、KD装配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9)

四、《办法》对整车特征的界定分析 (20) 五、《办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23) 六、对《办法》实施后的政策效果评价 (26) III结论与预测 (29) 1、短期内汽车产销规模依然受到一定压制 (29) 2、盈利增速减缓、分化趋于明显 (29) 3、加息对汽车产业的抑制作用不会太大 (29) 4、前9个月车价下降11%,第四季度仍有走低可能 (30)

I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较之前几年30%-40%甚至更高的增长幅度,三季度汽车业确实出现了增速下降的态势,但那是在基数扩大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汽车业作为一个上下游关联度极大的产业,在目前燃油、原材料供给和道路交通条件紧张的形势下,适度发展不仅可以避免大起大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更能发挥支柱产业应有的作用。因此15%-20%的发展速度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是合理的。 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1、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为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并基本保证与GDP 的同步增长。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且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长率要高于GDP增长,也高于其他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国家的平均水平,如图1-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前3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93144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预计第四季度的GDP 增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2017年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金融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12月

目录 一、汽车零售渠道变革和汽车金融行业格局:扎根场景,渠道为王5 1、汽车金融的产业链生态丰富:资金方、服务商、渠道方 (5) 2、汽车流通环节进入整合期:4S店、二网及二手车、汽车电商渠道打通 (6) 3、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增加: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共发展 .. 10 4、汽车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从批发业务切入零售业务 (15) (1)批发业务是汽车金融业务的切入点 (15) (2)零售业务是核心,利润空间大 (15) (3)汽车金融渠道和客户下沉,金融产品覆盖产业链 (16) 二、汽车金融新模式:互联网+新零售+汽车金融 (17) 1、商业模式:综合服务的叠加 (17) (1)新车电商B2C平台导流模式 (17) (2)二手车电商B2C平台导流+消费金融模式 (17) (3)B2B2C平台+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模式 (17) 2、爆款产品模式:租车+购车分期+二手车置换 (18) 3、资金模式多元化 (18) 4、汽车金融的收益率高 (20) 5、资产管理综合化:渠道及风控 (21) 三、汽车金融的市场空间大 (22) 1、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2) 2、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 (22) 3、中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潜力大 (23) 4、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4) 5、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25) 四、催化剂:汽车金融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 (26) 1、政策红利期 (26) (1)品牌单一授权的模式被打破 (26)

(2)降低车贷首付比例,鼓励消费金融创新 (26) (3)汽车金融的融资渠道拓宽 (26) 2、汽车消费需求下沉 (27) (1)高低线城市差异大,渠道正在重塑 (27) (2)新一轮的购车需求涌现 (27) 3、汽车金融供给增加 (27) (1)渠道下沉,玩家增多,汽车消费金融市场扩充 (27) (2)金融服务从汽车销售向汽车后市场延伸 (28) 4、资金涌入汽车金融行业 (28) (1)汽车金融受到资金方青睐 (28) (2)一级市场融资频繁 (29) 5、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提升业务效率 (30) 四、案例分析 (30) 1、大搜车:社会化渠道整合到汽车流通产业链共享平台 (30) 2、优信集团:二手车电商 (31) 3、第1车贷:汽车流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与交易服务 (32) 4、向日葵金融:从车抵贷到消费金融 (33) 5、优品车:整合二级经销商渠道 (34)

中国汽车用钢材深度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用钢材深度分析报告 新闻出处: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时间: 2006-10-19 09:00 汽车用钢品种构成 汽车用钢品种主要包括钢板、优质钢、型钢、带钢、钢管、金属制品等。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用钢中的板材(包括热轧钢板、冷轧钢板和镀层板)是生产汽车的最主要原材料,发达国家板材产量的50%以上是供应给汽车制造厂的。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在全球所消费的钢材已超过了1亿吨,加上生产汽车部件所消费的钢材,全球每年仅汽车行业消费的钢材就超过1.5亿吨。用于制造汽车的钢板简称汽车板,制造一辆轿车约需使用薄钢板600~800kg。根据汽车板的使用部位是否暴露在外,又可将它分为汽车外板和汽车内板。其中,汽车外板是汽车板中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通常采用德国标准称之为“O5”板,它要求表面无缺陷,同时还要具有一般汽车板所要求的优良冲压成型性、焊接性及耐蚀性。为解决腐蚀问题,新型的镀层钢板应运而生。目前,汽车制造业规定的汽车车体表面涂层耐蚀为5年、车体穿孔耐蚀为10年。为了保证人员的乘车安全,要检验汽车的安全性,作为主要手段之一的实车正面碰撞破坏性实验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这也检验了汽车板的性能,对汽车板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虽然新材料将取代部分汽车用钢,但钢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汽车最主要的原材料,并长期稳定在60~70%的比例。钢铁是汽车安全、长寿及低成本的关键。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积极寻求减轻汽车自重的方法和途径。汽车工业用来减轻汽车自重的先进的高强度钢材主要用于汽车外壳和结构件,并和轻金属进行竞争。同时,夹层钢板也是改善刚度减轻汽车自重的另一种材料选择。据预测,未来几年内,高强度钢在汽车中的应用将迅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5%。有人预计,到2010年,在通用汽车公司车身所用的材料中,双相钢可能占约45%,中强度钢约33%,低碳钢和马氏体钢各占约10%。 中国汽车板生产企业情况 自2002年起,宝钢已实现向南京菲亚特、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广州本田、风神汽车、东南汽车、长安汽车、四川丰田及国内各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2018年我国汽车轻量化及轻量化材料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汽车轻量化及轻量化材料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分析报告 (2018.04.15) 汽车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其实不难理解,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 汽车轻量化绝非是简单地将其小型化。首先应保持汽车原有的性能不受影响,既要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又要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耐撞性、抗振性及舒适性,同时汽车本身的造价不被提高,以免给客户造成经济上的压力。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汽车轻量化技术目的。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一、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节能减排成各国重中之重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2010-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和产量快速上升。2016年国内汽车产量2819万台,同比增长13.5%,汽车产量仍处于逐步上涨趋势中。另2017年8月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05 亿辆,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4 辆/千人,与发达国家每千人汽车保有量500辆左右相比,国内汽车保有仍会持续上升。 2011-2017H1国内汽车产量(万台)

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多,汽车排放污染引起注意。机动车大多是以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为动力,这两类发动机均直接排放细颗粒物,其中汽油机排放的颗粒物相对较少,而柴油机排放量多,是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来源解析报告显示,在雾霾所有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8%~36%,本地污染贡献,其中机动车污染占到31%,为主要来源。 各国为控制汽车排放量,纷纷提出汽车能耗和排放目标。到2020年,除美国之外的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国家和地区对乘用车燃油油耗的要求都将严格限制在5L/100km以下的水平,而且碳排放也更为严格(国内在2020将采用国Ⅵ的排放标准)。 汽车轻量化将成节能减排主攻方向。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是指通过汽车制造商一些技术措施配合相应的国家政策,建立起完善的机制等来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主要技术措施为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动机关键技术、改善油品品质和排放控制技术。其中,发动机技术与油品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技术积累才能提升,而轻量化技术是目前最容易实现的技术,将成为减排主攻方向。 汽车排放与汽车重量高度相关。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汽车整备质量降低100Kg,汽车每

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盈利模式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3.1 汽车金融公司定义 3.1.1 汽车金融公司的定义 3.1.2 汽车金融公司的特 3.2 汽车金融公司与其他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的比较分析3.2.1 三类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企业的差别 3.2.2 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优势 3.3 汽车金融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3.3.1 汽车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3.3.2 汽车金融产品的营销与管理 3.4 汽车金融市场 3.4.1 汽车金融市场的一般概念

3.4.2 发展汽车金融市场中的政府行为 3.4.3 发展汽车金融市场的具体案例 3.5 国内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3.5.1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3.5.2 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3.5.3 国内外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比较 3.5.4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对策 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3.1 汽车金融公司定义 如今的金融业早已脱离了商业信用时代,产生了大量不针对某个特定行业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我国也是如此。无论什么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多么重要,都没有必要设立与之部门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但汽车金融公司似乎是一个例外。在美国,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除了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信贷联盟等传统综合性金融机构以外,在汽车金融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专业性的汽车金融公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汽车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种特殊性使得专业性的汽车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汽车金融公司是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并提供相关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目前,汽车金融已经取代汽车制造业和汽车营销部门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上可为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下可连通消费市场,为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等起到指导作用。 3.1.1 汽车金融公司的定义 由于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业务功能的不同,加之汽车金融公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份额的有限,国际上对汽车金融公司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下面是关于汽车金融的几种定义: 1.美联储对汽车金融公司的间接定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划入金融服务体系的范畴,它是从金融服务公司业务及资产组成的角度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进行间接定义的:“任何一个公司(不包括银行、信用联合体、储蓄和贷款协会、合作银行及储蓄银行),如果其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部分由以下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应收款组成,如销售服务应收款、家庭或个人的私人现金贷款、中短期商业信用(包括租赁)、房地产二次抵押贷款等,则该公司就称为金融服务(财务)公司”。从这一定义中可以间接得出汽车金融公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