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发布:李文超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08-12-7 18:23:30 来源:宁夏灵武教育信息网 讨论:1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点击:2550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 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 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 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 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 大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 0 的读写。 第二单元 :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 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 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第三单元 :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 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 简 单图形旋转 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 的图案。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第五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第八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 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 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重点: 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 图或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总 复 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全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 全面达到本 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二、教材处理 1、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 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体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3、设计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以 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字体书写工整;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体现在应用题方 面,中下层生比较贪玩,基础差,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对应用题难于理解,还有待进一步 提高。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补缺,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班科全体 成绩。 2、后进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 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3、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 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 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掌握科学、 灵活的方法。 四、授课计划与进度: 单元 内 容 课 时 2 课时 2 课时 授课周次 1 周 4---3 周 2 (9.1--9.13) 测验时间 (周次) 3周3 备注
一、认识更大的 1、数一数; 数 2、人口普查;

3、国土面积; 4、森林面积; 复 习 机动 1、线的认识; 2、平移与平行; 3、相交与垂直; 4、旋转与角; 5、角的度量; 6、画 角; 复 习 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 机动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二、线与角
3 周 4----5 周 5 (9.14--10.1)
5周5
三、乘法
1、卫星运行时间; 1 课时 2、体育场(含练习三); 课时 2 3、神奇的计算器; 1 课时 4、 探索与发现 (一) (二) 课时 3 (三); 2 课时 5、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机动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6 周 1--9 周 5 (含国庆放假) (10.2--10.29)
9周5
1、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变换; 四、图形的变换 复 习 机动 1、买文具 2、路程、时间与速度 3、参观苗圃 4、秋游(含练习六) 5、国家体育场 6、探索与发现(四) 7、中括号 复 习 机动
10 周 1--10 周 5 (10.30--11.5)
10 周 5
五、除法
11 周 1--14 周 3 (11.6--11.30)
14 周 3
1、确定位置(一) 2、确定位置(二) 六、方向与位置 复 习 机动 1、温度 七、生活中的负 2、正负数 数 整理与复习(二) 机动 八、统计 1、栽蒜苗(一)
14 周 4--15 周 2 (12.1—12.6)
15 周 2
15 周 3--16 周 1 (12.7—12.12) 16 周 2--17 周 1
16 周 1
17 周 1

2、栽蒜苗(二) 实践活动:走进网络 复 习 机动 九、总复习 1、 复习整理 2、 复习迎考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6 课时 10 课时
(12.13-12.20)
17 周 2—18 周 4 18 周 5—20 周 5 (12.21—1.20)
21 周 2
本学期实际上课 19 周,共
9 0 节课,其中新授 65 节,复习考试 10 节,机动 15 节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 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 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 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掌握更大 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 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 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 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加学生的感 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 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 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 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 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 卡片来替?张卡片代表一万元, 那么 9 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 通过卖轿车的活动, 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 辆轿车卖 100000 元”,目的是提供 给学生数的机会, 通过逐步数的过程, 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 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 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 1 辆轿车卖 100000 元,那么 2 辆、3 辆是多少 元呢?6 辆、7 辆是多少元呢?10 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 “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 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 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 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 是提高学 生抽象能力的举措。 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 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 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 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 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以提高学生感受的 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 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 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 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 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 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 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 的思想。 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 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 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 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 6 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 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 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 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 密联系的。 3、 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 这样既方便书写, 又便于读数。 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 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 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 9600000=960 万, 如 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 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 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 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 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 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 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 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 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积”活动, 是一些有关植树的题材, 这些题材的数据中有些是精确的, 有些是近似的。 出示这组数据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 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说 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精确数与近 似数的差异。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 得出不同的近似数。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 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如精确到千公顷:约是 224319 千公顷,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 么出来的?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具体的运用中,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教材第 11 页第 2 题安排的练 习, 就是一道根据实际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数。 在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 然后再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一般说,是以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如第⑴题中,全国造 林是以“万公顷”为单位, 那么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造林也应用“万公顷”为单位。 第⑵题 2000 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是以“千公顷”为单位, 那么比较 2001 年的造林数也应以“千公 顷”为单位。

第一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 2-4 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 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 720000 平方米;2003 年已有 112000000 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 100000 人; 国家大剧院“蛋壳” 面积约为 3.5 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 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 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 张 100 元是多少元?20 张呢?50 张呢?100 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 9 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 个十万是多少?10 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 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 1 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 1 亿要数 3 年 2 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3 页第 1 题。 在进行练习前, 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 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材第 4 页第 2 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 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教材第 4 页第 3 题和第 4 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教材第 4 题第 5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 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 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 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 5~7 页。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 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 9 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 1807199 平方千米; 赤道长 40076 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 11034 米; 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 1295330000 人。祖国大陆约有 1265830000 人,北京市约有 13820000 人,天津市约有 10010000 人。 2.把数据进行分类。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 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 a.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 b.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 c.按照 0 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 0 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 0 的数为一类。 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 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 0 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 3.研究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 4958,是由 4 个千,9 个百,5 个十和 8 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 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 个百在右边第三位, 就是百位;4 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 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 成为 一个数位顺序表: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 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 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5) 认识数位分级。 老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 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 ? 千 亿 位 亿 百 亿 位 级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万 百 万 位 级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个 百 位 级 十 位 个 位
(6) 学习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亿级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1 1 亿 位 2 2 千 万 位 9 6 1 1 百 万 位 5 5 3 0 1 万级 十 万 位 3 8 8 0 8 万 位 3 3 2 1 0 4 1 千 位 0 0 0 0 7 0 1 个级 百 位 0 0 0 0 1 0 0 十 位 0 0 0 0 9 7 3 个 位 0 0 0 0 9 6 4
指导:1265830000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 和 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 0 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 0 了吗?质疑:1807199 这个数读不读这 个 0 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提问:0 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 0 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4.研究中间有 0 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 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7 页第 1 题。 2.教材第 6 页第 1 题中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读亿以内的数)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 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第三课时
(分课时二、写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教材第 5~7 页。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 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 0 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 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 40080500 370600 1459032700 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

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六百七十八万呢?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 级上写 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 0 就可以了。 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103245 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3.中间及末尾有 0 的数的写法。 提问: 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 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6 页第 2 题 2、教材第 7 页第 2 题 3、口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位数是 9 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

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 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
第四课时 (分课时三、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 5 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探索新课 1、出示例题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 的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 13820000 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 人 澳门 440000 人 大陆 1265830000 人 提问:扑克到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2、分类。 观察例题,请学生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 2 人一组, 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3、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 1,怎么比? 学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 3 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 0 大, 所以 13820000?10010000

4、分析 引导分析: 上海的人口最密集, 因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却很多, 重庆虽然人口多, 但地方大, 所以重庆人口没有上海密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6 页第 1 题中的第(2)题 2、教材第 7 页第 3 题 3、教材第 7 页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启发提问: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第五课时
国土面积(改写)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 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 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 1、2 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 1 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 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 数。 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 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 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 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 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 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第六课时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 数据进行分类, 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 并让学生再举例说 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 一试第 2 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 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 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 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 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 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 分析哪些是“五入的”, 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 1、2、4 2、从报纸中找 5 个精确数,5 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第七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 1 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 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 2 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 1 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 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 2 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 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 4 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 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 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通过探索活动,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 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 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 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 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 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 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 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 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 识平行线。 “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 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 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 象概念的平台。 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 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 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 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 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 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 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 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 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 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 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 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 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 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 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 P22),请学生自己 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 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 距离是最短 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 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 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 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 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 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

行线段的特点。 课时安排: 线的认识 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角的度量 画角 练习二
3 1 1 4 1 1 1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教材 14、15 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 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 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事“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 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 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 出一些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 A.B 两点,再连接 AB 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 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 A.B 两点 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 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 B 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 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2、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15 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 15 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 15 页“试一试”第三题。 (四)思维训练 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 )条 (2) 有( )条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教案】线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材 14---15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 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 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 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 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 认识直线 1、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 (能变长变大) 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 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 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 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 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 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 认识线段 1、 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 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 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 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 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 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 认识射线 1、 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 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 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 AB 和射线 BA 不同。 三、 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 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 做教材 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 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 “试一试”的第 2 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 巩固练习 P15 看一看 量一量 第 1、2 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 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数学 学科( 五 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所需课时 8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或 《 大 纲 》 要 求 教 材 分 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 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 情 分 析 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策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 计算方法。 2. 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 容(课 题) 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和要 求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 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 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 备 教学时 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 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 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 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 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 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 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

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复习大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复习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 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 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 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 —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 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 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 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 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 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 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 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 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 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 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 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 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 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 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 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 “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 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精打细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1

买文具 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元、角、分”以小数来表示的过程,建立起初步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小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具:电脑课件 学具:钱币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 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 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 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 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 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 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 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 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测量、分一分 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除法等。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 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