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不仅有辽阔的海洋、广袤的滩涂、星罗棋布的内陆

水面,而且还有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域特点生长的多种多样的

水生生物资源。我们不仅有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的必要性,而且也具备进一步

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的条件。如何使我国水产资源的潜力充分释放,使渔业生

产走上一条协调稳步的道路,是水产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

5.3.1 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水产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和

非生物资源。水产生物包括鱼、虾、贝、藻、海兽、水禽等动植物,非生物

水产资源是指生物水产资源栖息、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5.3.1,1 水产资源的类型

按照水产生物资源生活水域的性质不同,通常分为内陆水域水产资源和

海洋水产资源两大类型;

内陆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塘堰、鱼池中天然和人工养殖的

各种水产生物,其种类非常之多。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的国家之一,淡水总水面约有l 500万hmz,淡水可养面积约560万hm’。我国内陆水域中,以淡水鱼为主体,有近1 000种,此外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的蟹类、虾类、两栖类等资源。从各种鱼类适应水域的情况,划分为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其中青、草、鲢、鳙鱼又称为四大家鱼。长江的鲟鱼、银鱼、团头鲂,黄河的鲤鱼,黑龙江的鲑鱼,青海湖的裸鲤等都是分布面广的名贵种类。虾、蚌、螺、蟹、甲鱼等资源分布遍及全国。

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海洋生物有2 000多种,其中鱼类达1 500

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150多种,其中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鲱、鳗、大黄鱼、比目鱼、红鱼、沙丁鱼、鲨鱼、鲳、鲷、金枪鱼等;有经济价值的重要软体动物有乌贼、鱿鱼、鲍鱼、牡螈、花蛤、章鱼等;甲壳类有对虾、龙虾、青蟹等;棘皮类有刺参、梅花参等;沿海分布的藻类常见的有200 种以上,其中主要经济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篙、石花菜等。5.3。1.2 水产资源的特点

水产资源有着重要的自然和经济特点,了解、认识这些特点,是合理利

用水产资源的前提。水产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

水产生物资源和它生存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及人类活动的有利不利条件

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一种资源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的资源要素的相应变化。人类的干预如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捕捞、养殖等投入对各要素的影响将会造成某种不子衡。反映到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就会出现失调或者资源利用过度,破坏了生物资源,或者开发利用不足,造成水产生物资源的浪费。要使水产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并不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的整体性特点。水产生产和再生产涉及到六个基本要素,即生物、非生物、劳动力、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物质和能源、经济基础信息资源等,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干预下有机地进行着水产再生产过程。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少或在量的短缺,都会使得水产再生产无法进行或出现生产停滞,萎缩。如海况条件的变化可以造成鱼类资源的增多或减少;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的演替,从一种资源组合

演变成另一种资源组合。水产资源各要素组成的整体与农业、工业、商业等

部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水产资源的多样性

它包括水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水域的多样性;技术结构和人才结构的

多样性。我国水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资源、虾蟹类资源、贝类资源、藻类资源等;水域的多样性体现在水域辽阔,多样,有不同的形式,大的划

分为海洋与内陆水域,而内陆水域中又有湖泊、水库、河流等大中型水体,也有鱼池、堰塘等小型水体;水域生产力水平的不千衡性,要求与之相适应的

是一种多层次的技术结构和人才结构,远洋渔业要求技术水平要高,操作方

式机械化水平要高;淡水养殖多数还靠人工操作。在开发利用水产资源时,其生产方式和经营形式应与水域的多样性相适应。

3.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可再生性

无论是海洋还是内陆水域,水产资源的绝对数量是有限的,但水产生物

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能自身繁殖后代,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也会因自然因素

或人为因素而减少种群数量,只要利用得当,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水产资源的基本特征。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通过各种科

学手段,改良、培育新的水产良种,发掘水产生物资源的潜力,提高水域生

产能力。开发利用适度时,水生生物资源有恢复和增殖的能力,如捕捞过量

则会造成水产资源的枯竭。

4.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各种水生动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物学特性,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条件和分布

规律,要受到许多自然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海洋中不同的水深范围内其水温、盐度、营养元素、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水

产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生态习性、群落结构等都不相同,所以海洋渔业

资源有沿岸、近海、外海、大陆斜坡和深海5个区域类型。内陆水产资源分

布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外流河水系条件显著优于内流河水系,鱼类品种较

为丰富,南方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暖湿型区域,淡水面积约占近1/2,是发展水产养殖的优势区域。,

5.3.2 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

5.3.2.1 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

我国拥有辽阔而优越的渔业水域和富饶的水产生物资源,从北至南有渤

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跨越近40个纬度,总面积达lOO多万千方

海里,其中水深在200m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43万km‘,是优良的天然渔场。

1.渤海海域

这是我国的一个内陆海,面积8万km‘,三面被陆地环抱,东部与黄海相通,海区水文状况受大陆影响较大,约有鱼虾类180多种,构成多种鱼、虾

的良好产卵场和索饵场。20世纪50年代以经济鱼、虾类为主的生态群落,因捕捞过度,60年代被大型杂鱼、比目鱼和鳐类等替代;70年代又被小型杂鱼黄鲫鱼青鳞鱼等替代。近几年毛虾、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又成为主要种类,与—·些杂鱼杂虾和中鱼构成生态群落。渤海岸型以淤泥质浅滩为主,浅海滩涂面积约333万hm’,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盐,适合多种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近年主要养殖对虾、贻贝、扇贝、海带、鲍鱼、海参等,是我国对虾的主产区。

2.黄海海域

是一个半封闭的陆缘浅海,面积约38万km‘,千均水深44m,全部属于

大陆架,有各种鱼类有200多种,是我国惟一的冷水性鱼类——大头鳕、狭

鳕分布的海区。近海经济鱼类主要是小黄鱼、带鱼、太子洋鲱鱼、鳕鱼、鲆鱼、日本乌贼等,本区的渔业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是小鱼。沿岸浅海

滩涂面积约400万hm2,海底坡度小,贝藻类资源丰富,主要有海带、紫菜、紫贻贝、海参、蟹等。由于受多条水系的影响,饵料生物集中,构成了良好

的鱼虾蟹类繁殖场,是我国对虾、刺参、文蛤、海带、紫菜的主产区。

3.东海区域

东海是一个较开阔的浅海,面积约为77万km’,其中大陆架的面积约为

51万km’,地处热带与温带过渡区,水文环境较为复杂,兼有南北鱼类资源,各种鱼类有600多种,沿岸原是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和乌贼的产卵区、索

饵场和幼体肥育区,但目前已遭到破坏。近海渔业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海鳗、白姑龟、马鲛鱼和鲐鱼等经济鱼类;外

海区以沙丁鱼、大眼鲷、水珍鱼、方头鱼、乌鲳等为主。东海的浅海滩涂面

积约400万hm’,背山面海,多岛屿、港湾,风浪小、冬季不结冰,地形平坦,贝藻类资源丰富,适宜于海水增殖和养殖业的发展。是我国传统的贝类如牡蛎、缢蛏、泥蚶、蛤仔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紫菜的传统养殖区。

4.南海区域

南海是一个较大的深海盆,面积约350万km’,平均深度为l 212m,最

深处是5 559m,海洋水文环境因子相对稳定,具有亚热带、热带海洋的特征,

浮游生物繁殖快,鱼虾种类多,约有l 00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海洋渔场,

沿岸的主要经济种类有红鱼、石斑鱼、鲷类、大虾、乌贼等;近海水域主要

有金线鱼、鲱鲤等:外海区域主要有鲐鱼、深水金线鱼、金枪鱼、鲨鱼等。该

区域的浅海涂滩面积约230万hm’,沿海港湾有170多个,靠近港、澳地区,

经济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海水养殖大有前途。

5.3.2.2 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

l‘淡水资源状况

江河是内陆水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流域面积在lOOkm2以上的

河流大约有5 000多条,这些河流大多水量丰富,水质肥沃,适宜于水生生物

的繁殖生长;全国的天然湖泊有2万多个,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面积在500hm‘以上的水库、星罗棋布的池塘等,它们都是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水面总面积中,河沟占38.9%,湖泊占42.2%,水库占11,?%,池塘占7.2%,可利用水面566万hm’。淡水产品产量的构成中鱼类占96.6%,虾蟹类占1.8%,贝类占1.6%。

2.淡水资源的分布

(1)长江中下游区该区水域辽阔,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

渔业最发达地区。全区水域面积占全国总水面的45.5%,可养水面占全国的44.1%,已养殖水面占可养水面的85%,在已养水面中,池塘面积最大,其

次是水库、湖泊。本区鱼类有3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鲶、银鱼等,还有本区特产的白鲟、中华鲟等。本区养殖历吏

悠久,养殖技术水平较高,捕捞及养殖的产量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60%以上。

(2)华南区该区自然湖泊少,养殖水面主要是水库、池塘,可养水面

占全国的11.8%,已利用养殖水面占可养水面的65%,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个重要水产晶产区。由于该区优越的气候条件,生物生长期长,也

是养鱼经验丰富的先进地区,全区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20%以上,其中,养殖产量的比重达95%左右。区内的鱼类约有319种,鲶科和鳅

科种类丰富,常见的经济鱼类有40余种,特有的经济鱼类有鲮鱼、卷口鱼、

须鲫、桂草鲮、白甲鱼等。

(3)北方区该区内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贯穿,中下游平原多浅盆式

洼淀,总水面占全国的5.4%,可养水面占全国的10.5%,占本区总水面的62%,已养水面占可养水面的76%,主要进行库面养殖,少量的池塘养殖。有鱼类150余种,主要为鲤科鱼类,并有属于南方类型的黄鳝、鳗鲡和冷水类

型的鲑科鱼类。本区适于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渔业生产的基础薄弱,生

产水子低,全区水产品量仅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8%左右。

(4)东北区该区内有黑龙江、辽河两大水系,并有较多湖泊,总水面

占全国的12.1%,可养水面占全国的12.6%,占本区总水面的53.1%,已利用水面占可养水面的42.4%,水库面积最大,有各种鱼类169种,其中淡水

鱼128种,洄游鱼21种,咸水鱼20种;经济鱼类有鲢、草、鲤、鲫、鳊、鳜、鲶等,还有哲罗鱼、细鳞鱼、白鲑、江鳕等北方冷水性鱼类,特产的名贵鱼

是大马哈鱼。该区养殖鱼类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虽冬季寒冷,但夏季温和

而湿润,湖泊、水库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具有良好的鱼类越冬自然条

件,适于发展养殖业。

(5)云贵区该区水面约13.3万Lm2,仅占全国总水面的2.8%,可养

水面占全国的3.7%,渔业基础差,水面利用率和生产水平都很低,水产品总

量约占全国的1%左右。本区鱼类种类多,云南有434种;贵州有170余种,

并有许多特产鱼类。主要的经济鱼类有元江鲤,杞麓鲤、云南鲤、大头鲤、银

白鱼、鲶鱼、波罗鱼、大理裂腹鱼、唇鱼、双孔鱼、高背鲫等。

(6)蒙新区湖泊是该区的主要水域,多数为咸水湖和盐湖,有为数不

多的耐盐性鱼类,养殖生产以水库养鱼和池塘育苗为主,渔业生产力低,经

济效果差,总产量不到全国产量的1%,可养水面利用率低,大部分是只捕不

养。内蒙古有鱼类96种;新疆有鱼类50种。内蒙古以鲤、鲫鱼为主,还有

雅罗鱼等;新疆主要有裂腹鱼、哲罗鱼、细鳞鱼、长颌白鲑、白斑狗鱼、鲤、

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等鱼。

(7)青藏区该区有大小湖泊600多个,多为内陆湖,其中青海湖是我

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2万hm’,鱼类组成简单,青海的土著鱼类45种,西

藏44种。本区的主要经济鱼是裂腹亚科的裸鲤。当地众多湖泊、河流长期处

于未开发状态,渔业生产极为落后。

5.3.3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国以来,我国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过失和失

误,某些水产资源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海水产资

源恶化的趋势至今未扭转。当前我国水产业正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转化的时期,如何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在捕捞、增殖养殖和保鲜加工方面

形成合理的自检机制,使资源要素逐步达到优化组合,使各种潜在的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使遭受破坏的而有可能恢复的资源得到恢复,这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5.3.3.1 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

1.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相结合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开发利用必须保护

增殖,而保护增殖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只保护而不利用就达不到人们从

事水产业的经济目的,只利用不保护则会使资源日益枯竭。在发展水产业时,

捕捞强度不能超过水产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只有当捕捞强度等于群体的增

殖能力时,鱼类群体的资源量方能得以维持;当捕捞对象群体的增长量大于

减少量,水产生物资源才得以增殖。所以,把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

殖结合起来,是水产资源利用的一个基本原则。

2.捕捞与养殖相结合,以养为主

捕捞与养殖是增加水产品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缺一不可,这是由水域

资源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我国有辽阔的海域和江河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水产生物资源可供捕捞,又有大量的近海、滩涂、池塘、湖泊、水库可供养殖,实行养捕结合,才能充分利用各种水域资源,增加渔业产量。我国的近海渔捞目前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需控制捕捞量,使资源得以休养生息,而利用外海特别是远海渔业资源,因受到装备、技术和效益等因素的限制,短期内大规模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我国可养水面潜力较大,养殖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加之水产养殖较海洋捕捞来讲,投资小、收益快。所以,以养为主,是水产生产长远发展的战略方针。

3.全面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水产资源的利用涉及到多行业多部门,加之水产资源又具有整体性的特

点,需进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利用水面资源,发挥水体的总体功能,能提高水体载鱼能力;开展以渔为主的多种经营,提高饵料利用系数和养殖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可获得水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要发挥各地区水产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并把优势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和优势,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必须的。

《渔具、渔法和资源状况相适应

因水产生物资源分布有多层次、品种有多样性,渔业生产中选用合适的

渔具,是提高捕捞效益的条件,渔业法规的建立完善,是实现合理捕捞,防止酷渔滥捕、保护渔业资源的保证。渔船、渔具的增加要限制在资源负荷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与水产资源状况和保护资源的需要相适应。若采用掠夺式的经营,会导致水产生物再生能力低于捕捞,某些水产资源将会衰退和枯竭。

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水产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

的渔业经济效益,但渔业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水产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如果片面强调短期的局部的经济效益而过度捕捞,就会破坏整个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水产资源的持续利用。故在渔业生产中,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效果、全局利益与局部效益,使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一致,也是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重要原则之一。

6.生产与流通相结合

大部分水产晶具有易腐性,产品上市的季节性及差价较为明显,因而流

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如冷藏、加工、储运、销售等就极为重要。只有疏通流通

渠道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搞好水产晶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方能适应水产

生产特点的要求,提高水产资源的利用效果。

5.3.3.2 水产资源利用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岸和近海的过量捕捞有增无减,捕捞生产结构长期失调,部分区域

渔业生态失衡

随着捕鱼业的发展,捕捞力量和强度迅速膨胀加大,而一定区域的水产

生物资源有限,一种捕捞对象遭到多种渔具常年无休止地开发利用,一些资

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以我国当前年产量最大的东海区的带鱼为例,仔、幼

鱼阶段已受到沿岸产卵场作业的张网大量兼捕,稍长大的幼鱼又被拖网大量

兼捕,冬季东海带鱼汛主要捕捞对象是一龄带鱼,而高龄带鱼又是浙江南部,福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又如近海越冬的虾、蟹类,有些也被多种渔具常

年利用,各海区分布较广的三疣梭子蟹,过去只是在春季近岸产卵洄游时被

刺网、张网、拖网等渔具捕捞利用,近年来随着需求量扩大,价格高涨,常

年畅销,被多种渔具常年捕捞,没有和缓恢复的时间,若继续不加保护,必

然会遭受严重破坏。近海捕捞中,拖网、张网是两大支柱,其过度的发展,挤掉了刺网、钓鱼具等,严重地破坏了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北方的小黄鱼、带鱼、鳕、鲆鲽类资源就是被拖网过度捕捞而破坏的。大量的拖网反复作业,对渔场生态环境也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丁某些底层鱼类集群索饵和栖息;张网

也大量损害经济鱼虾类幼体。捕捞结构的失调对地方性水产资源的危害极大。近年发展起来的刺网作业因选择性强,本不应对水产资源构成威胁,但随着

捕捞对象的变化,网具大量增加和鱼体小型化,网目随之缩小,在捕小型鱼

类时,势必兼捕经济鱼类的幼鱼,这是刺网渔具大量发展后出现的新问题。不合理地利用近海水产资源,已使经济效益大大下降。

2.外海水产资源利用徘徊不前,进展缓慢

世界上先进的渔业国家普遍重视围网作业,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而

我国由于资金短缺,无力对众多的围网船进行技术改造,外海作业技术装备差,竞争能力低。同时,在利用外海水产资源方面,品种单调。并且外海生

产保鲜条件差,配套不全,特别是捕捞中上层鱼类,航程远,运输时间长,现有的落后的保鲜设备无法适应。渔船的更新改造,因投入资金不足,不能适

时更新换代,造成海外作业船只性能差、事故多、成本高、产量低。所以近

期大力发展外海渔业困难重重。

小浅海滩涂水产资源利用面积不广,养殖种类少、单产低,产品结构不

合理

我国lorn深浅以内的浅海及滩涂面积较大,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适合养

殖的面积大约是133万hm2,已利用的面积仅占总量20%左右,从沿海各省

开发利用的情况看,发展很不平衡,海水养殖单产差异极大,如海带,产量

高的达10 000kg/hm2,低的仅3 000kg/Lm’左右;对虾产量高的达

9 975kg/hm‘,低的仅90kg/hmz。品种结构上主要是贝藻类,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及海珍品所占比例极低,大约只占百分之几。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如石油开发、拆船业的崛起及入海河流的水利工程等,使浅海滩涂的生

态环受到污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严重危害着海水增殖、养殖业的发展。被誉为“聚宝盆”的胶州湾2 000hm’滩涂中,有l 333hm2受到明显污染,每

年损失贝类达750万kg;石油和砷的污染,使大连湾7处海参渔场、2个扇

贝场和数处海带养殖场报废。

4.内陆池塘养鱼普遍苗种不足、饲料缺乏、种类比例不协调

一部分渔区鱼种缺额严重,没有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鲢鱼当家的局

面未能改善,吃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低,要大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养殖的经

济效益就没有保证,这是目前池塘养鱼平均单产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鱼

饲料是限制池塘集约化经营的主要因子,但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落后的投喂单一饲料或投喂简单配比混合饲料为主要手段,极大地限制了吃食性鱼类的扩大放养和增产性能的提高。饲料报酬低、不平衡,这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养鱼知识和技术。不能因鱼类品种的不同而科学投料,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限制了池塘渔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5.大中型湖泊的开发利用进程缓慢

江河建闸筑坝,有些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措施,造成中下游大部分湖泊与

江河隔绝,长江的鱼、蟹、鳗苗种不能进入湖泊,湖区的鱼类不能溯江产卵繁殖,使水产资源大大下降;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又使湖泊面积减少了近130万bm’,被围垦的水域通常是水草茂盛、鱼类产卵索饵的浅水区,产卵场的破坏,使湖泊定居型鱼类资源出现衰退;水污染的日趋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与生存,捕大于养又使湖泊水产资源受到破坏;多数湖泊放养的鱼类品种单一,大部分是鲢、鳙鱼,致使水体利用率很低。

5.3.3.3 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对策

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水产资源,随着对水产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随着“向江河湖海进军”战略方针的确立,开展“蓝色革命”即把水域的开发利用摆在与耕地开发利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渔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使渔业资源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要寻求渔业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的统一

条件,在资源利用、生产实践、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措施,并逐步建立起各种开发利用的机制;同时需要贯彻以

下方针,做好整体上的布局协调: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在生产结构上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

精神,发展高档名优品种,重视水产品的保鲜、加工、综合利用能力,加强

水产晶市场的建设,把水产业真正推向市场;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的水产资源开发途径,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发挥多层次、多部门的作用,以

提高开发能力;增加积累,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生产养殖规模,适应商品

经济的要求,着重抓好开拓、提高、配套,向深度发展为主,以提高质量和

注重效果为重点,实现开发战略的转变;强调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依靠科学的进步,降低生产经营者使用新技术的成本,重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经营者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财力,增强

生产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信心,以提高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采

用新技术的预期效益;通过渔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水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采取相应政策鼓励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同时,政府还应在财力、物力上

对渔业科研和推广两大体系进行扶持。

2.不同类型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水产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对外海生物资源要立足于充分利用,

发达的渔业国家对外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业已证明,外海生物资源具有潜力,而我国的利用则较少,因而应组织船队对外海渔场进行开发利用;对内

陆水域捕捞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压缩过大的捕捞力量,有些河流的鱼类产卵

场要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以保水产生物基础的稳定;近海、沿岸渔业要对

生物种群加强保护,注重不同目标的选择,以保生物基础的巩固和促进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继续搞好沿岸渔场的环境保护,以提高鱼类种群的再生能

力,不断扩大生物种群的总量,从而保证渔业经济生产的持续发展。

(2)可养水域开发利用的对策浅海滩涂、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

水域的利用程度和产生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资源的投入水平,因渔业投入与产出之间有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渔业投入有直接性的营利投入

和间接的非营利投入,如苗种、饲料、药物、能源、渔具、网具、资金、信

息等,是直接投入;而水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服务性的投入是间接投入。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受到许多自然因素的制约,不同类型水域的自然优势仍

是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首先要改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在小面进行精养高产,小

水面易于人工改良和控制其自然属性,可增强功能作用,对大中水面的养殖

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发展生态渔业;根据具体条件搞好区域性重点开发利用,由于水产资源具有自然赋予的立体性,所以要对不同层次的最大经济产量进行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大中水域可养殖的多与少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但对应于这些自然资源的投入却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由于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应采取措施,发展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促进经济资源的流动,以充分有效地开发水域资源。

3.不同产业部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近海捕捞业控制捕捞强度,合理利用、增殖、恢复资源,要进一

步强调以法治渔,并采取相应有效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首先,要调整、缩减近海捕捞力量,就地向水产的养殖、加工、运销等方面转移,更新或建较大渔船,到外海作业扩大渔场,减轻近海水产资源的压力;其次是因地制宜地调整捕捞生产结构,不仅考虑渔船、渔具和劳力,还要和当地捕捞资源状况以及养殖、加工运销等统盘考虑,对开发利用同一种水产资源,采用不同作业类型;然后适度开发沿岸近海的饵料鱼、虾类资源,加强科学的管理,在近海的一些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后,其撮食的饵料鱼、虾类资源必定会大量增加,捕捞这些饵料鱼、虾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鱼类的不足,但要注意适度性;在利用近海资源时,要有计划地开展沿海渔场建设,这是恢复近海水产资源,维持捕捞业正常运转的根本措施之一,同时选择条件好的局部水域作为试验基地,开展鱼、虾、贝、藻综合增殖下合理利用的试验研究,为振兴我国海洋渔业创出一条路子。

(2)外海捕捞业开发利用具有潜力的外海水产资源,要提高我国的捕

捞技术装备水平,在资源品种多而又分散的区域,在捕捞方式上采用拖、围、钓多种方式作业,先易后难;发展外海渔业应同发展远洋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国际渔业合作,从我国到西非的捕捞情况来看,只是对国内从事外海生产的船只和船员稍加改进设备和对船员进行短期培训,就能投入远洋作业,外海渔业是远洋渔业的基础,是远洋渔业生产的模拟和演习,因而有必要把发展远洋渔业同发展外海渔业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促进。这需要搞好外海渔业的技术改造,重点是渔船保鲜的技术改造;助渔设备、导航仪器等辅助设备的更新改造;外海水产品加工的技术改造。此外,为了今后外海渔业的进一步发展,鼓励对未开发新渔场新资源的利用,应制定一套能体现外海作业特殊性,体现按劳付酬原则的外海渔业的规章制度。同时改善外海生产的经营管理,使外海生产的企业具有较大的活力。

(3)浅海滩涂增养殖业开发利用我国的沿海滩涂的自然生物资源.有

以下对策:进行整体规划,加强综合开发,各区域的条件不同,在开展对资

源的多层次利用时,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污染;加强宏观指导,搞活微观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各地都有不少从事海水养殖业的个体和各种形式的

经济联合体,渔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宏观指导,采取多种途径,促使经营者不

断改善经营决策;调整产业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在海水养殖的内部,要扩大增殖的种类与范围,提高优质、畅销品种的比重特别是鱼虾和海珍品

的比重,对海带、贻贝等大宗产品要根据市场需要,改良加工工艺,增加花

色品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为加强养殖场抵灾害的能力,要重

视海堤的修建,养殖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如产品的保鲜加工和储运,饲料和

种苗等;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养殖,可选择一定的区域建立海水养殖实验

基地,人工放流苗种,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藻林带、红树林带以增殖生物

资源,这是利用生态原理开发浅海滩涂的重要途径。

(4)池塘养鱼业池塘的渔业高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池塘生态条件的

优越,所以改善池塘的生态条件,推广池塘养殖系列化配套技术,是提高池

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途径之一;池塘经济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青、草、鲤、鳙、鲫鱼和其他优质鱼的比重,故要改革养殖制度,发挥高产鱼品种的优势;实现池塘养殖高效益的核心是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放鱼量的多少,鱼类品种

和规格、饲料品种的配套等都能反映出管理水平的高低;池塘养鱼不是一个

孤立的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养鱼可以形成鱼、畜、农良性循环的生产结构。(5)湖泊渔业我国湖泊干差万别,对湖泊的开发利用要从实际出发,针

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措施才能有效,故需从实际出发,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同一湖泊,使湖内既可养不同的鱼类,又可养虾、蟹、蚌,还

能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积极利用天然饵料,把池塘集约养鱼技术同湖泊的优

越条件相结合,加强科学的经济投入,使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在湖泊生态系

统中优化进行;改革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湖泊水面大,跨界水面多,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建立适应湖泊的渔业管理体制,是使湖泊

生产潜力得到发挥的保证;湖泊的养殖同样要走生态渔业的道路,从单一养

鱼发展为养鱼、养蚌和养网箱结合,养鱼、养禽畜、种草、植树相结合,调

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加工和经营,以精带粗,把提高水体利用率和水体生

产力结合起来。通过湖泊养殖条件的改善,湖泊的综合开发利用必将获得较

大发展。

复习思考题

1.我国种植业生产有何基本特点?

2.当前在种植业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农业生产中应采取何种措施挖掘种植业资源的潜力、合理利用种植业资

源?

4.我国草地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

5.我国草地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6.当前我国在草地利用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7.水产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8.水产资源的利用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9.水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几方面,如何解决?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练习题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练 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于利用和保护不当,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引起深刻的社会危机的是() A、煤 B、石油 C、淡水 D、金矿 2、湖南省年人均水量约为2500m3对照下表可知该省人均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紧缺性程度年人均水量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A、轻度缺水 B、中度缺水 C、重度缺水 D、极度缺水 3、不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南昌市近期举办了“豫章城里话节水”的征文活动。下面是部分市民征文中有关水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B、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C、要节约用水,做好水的循环利用 D、自来水厂用硫酸铜给饮用水消毒 4、下图是瓯江口附近海域污染标准指数示意图,此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以及油污。氮和磷大量排入水域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形成赤潮。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采取许多措施来防止赤潮的发生。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污染标准指数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到再排放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科学使用氮、磷肥 5、世界上淡水主要消耗在() A、工业生产中 B、生活用水中 C、农业用水中 D、交通运输中 6、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见右图。下列措施 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等能源 B.合理利用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 C.工厂“三废”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 3%、欧盟的16. 8%、美国的28 . 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 , 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C.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D .工 业布局不合理 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成本的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汽油相当的是 A、甘蔗 B、玉米 C、甜菜 D、小麦 5 . 2030年乙醇 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②大量使用利于减 轻大气污染 ④大规模使用会引 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

4 . 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 吃产成勲鬼用 L1 UM: fc*崔蛍小左

发经济危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2年11月20,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市召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 6.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 在 () ①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说确的是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 质纤维素(如 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 ?综合利用资源 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 .降低原料成本 读 “世界部分国家 和区域生 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 及人口数量折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B. 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 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炼铁炼钢铸造电石 民用 L _ _1 — - I ________ I I 焦炉气—焦化 煤焦油 发电冶金其他 I I ] f I 燃料气 部分 回收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完整版)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编制要求 一、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 1.矿区概述 1.1矿区位置及交通 矿区行政区划,距(区)县城方位及距离,矿区中央地理坐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矿区面积,开采标高,矿区交通情况(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1.2自然地理 矿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经济概况。 1.3矿业权单位概况 矿业权单位性质,简述矿业权单位的基本情况。 1.4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已利用的地热井,简述地热井开发利用情况(开采井、泉位置、成井时间、批准取水量、现状开采量、取水用途等),地热尾水处理及排放情况,水质、水温及水位变化情况。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1.5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 1.5.1编制依据 (1)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及行业规范、规程、技术标准; (2)《矿区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备案证明; (3)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性资料。 1.5.2设计原则

(1)遵循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 (2)发挥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优势的原则; (3)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高效、节约的原则; (4)坚持依法幵采、安全环保的原则;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市场需求 简述市场供需概况,适当预测近期市场需求态势。 2.2产品价格 简述产品价格及市场前景。 3.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概况 3.1地层 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分布及岩浆活动情况。 3.2地质构造 介绍工作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位置、附近及区内的断裂、褶皱发育情况、断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等。区内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 3.3区域水文地质 包括区域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等分析以及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动态变化等内容。 3.4地热水或矿泉水形成条件 3.4.1地热水 (1)地热田(带)基本特征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地理下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教学设计中图版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案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案难点: 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案方法: 分析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 六、教案过程 引入新课: 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 板书:第一节水资源 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 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板书1、水资源是有限的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 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讨论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 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整理出原因 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 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2、全球水资源短缺 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请读图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 板书: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 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3.22和3.22-28) 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 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⑴、⑵较简单在书中可查,⑶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整理要点,以书面的形式在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 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除了以上外,还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是有限的 2、全球水资源短缺 3、我国水资源危机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 A .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C .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D .工业布局不合理 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成本的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汽油相当的是 A 、甘蔗 B 、玉米 C 、甜菜 D 、小麦 5.2030年乙醇 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 ②大量使用利于减 13--14高三总复习 地理习题 总第(43 )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命题人:辛银良 校对人:黄淼良 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

轻大气污染 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④大规模使用会引发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2年11月20,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综合利用资源 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降低原料成本 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题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作业 第5章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5.1 地表水资源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哪些不利? 答: 特点: 1、多为河川径流,因此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 2、受季节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 5、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有利特点: 1、流量大。有利于满足各种用水的水量要求,可以大量取水而不会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2、矿化度和硬度低。有利于减少工业用水对水质处理的投资,同时对于农田灌溉有利于减少农田盐碱化的风险。 3、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利于利用天然河水发展养殖业,同时用于灌溉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不利特点: 1、特点2。这加大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本,而且对用水可靠性产生较坏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如拦河坝等,这一方面对流域生态造成了影响,令一方面增大了投资。 2、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高。这降低了用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大了水处理的投资。 3、特点5。 5.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河岸引水工程。 根据河流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的不同,分为无坝引水、有坝引水和提水引水。 无坝引水的优点是可以去的自流水头;缺点水引水口一般距用水地较远,渗漏损失较大,且引水渠通常有可能遇到施工较难地段。 有坝引水适用于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是,需抬高水位以便于自流引水的情况。 提水引水利用几点提水设备等,将水位较低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满足引水需要。 2、蓄水工程 包含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三类基本建筑物。它具有径流调节作用,可根据年内或多年河道径流量,对河道内水量进行科学调节,以满足灌溉、发电或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等要求。 3、扬水工程 主要指泵站工程,根据泵站在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泵站的设计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机电设备及相应的建筑物。 4、输水工程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人教版

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全面梳理 一能源结构与分类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1.结构 我国能源以A□ 01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02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2.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 03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 能源主要包括□ 04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1.□0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02交通比较便利。 三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01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 02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分析“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能源的综合利 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 五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1)生态问题的成因??? □ 01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 02道路的铺设 (2)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03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04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广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以□ 05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06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07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1)“三废”的产生:□ 08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2)治理措施???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提高煤炭的□ 09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 10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 ,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 m3,平均降水深度 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 m3 ,扣除

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 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 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 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 21 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 655 亿 m3, 2010 年达 929 亿 m3,2030 年将达 1899 亿 m3,2050 年将为 3436 亿 m3,生活用水将由 2000 年的 189 亿 m3增加到 2050 年的 730 亿 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 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1306班 授课教师:黎玉娟 授课时间:第 10 周星期二第 4 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第3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P4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3)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2)小组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 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打印图纸(中国煤炭分布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3分钟) [讲述] 请同学们翻到39页,阅读文字部分,了解一下我们新章节中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方法指导]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提问] 那么什么是能源呢? [学生回答]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和热量的自然资源。[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充足能源供应是保证经济发展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2006年初,山西省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经济运行的素质和效益、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中部崛起”为中心,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加快农业产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新型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到2010年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新课 师 为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板书: 三、产业结构调整 师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及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图(2001年)”。 展示学生阅读材料: 山西省人均耕地0.14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质量不高,有效降雨少,无霜期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种植业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全省铁路运力的98%用来运煤,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煤炭工业的产值及上缴利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上缴利税的37%,农民人均收入的1/6来自煤炭。 生 探究:目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山西省的工业结构给山西省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师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一产业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的低效益,严重影响着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影响了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山西省的工业结构单一,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

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 (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