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西方政治思想史_第一课_对象与方法_徐大同

_西方政治思想史_第一课_对象与方法_徐大同

_西方政治思想史_第一课_对象与方法_徐大同
_西方政治思想史_第一课_对象与方法_徐大同

 2008年第5期No.5,200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总第200期

Sum No.200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课———对象与方法

徐 大 同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摘 要:政治思想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思想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时代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交汇性等一般特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阶级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相结合,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政治思想;国家政权;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D0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106(2008)0520004205

今年是天津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我们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在师大也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我们的学科从无到有,逐步扩展,目前已推出了一批成果,培养了一些人才,形成了一支队伍,获得了各种国家和市级称号,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切都与天津师大息息相关,是我们不能忘怀的。本文的基本观点曾散见于我的其他作品中,借此校庆之机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并冠以“第一课”之名,以示一个新的起点。

一、政治与政治思想

顾名思义,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主要国家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政治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西方”乃是就思想文化和历史传统而言的,它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西方”和冷战时期开始流行的政治意义上的“西方”。具体而言,就是指自古代希腊和罗马,经过中世纪欧洲(不包括东正教地区)直到近代以后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在文化上与其一脉相承的美国。

既然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思想,那么,什么是“政治”和“政治思想”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关于“政治”的概念界定: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国家、政权),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换一种表达就是: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以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①按照一般的说法,人类的社会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的不同侧面,包含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的内容,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1](P334)这就是

收稿日期:2008206230

作者简介:徐大同(1928—),男,天津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参见我的如下论文:《关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浅见》、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载《文踪史迹:徐大同八秩文存》,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年。

4

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本阶级或集团利益的要求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实现本阶级或集团的目的。因此,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的“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甚至每个人由于其所处的背景不同也有差别。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等。我们审视古今中外各个时代、各民族和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不论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何不同,研究方向、具体内容有何差异,也不论各种思想表现的形式、当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其性质无不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理想、政治要求,或设计一套政治方案、或为实现其政治统治出谋献策,总之是为其夺取、维护和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统治服务的。

因此,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最后需要指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不管是中国政治思想史还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对政治思想的研究主要还局限于政治哲学层面,也就是说,主要还是对政治哲学家的系统政治思想和学说的研究;对于政治家的思想以及文学、艺术等其他形式表现的政治思想研究得不够充分。这种状况恐怕还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二、政治思想的一般特征

一般来说,政治思想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社会性

政治思想作为政治范畴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必然具有阶级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因此各阶级、阶层也就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每个阶级都各有其独立的政治思想,可以说一个社会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种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虽然各阶级由于其政治利益和要求不同各有其政治思想,但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总是力图把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说成是代表整个社会的。由于其占有统治地位,掌有政权,便能够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这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社会化。作为统治阶级来说,这也是其文化统治的一部分。

当我们重视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时也还应该承认其具有社会性。可以说,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例如我国古代,人们都认为国家、君主是“天”所设立的,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尚书?泰誓》)。这种政治观久而久之积淀为一种民族意识。但各阶级对此的理解并不相同:统治者认为是“天”命我来进行统治的,老百姓必须顺从;而老百姓则认为“天帝”之所以立君王的目的是要给老百姓做“好事”。因此,大家所公认的一个“天”(这是政权的来源),要求却不一致。老百姓不顺从时,统治者以“天罚”的名义惩罚;老百姓被逼造反时,也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西方的平等观也是如此:近代,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形式的平等;而无产阶级所要求的平等则是“消灭阶级”。平等是共同的追求,但对平等的理解是不同的。

2.时代性与继承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如果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就会丧失其生命力。同样,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反映这个时代要求。政治思想必须对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概括、总结和回答,这是政治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可以说任何一种政治思想都是“应时而生,适时而变”的。例如,虽然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中一直就存在,但是,自然权利理论却只能在近代产生。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新兴资产

5

阶级开始感到专制王权的束缚,急于伸张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古老的自然法学说就增加了自然权利的内容。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然而,人类社会又不是“断裂”的,而是一种“延续”的发展过程。后一个时代都是由前一个时代发展、演变而来。因此,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延绵不断的继承史,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延绵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史。人类历史具有时代性,又有继承性。同样,政治思想也是既有时代性,又有继承性。这就是说,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但是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继承而来。因此,我们研究政治思想时既要看到它的时代性,又要承认它的继承性。看不到政治思想的时代性,就不能认识它的性质;不了解政治思想的继承性,便不能认识它的思想传统。比如,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我们必须认识它的时代性,就是它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它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具有封建性;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它是经过世代的继承而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正确认识政治思想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只强调政治思想的时代性,而否定其继承性;也不至于在提倡继承思想文化传统时忽视时代特点。我们必须立足于现时代,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出发,有选择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3.民族性与交汇性

世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各个民族的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了自己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又使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自然也具有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政治思想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地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并构成政治文化定势。这种定势往往被该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确认下来,并深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和行为习惯之中,

取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其中优秀部分构成一个民族的政治文明,并积淀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

组成部分。

①虽然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形成了各民族政治思想的特色。但总的来说,人类社会各民族之间又不是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缩短了各民族间地理上的距离,这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我们反观人类社会历史,可以发现各民族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历史的定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因此,政治思想又具有一定的交汇性。

但是,在文化交汇过程中,民族性还是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说,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存在,主要就是由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特点,这个民族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只有坚持民族特点才能立足于世界。其次,当一个民族借鉴、吸取其他民族思想文化时,其基本立场是从本民族的需要出发,要与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任何原封不动、照抄照搬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最后都是要失败的。此外,任何外力强加的办法同样是要碰壁的。文化的交流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需要出发,对外民族思想消化借鉴,为我所用。而且这是交互的,不是单方面的,更不是强加的。随着人类社会各民族交往的发展,思想文化的交流会日益频繁,交融汇合之点会更为广泛,会有更多的共识,这是不能否定的。但是以此为由否定思想文化的民族性也是不正确的。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切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应与客观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

6

①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之间的比较,可参见我的如下论文:《西方政治

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中西两种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收入《文踪史迹:徐大同八秩文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2](P43)。该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的要求和体现。当然,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

具体到政治思想史领域,我们要看到任何政治思想都是“应时而生,适时而变”的,任何政治思想都必须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P375)。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脱离了时代需要的政治思想将丧失其生命力。同时,也应认识到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每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就构成了政治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其所代表的特定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各种政治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承传关系、横向的吸纳关系),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法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思想的性质、特点,抓住各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线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正确认识、总结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

其次,要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政治思想比其他思想意识更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从根本上说都是一定时期和国家中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要求的反映。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正义”、“自由”、“平等”等抽象范畴,往往为不同的阶级所使用,似乎具有“超阶级”的普遍含义,但实质上它们都既包含着时代的特点,也包含着特定的阶级内容。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政治思想史上的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但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态度,仅仅满足于“贴标签”,就像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4]

(P140-141)对于政治思想,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在认识和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不仅要指出其阶级性质,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对于以往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思想,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政治思想,都带有其阶级的局限性。然而,它们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又都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表现了人类的政治智慧和经验,其许多有价值的成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在研究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时候,应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种政治学说、每一个政治思想家的地位和贡献。

当然,一门学科的方法应该有层次之分,既有基本的方法,也有具体的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方法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发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具体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的层次、视角和侧重点都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采取摈弃与拒绝的态度,而应科学地吸收和借鉴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一些具体方法中的合理成分①,以及西方学术界关于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方法论主张。

最后,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比较方法的重要

7

①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方面,清华大学的葛兆光有比较系统的探讨,参见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

法》,三联书店,2005年。

性。比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鉴别。我们对事物通过比较,才能区别其不同之处,才能看到其各自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区分事物。既然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各民族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宏观的政治思想研究时,就必然引起对各民族政治思想比较研究的重视。

对于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比较。所谓纵向的比较,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思想本身的比较。既然政治思想是与政治社会同其久远的,因此它就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它的产生、发展、嬗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每个历史时期,也必然地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思想派别。这样,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民族的政治思想,我们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对这种比较研究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同时代的。就西方政治思想而言,比如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比较,古代希腊、罗马同中世纪的比较,基督教文化和近代文化的比较;也可以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卢梭和霍布斯的比较,等等。

所谓横向的比较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思想之间的比较,比如中西政治思想的比较。如前所述,各民族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受其本民族所处的各种条件制约的,这才产生了多种形式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甚至还有其支脉(亚文化的一种)。各民族政治思想体系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利弊得失。因此,我们在对不同体系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时,就决不能褒此贬彼,或区分孰优孰劣。科学的态度是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各自的利弊得失,并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

总之,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其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完善其具体研究方法,不断扩展其研究领域和理论课题,从而真正推动这门学科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繁荣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The First Class of H 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Object and Methodology

XU Da2to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 dmi nist ration,Tianj i n N ormal Universit y,Tianj in300387,China)

Abstract:Political Thought s are t he p roductions of t he times and reflect t he political ideals,atti2 t udes and requirement s of certain social classes and group s.The characters of political t hought include class nat ure and social nat ure,time nat ure and successive nat ure,national nat ure and confluent na2 t ure.U nification of logic and history,unificatio n of class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are met hodo2 logical requirement s of western politcal t ho ught st udies.They are also t he basic requirement s of Marxism world2view and met hodology.

Key words:political t hought;government power;unification of logic and history;class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8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小抄

名词解释: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出生于雅典的一名门望族,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理想国》。 《理想国》:作者柏拉图,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它以理念论为基础,认为城邦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实现贤人政治。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着,后来创立吕克昂学园,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治》。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该书有意识地将城邦作为研究的对象,系统的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历史、军事、文学艺术、政治各个方面。其代表做是《君主论》。 《君主论》:是马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在书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的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待定了基础。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著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政府论》:洛克的精心之作,是他对多年的政治经验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书中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它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孟德斯鸠:法国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又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其学术巨作《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学术著作,书中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奠定了孟德斯鸠在近代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影响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政治思想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书中用公意这个学理概念和其他启蒙学者的理性论划开界限,全面阐述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政府、法律理论,表明他激进的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成型。 托克维尔:法国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贵族世家,深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上卷的《绪论》部分阐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柏克:英国政治思想家,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出生于都伯林的一个律师家庭,代表作有《关于目前不满情绪的根源》、《法国革命论》等。 保守主义; 简答题: 什么是贤人政治?柏拉图在为其理想国家寻找理想政治模式的时候,首先考察了四种不完善的政体形式: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均不合柏拉图之意,都构不成理想政体。他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也就是哲学王的知识统治。在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的理想王国中,哲学王是高超的智慧,真是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权威的结合体,哲学王在国家中凌驾于一切之上,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因为只有他才拥有以永恒不变的概念为对象的真正知识,只有他才能够正确地区别开实在、本质和现象,过一种清醒的生活。 在柏拉图的这种贤人政体中,权力与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至高无上的哲学王必须是经过特殊训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简答题论述题测题较多

简答 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从政治思想的指导思想来看,基督教信仰是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 的分支和婢女(在中世纪神学解释一切、包容一切)。 第二、从政治思想的来源和形式来看,中世纪政治思想是多种文明成果的结晶。 第三、从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来看,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以独立的形式表述出来。 第四、从政治思想的内容来看,教会与国家、教权与教会的关系问题是西欧政治思想的主题。 城市的兴起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从11世纪末叶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商品经济的发展,真正意义的城市,也就是作为经讲中心 的商业城市开始发展超来。城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 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即市民等级。市民的突出特征在于其自由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2、城市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获得市民资格,就意味着成为城市共同体的一员,受城市法律 的约束和保护,能够参与市政官员的选举。城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在许多方面仿佛是古典城邦 的复活,也是近代国家制度的雏形、城市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市民精神,是近代政精思想重要的和直 接的来源,罗马法的复兴,带来了对罗马法中公民身份的精细的研究。 3、受城市的商业活动影响,城市中孕育了一种世俗文化。市民教育程度较高,眼界丌阔,思想恬跃,他们虽然并不直接反对教会,但对教会及其宗教信条已经不再那样虔斌和驯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了反对教权的思想家和市民舁端政治思想,教会及其官方的神学理论遇到了真正强有力的对手。 简述格老秀斯的国际法原则 1、阐述国际法理论是格老秀斯的主要任务。格老秀斯同样把自然法说成是日际法的基础,认为应该按照 自然法的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国际法的来源是人类对于共同生活的自然要求。国际法不一定是一切民族共同遵守的,事实上往往是世界的一部分国家承认的兆同法律。 2、在格老秀斯看来,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他认为国家和人一样,都希望有一 个和平的社会秩序。他提出公海自由等等进步的主张,要求人们以最大努力防止战争。他主张各国在备战和作战时具有一些共同的权利,各国为了自卫和自救,都可以在必要时使用武力。此外,他提出战争的正义性要求手段与目的一致,即要遵循公平和人道主义。 3、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在第一次改变了古代以来万民法含义。虽然他使用的概念仍是“万民祛”,但其 主体已是拥有主权的国家。国际间的战争与和平,取决于主权者的明确决定以及其它些条件。至此,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概念产生丁,国际法成为维护国家与国家之间,即国际关系的公法通则。古代万民法的主体是个人,近代国际法的主体是有主权的国家。这一转折是以格老秀斯为标志的。正是这一点区分开古代、中世纪的万民法和近代的国际法,表明了格老秀斯在近代国际法学说中的地位和贡献。简答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1、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家庭扩大与分裂的发展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独立的个人由于相互需要而联合成市民社会,他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利用。个人的需要,通过个人和其他一切人的劳动与需要的满足而获得满足。这要有劳动,有分工的方式,有各个等级的形成。 2、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包含有三个环节:第一是“需要的体系”。第二是司法。由法律去规定和维系各种财产关系、契约关系,通过司法保护所有权和人格。第三是警察和同业公会。通过它们预防社会危险保护生命财产,把每个人的特殊利益作为共同利益予以关心。 简答柏克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1、他强调社会的有机特性,而且重视习俗、传统、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社会结合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是人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他没有完全否定社会契约说,只是对契约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加进了历史感和道德感的成份。柏克历来反对抽象地谈论权利,他把依靠抽象学说的现象称之为“管理不善国家的一个可靠征兆”。他不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然权利,相反,他把天赋的平等说成是一种社会虚构,把等级差别视为“习惯的社会纪律”,把权利看作是历史传统的产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念”和“现象” (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 (二)洞穴理论 (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 (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 (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 ●合乎正义 ●整体主义传统 ●严格社会等级分工 ●哲学王治国 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和现实国家对立 (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 (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 (二)创立政治学 (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 (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 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 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 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4.(一)两大政治命题 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 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和科学传统的先驱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

家。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 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 莫尔的乌托邦: 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 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解读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 一、政治权术的内涵 所谓“权术”即权变之术。就其本意而言,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并无贬义。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封建社会,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权术逐渐兴盛并广泛地运用在政治斗争的场合。因而使权术一词获得了其特定的狭义即政治权术的专有含义。所谓政治权术,就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权、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等。由此,政治权术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而且人们习惯认为,倡导、运用政治权术者多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依仗权势运用应变之术,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推行政治权术往往容易招致千古骂名。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西方将政治权术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了其政治学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权术思想。该思想给马基雅维利本人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和诅咒。莎士比亚称之为“凶残的马基雅维里”,当代评论者利奥·斯特劳斯将之视为“一个邪恶的导师”。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充分展现在《君主论》后十二章的内容当中。马基雅维利从君主受赞扬或责难的原因、君主应具有的品质、君主怎样为人、如何避开谄媚者、如何识别大臣等许多方面所做的详尽阐述,构成了其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回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人们评价君主也仅仅是依据其政绩,“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受到每个人的赞扬。” 马基雅维利还强调君主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伦理道德逾越个人生活范围去干涉政治。为了得到权力和保持权力,君主完全可以摒弃道德,大胆使用权术,玩弄阴谋诡计。他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即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狮子与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明智的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应当注意高压和怀柔、暴力与欺骗手段的灵活运用。君主应该不得人心的事情假借于手,而将示恩分惠的事情,自己来做。马基雅维利还告诫君主,“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的多的”,畏惧叫人心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 记 一、复习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 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政

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思想意识时,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在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不仅要指出其阶级性质,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寓评于介是在认识、描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寓评于介就是将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性质与价值评价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阶级分析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思想与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1)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提出自然权利的观念,并利用社会契约论来系统阐述其国家学说,从而完成了权利政治观的创立。权利政治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它从人出发而不是神出发,用人权代替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高 建 高春芽 内容提要: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 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回顾西方政治 思想史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对于加强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史;回顾与总结;30年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政治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1979年初,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1980年底,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成为我国政治学在新时期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西方政治思想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开展政治实践的思想理论总结,具体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②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深受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如下方面: (一)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开设了“西方政治学说史”课程,这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新中国诞生。③但直到70年代末,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才逐渐恢复自己的学科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④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5年,是学科的恢复重建阶段;第二阶段从1986年至1989年,是学科 ①②③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18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第1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建:《面向21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一辑),第24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有关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分期,本文参照了林尚立和杨海蛟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见林尚立:《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杨海蛟:《中国政治学30年》,《社会科学管理与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概貌及其发展阶段 ?从地域或者外延意义上说,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因为在这一地域范围内,关于政治的思考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可以识别的一致性与继承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 ?西方政治思想活跃时期包括: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罗马时期(公元钱27年—公元476年)、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近现代时期。 古希腊城邦政治学 ?在古希腊,政治与作为基本政治单元的城邦即城市国家完全是同一个概念。 ?此时政治活动不仅尚未从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中被明确区分出来,而且作为公民基本的价值追求非常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 ?所以古希腊普遍存在“泛政治”的观念。 ?古希腊人为后世的西方政治思想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即思维工具和基本的思想素材,特别是关于政体类型问题的思考,以及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理性的思想方法是古希腊文明最突出的精神特质。而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与自然法理论这一希腊政治思想内容之间体现为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通过对自然的类比和对人事的推演的出各种政治结论的特点,西方政治思想始终是从某种假定出发的,以此阐发逻辑体系,得出秩序与义务、权利、平等与自由等一系列结论。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 ?古罗马时期由于国家统治范围的明显扩大,“小国寡民”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罗马帝国治下的公民已经完全不可能像古代希腊人一样,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人格的完善。正因此,斯多葛学派那种崇尚自然的理论渐渐兴起。 ?古罗马时期由于疆域扩大,以及对外交流的匮乏,政体、比较政制领域研究相对缺少。罗马政治思想家关注最多的,除了自然法之外,便是政治道德的问题。 ?与古希腊推崇参与政治生活获得完整人格的方法不同,罗马人采用的办法,是在完善各项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同时,强调一种被认为是基于自然法的、属于罗马传统贵族和公民的美德。 ?罗马对西方政治传统最大的贡献是它的法律制度与思想,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对公私界限的初步划分;二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原则。 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时期哲学与政治的分离,及其所带来的人们在思想上某种程度的空白,为基督教在整个帝国范围内的流行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精神土壤;而基督教的普遍传播,以及教会组织在各地的建立,又对帝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带来了进一步的影响。 ?基督教对世俗政治权力采取了一种疏远乃至对立的态度,“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当然教权实际上一直是与世俗权力并立于世,互相影响)。如此,人类精神事务在国家职能内独立出来,教会作为一种事实上的世俗权力存在。 ?一方面,基督教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有力的促进了罗马人的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教会在特定时期内成为了文化的掌握者和解释者。 ?以宗教研究为基础的经院哲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是,基督教具有鲜明的、特有的政治观念。“来世”观中,精神家园与世俗国家的对立和无涉;将国家视为“必不可少”的恶,推崇市民社会,强调监督和控制国家等等都与以往的政治思想不同。其二是,对自然法理论的发展。自然法思想虽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同和发展,直到基督教思想中,将理性与信仰进行了统一,真正确立了自然法的地位,并为其以后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作为主导原则奠定了基础。 封建国家的契约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