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32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32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32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32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第一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三年级备课组 黄潘文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单元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乘法的认识与

乘法口决

.

一位数乘两、三

位数的乘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数的乘法

. 估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乘法

. 笔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乘法

.

解决简单实际问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

小数的乘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六、单元评价要点

了1、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口算乘法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1 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1

笔算乘法(不进位)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

笔算乘法(进位)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1

练习课 1

单元测试

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机动 1

合计8

八、各小节教学设计

第一节《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难点: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7?9 3?8 4?5 6?2

7?90 30?8 40?5 6?20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教学例1

通过这一情境引出课题

口算300?10,表示300个10相加或10个300相加,可以先算3?1=3,再在得数末尾添上3个0,结果是3000.

口算300?30,表示300个30相加或30个300相加,可以先算3?3=9,再在得数末尾添上3个0,结果是9000.

【小结】在乘法算式计算过程中,先不看两个因数末尾的“0”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和。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真空。

(1)口算50?90 ,表示(),可以先算5?9=(),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2)口算200?40 ,表示(),可以先算2?4=(),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3)口算14?200 ,表示(),可以先算14?2=(),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4)口算300?13 ,表示(),可以先算3?13=(),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2、口算。

【巩固练习】

1、口算。

70?90 30?800 40?50 600?110

24?200 90?110 440?20 690?100

2、解决问题。

1、李铁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1元2角的邮票。

(1)一共要付多少钱?

(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

【提高练习】

填上适当的数

200?()=8000 50?()=500 40?()=800 ()?20=40 ()?600=2400 ()?120=2400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口算。

2、填空。

口算50?30 ,可以先算(),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口算120?40 ,可以先算(),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

20?()=400 60?()=600

()?120=4800 ()?30=2400

3、解决问题。

妈妈买冰箱用去50元的人民币30张,20元的人民币14张。这台冰箱的售价是多少元?

第2节《估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7?900= 30?80= 40?500= 600?20=

7?99≈3?88≈59?5≈600?9≈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例2

【小结】乘法的估算与加法类似,先把乘法中的两个因数或一个因数估成整十或整百数,然后再相乘。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估算。

27?99≈93?89≈59?19≈598?9≈

68?30≈51?89≈21?32≈41?29≈

2、解决问题。

(1)

(2)

【提高练习】

1、填空。

估算71?19,71≈(),19≈(),()?()=(),所以71?19≈()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一个数看成()数去估算。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每天做饭要用92千克大米。照这样计算,估算一下5月大约要用多少千克大米?

(2)每辆公共汽车有29个座位。估一估,40辆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拓展练习】

想一想,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73≈700 49?()≈3000()?29≈2100

39?()≈3600 ()?61≈180022?()≈1400

(下面的是引用黄德强老师的设计,虽然与书本练习题目不同但题型基本一样。特别在笔算乘法进位时,黄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知识,值得我学习。所以我把笔算进位乘法时,直接把课本的例子换了。估计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在学习笔算乘法时会加入估计积的大约值或积的数位等内容。)

第3节《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50?900= 30?130= 40?50= 60?110=

23?41≈78?14≈49?59≈25?39≈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说一说算理;

2.根据(1)、(2)想一想(3)的关系;

3.紧扣算理让学生说出:几个几加上几个几就是几个几的关系

引导竖式计算:根据(1)、(2)的竖式进行合并(可让学生先进行合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①②

24 24 24 24

×2×10 ×12 ×12

48 240 →240 48

+ 48 + 240

288 288

排除异点:①的这一种形式我们通常是不会用的,而②的形式是我们常用的,但在竖式第二条横线上的“+”号我们通常是可以略去的,“240”中的末尾“0”也可以略去,因为“240”中的“4”是处在十位上它就表示了40了

揭示要点:在竖式计算中,数位一定要对齐;用那一个数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的数的末位必须与那一个数位对齐;通常是从数的最低位乘起;乘完后再把所乘得的积相加起来。

【小结】

今天我们从算理中知道了“2个24加上10个24就是12个24的关系”,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计算就会用这种拆分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也可以用竖式的方法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试一试:

13 24 12

×21 ×11 ×23

2.算一算:

11×43 24×12 44×21 33×23

3.填一填:

2 2 1 □□2

× 2 4 ×□□× 3 □

□□□5 □6

□□□□□□□6 □

□□□ 1 □□ 3 □□

4.改一改:

23×12=69 22×43=846

23 22

×12 ×43

46 66

23 880

69 846

【提高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看谁算得快又准):

2.解决实际问题:

(1)

(2)

【拓展练习】

1.算一算、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1、(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填一填:

3 2 2 □□□

× 2 1 ×□□× 3 □

□□□5 □2

□□□□□□□6 □

□□□ 2 □□ 3 □□

第4节《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8000×5=5050÷5=240÷8=230-40=

240×2=0÷90=130×4=9300÷3=

80×6×0=770÷7+1=80+20÷2=10-0÷5=

解决问题

买来21袋茶叶,每袋24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了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出示题目:一个电影院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我们要组织530人去看电影,能坐得下吗?

提出要求:不计算,比一比谁能作出准确判断并说出理由。

引导思考:利用我们前一段时间学过的知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快速地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数转变为一个整十数来判断一下。

层层深入:利用刚才的方法还不能马上判断出来,就要再比一比剩下的单个体的数。

【小结】

从我们刚才估算的学习中,知道在判断事物的可行性时不一定要服从具体的计算,也能判断出来,但一定要掌握好估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了凑整法,就是把一个接近整十数转变为一个整十数来判断一下,还不能马上判断出来,就要再比一比剩下的单个体的数的方法。

计算验证:哪这一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呢?(列式计算,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计算)

出示错例、引起注意:

①②

26 26

×21 ×21

26 26

42 42

446 68

解决问题:

1.以同桌讨论的形式,找出错误的地方。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的对策。

汇总归纳:

1.让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并作演示。

2.优选方法与对策,作全班推广。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知道知识不一定要老师去手把手地去传授的,刚才你们通过了讨论和交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就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了吗?恭喜你们,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运用这样的方法。(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口算:

2.试一试:

3.计算:

24×28 15×36 35×43

【提高练习】

1.填一填:

45 36

×57 ×43

□□5 □□□

□□□□□□□□

□□□□□□□□

2.改一改:

58×26=464 62×39=2408 37×58=1026

58 62 37

×26 ×39 ×58

348 548 296

116 186 185

464 2408 1026 3.脱式计算:

(12+20)×45 (48—12)÷6 7×8×32

【拓展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

(1)

(2)

2、(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78 5□65×42=

×36 ×□4

2□□

□□□□□8 □8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ab = a · b (a ≥0,b ≥0); a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一、学段地位 二次根式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实数、整式”等 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对数与式的认识更加完善。二次根式的化简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很好的 补充;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与运算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 函数的基础.二次根式是初中阶段学习数与式的最后一章,是式的变形的终结章. 二、教学内容 1.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 (1)二次根式:形如 a (a ≥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2 )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因式是整式,不含能进一步开方的因数 或因式. (3 )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 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 ) 分母有理化: 2.两个重要公式 ( a )2=a (a ≥0); a 2 =|a| . 3.两个重要性质 a = (a ≥0,b>0). b b 4.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乘法法则: a · b = ab (a ≥0,b ≥0); 除法法则: a b a = (a ≥0,b>0). b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三、教学要求 中考说明要求: 知识 数 与 代 数 数 与 式 考试水平 A B C 二次根式及其 了解二次根式 的 能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 性质 概念,会确定二次 代数式作简单变形,能在 根式有意义的 条 给定条件下,确定字母的 件 值 二次根式的化 理解二次根式 的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简和运算 加、减、乘、除运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 算法则 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单元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XXX 2016.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担任八年级一、三班的数学,一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三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两班学生成绩一般,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有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基础差。因此两极分化较严重。要想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什么情况下有意义;重点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增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个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增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教学目标: ⒈理解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3 -5课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 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 析表达式 y=kx+b(k ≠0 ) 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k>0 或 k<0 时,图象的变化 ) 。掌握勾 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 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教育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 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 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任教一个班级的数学,有学生 43 人。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学生进步较大,多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由于是新接班级,对自己的教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师生之 间的磨合还正在进行中,也处在提升的好时机。优生不是很强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困学 生占比例较大,自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上学期末学生的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不很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 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的应对策略,依据条件深入灵活的分析能力。 三、指导思想 依《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向 40 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第1页/共5页

人教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通过真实的交际练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用音序查字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通过古诗阅读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学习重点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孩子们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课时安排

5.小公鸡和小鸭子………………………………………………2~3课时 6.树和喜鹊………………………………………………………2~3课时 7.怎么都快乐……………………………………………………2~3课时 口语交际…………………………………………………………1~2课时 语文园地三………………………………………………………2~3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本单元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二次根式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 ①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 (a≥0);=a(a≥0)?及其运用. ②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③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④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

①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 =a(a≥0)的理解及应用. ②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③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3、教学关键 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②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结果总结规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可进行阶梯式教学,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应用更加准确和熟练。 16.1二次根式 2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2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2 阅读与思考 1 复习与小结 2

八年级数学单元备课

xx镇中学~~ 学年度下学期 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科目:数学任教班级:备课人:xx 年月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2 a=a(a≥0). (3)掌握a·b=ab(a≥0,b≥0),ab=a·b; a b =a b (a≥0,b>0),a b =a b (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 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 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 教学 方法 1.利用逆向思维帮助学生去解决相关问题。 学法 指导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a≥0)的内涵.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 2 a=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a)2=a (a≥0)及2a=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突破措施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4篇)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但上课易注意力不集中,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要在本期获得更加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多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培养能力,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周一、周四补差,周二培优,教师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提要: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 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初中数学_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2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重点:(1)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 难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2、什么是同类项? 生共同回答: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3、怎样合并同类项? 3x+2x=? 如何计算 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探索 1、先化简下列各组式子,然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2322与 (2 (3)205与 (4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发现被开放式相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_____;12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3 4=3233-2 4188++

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3、根据定义做对应练习。(见课件) 4、怎么做: 根据前面的引导,学生会想到先化简二次根式,生尝试解答,集体交流。 5二次根式相加减法则(小组讨论总结步骤) (1)化:应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 (2)合:把_____________分别合并。 四、例题分析: 例 1 1) +生试着解答,集体释疑。 跟踪练习:(四名学生板演) (1)x x 25+ (2)12775+ (3)2 36- (4)a a 328- 例2 跟踪练习:(两名学生板演) 221188-+ y y x y x x 1241+-+ 想一想:(小组交流) 如果最简二次根式22-+n m 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求m 、n 的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达标测试: 1.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43到45页的单元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多边形的开始,认识其特征,不仅是学习本单元周长计算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另一方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其他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并掌握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为使周长的含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教材中没有给出抽象的周长定义(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叫做他的周长),而是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经历由具体实物某个面的边线长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抽象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练习,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共5课时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2.认识周长………………………………………………………1课时

八年级上册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八年级上册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灌溉,所以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哦。 教学目标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计算。 3、通过学习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简洁解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 一、同类二次根式 1、如果一个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什么条件?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a2b2 C 23 D3 3、化简下列根式,并观察结果有什么特点? 1 2与32 a2b 与 1 3 27 与3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设计意图:由复习最简二次根式,化简二次根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引出同1 类二次根式) 试一试 例1、下列根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75 1 50 32 例22n3与mm n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理解同类二次根式,为二次根式的加减打好基础。) 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想一想: 2 呢? (学生回答: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 归纳: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注意:被开方数不相同的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设计意图:由整式的加减,类比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加减,再引出二次根式的加减。)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强调本节的知识点,为下一节《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四、课后作业

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课题 《棉花姑娘》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咕咚》《咕咚》一课讲的是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小动物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跟着一起跑,结果虚惊一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随大流,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却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之后发现自己又长出了一条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学习重点: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课时分配: 19.《棉花姑娘》……………………………………………………2~3课时 20.《咕咚》……………………………………………………………2~3课时 21.《小壁虎借尾巴》…………………………………………………2~3课时 语文园地八…………………………………………………………2~3课时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一、学段地位 二次根式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实数、整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对数与式的认识更加完善。二次根式的化简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很好的补充;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与运算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二次根式是初中阶段学习数与式的最后一章,是式的变形的终结章. 二、教学内容 1.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 (1 a≥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2 )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因式是整式,不含能进一步开方的因数或因式. (3 )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 ) 分母有理化: 2.两个重要公式 2=a(a≥0) 3.两个重要性质 = (a≥0,b≥0) a≥0,b>0). 4.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a≥0,b≥0); a≥0,b>0).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三、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3(a≥0,b≥0)(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教学难点 1a≥0)2=a(a≥0的理 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四、、本章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仅供参考): 21.1 二次根式约2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约2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约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

《二次根式》单元教材分析

《二次根式》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2 (a≥0). (3a≥0,b≥0); 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

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a≥0)2=a(a 1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提要: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本组的几篇课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自然所给人的一些启示,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这些课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注重细心体验在活动中的经历,注重体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3.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 4.帮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再现,进一步提练,最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四、课时安排: 9.自然之道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课时 11.蝙蝠和雷达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二次根式》单元计划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备课 一.内容简析(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是建立在“实数”基础上的,整式、分式的运算是二次根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反过来,通过二次根式的学习又能复习和巩固整式、分式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本章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式进行扩张,引入二次根式,将整式扩充到根式,使学生对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等后续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教学重点 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熟练进行化简和运算。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加减乘除法则. 3.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经历从具体问题到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它们进行化简和计算.感受和体验发现的快乐,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及运算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阐释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分类、转化、归纳、逆向思维、新旧知识迁移等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实质,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四.课时分配 16.1 二次根式2课时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时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时 小结2课时 单元达标测试2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理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理解,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协助学生理解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实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个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协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十课时 课题:角的初步理解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 页例1、例 2 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 —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践水平、抽象水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剪刀 1 把、三角尺1 块、白纸1 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 张;长条12 根;图钉若干。 教学步骤: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①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②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2)揭示课题。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理解角。(板书:角的初步理解)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1)画一画,剪一剪。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集体交流。(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能够以自己喜欢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