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理论指导:单纯扩散的特点

生理学理论指导:单纯扩散的特点

生理学理论指导:单纯扩散的特点

1.概念: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单纯扩散的多少取决于膜两侧该脂溶性物质的浓度差及其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浓度差决定着物质能否扩散、扩散方向及扩散速率。

2.转运对象:CO2、O2、N2、乙醇、尿素等。

3.特点:简单的物理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其能量来源于浓度差形成的势能,是一个被动过程。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 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要求: (1)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 重要意义。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分 析。 (3)第三章《血液》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掌握血细胞生理。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4)第四章《血液循环》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 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5)第五章《呼吸》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 吸运动的调节。 (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要求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道的神经 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7)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体温的 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 稀释;清除率;排尿反射。 (9)第九章《感觉器官》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功能节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10)第十章《神经系统》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掌 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11)第十一章《内分泌》要求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释放及分泌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了解肾上 腺髓质激素、降钙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讲授48学时 实验全部安排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 1.绪论(2学时)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 开课单位:生理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推荐教材:<<生理学>>,刘玲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参考书:<<生理学>>,钟国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阐明人体的功能及完成各种功能的机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反映生理学最新进展和现代水平。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扼要介绍生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着重阐明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概念,特点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重点要求: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神经调节: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特点; 体液调节:概念,分类,特点;神经—体液调节概念; 自身调节:概念,特点,反馈调节的概念,正、负反馈概念及意义; 2、学习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掌握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掌握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特点; (4)熟悉正、负反馈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生理(3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膜 细胞膜:为“液态镶嵌模型”的双层脂质结构; 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细胞的受体功能: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静息电位:概念,产生原理,极化,超极化的概念; 动作电位:概念,特点,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概念,产生原理; 生物电兴奋性的关系:阈电位,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生物电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传导,递质的概念,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征; 2、学习要求: (1)掌握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原理,特点; (2)掌握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3)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原理; (4)掌握动作电位的概念,原理,特点;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兴奋传递的过程。 第三章血液(3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概念,总量,分布; 稳态:概念,意义;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生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某大豆品种的临界日长为15小时, 以下( B )方法经周期性诱导后可使其开花。错误正确答案:A A.14h光照+10h黑暗A B.16h光照+8h黑暗B C.13h光照+11黑暗并在暗期开始后3小时处用红光中断15分钟C D.8h光照+16h黑暗并在暗期中间用白光中断15分钟D 2.不存在临界日长, 可在任何日照条件下开花的植物,称为( C )植物。正确 A.长夜植物A B.短夜植物B C.日中性植物C D.中日性植物D 3.短日植物在春末夏初播种,其生育期与在夏末秋初播种比较( A )。正确 A.要长A B.要短B C.一致C D.可长可短D 4.一植物只有在日长短于16小时的情况下开花,该植物是( A )。正确 A.长夜植物A B.短夜植物B C.日中性植物C D.中日性植物D

5.下列植物中哪些是( C )长日植物。正确 A.秋大豆和晚稻A B.春大豆和晚稻B C.小麦和大麦C D.四季豆和番茄D 6.已知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为14小时,而某一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为12小时,生长在( B )的日照长度下,二者才都会开花。正确 A.11小时A B.13B C.15C D.9D 7.要让菊花提早开花,可进行( C )处理。错误正确答案:A A.缩短日照A B.夜间照光B C.用强光中断暗期C D.白天中午断光期D 8.感受光周期刺激的植物器官是( C )。正确 A.根A B.茎B C.叶C D.芽D 9.多数植物受低温诱导后产生的春化效应,可通过( A )传递下去。正确

B.嫁接B C.分蘖C D.种子D 10.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正确 A.顶端分生组织A B.嫩茎B C.叶片C D.根端D 11.下列哪种植物开花不需经历低温春化作用( D )。正确 A.冬小麦A B.胡萝卜B C.天仙子C D.棉D 12.萌动的种子就可接受低温,通过春化的称( B )。正确 A.萌芽春化A B.种子春化B C.绿体春化C D.苗期春化D 13.植株只有在苗长到一定大小后,才可接受低温,通过春化的称( C )。正确 A.萌芽春化A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二章-生殖

第十二章生殖 一、名词解释 1、生殖 2、月经 3、排卵 4、妊娠 5、分娩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1、精子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A ) A、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B、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C、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D、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E、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 2、体内精子储存在 D A、睾丸 B、前列腺 C、精囊腺 D、附睾和输精管 E、尿道球腺 3、睾酮的主要产生部位是 B A、睾丸生精细胞 B、睾丸间质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曲细精管上皮细胞 E、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4、下列哪项不属于睾酮的生理作用 C A、维持生精作用 B、刺激生殖器官生长发育 C、促进乳腺发育 D、促进蛋白合成 E、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 5、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 D A、孕酮 B、黄体生成素 C、卵泡刺激素 D、雌激素和孕酮 E、黄体生成素和孕酮 6、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E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7、血液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以作为排卵的标志 C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卵泡刺激素 E、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 8、下列哪项不属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B A、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 B、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C、使输卵管运动增强 D、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E、促进乳腺发育 9、关于孕酮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 B、使子宫肌活动减弱 C、抑制母体免疫排斥反应 D、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E、使排卵后基础体温降低 10、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维持在此水平。基础体温的升高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B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甲状腺激素

各专业学时生理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案大纲 生理学 Physiology 适用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药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生物技术四年制以及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等专业100学时用b5E2RGbCAP 执笔人:尹艳茹 审定人:肖中举基础医学院负责人:冯天元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课程代码:B010036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分生命活动规律、产生机制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它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生理学的学习又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外科等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生理学的教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教案中应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课程以及从事临床打下必要的基础。在教案中,也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了解。p1EanqFDPw 本教案大纲与100学时生理学理论教案相适应,适用于我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

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药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生物技术四年制以及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等专业学生的教案。教案内容中划实线部分为掌握内容,波浪线为熟悉内容,其它为了解内容。DXDiTa9E3d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Physiology is a science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life activities. Its tasks ar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mechanism of life activiti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m. Physi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eclinical medicinecourses,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courses.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master morphological knowledge, such as human anatomy and histology & embryology, etc. And physiology is also a basic course for following courses, such as pharmacology, pathophysiology, internal medicine and surgery, etc. Teaching purpose of physiology i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fe activities of normal human beings. It should beemphasized that the basic theories,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should be grasped. Meanwhil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resolve problems should also be trained, which is necessary and useful for studying other courses and doing clinical works. Important new achievements of physiology should be introduced as well, which woul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most advanced progress in physiology all over the world.RTCrpUDGiT This teaching outline is in step with the100 hours of physiology theory teaching course.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specialties of clinical medicine (eight years and five years>, preclinical medicine, stomatology, medical imageolog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medical probation (medic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probation>, pharmaceutical science, nursing, biotechnology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seven year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etc. Theteachingcontents underlined by solid linesneed to be grasped,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理学教研室修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 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掌握: 1. 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悉: 1.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 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节。 了解: 1.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示: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 稳定这一问题有待学完全书后解答)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 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 掌握: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 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 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 1.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 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 收缩、等张收缩;V 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 3. 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 1. 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 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 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 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 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 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授课时数】讲授12学时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

小鼠品系及特点

Swiss、KM、ICR、CD-1小鼠品系来源与优缺点 1. 品系名称由来 (1)Swiss: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的Clara Lynch博士从瑞士(Switzerland)Centre Anticancereux Romand的de Coulon实验室引入非近交 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 (2)KM: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 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 (3)ICR:1948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ICR)Hauschka以多产为目标,用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出的Swiss小鼠群进行选育,培育出Ha/ICR,以后由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小鼠。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 (4)CD-1:1948年Edward Mirand博士将费城癌症研究所培育的Ha/ICR引入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命名为HaM/ICR。1959年美国Charles River Lab引入该品系并于同年进行了剖腹产,并命名CD-1(ICR),并注册CD-1?商标。 2. 优缺点 (1)KM:优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在中国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封闭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药典中甚至将KM小鼠作为某些检测项目的指定用动物。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C-1,615,TA2,AMMS/1等。缺点:国内各地昆明小鼠遗传背景不很一致,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2)ICR:优点是除了抗病力和适应力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之外,从全球范围来看,ICR小鼠的使用更为普遍,其背景资料也更为丰富,而且发表文章时动物品系这一考核指标更容易被接受。缺点:与KM小鼠相同,不同地域饲养的封闭群差别也较大。 (3)CD-1:是ICR小鼠的升级替代品系。因为Charles River Lab已经注意到了ICR小鼠的缺点,为了减少CD-1小鼠因不同地域饲养而引起的不同封闭群之间在 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上的差异,Charles River将世界各地繁殖的CD-1种群按计 划定期轮换,形成了具有国际遗传学标准的CD-1 IGS(International genetic standard)小鼠。这也是CD-1小鼠特有的优势,1999年北京维通利华公司从Charles River引入CD-1核心群,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授权使用其注册商标权的单位。 小鼠的品种和品系很多,是实验动物中培育品系最多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约有250多个,均具有不同特征。突变品系小鼠约有350多个。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教学共安排8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8学时,实验课为29学时,主要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口腔医学等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 第一章绪论 目的: 1.掌握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生理学进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应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再通过科学思维运到患病 的机体,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其性质为一门与基础医 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 2.病理生理学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动物实验或复制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从群体和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研究结果, 为探讨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3.病理生理学作为一独立新兴学科,随着整个医学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的,目前已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病生 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 1.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概念 4.了解疾病经过、转归和机体的衰老 主要内容: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9036 学分: 4 性质:必修课 教学学时: 春、夏学期或秋、冬学期,生理学共80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自学4学时, 10周。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 教材: 《生理学》管茶香莫书荣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机能学实验》罗自强管茶香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目的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 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和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医学临床护理实践需要定向学习,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录像播放与虚拟实验室实验进行。 2.本课程学习主要形式卫星实时播放课与课件自学相结合,辅以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 网上BBS讨论。课件自学由学生根据教学周历表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3.课件(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播放型讲课课件。 4. 提供网上在线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学院生理学课程网站)。 5.其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3981127.html,) 6.网上实时答疑安排: 实时答疑次数实时答疑周次实时答疑时间答疑组织 1 10 学院在网站上另行通知在答疑时间内,学生自行进入学院网站的课程答疑室参加答疑 7.生理学学时安排周学时为8,授课10周,合计80学时。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我校八年制(硕博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6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 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 局部电位的特点;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和影响因素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四章血液循环(15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分期和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各期特点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泵功能贮备; 动脉血压的概念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组织液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理; 心血管中枢的位置; 压力感受形反射的过程的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熟悉要求: 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和各波形的意义; 心房收缩对心脏泵血的作用; 心音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静脉血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微循环的构成和意义;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其它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局部血流量的调节机制; 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