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依次打开电源,置于屏和打印机。

2.使用散瞳剂散瞳,关闭室内照明,引导病人正确坐好,移动外部

固视标来引导病人的眼睛。

3.彩色摄影

4.荧光摄影并给病人进行荧光静脉注射。

5.注意:详细询问病史以排除肝炎、肾炎,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及

小便常规,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孕妇禁用。

6.询问有无过敏史,哮喘病或其他过敏疾病,有过敏史者注射时慎

重。

7.测量血压,血压高者降至160/100mg以下检查,年龄在40岁以上

或疑似心脏病者应作心电图检查。

8.随机血糖>15mml/L的患者待降至正常后检查。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0.1ml荧光素钠加氯化钠注射用水至5 ml,自肘部静脉注射,5 min后观察,若无不良反应将整支药液快速静脉推入。 轻度:仅有一过性的反应,如恶心、呕吐、打喷嚏及皮肤发红等,不需处理即可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中度:为一过性的反应,患者出现一过性心慌、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唇舌感觉异常、哮喘,需要给予处理,但不危及生命也不留后遗症。 重度:副作用持续时间长,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如支气管痉挛、喘息、呼吸困难,可发生意识丧失、心跳停止。 受检者在注射造影剂后有一过性收缩压升高,升高(1.2±0.6)kPa,脉搏一过性轻度增快,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肌注维生素B 及地塞米松、口服安定处理后上述不适消失。有皮肤瘙痒、打喷嚏、皮疹、咽痒、咳嗽、唇麻的患者用异丙嗪及地塞米松肌注,症状减轻。 荧光素钠作为一种染料,进人体内不参与机体代谢分解,毒性极小,绝大多数病人在整个造影过程中没有不适的感觉。据统计,FFA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一15%。

该药主要损害肾脏,其次为肝脏和心脏,但一般用量无损害,其过敏反应主要为皮肤瘙痒、呕吐、恶心。对于特异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阻塞、声音嘶哑、急性肺水肿、血压升高、昏迷休克、心跳和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等严重反应。 荧光素钠进入体内不被人体吸收,不参与机体代谢,毒性微小,人体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 机体对荧光素钠的反应究竟是否为过敏反应尚 无定论。 要求:无严重肝肾疾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求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完毕后,由于20%荧光素钠造影剂的应用,患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小便呈黄绿色,让患者多饮水,通常24h可完全排除体外。患者5~10h内由于瞳孔散大,常感觉视物不清,畏光,此时,应让患者加强自身保护,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荧光素钠的分子式是C20H10O5Na2。静脉常用浓度为10%~20%,承受最大剂量1 g,相当于15—20 mg/kg。临床常用10%5ml或20% 3 ml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入血液后6o%与白蛋白结合,荧光度低。主要是游离荧光素钠受激发后发出强荧光。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措施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措施近年来眼科影像学检查发展很快,许多眼科影像学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病情随访的常用方法。其中,眼底血管造影是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人体,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入的过程。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氰氯血管造影两种。吲哚氰氯血管造影检查临床应用较少,比较常见的是荧光素血管造影。它是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造影方法。对眼底疾病的定位诊断、制定激光治疗方案,临床用药指导,视力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本科共为105名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现将造影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供105例眼底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年龄16~85岁,男75例,女30例。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10例,分支静脉阻塞患者15例,中Y静脉阻塞患者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23例,其他眼底病变患者9例。排除严重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血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特殊药物过敏史。 12方法 眼底照相。造影剂为美国进口荧光素钠注射液(历设得),规格每支5ml,含荧光素钠05g。采用德国产同步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2护理措施 21造影前护理 21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为患者测量眼压、血压、脉搏,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为预防或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造影前半小时予口服盐酸甲氰氯普胺10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造影不宜空腹进行,因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性晕厥,也应避免过饱引起呕吐。完善各项检查后,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嘱患者抬头,自然睁眼,双眼各滴一滴散瞳药,每5分钟滴1次,共滴3次。嘱患者闭目休息20~30min,待瞳孔散至7~8mm,即可行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自身病情特殊,瞳孔散开较慢,可提前1h滴散瞳药,并增加散瞳次数,直到瞳孔达到理想效果方可进行造影检查。212由于眼底血管造影专业知识性较强,多数患者对造影检查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存在思想顾虑和疑问。这就要求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详细讲述此项检查的目的、原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造影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评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患者对此项检查的认识、了解,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增加患者信任度,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配合进行检查,同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213值班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制度,严密做好三查七对工作,检查药品有无破损或裂缝,确保药液无误,先消DU生理盐水及药液瓶口,然后抽取荧光素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5ml作为皮试液备用。用三通将09%生理盐水和荧光素钠原液3ml分别接好,准备穿刺待用。214造影室要求干净、整洁、避光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进行消DU。室内备有抢救床、管道氧气、血压计、听诊器,心电监护仪一台,09%生理盐水、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提纲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 一、基础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 屏障(barrier) 1.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 素; 2.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 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 "(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但由于外屏 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 3.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 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 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 1.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 2.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 3.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 4.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 5.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四)造影片的识别 1.造影时, 先拍摄的是双眼无赤光眼底片(彩相); 2.阅片时我们所见的是冲洗后的负片(正片会失去某些病变细节, 因此提倡阅读负 片); 3.开始的2~3张是使用蓝色滤光片,注药之前拍摄的双眼荧光对照片,用以发现假 荧光和自发荧光; 4.此后给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开始注射时即开动计时器, 注射完毕时即拍一片,如此 可准确记录注射所用时间; 5.为了不错过动脉前期,即脉络膜循环,需在30秒内连续拍片;

眼底血管造影

第二章特殊检查 第一节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术是1961年Novotry与A1vis所提出,是60年代的一种新技术。它将眼底病的诊断方法从主观转变为客观的科学鉴定,也就是从眼底镜下形态学的静态观察转变为循环动力学的动态研究。它能清晰地表示出微循环的细微结构,直到毛细血管的水平。它能完整地系统地以动态说明活体循环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并能连续快速摄影加以记录。可以在眼的解剖组织、生理病理、临床诊断以及动物实验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一、定义:将造影剂从肘脉注入,利用特定的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 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 二、分类:(分二种) ⒈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 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反映脉络膜血管情况。 三、造影剂: ⒈FFA:10%~20%荧光素钠。 ⒉ICGA:吲哚青绿。 四、价值:⒈主观→客观

⒉静态→动态 五、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特定的眼底血管造影机: 它包括眼底照相机、自动转片曝光装臵、自动计时器和计数器、激发滤光片(蓝色滤光片)和屏障滤光片(黄色滤光片)、电脑。 六、基本原理: 荧光素受短波光线激发后,能转换成较长波长的光线,通过滤光片,可以区别激发光与反射的荧光,这样可见到荧光而看不到非荧光。那么荧光素钠溶液被稀释后如被蓝光(475mu波长)照射时,能发出绿光(波长495~600mu)。利用这个特性,当荧光素钠注入V后被血液所稀释,由A灌注入眼内血管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照相机的闪光灯和观察用的照明光源的光线途中加一蓝色滤光片(即激发滤光片),由于蓝色滤光片只能允许波长420~470mu之间的光线通过,而阻挡了波长在500mu以上的红色光。此蓝色光进入眼底,可激发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由眼底发出的含有蓝色及黄绿色的光,经过眼底照相机的一系列光学系统,在到达相机底片之前,被安臵在照相机底片前的黄色滤光片(屏障滤光片)阻挡了所有波长短于520mu的光,只允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配合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配合 荧光眼底造影(F F A )技术应用于临床后,为提高眼底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它是应用能产生荧光效应的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快速注入静脉内,荧光素钠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应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快速连续拍摄随血液在眼血管内流动的荧光素循环动态,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病理生理改变[1] 。过程中正确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检查的安全和效果。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 月对258例FFA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对258例患者行FFA检查,检查于门诊眼底荧光造影室进行,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50例,年24?75岁。病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4 例,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11 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6 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8 例,黄斑性病变32 例,其他37 例。 2护理方法 2.1造影前护理 2.1.1患者评估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测量血压、脉搏,检查心电图,对高血压、哮喘、心脏疾患、肝肾功能损害者应谨慎。 2.1.2做好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视力、诊断的登记工作。

2.1.3给患者讲解荧光素造影检查的意义以及操作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使其机体处于最佳适应状态,最好的配合检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2.1.4充分给患者散瞳,用美多丽滴眼液滴双眼,1?2滴/ 次,每5min滴1次,共3次,待瞳孔扩至7?8mm才能达到摄片的要求,以防漏拍眼底病变区域。 2.1.5行荧光素钠过敏试验,抽取10%荧光素钠0.2ml,用注射用水稀释到5ml,选择前臂正中静脉,做静脉缓慢注射,时间15mi n,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如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心悸、出冷汗等。试敏毕,连接三通管,保留通路用于检查时注入药物。 2.1.6 备好急救药品与急救器材。包括血压计、听诊器、吸氧装置、呼吸气囊、气管插管装置、静脉注射物品、输液器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扑尔敏、阿拉明及镇静药等。 2.2 造影中护理 2.2.1患者头部固定在支架上,待医生将镜头对准瞳孔后,先拍眼底彩照及素片2 张,用于对照眼底照相机滤片的质量和眼内有无自发荧光物。医生按下计时器的同时,护士将配置好的10%荧光素钠注射液 5ml 快速推注患者血管内,3?4s 内注射完毕。护士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后反应,如神态、意识、呼吸、皮肤等,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好应急处理。 2.2.2造影时嘱患者眼睛睁大,少眨眼,非检查眼注视红色 指示灯,以固定眼球,勿讲话,以防唾液飞溅镜头,拍摄过程中,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收治眼底荧光造 影检查患者178例,做好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及造影后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为造影检查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 合下均顺利的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全面正 确及时的护理配合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中国论文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技术。是将荧光素 钠经肘静脉注入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通过钴蓝光照射的激发,荧光 素钠可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借助眼底检查或眼底连续照相,可动态地观察和记录 眼底血管(主要为视网膜血管)的微细结构、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 理性改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判断疗效有特殊的价值。2016 年9月-2017年8月FFA检查患者178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8月FFA检查患者178例,男102例,女76例,年龄35~81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眼底出血22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2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黄斑变性16例,老年性黄斑变 性13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0例,视盘血管炎3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例,其他病1例。 方法:患者取坐位,先拍摄双眼彩色眼底照相及无赤光对照相,抽取10%荧 光素钠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mL,选择前臂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缓慢静 脉注射,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15min后,如无不适反应,即可快速注射10%荧光素钠5mL,一般在5s内快速注射完毕。注射的同时,检查者按下自动计 时器并即拍1张,以记录注射时间,并在注射后30s内连续拍摄。以象限为单位,病变部位充分显像,然后第2、5、10、20min分别进行拍摄,根据病情重点拍摄。 护理 FFA检查前准备:①一般护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心脏病、高 血压病、哮喘、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需要降到 140/90mmHg,年龄≥50岁者,收缩压可适当放宽,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降至 10mmol/L,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其生化指标符合要求后再做造影检查。同时,使 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滴双眼,充分散瞳,直径8~9mm为宜。②心理护理:在FFA检查中,要求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影响检查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 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前教育和心理疏导,对该检查中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以 及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前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提高其检查过程 中的配合程度,提高检查效果。让患者和家属认真阅读并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检查同意书》,必要时可在检查前0.5h口服镇静药及抗过敏药。在检查前,告知 患者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感觉到紧张、胸闷等症状,则可以进行几次深呼吸,以放 松精神,在检查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转动眼球,以提高检查 的准确性。③抢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在各项检查之前,都需要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在该项检查中,检查室应备有氧气袋、抢救车(车内备有血压表、听诊器 及各种抢救药品等),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处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视力下降,了解其患病情况。排除肝、肾疾病,必要时检查前进行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 2、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注射前先行荧光素钠皮试,结果呈阴性时方可行该项检查。 3、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紧张、顾虑等情绪。 二、护理措施 1、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造影术的目的、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取得合作。 2、给予患者充分扩瞳。 3、协助患者取坐位,将头部固定于照相机底座上。 4、实施眼底荧光造影术 (1)按静脉注射操作要求,由肘静脉缓慢注射 25%荧光素钠 3ml 行眼底血管造影,在注射同时进行眼底照相。 (2)注意用药过程中和注射后的反应。注射荧光素钠后 30 分钟内,患者常有恶心、呕吐或伴有眩晕症状,一般很快消失。极少数患者有荨麻疹、瘙痒或其他过敏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用药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检查时正确的坐姿、配合转动眼球。 2、告知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后皮肤和小便均会出现非病理性的颜色改变,不用紧张。一般皮肤黄染 6-12 小时后方可消退,24-36

小时内小便会呈明显黄色,随后逐渐变淡至恢复正常。 3、注射荧光素钠后出现不适反应时,指导患者深呼吸。 四、注意事项 1、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须做过敏实验或充分扩瞳。 2、患有心肌梗塞、脑血管栓塞、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青光眼、严重眼部屈光间质混浊等全身或局部疾病,以及不能配合造影检查的患者,不宜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3、造影所用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造影后会出现暂时的结膜、皮肤发黄、尿液也会呈黄色。这些现象将随荧光素从人体内的排除而消失,对身体无损。 4、应根据情况预先用眼底镜、前置镜或三面镜对眼底作全面检查,询问患者有无心血管及肝肾疾病史,变态反应及药物过敏史。告知患者荧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荨麻疹、低血压、皮肤暂时性黄染等反应。药物 24-48 小时后经小便排出,因而小便可以变黄。 5、充分扩大瞳孔。准备好各种急救用品如 0.1%肾上腺素,注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嗪、氨茶碱及阿拉明等,以备急需。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朝阳眼科医院 (1)受累静脉多曲张,亦有不规则变细,管壁有荧光素渗漏和组织着染。 (2)可见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 (3)周边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闭锁(无灌注区 (4)黄斑水肿,花瓣状荧光素积存。 5.并发症前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或脉络膜炎);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牵拉形成裂孔,可发展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晚期偶见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 【诊断】根据发病前数日视力轻度下降,或有眼前飞蚊症状,发病时视力突然减退,以及玻璃体和眼底,特别是周边部视网膜静脉的改变,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周边葡萄膜炎:周边小血管边缘也可有出血、渗出,但还有灰白色斑块,玻璃体混浊云雾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的病灶不在视网膜静脉,而在深层脉络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更可助诊断脉络膜炎症。 【治疗】 1.病因治疗除去脓毒病灶。如有活动或陈旧结核病灶,或对旧结核菌素呈阳性反应者,应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首选链霉素,每日肌注0.75g至少3个月至100天;同时联合品服异菸肼0.1g每日3次或利福平0.15g每日3次,持续6-12个月。 2.一般疗法眼底新鲜出血时,少活动、高枕,丰富营养、补充钙剂、维生素C和路丁,增强身2体抵抗力。 3.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全身病灶的同时,谨慎地加用糖皮质激素,

降低机体高敏反应。 4.视网膜激光光治疗复习近两周内所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定毛细血管无灌注的部位和范围。视网膜有大片无灌注,或已有微血管瘤出现,宜早作光凝治疗, 5.手术晚期增生性网膜玻璃体病变合并牵拉者,需作玻璃体术联事眼内光凝。 6.中医中药根据辩证,用清热凉血及止血药物,如白茅根、槐花、藕节、生地、山桅、茜草及三七等。待出血稳定后,可适当加用活血化瘀及理气药物,如赤芍、川芎、当归、红花及香附等。 【临床路径】 1.询问病史有无脓毒病灶、结核史,有无眼内反复出血史。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特别是财边部视网膜。3.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肯定诊断。 4.处理查病灶,进行针对性讥炎治疗。 5.预防及时治疗脓毒病灶和结核菌感染。 四、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 【概述】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好发于青年男性,多数为单眼发病,通常伴有活动性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1.视物模糊、眼前黑影。有时视物变形。视力轻度或中度减退。2.有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者,在视野中有相应的缺损。 3.合并葡萄为者,眼前节可有睫状充血,角膜后壁有灰白色点状沉着物,房水头光阳性,陈旧病变可见虹膜后粘边。 4.眼底所见 (1)有活动性葡萄膜炎时,玻璃体高度浑浊,眼底不易看清。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适应证】 1.辅助眼底病的诊断。 2.为某些眼底病的分期分型提供依据。 3.有助于了解某些眼底病的病情程度。 4.判断眼底病治疗的效果。 【禁忌证】 1.严重心血管和肝、肾功能损害者。 2.对注射用荧光素钠过敏者。 3.有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家族史者。 4.有不宜散大瞳孔疾病者。 5.全身情况不允许取坐位接受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向受检者介绍造影的要点和可能的并发症,征得同

意,并签署同意书。 2.充分散大瞳孔。 3.荧光素过敏试验。 (1)一般采用皮肤试验法:在前臂腕部内侧皮肤消毒后 划痕至皮肤少许出血,然后滴上未经稀释的荧光素钠液,观察15min,如出现局部发红、水肿隆起等皮肤反应,视为阳性。 (2)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法:将已经抽吸完了的荧光 素钠的空安瓶注入14m1生理盐水,将此微带黄绿色的液体抽吸人注射器中,由静脉缓缓注人带有极少量荧光素钠的lOml黄绿色液体,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注射,取消造影。 4.配制准备注人静脉内的荧光素钠,剂量为 10-20mg/kg。一般成人用20%荧光素钠3-5ml,用4-5s注射完毕。儿童或不宜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含2写荧光素钠的水溶液或抓化钠溶液,剂量为25- 30mg/kg,只适于照晚期眼底像。

5.请受检者坐在眼底照相机前,固定头部、调整焦点。首先拍摄彩色眼底照片及无赤光眼底照片以及未注射荧光 素前的对比照片。 6.将受检者上臂置于小桌上,常规消毒后,进行静脉穿刺。 7.将已配制好的荧光素钠于5s内快速注入静脉内。 8.在开始注人荧光素钠的同时,开动照相机的计时器,记录造影时间。 9.荧光素钠注入静脉6-7s后,开始拍摄眼底照片。在头30s内,每秒拍摄1-2张照片,以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的显影时间,然后间断拍摄,但最后应当拍摄15-30min 的眼底后期像。 10.标准的眼底像片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一般拍摄7-9个视野,其次序为后极部、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和颞下。造影过程中尽可能穿插拍另一眼的照片。 11.整理和保存眼底血管造影的资料。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眼睛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的眼睛是主要的感觉器官,如果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视觉,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检查眼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详询病史,包括有无过敏史,详细检查全身及眼部情况,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眼部屈光间质混浊者不宜造影。 (2)询问有无青光眼病使,必要时应进行检查。由于青光眼不能散瞳,因此造影也就无从谈起。 (3)提前30至60分钟开始散瞳,被检要眼充分散瞳,使瞳孔直径能达8mm为宜。至少要达到7毫米以上,许多人对此不是很重视,瞳孔太小可导致眼底周边图像拍摄不全。 (3)造影前30min给患者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mg或异丙嗪25mg,止吐剂如维生素B6 20mg或甲氧氯普胺(灭吐灵)10mg。

(3)造影前医嘱。造影前医嘱要反复强调,让病人充分明白与重视,主要包括造影过程身体若发生不适反应,应立即告诉检查医生,不要硬扛;向患者解释注药后的十多秒时间里可能出现一过性恶心。如有发生恶心现象,应立即进行深呼吸;尽可能睁大眼睛;造影过程不要说话;遇到打喷嚏等应扭头,避免唾沫污染镜头等。保持镇静合作。 (4)准备10%荧光素钠溶液5ml或20%溶液3ml,荧光素钠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5ml加于10%荧光素钠0.1ml内)抽入空针内备用。 (5)将照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头部固定,位置调整合适。在注射荧光素钠之前先摄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相。 (6)在患者肘部常规消毒后作静脉穿刺,用8号针头先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待10min、15min后如无反应,调换含有10%或20%荧光素钠的注射器,在统一口令下快速注入(2s-4s)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7)告知患者在24h内尿液呈黄绿色,是为排出的药液,不必恐惧,可多喝水以利排药。

基于MATLAB_GUI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处理_孙浩洋

与 图1原始图像 图2变换后图像 对图像进行对比度的调节可以突出眼底血管的重要部位,增强感兴趣的特征,抑制不感兴趣的特征,帮助医生更好的观察眼底病变部位。 (2)图像的取反。利用取反功能可以实现图像的重点突出,有利于病变位置图像的的识别。 (3)直方图均衡,利用此功能可以增强医学图像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医生的判断。在MATLAB中使用“histeq”函数实现,结果如图所示(图3为原始图像,图4为处理后的图像)。 (4)灰度变换,使用“imadjust”函数对灰度图像进行亮度变

医药卫生生物科技 与图3 原始图像图 4处理后的图像图5扩展后的图像图6扩展后的图像 (5)拉伸,对图像的多方面的动态的范围进行更改,特别是对比度的明显增强是血管管壁清晰地呈现。(6)滤波,高通滤波地功能为突出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使得图像的边缘更加清晰。给高通滤波加上较小的偏移量,偏移量与将滤波器乘以一个大于1的常数结合起来实现高频强调滤波。 (7)调试,对于很多非灰度图像,如真彩色图像,很多MAT-LAB 函数无法直接处理。解决方法是增加“rgb2gray ”函数将真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使得MATLAB 函数能正常处理。增加if 语句,使用“isgray ()”先判断图像是否为灰度图像,如果是返回结果为1,不做任何改变,如果不是将图像用rgb2gray 函数强制转换为灰度图像。由此解决图像的灰度问题,可以处理各种图像。以上可供读者借鉴。 3总结 此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平台,方便临床需求添加定向功能。该系统的后续发展方向为: (1)增加边缘提取及任意面积的测量。 (2)增加处理非灰度图像的能力。因为图像在函数进行灰度化处理的过程中会失去一些特性,不利于医生的正确诊断。 (3)根据眼科的具体要求增加相关的功能,实现多方向发展。 (4)开发数据库,将此系统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方便快速的阅读医学图像。 眼底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对眼科进行眼底疾病的阅片和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很多病变给出了量化的参数,对于病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经多次验证,此系统不仅可 以处理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对于大部分格式的医学图像都可 以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要求增加新的功能,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崔栋,刘敏敏,张光玉.BP 神经网络在眼底造影图像分割中 的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1):2395. [2]崔栋,郭永新,焦青,等.眼底造影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与对 比[J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4):34. [3] 冯伍,钟田亮.Matlab 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6):42.[4] 张敏,洪汉玉.通过MATLAB GUI 实现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5):6156.[5]陈超.MATLAB 应用实例精讲——图像处理与GUI 设计 篇[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59-460,463-466. [6]胡磊,毕维民,陈迪,等.眼底图像处理软件在眼科临床应用 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9):67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