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一、项目名称

三里河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

二、项目承办单位

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

三、项目建设地点

利津县城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东营市新纪元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3、资格等级:丙级

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

2、国家发改委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文件

5、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2006-2010年发展规划

6、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有关部技术基础资料。

二、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2、精心设计,保证质量,切合实际,经济合理;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工程技术方案

4、环境保护和节能

5、施工进度安排

6、组织管理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三节建设单位概况

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是利津县油区工作的主管机构,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油区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全县油区综合治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协调处理油区工农关系,核发油田打井、临时用地施工作业核准证。

(四)负责落地原有的统一管理运营。

(五)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议油、单井协议油的运销、结算以及石油油品、油料和油田物资器材外运的检

查。

(六)负责制定油田边远单井、零星油气区块及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油田移交地方的

边远单井实施统一管理。

(七)负责按规定收缴油区管理大有关规费。

(八)负责组织搞好油区服务和创收工作。

(九)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油区秩序综合治理。

(十)承办县油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县油区办享有对落地原油净化站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县油区办对歌净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净化站站长由县油区办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聘用和辞退。

县油区办负责对落地原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回收,统一净化,统一调拨,统一结算,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落地原油的回收、运输、贩卖和加工处理。

对强拉、强占、偷运、哄抢、贩卖落地原油,私设收油点和搞土炼油的单位或个人,没收其原油、设备和工具,并视情节给与经济处罚;对利用工作之便随意插手和介入落地原油回收及管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县油区办享有油田移交的边远、废气单井的开发和管理权,各有关部门、乡镇应积极配合,不得设置障碍。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开发单井。

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负责所在辖区内油地工农关系的协调及为油田生产建设服务等工作。乡镇油区服务站接受县油区办的业务指导。乡镇油区服务站负责人的任免、调离需征求县油区办的意见,以保持全县油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里河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由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负责承建2。投资包括:规划区全长2630米范围内污水管网及3座污水提升泵站。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3600万元,其中:其中:工程费用2800万元、其它费用200万元、预备费600万元。

资金筹措渠道为: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

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兴建集中供暖工程,既有利于改善我县居民居住状况,又有利于建设健康向上,平安融洽的和谐社会。

目前利津县基本上没有形成系统的污水管网,无法满足县区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正常排放,已经形成的少量的污水管道,因目前尚未建成相应的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现状的污水只能暂时排放到三里河内,使水质恶化,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为适应利津县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尽快地系统建设利津县污水管网,收集并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项目的建设具有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三里河污水管网工程的改造建设已迫在眉睫。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背景

一、东营市概况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土地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0.3亿元,总人口达到181.8万人。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都座落在东营市境内。勤劳、智慧的东营人民继承胜利油田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东营市区作为东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东营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之一,境内大中型水库星罗棋布,电网完备可靠,城乡电话普及率居山东省首位,是国家数字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市公路密度

每百平方公里73.8公里,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是中国公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营港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已成为黄河三角洲走向世界的桥头堡;随着东营机场的建成启用,东营市颇具规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使东营具备了承东启西、交汇南北、呼应沿海、服务京津的优势。

东营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发展生态产业的良好条件。从社会构成上看,这里有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四支力量和睦共处,团结协作,形成了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东营市是在"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背景下耸立起来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崭新城市,城市建设以组团式、生态型为发展方向,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为广大市民营造了清新幽雅的工作生活环境。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1.65%,中心城建成区面积60.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基础框架和分布合理的城县组群。

东营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北部有以黄河入海口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区。入海口附近及黄河

故道的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3万公顷,是地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保护区内草木葱茏,狐兔出没,仍保留着原生带的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百鸟乐园,已发现鸟类26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41种。暮秋初冬时节,成群结队的丹顶鹤、白头鹤、灰鹤、大天鹅等珍禽在保护区内嬉戏觅食,把这片新生地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神奇。此外,这里的20万亩槐林、万亩柳林、数十万亩苇荡等景观亦野趣天成,别有洞天。

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蕴含着巨大潜力,其开发建设受到了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政府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东营,对东营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东营人民乘势而上,揭开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东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建成了15个高科技农业

园区,16种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粮棉、畜牧、水产、瓜菜、花卉、桑茧、林果等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显示了东营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

东营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与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市形成了以石油、石油化工、盐业盐化工、造纸、机械、电子、纺织、建材、食品加工、制药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东营经济开发区等一批经济园区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东营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步伐,以巨大的经济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近年来,东营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政府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中国沿海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三年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进出口总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山东省首位,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了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关系,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城市米德兰市,韩国三陟市结为友好城市。

东营市实施"信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覆盖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的"信用东营"建设,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东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

东营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东营市是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新世纪的东营市,将以独特的优势和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建设山东加工制造基地和“信用东营”建设三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东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

二、工程方案论证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同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⑴合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国内外很多老城市在早期几乎都是采用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

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晴天和降雨初期时,所有污水都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大,当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管的输水能力后,以雨水占主要比例的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水体遭受污染。然而,由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旧城市的排水系统改造中比较简单易行,节省投资,并能大量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因此,在国内外旧排水系统改造时经常采用。

⑵分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不但与生活污水不宜混合,且不同工业废水之间也不宜混合,否则将造成无数和污泥处理复杂化,以及给废水重复利用和回收有用物质造成很大困难。所以,在多数

情况下,采用分质分流管道系统分别排除。如果生产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同生活污水类似时,可将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用同一管道系统来排放。水质较清洁的生产废水可直接排入雨水道,或循环重复利用。

据国内外经验,合流制排树管道的造价比完全分流制一般要低20%~40%,但是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在维护管理方面,晴天时污水在合流制管道中只占一小部分过水断面,雨天时才接近满管流,因而晴天时合流制管内流速较低,易于产生沉淀。但具经验,管中的沉淀物易被暴雨水流冲走,这样,合流管道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降低。但是,晴天和雨天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增加

了合流制排树系统中的污水厂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而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道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比合流制稳定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分流制可根据当地规划的实施情况和经济情况,分期建设。污水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厂处理;雨水由雨水系统收集,就近排入水体,可达到投资低,环境效益高的目的。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同时,根据某利津县的地势、地貌、及利津县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确定该地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

三、污水管网设计原则

通过建设污水管网,解决三里河2630米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问题,提高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能力,加速利津县整体建设,带动某地区经济增长,为某市和辽西地区经济的崛起做出贡献。

根据利津县的规模、产业结构、地形地理条件,合理安排利津县污水管网布局,搞好利津县排水系统规划,形成合理的污水管网结构。根据利津县未来的排水需求及特点制定本项目的设计原则如下:

近、远期相结合原则:用动态观点来分析,研究利津县的发展规划,污水管网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

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建设,使其逐步完善合理。由于排水工程建设具有超前性、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应对未来发展留有余地,避免重复建设。

(1)协调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利津县周围的地理、地形及排水情况,使开发区污水管网系统与利津县的建设协调统一。一个区域的污水系统可能影响邻近区域,特别是下游区域的

环境质量。排水工程方案必须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企业中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排水工程方案要与开发区道路、地下设施、竖向布置等构成有机整体,同步建设,节约建设投资。

(2)排水管线根据地形条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为方便建设及管理单位对污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在泵站设计时力求做到管理、操作、巡视方便,维护简单。

(3)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规范、标准和规定。

三、污水系统总体方案论证

利津县内尚无系统的污水管网形成,根据利津县区的规划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最高日污水量为3m

6.4万。

通常进行污水管网系统总体布置应根据区域地形及道路竖向进行合理设计,并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本可研拟定2个总体布置方案。

方案一污水分区设置提升泵站

受利津县的地形条件限制,根据地势情况和道路竖向设计情况,三里河自津三路桥至津二路桥整个污水管网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经泵站提升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然后进入五里河水系。整个管网污水管道覆土2m-4m。

方案二污水完全重力流进入污水厂

由于利津县地势复杂多变,污水如果完全靠重力流排放,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由厂内泵站提升。那么不仅利津县内沿线管道覆土最大地段超过10m,增加工程造价,施工非常困难。而且,由于进水管道覆土增加,污水厂难以实现一次提升到位,对污水厂地坪和构筑物高程的考虑都带来诸多实际问题。

根据利津县的实际情况,综合比较,推荐方案一。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推动全方位开放和全方位创新,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需要

东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走开放型发展道路,并在全市开展开放创新大讨论,关系重大,影响深远。东营市当前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思路在创新中完善,城市地位在开放中提升,城市框架在整合中拓展,发展潜力在积蓄中激发。东营市发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利津县目前排污设施落后,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状况,县政府计划建设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成后将对改善居民居住状况,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建立,可改善我县居民居住状况,资源挖掘整合不足,缺乏有效挖掘和开发等状况,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我县居民居住状况,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第三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建设地点

一、场址选择原则

1、符合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

2、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合理布局

3、楼址周围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适合项目建设

4、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条件良好

二、建设地点确定

根据以上建设场址选择原则,结合利津县油区工作办公

室发展规划要求及本项目建设的特点,拟将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三里河津三路桥至津二路桥范围内,全长2630米,十分适宜建设本项目。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气象及水文条件

利津县地下水层特征,大致分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浅层水埋深5~10m,因受水位升高影响5m以上水质呈咸苦水质,5m以下水质较好,且稳定。深层水埋深280~400m为淡水,因含氯离子和氟量较高,不宜超量开采,如需要采用应经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批准。东营市的用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黄河水。由于政府重视,经多年投入治理,黄河由历史上的害河,变为当今的益河,造福于子孙万代,载入史册。

因受北暖温带干旱季风影响,属大陆性气候区,其特征“冬季干冷,夏季酷热,秋高气爽,春旱雨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根据地区历年统计资料气象显示:

年平均气温 12.5oC

极端最高气温 40.9oC

极端最低气温 -22.8oC

年平均最高气温 32oC

年平均最低气温 -8oC

年平均降水量 589.7mm

年最大降水量 953.9mm

全年平均风速 3.1m/s

最大风速 4.1m/s

最大冻土深度 600mm

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东南8.8%

最大降雪 170mm

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东北9.1%

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南西南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6oC

二、地质资料

(一)勘察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执行如下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二)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依《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据勘察规范及建筑物特点,此次勘察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和中心点布设,共布设勘探点5个,孔深10.00-12.00米,为判定上部土层的湿陷性,布设探坑1个,深6.00米。

此次勘察钻孔中取样均采用普通取土器静压法,探坑取样由人工采取。

(三)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场地周围有关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该地域地层为第四系及奥陶系地层,地质构造分诉如下:

第一层杂填土:厚度0.85~1.0m,杂黄~褐色,以粘性土为主。

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0.85~1.0m,褐黄色~红褐色,fak=160kpa.

第三层粘土:厚度0.40~1.6m,棕红色,fak=180kpa.

第四层泥灰岩:灰白色~肉红色,局部强风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