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雾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观。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雾凇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奇特景象,对于形成的原因也很难想象的到,因此本课采用ppt,将大量的雾凇图片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产生更直观的印象。本课件还选择了一个介绍雾凇的片段,旨在通过动态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评价】通过《九九歌》的复习,让学生知道三九时节是最冷的时候,为下面雾凇产生的时间做铺垫。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评价】图片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词语,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评价】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长句,并加以指导,为学生读通全文、理解

文章起到作用。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交流,映示: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

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

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

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慢慢地”—

—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一层又一层地”

——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评价】通过课件展示了几句话之后,学生能更清楚地发现原句的精炼、生动。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评价】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同时对雾

凇有了更深地了解,对它的形成也加深了印象。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带来了一首诗,读一读,想想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2、一二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象呢?这里是真的“春风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忽如”还可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诗句中的“梨花”指的是什么呢?

3、哦,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原来是漫天飞雪挂满枝头的奇景呀。你能通过读体现出作者“惊喜好奇”的心情吗?

4、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暖融融的春意。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享有“冬天里的春天”美誉的吉林,再次去欣赏吉林的雾凇。

【评价】通过课件出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让学生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心情,也为学习第三段做了铺垫。

二、复习

1、上节课,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雾凇是如何形成的,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来概括的说一说。

2、出示填空。

3、小结:雾凇的形成可以称为一奇,它还奇在哪儿?

【评价】本环节通过课件复习了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并由此引出了“奇”,使学生更深入的去思考问题,从而引发一、三段的学习。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打开书本,轻轻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出有关词语。

2、学生汇报、讨论:

⑴“十里长堤”指读(评价: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从鹿苑到塘桥这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

谁再读这个词语(评价:这么多的雾凇,可谓奇观。)一起来读好它。

⑵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呢?

“缀满”指读(评价:是的,满满的全都是)

谁再来读(评价: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

雾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⑶“洁白晶莹”指读(评价:洁白如雪)

再指读(评价:晶莹剔透)

一起读(真像玉石雕琢)

⑷“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读(评价:仿佛置身于银色长廊)

再指读(评价:美不胜收)

一起读(真令人留恋往返)

3、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的多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

4、是呀,由此,吉林雾凇被人们称为“闻名全国的奇观”。

(课件出示)“观”是指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奇观”中的“观”指的是──

“奇观”就是指()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奇观的意思是什么?

5、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吗?(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一段)

过渡: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交流。有可能是“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情不自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根据回答理解词句并体会。

3、引读末段。(是啊,十里长堤上到处是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怪不得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里的“梨花”又是形容什么的?

4、指名有感情地读。齐读。

五、比较一、三段

1、(出示)师:同学们,这一、三自然段都在写雾凇的奇特壮美,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一段是直接描写雾凇的奇特壮美的;三段是从人们观赏过后的感受来反映雾凇的奇特壮美的。)

2、能把它们记下来吗?(学生背诵。)

六、课堂拓展延伸:

1、将来你成了一名画家,看到吉林这奇妙的雾凇景观,你会把它——(画下来)。你要是一名歌唱家呢?(唱出来)

你要是一名诗人呢?(写一首诗来赞美一下)

2、(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1998年他又赋词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让我们也来创作一首小诗或歌谣,赞颂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好吗?你打算怎么创作呢?

(师指导创作方法:可用文中词语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编创成诗,体现雾淞的奇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篇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

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

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

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

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

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

大地冰封凝结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

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

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

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

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映示:1,3自

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

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

恰似银菊怒放。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内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

(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吉林雾凇这样的自然奇观更是不少,老师希望大家回去向家人介绍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同时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篇三:《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风景那边独好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榆次区什贴小学梁林凤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雾凇的特点,感受雾凇的奇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思、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

(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

(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用填一填的方法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生齐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诗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

看着投影美丽的画面,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设计意图:以读促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

(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

(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

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

(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齐读。

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

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

紧扣“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

“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

(4)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 (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图

片、雾凇形成的示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精妙凝练的语言,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总结练笔,升华美景

1、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观看雾凇影片。

2、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练习)

(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

要重视听、读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说、写的训练。设计写导游词、说导游词的环节,既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

(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

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

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

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

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课内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的提升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晶莹洁白银光闪烁

景观

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奇观

雾凇

形成水汽——遇冷——凝结

【教学反思】

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贯穿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反复的读,通过自读,让

学生潜心发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读,思维产生碰撞;通过看图读,把想像插上翅膀;通过

配乐读,让学生走入诗一般的意境。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梦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更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

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再现了雾凇这一奇特、壮丽的奇观,让学

生如身临其境,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

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孩子们会在语文课堂上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篇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雾凇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美丽的雾凇。读好课题(生读:雾凇)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它被人们称为(板书:奇观)

▲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出示:

什么样的景象才能称作奇观?(特别美丽的、奇特的、罕见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把称雾凇为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找到重点词语圈圈画画。 3.讨论交流:

你雾凇怎样?(板书: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读词,说说你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真美,怎么读?还有谁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指名读)那霜花晶莹剔透,你再读。

洁白晶莹的霜花本身已经够美了,在阳光照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变得银光闪烁,更美,读!

▲霜花不仅美,还缀满了枝头,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缀满”?真多呀!(板书:多)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说)是呀,那美丽动人的霜花挂满了所有的枝头,(再读词)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霜花多的?(十里长堤)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读好词。十里相当于5000米,5000米长的堤岸上,所有树木的枝头都缀满了霜花,霜花真多呀!读!▲把词放到句子中,读出你的感受。谁来?(指名读)(真美,读出了你的感受,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美丽的雾凇)大家一起来。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了枝头,真美呀!你用些词来夸夸雾凇。(生说)(真美,你的词儿真多,这些词都是说雾凇美,说说表示雾凇多的词语)

▲老师也有些词语想送给你们,读好它们,记住它们!(课件出示: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精雕细琢、美不胜收)

▲①枝头上的雾凇洁白无暇,晶莹剔透,真美,难怪人们要称之为(奇观)②阳光照耀下的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特美,这当然是(奇观)

③十里长堤上的青松柳枝上缀满了雾凇,如雪一样洁白,似银光一般闪烁,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它是当之无愧的(奇观)

(这??)出示接读第三句话。

4.把你对雾凇的感受带进课文,读好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你了解了它的形成,你更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饱和的水汽)

2.交流:

你从哪看出吉林很冷??

▲“当年12月至第二年”、“严寒季节”、“零下30摄氏度”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出示

今天的最低气温是6度,感觉怎样?那零度呢?我们这里冬天最冷是零下5度左右,同学们穿什么?那零下30摄氏度呢?这么冷的天,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真冷,说出了你的感受,你都在发抖了)多冷呀,读好它们。

你怎么理解“过于饱和的水汽”?你从哪看出水汽是过于饱和的?

▲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涌向、笼罩、淹没、模糊)为什么这么说?读好句子。还有谁来补充?读读这段话。这么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呢?指名读。雾凇就是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而成的,我们一起来读。

3.“渐渐地”是什么意思?(慢慢地)雾凇是怎样慢慢形成的呢?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齐读。

▲请同学们关注这个字,点红“镀”,试试把它换成别的字,能换吗?为什么?▲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从哪看出是“一层又一层地”地镀的?(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还有谁要补充的?

(雾凇是慢慢镀上去的,雾凇是轻轻镀上去的,)

(你这是镀上去吗?好象是盖上去的)

(你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读出来了)

▲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感受,读出文字描绘的画面。让我们用心读好这段话

▲(引读)这雾气慢慢地镀在松针柳枝上,最初---------,这雾气轻轻地镀在松针柳枝上,逐渐------------,这雾气一层又一层地镀在松针柳枝上逐渐------------,最后----------------------。

好一幅寒江雪柳图啊!(板书:寒江雪柳)

4.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雾凇就形成了,真是奇妙呀!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能写得这么清楚,他是怎么写的呢?(仔细观察,按顺序,用上了表示顺序的词语)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是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把作文写得条理清楚、语言明白。让我们再次回顾雾凇奇妙的形成过程

5.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美,缀满十里长堤上所有的枝头,真多,已经够奇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奇妙,那就更奇了,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呀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一夜之间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清早可是欣赏雾凇的最佳时间。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

▲你欣赏到了什么?(生答)

▲读词“琼枝玉树”,琼是什么意思?(美玉)给你什么感觉?(板书:琼枝玉树)读好词语。

2.我们来欣赏这琼枝玉树

(课件出示图片)

师述:

看着眼前的美景,你想说什么?(生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3.此时此刻,人们置身在这美景中,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谁来读好这句诗。看到这么美的雾凇,老师太欣喜了,(师读诗句)你想吟诵吗?你也想吟诵。大家一起来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

4.雾凇如花似玉,怎能不说它是——奇观呢!把这份赞美之情融进课文。

五、总结全文

1.雾凇,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看过雾凇的人都说,走进雾凇的世界,就像是走进了冬天里的春天,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真是(完成板书:寒江雪柳日新晴,琼枝玉树满目春。)齐读。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雾凇,哪段文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读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国有四大自然奇观,雾凇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它们。

板书:雾凇

奇观

美多妙

寒江雪柳日新晴,

琼枝玉树满目春。

《雾凇》完美教案及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美丽的雾凇。读好课题(生读:雾凇)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它被人们称为(板书:奇观) ▲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出示: ①看,查看,观看 ②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什么样的景象才能称作奇观?(特别美丽的、奇特的、罕见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把称雾凇为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及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奇观、缀满、洁白晶莹”等词语,学习按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找到重点词语圈圈画画。 3.讨论交流: 你书中的雾凇怎样?(板书: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读词,说说你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真美,怎么读?还有谁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指名读)那霜花晶莹剔透,你再读。 洁白晶莹的霜花本身已经够美了,在阳光照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变得银光闪烁,更美,读!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如何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指导写字。 “雾”是我们这课的生字,这个地方的横撇、捺要舒展,横折钩的收笔与雨头一竖要中心对齐;“凇”字的部首是-—两点水旁。 二、听写词语,白板出示互批。 弥漫笼罩淹没凝结洁白晶莹琼枝玉树 1、指名三学生板书,下面同学全写、 2、小结谁是优胜者,表扬书写正确而且工整或有笔锋的同学。 三、出示: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什么缘故写?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伙儿讲讲课文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您所读到的或想象到的雾凇奇观?能够用上刚才听写的词。

2、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呀?老师今天就带您们到画中游去!(图片欣赏,师用一、三段课文解讲、)假如此时您也站在了松花江边,您会如何赞叹呢? 3、出示江泽民诗句、瞧:江泽民总书记欣赏过吉林雾凇后,也欣然写下了如此的诗句—-(生读: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师过渡:瞧,与本课作者一样,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课文是如何将这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来,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指读探究任务 四、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您的理解、 1、您从课文中读明白了什么呢? 2、同桌相互讨论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一下雾凇的形成缘故?板书:概括(依照学生回答,课件出 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与的 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讲讲您会从中发现什么?如何理解?(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遇冷--凝结4、老师想请同学们接着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能够从哪些词句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吉林具备这些条 件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具体从哪些词感受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 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 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 大地冰封凝结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 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雾凇》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课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雾凇的特点,感受雾凇的奇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思、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 (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 (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教学和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介绍我国四大自然奇观: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同学们,在我国这块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四大自然奇观:它们是:长江的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素有“山水画廊”的美誉,以雄、秀、险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云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全国,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撒尼土著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5A级景区。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主要特色,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接下来,就到“吉林雾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雾凇”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学生板书“雾凇”二字,记一记“雾”字,在汉语拼音本上写三个“雾”。再用电子白板找出“凇”字,结合解释以及字形去揣摩“雾凇”的含义。 2、欣赏美丽的雾凇。

3、看到这些美丽的雾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4、出示文中描写雾凇的词语: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霜花缀满 5、再出描写雾凇形成的词语: 弥漫缭绕蒸腾笼罩淹没模糊凝结 6、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是怎样写雾凇的?请哪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同学传授读得好的经验或者互相点评朗读。 8、指名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 (三)咀嚼词句品味奇美 1、课文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奇特美丽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把它画下来。 2、交流句子。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请用你发现的眼睛找一找,这句话写出了雾凇的哪些特点?(颜色白而美、数量多、) 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十里长堤”“缀满”,读出白美、多的特点。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朗读。 雾凇是在哪个季节出现的呢?(冬季)课文的哪个句子向我们透露了这个信息?(三九严寒,大地冰封)解释“三九”,背诵《数九歌》。(课件:出示第二句—重点词加点—出示第一句—出示《数九歌》—出示第三句) 引读第二句、第三句,齐读第一段。 (还有哪一句也是描写雾凇的美丽奇特的呢?) (2)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 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 2、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板书) 3、齐读这两个词。 4、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5、指名朗读,齐读,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 6、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 7、交流:玉树琼枝、千姿百态(板书) 8、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雾凇的“千姿百态”。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9、说话训练: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10、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月9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课件出示)讲解:

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景观壮丽迷人; 它像银条,把柳枝装点得婀娜多姿;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韵味浓郁,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菊,美丽皎洁,晶莹闪烁; 它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寓意深远; 它像排排雪浪,与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一遍(想)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5、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谁能告诉我“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那么,课文中哪里能够看出他的雄伟、美丽、不同寻常呢?(第一自然段) 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奇观” 1、提问:哪里能看出呢? 十里长堤、缀满:这些词语说明了雾凇的雄伟壮观。 (绵延十里,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请你读一读。)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些词说明了雾凇的美丽。 (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银色的长廊。请你读一读。) 闻名全国:这个词说明了雾凇是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 (因为这是我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吉林雾凇奇观,所以才会——齐读:闻名全国。) 2、观赏雾凇图片,进一步感悟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导语:这么美的雾凇,想欣赏一番吗?(课件出示图片) 3、朗读感悟。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导语:你能把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一奇观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名读,齐读。 三、了解形成原因及过程 1、过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多美啊,多奇啊!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预设: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6、教师提炼问题后提问并相机指导朗读。 (1)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 《雾凇》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新平县桂山一小毛玉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随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淞的形成过程和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训练按顺序描述事件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理解词语,观看雾凇图片,感悟雾凇美景的奇妙,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坐上2008次列车,驶向我国的北疆——吉林吧!出发啰!现在已进入冬季,但我们玉溪依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然而,在我国北方——吉林,会是怎样的景象呢?那儿有令人向往的雪花,神秘壮观的冰雕,还有洁白晶莹的雾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雾凇那壮观的景象吧! 二、视觉感悟雾凇的美 1、看,雾凇出现了,就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作讲解: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像银条,把柳条装点得婀娜多姿。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让神州大地锦上添花。 2、看了这些景象,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太美了!) 三、初读感悟 1、让我们走进雾凇,尽情地欣赏吧!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课文,读出雾凇的美。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配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心感悟雾凇的美。 3、交流汇报(指名回答,师适当板书)。 四、精读课文,细节感悟 过渡:同学们真是爱读书啊!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课文是怎样描写雾凇的美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是啊,雾凇太美了!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这种奇特之美?(指名回答) 对,作者眼中的雾凇就是这样美! 2、课件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导学习生字“堤”,注意读音) a、老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小组的同学思考,在这句话里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b、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先请大家观赏一组雾凇的图片(出示图片) 在观赏的时候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雾凇? 2、多美的雾凇啊!(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生说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3页,自己来读 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美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点击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十里长堤缀满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4、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多而美的特点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6、小结: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你们想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出示三个自读要求)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谁来说说是哪一句?生回答(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这么壮观的雾凇呢?学生回答 a、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一部分内容符合雾凇形成哪一个条件?--饱和的水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了第一个条件,那就是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哪个词具体体现出了水汽的饱和?(弥漫) 有了饱和的水汽,还需要哪个条件才能形成雾凇?(遇冷) b、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二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2、出示多媒体画面,板书课题。 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雾凇。 (二)、检查预习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音你读准了没有,谁来读读?夜幕降临零下俗称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 再读读第二排四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真了不起!四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们预习的很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 (三)、精读感悟课文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说一说。(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4、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适当评价。(配乐) (四)、讨论交流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告诉我吗?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形成)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

雾凇教学设计反思

雾凇教学设计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雾凇教学设计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我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 ??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里自由放飞。 篇二:雾凇教学反思 《雾凇》教学反思 张树文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

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除了常规的字词教学,我着重了解了孩子们的朗读情况。朗读先在同桌间进行,要求两个人互相读读、评评、改改,要求正确和流利。接下来我抽学号展示初读,并提醒其他孩子随时做好接读的准备。我有选择地确定了一部分平日锻炼机会较少的同学,如果他们都能读得字正腔圆、正确流利了,其他同学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了。对文章中的有关长句子,如“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又进行了重点指导,以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将文章读通顺。 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要真正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和美丽景象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具体的感受,因此我提供了部分图片,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为真正走进雾凇的奇妙、奇美作铺垫。 文章开篇说:“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三九”究竟指什么时候孩子们并不能说清,于是我们从背诵北方流行的《九九歌》开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读着读着,便有人发问:“老师,一九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觉得呢?可以猜一猜。”有人说从12月1日开始,有人认为是1月1日,还有人觉得可能是春节。看来孩子们对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并不了解,于是我告诉他们:“一九应该从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开始计算。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指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这下孩子们总算弄清楚了时间跨度,接着就有人找到文章中的“当年

《雾凇》 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22 雾 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诵第一节。 师述:(指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a、古人云:学贵自得。通过读、想必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2.多美的雾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家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雾凇的句子,划出来,体会它的美。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说说你划的句子,读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我读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一片白色世界(一棵美丽的树……) *霜花是白色的,在白色的前面加了一个“洁”字,可见白的怎么样,白的可爱、白的透明,而且还晶莹剔透呢!那该怎么样读这个词?(让一组的学生从前往后依次读这个词再全班读,适当鼓励) *:老师觉得“洁白晶莹”这个词你们读的真好,你们能把整个第一段读好吗? 3:那就用我们的喜爱之情把这段美美地读出来,好吗?读出自己的感情,开始吧 二、过渡:多美的雾凇啊?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下面我们就来轻读课文第二段,对雾凇作进一步了解。1.读完课文第二小节,你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a指名读。 b思考:形成雾凇需要哪些条件? 师板书: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c 这就是雾凇形成的条件,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各自在下面练习把这句话清楚地读出来,读给同桌听听。

《雾凇》教学设计一

《雾凇》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诵第一节。 师述:(指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雾凇 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垂柳苍

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④体会形成过程的神奇、美妙:☆当雾气笼罩十里长堤时,如果你走在十里长堤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上白银(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自然与奇妙。)☆最初——逐渐——最后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边朗读,边想象形成过程中雾凇的不同姿态。☆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带着大家亲眼目睹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吗?6、小结[总结全文]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把这份美带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好吗?资料提供者:耿银辉

23 《雾凇》教学设计(第1课时)正 -

23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正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天是什么时候吗?(三九严寒)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板书课题) ①指导“雾”字字形,上窄下宽,上边是“雨”字头,注意第二、三笔的变笔。“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与冰有关。 3、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3、“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概括自然段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观赏雾凇及感受。 (课文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4、再次课件播放,欣赏这吉林雾凇——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精品版

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精品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先请大家观赏一组雾凇的图片(出示图片) 在观赏的时候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雾凇? 2、多美的雾凇啊!(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生说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3页,自己来读 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美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点击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十里长堤缀满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4、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多而美的特点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6、小结: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你们想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出示三个自读要求)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谁来说说是哪一句?生回答(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这么壮观的雾凇呢?学生回答 a、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一部分内容符合雾凇形成哪一个条件?--饱和的水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了第一个条件,那就是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哪个词具体体现出了水汽的饱和?(弥漫) 有了饱和的水汽,还需要哪个条件才能形成雾凇?(遇冷) b、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