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原则

一、对待孩子

1.给孩子多一些宽容;

“恨铁不成钢”是我们家长最常用的一句表达个人情感的话。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句话认同为对家长过激行为的解释甚至将其视作一句赞美,赞美父母切切爱子心。但客观的看待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首先,为什么“恨”——因为没有达成自己的期望,实际上是一种由失望而生的怨气。为什么失望?可能是因为付出很多没有获得相应回报,那么这里我们就要问一问:你所付出的确实是孩子本人所需要的吗?你的期望确实是孩子自己的期望吗?如果不是,孩子在这条自己原来就不喜欢的道路上走得不顺畅,那就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自己的过失,如懒惰、倔强而使你失望,那么同样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孩子就像一个摸黑走路的盲人,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如果他们在走路的时候绊了一跤或者说是走上了一条岔路,我们是应该责怪孩子还是应该责怪领路的人呢?

孩子的领路人是谁呢?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吗?所以,给孩子多一些宽容,给自己多一些要求,是多么必要啊!

2.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对孩子的宽容并非是无原则的无限度的,宽容是建立在客观的立场上的。而如何做到“客观”呢?我们认为,只要能做到“将心比心”,而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主观立场出发就能够做到“客观”。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待孩子,采用孩子能够顺利、充分接受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的达成教育目的。

3.尊重孩子的情绪;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但到底尊重孩子的什么,这是比较模糊的,模糊的目的必然导致模糊的结果,所以真正的尊重是否达到了,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应该把尊重的对象更加明确——尊重孩子的情绪。这个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它的存在;二是尊重它的表达。在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时意识到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表达自

己情绪的时候不能粗暴的横加干涉制止。

4.保留孩子的面子;

孩子的自尊心在五岁之后就开始逐渐出现了,正如成人有自尊心一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仅是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产生对行为的影响的。在教育中保留孩子的面子,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家长同时取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使孩子对所受教育印象深刻。

5.适当承认孩子的隐私权;

关于孩子的小秘密,家长常常想:“连你都是我生的,你对我还有什么秘密?!”这种观点是必须受到质疑和批评的。孩子逐渐懂事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走出家庭小群体,融入社会大群体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有了一个社会角色,这个角色也逐渐被孩子自己认同。我们习惯性把孩子放在家庭角色上,但却常常忽略甚至否定了孩子的社会角色。诚然,在家庭中,孩子是被父母监护的,有被从属的关系。但作为社会角色存在的时候,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因此,适当的承认孩子的隐私权,体现出来的正是对这种平等的承认。在平等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学会宽容,也更富有创造力。

6.给孩子悲伤的权利;

这是尊重孩子情绪的一种体现,为什么专门提出来,因为孩子的悲伤最容易被家长忽略和否定。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最脆弱,但如果连悲伤都被粗暴的否定,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的爆发。所以,接受和适度重视孩子的悲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伤心,家长就表现出如坐针毡,好言安抚。适当安抚后给孩子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并表示出适当关切就可以了。

二、要求自己

7、停止唠叨,制定罚规;

在一次对口才训练的学员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十个孩子中有八个半的孩子表现出对父母“唠叨”的反感。同时对家长所做的调查又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承认“唠叨”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几乎是等于零。这样的情况向我发出一个紧急的提示:立即停止对孩子唠叨吧!因为那是在浪费精力和制造不良家庭氛围。那么用什么方式来代替呢?制定相关罚规,用明确的罚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行为不当的时候用罚规来进行惩罚。这样的方式将解决孩子听多了唠叨却完全记不住,家长说多了唠叨却完全不见效的问题。

8、多点幽默感;

在同事中间我们常常知道要体现出一点幽默感来赢得别人的好感,但在孩子面前我们却容易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食古不化,不苟言笑的看守形象。为什么我们不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孩子面前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爱以爱本身的自然形态出现呢?适当的幽默感换来的只会是家长形象的提升而不会是尊严的减弱。

9、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你认真读书,家里的事儿你别管。” “你一心一意读书,只要你能读,读到什么时候爸妈都养着你。”这样的话常常被家长充满自豪地说给孩子听。承担家庭责任的深情确实让人感动,但孩子是否能够真正的体会这些话中的苦心还很难说。在我们做成人素质训练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叫杨方的博士,讲到自己参加训练的感受:“我来参加训练就是来体会那种竞争后的快乐。我从小到大太顺,觉得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费太大的劲就能得到,所以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过非常快乐的时候,也没有过非常失落的时候,生活很平淡无味。”杨博士的感受在提醒我们,把孩子排除在家庭责任之外对孩子本身不见得就完全是好事。此外,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才能让孩子学会去体谅家长的难处,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自觉安排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都曾提到孩子“不讲理”,恐怕有很多就需要借助这个原则来调整了。

10、自己错了一定记得道歉;

平等对待孩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自己失误时主动向孩子道歉。我们应该首先明确,道歉这种行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内涵首先是一个人高度的自尊和自重,其次才是对对方的尊重。一个不自重的人是不懂得道歉的。所以向孩子道歉实际上是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向孩子体现出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无形的提高作用。

11、懂得宽恕自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养自己的儿女,不比教书育人,当然难免真情流露,行事不够客观的时候。偶尔过激一下也属正常。不必耿耿于怀,甚至总想着采取一些行动来加以弥补。否则,因感情造成的过失又会因感情而更加加重。

12、克制个人情绪,适时忘记孩子造成的困扰;

曾经听到一些母亲在给朋友电话中倾诉:“我对我这个儿子已经彻底绝望

了!”“我简直要崩溃了!快来救救我吧!”爱之深则责之切,过于急切的心情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首先导致自己的心力交瘁。当教育走进死胡同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暂时忘记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回头思考。换一个角度想想问题吧,孩子毕竟是无心的。

三、一些技巧

13.适当的强迫是必须的;

“趋利避害,趋易避难”这是人的天性,出于生存的本性,没有人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些毕竟不是人生而有之的认识。孩子逃避困难,缺乏毅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作为一种认识与行为上的习惯,挑战和坚持都是需要教育引导来建立的。

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强迫是绝对必要的。实际上,强迫这种行为,对我们国家的家长来说,一般是不存在任何难度的。难的是如何坚持,如何掌握这个度。强迫一定要建立在孩子有明确的认识基础上,即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有明确的了解。知道

它的意义,知道它对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一时很难接受或一时很难坚持。同时,强迫的内容和罚规一定要形成约定。最后,一旦形成约定就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容忍一次违约至少抵消十次坚持所形成的效果。

14.恰当的奖赏激励;

奖赏是与强迫相对应的一种方法。美国家庭习惯用金钱来作为奖励刺激,这种方式如果应用有度,是比较有效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早一些形成对财富和市场交换行为的意识。当然,这不见得为我们的传统所易于接受,但没关系,美食、出游、玩具、电视节目、游戏、书籍、活动……所有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奖赏的内容。

当然,要注意的是,奖赏只限于那些对孩子来说确实比较困难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绝对不可采用奖赏来激励的。同时,不能因为家庭条件宽裕就肆意加大奖赏力度,只要是父母的一片真情,杨白劳的“红头绳”和大富豪的“奔驰、宝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后者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虚假优越感却很可能毁了他一生。15.“淡化”的麻烦解决法;

孩子对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孩子往往会采取一些他们认为有效的办法来应付父母。在孩子纠缠父母提要求的时候,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孩子往往都会刻意给家长制造一些麻烦。家长应该掌握一种“淡化”的方法,淡化孩子的不良情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效果不明显,从而自己无趣,自己停止制造麻烦。淡化的一般体现就是不理睬,或是装糊涂,当然更高明的家长有自己的方法,这里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

16.说谎意味着多重麻烦;

孩子说谎,是决不可容忍的大错误!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一致认同的观点。所以,家长往往对说谎,采取最严厉的惩戒。但如何让这个惩戒的效力足以让孩子不犯第二次,这是很难把握的。但正如我们一直倡导的,任何观念,只有深入孩子的内心,才

可能长久的指导孩子的行为。如何把“不可说谎”这一个观念植入孩子内心呢?可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说谎就是意味着给自己带来多重麻烦。这个效果如何实现呢?一一在此,就不必过多阐述了。我只给大家提醒一句;孩子说谎,就必然会为自己圆谎……

17.小错不必看作大过;

家教的一个重要准则是“有问题寻找矛盾加以解决。没有问题不随便猜测问题。”孩子的事情无小事,但是也不必疑心太重。要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相信孩子自我调整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清楚,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来充满,其中也包括犯错误。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夸大错误的结果,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并且削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使孩子变得畏手畏脚,成为被动的服从者和跟随者。

18.强调勇敢承担责任;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的训诫中必须包括的重要内容是“勇于承担责任”。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自觉避免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体现出的是诚实和勇敢。犯错可以原谅,逃避责任却是不可原谅的。

19.与孩子在一起;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依然是少儿人格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内心的孤独是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大的负面刺激和障碍。从人格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分析中我们都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保持亲

近的重要性。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叙述。但需要提出的是,近年发生的多起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案件如“名校爆炸案”,“高级研究员命案”及“留学博士生刺杀同事案”等等,对案犯的调查表明,他们的父母均对自己的孩子完全缺乏了解。家庭的忽视对他们性格的畸变应该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教授自我保护的技能。

父母毕竟不可能长期如影随形的跟随在孩子身边。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方面表现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家长对孩子放心的基本前提。所以有必要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年龄就及时给孩子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比如父母不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跟父母出门逛商店走丢了怎么办?与陌生人如何交流?等等。孩子越早知道这些内容,家长越安心,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紧张度。舒缓家长的心情同时有助于舒缓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内容就像每个人的生活本身一样是如此丰富而且复杂。是很难用二十个原则就能够加以概括的。这里的二十个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孩子的人格养成而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那将是我们的心愿。

家庭教育应遵循八大原则

家庭教育应遵循八大原则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家长教育学》)家庭教育内容丰富,过程复杂,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又各自有其特点。要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可能指望有什么“绝招”或“灵丹妙药”,必须从家庭教育的特殊矛盾出发,研究、揭示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按照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从事子女教育工作。 我们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坚持共产主义方向 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家庭教育虽然是在各家各户、由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但并不是家庭的私事,坚持什么方向,用什么内容教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能全由家长的意志来决定。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是非观点、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不允许用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去毒害年轻一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家长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理论,按照未来社会的需要去造就下一代,切不可用过时的知识、陈旧的观念去教育孩子。坚持德、智、体、美一起抓,每一方面都不要偏废,特别是不能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带,对子女发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子女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来说,一般很有威信,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课程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课程大纲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课程大纲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 (2)坚持“家长主体” (3)坚持“多向互动” (4)坚持“循序渐进” 2.针对性原则 (1)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指导 (2)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误区问题3.适用性原则 (1)摆正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有的放矢 (3)内容、形式应以需要解决的家教问题相适宜 4、实效性原则

(1)务实的科学态度 (2)互动的双向学习 (3)双方的共同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3.家长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三、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1.要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 2.10个专题:(1)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2)心理健康、安全、营养、保健与体育。(3)个性特点及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4)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与交往习惯。(5)尊重儿童,做儿童成长的好伙伴、引领者。(6)全面关心儿童,会观察与分析儿童。(7)帮助儿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与教育环境。(8)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夫妻关系与婆媳关系。(9)家长实施以身作则、严慈相济、快乐有趣的教育方法。(10)加强亲子沟通,丰富孩子的生活和感知经验。

四、家庭教育指导方法1.及时的个别沟通2.家访的优势不可替代3.丰富的亲子活动4.采取多种形式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家庭教育中随机性原则的运用

家庭教育中随机性原则的运用 【摘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的成长阶段,家长应着力对孩子在“仁爱之心”、“行为习惯”、“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并在这些内容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地把握和运用“随机性原则”。家长们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时时保持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施教。 【关键词】:家庭教育随机性原则运用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家庭教育的原则很多,但就家庭教育的特点而言,“随机性原则”应该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和形式,而家庭教育则不同,家庭教育更多的则是家长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教育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意识,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因此,无论孩子处于哪个成长时期,家长都要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将子女教育摆在家庭生活的首位,做一个有心、细心之人,注意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施教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处于任何成长时期的子女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 人的教育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单是家庭教育除了包含诸多原则外,就其内容和方法就有许多文章可做,但笔者以为,对于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子女,家长应着力从“爱心”、“习惯”、“自信”、

“意志”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并能充分尊重和运用好“随机性原则”,笔者将择其一二略作说明。 “爱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第一块基石,在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处可以培养。爱心培养需要从小进行,越早越好。 首先,培养孩子的“大方”。当孩子能分清“你的”、“我的”的时候,家长且不可与孩子做“逗你玩”的游戏,也不必过早地“考验”自家孩子的私心,不要拒绝邻居、熟人以及他(她)们的子女赠送的食品与玩具,而且应对自家孩子偶尔一次的“大方”(主动将手里的东西给别人)给以充分地夸奖和必要的奖励,让孩子从小明白: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会受到家长的表扬和赞许。 其次,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当家长带着孩子外出,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家长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并尽可能让孩子参加;家长发现有人沿街乞讨时,绝不要视而不见,而要有意识的带着孩子走到跟前,拿出一些零钱让孩子送过去,当孩子上小学后,可提示孩子观察被帮助或是被救助人的反应,以此来培养子女的成就感(此时不要考虑乞讨者是否真的该帮助)。 第三,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关心”。家长要利用与子女交流的机会,多询问他(她)的伙伴、同学的情况,得知孩子的同伴、同学生病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探望,如果孩子太小,不能一个人去,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去,并趁机传授一点探望病人的知识。孩子受到别人的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实相应的内容,讲究科学的方法。本课程着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实际效果,好用),需坚持孩子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三条具体指导原则。坚持“孩子为本”原则,主要是要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就是要确立为家长服务观念,了解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就是要在指导者与家长、孩子,家长与家长,家校之间展开互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含“1+5”共六个方面,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家庭劳育的内容。在家庭教育观念上,需要正确定位家庭教育观念,确立起“家长是一门职业,需培训上岗”、“家庭教育与生俱来,应从‘自发’走向

‘自觉’”、“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终身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终身老师”等观念。家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必须与学校教育全面衔接,遵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指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首先,要走出“讲清道理,孩子即能照做”、“只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培养孩子品格”、“打骂式教育”、“孩子会自主感恩”等区。其次,要掌握“爱”“敬”“夸”“责”的四字诀。爱,要做到“无条件+有策略”;敬,要做到“平等+尊重+信任”;夸,要做到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责,要做到用好“批评”这根戒尺。

家庭教育的原则

家庭教育的原则 所谓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教冇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1、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2、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徳、智、体等方而得到全面发展。 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下,他做完后, 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徳。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泄,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力【1。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英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僮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冇中不可忽视的。 三、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孩子的思想品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在早期教冇中,应遵循教育统一的原则。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冇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眾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们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淸,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徳和行为。 孩子良好品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徳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品徳和习惯。 四、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 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位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別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冇,健康成长。 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向大人学习他想做的事,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教弃孩子是取得良好教冇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教育孩子穿衣、吃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爱护花木,不浪费食物,学着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的优良品质。通过实践活动教疗孩子,就能有效地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游戏、玩耍和娱乐,孩子在游戏、玩耍和娱乐中认识环境, 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促进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发冇成长。家长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创造开展游戏和娱乐活动的环境。让孩子玩得高兴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得到实现,从而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动手技能。比如,让孩子自己推动玩具汽车在地上跑,或自己骑小自行车,或把小木板、铁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让孩子仔细观察,哪些浮在水而,哪些深入水底,引导孩子自己做事,启发孩子进行思维,通过玩耍游戏等实践活动进行教育,

第二单元:家庭教育原理(11课时) 家庭作业第二章作业(1-11课时)答案

第二章家庭教育作业题答案 第一课时作业 1、单选 1家庭教育的原则不包括()。 A.德育为先,思想进步的原则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B.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和长善救失,积极疏导的原则 C.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和寓教于乐,实践活动的原则 D.依法教子,教育多样性原则和促使成长、加速进步的原则 E.关爱与严格相结合的原则与言传身教、相互统一的原则标准答案:D 2以下哪一项与家长对孩子教育要做到爱而不溺无关。() A.理智关爱 B.因势利导 C.合理满足 D.加大奖励标准答案:D 3家庭教育要做到严而不厉,家长应注意()。 A.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B.制定目标明确具体,恰到好处,孩子努力可以达到 C.随顺孩子性格发展,否则影响心理健康。 D.时刻监督孩子的举动但不责骂、体罚。 标准答案:B 4家庭教育的原则不包括()。 A.德育为先,思想进步的原则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B.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和长善救失,积极疏导的原则 C.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和寓教于乐,实践活动的原则 D.依法教子,教育多样性原则和促使成长,加速进步的原则 E.关爱与严格相结合的原则与言传身教,相互统一的原则标准答案:D 5以下哪一项与家长对孩子教育要做到爱而不溺无关。() A.理智关爱 B.因势利导 C.合理满足 D.加大奖励标准答案:D 6家庭教育要做到严而不厉,家长应注意()。 A.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B.制定目标明确具体,恰到好处,孩子努力可以达到。 C.随顺孩子的性格发展,否则会影响心理健康。 D.时刻监督孩子的举动,但不责骂、体罚。标准答案:B 2、判断 1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就是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错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启蒙教育,但不是终身教育。错 3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对 4联合国第44届大会确定的教育儿童目的不包括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尊重。错 5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就是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进行的教育。错6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启蒙教育,但不是终身教育。错 7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对

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 1、以身作则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做出榜样,并以此去影响受教育者。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尼·托尔斯泰写道:“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2、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的原则。就是说家庭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要统一,对孩子的态度、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对孩子要持一致的教育态度。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的时候,长辈们要互相尊重,共同商量合适的办法,如果一时不能取得一致,也不要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有小编说家长对孩子教育态度在保持一致的同时,还要注意教育的一贯性。所谓一贯性,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始终如一,目标明确,方法多样,决不能出尔反尔。不能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不能今天说这样是对的,明天又说那样是对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反复无常,变化莫测,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会给孩子的心田里埋下不负责任的样子。 3、严格要求和尊重爱护相结合的原则。家长要民主平等、尊重孩子的人格的自尊心,做到严宽有度,不迁就、不溺爱、不放任,对孩子实施正确、适当、明确的教育。正确

就是要合乎情理、令人信服;适当,即提出的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是孩子可以接受的;明确是指要求要具体,易于被孩子领会掌握,有利于孩子去实行。 4、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是指家长对孩子科学知识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品德的熏陶和身体素质的锻炼,都要按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出要求和进行。 5、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是家长从孩子的个性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孩子刚刚萌发的聪明和才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以免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1、陶冶法。利用环境条件和生活气氛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就是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优美、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置身于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正面说服教育。由于孩子知识经验贫乏,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差,对周围事物又存在无穷的好奇心,孩子总是在许多的“为什么”中学习知识和确立行为准则。因此,对孩子正面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清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从而启发孩子的自觉性,提高孩子的思想觉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一、要循循善诱,不要急功尽利。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孩子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培养孩子是个漫长系统的工程,需要掌握火候“煨炖”而不是“快餐”,欲速则不达。 二、要言传身教,不要指手画脚。 凡是要求孩子作到的事,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作的事要求孩子去作何尝能有说服力。知其不可而为之会适得其反。 三、要和颜悦色,不要声色俱厉。 与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尽管孩子作错了事,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要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效果会更佳,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方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 四、要平等互敬,不要居高临下。 孩子虽小但必定是家庭的成员,所以要平等相待,给孩子发言权。在孩子面前父母要降低“高度”,不要家长制,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的话是否正确,一味地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口服心不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尊重孩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父母有尊严孩子才会心悦诚服。 五、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随波逐流。 当今社会校内校外地上“地下”各类辅导班数不胜数。不要盲目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辅导并非多多益善,要深思熟虑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让孩子有兴趣欣赏窗外的“风景”。有兴趣才能把所见所闻收藏在心里。 六、要删繁就(简)减,不要施加压力。 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调压器,适当为孩子减压,作到适可而止,适度而止。要劳逸结合。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给孩子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拓宽孩子的思维开阔视野,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 七、要为人师表,不要放纵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孩子的视线中,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忘了“师道尊严”啊!切记: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你。 八、要尽心尽力,不要尽“薪”尽力。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2017年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响水镇韭菜沟小学 2016年3月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领导和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全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走出教育的一些“误区”,促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有“教养”的解释)在我国的现行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并认真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现在初中的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重要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忌在家不尊重老师,这样绝对不会有好的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第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原则 文章来源:网络发布日期:2011-05-06 已被478人浏览关键词:家庭教育平等 所谓平等性原则,也叫尊重性原则,是指子女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人格主体的身份实施教育和影响。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依次是:信任我(63.5%)、说话算数(49.2%)、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与我一起讨论人生大事(23.2%)、表扬我(22.7%)、给我辅导功课(16.7%)、对我管得比较松(16.1%)、与我一起锻炼(15.0%)、和我出去游玩(14.9%)、与我一起玩(11.4%)。 其中,小学生对父母的三大喜欢是信任我(53.9%)、说话算数(43.7%)、给我辅导功课(33.6%),中学生对父母的三大喜欢是信任我(69.2%)、说话算数(52.5%)、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5.9%)。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表明“父亲支持缺失值得关注”,当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母亲(37.4%)、同伴(5.2%)、兄弟姐妹(10.1%)之后;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少年选择了父亲,居母亲(26.5%)、同伴(21.5%)、老师(16.7%)之后。 这些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学生特别看重父母是否信任自己。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说明孩子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是大部分孩子具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更加渴望与父母平等相处,能够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参与中实现自身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由此可见,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与家长平等的参与家庭事务,不仅是贯彻平等性原则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进而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教育观。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有主观能动作用、有发展潜力的行为主体。在家庭教育中,既是接受来自父母长辈教育的主体,又是发生行为、思想改变,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因此,家长必须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和“我是老子,你是孩子,一切由我说了算”、“人前教子,人后教妻”、“棍棒之下出孝子”、“树大自然直”等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孩子与“老子”人格平等的理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孩子在自身成长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家长的教育行为只有通过孩子内心体验、感悟、认同,并转化为相应的行动,形成相应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顾孩子的个人感受和个人意愿,采取“强迫性”或者“暴力性”的教育方式,即便是收到了“明显的”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使学生学会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重点: 正面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 教学难点: 正面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 强化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 教学准备: 相关社会教育教育活动案例。 教学步骤: 一、目标原则(联系教材中进行讲解,46) 二、正面教育的原则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因此要注意正面教育的原则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休整,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积极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情、按照则海洋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 心理学的依据是:幼儿通过观察及强化评价来学习。 如:教师看到一个幼儿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她可能回制止他,对他说:某某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他也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对他说:某某,这里有一个纸篓,我们把剪下来的纸丢在里面。如果幼儿年龄比较小的话,她还可能和他一起收拾。 学前儿童心理学,提到对年幼的儿童不能讲反话,因为常常将反话正过来理解,除了不讲反话的道理以外,用积极的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还有如下的特征和优点。

1、避免情绪对抗。 2、一举两得: 3、它可以改善教师的心境: (二)积极的环境 原理:不同的环境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如果一个教师里材料十分单调或者数量有限,那么儿童之间就容易为争夺工具和资源而发生冲突;如果一个教师有太多人为限定的规则,有太多强制的集体行动,那么纪律问题就会增多,幼儿会想方法钻空子,教师也会为了管制儿童疲于奔命。 更需要强调后面一种环境,一般认为这种环境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特征: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2)规则 讨论:幼儿园生活中哪些规则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这些规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理念?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三)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 讨论:如何看待幼儿园中的“比赛”现象:比谁吃饭快,谁起床早,谁第一个冲出教室。 三、生活教育的原则 (一)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四、情感支持性原则 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老师与幼儿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五、实践参与性原则 (一)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 (二)组织儿童参与各项时间活动 (三)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六、一致性原则 (一)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性 (二)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一致的整合 七、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案例) 明确:什么表现应该正强化,什么表现应该负强化。

家庭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原则 为了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走弯路,给家长们谈谈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根据我国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目的要求,提出以下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家教论文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学校:实验小学 姓名:李菊花 时间:2017年5月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才发现规则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这有益于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合格公民。而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规则,他则容易“为所欲为”,难于管教。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孩子应遵守的规则 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包括很多,总的来说有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这些规则可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来说明,也可以具体分为生活规则、学习规则、社会交往规则和保护环境规则等。 1.生活规则 生活规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规定,包括安全规则、卫生规则等。比如说,不能玩火、不能到野外玩水、不能摸电源插座、饭前便后洗手等等。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孩子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可以以时间或地点的形式罗列出来。 2.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涉及到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先做作业再玩、作业字迹端正、做完作业要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这些规则如果能使孩子明确,孩子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指的是孩子在于他人交往或在公共场所中应具备的规则,比如学会文明礼貌、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诚实、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要有秩序排队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变得善解人意,也能显示出孩子的教养,让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初步为孩子建立了社会化秩序,打好了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4.保护环境的规则 人生活在环境中,与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家庭教育应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规则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利用等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孩子需要学习的规则有很多,有些规则孩子很容易明白,也乐于遵守,但有些规则,孩子则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形成习惯。 (二)当前家长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我执教的学校,我发现,许多家长还不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都对孩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属于() A.情报研究b、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d、行动研究 2.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是()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呈现出核心化趋势和() A.多极化趋势 B.小型化趋势 C.多元化趋势 D.联合化趋势 4.以下选项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 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生产功能 D.抚养赡养功能 5.人们对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是() A.教育手段 B.教育方法 C.教育观念 D.教育原则 6.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的 是学前儿童家长的()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儿童观 D.价值观 7.中国有句俗话“儿子是自己的好”,这反映了家庭教育是一种() A非正规教育B.充满亲情的教育C.稳定的持久性教育D.无所不在的教育 8.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称为() A.亲子关系 B.道德关系 C.母子关系 D.情感关系 9.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这种家长教养方式是() A.民主权威型 B.绝对权威型 C.娇惯溺爱型 D.忽视冷漠型 10.鲍尔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他划分的依据是() A.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 B.家长的人格特点 C.家长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 D.接受-拒绝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向和() A.规格 B.效果 C.未来 D.希望 12.美国学者布卢姆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几点思考 ——昆明市金殿中学杨四海 近年来,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被教育界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话题频现媒体,重视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我个人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原则一:提前干预的原则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家庭在一个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擅长和精通对子女的教育,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沿袭了自己记忆中父母或监护人过去对自己教育的一些方法和自己通过其他不同方式获得的“育儿经”来对子女进行教育,这些经验大多数是零散的、经验式的,模糊混沌的,有的方式和方法由于受封建狭隘的观念影响,还有些偏激和不合时宜,甚至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不能是“见子打子”、“临时抱佛脚”,不能让家长在教育孩子已经面临困境或急需求援时,才施以妙计锦囊,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甚至会因为由于家长的教育

不当产生了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有提前性和超前性,应该在一个家庭组建初期就让未来的父母逐步学习、了解和掌握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知识和科学方法,做到未雨绸缪。 原则二:贯穿始终的原则 家庭教育是一个贯穿孩子出生、成长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该伴随其中,提前干预阶段所传授给家长们的理念、观念和知识能否在这一“实战”阶段被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和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毕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每一个家长对这些理念、观念的理解不同,对所接受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和家长个体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要避免出现南柑北枳,东施效频就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必要的全程指导和帮助,使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进行。 原则三:关注重点阶段的原则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几个阶段的教育如果出现问题,对孩子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品德培养、人格形成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弥补的。一是幼儿阶段,这一阶段是孩子习惯、兴趣、性格形成培养的重要阶段。二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期和“心理断乳期”,正好是孩子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关键期,这一阶段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家庭教育的原则: 1. 遵循年龄的发展阶段性。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认知特点,给予相应的教育。不要错过最佳的发展期。 1)乳儿期乳儿期(出生~1岁) 乳儿期是儿童时期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感觉和知觉已经产生和发展。由于定向条件反射的形成,儿童从第3个月起能较集中地注意新鲜事物,5、6个月已出现了较稳定的注意,同时表现出初步的记忆能力,可以认识母亲和熟悉的人,已具有了表情和情绪。总的来说,乳儿期机体和心理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它为过渡到下一阶段提供了可能性。促进乳儿的心理健康可从以下着手:(1)爱抚 母亲的爱抚对婴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母乳喂养在供给婴儿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可给予婴儿无限的母爱。婴儿躺在母亲的怀中,听到母亲的心跳,看到母亲的微笑,感受到母亲的抚摩,和母亲进行情感的沟通,可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有助于心理健康。据报道,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的儿童,大多性格抑郁、胆怯、自卑、缺乏信心、适应能力差。 (2)营养 营养对孩子的体质和智力发育关系很密切。早期营养不良,对孩子的体力活动和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一定 * ,因此,应对婴儿补充丰

富的营养。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宜。对于缺乏母乳的婴儿,应选用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对6个月大的婴儿需添加辅助食品,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使婴儿得以健康发育。 (3)刺激 应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适量的视、听、触觉刺激,促进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如经常抱婴儿外出,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小鸟、动物的叫声,听音乐,看天空、花草树木,看灯光,触摸各种没有危险的物质,经常和孩子进行“交谈”,告诉他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通过丰富环境信息的刺激,可促进大脑的发育。 2)婴儿期(1-3岁) 1-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处于无条件接受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借所谓 的无条件地从外界学习模仿的早 期过程。此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是儿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如焦虑、恐惧、羞怯、敌意和愤怒。性格的内向或外向特征也在这 一阶段逐渐明显。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在 这一时期面临着信赖危机和自主危机。此时若父母管制太多,对儿童的不当行为加以过分责备甚至惩罚,则使儿童产生怀疑的性格,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不信任,若父母能够理解儿童行为,以引导、鼓励和适当批评结合,则使儿童增强自信,促进自主危机解决,形成意志坚强的品质,在将来生活中出现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