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杜甫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诗歌的意象、语言、技巧深入到诗歌的内核—情和理,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欣赏诗歌的形象美、语言美、技巧美、情感美。

教学重点、难点:

意境的把握,情感的一以贯之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归纳结合法、多媒体辅助

教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中国文人是多情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离愁别绪,

“心非木石岂无感”的不平之气。

思乡怀人、羁旅别愁、忧国伤时、建功立业……迁客骚人是如此地多愁善感。

可他们又往往是如此地委婉含蓄。

柳永的离情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

苏轼的悲情托在“公瑾当年”上,

元稹的志写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

景、人、物、事无一不可载着诗人那内在的滚烫之情。

于是乎,眼前的一草一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怀酒——情。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

一起欣赏《蜀相》

二、诵读:

1、音读

学生齐读一遍

师生订正字音

师提示: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

空好.音 hǎo

七律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两种节拍划分方式: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韵脚:寻、森、音、心、襟 in

(顿挫)

2、意读

默读

结合注释说出全诗大意

(一生说,其余可补充、订正)

把握诗歌大意

三、赏析:(赏内容、赏语言、赏技巧、赏情感)

1、从标题入手:

“蜀相

..”

师: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生答

师随机引导:

内容:“蜀相”即诸葛亮

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之为“蜀相”。

诗歌类别:咏史(人)

那么先看看写的这个古人的特点。

2、文章首联就写人吗?写什么呢?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对象:丞相祠堂柏(景)

描述:何处寻(设问)森森(高大茂密幽深)(语言)

特征情感:追慕历史悠久寂寞荒凉

“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

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因心思其人,才要追访其庙。

因人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比较“走”与“寻”“去”与“寻”

3、颔联应是“承”,写什么?怎么写?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与上联关系:承从城外森森阶前碧草

远望近观

寻途入庙

内容/景色/对象

碧草黄鹂

描述:碧黄(色彩)

映阶隔叶(草茂叶繁)

春色(静)好音(动)(美景赏心悦目)

自.空.

①无人欣赏 寂寞 为谁绿 有谁听 (衬托)

②一齐抹倒,加倍突出敬仰之情

“不是爱花即肯死,伤心人别有怀抱” (烘托)

比较:“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

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

无心赏景,一心想念着这祠堂的主人——蜀相诸葛亮。

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4、写人的什么?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

知人善任,始终不渝 (知遇之恩)

天下计:

即天下大计

“隆中对”东连孙权,北除曹操,西取刘璋,南抚夷越等恢复国家的统一的策略 (济世雄才)

两朝开济: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

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鞠躬尽瘁)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在当时就预见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尾联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英 雄——一样遭遇的,包括杜甫自己。

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济世雄才

鞠躬尽瘁 壮志未酬 赞叹 仰慕 感伤

5、咏古诗的特点:

①咏古

②讽今(伤今)(自己、社会、国家、统治者等)

杜甫:(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四、总结:

1、情读:

是赞叹,是仰慕,是感伤,是悲愤。

语速是缓慢的,语调是低沉的,情感是郁愤的。

请一学生朗诵一遍

欣赏名家朗诵

请全体学生朗诵一遍

(沉郁)

2、鉴赏方法总结

①确定载体,主次分明

人/事/物/景

②分析意象,语言技巧 内容 景 语言 特征 君臣相遇

济世雄才

鞠躬尽瘁

壮志未酬

遭遇排挤 雄才壮心 忧国忧民 不为时用

③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五、拓展训练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六、作业布置

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将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词语解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是一首七律。这两句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两朝功业——三顾茅庐,累次烦劳,筹划着建国和统一天下的大计;开创大业,挽救艰危,呕尽了老臣的一片赤胆忠心。上句写诸葛亮的智略才识,下句写诸葛亮的勤劳忠诚。字字千钧,沉挚悲壮,见识卓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出师句: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师伐魏,据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②英雄:指千古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仁人志士。 这两句是赞颂诸葛亮忠贞蜀汉,出师未捷,鞠躬尽瘁精神的千古名句。是说,诸葛亮带兵伐魏,出师尚未胜利,人先死去,长使后代的英雄们,为他的壮志未酬而泪落满襟。诗句评价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现了后人对他的追念和景仰。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两句诗内容深刻,影响深远。 诗文赏析: 诗人游览武侯祠,描写了武侯祠周围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

蜀相全文注释赏析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

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

杜甫蜀相原文范文

杜甫蜀相原文范文 《蜀相》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蜀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蜀相》对于未酬者既是颂词又是挽歌,提 供了杜甫《蜀相》的原文及翻译,欢迎欣赏。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 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0

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赏析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 * 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

杜甫《蜀相》(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蜀相》(带拼音、注释、译文) 《蜀shǔ 相xiāng 》 作 zuò 者zhě :杜dù 甫 fǔ 丞 chéng 相 xiàng 祠 cí 堂 táng 何 hé 处 chù 寻 xún , 锦 jǐn 官 guān 城 chéng 外 wài 柏 bǎi 森 sēn 森 sēn 。 映 yìng 阶 jiē 碧 bì 草 cǎo 自 zì 春 chūn 色 sè , 隔 gé 叶 yè 黄 huáng 鹂 lí 空 kōng 好hǎo 音 yīn 。 三 sān 顾 gù 频 pín 烦 fán 天 下 tiānxià 计 jì , 两 liǎng 朝 cháo 开 kāi 济 jì 老 lǎo 臣 chén 心 xīn 。 出 chū 师 shī 未 wèi 捷 jié 身 shēn 先 xiān 死 sǐ , 长 cháng 使shǐ 英yīng 雄xióng 泪lèi 满mǎn 襟 jīn 。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出兵。 译文: 到哪里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呢?那就得去成都城外柏树高大而茂密的地方。春色映照在石阶碧草之上,树上的黄鹂鸟隔着树枝婉转地鸣叫。刘备曾三次来茅庐拜访,与诸葛亮一起商讨统一天下的谋略,诸葛亮耗尽心血辅佐两朝。可惜出师伐魏,未获胜利却在军中病亡,使英雄们一想起来就眼泪流满衣裳。

《蜀相》赏析

《蜀相》赏析 山东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万杰朝阳学校张传海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兵连祸结,哀鸿遍野。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

(完整版)人教版岳阳楼记原文注释翻译

55.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一、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小译 1.岳阳楼记.(记:一种文体。) 2.谪守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谪: 贬官。守:名词作动词,指做州郡的太守。) 3.越.明年(越:到。明年:第二年。)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和:形容词, 和乐。) 5.百废具 ..兴(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具:同“俱”,全、皆。) 6.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 7.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8.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以:连 词,来。记:记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 一事。) 9.予观夫 ...巴陵胜.状(予:我。观:动词,看。夫:代词,那。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10.衔.远山(衔:连接。) 11.吞.长江(吞:吞吐。) 12.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3.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14.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15.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是。之:的。大观:壮丽景象。观:景象。) 16.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 今人诗赋”。备:完备,详尽。) 17.然则北.通巫峡(然则:如此……那么。北:名 词作状语,向北。) 18.南极 ..潇湘(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极:至、 到达。) 19.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 贬谪、降职。骚人:泛指文人。) 20.多会于.此(于:在。) 21.览.物之情.(览:看。情:感情、心情。) 22.得无异乎(得无:表推测,恐怕。) 23.若.夫.淫雨霏霏(若:像。夫:那。淫雨:连绵 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4.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25.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26.日星隐曜.(曜:光芒。) 27.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潜:隐没。) 28.樯倾 ..楫.摧.(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 摧:折断。) 29.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 30.虎啸.猿啼.(啸:咆哮。啼:悲啼。) 31.登斯.楼也(斯:这。) 32.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 33.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34.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然:…… 的样子。) 35.感极.而悲者矣(极:到极点。) 36.至若春和景 ..明(至若:至于。和:和煦。景:日光。) 37.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38.上下天光(天色湖光相接。) 39.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广阔。) 40.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 停息。) 41.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42.岸芷汀 ..兰(芷:白芷。汀:小洲。) 43.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44.而或.长烟一.空(或:副词,有时。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45.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46.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4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 圆形的玉。)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一、诗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三、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四、赏析 《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五、练习题、答案 【试题1】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蜀相-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蜀shǔ 相xiàn ɡ 唐tán ɡ 代dài :杜dù 甫fǔ 丞chén ɡ 相xiàn ɡ 祠cí 堂tán ɡ 何hé 处chù 寻xún ,锦jǐn 官ɡuān 城chén ɡ 外wài 柏bǎi 森sēn 森sēn 。 映yìn ɡ 阶jiē 碧bì 草cǎo 自zì 春chūn 色sè ,隔ɡé 叶yè 黄huán ɡ 鹂lí 空kōnɡ 好hào 音yīn 。 三sān 顾ɡù 频pín 烦fán 天tiān 下xià 计jì ,两liǎnɡ 朝cháo 开kāi 济jì 老lǎo 臣chén 心xīn 。 出chū 师shī 未wèi 捷jié 身shēn 先xiān 死sǐ ,长chán ɡ 使shǐ 英yīnɡ 雄xión ɡ 泪lèi 满mǎn 襟jīn 。 注zhù 释shì 1、蜀shǔ 相xiàn ɡ :三sān 国ɡuó 时shí 蜀shǔ 国ɡuó 丞chén ɡ 相xiàn ɡ ,指zhǐ 诸zhū 葛ɡě 亮liàn ɡ 。 2、锦jǐn 官ɡuān 城chén ɡ :现xiàn 四sì 川chuān 省shěnɡ 城chén ɡ 都dū 市shì 。 3、自zì :空kōnɡ 。 4、三sān 顾ɡù :指zhǐ 刘liú 备bèi 三sān 顾ɡù 茅máo 庐lú 。 5、两liǎnɡ 朝cháo :刘liú 备bèi 、刘liú 禅chán 父fù 子zǐ 两liǎnɡ 朝cháo 。 6、开kāi 济jì :指zhǐ 帮bānɡ 助zhù 刘liú 备bèi 开kāi 国ɡuó 和hé 辅fú 佐zuǒ 刘liú 禅chán 继jì 位wèi 。 译yì 文wén 何hé 处chù 去qù 寻xún 找zhǎo 武wǔ 侯hóu 诸zhū 葛ɡě 亮liàn ɡ 的de 祠cí 堂tán ɡ ? 在zài 成chén ɡ 都dū 城chén ɡ 外wài 那nà 柏bǎi 树shù 茂mào 密mì 的de 地dì 方f ɑnɡ 。 碧bì 草cǎo 照zhào 映yìn ɡ 台tái 阶jiē 呈chén ɡ 现xiàn 自zì 然rán 的de 春chūn 色sè , 树shù 上shàn ɡ 的de 黄huán ɡ 鹂lí 隔ɡé 枝zhī 空kōnɡ 对duì 婉wǎn 啭zhuàn 鸣mín ɡ 唱chàn ɡ 。 定dìn ɡ 夺duó 天tiān 下xià 先xiān 主zhǔ 曾cén ɡ 三sān 顾ɡù 茅máo 庐lú 拜bài 访fǎnɡ , 辅fú 佐zuǒ 两liǎnɡ 朝cháo 开kāi 国ɡuó 与yǔ 继jì 业yè 忠zhōnɡ 诚chén ɡ 满mǎn 腔qiānɡ 。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

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 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 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 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 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 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 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 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 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

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诗词原文及赏析

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诗词原文及赏析 二月二十四日作 宋代:陆游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译文 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 只求麦子熟了,能吃上几顿饱饭,又怎敢议论,说谷价贱了会伤我田农! 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 可湖南张浚什么时候才能被再度 起用? 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 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 也胜过侯王升 封! 注释 棠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社:此指社日,古代祭拜社神 (土地神)的节日,分春秋两社。 敢说:岂敢说。谷贱伤农:指丰年米多,商人压低米价,农民们因此受到损 失。 崖州:宋代辖境相当今广东崖县等地,治所在宁远(今崖县崖城镇)。窜: 放逐。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曹泳被免除户 部侍即代理尚书兼知临安府的官职,贬逐到新州(今广东省新兴一带),二十六 年正月,命移崖州编管。 湖南:宋代荆湖南路的简称,今属湖南。卧龙:本指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这 里借指宋杭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杭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 月,秦桧已死,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 廊庙:庙堂,指朝廷。 书生:陆游自指。侯封:封侯。 赏析

这首诗和同期所写的《夜读兵书》等诗一样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 三四句突然转折, 写农民只不 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践伤农。这样写,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 对农民的深厚同情。接着,由此联想到该窜逐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心官污吏,同时 希望朝廷尽快起用抗战志士张浚, 使天下贤才能云集朝廷, 让有才能的贤人来治 理国家。结尾两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强烈愿望:只要天下贤人都能云集朝廷,国 家中兴有日, 即使自己穷死山村亦胜于封侯。 充分表现了诗人不计一己之穷通崇 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用“棠梨花开”起兴, 塑造了一幅春枕日的美好景像, 继而又用“杜酒 浓”,“鼓冬冬”作更细致的描绘,反映容社日的欢乐、热闹。这种从视觉、嗅 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的方法,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

古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翻译赏析

古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翻译赏析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言】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蜀相》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蜀相》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赏析诗歌往往浮于表面,不习惯透过诗句深入研究,老 师复习或者指导也只是一套一套的方法,其实学生阅读诗歌最大的障碍是读不懂“这一首”。我这节课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拿到课堂上来讨 论探究,使赏析更深入、更全面,让学生读懂“这一首”。(这节课也是本人主持的一个市级课题的研讨课,课题为:基于学情问题的课堂 生成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2、体悟炼字,分析景物,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诗歌音韵美。 2、自主阅读赏析,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赞颂诸葛亮的同时,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景物意象,感受品味诗境。 2、概括人物形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自主阅读并赏析诗歌,提出自己赏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学生背杜甫诗作,学生背诵了《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导入。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1、知人:可以说杜甫的诗歌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一路成长。下面请同学们在句子横线上填补一个词或词组,以“在我心中,杜甫是一个——人”的句式说说心中的杜甫形象,并简述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杜甫是一个历经磨难、可怜、忧国忧民、终生不得志的人等。 2、论世:看来同学们对杜甫都很了解,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杜甫,那么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首先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随诗人回到公元760年去看看。 (投影):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诗词阅读题)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诗词阅读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 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蜀相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分析颔联中哪两个字与全诗的境界最为密切?本句表现手法是什么? 2.颈联表达的意思? 3.“英雄”指什么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分析技巧型 【例题】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分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

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蜀相》赏析

作品赏读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街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匈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计划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兆河马,涉渭夜街枚”(《岁暮风雨的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嗟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岁月不尽,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惆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沱胄起兵抗金,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

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

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