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安娜_卡列尼娜_读后感

_安娜_卡列尼娜_读后感

2011年第29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地主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书中说到,“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则刚刚开始建立。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尤其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

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托尔斯泰自己说过,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要写的主要是家庭问题,书中写到几个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而安娜和卡列宁的家庭则是全书的主线。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宁———弗伦斯基线索展示了封建主义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通过列文———吉蒂线索描绘出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景,揭示出作者执着地探求出路的痛苦心情。

彼得堡贵夫人安娜是皇室后裔,大官僚卡列宁的妻子。她的哥哥奥勃朗斯基住在莫斯科,过着放荡的生活。他与过去的家庭女教师发生暖昧关系,妻子道丽发觉后,非常痛苦。安娜为了调解哥嫂纠纷来到莫斯科,在火车站与近卫军军官弗伦斯基邂逅。安娜的高雅风姿和笑容中蕴含的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使弗伦斯基为之倾倒。与此同时庄园贵族列文也来到莫斯科,他已年过三十,感到建立家庭的需要,决定向他青年时代就喜爱的吉蒂求婚,而当时吉蒂正迷恋着弗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但弗伦斯基见到安娜后就不再与吉蒂交往。安娜的到来使道丽和丈夫言归于好,却使道丽的妹妹吉蒂陷入不幸。安娜在归途中发现弗伦斯基也同车而行,她心神不宁,却又兴奋,回到彼得堡后,安娜和弗伦斯基在社交场合经常相遇,在一次宴会上弗伦斯基向安娜表白了爱情。他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间过长,引起人们议论,回到家卡列宁警告安娜要注意社交礼仪、遵守妇道。而这种官腔和说教反而使安娜关闭了心灵之门,从此她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安娜与弗伦斯基的关系在赛马会上终于暴露:当弗伦斯基的马摔倒时,安娜的态度完全失常。回家途中安娜向丈夫承认了她是弗伦斯基的情人,但卡列宁却要求安娜一切维持现状,只是不许在家里接待弗伦斯基。

而列文遭到拒绝后,回到乡下,埋头从事农业改革,希望以此忘却个人生活上的失意。他尝试养育优种牲畜,引进农业机器,但总不能得到应有的效益。列文在农村常和农民一起劳动,向往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像农民一样朴实,但得知吉蒂曾大病一场,在国外疗养后即将回来,又激发了对她的爱,列文再次求婚,他们终于结合了。婚后住在庄园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是列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他在农业上的各种设想常常失败,农民不信任地主。他幻想建立一种股东联营方式,使农民和地主同样得益,达到“以利害的调和和一致来代替互相仇视”,但各种新方法、新措施都无效。他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苦恼得几乎自杀,最后从一个老农那儿得到了启示:“人活着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灵魂,为了上帝。”

随着时间的流逝,安娜的处境越来越糟,她怀了孕,分娩时又患产褥热,几乎死去,病危时她向丈夫请求宽恕,并希望他与弗伦斯基和好,卡列宁出于基督徒的感情答应了她的要求。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弗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弗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回来,安娜思念儿子,在谢辽沙生日时,她不顾一切撞进自己住过九年的那幢房子。看到儿子她激动异常,母子俩紧紧拥抱,难分难舍。直到卡列宁走进儿童室,安娜才不得不匆匆离去。从此,安娜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得不到离婚许可,与弗伦斯基只能是非法结合,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她紧闭,处处遭受冷遇。她只能孤独地住在弗伦斯基的庄园里,想方设法消磨时间。当弗伦斯基一人外出时她就怀疑他另有新欢,因此两人发生口角。一次在争吵后安娜陷入绝望境地,一面写信发电报,一面追随弗伦斯基到了火车站。这时,她朦胧中想起他们第一次的相见以及当时一个工人被轧死的情景。这仿佛暗示了她的归宿。安娜向正在驶来的火车扑倒下去,生命的火焰熄灭了,她的痛苦也永远摆脱了。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弗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

虽然安娜受时代的洗礼而渴望自由大胆地爱: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而是冲出家庭与弗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但她自己却未能完全挣脱旧思想意识的桎梏,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而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弗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反响,安娜绝望了,她在临终前满含怨愤地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实际上我认为她也没有真正学会爱。同弗伦斯基的一见钟情,似乎因他慷慨好施,例如,他把父亲留下来的绝大部分遗产都让给了哥哥,对下层人民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在火车上看到一名铁路工人被压死了,立刻拿出200卢布,赠给孤苦无依的寡妇。主要却是倾心于他的仪表、风度,出于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的自发要求,并不基于共同的思想感情。这种爱情是盲目的,实际上几乎全是情欲,而情欲是难以持久的。弗伦斯基初时为了虚荣心而猎逐她,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学谢尔普霍夫斯科依如今挂上了耀眼的将军肩章,而自己却是一个可怜巴巴的骑兵大尉时,便妒嫉得眼睛流血,抱憾不已,为自己的爱情而大吃后悔药。他越来越感到委屈,感到自己为安娜牺牲得实在太多,为了爱情而把本可以辉煌一番的前途给毁了。他觉得自己付出的的代价太大,对安娜的爱情也就必然冷淡下来。而安娜把爱情当作整个生活,沉溺其中,要弗伦斯基与她朝夕厮守一起,甚至甘为他的“无条件的奴隶”。于是她的精神品质渐渐失去了光彩。为了唤起弗伦斯基的爱,她极力投弗伦斯基所好,每天都精心打扮;甚至还勉为其难地爱上了养马和体育运动。最后,她的爱越来越自私,以致在“不满足”时变成了恨。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责备安娜,须知她生活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俄国旧的封建伦理道德正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挑战,象安娜这样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很有个性的女子就自然无法不受影响,一旦遇到弗伦斯基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贵族青年,就堕入情网,无法自拔。女人一生中追求的是什么?无非是轰轰烈烈的爱恋,温柔体贴的男人,听话懂事的孩子,幸福美满的婚姻,而安娜却只拥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儿子,其他的一无所有,她的心一直很枯竭,很寂寞,而弗伦斯基却像一汪清泉一样流过她的心间,使她又有了活力,有了希望。她的爱情观很严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符,这是导致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她身上集中了时代的各种矛盾。新事物受旧事物的压制———她同社会的外在矛盾,新萌发的意识未能战胜根深蒂固的旧意识———她自身的矛盾,何况当时能代替旧的道德观念的新观念尚未形成。因此可以说,她的自杀,从主观上说是寻求解脱,也是对弗伦斯基的报复及对上流社会的抗议;客观上则是由于集中了各种时代的矛盾而无法克服,从而无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转折时期祭坛的牺牲。这种必然性表明了悲剧的深度。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如果没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没有弗伦斯基跟安娜的爱情,便没有卡列宁家的破裂,更没有安娜悲剧结局一百年来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

越是美丽的,其悲剧意味就越浓厚,其悲剧结局(下转第110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苏艳红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但是由于制度的桎梏,她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爱情;道德;矛盾;悲剧

◇高教论述◇75

2011年第29

维修电工的职责就是保证工厂生产、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在工作中如何在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查明故障原因、正确处理故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熟练分析的故障现象、准确的判断故障范围、快速地排除故障,是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学生故障检修的能力提高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在维修电工故障检修中要做到稳、准、狠。

投篮的基本要领是“稳”、“准”、“狠”,这是每个打篮球的人都知道的,其实维修电工在进行故障检修工作时和打篮球是一样的,同样要求“稳”、“准”、“狠”。

“稳”,就是冷静分析,理性判断,采用稳妥的方法去排除故障。植入心中的安全规范,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稳定的心里素质才能在故障排除中稳操胜券。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稳定的基本功,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外,还需要在实操练习时多练多看多想,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故障时从容不迫。例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检修时,首先要对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透彻,熟悉设备动作顺序和试车步骤,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以不扩大故障范围、不损坏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通过试车观察故障现象,冷静分析、判断故障范围,是铣床主回路的故障还是控制回路的故障?是铣床主轴回路的问题还是铣床进给回路的问题?由于铣床的进给回路有并联寄生回路,在检修时可能出现故障现象相同,故障点却大不相同,这就需要学生检修中不要急躁、紧张,要敏于事,慎于言,稳定心态,看到故障现象不要急于下结论,仔细推敲,缜密思考,理性判断,经过多次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在检修故障时事半功倍。

“准”:就是准确判断,准确测量。准确判断,就是学生在故障检修时通过口问、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方式了解故障前后的操作情况和故障发生后出现的异常现象以便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再利用逻辑分析法根据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合故障现象做具体的分析,缩小故障范围,从而准确判断出故障所在,逻辑分析法是一种以准为前提,以快为目的的检修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线路的故障检查。准确测量,就是学生在故障检修时,利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准确地确定故障点,测量试验是维修电工工作中用来准确确定故障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测量工具有万用表、验电笔、兆欧表、钳流表等,常用的测量试验方法有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电流测量法、替换法、短接法等,使用哪些测量工具、应用哪些测量试验方法进行故障检修还需要经过学生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积累经验。例如在X62W万能铣床故障检修时,第一次试车前的验电就建议学生使用万用表的电压测量法全面验电,不但要验设备引入电源的电压还要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一起验完,这样不但清楚地知道线路有没有电还能看出电压值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不正常就随即进行维修排除,之后故障检修过程中的验电就可以使用验电笔局部验电来保证检修过程的人身安全,使故障排除从易到难,节约检修时间;在进行主回路缺相故障排除时可以先用观察法观察接触器的触点火花,确定哪一相有问题,再以接触器触点上下口为测量基准,上口用电压法测主回路电压,下口断电用万用表电阻法测电动机绕组通断,再使用电阻法测量接触器主触点,从而准确找出缺相的故障点;而在主轴回路能正常工作,检查进给回路时可以使用短接主轴辅助常开触点,以此来检查顺序触点是否断路,但一定要看清线路原理图中顺序触点的线号,准确测量。短接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断路试验方法,但在检查故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对压降较大的电器如电阻、线圈、绕组等断路故障不能采用短接法,否则会出现短路故障,必须保证电气设备和机械部件不会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短接法。总之,只有在实践中应用不同检修方法进行多运用多比对多积累,才能准确判断,准确测量,在故障检修中有的放矢。

“狠”:就是积极采取最佳检修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故障修复得又快又好。维修电工故障检修是学生的实力与技术的全面结合,要做到“狠”就首先对自己狠些,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刻苦练习,才能拥有一身维修电工的基本功,才能做到技术好、速度快、没有失误。再就是要彻底排除故障,以绝后患,不要单图检修速度而忽略了检修质量,不要拖泥带水,反反复复,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实操时,对各种电器元件的结构了解,会熟练拆卸、安装、修复。检修时能修复的元器件尽量修复完美,不能修复的元器件要狠下心果断更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例如在检修中常遇到接触器主触点的故障,交流接触器主触点的常见故障一般有触头过热、触点磨损、触点熔焊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明故障原因,如果因为接触器主触点表面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就要及时进行清除修复;如果是触头磨损故障,要更换触点,如果是触点熔焊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若是因为触点容量不够而熔焊就要更换容量较大的接触器。

要想做到故障检修中又快又好,还要活学活用,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需要汇总大量的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自己无法解决时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同学们探讨,搞清楚为止,只有通过多次的实践、论证,才能真正掌握故障检修这门技能,才能在检修时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故障检修实操中的“稳”、“准”、“狠”,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相互融合,才能真正掌握故障检修技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培养,这也是目前人才素质提高的一个新的要求。为此一定要在故障检修这个课题中营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多一些模拟线路板,多一些仿真设备,多一些常用机床设备,使学生见多识广,对故障检修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深入探讨,掌握故障检修的真谛,在这个千变万化、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新能

力、拓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科

维修电工故障检修中的“稳”“准”“狠”

李晓曦

(郑州市技师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维修电工故障检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检修实操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用检修中的实例为教学案例,印证故障检修的专业知识、检修方法和积累总结经验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责;正常运行;稳定;准确;正确;速度;技术

作者简介:李晓曦(1968—)女,汉,江苏如皋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就职于郑州市技师学院,维修电工实习教学。

(上接第75页)就越是让人痛彻心扉。如此一个优美动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过是真挚的母爱与情爱,这个正当的生活权利,却被冷酷无情的贵族社会分裂并对立起来,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想!

所以说安娜是一朵美丽的蔷薇,虽在雨中坚强盛放,却避免不了凋零的宿命……科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877.

◇职业教育◇

1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