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化实验报告_凝固点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报告_凝固点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周雁飞_________ 学 号____ 20072401057_____ 专 业___ 化学教育_____ 年级、班级____2007级2班_____ 课程名称___ 物理化学实验____ 实验项目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_ 2009 _年 12 月 4 日 实验指导老师_____何广平老师 _____ 实验评分 一、实验题目: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目的:

① 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② 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③ 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④ 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给出了部分的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量B M 。

通常测定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使其结晶。但是,实际上溶液冷却到凝固点,往往并不析出晶体,这是因为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

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同。对纯溶剂,固-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对溶液,固-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此时应加以校正。

本实验通过测定纯溶剂与溶液的温度与冷却时间的关系数据,绘制冷却曲线,从而得到两者的凝固点之差?T f ,进而计算待测物的摩尔质量。

四、注意事项:

1、凝固点的确定较为困难。先测一个近似凝固点,精确测量时,在接近近似凝固点时,降温速度要减慢,到凝固点时快速搅拌。

2、千万不要过冷,若过冷太甚,凝固的溶剂过多,溶液的浓度变化过大,所得凝固点偏低。

3、溶液的冷却曲线与纯溶剂的冷却曲线不同,不出现平台,只出现拐点,即当析出固相,温度回升到平衡温度后,不能保持一定值,因为部分溶剂凝固后,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平衡温度要逐渐下降。

4、用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只适用于非挥发性溶质且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5、插入贝克曼温度计不要碰壁与触底。

五、仪器与试剂:

凝固点测定仪 1套 贝克曼温度计 1支 普通温度计(0—50℃) 1支 移液管(50mL ) 1支 烧杯 2个 环己烷(AR )、萘(AR )、冰

六、实验步骤:

1、 将传感器插入后面板上的传感器。

2、 将—220V 电源插入后面板上的电源插座。

3、 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温度显示窗口显示初始状态(实时温度),温差显示窗口显示以20℃

为基温的温差值。

4、 将传感器放入冰槽中,并在冰浴槽中放入碎冰,自来水,将冰浴槽温度调至3.5℃,将

空气套管插入冰浴槽内,同时按下“锁定”键,锁定基温选择量程。

5、用移液管吸取25mL环己烷放入干净、烘干的凝固点测量管中,同时放入小磁子,将温

度传感器插入橡胶塞中,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凝固点测量管,塞紧。

6、将凝固点测定管直接插入冰槽中,观察温差仪的温差显示窗口显示值,直至温差显示窗

口显示值稳定不变,此即为纯溶剂的初测凝固点。

7、取出凝固点测定管,用掌心握住加热,待凝固点测定管内结冰完全熔化后,将凝固点测

定管直接插入冰浴槽中,缓慢搅拌,当环己烷温度降至高于初测凝固点0.7℃时,迅速将凝固点测定管取出,插入空气套管中,即时记下温差值,调节调速旋钮缓慢搅拌使温度均匀下降,间隔15秒记下温差值。当温度低于初测凝固点时,调整调速旋钮加速搅拌,使固体析出,温度上升时,调整旋钮继续缓慢搅拌,直至温度不再变化,持续60s,即显示差值极为纯溶剂的凝固点。

8、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做完纯溶剂凝固点测量,取出凝固点测定管,使管中固体完全熔化

后,放入0.1802g萘,并使其完全溶解于环己烷中,用前面的凝固点粗测方法和精确测定方法测量,记录数据。

9、测定完成后,关闭电源,清洗测定管,摆好仪器。

七、实验数据与处理:

粗测环己烷近似凝固点:6.490℃

精测环己烷凝固点:

表2精测环己烷凝固点时间-温度记录(15s一次)温度:℃

可得,环己烷的凝固点是6.419℃

表3 精测加萘后环己烷溶液凝固点时间-温度记录(15s 一次)温度:℃

4.90

4.95

5.005.055.105.155.205.25

可得,溶液的凝固点是5.023℃

室温:17.70C 气压:103.2mbar (1)环己烷密度

t t ??-=-3108879.07971.0ρ℃=0.7811178

环己烷质量 W 环==??-?=?-)7.17108879.07971.0(253t d V 19.53g (2)称取萘的质量为:0.1802g

=?1T 1.396

B W =0.1802g A W =19.53g 0.20=f K

将上面数据代入3A

f B

f B 10W T W K M ??=

中 得到萘M =132.18g/mol

八、思考与讨论:

查文献可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8 ,而在本实验中的结果为:132.18, 相对误差为 3.1%。

原因分析:

系统误差:①实验仪器的误差:因为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温度是纯的环己烷溶液的凝固点与环己烷的萘溶液的凝固点的差值,如果本身仪器的读数与环境实际温度存在单向的偏差,而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校正,就会带来偏差,又由于计算的过程用的是两次凝固点的差值,所以偏差就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实验时,可让测定仪的探头与冰浴接触,得到一个读数,同时在冰浴槽中放入一支温度计,对比两者的温度差值,就可以得到该仪器的温度偏差读数,最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就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

随机误差:1、因为在本实验中,搅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度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一致。但是每次的搅拌速度一致很难做到,会产生误差;

2、冰槽的很难控制在理想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导致实验也产生误差。

九、思考题:

1、测凝固点时,纯溶剂温度回升后有一恒定阶段,而溶液则没有,为什么?

答:从相律分析,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不同。对纯溶剂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对溶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但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

2、影响凝固点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

溶液过冷程度控制;冰水浴温度控制在3。50C左右;搅拌速度控制,温度升高,快速搅拌;溶剂溶质精确测量,浓度不能太高。

十、参考文献

【1】何广平,男俊民等. 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

【2】韩喜江,张云天。物理化学实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4,4

【3】傅献彩,沈云霞,姚天杨。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