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5胸部检查

05胸部检查

05胸部检查
05胸部检查

第一学时

第五章胸部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胸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心脏、肺等胸廓内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了标记正常脏器的轮廓和位置,以及异常体征的部位和范围,必须熟识胸廓上的自然标志和人为划线。藉此可明确地反映和记录脏器各部分的异常变化在体表上的投影。

一、骨骼标志

1.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2.胸骨柄: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相连。

3.胸骨角:又叫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大约5厘米,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意义: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重要标志;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5胸椎。

4.腹上角: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110°,与体型有关。其后为肝脏左叶、胃以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5.剑突: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存在很大差异。

6.肋骨:12对。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上方略小,下方稍大。

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

第8—10肋骨与3个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

第11、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

7.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

8.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以作为第7或

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9.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C7 最为突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

10.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区域。

二、垂直线标志

1.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是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左、右):通过锁骨的肩峰断与胸骨端两者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3.胸骨线(左、右):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左、右):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的中点的垂直线;

5.腋前线(左、右):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6.腋后线(左、右):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7.腋中线(左、右):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8.肩胛线(左、右):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即脊柱中线。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1.腋窝(左、右):

2.胸骨上窝:胸骨柄上方的凹陷,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左、右):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窝(左、右):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5.肩胛上区(左、右):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6.肩胛下区(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7.肩胛间区(左、右):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气管分叉部位:平胸骨角,即胸4、5水平处;

右主支气管粗、短、直,左主支细长而倾斜;

气管支气管树:0—17级:传导气道

18—22级:呼吸气道,可进行气体交换

各个肺叶在体表的投影:

肺尖:突出于锁骨之上,最高点近锁骨的胸骨端,达胸1水平,距锁骨上缘约3厘米;

肺上界:在前胸壁的投影呈一向上凸起的弧线,开始于胸锁关节向上至胸1水平,然后折向下至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

肺外侧界:由肺上界向下延伸而成,几乎与侧胸壁的内表面接触;

肺内侧界:自胸锁关节处下行,于胸骨角水平处左右两肺的内侧界几乎相遇,然后分别沿前正中线两旁向下,至第4肋软骨水平分开,右侧几乎呈直线继续向下,至第6肋软骨水平处折向右,下行

与右肺下界相连;左侧于第4肋软骨水平向左达第4肋骨前端,沿第4—6肋骨前面向下,

至第6肋软骨水平再向左,下行与左肺下界连接;

肺下界:左右两肺基本相似,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处分别位于第6、8、10肋间;

叶间肺界:叶间隙:肺叶与肺叶之间由胸膜脏层分开,称之为叶间隙;

斜裂:右肺上、中叶与下叶之间的叶间隙,以及左肺上、下叶之间的叶间隙(始于后正中

线T3,向下向外,在腋后线与第4肋骨相交,向下向前,止于第6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

水平裂:右肺上叶与中叶之间的叶间隙(始于腋后线第4肋骨,止于第3肋间隙的胸骨右缘);

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

壁层胸膜: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的胸膜;

肋膈窦: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在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约有2、3个肋间的高度,在深吸气时也不会被肺充满;

第二学时

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

一、胸壁:应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骨骼肌的发育等,还包括:

1.静脉: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上腔静脉阻塞时,血流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时,血流自下而上;

2.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严重者可向其他部位蔓延。

触诊:捻发感或握雪感;

听诊:捻发音;

原因: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而发生;

3.胸壁压痛: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肋骨骨折的患者。白血病患者可以有胸骨压痛和扣击痛。

4.应注意有无回缩或膨隆。

吸气肋间隙回缩:呼吸道阻塞;

肋间隙膨隆: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严重肺气肿患者用力呼气时;

局部肋间隙膨隆:胸壁肿瘤、主动脉瘤、婴儿和儿童心脏明显肿大者;

二、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型。成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短,大约为1:1.5;小儿和老人的前后

径略小于左右径或几乎相等,呈圆柱型。

1.扁平胸: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结核;

2.桶状胸:前后径增加,几乎与左右径相等甚至超过左右径;肋骨斜度变小,与脊柱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

见于:严重肺气肿者,也可见于老年人、矮胖体型者;

3.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

佝偻病串珠: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形成串珠状;

肋膈沟:下胸部前面的肋骨外翻,沿膈附着的部位其胸壁向内凹陷形成沟带状;

漏斗胸: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

鸡胸: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

前侧壁肋骨凹陷;

4.胸廓一侧变形:膨隆:大量积液、气胸、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平坦或下陷: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

5.胸廓局部隆起:见于心脏明显肿大、心包大量积液、主动脉瘤、胸内或胸壁肿瘤等;

还见于肋软骨炎和肋骨骨折等;

6.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常见于脊柱结核等,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二、乳房:体位:坐或仰卧位,一般先视诊,再触诊;

(一)视诊:

1.对称性:一般基本对称,轻度不对称可见于两侧乳房发育程度不同;

一侧明显增大:先天畸形、囊肿形成、炎症、肿瘤等;

一侧明显缩小:多见于发育不全;

2.表观情况:乳房皮肤发红:局部炎症或乳癌累及浅表淋巴管引起癌性淋巴管炎;

前者常伴局部肿、热、痛;

后者局部皮肤可呈深红色,浅表血管可见,无热痛;癌细胞机械填塞淋巴管引起淋巴水肿,毛囊和毛囊孔明显下陷,外观呈“橘皮”、“猪皮”样。

3 .乳头:注意其位置、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倒置或内翻;

乳头回缩:自幼发生可为发育异常,近期发生可为癌变;

血性分泌物:最常见于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瘤,亦见于乳癌;

分泌物由清亮变为绿色、紫色、黄色:常见于慢性囊性乳腺炎;

4.皮肤回缩:可见于外伤或者炎症使局部脂肪坏死,成纤维细胞增生,使受累区乳房表层和深层之间悬

韧带纤维缩短;

还常提示乳癌;

5.腋窝和锁骨上窝:观察乳房的淋巴引流情况;

(二)触诊:

边界:上界为第2或3肋骨,下界为第6或7肋骨,内界起自胸骨缘,外界止于腋前线;

体位: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两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

当仰卧位时:可给以小枕头抬高肩部使乳房能较对称地位于胸壁上;

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垂直线和水平线,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

先健侧,后患侧。

左侧:外上象限——顺时针方向——最后查乳头;

右侧:同样方式,但是沿逆时针方向;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包块等;注意乳头有无硬结、弹性消失、分泌物等。

1.硬度和弹性:局部硬度增加和弹性消失提示皮下组织被炎症或新生物浸润;

2.压痛:提示炎症;恶性病变很少压痛;

3.包块:⑴部位:以乳头为中心,按时钟钟点的方位和轴向描述;

⑵大小:长度、宽度、厚度;

⑶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迟钝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⑷硬度:柔软、囊性、中等硬度、极硬;

⑸压痛:恶性病变压痛多不明显;

⑹活动度:恶性病变早期也可活动;

还应注意腋窝、锁骨上淋巴结、颈部淋巴结

(三)乳房的常见病变:

1.急性乳腺炎:红、肿、热、痛,常局限于一侧乳房的某一象限;触诊有硬结包块,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常见于哺乳期妇女;

2.乳腺肿瘤:乳癌:一般无炎症表现,多单发、与皮下组织粘连、“橘皮”样,乳头常回缩;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晚期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等:质软、界限清楚、活动度好;

3.男性乳房增生:内分泌紊乱(如用雌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肝硬化等);

第三学时

第四节肺和胸膜

一、视诊

(一)呼吸运动: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某些疾病可使呼吸运动发生改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

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妊娠晚期时,腹式呼吸减弱,代之以胸式呼吸;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

吸气性呼吸困难:上气道阻塞时吸气时间延长,故又称为-;

呼气性呼吸困难:下气道阻塞时,因气流呼出不畅,呼气需要用力,从而引起肋间隙膨隆,呼气时间延长;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

Litten现象:又称膈波影,是借光线照射显示膈肌移动的一种现象;正常膈肌移动范围6cm;

(二)呼吸频率:16-18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1:4;新生儿:44次/分;

1.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心衰等;体温每升高1度,

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2.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颅内压增高等;

3.呼吸深度变化:

呼吸浅快:呼吸肌麻痹、严重鼓肠、腹水、肥胖、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等;

呼吸深快: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可造成过度通气、呼碱;

深而慢?的呼吸:严重代酸时可出现,因为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降低,通过肺脏排出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酸中毒等,

这种呼吸又称Kussmaul呼吸。

(三)呼吸节律

1.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

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周期可长达

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

2.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

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以上两种周期性呼吸节律变化的机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

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中毒、巴比

妥中毒等;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不良,多为临终前发生;

注意:老年人由于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可在深睡时出现潮式呼吸;

3.抑制性呼吸: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胸部严重外伤等由于剧烈疼

痛所致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的突然受到抑制,患者表情痛苦、呼吸浅快;

4.叹息样呼吸:一段正常的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多为功

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二、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一侧胸廓扩张受限: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等;

(二)语音震颤:又称触觉震颤,其强弱主要取决于气管、支气管是否通畅、胸壁传导是否良好;

正常人语音震颤的强弱受发音强弱、音调高低、胸壁厚薄、支气管至胸壁距离不同而不同;

一般的,发音强、音调低、胸壁薄、支气管至胸壁距离近者语音震颤强;

语音震颤在肩胛间区及左右胸骨旁第1,2肋间隙最强,在肺底最弱;

正常成人,男性和消瘦者较儿童、女性、肥胖者强;前胸上部、右胸上部较前胸下部、左胸上部为强;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泡内含气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

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

语音震颤增强见于:肺泡内有炎症浸润,肺组织实变使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栓塞等;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更有利于声波传导,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三)胸膜摩擦感:急性胸膜炎时出现;

第四学时

三、叩诊

(一)叩诊的方法:直接叩诊、间接叩诊

间接叩诊法:以一手的中指第一和第二指节作为板指,另一手中指指端为叩诊锤,以垂直方向叩击;最常用;

直接叩诊法: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击;

体位: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顺序: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叩诊,然后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

然后检查侧胸壁,自腋窝开始向下至肋缘;

最后检查背部,自肺尖开始,先叩肺尖宽度,然后向下直至肺底膈活动范围被确定;

注意:板指应与肋骨平行,每次叩击2-3下;检查者主要由腕关节运动实现叩击;

(二)影响叩诊音的因素:胸壁厚度、胸壁骨骼支架大小、肋软骨钙化、胸腔积液、肺泡张力、弹性、气胸等;

(三)叩诊音的分类:见前面

(四)正常叩诊音:

1.正常胸部叩诊音:清音;

前胸上部较下部叩诊浊,因为上叶体积较下叶小、含气少且上部肌肉较厚;

右肺上部较左肺浊:右肺上叶较左肺小,且右侧胸大肌通常较左侧厚;

背部较前胸浊:被部肌肉、骨骼层次较多;

右侧腋下稍浊:肝脏影响;

Traube’s鼓音区:左侧腋前线下方由于有胃泡存在叩诊呈鼓音;

2.肺界的叩诊:

①肺上界:即肺尖上界,其内侧为颈肌,外侧为肩胛带;

叩诊方法: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为清音,逐渐向外侧直到为浊音,即为外侧终点,然后复又叩向内侧,直到变为浊音,即为内侧;该清音带宽度即为肺尖宽度,约5cm,

又称Kronig峡;

注意:右侧较左侧窄:因为右肺尖低且右侧肩胛带肌肉发达;

肺上界变窄或叩浊:肺结核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萎缩;

肺上界变宽、叩呈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病人;

②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绝对浊音界;

右肺前界:相当于胸骨线位置;

左肺前界:相当于胸骨旁线自第4至第6肋间隙的位置;

左右两肺前界间浊音区扩大: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肺门淋巴结明

显肿大时;

缩小:肺气肿;

③肺下界:平静呼吸时分别位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第6、8、10肋间;

生理情况下:矮胖者可上升1肋间隙,瘦长者可下降1肋间隙;

病理情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

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

内巨大肿瘤及膈肌麻痹等;

3.肺下界移动范围:相当于呼吸时膈肌的移动范围;

方法: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位置,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沿肩胛线向下叩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然后嘱病人深呼气后屏气再叩出最高点,

两点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约6-8cm;双侧腋中线及锁骨中线肺下界叩诊方法同

上;

肺下界移动度减弱: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和肺纤维化,肺组织炎症和水肿;

肺下界叩不出: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者;

4.侧卧位的胸部叩诊:

由于一侧胸部靠近床面对叩诊音施加影响,故近床面的胸部可叩得一条相对浊音带;

该浊音带上方区域由于腹腔脏器压力影响,使靠近床面侧膈升高,可叩出一粗略的浊音三角区,底向床面,尖指向脊柱;

由于侧卧时脊柱弯曲,使靠近床面侧胸廓肋间隙变宽,而朝上一侧则变窄,故于朝上一侧肩胛角尖端处可叩得一相对浊音区,撤去枕头后由于脊柱伸直此浊音区消失;

(四)胸部异常叩诊音:出现清音以外的浊音、实音、过清音、鼓音等均为异常叩诊音;

浊音或实音:肺部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不张、肺结核、肺梗塞、肺水肿、

肺硬化等;

肺内不含气的病变如肺肿瘤、肺包虫或囊虫病、未液化的肺脓肿等;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

过清音: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

鼓音:气胸;肺内空腔性病变如其直径大于3-4cm且靠近胸壁时:空洞型肺结核、液化

了的肺脓肿和肺囊肿;

空瓮音:肺内空洞巨大,位置浅表且腔壁光滑或张力性气胸时叩诊局部呈有金属性回响

的鼓音,又称-;

浊鼓音:肺泡壁松弛,肺泡含气量减少时(肺不张、肺炎充血期或消散期、肺水肿)局部叩诊可呈现一种兼有浊音和鼓音特点的混合性叩诊音,称为-;

注意:一般距离胸部表面5cm以上的深部病灶、直径小于3cm的小范围病灶或少量胸腔积液时常不能发现叩诊音改变;

胸腔积液时,积液区叩诊为浊音,积液区的下部浊音尤为明显,多呈实音;

Damoiseau曲线:如胸腔积液为中等量且无胸膜增厚粘连者,患者取坐位时积液上界呈一弓形线,该线的最低点位于对侧的脊柱旁,最高点在腋后线上,由此向内下方下降,称为-;该线的

形成,一般认为是由于胸腔外侧的腔隙较大,且该处的肺组织离肺门较远,液体所承受的

阻力最小之故;

Garland三角区:在Damoiseau曲线与脊柱之间可叩得一轻度浊鼓音的倒置三角区,称为-;

Skoda叩响:叩诊上述患者前胸部时,与积液区浊音界上方靠近肺门处亦可叩得一浊鼓音区,称为-;

该两个浊鼓音区的产生,认为是由于肺的下部被积液推向肺门,使肺组织弛缓所致;

Grocco三角区:在上述患者健侧脊柱旁还可叩得一个三角形的浊音区,称为-;该区是由Damoiseau 曲线与脊柱的交点向下延长至健侧的肺下界线,以及脊柱所组成;三角形的底边是健侧肺

下界,其大小视积液量多少而定;此三角形浊音区是因患侧积液将纵隔移向健侧和积液充

盈的胸膜窦向健侧移动所形成;

第五学时

四、听诊:坐位或卧位,自肺尖开始,由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

(一)正常呼吸音:

1.气管呼吸音:粗糙响亮高调,无临床意义;

2.支气管呼吸音:是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音强、调高;

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吸气音似肺泡呼吸音,呼

气音似管呼吸音;

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肺尖前后部可听到;

4.肺泡呼吸音:是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是一种叹息样或柔和的吹风样“fu-fu”声;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胸壁的厚薄有关;

男性较女性强,因为男性呼吸运动力量强、而且胸壁皮下脂肪较少;

儿童较老人强,因为儿童胸壁较薄且肺泡富有弹性;

乳房下部、肩胛下部肺泡呼吸音最强,其次为腋窝下部,因为肺泡组织较多,且胸壁肌肉较薄;

肺尖及肺下缘区域肺泡呼吸音较弱;

瘦长体型者较矮胖者肺泡呼吸音强;

(二)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⑴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泡内空气流量减少、进入肺内空气流速减慢、呼吸音传导障碍,可局部、单侧或双侧出现;

①胸廓活动受限:胸痛、肋软骨骨化、肋骨切除等;

②呼吸肌疾病:重症肌无力、膈肌瘫痪、膈肌升高、膈肌痉挛等;

③支气管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等;

④压迫性肺膨胀不全:胸腔积液、气胸等;

⑤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

⑵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增强: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使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气流速度加快;单侧:代偿性;

①机体需氧量增加:运动、发热、代谢亢进等;

②缺氧兴奋呼吸中枢:贫血等;

③血液酸度增高,刺激呼吸中枢:酸中毒等;

⑶呼气音延长: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狭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气驱动力减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⑷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部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进入肺泡所致,因伴有短促的不规则间歇故又称为齿轮呼吸音,常见于肺结核、肺炎等;

注意:寒冷、疼痛、紧张时亦可听到断续性肌肉收缩的附加音,但是与呼吸运动无关,可借以鉴别;

⑸粗糙性呼吸音: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致,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早期;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

⑴肺组织实变:实变范围越大越浅则声音越强;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强而高调而且近耳;

⑵肺内大空腔: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者;清晰;

⑶压迫性肺不张:胸腔积液时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机理是肺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组织混合存在,或实变部位较深被正常

组织覆盖;

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在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的区域;

(三)罗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1.湿罗音: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

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为水泡音;或者,认为是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⑴湿罗音的特点:是呼吸音外的额外附加音,断续而短暂,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明显,也可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⑵湿罗音的分类:

按音响强度可分为响亮性和非响亮性两种;

①响亮性:由于周围具有良好的传导介质如实变、空洞共鸣作用等,见于肺炎、肺脓肿、

空洞型肺结核;如果空洞内壁光滑,响亮的湿罗音还可以带有金属调;

②非响亮性湿罗音:声音较低,是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正常肺泡组织,传导过程中声波逐

渐减弱,感觉遥远;

按呼吸道腔径大小和渗出物多寡分为:

①粗湿罗音: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空洞部位,多出现在吸气早期;见

于支扩、肺水肿、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

昏迷或者濒死的病人,因无力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于气管处可听到粗湿罗音,谓之痰

鸣音;

②中湿罗音: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支气管,多出现在吸气中期;见于支气管炎、支

气管肺炎等;

③细湿罗音:小水泡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

肺炎、肺瘀血、肺梗塞等;

V elcro罗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者吸气后出现的细湿罗音,其音调高,似撕开尼龙扣

带时发出的声音;

④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罗音;多在吸气末闻及,似在耳边用手捻搓头发时

发出的声音;

是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相互粘着陷闭,当吸气时被气流冲开

重新充气所发出的音调高、频率高的细小爆裂音;

见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肺瘀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

注:正常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也可于肺底闻及;但数次深呼吸或咳嗽后可消失,

无意义;

肺部局限性湿罗音:仅仅提示该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支扩等;

双肺底湿罗音:多见于心衰所致肺瘀血和支气管肺炎等;

双肺野满布湿罗音:多见于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

第六学时

2.干罗音:又称哮鸣音,是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

生的声音;

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基础有:

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

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所引起管腔狭窄;

⑴干罗音的特点: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调较高,基音频率约300-500Hz,

持续时间较长,

吸气和呼气相均可闻及,但以呼气相为明显;

其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在瞬间可明显增减;

喘鸣: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罗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以闻及,称之-;

⑵干罗音的分类:

①高调干罗音:即哨笛音,其调高,基音频率可达500Hz以上,呈短促的“zhi-zhi”音或

带音乐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②低调干罗音:鼾音,音调低,基音频率约为100-200Hz,呈呻吟声或鼾声的性质,多发

生于气管、主支;

发生于双侧肺部的干罗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支、心源性哮喘等;

局限性干罗音:局部支气管狭窄,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等;

(四)语音共振:一般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附近最强,在肺底最弱;

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

在病理情况下,语音共振性质发生变化,根据听诊音的差异可分为:

1.支气管语音:为语音共振的强度和清晰度均增加,常同时伴有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病理性

管呼吸音:肺实变;

2.胸语音:更强、更响亮、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言词清晰可辨,容易听及;见于大范围实变区域;

3.羊鸣音:不仅语音强度增加而且性质发生改变,带有鼻音性质,颇似羊叫声;见于中等量胸液上方,

也可在实变伴少量胸液的部位听及;

4.耳语音:当被检查者用耳语声调发“yi”时,正常人在肺泡呼吸音位置仅能听到微弱的音响,而肺实

变时可清楚地听到增强的音调较高的耳语音;对诊断肺实变有价值;

(五)胸膜摩擦音:当胸膜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变得粗糙时可闻及;

呼吸两相均可闻及,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明显,屏气时消失;

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因为呼吸时该区域动度最大;反之,肺尖很少闻及;

可随体位变动而消失或复现;

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

纵隔胸膜发炎时:呼吸、心脏搏动时均可闻及摩擦音;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大叶性肺炎:主要病原为肺炎链球菌;病理改变分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1.症状:青壮年,受凉、疲劳、酗酒常为诱因,起病急,寒战、稽留高热,头痛、肌

肉酸痛、患侧胸痛、呼吸增快、咳铁锈色痰;

2.体征:急性病容,潮红、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发绀、脉率快、口唇疱疹;充血期

局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稍强,叩为浊音或实音,可闻及管呼吸音;累及胸膜可闻

及摩擦音;消散期,病变局部叩为清音,管呼吸音亦减弱,代之以湿罗音;最后湿

罗音消失,呼吸音恢复正常;

二、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症状和体征;

三、支气管哮喘

四、胸腔积液

五、气胸

胸肺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胸肺部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器具齐备:听诊器、薄膜手套、手表、弯盘、笔、记录单。 2、评估环境:房间温度、湿度、光线适宜,适合做胸肺体格检查。 3、和患者沟通: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告知查体注意事项。 二、操作步骤 1)、视诊: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 1、视诊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 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 2、视诊内容:胸壁、胸廓形态、呼吸运动。 2)、触诊: 1、前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 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后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将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于第十肋水平,手 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3、胸膜摩擦感检查:检查者用手掌或两手尺侧缘放置于胸廓的下 前侧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运作,有无胸膜摩擦感。

4 2-3 4、正常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线生分别为第 6、8 6-8cm 3)、 1 10

1 、听诊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两侧及背部, 由内而外,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2 、听诊方法:被检查者作平静而均匀的呼吸,必要时作深呼吸 或咳嗽几声后立即听诊。 3 、听诊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 膜摩擦音。 4 、胸膜摩擦音:听诊器放置于前下侧胸壁,嘱被检查者深呼吸或将听诊器体件加压可使其增强,屏住呼吸则消失。 三、洗手、整理用物。

胸部体格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 项目名 称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胸部1.胸部视诊:胸廓、皮肤、静脉、肋间隙、呼吸运动、乳房。 口述“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皮肤正常,无静脉显露; 肋间隙无回缩、膨隆;呼吸均匀;双侧乳房对称,无红肿、溃 疡、色素沉着和瘢痕等,双侧乳头对称,无内陷、回缩,腋窝、 锁骨上窝无包块、红肿、瘘管、瘢痕等。” 6分 2.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有无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 压痛(2分)。乳房触诊:先健侧,后患侧,按外上、外下,内 下、内上顺序,用手指掌面,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由浅入深 触诊,左侧顺时针方向,右侧逆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头,以 “十”字星方向轻柔挤压乳腺小叶及乳晕。口述“患者乳房柔 软,质地均匀,未触及肿块,无异常分泌物。”(8分) 10 3.检查胸廓扩张度。前胸部: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 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 位,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后胸部:两手平置于 患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 肤向中线轻推。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观察两手动度是 否一致。 8 4.触诊语音震颤。令受检查者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将左右 手掌尺侧缘或掌面置于两侧胸部对称部位(前3后4),从上到 下,两侧对称交叉检查。口述“双侧语颤对等,无明显增强或 减弱。” 8 5.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嘱其做深慢 呼吸运动。口述“无胸膜摩擦感。” 8 6.前胸部、侧胸部叩诊。按照“从上到下、由外到内、左右对 称,先前胸、后侧胸、最后后胸部”的顺序。前胸部沿锁骨中 线、腋前线;侧胸部沿腋中线、腋后线。 6 7.后胸部叩诊:肩胛间区,扳指与脊柱平行,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检查对称;肩甲下区,扳指与肋骨平行,从左到右,从 上到下,检查对称,沿肩胛线逐一肋间隙向下检查。 6 8.肺部听诊。听诊顺序:肺尖、前胸部、侧胸部、后胸部。肺 尖听诊:用钟型体件置于锁骨上窝,听诊双侧肺尖。其余听诊 位置、原则同胸部叩诊。口述“双侧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啰音、 胸膜摩擦音。” 10 9.检查语音共振。方法同触诊语音震颤。口述“双侧语音共振 相同,无明显增强或减弱。” 8 10.听诊胸膜摩擦音。在前下侧胸壁听诊,深吸气或听诊器体 件加压时,摩擦音强度增加。 8

第五节胸部检查教材

第五节、胸部检查 习题与自我评价 (一)配对题 1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 A.扁平胸 2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 B桶状胸 3前胸部各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串珠状隆起 C漏斗胸 4胸廓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 D佝偻病串珠 5二尖瓣听诊区 E胸骨左缘第2肋间 6肺动脉瓣听诊区 F胸骨右缘第2肋间 7主动脉瓣听诊区 G胸骨左缘3、4肋间 8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H胸骨左缘4、5肋间 9三尖瓣听诊区 L心尖搏动最明显处 二填空题 1前胸壁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重要骨骼标志是( ) 2后胸壁计数肋骨的重要骨骼标志是( ) 3背部常用以计数胸椎的骨骼标志是( ) 4当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一般位于( )肋间水平。 5两肩胛下角连线与第]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称为( ) 6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称为( ) 7通过左右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称为( ) 8通过左右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称为( ) 9通过左右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称为( ) 10双臂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称为( ) 11正常胸壁静脉多无明显显露,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时,可见胸壁静脉( ) 12骨髓异常增生可致胸骨压痛和叩击痛,多见于( )病人 13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 ) 14乳房溃疡常提示皮肤及皮下组织破坏,为( )的典型表现,亦可继发于外伤、感染或放射性损伤。 15乳头回缩如系自幼发生,为发育正常,如近期发生,则可能为( ) 16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称为( ) 17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 ) 18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哕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闻及称为()19昏迷或濒死者无力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可在气管处闻及大水泡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闻及,称为( ) 20语音共振增强、减弱或消失,其临床意义与()相同 21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一般位于胸骨()缘第()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22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移位 23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心尖搏动移向() 24大量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心尖搏动()移位 25心前区震颤为()疾病的特征性体征。 26肺动脉瓣狭窄者可在胸骨()缘第()肋间触及()期震颤

胸部体格检查

项目 名称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胸部20分1.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 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 5 2.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 壁压痛、胸骨压痛。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外 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由浅人深触诊,最后触 诊乳头。 15 3.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 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 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 动作。 5 4.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 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 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5 5.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5 6.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问至第4肋间, 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10 7.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10

胸部体格检查 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 注:叩诊手法不正确者不得分。 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8.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 ”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10 9.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 壁听诊。 5 10.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 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点,先左后右。 10 11.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口受气后屏住呼吸,迅速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翻转板指,在其中点作——标记。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右侧。 20

兰州大学 检体诊断学 第五章 胸部及肺检查

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学习要求】 ?掌握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肩胛下角等常用体表标志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熟悉胸部常用划线及分区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二、骨骼标志 1、胸骨角:又称Louis角。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2、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以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3、肩胛下角:为肩胛骨的最下角。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对第7或第8肋骨水平,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故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4、肋脊角:为第12肋骨和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5、腹上角: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 ° ~110 °,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二、体表划线 ?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中线: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即脊柱中线。为通过椎骨脊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三、胸部常用的自然陷窝和分区 1、腋窝: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2、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窝: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5、肩胛上区: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 6、肩胛下区: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7、肩胛间区: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 【学习要求】 一、掌握胸壁、乳房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二、熟悉桶状胸、扁平胸和鸡胸的特征和意义。 三、了解乳房的常见病变。

胸部体格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总分项目名 检查内容分值得分称 1. 胸部视诊: 胸廓、皮肤、静脉、肋间隙、呼吸运动、 乳房。 口述“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皮肤正常,无 静脉显露;肋间隙无回缩、膨隆;呼吸均匀;双侧 6 分 乳房对称,无红肿、溃疡、色素沉着和瘢痕等,双 侧乳头对称,无内陷、回缩,腋窝、锁骨上窝无包 块、红肿、瘘管、瘢痕等。” 2. 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有无皮下气肿、胸 胸 壁压痛、胸骨压痛( 2 分)。乳房触诊:先健侧,后 部 患侧,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用手指掌 面,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由浅入深触诊,左侧顺 10 时针方向,右侧逆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头,以“十” 字星方向轻柔挤压乳腺小叶及乳晕。口述“患者乳 房柔软,质地均匀,未触及肿块,无异常分泌物。” (8 分) 3. 检查胸廓扩张度。前胸部: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 8 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

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 置于前侧胸壁。后胸部: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 于第10 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 向中线轻推。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观察两 手动度是否一致。 4. 触诊语音震颤。令受检查者以同等强度发“yi ” 长音,将左右手掌尺侧缘或掌面置于两侧胸部对称 8 部位(前 3 后4),从上到下,两侧对称交叉检查。 口述“双侧语颤对等,无明显增强或减弱。” 5. 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8 嘱其做深慢呼吸运动。口述“无胸膜摩擦感。” 6. 前胸部、侧胸部叩诊。按照“从上到下、由外到 内、左右对称,先前胸、后侧胸、最后后胸部”的 6 顺序。前胸部沿锁骨中线、腋前线;侧胸部沿腋中 线、腋后线。 7. 后胸部叩诊:肩胛间区,扳指与脊柱平行,从左 到右,从上到下,检查对称;肩甲下区,扳指与肋 6 骨平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检查对称,沿肩胛 线逐一肋间隙向下检查。 8. 肺部听诊。听诊顺序:肺尖、前胸部、侧胸部、 后胸部。肺尖听诊:用钟型体件置于锁骨上窝,听10 诊双侧肺尖。其余听诊位置、原则同胸部叩诊。口

胸部体格检查步骤

胸(心)部 一、、胸部视诊 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二、胸(肺)部触诊 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语音震颤触诊方法: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三、胸(肺)部叩诊 (1)间接叩诊: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四、.胸部(肺)听诊听诊方法、顺序;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 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 五、心脏视诊(1)心脏视诊方法;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胸部X线报告模板

胸部X线报告模板 心肺正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肺纹理增粗: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右侧肺不张: 右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右侧移位,右膈升高,膈影及心缘不清;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 右肺中叶综合征: 正位片示右下肺野见一底靠右心缘呈三角形密度增高影,上界清晰,下界模糊;侧位见底向前胸壁,尖向肺门三角形阴影;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右上叶体积缩小,呈折扇形密度增高影;右肺门上移,水平裂外侧部上移,气管向右移;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右肺下叶肺膨胀不全; 右肺中、上叶代偿性肺气肿:右下肺野见一尖端与肺门相连,基底位于膈肌之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见内收肺纹理;右膈面及右心缘模糊,右中上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稀小;侧位:右肺下叶内收呈“双翼状”密度增高影,斜裂向后移位,右膈中后部模糊;左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左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肺门无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宽;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 左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正位片见左上、中肺野内、中带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阴影下部密度渐低,边缘模糊,气管左移,左上纵隔边缘不清;右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侧位见斜裂前移。 两下肺感染: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右侧包裹性液气胸:右上肺野外带沿侧胸壁见一突向肺野囊状阴影,上部窄长,为透亮气体影,下部见一液平面,内侧见被压缩肺组织之外侧缘;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右侧肺底积液: 右侧见假横膈征,假膈明显升高,顶点外移至外1/3处,侧位:右后肋膈角变钝;仰卧位透视见,右侧肺野透亮度减低,胸廓外侧部见带状密度增高影,正常膈影显示清晰;左肺野未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壁、胸廓与乳房】 1.胸壁: ⑴静脉:正常无明显静脉可见。上、下腔静脉梗阻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2)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胸部皮下,用手按压时,气体在皮下组织中移位形成捻发感或握雪感。 ⑶胸壁压痛:正常无压痛。 2.胸廓。 ⑴胸廓形态:正常人胸廓类似圆柱形,前后径:横径=1:1.5。病理胸廓常见有桶状胸、佝偻病胸、扁平胸。此外胸廓尚可有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2)腹上角及肋脊角改变:于腹腔压力增大时腹上角增大;肺气肿时肋脊角增大。 3.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有无溃破及色素、疤痕。触诊时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必须平置在乳房上,轻施压力由左乳房外侧上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摸全部乳房,最后触乳头。同样方法逆时针方向检查右乳房。注意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触痛、移动度和皮肤的关系。 【肺和胸膜检查】 1.望诊:注意呼吸运动类型、深度、频率、节律以及呼吸运动有无受限或吸气性呼吸困难等。 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深度适中,16-20次/分钟。男性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运动为主。 2.触诊: (1)呼吸运动触诊:检查者面对病人,两手指撒开,分别置于病人胸廓两侧对称部位,拇指在前正中线相遇,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比较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②触觉语音震颤检查:检查者用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于胸壁对称部位,嘱病人重复说“一、二、三”或拉长声音说“一”,比较两侧语音震动感是否对称。 (3)胸膜摩擦感检查法:以手掌紧贴前胸壁下部或胸侧壁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于纤维素性胸膜炎时,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3.叩诊: 肺部叩诊包括肺定界叩诊,肺部两侧比较叩诊以及下界移动度叩诊。 (1)比较叩诊:叩诊部位应自上而下,由前面、侧面到后面,作左右两侧对称部比较叩诊,同时注意音响的变化。叩前胸和侧胸时,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板指与助间隙平行。(2)肺定界叩诊:①肺上界叩诊:叩肺尖宽度及kronig峡;②肺下界叩诊:一般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进行,正常人肺下界分别为6、8、10肋骨水平。(3)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上下移动共约6-8cm。 4.听诊: 包括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及支气管语音。 ⑴呼吸音:室内应安静、温暖,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嘱病人微张口作较深而均

胸部X线摄影技术

胸部X线摄影技术 胸部X线摄影技术 应用解剖 胸部: 分为胸廓(胸骨、肋骨、胸椎)、肺、纵隔(心、大血管、食管、气管)。 肺:分左右两部分,位于胸廓之内,纵隔两侧,上达胸廓上部,下达膈面,右侧大于左侧,上部为肺尖,下位肺底,外为肋面,内为纵隔面,肺尖高于锁骨,右侧膈肌高于左侧平均1~3cm,肺底向上凹陷,肺组织质软而轻,内含气体,肺比重低(0.35~0.75)。 心、大血管: 心由两房和两室构成。左心房在上,位置最高,稍偏后;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右心室位于心的前下部,左心室位置最低,在心的左下缘偏后,构成心尖部分。 主动脉升部起于左心室,上升至第四胸椎水平走向左后,形成主动脉弓,并沿胸椎的左缘下行为主动脉弓的降部。 肺动脉起于右心室,向上后方至主动脉弓下分为左、右肺动脉。 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心脏位置用A B C D四点表示: A点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中线3.5cm, B点在左侧第5肋间距中线8cm, C点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中线3cm, D点在第6胸肋关节。 主动脉弓在第2胸肋关节与第4胸椎平面,肺动脉位于心底上方。 摄影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正确选择摄影体位,胸部常规为站立位后前位,病情严重可采用半坐位或卧位。 2.胸部摄影采用远焦片距摄影成人肺像为150~180cm,心像为180~200cm,小儿为100cm。。 3.肺像及膈上肋骨摄影为深吸气后屏气,心像为平静呼吸下屏气。 4.肺部摄影要求摄影时间尽量缩短,以免心脏.跳动产生模糊。 5.两肺密度差别较大时,可采用高千伏摄影。 6.常规胸片如观察肺像曝光条件要用较小的条件,心像则采用较大的

最新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 个别顺序可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①卧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前胸

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更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2)准备和清点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 (3)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我姓张。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请您配合一下,好吗?询问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同时与病人沟通、交流。(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无病态面容、神志清醒、自动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常。营养;中等、不良、肥胖、恶液质。

胸部检查(含心肺听诊)

第四章体格检查——胸部检查(含心肺听诊)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3)C7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 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1)呼吸运动 1)正常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多见于成年女性;腹式呼吸多见于成年男性及儿童。 2)呼吸运动类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①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肺及胸膜炎症、胸壁或肋骨病变;②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巨大肿物、妊娠。 3)呼吸运动强弱变化的临床意义:①呼吸浅快:见于肺、胸膜疾患,呼吸肌运动受限(膈肌麻痹、肠胀气、大量腹水);②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Kussmaul 呼吸。 4)两侧呼吸动度变化:两侧呼吸动度不对称时,呼吸动度弱的一侧往往为病变侧,如肺炎、胸膜炎、胸水、气胸等。 (2)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 1)正常人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呼吸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之比约为1:4。

第五章胸部.

第五章胸部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学习要求】 ?掌握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肩胛下角等常用体表标志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熟悉胸部常用划线及分区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骨骼标志 1、胸骨角:又称Louis角。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2、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以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3、肩胛下角:为肩胛骨的最下角。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对第7或第8肋骨水平,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故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4、肋脊角:为第12肋骨和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5、腹上角: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 0 ~110 0 ,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二、体表划线 ?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中线: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即脊柱中线。为通过椎骨脊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胸部常用的凹陷和分区

1、腋窝: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2、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窝: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5、肩胛上区: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 6、肩胛下区: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7、肩胛间区: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 【学习要求】 一、掌握胸壁、乳房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二、熟悉桶状胸、扁平胸和鸡胸的特征和意义。 三、了解乳房的常见病变。 【内容精要】 一、胸壁着重检查以下各项 1、静脉正常胸壁静脉不易显现,当上腔或下腔静脉阻塞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2、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称为皮下气肿。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的皮肤,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听诊可闻及类似捻发音。 3、胸壁压痛可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肋骨骨折及白血病患者。 4、肋间隙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严重肺气肿;亦可见于胸壁肿瘤、主动脉瘤、婴儿和儿童心脏明显肿大者。 二、胸廓 (一)正常胸廓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成年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两者比例约为1:1.5。 (二)异常胸廓 1、扁平胸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瘦长体型者。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O 卜 * r DoCUment Serial number [UU89WT-U?8YT- UU8CB-UUUT-UUT108] 胸部检查步骤及要求

【胸壁、胸廓与乳房】 1.胸壁: ⑴静脉:正常无明显静脉可见。上、下腔静脉梗阻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2)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胸部皮下,用手按压时,气体在皮下组织中移位形成捻发感或握雪感。 ⑶胸壁压痛:正常无压痛。 2.胸廓。 ⑴胸廓形态:正常人胸廓类似圆柱形,前后径:横径二1:。病理胸廓常见有桶状胸、佝偻病胸、扁平胸。此外胸廓尚可有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2)腹上角及肋脊角改变:于腹腔压力增大时腹上角增大;肺气肿时肋脊角增大。 3.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有无溃破及色素、疤痕。触诊时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必须平置在乳房上,轻施压力由左乳房外侧上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摸全部乳房,最后触乳头。同样方法逆时针方向检查右乳房。注意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触痛、移动度和皮肤的关系。 【肺和胸膜检查】 1.望诊:注意呼吸运动类型、深度、频率、节律以及呼吸运动有无受限 或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深度适中,16 —20次/分钟。男性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运动为主。 2.触诊:

(1)呼吸运动触诊:检查者面对病人,两手指撒开,分别置于病人胸廓两侧对称部位,拇指在前正中线相遇,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比较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②触觉语音震颤检查:检查者用两手学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于胸壁对称部位,嘱病人重复说“一、二、三”或拉长声音说“一”,比较两侧语音震动感是否对称。 (3)胸膜摩擦感检查法:以手掌紧贴前胸壁下部或胸侧壁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于纤维素性胸膜炎时,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3.叩诊: 肺部叩诊包括肺定界叩诊,肺部两侧比较叩诊以及下界移动度叩诊。 (1)比较叩诊:叩诊部位应自上而下,由前面、侧面到后面,作左右两侧对称部比较叩诊,同时注意音响的变化。叩前胸和侧胸时,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板指与助间隙平行。 (2)肺定界叩诊:①肺上界叩诊:叩肺尖宽度及kronig峡;②肺下界叩诊:一般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进行,正常人肺下界分别为6、8、10肋骨水平。 (3)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上下移动共约6-8CnI O 4.听诊: 包括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及支气管语音。 ⑴呼吸音:室内应安静、温暖,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嘱病人微张口作较深而均匀的呼吸,但不发声。按顺序由上到下,由前到后,左右对称部位对

第四章_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第四章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3)C 7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体格检查胸肺部

胸部检查 ?体表标志 o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第四或第五胸椎水平 o脊柱棘突: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 o肋脊角: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o垂直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垂直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壁、胸廓与乳房 o胸壁 ?静脉 ?皮下气肿:捻发感,握雪感 ?胸壁压痛:肋间神经炎等。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 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 o胸廓

?成年人前后径:左右径=1:1.5 ?扁平胸 ?桶状胸: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圆桶状-- 严重COPD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佝偻病串珠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漏斗胸 ?胸骨向前凸起--鸡胸 ?胸廓一侧变形--一侧病变--积液、积气、肺气 肿、肺不张等 ?胸廓局部隆起--心脏明显肿大,大量心包积液 等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结核 o乳房(正常儿童及男性乳头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先健侧后患侧 ?视诊 ?对称性 ?皮肤改变 ?发红(鉴别炎症及癌症)

?水肿(炎症、乳腺癌--毛囊及毛囊孔明 显下陷,局部皮肤呈“橘皮”或“猪皮” 样) ?乳房皮肤回缩--外伤、炎症或恶性肿瘤 ?乳头 ?腋窝和锁骨上窝 ?触诊(上界--第二或第三肋骨,下界第六或第七肋骨; 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最后触诊乳头) ?硬度和弹性 ?压痛 ?包块 ?部位 ?大小 ?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楚或与周 围组织粘连固定 ?硬度 ?压痛 ?活动度 ?肺和胸膜 o视诊 ?呼吸运动

诊断学 胸肺部检查 试题

胸肺部检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皮下气肿 2、三凹征 3、潮式呼吸 4、语音震颤 5、间接叩诊 6、呼气性呼吸困难 7、胸语音 8、捻发音 9、胸膜摩擦音 10、胸骨角 二、填空题 1、胸部检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叩诊胸部:1)肺气肿出现_______音;2)气胸_________音;3)大叶性肺炎_______音;4)胸腔积液_______音; 3、引起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的因素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干啰音产生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_______,如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如_______、_______、等。 7、查胸壁时,除应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外,还应作中查一下各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胸壁压痛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胸廓局部隆起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肺下界上升可见于_______和_______。 三、选择题 1、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时胸廓的改变是: (1)正常胸廓(2)扁平胸(3)漏斗胸(4)桶状胸(5)鸡胸 2、检查发现某患者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短时暂停,周而复始,应诊断为: (1)潮式呼吸(2)库斯式呼吸(3)间停呼吸(4)叹息样呼吸 (5)胸部剧痛引起的抑制性呼吸 3、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病变部位可听到: (1)断续性呼吸音(2)肺泡呼吸音消失 (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4)肺泡呼吸音增强(5)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4、上腔静脉梗阻所致的胸壁静脉曲张其血流方向为: (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3)乳头以下往下流,乳头以上往上流 (4)乳头以下往上流,乳头以上往下流 5、胸骨有压痛或叩击痛常见于: (1)胸腔积液(2)肋骨软骨炎(3)急性白血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5)气管内异物 6、肋脊角增大常见于:

胸部检查(二) 胸壁、胸廓及乳房

胸部检查(二) 胸壁、胸廓及乳房 来源:济宁医学院发表:08-04-26 13:52 浏览:1758 字号大小上一页 1 一、胸壁 胸壁(chest wall)检查一般包括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等,此外重点检查以下各项。 (一)静脉(vein) 胸壁静脉曲张 正常人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后建立起侧支循环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为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时,血流方向为自下而上。

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 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腔静脉阻塞)

胸壁静脉曲张 (二)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 肺、气管或胸膜受损或发生病变后气体逸出存积于皮下组织称为皮下气肿。此时用手指按压皮肤,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用听诊器按压皮下气肿部位时,可听到类似捻发音,即皮下气肿捻发音。常见于胸腔穿刺后、外伤等,偶见于产气杆菌感染。严重者气体可由胸壁皮下向颈部、腋部或其他部位蔓延。 (三)胸壁压痛 正常人胸壁无压痛,但在患有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软组织炎症、皮肌炎、外伤及肋骨骨折等疾患时,局部可有压痛。白血病患者可有胸骨压痛。

胸壁挤压检查 胸壁压痛检查法

胸骨压痛检查法 (四)肋间隙 注意肋间隙有无凹陷或膨隆。吸气时肋间隙凹陷提示呼吸道阻塞,气体不能顺利进入肺内。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及严重肺气肿患者。 二、胸廓 正常胸廓外形两侧对称,呈椭圆形。锁骨稍突出,锁骨上、下窝稍凹陷。两肩在同一水平线上,胸骨平直,胸骨角可显出。胸廓外形可因年龄不同而有变化。成人胸廓前后径较横径短,前后径与横径比例约为1∶1.5。小儿和老年人的前后径略小于或者等于横径。

X线检查身体部位表(一)

身体部位表(一) 1.Thorax胸部: Adult Chest(成人胸部) Peds Chest(小儿胸部) Ribs(肋骨) Sternum(胸骨) 2.Spine椎体: C-Spine(颈椎) T-Spine(胸椎) L-Spine(腰椎) 3.Cranium头骨: Skull(颅骨) Sinus(鼻窦) Facial Bones(面骨) Nasal Bones(鼻骨) Mandible(下颌骨) Orbits(眼眶)Mastoids (乳突) 4.Abdomen腹部: Abdomen(腹部) Pediatric Abdomen(小儿腹部) 5.Contrast Studies造影检查: UGI(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BaE single contrast(钡剂单造影)BaE Air contrast(气-钡双对比造影) IVP(静脉肾盂造影) IVP Hypertensive(压力性静脉肾盂造影) 6.Upper Extremity上肢: Shoulder(肩关节) Clavicle(锁骨) AC joints(肩锁关节)Hurmerus(肱骨) Elbow(肘关节) Forearm(尺挠骨) Wrist(腕关节) Hand(手) Finger/Thumb(手指/拇指)Scapula(肩胛骨) 7.Lower Extremity下肢: Pelvis(骨盆) Sacrum(骶骨) SI joints(骶髂关节)Coccyx(尾骨) Hip(髋关节) Femur(股骨) Knee(膝关节) Tiba-Fibula(胫腓骨) Ankle(踝关节) Foot(足) Calcaneous(跟骨) Toe(趾) 8.Other其它: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1.胸骨上切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2.胸骨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 成.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记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3.腹上角: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 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110°,体型瘦长者角度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吸气时可稍增宽. 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4.肋骨:共12对。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相连,第8~10肋骨与 3个联合一起的肋软骨相连后,再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第11~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free ribs). 5.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太多数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唯第1对肋 骨前部因与锁骨相重叠,常未能触到。 6.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胛峰端均易触及。肩 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双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记数肋骨的标志。 7.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部的第7颈椎最为突出,其下为胸 椎起点,常以此作为记数胸椎的标志。 8.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 区域。 二、胸部体表标志(垂直线标志)七线: 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三、胸部体表标志(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1、四窝: a.腋窝、 b.胸骨上窝——气管位于其后。 c.锁骨上窝——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肺癌转 移至左侧锁骨上窝淋巴,为晚期标志 d.锁骨下窝——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