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交通安全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道路交通安全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道路交通安全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道路交通安全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视觉零——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实施政策

关键词:视觉零、道路安全、实施

摘要:

本文的范畴是一个提纲,一般来说,道路安全理念本来就存在于现在道路和道路设计中。追踪这种理念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街道道路的设计原则有人会争辩说,在目前的道路设计理念的缺陷。是主要的原因全球道路安全危机,清楚表明其人造的性质。一个由决策过程所构成的简短的描述,导致零视觉在1997年作为瑞典交通安全政策确立。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为寻求解决之道提出建议。这些解决方案基于视觉零中的一些原则。这些措施包括一个用于创建错误容忍的道路系统的新的基本机制,和道路、街道新的设计原则。因此,传统的“怪罪受害者”的质疑和焦点放在了需要专业人士基于这些新的标准所采取的行动。在过去10年在瑞典的死亡人数已经从大约550 /年下降到450 /年。重新设计的道路中央分隔带已经减少了80%在死亡。街道以3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显示出类似的结果。这表明,从视觉零衍生出来的策略是有效的,但还没有大规模实施。

1、过程

自1993年,在瑞典瑞典公路管理局(SRA)的有一个整体的责任道路交通安全。在1996年,这一责任被政府进一步澄清。瑞典已有非常小的部委(人员数)。因此,像SRA的管理部门经常有半政治任务,如发展政策和目标。政策

决定、长期目标和总体预算是由政府或议会做出的,而发展是在管理部门做出的。继1994年秋季瑞典有了一个新选举的交通部长。交通部长宣布,安全将是她的优先事项之一。部长的工作人员就如何使部长能够做出交通安全优先课题和SRA 之间展开对话。在1994年春天,SRA和主要利益相关者一起对1994-2000年的行车安全提出了一项短期方案。它不仅有和先前工作的连续性,而且更加强调关键行动和重视成果之间的协作。这个方案后,直接推动SRA开始制定交通安全长期战略的基本思路。它已经被确认为当代一些交通安全问题的范例(约翰逊,1991)。部分问题的原因是许多措施缺乏预期的效益,这被Gerald Wilde等承认(2001年,在Wilde中最好的描述)。详细概述可以在经合组织(1990)中找到。

即使不是所有的崩溃或冲突是可以避免的,非常严重受伤可以在原则上是可以避免的,新的安全模式——视觉零是建立在这一基本思想上的。基本思想是建立预测碰撞事故,将健康损失控制在容忍范围以内的安全体系。

部长和她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在视觉零的想法和政治背景下工作是可能,迅速采用了这一基本思路,制定了文本(翻译Belin等,1997),1997年在议会上提出这一思路,它被所有的政党接受(Tingvall,1998年)。从那时起议会多次在不同场合重复这一思路。“视觉零”的概念在其他很多领域已经成为了“高度的政治野心”的代名词。2008年,政府对视觉零做了一个自杀决定。

1995年,关于视觉零的许多政治辩论和在1997年议会的决策都集中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死亡人数是多少,我们才能接受?当时,瑞典大约有500人死于交通事故中。比较与其他运输方式情况下作出安全水平,(显然是零死亡率的目标),职业安全(每年约50人死亡),电力(每年约5人死亡)。从这个政治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零死亡率的目标是唯一合理的道路交通目标。在同一时期,SRA及其网路的工作集中在寻找从根本上降低道路交通死亡风险的策略。通常旨在减少一个死亡风险的因素10。下面是个例子。

2、视觉零

1997年,瑞典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交通安全条例草案其中有人指出:

“视觉零意味着最终没有人在道路交通系统被杀死或严重受伤。”

视觉零点并不意味着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轻微损失和人身受到轻微伤害的事故必须被消除。上述问题并不认为是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使

他们能为国家的费用,县议会,市和个人带来巨大收益。相反,重点应放在,导致一人被杀害或严重受伤的这些事件。视觉零还提出了一种道德的方法解决来与公路交通有关的健康问题:

“当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运行时,人身被致死或受到严重伤害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

视觉零被认为是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和运作的一个长期目标。重要的是实现零的视觉做法将改变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的工作目标;即从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数量方面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消除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长期健康损害的风险。这些新的方法使我们从“我们能做些什么?”向“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转变。

视觉零对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中的道路交通安全作出了新的假定划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应遵循以下底线:

1、该系统的设计者总是对道路安全系统的设计、运作和使用负最终责任,从而

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负责。

2、道路使用者使用的责任是使用道路交通系统时,要按照设计师所确定的规则。

3、如果道路使用者不遵守这些规则而缺乏知识,接受或能力,或者如果伤害确

实发生,系统设计者必须采取必要的进一步措施,消除人被杀害和受重伤。

采用视觉零方法意味着注重人的生命和健康是设计和运作的道路交通系统绝对的要求。这意味着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相似,必须明确结合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中安全运行的所有进程。基于以下几点:

“人体能够承受的,不能是自身致死和重伤的暴力水平应当是道路运输系统的基本参数。”

基于这个原则,能够发展道路安全的未来社会:通过设计和建造的道路,改良车辆和提高运输服务,使人们受到的暴力水平不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这些都是通过不同的支持系统,如有效的贡献规章制度,教育,信息,监测,救援服务,护理和康复。以此为基础,将产生一种积极的需求:寻找新的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推动公路运输系统的建设重点和要求以及先决条件都在人的需要上。

“这是事实,有95%的事故或碰撞是因为人类的错误,但根据视觉零理念,95%的解决方案在改变道路,街道或车辆。”下面是几个例子:

(1)在瑞典司机曾经有92%的安全带佩戴率。虽然不错,但还是不够好。EuroNCaP几年前建立了一个对安全带提醒协议,结果2005年出售的70%的新

车都有安全带提醒装置。这些车的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99%。因此,系安全带的问题会逐渐以非常低的成本的方式得到解决。

(2)酒精:酒后驾车在世界各地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在严格的立法和执法下,有些改善。证明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首先要满足交通运输专业人士提出的“证明清醒”的要求。在瑞典约有50%学校巴士有酒精联动锁(一装置检查驱动程序是否清醒)。新一代的酒精锁将要上市(在欧美至少有4个竞争对手),它将有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性能。

通过这种方式,一辆车,它提醒你使用安全带,并检查你的呼吸酒精或检查你的表现,并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更安全驾驶的司机。不同方面的视觉零的理念能在这里找到(Tingvall等,1996年,1997年;Tingvall,1998年,2007年;Belin等人,1997年)。

3、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

传统的道路交通安全导向是以“事故”为出发点。事故统计数通常基于警方报告,而报告是依据警方已知的事故所制作的。这些统计数据已被世界各地的道路部门用于描述和分析与道路安全问题相关的道路及道路设计问题。重要的是要注意的交通事故和(差)的道路安全不是相同含义。很多事故可能是一种(差)的安全指标,但如果事故没有造成人身伤害,则他们(这些事故)不是。道路安全是一个有关人身健康问题。如果碰撞或交通事故没有人身伤害就不是交通安全问题,只是经济损失问题。但在本文中提到另一种安全理念,即从选择“事故”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降低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正如所有现代交通安全问题都定义为健康问题(健康损失),而从交通事故角度都失去了这个目的。

一般事故分析表明90-95%的事故由道路使用者所造成的。社会对预防交通事故最基本的回应是制定约束道路使用者行为的规章制度。交通立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简化对道路使用者的任务,使事故的风险较低。很多情况下这一工作是一目的。但是,如果把焦点转移到交通法规所减少的健康损失的效果上,该模式就不太清楚了。例如,在交通信号等和行人过路处,通常在安装信号灯的地方碰撞事故较少,但多发生严重伤害。行人过路处通常没有行人安全通过的方式,因为他们横穿马路方便,但这给他们自身带来了不安全。

当涉及到以公路和街道为主的安全设计总体战略时是增加司机和车辆的空间。也就是说,更广泛的通道,更广泛的道路,直路,大通道等。这背后的原因是直接的和符合逻辑的。如果司机驾车偏离道路,那么宽一点的路面有助于车辆

回到原来道路,继续前行。如果司机驾车在弯道处容易偏离车道,那么就将车道建的直一些,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方法在减少交通事故方面取得一些成功,即使对降低事故风险方面受到质疑(Hauer,1999)。这种方法只是创造了回避的空间,而在减少严重伤亡的方面没有获得成功。事实上,从所有的方便考虑,这一方法增加了死亡和对健康的损害。如果其他一切一样的话,宽阔的道路上比有很多曲线的窄路上有更高的(事故)死亡率。原因很简单:最突出的效果是有更广阔的运行空间,就有更高的车速。这就意味着在车辆碰撞时有更大的动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能量水平导致更多的健康损伤。车速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道路管理者在宽阔的道路上的规定的车速上限值大,二是在直的道路上,司机被告知这种道路安全等级高,致使司机在这些道路上更快的行车。

建造宽阔、笔直的道路和街道的这种安全理念是导致全球道路安全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与后文中的视觉零理念的对比,得到在严重人身伤害或死亡方面的风险会增加,这是由十个因素中的一个或两个引起的。没有其他的设计参数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例如,瑞典二线的公路,最高车速限速我110公里/小时。而在这些道路上有最严重的伤亡记录,一人死亡,超过三人受伤。相对于新中国公路产生的每年每公里公路上死亡超过一人来说。瑞典乡村公路和中国公路主要不同是:后者有大量的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只能采用像是采用拓宽道路和交通法规的方法使他们与机动车分离。行人过路(图1),提到瑞典道路一个例子表明道路使用中央分隔带或边缘分隔带能够减少死亡人数85%—90%。在上文提及的中国公路,至少在了原则上,重建能够较少死亡人数髙达99%。

必须注意机动车化及其对整个国家道路安全的影响。瑞典机动车大约有0.5辆/居民,而中国在开始时机动车为0.04辆/居民。世界银行指出,当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约8000美元,一个国家的道路死亡人数从原来的上升趋势变为下降趋势(Kopits和Kropper,2003)。基于这些数据,有这样一种假说:交通组成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受保护/未受保护道路使用者的混合交通达到临界限。也就是说,分离车辆与未受保护道路使用者达到一定水平时,有最佳的道路安全的整体效果。它还应值得注意的是,这(大多数)社会的分离是自发的而不是设计的。还有这样一个功能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机动车(车或公共汽车)和减少脆弱道路使用者数量,尤其是在农村道路上。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挑战,当然,工程师在机动化的早期阶段的这种分离也是挑战。

4、视觉零的设计原则

交通安全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人类所能忍受的生物力学方面的暴力。这种忍受能是一个给定的因素—这不会在重大程度上的影响。例如,汽车以25—30公里/小时的车速撞击行人,大部分被撞击者能够幸存。但是,如果汽车以50公里/小时车速撞击行人,则大多数行人会死亡(图2)。

鉴于道路安全设计在交通事故方面一般思路是增加驾驶员和车辆的空间,从视觉零角度相应的策略是控制车辆冲突和碰撞时的动能。就是这些动能使道路使用者受到伤亡,而不是事故本身。通过控制碰撞时传递到人体的能量,一种错误的忍受能力将被放入交通系统中。事实上,错误容忍能力观点的背后目的是给驾驶员空间的传统安全模式。有空间来进行回避操作,避免发生事故,但问题是没有按照所计划的方式生效。

控制车辆碰撞冲突时的动能,可以被分解的关于道路和街道设计以下原则:“整合”和“分离”即通过整合兼容的交通要素和分离不兼容的交通要素。这是一些边界值:

1、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不应该接触机动车时速超过30公里/小时的机动车。

2、如果第1条不能满足,则要将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和机动车分离或减少车速到30公里/小时。

3、在转弯超过90度路口,车辆内成员不应接触车速超过50公里/小时的其他车辆。

4、如果第3条不能满足,那么要是他们分离或减小角度或降低车速到50公里/小时。

5、车内的人不应该接触迎面而来的车辆(其他车辆大约同等重量)速度超过70公里/小时或车速50公里/小时,如果迎面而来的车辆是相当不同重量(图3)。

6、如果第5条布不能满足,那么应该分离车辆或使车辆质量平均或降低车速到70 (50) 公里/小时。

7、车内的人不应该接触路边,在车速超过70公里/小时或车速50公里/小时,路边有树木或其他狭窄物体(图4)。

8、如果第7条不能满足,那么应将车辆与路边分离或降低车速到70 (50) 公里/小时。

图1。中国的公路204,被认为是安全的,特征是在该道路上每公里每年死亡超过一人。

撞击速度(千米/小时)

图2。撞击速度和行人死亡概率的函数(Anderson 等人,1997)。 行人死亡的可能性

少80–90%。

概位置状况。

Vision Zero – Implementing a policy for traffic safety

Keyword s: Vision Zero Road Safety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is to outline, in a general way, the safety philosophy inherent in present road- and street design, trace the origin of this philosophy, and to present the principles for a new design of streets and roads. It will be argued that deficiencies in the present road design philosophy are the main cause of the global road safety crisis, clearly indicating its man-made nature. A brief description is made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lea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Vision Zero as Sweden?s Traf fic Safety Policy in 1997.

Following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finding solutions. The solutions are based on some of the principles in Vision Zero. They include a new basic mechanism for creating error-tolerance in the road system, and new design principles for road- and street design.

The tradition of “blaming the victim” is hereby questioned and focus is put on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s to act based on these new standards.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the fatalities in Sweden have dropped from approximately 550/year to 450/year. Roads redesigned with median barriers have an 80% reduction in fatalities. Streets with 30 km/h design speed show similar results. This indicates that measures derived from Vision Zero strategy are effective but that large scale implementation has not yet been done.

1. The process

The Swedish Road Administration (SRA) had an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in Sweden since 1993. This responsibility was further clarified by the Government in 1996. Sweden has very small Ministries (number of personnel). As a consequence Administrations like the SRA often have semi-political tasks lik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and targets. Decisions on policy, long term targets and overall budgets ar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the Parliament but development is made in the Administration.

Following the elections in the autumn 1994 Sweden got a new Minister for Transportation. The Minister declared that traffic safety would be one of her priorities.

A dialog was star ted between the Minister?s Staff and the SRA on how the Minister could make traffic safety a prioritized subject.

In the spring of 1994 the SRA together with the major stakeholders for traffic safety had presented a short term program for action for the years of 1994–2000. It had the character of continuing earlier work but with more emphasis on cooperation between key actors and focus on results. Directly after this program was launched the SRA started to develop some basic ideas for a long term strategy for traffic safety. It had been recognised for some time that the contemporary traffic safety paradigm had some problems (Johansson, 1991). Part of this problem was a lack of expected benefits of many measures, something that was recognised by among others Gerald Wilde (best described in Wilde, 2001).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can be found in OECD (1990).

The new safety paradigm, Vision Zero is built around the basic idea that even if not all crashes or collisions can be avoided, all severe injuries can, in principle, be avoided. The basic idea was to build a “safe system” where all predicted crashes and collisions had tolerable health losses. The Minister and her Staff recognis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work with the ideas behind Vision Zero in a political setting and quickly adopted the basic ideas, developed a text (translated in Belin et al., 1997), and took it to the Parliament in 1997, where it was accepted by all political parties (Tingvall, 1998). Since then, the Parliament has repeated this decision on a number of occasions. The notion of “Vision Zero”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concept of “high political ambitions” in a number of other areas as well. The Government in 2008 took a decision on a Vision Zero for suicide. Much of the political debate on Vision Zero between 1995 and the Parliament?s decision in 1997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question”How many fatalities can we accept?” At this time Sweden had around 500 fatalities in road traffic per year. Comparisons where made with the safety level for other transport modes, (clearly a zero fatality goal), occupational safety (about 50 fatalities annually), electricity (about five fatalities annually). From this political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zero fatality target was the only justifiable target for road traffic.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SRA and its network concentrated work o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radically lowering fatality risks in road traffic, typically aiming at reducing fatality risks with a factor 10. Examples follow later in this paper.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中英文论文对照格式

英文论文APA格式 英文论文一些格式要求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从学术的角度讲,它更加严谨和科学,并且方便电子系统检索和存档。 版面格式

表格 表格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靠左边,位于表格的上部。题目前加Table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表格。 表格主体居中,边框粗细采用0.5磅;表格内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0磅。 举例: Table 1. The capitals, assets and revenue in listed banks

图表和图片 图表和图片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位于图表和图片的下部。题目前加Figure 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图表。图表及题目都居中。只允许使用黑白图片和表格。 举例: Figure 1.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注:Figure与Table都不要缩写。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超详细

超详细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建设部文献中英文对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2005年2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一、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温家宝和曾培炎同志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建设领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細節也很重要啊。。)来源:李菲玥的日志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 A——文章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 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 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医学文献中英文对照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 内皮细胞病变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最显著的变化是动脉内皮功能紊乱,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起始阶段。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diseases with highe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t present . In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the endothelial cell le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ddition, the injuries and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re the initial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许多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主要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 LPS)、炎症介质、氧自由基等。其中脂多糖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LPS 是一种炎症刺激物, 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其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紊乱,尤其是Ca2+ 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的合成和释放发生改变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内环境紊乱。大量研究表明, LPS 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初始阶段, LPS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的方式激活并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引 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Many factors induc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ncluding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ygen free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 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 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 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 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 pp.271-313.

平面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翻译 平面设计 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 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 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

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 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 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 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 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 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 J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 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 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值得注意的名称世纪中叶现代设计包括阿德里安Frutiger ,设计师和Frutiger字体大学;保兰德,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直到他去世于1996年,采取的原则和适用包豪斯他们受欢迎的广告和标志设计,帮助创造一个独特的办法,美国的欧洲简约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先驱。平面设计称为企业形象;约瑟夫米勒,罗克曼,设计的海报严重尚未获取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时代典型。 从道路标志到技术图表,从备忘录到参考手册,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知识转让。可读性增强了文字的视觉效果。 设计还可以通过理念或有效的视觉传播帮助销售产品。将它应用到产品和公司识别系统的要素像标志、颜色和文字。连同这些被定义为品牌。品牌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范围,许多平面设计师,企业形象和条件往往是同时交替使用。

统计学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翻译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 supporting industry for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an intensive industry in technologies, capital, resources and energy, and its development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balancing of all kinds of external conditions. China i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comparatively big demand of iron and steel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to go. Chin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iron and steel has ranked the first place in the worl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terms of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so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 for the future shall be put on technical upgrading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whol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promote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improve the industrial layout, develop a recycling economy, lower the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realiz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develop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to an industry with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5134445.html,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英文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面向中英文混合环境的多模式匹配算法. 《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3期.孙钦东.黄新波.王倩. [2].基于自适应特征与多级反馈模型的中英文混排文档分割. 《自动化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3期.夏勇.王春恒.戴汝为. [3].基于最大熵方法的中英文基本名词短语识别.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3期.周雅倩.郭以昆.黄萱菁.吴立德. [4].中英文指代消解中待消解项识别的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5期.孔芳.朱巧明.周国栋. [5].基于树核函数的中英文代词消解?. 《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孔芳.周国栋. [6].基于树核函数的中英文代词消解. 《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5期.孔芳.周国栋. [7].一种并行中英文混合多模式匹配算法. 《计算机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王震.李仁发.李彦彪.田峥. [8].中英文混合文章识别问题. 《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5期.王恺.王庆人.

教育类的中英文文献对照

对菲律宾学校辅导员学习观的探索 艾伦 B.I.贝尔纳多著 [摘要]学生学习改革是学校改革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中起着推动作用.然而,辅导员对学习过程有着怎样的理解呢?在这个研究中,我们调查了115个菲律宾学校的辅导员.就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他们对42个州的看法和做法表明了态度.一个对42个州的回应分析报告阐释了三个因素:(F1)社会认知构建主义,(F2)以教师或课程为中心的行为主义,(F3)个别差异.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菲律宾学校辅导员的学习观对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起着很大影响. [关键词]学习观,学习概念,学校辅导员,学生学习,菲律宾 世界上许多不同地区的学校改革都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上.特别是,大多数学校改进项目都将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技能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帮助学生活跃于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社会(如:Lee & Williams, 2006).在这方面,学校改革项目吸取了当代一些学习理论和研究(如:Bransford, Brown, & Cocking, 1999; Lambert & McCombs, 1998).其中中心思想是学校改进的重点应致力于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或接受有明确目标和标准的课程.例如,教科书(Chien & Young, 2007),计算机与教育技术(Gravoso, 2002; Haertnel & Means, 2003; Technology in Schools Task Force, 2003),教育评估体系(Black & Wiliam, 2004; Cheung & Ng, 2007; Clark, 2001; Stiggins, 2005)被重新考虑,因为这些支撑性的技术和资料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步.同样地,学校财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也被评估,以验证它们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学习.(Bolam, 2006; Chung & Hung, 2006; Retna, 2007) 从这方面来说,一些支持者号召在改革中对学校辅导员进行测试(Herr, 2002).在美国,House and Hays (2002) 提出学校辅导员在引导学生进步中应扮演积极的领导角色.与此同时,美国学校辅导员协会在1997年倡导,“学校辅导员计划视是为了促进和加强学习过程”.为了回应这个提议,一些人推荐了所谓的最好办法,让学校辅导员全面参与到促进学生学习中来.(如:Rowell & Hong, 2002; Sink, 2005). 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是菲律宾学校改革的主题之一(Bernardo & Garcia, 2006; Bernado & Mendoza, 2009).然而,尽管学校辅导员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中英文对照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平设计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2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J 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

参考文献中英文人名的缩写规则

参考文献中英文人名的缩写规则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温哥华格式要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时,英文刊名和人名一律用缩写。这一规则也是众多检索系统在人名著录时的首选规则。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在文章发表时,由于西方人士名在前姓在后,一般也采用名+姓的格式书写,如下题名、作者及正文的书写: Bis-pyranoside Alkenes: Novel Templ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djacently Linked Tetrahydrofurans Zheming Ruan, Phyllis Wilson and David R. Mootoo 而上述文章若作为参考文献为他人引用,则需写成 Bis-pyranoside Alkenes: Novel Templ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djacently Linked Tetrahydrofurans Tetrahedron Letters V olume: 37, Issue: 21, May 2, 1996, pp. 3619-3622 Ruan, Zheming; Wilson, Phyllis; Mootoo, David R. 由于东西方姓与名排列的差异,有的国外杂志在人名后还给出作者学位或参加的学会,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区别姓、名、学位单位,如何缩写。 下面我们将著者姓名缩写规则的几个要点摘录如下: 1 姓名缩写只缩写名而不缩写姓; 2 无论东西方人,缩写名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3 杂志作者名中,全大写一定是姓; 4 省略所有缩写点 如R. Brain Haynes缩写为Haynes RB, Edward J. Huth缩写为Huth EJ等。 但有些特殊情况: (1)Maeve O'Conner, 正确缩写应为O'Conner M, 有人会按英文的构词习惯认为是印刷错误,认为Oconner M (2)国外也有复姓,如Julie C. Fanbury-Smith, Hartly Lorberboum-Galski等分别缩写为Fanbury-Smith JC, Lorbertoum-Galski HL (3)姓名中含前缀De,Des,Du,La,Dal,La,V on,Van,den,der等,将前缀和姓作为一个整体,按字顺排列,词间空格和大小写字母不影响排列,如Kinder V on Werder缩写为Von W erder K,不可写为Werder KV.

钢筋混凝土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 目录 1 中文翻译 (1) 1.1钢筋混凝土 (1) 1.2土方工程 (2) 1.3结构的安全度 (3) 2 外文翻译 (6) 2.1 Reinforced Concrete (6) 2.2 Earthwork (7) 2.3 Safety of Structures (9)

1 中文翻译 1.1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空气,通常还有其他外加剂等经过凝固硬化而成。将可塑的混凝土拌合物注入到模板内,并将其捣实,然后进行养护,以加速水泥与水的水化反应,最后获得硬化的混凝土。其最终制成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抗拉强度。其抗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因此,截面的受拉区必须配置抗拉钢筋和抗剪钢筋以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中较弱的受拉区的强度。 由于钢筋混凝土截面在均质性上与标准的木材或钢的截面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对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修改。将钢筋混凝土这种非均质截面的两种组成部分按一定比例适当布置,可以最好的利用这两种材料。这一要求是可以达到的。因混凝土由配料搅拌成湿拌合物,经过振捣并凝固硬化,可以做成任何一种需要的形状。如果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合比恰当,则混凝土制成品的强度较高,经久耐用,配置钢筋后,可以作为任何结构体系的主要构件。 浇筑混凝土所需要的技术取决于即将浇筑的构件类型,诸如:柱、梁、墙、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水坝或者继续延长已浇筑完毕并且已经凝固的混凝土等。对于梁、柱、墙等构件,当模板清理干净后应该在其上涂油,钢筋表面的锈及其他有害物质也应该被清除干净。浇筑基础前,应将坑底土夯实并用水浸湿6英寸,以免土壤从新浇的混凝土中吸收水分。一般情况下,除使用混凝土泵浇筑外,混凝土都应在水平方向分层浇筑,并使用插入式或表面式高频电动振捣器捣实。必须记住,过分的振捣将导致骨料离析和混凝土泌浆等现象,因而是有害的。 水泥的水化作用发生在有水分存在,而且气温在50°F以上的条件下。为了保证水泥的水化作用得以进行,必须具备上述条件。如果干燥过快则会出现表面裂缝,这将有损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会影响到水泥水化作用的充分进行。 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时显然需要处理大量的参数,诸如宽度、高度等几何尺寸,配筋的面积,钢筋的应变和混凝土的应变,钢筋的应力等等。因此,在选择混凝土截面时需要进行试算并作调整,根据施工现场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业主提出的特殊要求、对建筑和净空高度的要求、所用的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等最后确定截面。钢筋混凝土通常是现场浇注的合成材料,它与在工厂中制造的标准的钢结构梁、柱等不同,因此对于上面所提到的一系列因素必须予以考虑。 对结构体系的各个部位均需选定试算截面并进行验算,以确定该截面的名义强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1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翻译 附件1:外文翻译译文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有时拼成Database)也称为电子数据库,是指由计算机特别组织的用下快速查找和检索的任意的数据或信息集合。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处理操作协同工作,其结构要有助于数据的存储、检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可存储在磁盘或磁带、光盘或某些辅助存储设备上。 一个数据库由一个文件或文件集合组成。这些文件中的信息可分解成一个个记录,每个记录有一个或多个域。域是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单位,每个域一般含有由数据库描述的属于实体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特性的信息。用户使用键盘和各种排序命令,能够快速查找、重排、分组并在查找的许多记录中选择相应的域,建立特定集上的报表。 数据库记录和文件的组织必须确保能对信息进行检索。早期的系统是顺序组织的(如:字母顺序、数字顺序或时间顺序);直接访问存储设备的研制成功使得通过索引随机访问数据成为可能。用户检索数据库信息的主要方法是query(查询)。通常情况下,用户提供一个字符串,计算机在数据库中寻找相应的字符序列,并且给出字符串在何处出现。比如,用户必须能在任意给定时间快速处理内部数据。而且,大型企业和其它组织倾向于建立许多独立的文件,其中包含相互关联的甚至重叠的数据,这些数据、处理活动经常需要和其它文件的数据相连。为满足这些要求,开发邮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非结构化的数据库、层次型数据库、网络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型数据库。 在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中,按照实体的一个简单列表组织记录;很多个人计算机的简易数据库是非结构的。层次型数据库按树型组织记录,每一层的记录分解成更小的属性集。层次型数据库在不同层的记录集之间提供一个单一链接。与此不同,网络型数据库在不同记录集之间提供多个链接,这是通过设置指向其它记录集的链或指针来实现的。网络型数据库的速度及多样性使其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当文件或记录间的关系不能用链表达时,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一个表或一个“关系”,就是一个简单的非结构列表。多个关系可通过数学关系提供所需信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存储并处理更复杂的称为对象的数据结构,可组织成有层次的类,其中的每个类可以继承层次链中更高一级类的特性,这种数据库结构最灵活,最具适应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