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剂学习题

方剂学习题

方剂学习题
方剂学习题

绪言、第一至第五章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是《》;该书记载方剂的剂型有。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是由代等撰成,载方首.

3.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是《》,由明代等人编撰而成,载方首。4.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作者是代;第一部详析方剂的理论专著是《》,作者是代的。

5,《备急千金要方》,是代所著,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6.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著作是《》,由著.共收载方剂首.7.“八法”首见于《》、发展于《》、明确提出于《》。

8.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起来是,。

9.方剂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等;著《》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切合临床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10.“七方”说始于《》,在《》中明确提出此名称,“七方”是

指。

11.“十剂”说始于《》,在《》中才正式有“十剂”的名称,“十剂”

即,“十二剂”是在“十剂”的基础上加;“十四剂”是在“十二剂”的基础上加。

12.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按“十二剂”分类的方书为代的

《》。以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确切以组成分类的当首推代的《》。

13.“八阵”是指,是代于《》中提出来的。

14.组成原则主要是指;《内经》中关于方剂的组成原则论述的是“”。

15.主张以药量轻重区分君臣佐使的医家主要有:、等。

16.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

17.汤剂的特点是、、,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主要供内服,外用的多作、及。

18.散剂的特点是、、、、。

19.丸剂的特点是、、。

20.对于药、药、药宜武火急煎;对于药,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出;对于等毒性药,亦宜慢火久煎,可减低毒性。

二、判断改错题

1.我国历史上第—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太平圣惠方》。()

2.按“十二剂”分类的方书是《时方歌括》.( )

3.“七方”是在“十剂”的基础上增加升、降而成.( )

4.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是佐药.( )

5.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是佐助药.( )

6.“十剂”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

7.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医方考》.( )

8.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著作是《备急千金要方》。( )

9.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起来说是,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三、名词术语或概念解释

1.方剂学

2.方剂

3.八法

4.君药

5.臣药

6.佐药

7.使药

8.组成原则

9.汤剂

10.丸剂

l1.散剂

12.酒剂

四、单项选择题

1.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

①《黄帝内经》②《伤寒杂病论》③《五十二病方》④《神农本草经》

2.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

①《医方考》②《伤寒明理论·药方论》③《伤寒杂病论》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我国现存最大的(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 )

①《太平圣惠方》②《圣济总录》③《普济方》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八法”中不包括( )

①汗、下②补、泻③吐、消④温、和.

5.下法与消法的区别没有( )

①下法所治病证,病势急迫;消法所治病证,来势较缓②均有消除有形实邪作用③下法所治病证,多形证俱实;消法所治病证,多虚实夹杂④下法作用较峻;消法作用较缓

6.不是“七方”内容的是( )

①奇、偶②大、小③重④缓、急

7.“八阵”中没有( )

①补、和②宣、通⑧攻、散④固、因

8,“十剂”中不包括( )

①宣、通、泻②轻、重、滑⑧补、和、攻④补、燥、湿

9.按治法分类(亦称功能分类)的方书没有( )

①《景岳全书》②《时方耿括》③《祖剂》④《医方集解》

10.按病证分类的方书没有( )

①《五十二病方》②《普济方》③《伤寒杂病论》④《时方歌括》

11.正式提出“七方”名称的著作是( )

①《黄帝内经》②《伤寒明理论》③《景岳全书》④《医方考》

12.正式提出“十剂”名称的著作是( )

①《药对》②《医方考》③《伤寒明理论》④《景岳全书》

13.不属于汤剂优点的是( )

①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②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③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和携带。

④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稳定的患者

14.不属于丸剂优点的是( )

①与汤剂比,吸收较快②药效持久③便于服用、携带、贮存④节省药材

15.不属于散剂优点的是( )

①与汤剂比,吸收缓慢②节省药材③制作简便④便于服用与携带

16.酒剂的作用没有( )

①活血通络②熄风止痉③易于发散④助长药效

17.不宜先煎的药物是( )

①灶心土②砂仁③龟板④石决明

18.不宜包煎的药物是( )

①石膏②滑石③赤石脂④旋复花

19.不宜后下的药物是( )

①砂仁②白蔻仁③赤石脂④薄荷

20.不宜文火久煎的药物是( )

①乌头②豆蔻⑧附子④狼毒

五、多项选择题

1.方剂的分类法有( )

①以病证分②以病因分③以组成分④以脏腑分⑤以治法分

2.下列属于“十剂”的有()

①燥、湿②宣、通③轻、重④寒、热⑤升、降

3.下列属于“十二剂”的有()

①升、降②补、泻③滑、涩④宣、通⑤吐、下

4.下列属于“十四剂”的有()

①寒、热②轻、重③燥、湿④升、降⑤宣、通

5.下列属于“八法”的有()

①补、和②汗、消③温、清④宣、通⑤吐、下

6.下列属于“八阵”的有()

①汗、吐②固、因③下、和④寒、热⑤攻、散

7.下列应先煎的药物有()

①鳖甲②伏龙肝③竹茹④石决明⑤牡蛎

8.下列应包煎的药物有()

①阿胶②赤石脂③旋覆花④滑石⑤车前子

9.不宜煎煮的药物有( )

①琥珀②牛黄⑧薄荷④麝香⑤冰片

l0.下列宜溶化或烊化的药物有( )

①蜂蜜②阿胶③饴糖④鹿角胶⑤芒硝

11.下列以功能分类的方书有()

①《医方集解》②《备急千金要方》③《时方歌括》④《普济方》⑤《景岳全书》

12.内服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但常有()

①膏剂②丸剂③茶剂④散剂⑤露剂

13.内服膏剂有( )

①软膏②煎膏③硬膏④流浸膏⑤浸膏

14.外用膏剂有( )

①浸膏②膏滋③硬膏④流浸膏⑤软膏

15.汤剂的特殊煎法有( )

①文火久煎②先煎③武火急煎④后下⑤包煎

16.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 )

①药效大小的变化②药量增减的变化③药味加减的变化④配伍原则的变化⑤剂型更换的变化17.《内经》对方剂组成原则的论述是( )

①主病之谓君②佐臣之谓使③佐君之谓臣④应臣之谓佐⑤应臣之谓使

18.主张以药量轻重区分君臣佐使的医家主要有( )

①张元素②张仲景③李东垣④朱肃⑤吴仪洛

19.药物合理的配伍成方剂后,可( )

①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②调其偏胜③制其毒性④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⑤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

20.吐法适用于()

①干霍乱吐泻不得②中风、癫痫、喉痹的痰涎壅盛③宿食停留在胃脘④毒物尚在胃中⑤疟疾21.汗法适用于()

①外感表证②腰以下水肿③疹出不透④疮据已溃⑤痢疾初起

22.“八法”的衍化过程是( )

①源于《伤寒杂病论》②发展于《伤寒杂病论》③源于《黄帝内经》④明确提出是《伤寒明理论》⑤明确提出是《医学心悟》

23汤剂的特点是( )

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②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③不易变质④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⑤便于加减适用

24.丸剂的特点是()

①吸收较快②制作简便③节省药材④不易变质⑤便于眼用与携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汤、丸、散、丹、酒、膏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陈师文,裴宗元,297或788 3.普济方;朱肃,61739 4.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已:医方考,明;吴昆5.唐,孙思避6.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314 7.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心悟8.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9.以病证分类、以病因分类、以脏腑分类、以组成分类、以治法(功能)分类;清;汪昂;医方集解10.黄帝内经;伤寒明理论,大、小、缓、急、奇、偶、复11.药对,伤寒明理论,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剂,寒、热剂,升、降剂,12.七方:清,陈修园,时方歌括,五十二病方,明,施沛,祖剂13.补,和、攻、散,寒、热、固、因,明,张介宾,景岳全书14.君、臣、佐、使;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15.张元素,李东垣

16.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17.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便于加减使用,洗浴,露蒸,含漱18.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不易变质19.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携带与服用。20.解表;清热;芳香类;厚味滋补;乌头、附子、狼毒

二、:判断改错题

1.(X)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X)复4.(X)寒,热5.(X) 臣药6.(X)臣药7.(X)“七方”8.(X)伤寒明理论9.(X)伤寒杂病论10.(√)

三、名词术语或概念解释

1.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

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等妥善配伍而成.

3.是常用的治法,见于《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

4.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药力应居方中之首.‘

5.有两种意义。—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多小于君药.

6,有三种意义,—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小于臣药,—般用量较轻.

7.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其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8.是指药物配伍组方的原则,即君臣佐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意言方剂的组成要有严密的原则性.

9.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配齐后.加水或亦有加适量酒浸泡后.再熬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10.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11.是将药物粉碎过筛,制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12.又称药酒,古称酒醴.是将药物用白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亦有不去渣的)取液而制成的液体剂型.

四、单项选择题

3.2.3.2.2. 3.2.3.3.

4. 2.3.3.1.1. 2.2.1.3.2

五,多项选择题

1、12345

2、123

3、2345

4、12345

5、1235

6、245

7、12345

8、2345

9、1245 10、12345

11、135 12、24 13、245 14、35 15、245

16、235 17、135 18、135 19、12345 20、1234

21、135 22、235 23、1245 24、12345 25、12345

第六章解表剂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凡以为主组成,具有等作用,可以治疗的方剂,统称解表剂。2.解表剂分、、三类,分别以、、为代表方。3.麻杏甘石汤可看作是麻黄汤减,加而成。

4.麻黄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共有的药物是。5.症见咳嗽咽痒,略痰不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主治方是;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主治方是。6.下列方剂均可治喘咳,但麻黄汤所治之病机为;小青龙汤所治之病机

为;麻杏甘石汤所治之病机为。

7.麻黄汤之君药是,其作用是;败毒散之君药为,其作用

是。

8.九味羌活汤中黄芩、生地的配伍意义是。

二、判断改错题

1、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共有的药物是麻黄、桂枝、杏仁。( )

2.桂枝汤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服后“啜热稀粥”以固表敛汗,防止发汗太过。()3.九味羌活汤与败毒散治证病机中均有外感风寒湿邪。( )

4、小青龙汤治证之病机为风寒束表,痰热内蕴。( )

5.止嗽散、桑菊饮之主治中,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

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之配伍属“相制为用”。( )

7.麻黄汤之功效是发汗解表,化饮平喘。( )

8.败毒散之君药是人参。( )

9.功效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方剂是桑菊饮。

10.桑菊饮为“辛凉轻剂”.( )

三、名词术语解释

逆流挽舟

四,单项选择题

1.桔梗、甘草不用的方剂是( )

①桑菊饮②银翘散③加减葳蕤汤④再造丸

2.杏仁、甘草同用的方剂是( )

①小青龙汤②桑菊饮③银翘散④升麻葛根汤

3、止嗽散中没有( )

①桔梗②百部③前胡④陈皮

4.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是( )

①2:1②1:2③3:1④1:l

5、小青龙汤中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是()

①2:1②1:2③3:1④1:1

6、桂枝汤服法中“啜热稀粥”的目的是()

①防止药物损伤脾胃②以助药力温中③以助药力发汗④防止发汗太过

7.再造散与败毒散共有的药物是( )

①羌括、人参、川芎、甘草②羌活、柴胡、人参、甘草③羌活、独活、人参、甘草④羌活、细辛、人参,甘草

8.麻黄汤与麻杏甘石汤不同用的药物是( )

①麻黄②桂枝③杏仁④甘草

9.桂枝汤与小青龙汤不同用的药物是( )

①桂枝②芍药③生姜④甘草

10.桑菊饮与银翘散不同用的药物是( )

①银花②连翘③薄荷④桔梗

11.九味羌活汤与败毒散共有的药物是( )

①羌活②独活③防风④人参

12.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面稀,苔白滑.泳浮者,病机是( )

①外感风寒,肺气失宣②风邪化热,壅遏于肺③风寒外束,痰热内蕴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13.桑菊饮的病机是( )

①风热犯肺,伤于肺络②风热之邪,壅遏于肺③痰热蕴肺,肺失宣降④外寒内热,肺气失宣14.桂枝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

①风寒袭表,肺气不宣②风寒束表,营卫不和③表气已虚,风邪外袭④正气不足,外感风寒15.银翘散是( )

①辛凉重剂②辛凉平剂③辛凉轻剂④辛凉微剂

16.患者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

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治宜选用( )

①麻黄汤②九味羌活汤③再造散④败毒散

17.患者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宜选用( )

①败毒散②再造散③加减葳蕤汤④柴葛解肌汤

18.功效为“解肌清热”的方剂是( )

①银翘散②麻杏甘石汤③升麻葛根汤④柴葛解肌汤

19.小青龙汤的功效是( )

①发汗解表,宣肺平喘②辛凉宣肺,清热平喘③解表散寒,温肺化饮④解表散寒,降逆祛痰20.麻黄汤证与小青龙汤证的区别在于( )

①表实与否②有内热与否③有喘咳与否④有水饮与否

21.麻黄汤中升降同用的药物是( )

①麻黄、桂枝②杏仁、甘草③麻黄、杏仁④桂枝、甘草

22.桂枝汤中最能体现调和营卫作用的药物是( )

①芍药、甘草②桂枝、甘草③桂枝、芍药④生姜、大枣

23.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意义是( )

①宣肺解表②宣肺泄热③止咳平喘④清热生津

24.辨别桑菊饮与银翘散证的主要依据,错误的是( )

①风热病邪之轻重②有咳与无咳③口渴的轻重④发热甚与不甚

25.不属于扶正解表的方剂是( )

①败毒散②再造散③升麻葛根汤④加减葳蕤汤

五、多项选择题

1、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麻黄、桂枝②细辛、半夏、生姜③芍药、五味子、甘草④细辛、半夏、于姜⑤杏仁

2.麻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麻黄、桂枝②粳米、甘草③杏仁、甘草④桔梗、荆芥⑤生姜、大枣

3.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麻黄、杏仁②桂枝、甘草③白芍、大枣④生姜⑤干姜

4.银翘散的药物组成是( )

①银花、连翘②竹叶、荆芥穗③牛蒡子、淡豆豉④薄荷、甘草⑤桔梗、芦根

5.败毒散的药物组成是( )

①柴胡、前胡、川芎②羌活、独活、枳壳③防风、细辛、白芷④茯苓、桔梗、甘草⑤人参、薄荷、生姜

6、再造散的药物组成是( )

①黄芪、人参、桂枝②苍术、白芷③甘草、熟附④细辛、羌活、防风⑤川芎、煨姜

7.桂枝、芍药同用的方剂有( )

①炙甘草汤②桂枝汤③芍药汤④小青龙汤⑤当归四逆汤

8.麻黄汤的功效为( )

①发汗祛湿②发汗解表③兼清里热④宣肺平喘⑤温肺化饮

9.桂枝汤的功效为( )

①解肌发表②发汗解表③调和肝脾④调和营卫⑧健脾和营

10.麻杏甘石汤的功效为( )

①辛凉透表②辛凉宣肺③清热平喘④纳气平喘⑤温肺化饮

11.九味羌活汤之功效为( )

①发汗祛湿②利水渗湿③宣散水湿④兼清里热⑤兼化痰饮

12.能够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方剂有( )

①柴葛解肌汤②桂枝汤③升麻葛根汤④麻黄汤⑤桑菊饮

13.败毒散治疗之病证,涉及到( )

①外感风寒湿邪②内有蕴热③正气素虚④麻疹初起发而不透⑤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

14.麻杏甘石汤主治病证的症状有( )

①身热不解②咳逆气急③头身疼痛④口渴⑤痰黄而稠

15.下列可用治风寒湿邪在表而见头身疼痛的方剂是( )

①麻黄汤②九味羌活汤③小青龙汤④败毒散⑤再造散

16.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之作用是( )

①宁心安神②生津益气③敛肺止咳④酸涩敛汗⑤防肺气之耗散

17.下列各药中银翘散包含的药物有( )

①辛温解表药②辛凉解表药③利水渗湿药④补阴药⑤清热解毒药

18.桑菊饮的药物组成是( )

①桑叶、菊花②连翘、薄荷③桔梗、杏仁④银花、牛蒡子⑤甘草、苇根

19.九味羌活汤之药物组成是( )

①羌活、防风、苍术②细辛、川芎、白芷③柴胡、独活、前胡④生地、黄芩、甘草⑤细辛、荆芥、豆豉

20.止嗽散的组成中有()

①桔梗②枳壳③百部④紫苑⑤前胡

21.止嗽散的功效是()

①宣利肺气②止咳化痰③理气化痰④疏风止咳⑤解表散寒

22.止嗽散主治( )

①风邪犯肺②咳嗽咽痒③但咳,身不甚热④微有恶风发热⑤口徽渴

23.柴葛解肌汤组成中含有( )

①黄芩②黄连③桔梗④杏仁⑤羌活

24.小青龙汤之功效为( )

①发汗解表②宣肺平喘③解表散寒④燥湿化痰⑤温肺化饮

25.小青龙汤证可见( )

①恶寒发热、无汗②喘咳痰多而稀③痰饮喘咳,不得平卧④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⑤咽痛,口渴

26.银翘散之功效为( )

①辛凉透表②辛凉宣泄③清热解毒④清肺平喘⑤宣肺止咳

27.败毒散之功效为( )

①发汗祛湿②宣肺平喘③益气解表④兼清里热⑤解肌清热

28.九味羌活汤之功效为( )

①散风祛湿②发汗祛湿③发汗解表④兼清里热⑤清热解毒

29.再造散之功效为( )

①解表散寒②散风祛湿③辛凉透表④助阳益气⑤滋阴清热

30.麻黄汤证形成之机理为( ) :

①风寒束表②肺气失宣③卫阳被遏④营阴郁滞⑤内有郁热

31.桂枝汤证可见到( )

①头痛发热②无汗而喘③鼻鸣干呕④苔白不渴⑤脉浮缓

32.九味羌活汤证可见到( )

①恶寒发热②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③肌表无汗④脉浮重取无力⑤口苦微渴

33.银翘散证可见到( )

①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②微恶风寒③头痛口渴、咳嗽咽痛④壮热面赤⑤舌尖红,脉浮数34.再造散证可见到( )

①恶寒发热.热轻寒重②咽干口渴、舌赤③无汗肢冷、倦怠嗜卧④面色苍白、语言低微⑤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35.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目的是( )

①益气扶正,补养人体的虚弱②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③益气固脱④益气生津⑤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六,简答题

1.解表剂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2、什么叫解表剂?分哪几类?

3.白芍、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作用是什么?

4.银翘散药物配伍特点是什么?

5.麻杏甘石汤功效是什么?方中麻黄与石膏配伍意义如何?

6.桂枝汤功效、主治各是什么?方中桂枝、白芍配伍意义何在?

7.写两首麻黄、桂枝同用的方剂,并写出各方的药物组成.

七、论述题

1.麻黄汤与桂枝汤两方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2.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3.九味羌活汤与败毒散两方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4.试分析麻黄汤的配伍意义.

5.试分析桂枝汤的配伍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解表药;发汗、解肌,透疹,表证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麻黄汤;银翘散;败毒散3.桂枝,石膏4.桂枝、甘草,麻黄、桂枝、甘草5.止嗽散,升麻葛根汤6.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风邪化热,壅遏于肺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8.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二、判断改错题

1.(X)杏仁甘草2.(X)固表敛汗,防止发汗太过 /助药力发汗3.√ 4.(x)痰热内蕴/ 水饮内停5.(√)6.(√)7.(X)化饮宣肺8.(x)人参 / 羌活、独活9.(X)桑菊饮 / 银翘散 10、(√)

三、名词术语解释

是指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的方祛.亦即邪自外入者,治疗上仍使邪从外而出,由里出表,好象在逆水中挽船上行的方法.代表方剂败毒散。

四、单项选择蛔

4.2.3.4.4 3.1.2.3.1 1.4.1.2.2 4.2.4.3.4 3.3.2.2.3

五、多项选择题

1、134

2、13

3、234

4、12345

5、1245

6、1345

7、245

8、24 9、14 10、23 11、14 12、24 13、135 14、124

15、24 16、35 17、125 18、1235 19、124 20、134 21、14

22、124 23、135 24、1234 25、1234 26、13 27、13 28、24

29、14 30、1234 31、1345 32、1235 33、1235 34、1345 35、25

六,简答题

1.①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②注意服法.温服.避风寒.增加衣被以保暖取汗③发汗程度.以遍身微微汗出为佳,不可发汗太过及发汗不彻.④病邪入里化热,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2.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3.小青龙汤中配伍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大量辛散、辛热之晶,既易耗伤肺气,更易损伤阴液,因而配伍五味子、白芍酸敛之品,滋阴敛气,以达散中有收,使发汗不伤阴,辛散不耗气,敛肺不留邪.

4.银翘散配伍特点有二:—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具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毒,芳香辟秽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之剂.

5、功效是辛凉宜肺,清热平喘.方中石膏辛甘寒,清泄肺胃之实热;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二药相制为用.既能宣肺平喘,又能清透泄热,使肺热得清得透,则热喘自平,虽一辛寒,—辛温,但辛寒大于辛温,使二药之配伍能够共奏宣透泄热之效.

6.桂枝汤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方中桂枝温经通阳,解肌发表以散肌表之风寒为君药,白芍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为臣药,二药同用,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而不碍邪,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7.①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②小青龙汤:麻黄,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

七、论述题

1.两方组成中均有桂枝;炙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作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证,见发热,头痛,苔白,脉浮等症.但麻黄汤中有麻黄、杏仁,麻,桂相须为用,发汗解表力强,麻、杏相合,宣降肺气,平喘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桂枝汤有白芍、生姜、大枣,桂、芍相制为用,发汗力较弱,重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见发热,汗出,恶风,苔白,脉浮缓,以及内科杂病,胎产诸证属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者.·

2.两方组成中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具有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作用.治疗外感风热,邪在肺卫而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微渴,脉浮数等表证.但桑菊饮组成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重在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见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脉浮数.为辛凉解表轻剂;银翘散组成中还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其解表、清热解毒力强.主治温病初起,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辛凉解表平剂。

3.两方组成中均有羌活、川芎、甘草,具有疏风散寒,祛湿解表作用,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而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痛项强等症。但九味羌活汤中还有防风、苍术、白芷、细辛、生地黄、黄芩,其散寒除湿止痛力较强,兼以清解郁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较甚,兼里有蕴热之口苦微渴之证;败毒散中还有柴胡、前胡、枳壳、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生姜、薄荷,其特点是配伍益气扶正的人参以祛邪外出.而成益气解表之方,兼能化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正气不足而见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咳痰声重,脉浮而按之无力者.

4.参考教材19页<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各药在方中作用。

5.参考教材21页<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各药在方中作用.

第七章泻下剂

一、填空题

1.凡以为主组成,具有等作用,治疗的方剂,称为泻下

剂.

2.三物备急丸的组成药物是;大黄附子汤的组成药物是。

3.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组成的方剂为,由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组成的方剂为。

4.从药味加减变化上看,麻于仁丸是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的,小承气汤是大承气汤减组成;调胃承气汤是大承气汤减,加组成的.5.釜底抽薪法的代表方剂是;急下存阴法的代表方剂是;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

6.大承气汤据原方煎法,应先煎,后下,再纳。这种方法煎煮之目的是为了。

7.十枣汤的服用方法为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 g,

每日次,以送服,服。

8.大承气汤之君药为,其作用是;臣药为,其作用

是。

9.下列方剂均可治便秘,但大承气汤所治之病机为;温脾汤所治之病机

为;黄龙汤所治之病机为。

10.肠胃燥热,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者,主治方是;肾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主治方是。

11.十枣汤的主治病证为;大黄牡丹汤的主治病证为;麻子仁丸的主治病证为。

12.大承气汤之功效为;十枣汤之功效为;温脾汤之功效为;大黄牡丹汤之功效为;麻子仁丸之功效

为。

二、判断改错题

1、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的方剂,煎煮时宜先煎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芒硝溶服。()2.麻于仁丸组成中含有调胃承气汤.( )

3.主治老年肾虚之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症的方剂是济川煎。()

4.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共有的药物是大黄、芒硝.( )

5.黄龙汤主治阳明腑实,阴血不足证.( )

6.温脾汤的功效是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 )

7.十枣汤的正确服法是甘遂、大戴、芫花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6__9克,每日1次,以甘草10克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 )

8.大承气汤与黄龙汤均可用治热结旁流证.(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急下存阴

2.釜底抽薪

3.制性取用

四、单项选择题

1.泻下剂的应用原则是( )

①表邪已解,里实已成②表邪未解,里实已成③表邪未解,里实未成④表里俱实

2.“三承气汤”共有的药物是( )

①芒硝②大黄③枳实④厚朴

3.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是( )

①增液承气汤②黄龙汤③大承气汤④麻于仁丸

4.含有甘草的方剂是( )

①大黄附于汤②大承气汤③温脾汤④小承气汤

5、三物备急丸中没有( )

①大黄②芒硝③干姜④巴豆

6.济川煎之组成中没有( )

①肉苁蓉②牛膝③首乌④泽泻

7.黄龙汤与济川煎共有的药物是( )

①大黄②当归③芒硝④肉苁蓉

8.大黄、芒硝不同用的方剂是( )

①大黄牡丹汤②黄龙汤③麻于仁丸④增液承气汤

9.黄龙汤与增液承气汤共有的药物是( )

①玄参②大黄③甘草④麦冬

10.附于、细辛同用的方剂是( )

①温脾汤②大黄附子汤③三物备急丸④九味羌活汤

11.大黄应后下的方剂是( )

①大承气汤②麻子仁丸③增液承气汤④大黄附于汤

12.十枣汤的功效是( )

①泻热逐水②攻逐水饮③行气逐水④温阳利水

13.黄龙汤的功效是( )

①攻下热结,益气养血②温阳散寒,泻结行滞③润肠泄热,行气通便④滋阴增液,泄热通便14.大承气汤的主治证中不包括()

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③下焦蓄血④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属里热实证者

15.大承气主治之病机是()

①实热积滞内结肠胃②瘀热互结于肠胃③肠胃燥热.津液不足④热结里实.气血不足16.患者自利清水,色纯青,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治宜选用()①大承气汤②黄龙汤③增液承气汤④麻子仁丸

17.大承气汤证与黄龙汤证的区别在于( )

①热结阳明与否②大便秘结与否③热结旁流与否④气血两虚与否

18.具有润肠清热,行气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①麻子仁丸②调胃承气汤③小承气汤④增液承气汤

19.最能体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的方剂是()

①麻子仁丸②增液承气汤③调胃承气汤④大承气汤

20.增液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

①增水行舟法②釜底抽薪法③逆流挽舟法④急下存阴法

21.温脾汤中最能体现“去性取用”的一组药是()

①附子、干姜、大黄②附子、甘草、大黄③干姜、人参、大黄④人参、甘草、大黄

22.温脾汤用大黄的意义是()

①相辅相成②相反相成③制约附子的辛燥之性④攻逐积滞

五、多项选择题

1.十枣汤的主治病证是( )

①溢饮②悬饮③痰饮④水肿⑤蓄水

2.增液承气汤的组成药物是( )

①大黄,芒硝、甘草②大黄、芒硝③生地、当归、白芍④玄参、生地、麦冬⑤枳壳、玄参3.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是( )

①麻子仁、芍药②枳实、厚朴③大黄、杏仁④当归、生地⑤郁李仁、玄参

4.温脾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附子、干姜②人参、甘草③枳实、厚朴④当归⑤大黄、芒硝

5.黄龙汤之功效为( )

①峻下热结②攻下热结③滋阴增液④益气养血⑤润肠通便

6.温脾汤之功效为( )

①攻下寒积②攻积泻热③温补脾阳①滋阴益气⑤温肾益精

7.麻子仁丸的功效为( )、

①润肠泻热②温阳散寒③行气通便④攻逐水饮⑤攻逐寒积

8.大黄牡丹汤的功效是( ) 。

①苦寒泻下②清热解毒③泻热破瘀④活血化瘀⑤散结消肿

9.黄龙汤主治证之症状包括( ) ·一

①便秘腹满,腹痛拒按②自利清水,色纯青③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④大便干结,小便频数⑤身热口渴,神倦少气

l0.大承气汤主治证候是()

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③里热实证之热厥④里热实证之痉病⑤里热实证之发狂

11.泻下剂的作用是( )

①通便②泻热③攻积④逐水⑤消食

12.大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有( ) .

①通因通用法②逆流挽舟法③急下存阴法④釜底抽薪法⑤苦寒直折法

13.枳实、厚朴同用的方剂有( )

①大承气汤②小承气汤③大黄牡丹汤④麻子仁丸⑤黄龙汤

14.大黄、干姜同用的方剂有( )

①大黄附子汤②温脾汤③三物备急丸④黄龙汤⑤增液承气汤

15.大黄、芒硝同用的方剂是( )

①增液承气汤②大黄牡丹汤③大承气汤④黄龙汤⑤麻子仁丸

16.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有( )

①增液承气汤②黄龙汤③温脾汤④麻子仁丸⑤大承气汤

17.含有小承气汤的方剂有( )

①调胃承气汤②大承气汤③黄龙汤④麻子仁丸⑤增液承气汤

18.黄龙汤含有的方剂是( )

①大承气汤②小承气汤③调胃承气汤④增液承气汤⑤温脾汤

19.可治疗冷积便秘的方剂有( ).

①大黄附子汤②温脾扬③三物备急丸④济川煎⑤麻子仁丸

六、简答题

1.泻下剂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2.泻下剂分哪几类?每类各举代表方剂—首。

3.十枣汤应如何服用?方中配伍大枣的目的如何?

4.温脾汤中附子、干姜与大黄配伍意义如何?

5.麻子仁丸与小承气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6.大黄牡丹汤由哪几类药组成?其功效、主治各是什么?

7.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中作用各是什么?

8.大黄牡丹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黄龙汤各主治何证?

9,写出两首大黄、芒硝同用的方剂,并写出各方的药物组成.

10.写出两首大黄、附子同用的方剂,并写出各方的药物组成.

11.写出两首药物配伍中体现相须为用的方剂,并列出相对应的药物。

七、论述题

1.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方在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2.试分析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

3.试分析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泻下药;通便、泻热、攻积、逐水;里实证2.大黄、干姜、巴豆;大黄、附子、细辛 3.十枣汤,增液承气汤 4.小承气汤;芒硝,枳实、厚朴;甘草 5.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6.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增强泻下作用 7.芫花、甘遂、大戟;0.5~1;l;大枣十枚煎汤;清晨空腹 8.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助君药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 9.实热积滞内结肠胃;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热结里实,气血不足 10.麻子仁丸;济川煎 11.悬饮、实水;肠痈初起;脾约证 12.峻下热结;攻逐水饮;攻下寒积,温补脾阳;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二、判断改错题

1.(x) 枳实、厚朴;大黄;芒硝 2.(x)小承气汤 3.(√) 4.(√)

5.(X)气血 6.(√) 7.(x)0.5__1;大枣十枚 8.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指用苦寒泻下剂迅速通便泄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的方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2.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邪的方法。这种方法,好比是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的方法一样.泛指寒下法.均用取苦寒降泄之力以清除实热,导热下行,如大承气汤。

3.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不致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代表方剂温脾汤.四、单项选择题

12232 32322 12131 24141 14

五、多项选择题

1.②④2.②④3.①②③4.①②④⑤5.②④6.①③7.①③8.③⑤9.①②⑤10.①②③④⑤11.①②③④12.①③④13.①②④⑤14.②③15.①②③④16.②③17.②③④18.①②③19.①②③

六、简答题

1.①掌握应用原则,在表证已解.里实已成的情况下使用泻下剂.②辨性质的寒热,程度的轻重,兼证的有无。③中病即止,注意善后调理,对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早进,以防重伤胃气.④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津伤、亡血者.均应慎用.

2.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五类。分别以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黄龙汤、十枣汤为代表方剂.

3.十枣汤的正确服用方法是:将甘遂、大戟、芫花三药等分为末,每服0.5__1克,早晨空腹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因三药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正不伤。

4.温脾汤所治之寒积便秘证,是因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故本方治以攻下寒积,温补脾阳。方中用附子大辛大热之品,既可温壮脾阳。又可温散寒凝,宣通寒积,伍干姜助附子温中阳而散寒凝;大黄虽为苦寒泻下药.但与辛热之附、姜配伍,其寒性被制而泻下之用仍存,即“去性取用”之意,使冷积从大便排出。故附,姜与大黄配伍,使脾阳复.寒凝散,冷积

下.便秘通。

5.麻子仁丸是在小承气汤基础上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两方均有通便泻热作用,以治大便秘结之证.但麻子仁丸虽用小承气汤泻肠胃之燥热积滞,但实际服用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可减缓小承气汤攻伐之力.使下而不伤正;原方用量较小,意在润肠通便,仍属缓下之剂;小承气汤以痞、满、实为主证,泻下作用强于麻子仁丸。

下之剂;小承气汤以痞、满、实为主征.泻下作刚强下嘛㈠‘:屯。

6.大黄牡丹汤由苦寒泻下.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三类药组成。功效是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7.大黄在大承气汤中之作用是泻热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在大黄牡丹汤中之作用是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祛肠中稽留之瘀血;在温脾汤中之作用是泻下而攻逐积滞,与附子、干姜配伍.寒性被制而泻下作用存.

8.大黄牡丹汤治肠痈初起;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积里实证;黄龙汤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9.①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扑。②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扑、甘草、人参、当归

10.①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②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芒硝、当归

11.①麻黄汤:麻黄—桂枝。②大承气汤:大黄—芒硝

七、论述题

1.三方均以大黄为君药.具有清热泻下.荡涤积滞的作用,治疗阳明腑实证.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即“实”症).但大承气汤组成中还有芒硝、枳实、厚扑.用法是先煎枳、朴.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因硝、黄相伍并后下.增强清热泻下之力,枳、朴行气导滞,有助通下除积,故有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重证.痞、满、燥,实四证俱全,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小承气汤去芒硝,枳、朴用量亦减.三药同煎,故泻热攻下之力较逊,而有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见痞、满、实而燥结不甚者,舌苔老黄。脉滑而疾.调胃承气汤去枳、朴,加炙甘草.芒硝虽后下并重用,但大黄先煎.并加甘草和中益胃.使下不伤正,故泻下之力较缓和,而有缓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燥热内结之证.燥、实在下而痞、满不甚者,舌苔正黄.脉滑数.

2.参考教材第40页大承气汤方中<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药物在方中作用。3.参考教材第43页大黄牡丹汤方中<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药物在方中作用。第八章和解剂

一、填空题

1.和解剂分为、、、四类.

2.培土抑木法的代表方剂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是。

3.半夏泻心汤由小柴胡汤去,加而成。

4.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的方剂是;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的方剂是。

5.逍遥散与痛泻要方共有的药物是;小柴胡汤与逍遥散共有的药物

是。

6.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牌功用的方剂是;具有寒热平调,散结除痞功用的方剂是。

7.小柴胡汤的功用为;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

8.少阳湿热证,主治方是;协热下利证,主治方是。

9.痛泻要方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其配伍意义是;小柴胡汤用量最重的药物是,其配伍意义是。

10.逍遥散中用于疏肝解郁之药物主要指;用于养血柔肝的药物包

括。

11.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加而成。

12.葛根芩连汤是由组成的.

13.大柴胡汤之功用为,痛泻要方之功用为。

14.具有解表清里功用的方剂为;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用的方剂

为。

15.少阳、阳明同病,主治方是;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主治方是;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是指。

二、判断改错题

1.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干姜,加黄连、生姜而成。()

2.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目的是清透膈上之热.( )

3.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主要药物是柴胡、黄芩。( )

4.逍遥散主治肝旺脾虚证.( )

5.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

6.半夏泻心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痞。( )

7.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证中均包括伤寒少阳证.( )

8,防风通圣散属解表攻里的方剂.( )

9.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厚朴而成。()

l0.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大黄四药组成。(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培土抑木

2.辛开苦降

四、单项选择题

1.四逆散组成中没有( )

①柴胡②芍药③枳壳④甘草

2.逍遥散与痛泻要方共有的药物是( )

①白术、白芍②当归、防风③柴胡,茯苓④陈皮、甘草

3.柴胡、黄芩同用的方剂是( )

①逍遥散②半夏泻心汤③蒿芩清胆汤④小柴胡汤

4.柴胡、白芍、白术同用的方剂是( )

①四逆散②半夏泻心汤③逍遥散④痛泻要方

5.干姜、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

①小柴胡汤②蒿芩清胆汤③半夏泻心汤④温脾汤

6.柴胡、芍药不同用的方剂是( )

①四逆散②逍遥散③小柴胡汤④柴葛解肌汤

7.不含有薄荷的方剂是( )

①逍遥散②桑菊饮③银翘散④小柴胡汤

8.四逆散的功用是( )

①疏肝解郁,健脾养胃②清泄肝热,理气和胃③透邪解郁,疏肝理脾④疏肝行气,温运脾阳9.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

①清胆利湿,和胃化痰②和解少阳,利湿止呕③温中补虚,和胃降逆④疏肝解郁,理气和胃10.痛泻要方的功用属于( )

①泻肝止痛②补脾泻肝③疏肝行气④健脾止泻

11.具有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作用的方剂是( )

①大陷胸汤②半夏泻心汤③痛泻要方④四逆散

12.逍遥散主治证病机可简述为( )

①肝郁脾滞②心脾两虚③肝郁血虚④脾虚肝旺

13.蒿芩清胆汤主治证之病机是( )

①湿热互结少阳胆经,气机阻滞②湿热互结少阳肝经,肝胆不和③少阳胆经热盛,湿热痰浊互阻④少阳胆经热盛,胆汁外溢

14.四逆散所治“四逆”证之病机是()

①阳气衰微,不能温养四肢②血虚受寒,寒凝经脉③阳气被郁,不达四末④寒积内结,阳气不运

15.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①胃虚气结之痞②痰热互结之痞③寒热互结之痞④水热互结之痞

16.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之症.主治方是( )

①蒿芩清胆汤②逍遥散③小柴胡汤④半夏泻心汤

17.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主治方是( )

①柴胡达原饮②蒿芩清胆汤③半夏泻心汤④四逆散

l8.薄荷在逍遥散中之作用是( )

①疏风散热②清利咽喉③解毒透疹④疏肝解郁

19.小柴胡汤中黄芩的作用是( )

①和解表里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③清泄少阳半里之热④坚肠止利

20.半夏泻心汤中辛温散寒的药物是( )

①干姜、川芎②附子、大枣③半夏、生姜④半夏、干姜

21.逍遥散中“补肝体”的药物是( )

①熟地、川芎②白术、茯苓③当归、白芍④柴胡、甘草

22.对半夏泻心汤的论述错误的是( )

①本方属和解剂中调和肠胃之剂②本方具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③本方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同施④本方可用治湿热内蕴,脾胃壅滞,脾胃壅滞.升降失调之痞证.

23、不是和解剂适应证的是( )

①少阳病②肝脾不和证③心脾两虚证④寒热互结

21.大柴胡汤组成中没有( )

①大黄②半夏③枳壳④芍药

25.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不同用的药物是( )

①柴胡②半夏③黄芩④甘草

26.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是指( )

①大柴胡汤②防风通圣散③葛根芩连汤④小柴胡汤

27.黄芩、黄连不同用的方剂是( )

①大柴胡汤②葛根芩连汤③半夏泻心汤④黄连解毒汤,

28.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作用的方剂是( )

①小柴胡汤②大柴胡汤③大承气汤④防风通圣散.

29.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二方治证的主要区别是( )

①有无太阳表证②有无少阳半表半里证③有无阳明腑实证④有无阳明经热盛证

30.外感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主治方是( )

①芍药汤②白头翁汤③葛根芩连汤④大承气汤

五、多项选择题

1.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

①柴胡、人参、黄芩②甘草、大枣③半夏、生姜④白芍、茯苓⑤半夏、干姜

2.蒿芩清胆汤组成是( )

①青蒿、淡竹茹②柴胡、白芍③仙半夏、赤茯苓④黄芩、枳壳⑤陈广皮、碧玉散

3.逍遥散的组成是( )

①柴胡、白芍②茯苓、当归③白术,甘草④黄芩、半夏⑤薄荷、煨姜

4.蒿芩清胆汤之组成药物包括( )

①淡竹茹②枳壳③陈皮④滑石⑤甘草

5.蒿芩清胆汤之功用是( )

①清胆利湿②泻肝胆实火③和胃化痰④和胃降逆⑤清下焦湿热

6.逍遥散之功用是( )

①补脾泻肝②养血健脾③调和营卫④疏肝解郁⑤透邪解郁

7.半夏泻心汤之功用是( )

①寒热平调②和胃化痰③消痞除满④开结除痞⑧健脾和胃

8.四逆散之功用是( )

①透邪解郁②疏肝解郁③疏肝理气④补脾泻肝⑤健脾和营

9.小柴胡汤之主治病证包括( )

①伤寒少阳证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③疟疾、黄疸见少阳证者④瘟病热入营血⑤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10.蒿芩清胆汤主治证症状包括( )

①寒热如疟、寒轻热重②口苦胸闷③胸胁胀疼④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⑤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11.逍遥散可用治( )

①肝郁胁痛②脾虚神疲食少③肝郁血虚月经不调④肝郁脾土壅滞、四肢厥逆⑤肝旺脾虚之痛泻

12.半夏泻心汤主治证症状包括( ) ‘

①心下痞满而不痛②两胁作痛、头痛目眩③呕吐④肠鸣下利⑤苔腻而微黄

13.痛泻要方主治证的症状包括( )

①肠鸣腹痛②大便泄泻③干呕或呕吐④泻必腹痛⑤里急后重

14.下列方中属于调和肝脾类的方剂有( )

①小柴胡汤②四逆散③逍遥散④葛根芩连汤⑤痛泻要方

15.半夏泻心汤之药物组成是( )

①半夏、人参②甘草、大枣③黄芩、黄连④生姜⑤干姜

16.逍遥散的配伍特点有( )

①补肝体、助肝用②行气活血③气血兼顾④脾肾同调⑤肝脾并治

17.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有( )

①辛开苦降②寒热并用③散收同用④补泻兼施⑤酸苦辛同用

18.下列同时含有柴胡、芍药的方剂是( )

①柴胡汤②四逆散③逍遥散④龙胆泻肝汤⑤大柴胡汤

19.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药物是( )

①黄芩②芍药③半夏④生姜⑤甘草

20.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

①缓下热结②和解少阳③急下存阴④内泻热结⑤釜底抽薪

21.大柴胡汤主治病症包括( )

①往来寒热②目眩口腻③郁郁微烦④身痛⑤心下痞鞭

22.大柴胡汤中芍药的作用是( )

①缓急止痛②敛阴和营③配大黄治腹中实痛④益阴养血⑤配枳实治气血不和之腹痛

23.防风通圣散主治( )

①外感寒湿②阳明腑实③风热壅盛④疮疡肿毒⑤表里俱实

24.葛根黄芩黄连汤的辨证要点是( )

①身热②下痢赤白③肛门有灼热感④里急后重⑤下利臭秽

25.疏凿饮子组成中没有( )

①商陆②防风③陈皮④大腹皮⑤槟榔

六、简答题

1.和解剂分哪几类?各类主要适应证是什么?每类各举—首代表方剂.

2.逍遥散由哪些药物组成?药物配伍物点是什么?

3.柴胡在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中作用各是什么?

4.小柴胡汤主治是什么?方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意义如何?

5.分别写出主治阳明腑实证,悬饮、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痛泻的首选方剂。

6.逍遥散主治证是什么?方中当归、白芍与柴胡配伍意义是什么?

7.写出两首柴胡、黄芩同用的方剂.并写出各方的药物组成.

七、论述题

1.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两方在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有何异同?

2.试分析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

3.试分析逍遥散的配伍意义。

4.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5.试分析大柴胡汤的组成原则及配伍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2.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3.柴胡、生姜;半夏、干姜4.痛泻要方;四逆散5.白术、白芍;甘草,生姜6.逍遥散;半夏泻心汤7.和解少阳;疏风解表,清热通便8.蒿芩清胆汤;葛根黄芩黄连汤9.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以治土虚;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10.柴胡;当归、白芍11.人参、甘草;大黄,枳实、芍药12.葛根、黄芩、黄连、甘草13.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补脾柔肝,祛湿止泻14.葛根黄芩黄连汤;四逆散15.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

二、判断改错题

1.(X)干生姜、干姜2.(X)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3. (√)4. (X)肝郁血虚5.(√)6.(X)寒7.(√)8. (√)9、(X)芍药10.(X)甘草

三、名词术语解释

1.即健脾疏肝.是治疗肝气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的方法.代表方剂是痛泻要方.

2.用辛味药如半夏、干姜以散结消痞.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以清泄胃热,用以治疗寒热

互结,胃气不和的一种病证,代表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四、单项选择题

31433 34312 23333 32434 34334 21233

五、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③④⑤3.①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③6.②④7.①④

8.①③9.①②③⑤10.①②③④11.①②③12.①③④⑤13.①②④14.②③⑤15.①②③⑤16.

①③⑤17.①②④18.②③⑤19.①③④20.②④21.①③⑤22.①③⑤23.③④⑤24.①③⑤25.

②③

六、简答题

1.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四类。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剂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影响肝不疏泄,而致胸闷胁痛,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代表方剂逍遥散;调和寒热剂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表里双解剂适用于表里同病,或少阳阳明合病;或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或外邪未解,邪热内陷之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等,代表方剂大柴胡汤。

2.道遥散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炙甘草、煨姜、薄荷组成。其药物配伍特点是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3.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作用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在四逆散中作用是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在逍遥散中作用是疏肝解郁,使气肝得以条达为君药.

4.小柴胡汤主治:①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方中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胜,两者配伍,可达和解少阳之目的.

5.首选方剂分别是:大承气汤,十枣汤、麻黄汤、桂枝汤、痛泻要方.

6.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补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顺其条达之性,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伍,一方面可使气机调达,—方面养肝血.补肝阴。用之以补肝体助肝用,使肝气得疏,肝血得补,则气血调和,更好发挥肝的疏泄功能,符合肝体阴用阳之旨.

7.①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②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白芍.

七、论述题

1.两方均有和解少阳作用.用治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胀满,脉弦等少阳证.但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意在透解少阳之邪.属“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功专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无辟秽化浊之功。主治伤寒少陌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蒿芩清胆汤以芳香清透的青蒿为主,并配用清湿热化痰浊之竹茹、陈皮、半夏等药,除能和解少阳之邪外,重在清胆利湿化痰,属“和解胆经法”,主治少阳热重兼痰浊内阻之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舌红苔白.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2.参考教材第56页小柴胡汤中(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药物在方中作用。

3.参考教材第59页逍遥散方中(方解)一项.按君、臣、佐、使分析药物在方中作用,并概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最新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 简史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 二、填空 1.《黄帝内经》包括 《》、《》两部分,共卷,各篇。2.张仲景以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 治原则。 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 派、、、。 4.《》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血证的 要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四、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 比例关系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薛已B.陈无择C.董汲D.葛可久E.张锐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著是:(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填空 1.素问灵枢 18 81 2.六经脏腑 3.攻下派补土派滋阴 派 4.血证论四大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 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 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 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 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 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 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 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 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 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 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 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 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 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 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 四、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 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 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 与辨证的基础。其贡献在于 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 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 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 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 病过程,用卫、气、营、血 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 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 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 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 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 辨别斑疹与白的方法,从 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 与实践基础。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名词解释 1.感冒 2.体虚感冒 3.时行 感冒 二、填空 1.感冒的发生,以、 季节为多见。 2.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症, 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 之品。 3.感冒的病机为邪 从、而入, 侵犯肺卫出现、 等症状。 三、简答题 1.感冒的证候特征是什 么? 2.如何辨别普通感冒与时 行感冒? 3. 感冒与温病如何鉴别? 四、单项选择题 1.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 邪 D.热邪 2.感冒的病位在:() A.肌表 B.营卫 C.肺 卫 D.气血 3.感冒的治疗原则是:() A.解表发汗 B.疏风宣肺 C.清热解毒 D.解表宣肺 4.暑湿感冒的主方是:() A.银翘散 B.新加香薷饮 C.荆防败毒散 D.参苏饮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感冒的风寒与 风热证? 2.风热感冒的主证、治则 及代表方药。 六、病例分析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 午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鼻 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 热较轻,无汗头痛,肢节酸 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 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 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 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 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指体质虚弱、年老或病 后未复,抵抗力较弱,卫外 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 的感冒。 3.指感冒病情较重,并且 在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流 行,不分男女老少,得病后 症状多相类似的感冒。 二、填空 1.春冬 2.清热解毒 3.皮毛口鼻卫表失和 肺失宣肃 三、简答题 1.以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证候。

方剂学试题库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东汉___仲景___著《_____伤寒杂病论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314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经》 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E ) A.《太平圣惠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外台秘要》 E.《五十二病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B )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 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 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 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 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CE ) A.《外台秘要》 B.《千金翼方》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简答题 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仲景《伤寒杂病论》314 2.徐之才《药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CDE 四、简答题

方剂学试题集2

1: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五十二病方》 D.《药对》E.《集验方》 2: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C.《备急千金药方》D.《伤寒杂病论》E.《伤寒明理论》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A.《济生方》 B.《圣济总录》C.《普济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妇人大全良方》 4: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A.《伤寒杂病论》 B.《医方集解》C.《医方考》 D.《古今名医方论》 E.《普济方》 5: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A.《伤寒明理论*药方论》B.《古今名医方论》C.《医方考》 D.《宣明论方》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B型题 A.《五十二病方》 B.《 C.《集验方》 D.《伤寒杂病论》 E.《黄帝内经》 1: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2: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医书是: 3: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备急千金药方》D.《千金翼方》 E.《普济方》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方是: 5: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方书是:A.《医方集解》 B.《医方考》C.《宣明论方》 D.《普济方》E.《古今名医方论》6: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所著的医书是: 7:明代朱橚编纂载方61739首的医书是: 8:清代吴崑所著的医书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D.《医方考》E.《金匮方论衍义》 9:最早提出君药概念的医书是: 10:最早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11:开后世之论之先河的医书是: D型题 集唐以前医药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的方书是:A.《太平圣惠方》 B.《备急千金要方》C.《肘后备急方》 D.《千金翼方》E.《普济方》 X型题 有关《普济方》的正确描述有:A现存古医籍中最大的方书 B.成书于清代 C.成书于元代 D.成书于明代 E.载方20000首F.载方61739首G.载方16834首H.作者为朱橚 I.作者为汪昂J.作者为严用和 K.现存最早的方书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A型题 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A.汪昂 B.程钟龄 C.罗美D..王孟英 E..吴鞠通 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A.《医学心悟》 B.《医方考》 C.《医方集解》 D.《古今名医方论》 E.《医林改错》 3:组成方剂的依据是:A.药物 B.证候 C.治法D.病位 E.病因 B型题 A.外感表证 B.宿食不消 C.热入营血 D.阳气衰微 E.心脾两虚 1:汗法主要适用于: 2;下法主要适用于: 3:补法主要适用于: A.汗法 B.吐法 C.和法 D.消法 E.温法 4:邪犯少阳首选地治法为: 5:肝脾不和首选地治法为: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67 8910 二、 1.A D 2A D 3.A D 4A C E 5A 大黄6A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黄芩、黄连 B 丹皮、栀子 C 黄芩、栀子 D 黄芩、丹皮 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 少阳阳明合病 B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 协热下利 D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 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15 A 16 是() A 17 A 18 A 19 A D 20 A D 21 A 22 A 23 A E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药剂学习题集与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 E.1953年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E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VIP专享】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 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 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 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 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及其的一门学科。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 3.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4.少阳湿热证,应选用(方)治之。少阳阳明合病,应选用 (方)治之。 5.普济消毒饮中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气生血,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8.四神丸的功用是,。 9.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凉开剂适用于 证。 10.越鞠丸的君药是。补阳还五汤是治法的代表方剂。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A.芍药汤B.白头翁汤C.四神丸D.乌梅丸E.真人养脏汤2.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 A.清热解毒B.辛凉透表C.透热转气D.清泄胸膈之热E.清热散结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涩肠止泻B.收敛止血C.生津止渴D.收敛肺气E.安蛔止痛 4.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E.脾虚湿停,郁而化热 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 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 6.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宜选用() A.消风散B.败毒散C.犀角地黄汤D.清营汤E.升麻葛根汤 7.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 8.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是() 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 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E.苏合香丸 10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D.益气补血,养心安神E.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11.真人养脏汤补涩不滞,是因为方中配伍了理气药() A.陈皮B.青皮C.木香D.砂仁E.白豆蔻 1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益气升阳,固脱止血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D.益气补血,健脾和胃E.益气升陷,敛阴止汗 13.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4.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选用()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5.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芍药汤C.白头翁汤D.葛根芩连汤E.痛泻要方 16.药物组成中不含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内科学习题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二、填空1.《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共2.张仲景以18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素问81》、《篇。灵枢脏腑攻下》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四、单项选择题1.B五、论述题1 .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 2. B 3. C 卷,各六经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派、派 4.《血证的、补土派血证论四大要法。、滋阴派o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其页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 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三、简答题1 .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四、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朝代是:(B A.唐代 A.薛己著是:(B.宋代 B.陈无择C) B.《温病条辨》C.《派热经纬》E.《湿热病篇》)D.明代)E.张锐D.葛可久E.清代C.川弋C.董汲 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第二章第-?节中医内科学基础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A.《温热论》D.《温疫论》五、论述题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二、填空1.素问2.六经3.攻下派4.血证论三、简答题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1 一、名词解释1.新感2.伏邪二、填空I.春秋时期说。代国著名的医生提出六气病因学对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巢氏所著的,系统地阐述了“三、,思则,思伤,忧伤。,喜则,悲,恐伤。”。”又指出:“喜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是因学说",明确指出病因分为、,顾U ,渤2.《内经》指出:“怒则灵枢脏腑补土派四大18滋阴派81 则伤三、简答题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四、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六经辨证”的书籍是: ( A.《黄帝内经》 B.《圣济总录》) C.《诸病源候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选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 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败毒散 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 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 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 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二.多选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期末试题

中医药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方剂学》课程试卷(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学号:学院:得分: 总分合计人:复核人: 一、填空题:(本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桂枝汤中桂枝配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2、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的作用是敛肺平喘; 五味子在生脉散中的作用是敛阴止汗; 五味子在四神丸中的作用是涩肠止泻。 3、生化汤的君药是当归; 理中丸的君药是干。 4、脾虚气不摄血之崩漏、月经淋漓不止之证,治宜选方归脾汤;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月经不调证,治宜选方逍遥散。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八法指的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 2、治风剂指的是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风的作用,用治风病的方剂,称之。

三、默写方歌(本题共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逍遥散 2、六味地黄丸 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共3分) 简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中的作用。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补气升阳;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补气生血;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益气固表止汗。 五、问答题(本题共1题,共7分) 试分析二汤的组成原则。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利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合半夏即小半夏汤,助二降逆和胃化痰,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六、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首先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经》 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精选方剂学解表剂练习题

1.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2.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败毒散 3.麻黄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4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7.组成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香薷散 E.以上均非 10.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11.麻杏甘石汤的功效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12.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13.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方剂学习题

第一章绪言 一、选择题 型题】 【A 1 1.方剂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20世纪50年代 E.秦汉时期 2.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E.《医 方考》 4.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方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外台 秘要》 5.《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A.吴仪洛 B.张仲景 C.汪昂 D.陈修园 E.张秉成 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A.《济生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7.十五世纪前收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医方集解》 D.《普济方》 E.《医方考》8.《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孙思邈 B.张景岳 C.王焘 D.葛洪 E.成无己 9.《中医方剂大辞典》编辑出版是在 A.宋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国时期 E.新中国成立以后 10.著《千金方》一书的医家是 A.葛洪 B.孙思邈 C.张仲景 D.吴昆 E.张景岳 11.《时方歌括》的作者是 A.吴仪洛 B. 吴昆 C.汪昂 D.陈修园 E.张秉成 12.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方剂,其出处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普济方》 C.《伤寒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B型题】 A.《五十二病方》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肘后备急方》 E.《黄帝内经》1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14.最早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书是 15.以简、便、廉、效为特点的方书是 A.《伤寒明理论》 B.《普济方》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医方集解》 16.首开方剂学中方论研究之先河的著作是 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18. 促进了方剂释义研究,首开方剂综合分类的著作是 【X型题】 19.由宋代政府组织编写刊行的方书是: A.《外台秘要》 B.《太平圣惠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圣济总录》 E.《宣明 论方》

最新方剂学多选试题库

A 安神剂分为(BD)。 A泻火安神 B滋养安神 C养血安神 D重镇安神 E益智安神 B 百合固金汤主治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BCDE)。A咳嗽气喘 B痰中带血 C咽喉燥痛 D头目眩晕 E午后潮热 补中益气汤中具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CE)。A黄芪 B橘皮 C柴胡 D党参 E升麻 补中益气汤的主治病证包括(ACE)。 A脾胃气虚 B脾虚夹湿 C气虚下陷 D表虚自汗 E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包括(BCDE)。 A茯苓,山药 B升麻,柴胡 C当归,橘皮 D白术,甘草 E黄芪,人参 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有(ABDE)。 A行气 B降逆 C通阳 D化痰 E散结 败毒散的功用是(AD)。 A散寒祛湿 B解表散寒 C兼清里热 D益气解表 E理气化痰 白虎汤证临床表现可见(ABCE)。 A壮热面赤 B烦渴引饮 C汗出恶热 D时有谵语 E脉洪大 八正散的君药是(BD)。 A车前子 B滑石 C萹蓄 D木通 E瞿麦 不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共有的药物是(BDE)。A黄芩、柴胡 B人参、甘草 C生姜、大枣 D枳实、大黄 E芍药、半夏 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BCD)。 A补阳 B补气 C活血 D通络

E行气 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中共有的药物的是(DE)。A白术 B人参 C黄芩 D黄芪 E当归 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共有的药物有(ADE)。 A石膏 B麦门冬 C竹叶 D粳米 E炙甘草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君药是(DE)。 A橘红 B茯苓 C白术 D半夏 E天麻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ABD)。 A寒热互用 B辛开苦降 C刚柔相济 D补泻兼施 E表里双解 C 柴胡在四逆散中的配伍特点意义是(ADE)。 A透邪外出 B解肌退热 C和解少阳 D疏肝解郁 E升发阳气 D 大承气汤的组成中含有(ABCD)。 A大黄 B芒硝 C枳实 D厚朴 E炙甘草 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AB)。 A泻热破瘀 B散结消肿 C活血化瘀 D理气止痛 E活血止痛 大黄在茵陈蒿汤中的配伍意义是(ACE)。 A逐瘀 B散结 C通便 D软坚 E泻热 独活寄生汤的功用是(BCDE)。 A利湿热 B止痹痛 C补气血 D祛风湿 E益肝肾 导赤散功用是(ACE)。 A清心 B健脾 C利水 D泻下 E养阴 导赤散组成药物有(ABCD)。 A木通 B生地 C竹叶

方剂学试题

方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我国第一部“成药典”之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D.《太平圣惠方》E.《医方集解》3.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神农本草经》 4.《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A.张秉成B.吴仪洛C.汪昂D.喻昌E.吴谦 5.在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是: A.《伤寒明理·药方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以上均非 6.首次完整地提出“八法”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医学心悟》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首先记载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E.《医方考》 8.《伤寒明理·药方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B.孙思邈C.成无己D.张元素E.张子和 9.《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 A.314首B.413首C.365首D.13首E.5300余首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七方”的内容: A.大方B.小方C.急方D.复方E.单方 11.下列关于“治法与方剂”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拟定的治疗方法B.治法是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后制订的C.治法是组成方剂的依据D.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E.从发展史看,治法是先于方剂而形成的 12.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A.方从法出B.以法统方C.方以药成 D.治法是组方的依据E.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13.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B.温、补C.固、通D.消、和E.清、吐 14.“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和法B.温法C.消法D.下法E.清法 15.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汗法B.清法C.补法D.消法E.温法 16.吐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痰涎阻塞在咽喉证B.顽痰蓄积在胸膈证C.宿食停滞在胃脘证 D.误食之毒物尚留胃中证E.湿浊困阻于脾胃证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药剂学习题集(营销)

《药剂学》习题(营销专业)班级———————— 姓名————————

第一章绪论 A型题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5个备选答案组成。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剂型是药物供临床应用的形式 B.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 C.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不同的 D.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 E.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即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虽然是溶液剂,但是只能内服 B.胶囊剂 C.气雾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3.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 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 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生物制品批准文号格式为 A、国药准字H xxxxxxxx B、国药准字Z xxxxxxxx C、国药准字J xxxxxxxx D、国药准字S xxxxxxxx E、国药准字T xxxxxxxx 5.关于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方是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配的一种书面文件 B.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 C.医师处方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D.协定处方是医师与药剂科协商专为某一病人制定的处方 E.法定处方是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 6.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药店购买 A、麻醉药品 B、医疗用毒性药品 C、精神药品 D、进口药品 E、儿科处方药品 B型题B型题又称配伍选择题。其特点是在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答案,每题仅有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以不被选用。题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