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听小陈税务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听小陈税务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听小陈税务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听小陈税务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间接计算方法

纳税申报表,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理解

1.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的讲:暂时性差异,现在纳税调增,将来纳税调减,将来少缴企业所得税,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弥补亏损,因将来能抵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通俗的讲:暂时性差异,现在纳税调减,将来纳税调增,将来多缴企业所得税,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形成递延所得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对应关系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交税费发生对应关系 1.预计负债P18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应收款项P165、存货P168、固定资产P179、无形资产P181计提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折旧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固定资产差异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P162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发生对应关系 1.P155类似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P156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商誉发生对应关系(企业合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资本公积发生对应关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1.存货销售 借:所得税费用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10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100*25% 转销时应纳税所得额6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所得税费用20*25% 借:所得税费用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所得税费用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6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经典例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8 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正保公司2008年发生广告费支出1 0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2009年发生广告费支出4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正保公司对其所销售产品均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正保公司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08年没有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 2009年,正保公司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100万元,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9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5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3)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2日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4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采用5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2009年末,因该项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对该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项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没有变更。 (4)2008年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500万元,2008年末该项交

如何确认房地产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如何确认房地产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某审计案例:某房地产企业2016年年末利润总额-4975.32万元。审计项目经理根据年末亏损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243.83万元。同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披露事项如下: 这种处理存在两个问题: 1.未对预收账款的预计毛利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应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而并不是会计中确认的亏损额。 房地产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明确的几个事项: 1.应遵循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同时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因此,会计上对于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应是基于税法规定确定的预期的应缴纳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额。在预计可转回的情况下,才能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关于预售款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第九条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按预收款和计税毛利率计算出预计毛利,并计入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做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例题解析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例题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8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正保公司2008年发生广告费支出10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2009年发生广告费支出4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正保公司对其所销售产品均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正保公司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08年没有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 2009年,正保公司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100万元,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9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5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3)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2日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4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采用5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2009年末,因该项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对该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项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没有变更。

(4)2008年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500万元,2008年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650万元,2009年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570万元。 要求: (1)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9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2008年末 计算2008年的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000+(1000-5000×15%)+200-(400/5-400/10)-150=8260(万元) 应交所得税=8260×25%=2065(万元) 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 事项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0-5000×15%=25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0×25%=62.5(万元) 事项二,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0 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万元)

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基础知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 1,暂时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是暂时的,以后会一致。 2,永久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永久的。 3,可抵扣晢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记忆为: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核算,但是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核算,两间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负责。 5,永久性差异要调整应纳税所得,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责。即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所得税费用和 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 一,进一步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责 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以资产账面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资产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200,会计按200交,会计问题,但是税局按100收,收少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负责,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比如资产账面100<计税200 ,理解为应交纳100,但是税局按200收,收多了,以后会退回,所以确认资产,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1,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负责要以计税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负债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100,税局按100收,税局没问题,但是会计按200交,交多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 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 ):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导致会产生永久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另: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 1、定义: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2、现实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责的主要情形: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1)、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 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2)、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

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与举例

征地费用记入“无形资产”的核算某公司准备征用一块土地,征地时首先发生的环评费、赔偿费等先进入什么科目核算?能随时进入“无形资产”核算还是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再进入“无形资产”核算?如记入“无形资产”核算是否进行摊销? 解答: 该公司提到的问题没有明确征用土地的用途。如果是为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适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如果自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征用前发生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中,待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按以上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技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所得税》准则废除了原有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要求企业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目前,由于新所得税法与新所得税准则之间产生差异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理念的引入,因此,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新准则下所得税不仅仅是费用,甚至可能是所得税收益,这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重点在于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一个“计税基础”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计税基础”不同于“纳税基础”。由于计税基础这个概念缺乏逻辑基础,因此“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较好理解,而负债的计税基础通常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我认为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从税法的角度来看资产和负债,反映的是税法对资产和负债有关项目的处理规定;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金额,是会计核算的结果,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遵循的是会计准则的规定。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核算时通常遵循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3)分析、计算暂时性差异;(4)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5)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一、字面理解拆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将来的事情所得税:因为所得税产生的(通俗的说税会差异)资产:具有资产性质,“资产”就是将来可以“抵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少缴税;负债:具有负债性质,“负债”就是将来要“多缴税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多缴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产生【例1】2016年存货账面价值300万,按会计规定提了减值准备60万,账面价值只有24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1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提的减值准备6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纳税调增额60万,将来可以调减60万,就是将来可以多“抵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的数额:60万×25%=15万;;(2)2017年如果全部销售,账面销售成本是240万,但是以前提的减值准备没有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300万,纳税调减额60万,形成的资产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冲回了。【例2】2017年账面股票购买200万,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240万(好像16年行情没有这么好,当做例子),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1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万,不算企业所得税口径下的所得,不要缴企业所得税,所以纳税调减额40万,将来可以调增40万,就是将来可要多“缴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形成的数额:40万×25%=10万;(2)2017年如果全部卖了,账面股票成本是240万,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账面值变动4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200万,纳税调增额40万,形成的负债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负债10万冲回了。学习和实务中:建议多哪几个例子这样列举一下,比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往来账款减值准备等等。三、注意点和总结1.只有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永久性差异肯定就不会了,比如业务招待费,当年纳税调增,将来打死也不让您调减,就不可能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形成原因(1)当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可“抵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当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多“缴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3)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弥补亏损,因将来能“抵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通过损益科目“所得税费用”核算,所以所得税费用可能是负数; 4.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只在资产负债表日才体现(通俗的说就是年报时才体现),平时不需要体现。四、确定递延所得税步骤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第87讲_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种类 【手写板】 含义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种类 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 含义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 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其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多交税) 情形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 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 含义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 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 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少 交税) 情形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 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二、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的相关项目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 【例20-14】 A公司20×7年发生了2 0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A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答案】 该广告费支出因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1)账面价值=0(万元) (2)计税基础=2 000-10 000×15%=500(万元) 相关结论: 资产:账面价值0与其计税基础500万元之间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20-15】 甲公司于20×7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2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 【答案】 该经营亏损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从性质上可以减少未来期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手写板】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几乎无条件的确认) 1.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即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应高估资产、不应低估负债。 (1)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组成部分;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

第十九章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十九章 所得税 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 详细描述: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要充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谨慎考虑。 注4: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时建立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基础上,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注5:2.税法规定企业正常的经营亏损可以在以后年度,连续五年内税前弥补,将来可以少缴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注6:准则规定不论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还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都是不要求折现的。 例题: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A.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因非同一控制下免税改组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因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商誉账面价值的增加会进一步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价值量的变化不断循环。因此,对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下列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不应计入所得税费用的有()。 A.企业发生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 C.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 正确答案:B,C 解析:选项B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资本公积;选项C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商誉。 3.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叙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B.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C.当某项交易同时具有“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两个特征时,该项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D.当某项交易同时具有“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两个特征时,该项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答案:A,C 解析: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予确认:①该

2019年会计考试辅导:第78讲_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的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未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准则中规定不予确认的情况外,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提示】若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题】甲公司2×18年12月1日取得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取得成本为22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2×19年2月10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190万元。假定未来期间甲公司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要求: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18年12月1日 借:其他债权投资220 贷:银行存款220 2×18年12月31日 借:其他综合收益20 贷:其他债权投资20 2×18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2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万元(2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 贷:其他综合收益5 2×19年2月10日 借:银行存款190 投资收益10 贷:其他债权投资200 借:投资收益20 贷:其他综合收益20 借:其他综合收益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请以接受捐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问题】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请以接受捐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解答】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发生时,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将来转回时,计入贷方。 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发生时,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将来转回时,计入借方。 这样说,可能还是很不好理解,关键的一点是怎么区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明确一点,可抵扣和应纳税都是针对未来而言的,如果这个差异在未来可以在税前扣除,那么就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要纳税,所以,对于会计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如果这个差异在未来是要纳税的,那么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本期是不纳税的,所以,对于会计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这两项差异在转回的时候,都在反方向转回即可。 例如:假设企业除受赠所得外其他的生产经营所得会计利润每年均为100万元,受赠所得为200万元,符合税法规定按5年征税。不考虑其他事项,就捐赠

来说,捐赠当年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是按会计利润计算的,那么这部分捐赠所得的营业外收入包含在会计利润中,所以,当年的所得税费用应当包括捐赠所得应计的所得税。税法上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5年征税,那么,当年计入应纳税得额的只是1/5,所以,对于另外的4/5形成了暂时性差异,应当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处理应当是: 受赠当年: 借:借:所得税费用 100×25%+2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1/5×25%+10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4/5×25% 以后四年,每年会计处理应当是: 借:所得税费用 10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1/5×25%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第21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释义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企业认为应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但税务局已先收取。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企业认为应在当期或之前就缴纳的税款,但税务局一直到当期尚未收取。这意思是,企业先欠着税务局的税款,但也知道这是迟早要上交税库的。 来源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以下来源: 1、应收账款。会计逐年计提减值算费用,税务在损失时算费用。企业一般是计提减值在前,实际核销在后,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2、存货。会计逐年计提减值算费用,税务在损失时算费用。企业一般是计提减值在前,实际处理或卖出在后,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3、广告费。会计只要发生了算费用,税务不超过当年营收15%的算费用,超过部分在以后年度慢慢抵消。这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4、以往亏损。会计跟当期没有影响,税务未来五年的利润可以先填补亏损。该项不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却导致税务利润变少,会部分或全部抵消之前产生的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5、内部交易损益。合并时抵消不计,税务各个公司单独核算。税务局是按照一个一个真实公司收税,并不区分是不是关联交易,或者可能产生合并报表范围内企业间的销售,在税务局认为是利润,而在公司合并报表中,并不认为是利润的情况。如,母公司卖了一批货给子公司,而子公司尚未将这批货销售出去。在合并报表上这批货只体现为存货,但在税务局眼

注会会计-第95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3),所得税费用及列报(1)

第95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3),所得税费用及列报 (1)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 与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主要有: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变动金额、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等。 (二)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用于抵减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但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而不予以确认。购买日后12个月内,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前损益;除上述情况以外,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提示】此处指的是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购买日后符合条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对购买日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 【教材例20-20】甲公司于20×8年1月1日购买乙公司80%股权,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会计准则规定与适用税法规定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购买日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假定购买日及未来期间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购买日,因预计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确认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购买日确认的商誉为50万元。 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事实于购买日已经存在,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000 贷:商誉500 000 所得税费用250 000 假定,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根据新的事实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新的事实于购买日并不存在,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750 000 (三)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四、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重新计量。 【例题·多选题】甲公司2×18年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19年6月20日修订了企业所得税法,从 2×19年7月1日起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2×17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机器设备,该设备原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有点长,如果你学习所得税学得很晕,就耐心的看完小鱼写的这篇文章吧,相信你看了以后,对所得税的核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要整理学习所得税的主线: 四步计算所得税:计算利润总额并进行纳税调整——弄清暂时性差异并 计算递延所得税——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这一章很简单,大家不要怕,我说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分录,四个科目,最容易记了,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却觉得它难呢?这是因为所得税不会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它总是和别的章节串在一起出现在试卷中,所以形成了难度。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学习所得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把它看成单独的一章,记下它的分录,背下它的一些原则,搞清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区别,明白每一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把它串进其他章节里一起学习,这样,所得税就很容易的掌握了。所得税不难,不要怕它,你越怕就越糊涂,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稍努力一下,只要脑筋没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掌握它。 另外,我要引用会计实务版的版主机器猫鬼谷子的话: 所得税这一章主要还是要掌握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比如说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点在于确定税前扣除扣除的金额,而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导致的时间性差异,所以所得税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只有掌握了各自是如何处理的才能体会到 暂时性差异的本质。

另外对暂时性差异的含义也需要理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将来是可以抵扣的,当期不允许抵扣,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以后要并入纳税。 所以从字面上要了解暂时性差异的税法处理本质。 然后从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去分析。比如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会计上当期扣除了,但是税法不允许当期扣除,而是要以后抵扣,所以很明显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上确认收入了,而税法要求分期确认收入,也就是说税法上要求以后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需要,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清楚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仔细看看自己哪个方面还比较薄弱,按照上面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掌握,不要一味所得税 很难,理解了以后很简单。 我觉得机器猫虽说得廖廖数语,却说中了所得税这一章的灵魂——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上造成的差异。大家看完我的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 体会一下机器猫的精典总结。 好了,下面我就叙述一下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思 路。 首先要明白一点,会计上学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并不包含个人

递延所得税资产跟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怎么产生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跟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怎么产生的? 浏览次数:620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1 20:08 |提问者:琵琶虾虾 最佳答案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