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_文化资本与休闲_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文化_文化资本与休闲_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文化_文化资本与休闲_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文化_文化资本与休闲_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文章编号:1000-8934(2005)10-0068-06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

———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①

马 惠 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北京 100081)

摘要:当今,“文化”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什么是文化?文化赖以什么得到传承?什么是文化资本?文化何以成为资本?什么是休闲?休闲如何延续文化?休闲如何构筑文化资本?本文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讨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使休闲和文化走出概念的圈子———一是获得文化的真谛;二是升华我们的休闲生活;三是为经济注入文化资本。

关键词:文化;文化资本;休闲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02-19

作者简介:马惠娣(1951-),女,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任职,学术方向:休闲研究、科技与社会。

①笔者于2004年9月至11月对美国有关院校进行了访学,在美国期间,先后访问了纽约州立大学柏切思学院、乔治?梅森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大学,并在多个美国人家庭中生活,从跨学科的角度与多位同行进行了交流;参观、考察多个家庭、学校、教堂,以及公共游憩场所。此间收获颇多,并对文化与休闲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引 言

当今,“文化”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什么是文化?文化赖以什么得到传承?什么是文化资本?文化何以成为资本?什么是休闲?休闲如何延续和传承文化?如何构筑文化资本?本文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讨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使休闲和文化走出概念的圈子———一是获得文化的真谛;二是升华我们的休闲生活;三是为经济注入文化资本。

1 关于文化

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几百种,其中几个要素被公认,诸如,教养、教育、信仰、生活方式等等。

(1)文献记载中的“文化”,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本指“以文教化”。《周易》“贲”卦《彖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看作“文化”的原始提法。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1〕

在《康熙字典》中,对“文”字解释有多项,其中【史记谧法】的注释是:“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揭示了“文”的内涵与外延

〔2〕

。“化”的解释也有多项,其中【说文】的注释是:“文,教行也。”【增韵】说:“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

下谓之‘化’。”

〔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被解释为: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②泛指—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如“学文化”即指学习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识,又如对个人而言的“文化水平”,指一个人的语文和知识程度。③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

文化以柔远。”

〔4〕(2)西方的“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cultura ,具有多种

含义 ①对文艺等的深刻了解和鉴赏②一个社会智力发展的状况③智力表现的形式④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

象、社会惯例等⑤锻炼、训练、修养等〔5〕。

《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将“文化”概念分为两大

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即: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

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

的体现〔6〕。

(3)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定义 文化学的奠基者E 1B 1泰勒(E 1B 1Tylor ),曾在他的《原始文化》

(1871年)“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第21卷 第10期2005年 10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1,No.10

Oct.,2005

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7〕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作了一些总结:①文化是学而知之的。②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③文化具有结构。④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⑤文化是动态的。⑥文化是可变的。⑦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⑧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8〕。

当然,也有人把文化区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也有人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也有人将文化划分出三种模式:全局性模式、总体性模式、类型性模式;也有人把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9〕。

在现代文化研究中,对文化的区分出现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等新概念。

此外,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都有相应的文化概念,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政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等等。

人们不厌其烦地定义文化、解构文化、重构文化,表明了文化之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一方面,探寻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文化对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利益、自由、生存状况的关注;另一方面,表明人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不断创造人类新的文明,新的文化历史。

简单概括,文化就是人文之化。以人为本,并凝聚成道德、仁爱、教育、信仰、游憩、科学、艺术、审美等形态,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历史链条的一个个连接点。

2 关于文化资本

(1)关于资本形态 资本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不仅在经济学领域,而且在普通人生活中“资本”也是一个热点。对于大多数人的认识来说,资本就是钱!如今,随着人的生活形态的变化,“资本”的概念与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思想大师布尔迪厄对于资本的见解非同凡响。他说:“资本是一种铭写在客体与主体结构中的力量,它是一条强调社会世界的内在规律性的原则,正是这一点使得社会游戏超越了简单的碰运气的游戏。”〔10〕资本之所以是主客体结构中的力量,是因为,“资本依赖于它在其中起作用的场,并以多少是昂贵的转换为代价,这种转换是它在有关场中产生功效的先决条件。”〔11〕

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以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形态:①经济资本,这种资本可以立即并且直接转换成金钱,它是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的;②文化资本,这种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能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③社会资本,它是以社会义务(联系)组成的,这种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某种高贵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的。”〔12〕

(2)关于文化资本 人类对资本的定义,从最初的研究开始,尽管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却始终没有超越经济主义的范畴。传统的经济定义尤其忽略了,“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性收益,依赖于家庭预设的文化资本上这一事实。”〔13〕人、财、物的资本固然重要,但是“文化资本”整合其他资本的作用和能力却日趋显现。

何为文化资本呢?布尔迪厄认为,通常有三种形式存在:“①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②客观的状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辞典、工具、机器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体体现。③体制的状态,是一种客观化的形式,这一形式必须被区别对待,因为这种形式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原始性的财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这笔财产的庇护”,“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具体状态之中的,即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它预先假定了一种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包含了劳动力的变化和同化,所以极费时间,而且必须由投资者亲历亲为,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不能通过他人的锻炼来获得那样。”〔14〕

布尔迪厄把“早期家庭教育投资”、

“能力”和“节约时间”看作衡量文化资本的最精确的途径,他说:“这种资本与个人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而且“文化资本的获取总是被烙上最初条件的痕迹”,“一方面取决于整个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取决于从一开始就不延误、不浪费时间起步的”,“取决于他的家庭为他提供的自由时间的长度,自由时间指的是从经济的必需中摆脱出来的时间,这是最初积累的先决条件。”〔15〕在布尔迪厄看来,教育与教养,是最大的资本,是最有能力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资本。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以文化资本为形式的资本其隐形流通的效果,在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中就越具有决定性”〔16〕。

(3)文化资本的本质 概括起来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首先是强化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重要,这种教育非但是技术技巧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养、德行、人性的教育。其次,强调能力教育,即: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社交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欣赏能力等的培养。第三,要人们学会节约时间,学会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因为充裕的闲暇时间是个体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要人们学会止欲,学会摆脱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个体精神的羁绊,学会放弃对物的贪婪和占有,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欣赏生命、生活,有能力促进身心平衡、社会经济文化和谐。

文化资本的浮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是以商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转变。任何一个政府的发展政策目标应当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不再是G DP,而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的增长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增长服务。真正的经济增长不仅仅取决于财、物资本(有形资本),更取决于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的深刻性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经济行为使货币得以实现后,接着文化目的就快速替代经济目的。缺乏以文化资本投入为基础的经济,其注定是不能持续的、不能巩固的。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

3 关于休闲

(1)休闲的价值 “休闲”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也无不充满激情地赞美“休闲”。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17〕。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①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积累文化资本最重要的途径与手段之一。

(2)休闲不仅是一个概念 休闲与家庭、教育、科学、宗教、游憩、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休闲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人、阶层、团体所拥有,而是所有人都拥有。休闲既是精神层面的活动,更是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须臾不可分离。因此,有人说:“是休闲把人区分开”。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人要完成工作安排给你的一切程序、遵守它的规则,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而休闲则是完全由自我掌控的时间,可以做你自己喜爱做的事,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自我。休闲是我们的存在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是提升人类生存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基础。

休闲还是维系稳定的家庭关系、促进人性教育、给予创造能力、学会体验、学会审美、坚定人生信仰、传承文化历史的重要空间与载体。因此,关注休闲,就必须真正地从本质上理解家庭、教育、宗教、科学、艺术、游憩的内涵,惟此休闲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我们血肉之驱的重要基础,是塑造个体人格、精神、气质、道德伦理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单位。家庭是社会的支柱和最基本单位,是价值和理想的源泉,是保障个人安全、减少对个体社会压力的港湾;家庭在生养、培育下一代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责任;家庭在教育和传播价值观、信仰及文化传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构筑文化资本的“首善之区”。

(2)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重点指学校对儿童、青少年培育的过程。广义的教育是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18〕。“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而且要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不仅是生成新的知识,而且要把知识用来为人类服务;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而且要培养能够增进社会公益的公民;不仅相信个人的价值,而且相信世界给每一个人都有容身之地;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从依靠走向独立,从兴趣走向责任,从自我到社会行为。”(美国教育学会)教育对人类之重要,可从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折射出来:“地面多一所学校,社会就少一座监狱”。

(3)科学 一个独特、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爱因斯坦曾对科学做过这样的评价:“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很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19〕他的第一层意思是,科学走在生产的前面,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而另一层意思是:科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依据,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已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思想解放的先导。尤其当科学被看作是社会文明尺度的时候,它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原则。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同时也在造就人的内在品格———一种极其宝贵的人类精神———科学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越快越广泛地按照理性的原则渗透到个人和公共的生活中去,渗透到教育、组织机构以及经济和社会当中去,所构筑的文化资本的基础就越雄厚。

(4)宗教 是一个与特定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宗教包含了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几乎全部要素,是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神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美学、民俗学、艺术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的文化领域。“宗教的本质是一种个人或社会对终极能动过程的体验,是试图把生活之最高价值的事物引入生活,由此达到超越人自身的境界。宗教过程追求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安全感、与世界和谐的宁静感,对基本社会团体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创造性的有规律的生活的责任感。”〔20〕。真正的宗教讲求善良、诚实,对施主感恩,对不幸者同情。核心在“仁”。以儒教为例,“他的学问的最重要部分是:儿子怎样尽孝,父亲怎样作到慈爱,兄长怎样爱护弟弟,弟弟怎样尊敬兄长,———即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如何实践伦理规范的学问。它的范围扩展到如何入世、执政、使国泰民安;如何与世界保持和谐统一,如何为天下之人建立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儒教徒的学习进步过程,即从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到完全实践人际关系中的和一切制度中的法则,再到他的‘良心’和‘人性’完全显现,成为真正人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做人的学问’的含义。”〔21〕宗教与人的休闲生活关系密切。没有休闲意识,就很难接近宗教信仰;没有宗教信仰,很难有真正意义的休闲。

(5)艺术 与社会人生关系密切,“是她使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理想之光,是她使人类产生永远追求的力量,是她为充满矛盾的人生开放出心灵之花,是她使人在静观之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是她在召唤处于长途跋涉中的人们,卸下俗务的重担,到艺术的殿堂里徜徉,给人性以光芒。”〔22〕艺术的本质在于美和创造,她教会人们对美的欣赏,获得精神与性情的陶冶,因而她的魅力巨大。没有艺术,这个世界就会暗淡无光,人的心灵就会充满龌龊,智慧就会枯竭,社会就会杂乱无章、面目丑陋。艺术是人类一种目的性的行为,她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经过复杂的精神再生产的圆圈,又回到社会生活中。艺术与宗教是一对孪生姊妹,在很多情况下,宗教信仰的伟大时期,往往又是伟大艺术兴盛发达时期。人类的早期,宗教与艺术往往互不分离,我们可以从大量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1卷 第10期

①成为人(state of becoming),是休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美国休闲研究学者约翰?凯利提出。从本质上讲,休闲应当被理解为一种“成为状态”,是人“成为人”的一个过程,是人生自我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种状态和过程中,更多地是指一种人的价值取向。

洞穴壁画、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看到它们的关系之密切。因为,伟大艺术的诞生需要环境和心态之宁静;而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才能发现美,从而创造出种种美的和动人的艺术作品。

(6)游憩 游憩,泛指人的消遣、游玩、社交等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庄子?外物》),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游憩何止一个“玩”字可以了得,这里有深奥的“礼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君子之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礼记.学记》)郑玄注:“游谓闲暇无事之游,然者游者不迫遽之意,”《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杨伯峻注:“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23〕“六艺”对规范社会、教化子民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中华休闲文化的基础内容。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尽管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绝大多数人是目不识丁,但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状况,这些“高雅”的文化形式常常以世俗化的面貌和形式去扩展自己的影响,争取更大的受众面,形成了由文化精英引导,黎民百姓直接参与的历史局面。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代休闲研究的视野中,游憩更强调体现一种文化创造精神,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氛围、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欣赏;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更注重“人文关怀”的态度。她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促进人的多方面的发展。把生活变成“诗”,也许是一种最高形式的休闲状态。千百年来,每当闲暇之时,便想到做游憩,而游憩中的发现与体验,才会使人“诗意地栖居”。良好的游憩活动影响着和丰富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这个内涵也可以从英文recreation的词义中得到解释。recreation是一个合成词,前缀Re,表达“不断”、“反复”、“重复”的意思;而creation的意思是创造。Recreation原意是指“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有身心的放松、休憩”之意。因为要创造就要有休闲生活,就要有玩耍行为,就要做适当的游憩活动,就要为行为者建造游憩的场所。正因为人有了休闲的生活,有了玩耍的行为,有了适当的游憩活动和游憩的场所,人的创造力才得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教养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提升。Recreation深刻地揭示了休闲与创造及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科学、宗教、艺术、游憩等既是文化的创造物,又是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载体,离开这些具体事物的存在,文化何存?!同样,休闲离开了家庭、教育、科学、宗教、艺术、游憩等载体,休闲也是一纸空文!反之,科学、艺术、宗教很难发展。

4 用休闲传承文化、构筑文化资本

自然,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产生不同的休闲、文化和文化资本的形态,但是,无论千变万化,休闲传承文化,文化为经济构筑基础,则是不变的法则。也许有人提出质疑:是否把

休闲的作用说得太高了?①这个质疑可以被理解。

众所周知,近现代以来,在中国,人们普遍接受“玩物丧志”的说法,“闲情逸致”多年来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批判,“闲生是非”更是让人远离“闲”。在这样的情势下,“休闲有何价值”的质疑不难被理解。当然,就更不能把休闲与传承文化、创造文化资本联系起来。但是,只要翻开源远流长的5000年中华文化史,这个“质疑”便反遭“质疑”。

(1)坚实的文化底蕴,必然创造强大的文化资本 清代中叶之前,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令世人所瞩目。5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以他们的休闲生活创造了“风?雅?颂”。中国还是世界上关于“礼”的历史记载和历史典籍最早、最丰富、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之一,流传至今的《周礼》、

《仪礼》和《礼记》,滋养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作为六经不仅孕育了儒家文化,亦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气质与性情。“春秋编钟”造就了春秋和两汉时期中国的音乐盛世。孔子作为最伟大的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表明了我们民族曾经是多么的尊师重教。老子的《道德经》,既是他散淡无为的杰作,又是对如何做人处事以及享受休闲生活的教诲。到了盛唐时期,更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留下唐宋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至今仍熠熠生辉。即使到了清朝中叶,中国仍是世界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

坚实的文化底蕴,必然创造强大的文化资本。我们可以信手拈来中国历史上由于经济的强大而创造的辉煌:古有大禹治水;战国初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秦始皇时期“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汉朝史臣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600年前郑和率众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历史发展的事实,不难让我们看到休闲、文化、文化资本关系之密切。

(2)休闲创造并发展科学、哲学与艺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最懂得利用休闲进行文化和艺术创造的民族,古代圣贤们常常将休闲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紧密地连在一起。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老子清静无为成就《道德经》等等成为中国人生命哲学、自然哲学的主脉。至今,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濒临危机的时刻,异民族试图从中国文化中找到解决拯救危机的良方。

中国人对休闲的爱好,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她是产生于一种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的气质中,人们在休闲的状态中———肌肉休息着,血液循环也更趋有规则,呼吸也更缓和,一切视觉、听觉,以及神经系统也多少在休息中,身体处于完全的平静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才能精神集中、思想敏捷,头脑才是自由的,因之我们才能欣赏,才能感知生命的美好、自然的美好、万物的美好。

毫无疑问,聪明地用“闲”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休闲状态,需要良好文化的滋养与孕育;良好的文化给休闲生活以自由、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

①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传承肯定有多个途径与平台,本文只限于休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肯定休闲传承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

快乐与创造。难怪俄罗斯作家契可夫说,“人类没有休闲,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社会进步史也是一部休闲史。没有休闲难有真正的艺术、哲学、文学、科学与宗教,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对于“休闲”的赞美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自古希腊时代起,休闲便成为创造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历史表明:没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就没有欧洲现存的文化,就不会造就出大批的人文主义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音乐家、科学家,诸如我们熟知的亚当?斯密、蒙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莎士比亚、伏尔泰、牛顿、席勒、贝多芬、马克思、爱因斯坦、罗素、毕加索等等这些最有创见和最为敏锐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留下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留下了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体系,留下了欧洲浪漫主义的诗作,留下了至今仍充溢着浓香的咖啡屋(产生思想和创造灵感的地方),留下了贝多芬的交响乐,留下了安徒生的童话,留下了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留下了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留下了不朽的哥特式的建筑,留下了称誉于世的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每一项创造都放射出人性的光辉,而所有这些创造都与他们的休闲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类离开了休闲就是一架周而复始的劳动机器!

5 启 示

当今,以休闲的方式构筑文化资本在西方国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更愿意在构筑温暖的家庭①、接受良好的教育②、培养仁爱之心、鼓励自由创造、学会体验与欣赏等等方面培育文化资本。

(1)休闲的方式更注重人的内在品质的表达

1)志愿者作为休闲的形式正在兴起 以美国为例,人们

自愿地组成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为的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募捐、做义工、助学、参加环保、动物救治等等。志愿者和志愿者活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的黏合剂、文明的助推器,是美国社会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是美国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据统计,在20世纪

90年代初,美国的志愿者组织总数超过100万个。每年有

占美国人口的51%的成年人曾为各种事业和组织机构提供某种服务。一般志愿者每周提供412个小时的服务。美国人总计将205亿个小时用于志愿服务活动。其中157亿个小时属于正规的志愿服务。这些时间相当于900万个专职雇员所作出的经济贡献。如果以美元来计算,则相当于生产

了1760亿美元的价值〔24〕

2)以慈善事业推进文化建设 当今西方世界,各种基金

会相当多,仅美国就有大约6万个。到2000年,美国基金会

的总资产达到4860亿美元,占全美G DP 的6%。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全美70%以上的家庭都对慈善事业有某种程度的捐赠,平均的个人捐赠占到个

人收入的118%〔25〕

。比尔?盖茨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

大约407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至今他已经为慈善事业捐赠了256亿美元,并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盖茨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3)闲情逸致中涵养人性 闲情逸致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调剂工作的方式方法,闲情逸致也涵养人性,提升教养,激发创造的灵感。比如,在工作的间隙,点缀一点“闲情逸致”的小环境,既可为员工们减压,又可以在紧张的工作环境里增添一点人情味,这对于员工的心理平衡和企业健康来说都有好处。目前,在美国一种称为“咖啡机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老板、职员和社会学家的青睐。他们说,咖啡机休息处就好像荒漠地区的水泉,不同部门的人在那里碰面,交流信息。这对企业大有好处,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4)淡漠名利、简单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当今有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宁愿选择“更少”,提倡“少做一点、少赚一点、少花一点”的“自愿简单”(VOLUN TAR Y

SIMPL ICIT Y )的生活。休闲消费的另一种时尚是:倡导素

食。食素者③不仅是健康的饮食选择,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道德选择:许多人为了尊重生命而选择食素。

(2)更加注重文化资本的积累

1)珍惜对闲暇时间的利用 思想家罗素曾说,能否聪明

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表明了“闲”与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闲”可以传递出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态度,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教养与文明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开发人的闲暇时间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他们把闲暇时间转化成接受继续教育、发展智力、履行社会职责、从事有益的社交活动、文体活动等等,即把重心放在个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上,间接地从“闲暇时间”中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那些学会了既能享受工作,又能有价值利用闲暇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接受了休闲教育并会聪明地利用闲暇的人。

2)“兴办教育”是构筑文化资本的重中之重 美国拥有最多的大学,有钱的人愿意把大量的钱捐赠给学校(或者是出钱办学校,著名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大学均为私人捐助),这个传统延续至今,使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教育体系。还有相当多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的建设均来自捐款。再以日本和韩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1卷 第10期①②③“素食者”这个词是1842年英国素食者协会的创造,它是从拉丁词语“V EGETUS ”———其含义是“完全的、健康的、新鲜的或者持久

的”———演变而来的。这个词语的原始含义同时涉及哲学和道德领域。素食者是谋求更完美社会的一个基本步骤。素食者,只食用蔬菜,不吃肉类食品、动物脂肪、蜂蜜、奶酪和鸡蛋等。他们选择食素,是为了避免造成动物的死亡。除此之外,他们还希望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能使人类重新适应自然,并找到因大自然基本法则被破坏而失掉的自然平衡状态等。

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不只是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人文关怀的习得。

20世纪60至80年代,西方国家曾付出了“家庭解体”的惨痛代价。近若干年来,回归家庭和稳定家庭的呼声又渐成主流。

为例,日本自明治维新起现代教育就已形成,当“二战”日本战败后国内已是满目疮痍,然而,只要看到好的建筑物,那里必定是学校。韩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3)大兴图书馆和博物馆事业 不惜重金修建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是西方国家的一大文化特色,此举,一为文化传统所致,二为提供休闲消费场所,三为提升人的休闲生活质量,四为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乃堪世界之最。全美国有约9000个公共图书馆,仅在纽约的曼哈顿就有47家公共图书馆和100多家私立图书馆〔26〕。

(3)文化与文化资本“大厦”的建筑决不能一蹴而就

美国人的文化、文化资本的建设,首先从教育、宗教、艺术、读书习惯等方面入手,使整个社会有了良好的互动循环———没有成就卓著的志愿者活动,就不会形成捐助善款的风气;没有大量的善款的捐赠,就没有绝大多数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就没有欣赏艺术的能力;没有欣赏艺术的能力,就没有高素质的劳动生产力;没有高素质的劳动生产力,就没有发达的科学创新能力。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利己、利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人性的改善,满足感、成就感的获得,自我的超越,社会互动中的信任、理解,真善美的弘扬,构筑了一个坚实的精神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态环境。惟此,经济才能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6〕李宗桂1中国文化概论[M]1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15,

61

〔2〕〔3〕(清)张玉书,等1康熙字典[S]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63,701

〔4〕辞海(缩印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8581〔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S]1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13741

〔6〕E B泰勒1原始文化[M]1连树声译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1

〔7〕C克鲁克洪,W H凯利1文化与个人[M]1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41

〔8〕程裕祯1中国文化要略[M]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31

〔9〕〔10〕〔11〕〔12〕〔13〕〔14〕〔15〕包亚明1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191,192,94,193,195 -198.

〔16〕Josef Pieper.Leisure:The B asis of Culture[M].Published By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19.20.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现代汉语词典[S]1商务印书馆,198315721

〔18〕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1商务印书馆,197911351〔19〕〔20〕弗雷德里克?斯特伦1宗教生活论[M]1徐钧尧等译1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12,3,94,911

〔21〕林兴宅1艺术魅力的探寻[M]1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 -2.

〔22〕汉语大词典[S]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1

〔23〕马惠娣1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1401

〔24〕同上,1441

Culture,Cultural C apital and Leisure

———More Reflections on Leisure

MA Hui2di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rt,Beijing100029,China;Editorial Board of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Culture”is the most popular topic in scholarly and non-scholarly discourse today1But what is culture?What makes it possible for culture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What is cultural capital?How does culture become a kind of capital?What is leisure?How does leisure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ation of culture?And how does leisure help to form cultural capital?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cul2 ture,cultural capital,and lei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isure studies in an attempt to take the discussion on leisure and culture beyond the play of concepts1The suggested approaches to that goal are1)getting to the real meaning of culture,2)elevating our leisure life to a higher level,and3)in2 jecting cultural capital into our economy1

K ey w ords:culture;cultural capital;leisure(本文责任编辑 缪音征)

(上接第54页)

book,I suggest a mode of teaching the course,which purpose is to promo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literacy.In my opinion,science is at its five levels,and they are separately explanation in form of knowledge,technology in form of implements,attitude and method in form of sprits,institute in form of organization,and social facet in its backgrounds and effects.I have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of the contents in the teaching based on these lev2 els,and concerned about scientific life and social life.I select the reading materials of the classics in humanities of science to fit the framework.The in2 structor should play a role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analytically,expansively,and in exploring way,rather than to give lectures by the textbook.

K ey w ords:Dialectics of Nature;teaching mode;humanities of science;scientific literacy;classics(本文责任编辑 刘孝廷)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

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含解析

2018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9月8日,工信部副部长在泰达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尽快确定传统能源汽车退出市场的时间,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图为新能源汽车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曲线从S向Sl移动 ①对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免政策 ②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 ③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④对购买者免征车辆购置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图可知曲线从S向Sl移动属于线的平移,是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对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免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盈利增加,吸引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故①符合题意;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会使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而图显示的是价格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引起进出口的变化,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对购买者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话,在汽车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会使需求增加,进而有利于增加供给,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1)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通过题干信息应该对价格、供给、需求三个要素的升高或降低有一个准确的判断;(2)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明确曲线表达的信息;(3)题干信息与选项中曲线转化的文字信息对比。选出正确的选项。

2.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国家发改委提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大国工匠”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此举 ①引导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属于再分配中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 ②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 ③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④有利于尊重知识和人才,完善按劳分配政策,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引导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属于初次分配中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④错误,有利于尊重知识和人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大国工匠”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的做法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3. 地热能属于清洁的新型可再生能源。2018年1月8日,发改委等六部委要求加快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居民供热等领域燃煤减量替代,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此项要求有利于 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升浅层地热能应用水平 ②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区域供热用能结构得到优化 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新型可再生能源驱动发展 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与应用,促进区域供热用能结构得到优化,故①②符合题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发浅层地热能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无关,而且社会资本参与浅层地热能开发,由于市场的失灵,需要注意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不是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4. 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海外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海外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

新闻阅读精选之文化输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之文化输出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落后、保守、专制等。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并且不断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能带来的,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全球格局观念等的吸引力,说到底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改革开放让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快餐、电影、节日等,这些事物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从猎奇到接受,甚至到崇拜,让很多中国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产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国文化的输出让更多国人能够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 (摘编自杨文琴《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与符号化困境》,2018年6月) 材料二: 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幻、武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摘编自昊昊《由海外“<三体热>”说“文化输出”》,2019年7月23日)材料三: 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包装“中国功夫”“京剧脸谱”“中国结”这些传统文化绞尽脑汁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阳春白雪”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传播,但更需要考虑的,是外国人的接受形式。“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 (摘编自王嘉睿《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2019年12月11日)

试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试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摘要】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因为它的古老,更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中国文化经历过高潮、低潮的起伏,并且屡次面临挑战,但是,它却一次次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不曾中绝的古老文化,在当今时代仍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功能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文化是人格的无限扩展。”文化之独特个性、文化体系之特殊价值素质,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精神”。它隐含在人的心灵里,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并发挥着作用,其所具有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只能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具体的物质形式上。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天人合一精神。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态度是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中国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中国哲人把人看作是最为天下贵者,但又主张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虽然也把人与自然看作对立的两方面,但总的倾向是不主张将两者割裂,而习惯于融会贯通地加以把握,寻求一种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视天道与人道这二者为一体)精神。它不但充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体与客体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的认识,还表达了他们对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客体的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就是自然界与人的统一,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过度改造自然,同时人对于自然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我所用。在当今时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一直以来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反对神(包括神的世界、神的权威、神的力量等等)而提倡属于人的东西的思潮。提倡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中国文化宣扬的道德的人本主义,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蕴涵着完善自我的能力。这种思想与近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理论不谋而合,都充分肯定了人进取向善的天性。人本主义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在儒家看来,自我的完善并不具有排他性质,相反,根据人道的原则,个体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人是社会性的,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人本思想的确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并使人们能更有力地抵制外来宗教神学的入侵。 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就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它指导着人们合理地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自古以来,中国的哲人都极力提倡有为、勇于进取,重视“刚”的品德,强调人有要坚定性、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是刚健自强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孟子“舍生而取义”的豪言表现了他坚持独立的人格和气节。这种不畏强暴、不受诱惑、顶天立地的独立的人格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贵和尚中精神。“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和尚中,就是追求所谓的“和合精神”,即在冲突中追求融合,吸收各种优质成分,“和合”成为新结构、新事物、新生命、新思维,“和合”成宇宙万象。“和合精神”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比如宋明“理学

文化资本_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

【经济研究】 文化资本、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Ξ 陈 珏,何伦志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 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要素,文化资本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多家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出分析,以说明文化资本价值作为经济增长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变量,已成为经济利益主体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组成因素。 关键词:文化资本;文化产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820(2007)0420005204 在全球化和文化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已远远超出了文化艺术、文化科学、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及文化活动等范畴,而立足于全球化文化产业的生产力结构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博弈力体系上去探讨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商品与服务、文化符号,等等。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要素,文化资本必将在后工业文明中对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资本”一词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ierre B rou rdileu)首次提出的文化社会学的关键概念。他将“资本”概念广泛应用于文化分析,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资本的文化”领域。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资本的形式》中第一次实证地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他认为,社会界是一个积累的世界,为了理解社会界的积累性,必须引入资本的概念,因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一种强调社会界内在规律的原则。”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赌场,赌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机会均等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惯性、没有积累的世界,既无继承权,也无固定资产”。赌场上每个人有同样的输赢概率,机会是平等的。而社会不同于赌场,社会活动的参加者以异质性的身份参与的,这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拥有不同质和量的资本。资本在场域中是不平均分配的,它是积累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资源。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资本分布结构,体现着社会的资源的权力结构,因而人们的竞争是不平等的[1]。 布尔迪厄将资本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经济资本,这种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往往是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制度化的;(2)文化资本,这种资本能转化为经济资本,往往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 (3)社会资本,它由社会义务所构成,一定条件下也可转换为经济资本,往往是以某种高贵身份的形式被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又将文化资本细分成三种形式存在,即(1)个体积累的具体形式:与身体相关的人力资本,或以“性情”的形式存在的;(2)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即以物质性、信息性与符号性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如文学、绘画、工具、器械等;(3)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即以一种客观化的,必须加以区别对待的形式存在;如学术资格、文化能力、学历、合法的资质等等,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机制等,它具有无限重复博弈与边际效益递增的资本扩张与知识资源特征。 在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体系中,以资本为工具将场域(field)的分析扩大到整个社会,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也是用以竞争的手段,而其中核心就是文化资本。他的资本概念超出了马克思的经济范畴,将资本与权力概念相结合,分析人的利益与行为,研究出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平等性与人们在场域中竞争的不平等性。不管怎样,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资本的角度看待文化,也 2007年7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uly.2007第35卷第4期Journal of X injiang U niversity(Ph ilo sophy Social Science)V o l.35,N o.4 Ξ收稿日期:2007204217 作者简介:陈珏(1974-),女,山西太原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 材料二: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莫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籍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

休闲文化论文

准确把握休闲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北碚区休闲经济 摘要:从休闲业发展规律着手,分析北碚区休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其房展休闲经济的优.劣势,并就其发展前景提出战略思考。 关键词:休闲经济、北碚区、休闲产业 1.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规律 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使得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人为物质生产而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这时候休闲.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就先后产生了。 休闲产业是提供各种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以便满足人们的休闲目的的产业。它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等许多行业,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行业。包括一下几个供给单位:各种购物场所、餐饮服务业、大众休闲场所、公园、野营地、体育设施、产品和服务出行及运输工具。休闲产业的发展有着以下几个趋势:①空间集群②不断创新③向多元化和集中化发展④将处于产业链的高端⑤演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⑥将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⑦向其它行业不断融合、渗透。【1】休闲产业发展有着以下趋势:①文化现代化趋势②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③文化国际化趋势④文化休闲话趋势。【2】 随着休闲产业的普遍发展结果是休闲经济的孕育而生。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以在“生产系统”同“生活世界”之间充当媒介为途径,研究人类的休闲行为和经济显现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科学。【3】 休闲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现阶段的新增长点,发展休闲经济对我国有着总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休闲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2)休闲经济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3)发展休闲经济又利于国名经济的发展。 (4)休闲经济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5)发展休闲经济,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需求。【4】 因此,遵循休闲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发展我国休闲经济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2碚区休闲产业发展现状 北碚区有“重庆的后花园”的美誉,15分钟便利交通,让北碚享受大都市的繁华,良好的植被,在北碚在这样近的距离内有这样好的旅游区是十分难得。

从世界文明看中国历史与文化特色(下)试卷90分

从世界文明看中国历史与文化特色(下)试卷90分 1、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 正确 2、伊甸的意思是“原野上的居住者”,亚当指“未经耕耘的土地”。 错误 3、《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错误 4、苏美尔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等词。 正确 5、古希腊人思考最多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错误 6、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不曾中断的文明。 正确 7、十八世纪之后,中国逐渐落后,文革时期经济几乎崩溃。 正确 8、非洲及西亚地区的部落制、酋长制影响深远。 正确 9、近代以前的西方和日本,土地是可以买卖的。 错误 10、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地产转移十分平常,财富分化是常态。 正确 11、印欧人利用安纳托利亚丘陵上丰富的铜矿和锡矿资源,发明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青铜)冶炼术。 正确 12、截至公元前500年,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逐渐开始。 错误 13、“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在北纬30度上下。 正确 14、宗教学与神学是属于人类超自然的知识。 正确 15、腓尼基字母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

16、约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纸莎草制成的纸。 正确 17、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印欧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 正确 18、早先的印度河原生文明要比雅利安文明优越许多。 正确 19、印欧人利用安纳托利亚丘陵上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发明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青铜)冶炼术。 错误 20、雅利安人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轻易击败了原生印度河文明。 正确 21、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 正确 22、雅利安人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 正确 23、公元前1300年,因《梨俱吠陀》的编成,以雅利安文明为代表的印度古典文明就被称为吠陀文明。 正确 24、希腊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 错误 25、《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的作者是海德格尔。 错误 26、“治天下者,有王霸焉,有黄老焉,有孔墨焉,有申商焉,此所以异也,虽经纬殊制,救弊不同,然康济群生,皆有以矣。”此话出自《计然》。 错误 27、《史记》、《汉书》中的“大月氏人”指的是塞种人。 正确 28、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 正确 29、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遗址和文物代表非洲文明。 正确 30、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一、背景重现 布迪厄出生在法国南部偏远的山区小村,父亲是个乡村邮递员,以后进入法国知识分子的摇篮--- 巴黎高师,求学期间,他在哲学上出类拔萃,同时他的政治意识也明显成长起来。他反对斯大林主义和保守主义体制;他站在左派知识分子这边抨击法国殖民政策。布迪厄与那些出身富有。有文化优越感的精英子弟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未认同精英政治论和唯智主义传统。 大学毕业后,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殖民地和殖民战争可怕的现实,这是布迪厄从哲学进入社会学的转折点。就个人经历而言,阿尔及利亚战争深深地唤起他关怀现实,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的政治冲动。希望用科学研究揭示社会困难的来龙去脉,以自主性的学术批判介入社会。 从知识层面而言,布迪厄的研究工作是在法国战后学术领域展开的。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必然要与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话语联系起来。布迪厄的学徒时期正值法国知识盛行存在主义学说的50 年代。在他看来存在主义夸大了主体的主观选择能力,接受了历史理性主义思想,并沉浸在现象学中,此后结构主义理论登上思想舞台,对布迪厄最初的理论积累和研究道路的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结构主义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经验学科--- 社会学提供了走出实体的,本质主义研究的方法。然而,阿尔及利亚的田野考察使得布迪厄越来越怀疑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可靠性。结构主义如何揭示实践者的生成性活动?由此布迪厄开始抛弃结构主义的“规则”而选择了潜意识的“策略”概念。 布迪厄曾多次说自己的工作是“哲学的田野工作”,意思是指结合经验调查和理论建构的“参与性社会学”研究。排斥经验研究的哲学冥想,掩盖和自然化了社会及知识长于的等级区域。脱离社会实际的流动和丰富的事实;而实证研究则陷入唯方法而方法的琐屑材料中,同样不能透彻地揭露社会世界的隐秘神话。在他长达40余年的研究中迎接了跨学科,多方位的挑战。布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布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布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大师逝去,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文告,称他为最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之一,继涂尔干和韦伯之后使社会学出现新的改观,向众人指出"文化的时代并非经济的时代"。左派总理若斯潘则说布迪厄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批判的领头人物,他个人完成了思想和行动的辩证统一。在同行之中,大家普遍承认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和他一代宗师的地位,但也有人认为只有60、70年代教书时的布迪厄是可取的,后来他过多卷入政治活动,故而此后的著作根本不能称为社会学,而纯属"宣传鼓动"。 二、布迪厄的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

李子柒:中国文化输出的典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5654399.html, 李子柒:中国文化输出的典范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0年第08期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网红博主李子柒彻底火了,不仅荣获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就连央视新闻都忍不住夸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李子柒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万的粉丝,光是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粉丝就有747万,而号称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的CNN粉丝才792万。评论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不吝笔墨地表达他们对李子柒的喜爱:一边不懂一边看,一边求翻译一边看。 “没有什么东西是李子柒不会做的”,她用一双巧手,向已经远离乡村生活的人们展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生活。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琵琶熟,她摘来制成琵琶冰,酸枣掉了满地,她拾来做成酸枣糕。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李子柒可以说样样精通。 然而,这在网友看来很炫的生活技能,在李子柒看来却是她的求生本能。 这个90后的姑娘,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李子柒的爷爷是村里的乡厨,会很多菜式。平日里除了下地,还会编制竹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编竹篓、编蒸笼、劈柴、种地,不过是那段艰难岁月的求生之技。 14岁那年,李子柒的爷爷去世,李子柒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2012年,奶奶生了一次病,李子柒放心不下奶奶的身体,于是抛掉所有的工作回到了四川的大山深处,回到了奶奶身边。她说自己所有美好的记忆都来自童年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经历,为了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她选择了“做回自己”。 后来,因缘际会之下,李子柒开始接触视频领域。刚开始时,一个十分钟的视频,别人可以一次性完成,可是李子柒却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剪辑,每一个视频都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李子柒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和三脚架。 夏天为了拍外景,她刚调整好三脚架和镜头位置,头发和衣服就被汗浸湿了。冬天为了拍雪景,她要一个人爬到海拔2000米的雪山顶,零下十几度还要徒手调整三脚架的位置和镜头角度。很多时候拍一个几十秒的雪景,她要在雪地里冻上七八个小时。在李子柒的电脑里,密密麻麻地存放着两万多条视频素材。其中,很多是她一次次重拍的镜头。一年里,光是来回按相机拍摄键的路程,粗略估计也有52万步、260公里。

广府文化的精神特质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广府文化的精神特质 海纳百川、地处侨乡的广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广府文化,主要是指粤方言区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西江地区和广东西部沿海地区的区域文化。广府文化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一样繁花似锦,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区系文化之一。 作为地域文化广府文化首先是一种移民文化。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中原移民陆续流入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文明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中华传统文明文化在广东特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下继续得以发扬传播,特别是秦汉以后,中原地区群雄逐鹿,战火纷飞,导致大批民众被迫离乡背井,南移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地区。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潮,广东地区都成为南下移民的最后归宿地。广府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文化。广东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几次较大南下移民潮的最后归宿地。天南地北,多元文化,汇聚广东。经过岁月的洗礼,磨合兼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府文化,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地域文化的不少优秀特色,也体现了地区特点和文化风貌,各种文化内容相互交织辉映,形成了广府文化多元兼容的特点。 广府文化也是一种开放文化。广东地区作为历史上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范围,一直承受着中国历史上几次移民高潮的人口压力与文化冲击。广府文化一直不断兼容各种化因素,形成了广府文化的开放特点,只有开放,才能兼容,因为兼容,更为开 发。广府文化不仅对内开放,而且还对外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延续,不断发扬光大。自汉唐以来,以广州为首的广东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千帆百舸,迎来送往,不少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篇章在此谱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传播海外,为世人所瞩目,不少西方文化也由此道入门,影响国人。历史上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一直源源不断,潮涌而至,为广府文化提供了更多外来的营养,逐步形成了广府文化的开放特色。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继续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1传承发扬:广府文化善于吸收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善于把各地区各种地域文化中的进步文明元素贯通于自己的文化特点与文化精神中,广东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留地与延续地。原来一些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都很可能在广府文化中再度保存发扬,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并没有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庆贺,但是广府地区的民众都保留了对此类传统节日的热情。每年端午节,广府地区及港澳地区民众都十分重视,保持了吃粽子及赛龙舟的习俗。广府与港澳地区端午之际,年年都会举行龙舟大赛,庆贺端午。每年重阳节,广府地区盛行登高转运,十分隆重。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广府文化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文化意识与文化氛围。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府地区成为引进先进西方文化的先驱地,在这里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最早的西医、最早的新报刊、最早的科技人员、最早的铁路工程师、最早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和革命家,反映了广府文化所具有的兼容

中国文化与社会 期末试题

Remark(评价)秦始皇 Some people think he is a topping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Qin shi huang is the first emperor who has rare gifts and bold strategy.He united the six countries,making China become the largest empire in the world.only a few people can be compared with him in Chinese emperors about his great achievements. Some people consider him as a brutal emperor“Fen Shu Keng Ru”destroyed many classic books and kill many Confucian scholars.He built luxurious E Pang Gong and Li Shan Tomb.What's more,for the sake of medicine against death,he sent thousands of people to East Sea,which deepened the people's misery. 简答题、论述题 Unit 1 Confucian thought on heaven and humanity 1.What does filial"piety”mean accordimg to Confucius孔子认为孝是什么意思?How do you understand你是怎么理解的? Confucius regarded"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as the essence of re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Zhongyong)quotes Confucius as saving. The greatest love for people is the love of its parents孔子把“孝与兄弟的责任”视为仁的本质。中庸援引孔子的话:“人 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的爱I think filial piety is the basis of being a man, and par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 world. Our life is given by our parents, and we should always be grateful to our parents 我认为孝顺是成为人的基础,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我们的 生命是由父母给予的,我们应该永远感激我们的父母。 2.What is emphasized in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life”Please illustrate it with an exam。儒家“生命”哲学强调什么?请举例说In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life", love for and kindness toward all living things are emphasized。在儒家的“生命”哲学中,强调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和善待。 3.What s the meaning of“ren”(仁)(benevolence)according

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输出。文章从文化输出的概念出发讲述什么是文化输出,从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了我国重视文化输出的必要性,并对增强文化输出的措施进行探讨。 标签:文化输出;内涵;必要性;措施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其输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输出的强弱体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弱,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殊战略效果。〔1〕国际上有种说法“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二流国家输出人才,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积淀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输出的方式来保护中华文化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进而提高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一、文化与文化输出的内涵 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人化为宗旨、以价值观念对象化为实质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其内容小到个人行为、心理和思想,大到人类进化、社会演变与文明发展,凡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因素均包含其中。 在我国,“文化”最古老的含义是指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它作为术语的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篇》中:“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这里的“文化”是与“武力”相对应的教化。后来,南齐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从这两个“文化”的语意上看,它的概念是“文治与教化”。因此,在汉语中,文化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以“礼”为中心从事为人处世等活动。在西方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3〕泰勒的这种定义,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它是通过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从此来看,文化作为认识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从以上文化概念的介绍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的创造物,但它反过来又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融合,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不同的地区会因为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例如,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中华文化、日本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6、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1)、以人文为主 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肯定人在天地间的崇高地位,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中国古代的学术都是指向人,指向人生。所以可以说,中国古代学术就是人学。 (2)、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 本章重要问题 ●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 ●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 ●社会资本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的机构与功能 10.1 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 10.1.1 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 1. 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 政治文化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领域是从近代开始形成的。在《政治文化谱系》一书中,布林特(M Brint)将它的理论线索大致划分为三条:法国社会学传统、德国文化哲学传统和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理论研究。 (Michael Brint, A Genealogy of Political Culture, Boulder, CO,Westview, 1991, pp26) 阿尔蒙德: 政治文化概念的产生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指出,政治文化概念的产生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思想发展互相吸收的结果:一是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人类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人类学家如马林诺夫斯基和本尼迪克特的观点。二是以韦伯、帕累托、杜克海姆的研究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学,其中韦伯以“文化的”根据向马克思提出挑战,他认为宗教和价值观对经济活动和政治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三是调查研究,以及抽样、访问和数据分析等更为尖端的研究技术的成熟发展。 (参见[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550页。) 2. 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总体而言,政治文化研究最核心的问题意识仍然是民主制度的稳定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文化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种支配性视角,“部分是由于其提供了在第三世界推动政治变革的蓝图,而这正是多数美国外交与军事政策所首要关注的。” 1.1.2 政治文化的界定 代表性观点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解释为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 并概括为政治

中考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及思想文化

中考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及思想文化专项知识点分析及练习一、知识点梳理 (一) 中国近代经济

1.近代交通通信的出现;照相和电影的出现 2. 《申报》等报纸传媒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 1.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909年主持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侯德榜是中国近代著名化学家。20世纪20年代研制纯碱著书《制碱》,打破碱业垄断。40年代探索出领先欧洲的治碱新工艺,这种治碱法被命名为“侯氏治碱法”。 (四)近代新式教育开端

二、疑难知识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 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 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表现: 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企业: 江苏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江苏无锡: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 河北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品工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些爱国人士掀起“实业救国”浪潮。 (3)短暂繁荣:1912—1919一战期间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是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实业救国”成为一大社会思潮;④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反对洋货)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4)日益萎缩:(1927年-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其中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大肆搜刮和战争破坏、②国民党发动三年内战和美国的破坏等因素)

布迪厄_文化资本_观念的本源_早期发展与现状

布迪厄“文化资本”观念的本源、早期发展与现状 3 〔英〕D.罗宾斯 李中泽摘译 中图分类号 C91   3本文摘译自《英国社会学杂志》2005年第1期(pp. 13~30),作者德里克?罗宾斯(Derek R obbins )系英国东伦 敦大学社会科学、传媒与文化研究院教授,著有《皮埃尔? 布迪厄的工作》(The Work o f Pierre Bourdieu ,1991)和《布迪厄与文化》 (Bourdieu and Culture ,2000)等著作。一、布迪厄文化观念发展的文化语境 若想探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观念,还需从他早年的生活谈起。他在后来对于个人成长经历的表述说明,他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在《反 思社会学导引》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一书的某些段落中,布迪厄曾回顾说:他就像福楼 拜(Flaubert )一样,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寄宿学校,因此有能力客观地思考个人的经历(布迪厄、华康德,1992:205)。在《语言与符号权力》(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一书里,布迪厄同 样谈到了自己在孩提时代所体会到的贝阿恩 (B éarn )家乡方言与学校正规法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布迪厄,1991:68~69)。是否这些与他日后的立论有关?换句话说,是否有一种经验式的差异造成了二元的概念化?或者说,是否这种概念化被用于解释他的经验?这些疑问均尚难断定。但是,事实表明,布迪厄的思维总是带有二元性的特征,一方面是人们所称的自然的、家庭特有的、内部的或者说传统的文化;另一方面是非自然的、习得的、构成的或者公众的文化。这种二元性得到体制性的强化。这是介于区域的、地方的或者土生土长文化和大都市、中心省或者殖民主义文化之间的二元性。如果从更加概括和富有哲理的角 度来说,那是“生活世界”(life-w orld )和“系统世界” (system -w orld )之间的二元性,也正是布迪厄寻求将其转化为辩证法的东西。 布迪厄的社会生活和智力发展轨迹的特点广为人知。作为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山脉地区波城 (Pau )一所高中里大学预科班的高才生,布迪厄在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 érieure )之前,便转入了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个有声 望的预科班(classes pr éparatoires )。他逐渐习得的文化加强了习得文化与自然文化的实际分离。在巴黎高师,哲学训练是常规课程。但是,根据布迪 厄1987年在《杂谈》(Choses Dites )上发表的“哲学实习”所言,他既受到法国传统上的历史学家、科 学哲学家的极大影响,也受到现象学、本体论和存在主义理论的影响。他承认阅读过萨特的著述,但自己并非存在主义者;他也阅读了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著作。内在的事实表明,布迪厄受到梅洛-庞蒂著作的极大影响。虽然布迪厄仅仅提到他阅读过胡塞尔的早期著作,但事实表明,他也十分熟悉胡塞尔遗作中的一些主要文本———例如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 (The Crisis o f the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 胡塞尔,1970)和《经验与判断》(Experience and Judgment ,胡塞尔,1973)。同时,布迪厄感兴趣的是科学哲学、新康德认识论以及批评客观主义科学的现象学课题。布迪厄还感兴趣于卡西勒(Cassirer )的符号形式哲学,因为那是康德学说的一部分。这表明,布迪厄着眼于在社会构成的形式或者解释性话语中,而不是在超验或先验的范畴里施展才能。看起来,他更加受到现象学方式而不是先验现象学观点的影响。他看起来是接受了胡塞尔早期的方法,但事实上胡塞尔后期试图6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