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制度及工作职责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制度及工作职责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制度及工作职责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院管理、医务、药学、科教、护理、院感、临床医学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人员变动时须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调整。

三、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购用管理,定期对抗菌药物购用目录进行梳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

六、定期对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相关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督导,将抗菌药物相关控制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七、加强临床微生物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八、建立和落实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点评结果及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九、药学部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十、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医务处。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制定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

五、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好医生网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全员培训》答案

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解读考试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制定整体方案并组织实施的是卫生部 2.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应予以提出警告 3.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为不低于30% 4.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5.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40% 二、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考试 1.属于棘白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是卡泊芬净 2.伊曲康唑主要在以下哪一部位代谢肝脏 3.抗真菌药物中肾毒性最强的是两性霉素B 4.IDSA2009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中作为大部分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的药物是伏立康唑 5.临床常见的条件性真菌感染中多见于重症糖尿病、烧伤病人及器官移植病人的是接合菌病 三、解读《处方管理办法》考试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执业医师可以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2.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3个月 3.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15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5.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当日有效 四、G+耐药菌感染防治进展考试 1.以下临床常见G+杆菌属于厌氧菌的是肉毒杆菌 2.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是下列哪项四环素类 3.以下哪一方法不是正确的给药方案先窄谱适效后广谱强效 4.抗MRSA的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为核糖体RNA亚基 5.关于耐药菌感染预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靠洗手可以有效防止MRSA与VRE的传播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考试 1.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准予注册 2.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以上都包括 3.下列哪种情况尚不至于被注销医师执业注册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 4.下列哪种情况可给予医师执业注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已满二年 5.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是以上都是 六、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考试 1.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 头孢唑啉 2.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3.不耐酶青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4.青霉烯类药物法罗培南主要用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5.舒巴坦为酶抑制剂仅用于哪一菌属感染的联合用药不动杆菌属 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考试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制度及监督管理机制

大盂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组组长:方洪秀院长 成员:赵万喜康志文张永峰荣振万 张爱军王爱凤张建芳田变平 张秀丽李萍李慧郭仙荣 工作组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工作制度及监督管理机制 按照工作组四条职责,全体成员相互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负责人:方洪秀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填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并按要求上报。 三、建立完善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操作体系 我院已按要求定期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开展培训时由医务科负责具体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具备医师职称的授予一线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职称的授予二线抗菌药物处方权。 2、药房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配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工作形式:由医务科下发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组织各科室医师认真学习或集中学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要素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医务科对各级医师处方权限严格把关,并让每位医师明确自己的权限。 4、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工作方式: (1)组织全体医师学习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合理规范,做

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

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定义: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防治、诊断疾病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防治、诊断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2、合理用药总的目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全院用药监控目标: (1)药比不得超过45%;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比例和费用比例要达到25%至3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4)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合理用药的范围:医院所有使用的药品,重点监控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剂。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管理制度 1、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临床合理 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2、职责和任务: (1)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医院使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使 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全院通 报点评结果; (3)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4)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程序,防范药害事件; (5)向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临床诊断确定选用药物的类别;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2 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使用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有分析。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药物疗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3、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给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经济性,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无正当理由不得使用高价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由医疗感染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医疗质管、医院控感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2、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毒副反应,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 3、遵循分线用药原则,根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控制第二线药物,严格控制第三线药物的使用。 4、普通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讨论意见,由经管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5、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审批后的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继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6、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7天,严格控制联用,三联用药原则上禁用(抗结核药物除外)。 7、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性、毒负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方案。限制无指征的抗菌药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者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物。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的药物为先。力求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品种,此外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患者的疾病状况(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药物的有效性(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及其他因素。 (3)、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4)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5)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2016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及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某某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 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A.三查七对B .三查十对C .四查七对 D.四查十对 3、M RSAS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 ()。 A万古霉素B 甲氧西林C 利福平D 氯霉素 4、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 A 48小时 B 24 小时 C 术后1周 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克林霉素亚胺培南地塞米松 C 庆大霉素D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头孢唑啉 B 庆大霉素C青霉素G D甲硝唑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20% B. 30% C. 40% D. 50% 8、抗菌药分三级管理是为了() 。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D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也能抑 制细菌的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抗生素的()。 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2、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 A 亚胺培南 B 头孢西丁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阿奇霉素 B SMZ/TMP C 氨苄西林/ 舒巴坦 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氟喹诺酮类B氨基糖苷类C B -内酰胺类D氯霉素类15、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 留置导尿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一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 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 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的宣传教育。 第五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临床药师负责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 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涉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a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职责(新)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小组成员及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小组成员: 组长:陈祥 成员:李文江(药剂科主任)谭胜华(检验科主任)刘建丽(院感科科长)莫代芬(院感科副科长) 黄志刚(院感科兼职检验师)周鹏(院感科兼职医生) 杨水才(院感科兼职医生) 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的法律、法规; 2、主要针对导致多重耐药菌病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查分 析,找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止 医院感染暴发。 3、研究制定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细则; 4、组织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检查分析, 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5、督促临床加强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菌变迁、耐药情况, 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干预;

6、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等。 7、每年组织一次对出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出 具相应的调查报告结果。 药品调剂差错管理程序 1.发现调配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向室负责人报告,并由室负责人向科主任报告。室负责人应调查差错发生经过及原因,分析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处理结果。 2.立即同患者或护士取得联系,分别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如请相关医师帮助救治、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药品、致歉、随访,取得

谅解。 3.应进行彻底的调查并向科主任提交一份”药品调剂差错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差错的事实; (2)药房是如何发现该差错的; (3)确认差错发生的过程细节; (4)经调查确认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5)事后对患者的处理; (6)对杜绝再次发生该类差错的建议; (7)该处方的复印件。 4.改进措施 (1)室负责人应修订工作流程,以利于防止或减少类似差错的发生。 (2)室负责人应将所发生的重要差错向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报告,由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协调相关科室,共同杜绝重要差错的发生。 (3)当事人应当端正态度、接受教训,以利改进。 药品调剂差错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再选用药物;临床医生应以细菌学诊断为依据,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使所选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临床医生应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性,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病情危急需在药敏实验前用药者,可先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经验治疗,待获知药敏实验结果后再依据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是否调整用药,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给药方案;按照病人的免疫状态与脏器功能,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已确诊的病毒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不能无目的的应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感染;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的局部用药。 三、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是病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混合感染和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一般不采用三联以上用药方案。 四、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时医嘱中很少注明滴注速度和用药的先后顺序,往往由护士凭经验而定,患者更不了解控制滴速的意义,常自己随意调控,造成不良反应。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静脉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静脉炎,应作徐缓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亚胺培南每次滴注时间不宜少于40-60分钟,否则易发生恶心等症状。克林霉素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跳骤停等严重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氨基糖甙类药物进入血流速度过快,可由于神经肌肉阻滞而导致呼吸抑制,不宜直接静脉推注。药物的联用因用药顺序的不同在输液管内的配伍效果也有所不同。有报道环丙沙星与磷霉素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碳酸氢钠等联合应用时,由于滴注的顺序不同而产生沉淀等变化。所以,为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此类药物联用时,冲洗输液管或更换输液器,可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第三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三、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四、已确定为病毒性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再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青霉素、肝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七、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木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治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 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以联合应用。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九、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一)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二)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胺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3-08-21T09:30:37.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杨秀荣王勇 [导读]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不仅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还可以导致抗菌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增加。 杨秀荣王勇(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改变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除了要加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外,还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生自律性,从多方面着手抓。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75-02 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不仅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还可以导致抗菌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增加。轻者引起不适,重者致残或致死;或者出现二重感染,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株却在两年之内,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抗菌素的应用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据调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达74%,也就是说不管大病小病,也不管是否细菌感染普遍都在用抗菌素。抗菌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万能药的代名词。 一、我国抗菌素目前使用现状 (一)、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够明确。临床医生常常把抗菌药物作为一种普通的药物使用,而且抗菌药物的使用随着医院级别越低,使用比例越高。 (二)、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临床很多医生都是凭经验和习惯用药,很少甚至不做病原培养及药敏试验。 (三)、联合用药及药物用法用量不规范。 二、不合理应用抗菌素不仅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增加,还可以产生新的药源性疾病,导致新的耐药菌增加 抗菌素的盲目使用不仅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还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威胁用药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浪费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在2004年卫生部针对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制定了我国首个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一)、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适应症 所谓适应症就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针对细菌性感染的,而不是针对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的。临床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认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普通的感冒发烧用抗菌素就是不合理的,是浪费药物资源,也会导致细菌耐药,像这种情况我们要避免。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因,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习惯用药和经验用药,不做病原培养及药敏试验。病原送检率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规定送检率必须>=50%的标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临床必须根据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适应症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三)、根据抗菌药物作用特点选择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临床适应症也不同。应根据药物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以扁桃体感染来说,可选择的药物有许多种,比如针对链球菌有效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大环内酯类。但是,由于大环内酯长期在我国使用以后,链球菌已经80%左右对大环内酯耐药。所以如果已经明确是化脓性扁桃体炎而仍旧去选择一个大环内酯类药,比如说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可能治疗没什么效果,这种选择是不允许的。这时候应该反过来选择头孢菌素口服或者是青霉素口服来治疗是比较好的。 (四)、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也就是说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比如,轻症病人可口服给药;重症患者应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后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肾毒性、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对药动学的影响,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及给药时间。肝功能不全患者在选用时应考虑药物对肝脏毒性反应及肝功能减退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避免使用肝毒性明显的药物。新生儿应避免使用氯霉素、磺胺药、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妊娠期妇女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妇女应选择在乳汁中浓度低、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合理使用抗菌素还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生业务素质培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生自律性。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才会有所改善,有所提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北医三院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管理制度》,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应用: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1.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临床确定适应证后:a.根据经验选药的同时,应尽早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查明感染病原体,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b.门诊基本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药物用量一般感染处方三日量,慢性感染二周量,避免长期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还应综合患者的情况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另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价格等也是考虑的因素。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应用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5)需长期用药,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者,如抗结核药物的联合; (6) 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单一抗菌药物剂量减小,因而减少不良反应。 预防性应用:用于预防特定病原菌(非病毒)入侵或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感染。不宜长期连续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必须充分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药物预防的效果,耐药性的产生,二重感染,不良反应以及价格等各种因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的管理实施细则.doc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以强意识、建机制、制度化、严考核为重点抓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使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组织管理

院长负总责,业务副院长具体抓落实,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院长 副组长:书记及各副院长 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副主任:药械科主任 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各临床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及医护质控员组成。 四、工作职责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1.院长是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落实,全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抓手,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我院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2.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院方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我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题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强度、金额、使用量排名前几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时间等。通过基本情况调查,找出我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下发的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与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与耐药菌株的生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她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与治疗。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得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与磺胺胺酰钠、磺胺嘧啶银等。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作用与相加作用的治疗效果、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尤其就是无协同、相加作用的甚至就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6、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7、抗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份依赖抗菌药物。 8、注重研究药物经济学,努力降低药费支出,防止浪费。 (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与调整原则 1、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小儿、孕妇与哺乳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有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2、对于轻中度感染,如选用口服药物有效,尽量不用注射剂;静脉用药除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最新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 一、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一)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项要求,制订系统的、可操作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并认真落实。要树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理念,明确改善感染性疾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目标。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领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发挥多学科专业团队优势,做好具体管理工作。 (二)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各医疗机构要重点针对疑难感染性疾病加强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学科的联系协作,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感染性疾病综合诊疗水平。要研究建立多学科诊疗的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二、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 (三)广泛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规范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感染性疾病规范化诊疗、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

院感染防控等培训及考核。重点加强对医师的培训,提高对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的依从性。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方可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不得单纯依据医师职称授予处方权限。 (四)高度重视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要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要求,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加快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养和配备,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相关的卫生行业标准与专家共识,提高细菌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上述要求纳入医院评审,促进工作落实。 (五)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加强对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通过进修培训、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方式,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学习执行相关诊疗规范、临床路径,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促进基层规范诊治感染性疾病。 (六)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措施,

4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各部门职责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各部门职责分工 按照工作组四条职责,全体成员相互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管理部门:医务科 负责人: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填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并按要求上报。 管理部门:药剂科 负责人: (三)定期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管理部门:药学部 负责人: 开展培训时有医务科负责具体工作,负责人:王玲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具备医师

职称的授予一线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职称的授予二线抗菌药物处方权,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授予三线抗菌药物处方权。 培训及考核管理部门:医务科、药剂科 负责人: 处方权管理部门:医务科、药剂科 负责人: 2、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配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管理部门:医务科、药学部 负责人: 3、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工作形式:由医务科下发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组织各科室医师认真学习或集中学习。 负责人:各科室主任 药剂科、医务科对各级医师处方权限严格把关,并让每位医师明确自己的权限。 负责人: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要素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 管理部门:医务科药剂科 负责人: 工作方式: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我院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由各科主任严格把关,管理部门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履行临床应用程序的相关人员按规定严厉处罚。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全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可以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日益突出,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可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还可引起细菌变异,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也是医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有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以便在保障病人能得到最佳疗效前提下,选用毒副反应最小的抗菌药物,同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并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 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 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和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生 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1、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B 2、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范围是()D 3、关于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说法错误的是()B 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小时B 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A 6、()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A 7、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c 8、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个品规A 9、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点是()A 10、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C 1、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采用局部用药或外用(A 2、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说法错误的是()B 3、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小时C 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术前()小时给药B 5、下列哪项属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A 6、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可用于()岁以下小儿D 7、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有()C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的内容有()D 9、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B 10、以下哪项属于浓度依赖性且长时程持续作用的抗菌药物()A 1、“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在()年A 2、以下哪项说法错误()C 3、以下哪项不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B 4、卫生部于()年8月19日发布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C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5、以下哪项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A 7、“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在()年D 8、青霉素问世于()年A 9、以下哪项不属于抗菌药物()B 10、以下哪项说法正确的是()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