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家:想让美国容忍中国崛起 须让美获经济利益

专家:想让美国容忍中国崛起 须让美获经济利益

专家:想让美国容忍中国崛起 须让美获经济利益
专家:想让美国容忍中国崛起 须让美获经济利益

专家:想让美国容忍中国崛起须让美获经济利益2014-01-15 09:18:03 环球时报

美国包容中国崛起,前提是经济利益

美国“重返亚太”和积极推进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体系等战略,很大程度上源自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担忧并预防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没有体现和包含美国所能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必然不会容忍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更别说容忍中国在地缘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崛起。

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经济利益问题仍是核心所在。美国想读懂的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崛起到底会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美国判断自身不能从中获得足够收益,或者说对美国弊大于利,或者美国认定这种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那么,美国必然会对华实施包围与遏制战略。因此,稳定和扩大中美之间的经济联

系和利益融合,既是奠定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也是维护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的核心所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双方在处理诸多重大矛盾和冲突的最后关头,均能采取适度妥协态度,深刻说明经济纽带作为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冲突对可能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害,限制了双方在冲突时的选择;另一方面,从对方获得的巨大潜在经济收益,诱使双方均将维持对方经济增长的选择置于优先地位。

经济联系的广泛性和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决定了美国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冲击甚至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容忍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在未来所能拓展的经济利益空间与国家战略发展的边界。当前,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向竞争态势倾斜,这激发了美国试图通过提升现有全球治理规则来应对来自中国经济挑战的内在动机。

另外,中国若想改变现行全球经济与政治秩序与规则体系,不可能依靠自身或联合别的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来推动。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能是在以美国为主导、并通过与别的大国以及新兴国家等的共同协作途径来实现。随着中国作为新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冲突日益显现,中国越要通过加大与主要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分享,来消除别国对自身经济利益损失的疑虑,并凭此来扩大各国对全球体系改革的共识。

中美经济相互融合程度越深,越可能改变守成强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的战略之争,最终引发战争的所谓“历史逻辑”。因此,扩大与美国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与融合,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应是中国未来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之一。在中美摩擦频发的关头,更要清醒认识到这点。从长远角度看,应将自身市场增长及其带来的投资与经济发展机会,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用以保障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需求。

今后,货物贸易壁垒很可能不再是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的真正阻力。下一步发展中,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将成全球关注重点。未来全球贸易与投资格局可能的变化方向是,WTO作为贸易特别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全球性一般规则体系,而区域性或双边性的自由贸易与投资体系作为投资与服务贸易的最高要求的规则体系。这两种规则体系会并行且共同对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发挥作用。加快中美双边贸易投资协定的谈判,应是奠定和强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经济基石”的核心举措。(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美国经济大萧条英文介绍

Economic crisis In October 24, 1929, American black Thursday, crazy stock trend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rading a total of nearly 13000000 shares of stock, beyond more than 10 times of the normal daily trading volume.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 and bubble economy, the soared stock price now moved so that i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price quotes. With many people in bankruptcy with a mountain of debt, even 8 people killing themselves on the day because of Dutch act of debt, the financial panic started. However, this was the largest , the longest, and the worst start of economic crisis in the history of capitalism. In the following four years, the capitalist world sank into the global crisis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 has been a huge impact, precarious.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挑战及影响

浅议中国之和平崛起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六大挑战 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 挑战三: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第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第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 挑战四: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 年和2000 年的股灾最为严重。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二十年 20年代同样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机会和富裕成为20年代醒目的标志。 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上升,消费能力增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供应商采用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大范围的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进而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促进更高的消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机制。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0年代对经济前景的自信更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即使存在作空机制,也不能完全抑制当时股票价格的上涨。在投机最盛行的1929年1月,当股票做空方借入股票时(这是做空交易运作的一部分),需为借入的股票支付18%的月利率,这意味着很难借到股票去做空,以致使做空机制无法抑制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像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一样,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的新崛起,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它自己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中国新崛起则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中国这条发展道路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抉择。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决不做损人利己之事;强大了也决不威胁他人,永不称霸。作为一个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和平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使五分之一人类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虽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但具有世界的普遍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入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为世界的减贫、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解决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视它们逐步走向了支付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也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经济方面: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她的发展必定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契机。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日趋重要,她也占领决定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政治方面: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互惠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和平崛起战略有利于建立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历史逐步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因此,有必要更主动地融入世界,追赶历史潮流。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自有世界历史以来,中国与世界历史要么没有联系,要么在这种联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我们与世界历史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的时候,又有人担心中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同时我们也担心世界对中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应该承认,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既有可能出现世界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同时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对世界产生消极影响,而和平崛起的提出就是为了扩大积极影响,遏制和消除消极影响,建立中国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本身是世界历史的产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还不充分的时候在薄弱环节的产物,更有必要通过主动参与全球化来促进世界历史的发展,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的条件。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论美国权霸与中国崛起 摘要: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然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持续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美国霸权;中国崛起;中美关系 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读《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63年,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在国外眼中,中国的崛起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中国的未来走势对美国、亚洲和国际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美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已成为西方人极为关注的课题,而清楚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和平发展。 在《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一书中,作者主要是通过透视中国发展的轨迹来提出一些应对政策。毕竟这是一本从美国视角出发,所描述的对中国的应对战略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有些是十分的荒谬。但我辩证地去研究这本书中的观点,发现我国周边形势还是很严峻的,美国并没有放弃自身的欲望,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美国的想法来保卫国家。 “虽然美国和中国不是盟国,虽然各种复杂问题使这两个国家具有分歧,但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命中注定会成为敌人。铭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在两支军队在其他领域互为防范时,他们也可能会恰好发现彼此在某种情景下可以一起开展工作。”(《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第251页)在读这一节时,我感到了一种危机。首先,他们从自身出发,对其自身的军队持续进行现代化和改革。他们的分析是中国以及全球安全前景的不确定性。为的是确保其在战争期间的生存能力。从此看出,美国时刻保持着警惕,时刻为战争准备着,他们不

甘落后于人,这侧面表示出美国人对战争的热忱,他们是不会安于现状的。并且他们还提到“必须在华盛顿和北京的这两个部门(军方)都可以接受的各个层级上,不断向人民解放军伸出手去。”而美方对此的解释有为了中国军队领略美国军队的战力,避免沦入对自身军队进行误算的现实,但他们也提到要注意,与中国军队的交往不要对中国军队的作战效能产生助益。两国之间仍然保持对彼此的怀疑,他们始终是戒备着外界,并且他们也意识到了,我们彼此“可能”处在一场由台湾所引发的冲突中。但美国却并没有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台湾问题本质上与美国应该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本是他们逾权之举,本是毫无立场的美国并没有反省,反而是就此对中国有所保留,其心思不得而知。第三,他们提出必须继续在亚太地区保持一种可靠的军事存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这样一段文字时,感到无限的愤怒。他们借口与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日本和韩国驻扎军队能力;增加美国在关岛的存在和各种战力;保持高度频繁的海上部署以确保航行自由和海运安全;获得进入地区要冲的更大权利——这些地区要冲用于美国军队的训练、演习以及后勤支持,”(《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第251页)归根究底,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打着世界和平的口号,到处安插军事力量。 我谨以此部分表达该书的总体倾向,我谈及的只是一小部分,美国毫不懈怠地加紧脚步,希望在中国的未来趋势取得主动权,我们既要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也要时刻高度警惕他们的一切势力的渗入。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2006N o 3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史 艺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成为现代重要国家的过程。经过500年的发展,在世界体系中,中国正由半边缘区向中心区靠近。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要真正进入中心区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也有必要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崛起。 [关键词]中国崛起;和平崛起;世界体系;世界体系论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489(2006)03 0034 05 当代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欧洲,随后扩大到全世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不同政治实体起落兴衰,在不断的矛盾斗争中,世界政治版图由最初的分散零落发展到高度关联,世界体系正走向全球化。中国,19世纪中叶以一种极其被动的姿态纳入这一体系,此后,在一连串冲击与反应、外在压力与自身求索的推动下,由边缘向中心艰难迈进,现在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屹立于国际体系。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思考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站在世界体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崛起是很有必要的。 一、历史研究 中国逐渐 融入世界体系 研究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首先有必要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做一个分段分析,笔者在这把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大致分成三段: (一)朝贡体系: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体系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到19世纪多个国际体系相互竞争,西欧体系虽然强大但也只能算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这时在欧亚大陆东部,中国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凭借其众多的人口、丰盛的物产、多彩的文化和复杂的行政组织,拥有巨大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中国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其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观念等,在东亚形成了朝贡体系![1],即古代中国与外国交流时形成的特殊的外交、贸易、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的制度和秩序。[2](P 8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以华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并逐步实现了货币和文字的统一,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从华夏文化独尊的思想出发,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华夏帝王君临天下的天下观,延伸到处理与周边的关系上,出现了中国皇帝对周边诸夷进行册封而诸夷前来称臣入贡的朝贡秩序。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国帝王通过绥抚四夷来实现万国来朝!的局面,以体现真命天子以及天朝大国的威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考察了近代亚洲内部贸易关系和亚欧关系。他认为朝贡体系的根本点在于贸易关系,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关系层层外推,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亚洲近代史开启的契机应追溯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 □郑联盛(中国财政部)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 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而知。通过对大萧条和当前危机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以及如何妥善应对金融危机。 一、两次危机的相似性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虽已过去70多年,但对危机的研究仍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比大萧条和本轮金融危机,其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泡沫是两次危机的引爆点 大萧条爆发初期,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而且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被抵押;其后,大规模的违约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1]在1934年1月美国《城市住宅金融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个城市中,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违约比例均超过21%,其中,超过一半的城市,违约比例超过了38%,克里夫兰甚至高达62%(Bernanke,1983)。当时美国经济除1920-1926年的土地泡沫之外,1925后美国股市泡沫迅速成长,不到四年时间,标普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多。 而本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何帆和张明,2007)。美联储持续降息和贷款标准的放松,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2001年美国次贷总额占抵押贷款市场总额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无需或可较少提供财务资料的房贷自2001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0.8%。 2.两次危机的破坏力极大 1930—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金融体系最艰难、最混沌的阶段。1933年3月,银行破产达到高潮,银行体系瘫痪,违约和破产程度严重,影响了除联邦政府之外的几乎所有借款人。1930年11月—12月,第一次银行危机爆发;1931年夏天,金融恐慌演化为经济衰退;1933年3月,银行“休假”,整个银行体系陷入瘫痪;直到1933年—1935年,罗斯福新政之后,重建金融体系,经济才缓慢复苏。1930—1933年,每年银行倒闭的比例分别为5.6%、10.5%、7.8%和12.9%,到1933年年底,坚持经营的银行仅为1929年的一半强,美国的银行数量从25000家减少到不足15000家(Bernanke,1995)。 另外一方面,大萧条的破坏力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上,即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活动从1929年中期到1933年初持续衰退。工业产出下降了37%,价格下降了33%,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而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了一半以上。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峰,并在20世纪30年代其他的年份中一直保持在15%以上(恩格尔曼等,2008)。[2]新一轮金融危机,截至2008年6月底,已经产生了117家“问题银行”。随着“两房”被接管,雷曼、美林倒下,AIG被国有化,华惠银行破产,可能还会有上百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让美国付出将近3万亿美元的代价,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20%以上(Roubini,2008a)。另外,鲁比尼(Roubini,2008b)警告称,在实体经济方面,占全球GDP约55%的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不能排除系统性失败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对照美国1987年储贷危机、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以及1991年北欧危机的经验看,美国次贷危机在集中爆发告一段落之后仍将经历两年的经济下滑,至少要到2010年企稳。从政府救援的角度出发,政府推出救市之后,经济仍要平均下滑或者衰退两年(申银万国,2008)。 3.危机的爆发和金融部门非审慎行为密不可分 大萧条和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非审慎经营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由于美国的银行业是由

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2007-01-13 11:16:43) 转载▼ 最近,有这么几件事让国人对中国文化重拾自信,看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 刚刚结束的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独唱音乐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轰动了整个美国。当晚的演唱会,宋祖英从古色古香的中国之门走出,以优美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头、以欢快昂扬的《爱我中华》压轴,演唱了《木兰从军》《龙船调》《出嫁歌》《好日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孟姜女》《猜调》《小河淌水》等18首经典曲目,倾倒了现场二千二百名美国观众。演唱会的观众中,除了主流社会的政界、商界人士外,还有很多纽约艺术家,他们都是专程赶来。三次谢幕,5分钟的自发起立鼓掌,被称为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观众面前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最高礼遇。坊间评论说,这是真正的中国民歌之夜,真正的中国之夜。 无独有偶。由谭盾作曲,张艺谋带领王潮歌、樊跃导演的歌剧《秦始皇》从2006年12月21日首场公演到2007年1月25日最后一场演出,从最贵的350美元的门票到最便宜的15美元的门票都已售罄。这在大都会歌剧院创下了一个新记录。如今,观众想要买票,必须要排3个小时的队,而且只能拿到站票。歌剧《秦始皇》在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当天,所有观众早早的来到大都会歌剧院,盛装出席这一歌剧盛宴。首演大都会歌剧院迎来了克林顿等贵宾,演出结束后,4000名观众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把主要演员多明戈和导演、作曲家一次次唤回舞台,连续四次谢幕让他们欲罢不能。日本作曲家喜多郎在电话中对《秦始皇》不住地夸奖,从导演到音乐,再到舞美都一个劲儿地说“很棒” 。我们没理由不相信《秦始皇》将成为世界经典已成事实! 备受关注的中国钢琴家郎郎每次在纽约举行演出,门票也都早早售完;在美术方面,在今年的世界美术作品拍卖市场上,中国画家的作品身价的飙升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还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兴起了学中文热,美国也不例外。 中国迄今已经在美国创建了8所孔子学院,其中以马里兰大学(以下简称马大)孔子学院设立时间最早,因而也影响最大。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形式是全球第一家网上孔子学院。它给那些本来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中国文化对美国影响越来越大,已超过日本! 这一点从美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也能体现。美国国际教育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2005年,共有6389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04年增长34.9%;而2005年留学日本的美国学生只有4100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亚洲,中国与亚洲诸国,或国土相连,或一衣带水,成为古代东方文化的精神支柱,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如今在海外,中国艺术家受到了集中关注。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年均增长超过了9%。200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法英,排在世界第6位。中国变化之大,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举世瞩目。中国力量的上升,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走向的一个鲜明特点。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伟大现在降临到中国头上,认为中国的崛起堪与美国当初登上世界舞台时相媲美。对此,国际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复杂的心态,一些所谓对中国发展表示“担忧”的论调在西方的传媒上日益增强。一时间从“中国经济威胁”到“中国军事威胁”再到“中国文明威胁”、“中国粮食威胁”、“中国能源威胁”等等,不一而足。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析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一、经济上对世界的影响 (一)对亚太区的影响 25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至少9%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在2005年,如果用市场交换额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如以消费量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GDP指数为8.8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正在利用经济实力来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外交环境,利用市场和经贸关系的巨大辐射力使国际社会日益靠向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亚太地区国家首当其冲。在2006年11月,中国和东南亚多国签署了关于自由贸易,文化交流,军事和安全合作的条款。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国与ASEAN在未来形成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合作的联盟的可能性。 (二)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的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的发展和融入世界的历程与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东盟4国迅速融入世界的历史基本一致。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比这些经济体的任何一个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都大。中国自身是快速增长和持续融入全球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但个别国家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公共经济】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胡 岠 摘 要:美国1929年-1933年大萧条前后的政策运用能够为我国目前的政策制订带来一定启示。1929年之前,未实行反周期政策为大萧条埋下了伏笔,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加息、加税、贸易 保护政策等使得经济恢复时间被人为延长。193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财政政策的加强使得 美国转向福利型社会,实现了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再起飞,这一阶段的财政政策既包括应急性政策, 也包括意在长期调整转型的政策。对目前中国政策制订的借鉴意义在于:政策应尽量遵从反周期 的原理;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及时,并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危 机来临时应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财政政策应兼顾短期的应急作用和长期的调整转型作 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保护 产业升级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不论是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还是代表新兴势力的金砖四国BRIC(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其国内经济都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以区分。 发达国家问题主要在于:危机起源于这些国家,衍生品市场过于庞大而缺乏管制,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习经济基本面,导致泡沫破裂后流动性紧缩,信贷和消费大幅缩水,经济在失去原有动力的情况下,亦无法找到新的动力,国内存在大量失业问题。代表国家为美国、英国。资源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在于:欧美经济大幅滑坡,资本市场泡沫破裂,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大熊市,资源国的国民收入大幅缩水,而国内经济本身尚缺乏足够活力,证券市场的暴跌又使得普通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外资的出逃使外汇储备捉襟见肘。代表国家为俄罗斯。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主要在于:过去数十年发生的产业转移造成的畸形发展模式使得这类国家对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核心产业的产品更多仍停留在高能耗、低附加值阶段,同时大量依赖海外订单,高增长并非真正建立在国内需求上。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时,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国内经济面临转型,但扩大内需及转型又需解决诸多困难。代表国家为中国、印度。 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各国政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加以应对,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在这些政策之间进行比较并不合适宜。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应对危机时的一大优势是可以以史为鉴,总结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遇到经济萧条所之前与之后所采取的政策,以帮助我们今天的决策。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选取了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前后所采取的政府政策加以研究,试图找出对今天中国政策制订的可借鉴之处。 一、美国1929-1933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政策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债权国,而国内政局稳定,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英国于1925年恢复到战前的金本位,英镑兑美元由之前的1兑3.4升值至1兑4.866,导致美国出口能力大幅提升。上述两个因素导致资金大量流入美国,美国积累了丰富的黄金储备,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史称“柯立芝繁荣”。大量资金流入后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自然便会选择流入证券市场。由于当时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地监管,市场疯狂的投机行为催生了巨大的泡沫,而内幕交易等行为也屡禁不止。由于当时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尚处于混业经营阶段,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利用其资源、人脉上的便利,在股市中攫取了巨额的利益。但巨大的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1929年开始的股灾中,道琼斯工业平均值数从高点一路下滑,在大萧条中的最大跌幅达到其高点的87%。普遍认为,股市的崩盘是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然而,由于当时金融体系的影响力远不如今、以及美国人利用循环及非循环信贷过度消费的模式尚未

十大方面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崛起

十大方面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崛 起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是指日可待,其实,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这一头衔不被中国政府承认,但中国正在崛起应该已被全世界所承认,也是共识.但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福音,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中国的崛起也必然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当然就给了当今世界老大美国空前的压力,虽然中国的崛起无意冒犯美国老大的地位,也尊重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谋求的只是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却不是这样认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大威胁,因为美国梦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所以,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敌人,正在处心积虑的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全面破坏中国发展甚至瓦解中国就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政治目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独裁论”、“中国无人权论”等论调喧嚣尘上,成为美国阻止中国的最大理由.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双层岛链包围、技术封锁、搅动中国周边矛盾等就成为美国阻止中国崛起最实际的行动. 然而,无论美国办法想尽,中国崛起已无可阻挡,而且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美国发动的处心积虑针对中国崛起地过程中,美国是节节败退,中国与美国的距离正在美国围堵的过程中日益接近,甚至有超出的可能.下面十个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一是中美经济对抗,中国经济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30多年前,中国经济应该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行列.当时的美国虽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中,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阻止中国的崛起仍然是美国的核心任务,所以,以人权、法制、封闭等方面的原因肆意污蔑中国政权.中国领导人以伟大的气魄,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要打破美国挟制中国的理由.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美国看到搅乱中国的希望,然而,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两倍,从汇率上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64%,步入10万亿美元行列,是目前全世界经济总量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已指日可待.所以,事实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是中美军事对抗,中国正在缩短差距. 过去,中美军事方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中,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一个两个档次,而是相差无数个档次,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是从小米加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军事已成独成体系,而且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从60-70年代,核武器的研发成功,中国开始实现中美之间的不对称平衡,现在,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海军或是三军的联合等方面,中国是全面的向前发展,军舰、导弹、核武、激光武器、潜艇、飞机、卫星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开发,美国对于中国的军事优势正在丧失,现在,中国

美国经济大萧条原因及与中国当今经济状况相似点(英文)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Facts ?In the 1920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Roaring Twenties,”there was a false sense of prosperity on the part of Americans.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at a poverty level (earning less than $2,000 per year), yet credit was available, and people were using it. People were buying cars and radios on installment credit,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country. ?Specul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yet only about 1%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were investors at the time of the stock market crash in October 1929. ?In the stock market, people were buying stocks on margin (which is the same as borrowing money to pay for stocks), which sent the Dow Jones from 191 points at the beginning of 1928 to 381 points by September 1929 (shortly before Black Tuesday). ?In 1929, approximately 200 corporations owned more than 50% of all American industry. ?In 1929, approximately 1% of Americans controlled 40% of the wealth of the company. ?Banks were failing long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crashed in 1929. In fact, during the 1920s, 600 banks failed each year, on average.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caused by fearlessness and fearfulness, overconfidence and loss of confidence. The booms of the 1920s led to borrowing, speculation, and rampant spending. Once things started to go downhill (primarily throughout 1929), they spiraled quickly.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October 1929 caused a run on the banks, which led to a decrease in spending, which led to unemployment, which caused more of a run on banks and more decreases in spending. ?From 1929 to 1933, the United States’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dropped by 3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