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动静结合,摇曳生姿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熊芳芳

1.技法点拨

文章中的描写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二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所描写的对象摇曳生姿、形神毕肖。

静态描写有背景或画面的效力,有助于氛围的渲染、抒情的催化。动态描写能赋予描写对象以生气活力,使得画面更鲜明生动,甚至推动情节的发展。

静态描写更多地借助视觉、想象和联想,动态描写往往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

动静结合的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相生。

譬如汪曾祺《八月骄阳》里的一段话: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s_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老舍生命的最后瞬间,极尽渲染之能事。知了的喧闹(动态描写)反衬了主人公的安静(静态描写),忽上忽下忽起忽落的蝴蝶一如主人公投湖前纷乱的内心世界(外静内动),而蝴蝶、蛐蛐、油葫芦、金铃子、野茉莉、大鱼等种种生灵的美丽、生机、宁静、祥和(以动衬静,大自然的天籁正是一种洪大的寂静),以及星星的悄然出现(星星本来是静景,这里是化静为动),又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这个美丽尘世的眷恋,给人身临其境

的感受。

好的描写可以让我们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全新的感受,也可以让我们对素未谋面的事物恍如久别重逢。

尝试视听结合、动静相生,让你的描写摇曳生姿、形神具肖。

2.时文引路

陶然亭的雪(节选)

俞平伯

悄然的北风,黯然的同云,炉火不温了,灯还没有上呢。这又是一年的冬天。在海滨草草营巢,暂止飘零的我,似乎不必再学黄叶们故意沙沙的作成那繁响了。老实说,近来时序的迁流,无非逼我换了几回衣裳;把夹衣叠起,把棉衣抖开,这就是秋尽冬来的惟一大事。至于秋之为秋,冬之为冬,我之为我,一切之为一切,固依然自若,并非可叹可悲可怜可喜的意味,而且连些意味的残痕也觉无从觅哩。千条万派活跃的流泉似全然消释于无何有之乡土,剩下的“漠然”这么一味来相伴了。看看窗外酿雪的同云,倒活画出我那潦倒的影儿一个。像这样喑哑无声的蠢然一物,除血脉呼吸的轻颤以外,安息在冬天的晚上,真真再好没有了。有人说,这不是

静止——静止是没有的——是均衡的动,如两匹马以同速同向去跑着,即不异于比肩站着的石马。但这些问题虽另有人耐烦去想,而我则岂其人呢。所以于我顶顶合式,莫如学那冬晚的停云。(你听见它说过话吗?)无如编辑《星海》的朋友们逼我饶舌。我将怎样呢?——有了!在“悄然的北风,黯然的同云,炉火不温了,灯还没有上呢”这个光景下,令我追忆昔年北京陶然亭的雪。

我虽生长于江南,而自曾北去以后,对于第二故乡的北京也真不能无所恋恋了。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冬晚,有银花纸糊裱的顶棚和新衣裳一样綷縩的纸窗,一半已烬一半还红着,可以照人须眉的泥炉火,还有墙外边三两声的担子吆喝。因房这样矮而洁,窗这样低而明,越显出天上的同云格外的沉凝欲堕,酿雪的意思格外浓鲜而成熟了。我房中照例上灯独迟些,对面或侧面的火光常浅浅耀在我的窗纸上,似比月色还多了些静穆,还多了些凄清。当我听见廓落的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必要跟着“砰”关风门了,或者“矻搭”下帘子了。我便料到必有寒紧的风在走道的人颈傍拂着,所以他要那样匆匆的走,如此,类乎此黯淡的寒姿,在我忆中至少可以匹敌江南春与秋的姝丽了,至少也可以使惯住江南的朋友了解一点名说苦寒的北方,也有足以系人思念的冬之黄昏啊。有人说,“这岂不将钩惹我们的迟暮之感?”真的!——可是,我们谁又是专喝蜜水的人呢。

麦子赏析:

这篇散文若要用几个词语来评价,则可以说:闲淡、性灵、童趣、超然。描写和叙事抒情相结合,间或几个富有理趣的句子,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闲淡的韵味、性灵的率真、童心的情趣。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南方与北方相对比,诗句和俚语雅俗相宜,文白相间,别具情味。

节选的这两段文字,便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极佳典范。

“悄然的北风,黯然的同云”,似乎是动景,却被作者以静态呈现,酝酿出一种沉郁萧索的氛围。《诗·小雅·信南山》有云:“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朱熹集传》如是解释:“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意思是云是同一个颜色,后世便以“同云”为降雪之典。

“黄叶们故意沙沙的作成那繁响”反衬了“我”“暂止飘零”的宁

静安泰。“千条万派活跃的流泉似全然消释于无何有之乡土,剩下的‘漠然’这么一味来相伴了”这一句,也是动静结合,万千沧桑和离乱之后,归于平静和漠然。

“像这样喑哑无声的蠢然一物,除血脉呼吸的轻颤以外,安息在冬天的晚上,真真再好没有了。有人说,这不是静止——静止是没有的——是均衡的动,如两匹马以同速同向去跑着,即不异于比肩站着的石马。”这两句尤富哲理,揭示了动与静的真谛。“血脉呼吸的轻颤”是动,“喑哑无声”地“安息在冬天

的晚上”是静。然而,哪里有完全的、绝对的静止?只不过是“均衡的动”,看你以什么为参照物。即使是石马,也日日在

岁月中风化,世间并无绝对的静。

第二段中“有银花纸糊裱的顶棚”是静景,“和新衣裳一样綷縩的纸窗”又是有声音的动景,“一半已烬一半还红着,可以照

人须眉的泥炉火”是静景,“墙外边三两声的担子吆喝”又是动景。“房这样矮而洁,窗这样低而明,越显出天上的同云格外的沉凝欲堕”是静景,“廓落的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必要

跟着‘砰’关风门了,或者‘矻搭’下帘子了”又是动景,整个画面有氛围有场景,生动立体,跃然纸上。

3.佳作展示

回南天

尹一心

回南天又来了。

走廊的瓷砖地滑得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玻璃窗,洗手间的镜子,都仿佛覆上了一层砂纸,模模糊糊。清晨的浓雾直至晌午都未散去,空气里漫着粘腻的水汽,连带着肺也在水里泡过一般,迷迷茫茫。岭南的春秋本就如昙花一现,短暂得让人没反应过来便仓皇逃走了,然后响雷滚滚袭来,蝉鸣吱吱不停。或许也没那么短暂,但人的心思全在除湿工作上了。昨天晾的衣服还没有干呀,袜子也是鞋子也是,湿湿嗒嗒。睡觉也躺在沾着湿气的床单上,盖着粘凉的被子。

我的学校在郊区,珠江入海口的地界,回南天的厉害自是不用多说了。想必城中也是不大好受的,珠江面上的水汽指不定把我家熏成什么样子。

学校的草地旁有一株矮树,去年的冬天就十分引人注目。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光兀兀的,没片叶子。岭南的冬天啊,湿冷是湿冷,但到底是没有几棵树不穿衣服的。每次从食堂走向宿舍,我都会看它一眼,对这又矮又丑的异类生出些莫名的期待。许是上天不忍见它这般的丑模样,许是百花仙子听见了我心底的期待,到了回南天,它竟是校园里唯一开花的树!花不大,却缀了满枝,粉白粉白的,肚子饿了一上午的我倒想起了糯米糍的颜色。菊花园里氹氹地转吧,阿妈教你歇一歇,炒米饼啊糯米糍,你嘻嘻哈哈地跳。有了这些讨喜的小生灵,那矮丑的树蓦地就赏心悦目了起来,树枝也有

了点水墨画的味道,交错盘生,缠绵悱恻,杜鹃在它身上停了脚步,倚着枝干去嗅嗅那花,似是耳鬓厮磨。春呵。

如今又一轮春秋,同是在回南天,这糯米花又开了。我看来今年这花确是比去年更美了,但一个学生却没有什么知与谁同的痴恨,没有携手游芳丛的回忆,可我还是期待着,明年的糯米花更好。恕这个城里长大的懒孩子吧,花名未闻。

也是这个懒孩子,从周一开始便想着周五回家。我早就打算好这周末要去哪里写生了,就去上下九走走吧。画画那狭长错综的老巷,画画那壁上渗着水珠的骑楼,那些天天在清仓的店铺,那些把身子探出楼外的招牌。或许我还可以坐船,驶过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海印桥,从西关到东山,画那洋楼、高楼,小蛮腰、大烟囱。或许这周末春天就要不告而别,回南天走了落雨天来,或许可以画那落雨大,水浸街。让我用铅和碳,勾勒这一泓珠水。

拿起伞,去白云上踏青吧。

麦子评点:

尹一心,一个学艺术的孩子,她用七彩的画笔描绘岭南,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她心中的回南天。文字如粒粒珠玑,细腻圆润,光彩熠熠。记忆与现实交织,人与景相融,心情是缤纷的水粉,将岭南的回南天一点点品味,一次次渲染,自然

的生机,跳跃的想象,岭南的画意,曼妙的诗情,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酿出软软甜甜的气息。

“玻璃窗”、“洗手间的镜子”、“清晨的浓雾”、“空气里漫着粘腻的水汽”,这些都是静景,“响雷滚滚袭来,蝉鸣吱吱不停”又是动景。

“开花的树”像糯米糍一样粉白粉白的花是静景,“杜鹃在它身上停了脚步,倚着枝干去嗅嗅那花,似是耳鬓厮磨”又是动景。“或许我还可以坐船,驶过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海印桥,从西关到东山,画那洋楼、高楼,小蛮腰、大烟囱”是想象中的动景。“让我用铅和碳,勾勒这一泓珠水”又是想象中的静景,将眼前的风景定格为画面。

4.实战演练

[文题展示]

夏天是孩子们向往的季节,自由快乐的暑假,美丽神秘的星空,葳蕤的草木,明艳的花朵,蔚蓝的湖水,凉爽的晚风,蝉鸣如雨,夏蚊成雷……请你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的夏天”为题,描写你眼中和心中的夏天。

[思路点拨]

1、可以从色彩的角度填充题目,譬如“蓝色的夏天”、“彩色

的夏天”;也可以从味道的角度填充题目,譬如“酸酸甜甜的夏天”、“火辣辣的夏天”等等。

2、写出带着你自己的鲜明感受的夏天的特征,不要纯客观地描绘,一定要从你自己的感受出发。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要借景传情,或寄托思考。最好是情趣理趣兼具。

3、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及践行者、多家核心期刊专栏作家及封面人物、百度优课特邀“名师公开课”讲师、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系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曾被《教育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生命语文:种子的事业》。出版著作《生命语文》(朱永新题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渊、王开东等题写封底评荐)、《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孙绍振序,曹文轩、刘亮程、黄厚江、郑逸农等题写封底评荐,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语文不过如此》(孙绍振、王尚文、潘新和、王开岭等题写封底评荐)、《高考微作文》(张丽钧、林茶居、苏小和等题写封底评荐)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