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型高糖敏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_省略_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_牛素贞

2型高糖敏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_省略_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_牛素贞

2型高糖敏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_省略_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_牛素贞
2型高糖敏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_省略_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_牛素贞

四论著四

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

高敏C 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

牛素贞a ,秦连菊b ,段和春b ,边 亚a ,寇立巧c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a .心内科;b .导管室;c .病案室,河北石家庄050051

) 摘 要: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 C I )患者术后高敏C 反应蛋白(h s C R P )

水平及其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三方法 选择38例糖尿病P C I 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P C I 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P C I 手术前后h s C R P 情况,手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 C E )发生情况,分析术后72小时h s C R P 水平与MA C E 的相关性三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两组患者手术后h s C R P 水平[(15.94?3.49)μg /L ,(11.67?3.28)μg /L ]明显高于手术前[(7.64?3.64)μg /L ,(7.59?3.38)μg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h s C R 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3.64)μg /Lv s (7.59?3.38)μ

g /L ,P >0.05],术后糖尿病P C I 组h s C R P 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P C 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4?3.49)μg /Lv s (11.67?3.28)μ

g /L ,P <0.05]三术后6个月内糖尿病P C I 组MA C E 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P C 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12/38)v s 13.2%(5/38),P <0.

05],糖尿病P C I 组MA C E 中以心绞痛及非Q 波心肌梗死发生比例高(均为13.2%),非糖尿病P C I 组中以心绞痛发生比例最高(7.9%)三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h s C R P 水平与MA C E 发生呈正相关(r =0.467,P <0.

05)三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P C I 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更为严重,可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出现和MA C E 的发生三

关键词:糖尿病,2型;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心肌缺血;C 反应蛋白质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4)05-0531-04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4.05.014H i g h s e n s e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a n dm a j

o r a d v e r s e c a r d i a c e v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 f o l l o w i n g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N I US u -z h e n a ,Q I NL i a n -j u b ,D U A N H e -c h u n b ,B I A N Y a a ,K O U L i -q i a o c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b .C a t h e t e rR o o m ;

c .M e

d i c a lR

e c o r dR o o m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005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l e v e l sh i g hs e n s e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h s C R P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 I )a n di t s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 .M e t h o d s T h e s t u d y e

n r o l l e d38P C I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a n d38P C I 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 d i a b e t i cm e l l i t u s ,t h e g e n e r a l d a t a ,h s C R P 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P C Is u r g e r y ,m a j

o ra d v e r s ec a r d i a ce v e n t s (MA C E )w i t h i ns i x m o n t h sa f t e r s u r g e r y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P C Ic o l l e c t e d ,S p e a r m a nr a n k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w a su s e dt oi l l u s t r a t e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h s C R P l e v e l a n d MA C Ea f t e r f o rP C I72h o u r s .R e s u l t s T h e g e n e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w o g r o u p

ss h o w e d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T h e h s C R P l e v e l s o f t w o g r o u p s a f t e r P C I (15.94?3.49)μg /L ,(11.67?3.28)μg /L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b e f o r eP C I (7.64?3.64)μg /L ,(7.59?3.38)μ

g /L (P <0.05).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h s C R P l e v e l s o f d i a b e t e sP C I g r o u p (15.94?3.49)μg /L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n -d i a b e t i cP C I g r o u p (11.67?3.28)μg /L (P <0.05).W i t h i n6m o n t h sa f t e rP C I ,t h e MA C Eo fd i a b e t i c g r o u p 3

1.6%(12/38)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n o n -d i a b e t i c g r o u p 13.2%(5/38)(P <0.05).I nd i a b e t e sP C I g r o u p ,MA C E m a i n l y p r e s e n t e dw i t h a n g i n a a n dn o n -Q -w a v e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b o t h 13.2%),w h i l e i nn o n -d i a b e t i c g r o u p ,MA C Em a i n l y w i t ha n g i n a (7.9%).T h eb l o o dh s C R P l e v e l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 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MA C E (r =0.467,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E a r l y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i s m o r e s e v e r e ,w h i c h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r e s t e n o s i s a n d MA C E .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y p e 2;a n

g i o p l a s t y ,b a l l o o n ,c o r o n a r y ;m 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反应蛋白(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C R P )是一项反映机体急二慢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反映机

体的早期炎症水平,由肝脏产生[

1

]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到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C R P 水平的升高提示血管壁

存在炎症反应,血管炎症将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

2

]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 I )是目前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 C I 患者常由于术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再狭窄等原因死

135四‘临床荟萃“ 2014年5月5日第29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2014,V o l 29,N o .5网络出版时间:2014-04-25 16:56

网络出版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6181737.html,/kcms/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4.05.014.html

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可高达

25%以上[3]

三研究认为P C I 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术

后的血管炎症存在一定相关性[

4

]三流行病学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三所以,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变存在紧密联系,研究认为炎症是两者的共同基础,糖尿病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炎症反应更严重[

5]

三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P C I 术后

72小时血浆C R P 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旨在为临床提高P C I 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P C I 病死率提供临床参考三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期间单只冠状动脉病变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

P C I 组,

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P C I 患者38例为非糖尿病P C I 组三糖尿病P C I 组男20例,平均年龄(45.2?12.3)岁,女18例,平均年龄(45.6?11.9)岁;非糖尿病P C I 组男19例,平均年龄(46.1?11.3)岁,女19例,平均年龄(44.6?12.4)岁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单只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的直径狭窄程度?75%,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②稳定型心绞痛三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 m e r i c a nD i a b e t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 ,A D A )

制订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c )?6.5%,空腹血糖(F P G )?7.0mm o l /L ,口服糖耐量实验

(O G T T )餐后2小时血糖(2h P B G )?11.1mm o l

/L ,

满足以上1项以上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三排除标准:①心肌梗死病史;②心功能不全;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 V E F )<50%;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障碍三患者在进行P C I 术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350m g /d ,2次/d ,或服用氯吡格雷80m g

/d ,1次/d 三P C I 按标准进行,术后1周注射肝素钠2次/d ,术后6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100m g

/d ,2次/d ,或服用氯吡格雷45m g

/d ,1次/d 三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支架植入术采用右侧股动脉J u d k i n s 插管方法进行操作三所有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2小时后,空腹采集静脉血,24小时内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 法)

测定血清中h s C R P 含量(h s C R P 正常范围0.680~8.2m g

/L )三同时使用O L YM P U S 2010全自动生化仪(O L YM P U S ,美国)检测患者F P G ,2h P B G ,总胆固醇(T C )二甘油三酯(T G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

等生化指标三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心脏不良事件(MA C E )发生情况,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植入支架部位再狭窄三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使用S p

e a r m a n 等级相关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三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

(岁)

收缩压

(mmH g

)舒张压

(mmH g

)W B C

(?109/L )

T C

(mm o l /L )

T G

(mm o l /L )

H D L -C

(mm o l /L )

非糖尿病P C I 组38191945.2?11.8133.9?13.779.4?10.96.69?5.274.28?1.211.85?0.211.10?0.05糖尿病P C I 组

38

20

18

44.9?11.5134.2?13.680.9?11.76.72?5.614.36?1.191.82?0.241.09?0.06统计值

χ2

=0.053t =1.238t =0.239t =1.384t =1.639t =0.965t =1.

724t =0.593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组别例数L D L -C

(mm o l /L )

B M I

(k g /m

2)L V E F

[例(%)

]高血压[例(%)

]用药情况[例(%)

]阿司匹林

倍他乐克

A C E I

非糖尿病P C I 组383.46?1.2725.7?3.366.3?9.620(52.6)35(92.1)37(97.4

)21(55.3

)糖尿病P C I 组

38

3.37?1.2825.6?3.667.5?10.1

21(55.3

)36(94.7

)35(92.1)20(52.6

)统计值

t =1.285t =0.496t =1.393χ2

=1.845χ2

=0.214χ2

=1.056χ2

=0.053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白细胞(W B C );体质量指数(B M I

)2.2 两组h s C R P 水平比较 术前糖尿病P C I 组与

非糖尿病P C I 组比较h s C R 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糖尿病P C I 组h s C R P 水平明显

高于非糖尿病P C 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三四

235四‘临床荟萃“ 2014年5月5日第29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

2014,V o l 29,N o .5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2小时血h s C R P 水平比较(x -?s ,μ

g /L )组别例数h s C R P

术前术后72h

非糖尿病P C I 组387.64?3.647.59?3.38

糖尿病P C I 组

38

7.64?3.6415.94?3.49*

t 值

1.694

2.638P 值

>0.05

<0.05

注:与术前比较,*P <0.

052.3 术后患者MA C E 发生率 术后6个月内糖尿

病P C I 组MA C E 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P C I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P C I 组MA C E 中以心绞痛及非Q 波心肌梗死发生比例高,

非糖尿病P C I 组中以心绞痛发生比例最高,

见表3三表3 两组术后M A C E 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MA C E

心绞痛Q 波

心肌梗死非Q 波心肌梗死合计

非糖尿病P C I 组383(7.9)

1(2.6)1(2.6)5(13.2)

糖尿病P C I 组

38

5(13.2)2(5.3)5(13.2)12(31.6)χ2

0.5590.3472.8955.598P 值

>0.05

>0.05

>0.05

<0.05

2.4 术后72小时糖尿病患者血h s C R P 水平与术后

MA C E 发生率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P C I 患者术后72小时血h s C R P 水平与术后6个月内MA C E 发生

率呈正相关(r =0.467,P <0.05)三3 讨 论

3.1 糖尿病与P C I 术后炎症反应发生 研究显示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三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生存率则低于非糖尿病

患者,但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7

]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炎症因子可以导致血管再狭窄,从而引起

MA C E 的发生[8]

3.2 炎症反应水平与术后MA C E 发生 炎症因子引起P C I 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过程主要是大量炎症因

子可以激活细胞内的一些信号通路如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

[9]

,从而促进血管平滑

肌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血管内膜增厚,血管重塑等,促

进再狭窄[10

]三C R P 是敏感的炎症标记物,

其水平反映早期炎症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糖尿病P C I 组与非糖尿病P C I 组h s C R 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糖尿病P C I 组h s C R P 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P C I 组三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72小时血

h s C R P 水平与MA C E 发生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术后急性炎症水平对术后的血管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促进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三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相互联系,对患者的炎症因子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 s C R P 水平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为h s C R P 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三目前h s C R P 在预测冠心病发病,P C I 手术后再狭窄中有一定应用三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对P C I 预后有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动脉内皮细胞改变,P C I

手术在植入支架后,由于机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更严重,从而导致大量炎性细胞活化聚集,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三除此之外,高血糖导致机体氧化应激三本研究发现h s C R P 在2型糖尿病患者P C I 术后

MA C E 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患者P C I 预后的重要因素三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患者P C I 术后早期炎症

反应更为严重,可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出现及MA C E

的发生三

参考文献:

[1] H a n s s o n G K ,H e r m a n s s o n A.T h e i mm u n e s y s t e m i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J ].N a t I mm u n o l ,2011,12(3):204-212.

[2] F u j i iK ,K a w a s a k iD ,O k a K ,e ta l .T h e i m p

a c to f p r a v a s t a t i n p r e -t r e a t m e n t o n p e r i p r o c e d u r a l 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o r y d a m a g e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p e r c u t a n e o u s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J ].J A C CC a r d i o v a s c I n t e r v ,2011,4(5):513-520.

[3] B i l l i n g e r M ,R a b e r L ,H i t z S e t a l .L o n g -t e r m c l i n i c a la n d a n g i o g r a p

h i c o u t c o m e s

o f

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w i t he a r l yg e n e r a t i o nd r u g -e l u t i n g s t e n t s [J ].A m H e a r t J ,2012,163(5):876-886.e 2.

[4] J e n s e n L O ,T h a y s s e n P ,J u n k e r A ,e t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o u t c o m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v e r s u sw i t h o u t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a f t e r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w i t h e v e r o l i m u s -a n

d s i m l i m u s -

e l u t i n g s t e n t s (

f r o mt h eS O R T O U T1Vt r i a l )[J ].A m JC a r d i o l ,2012,110(11):1585-1591.

[5] T s u n o d a R ,S a k a m o t o T ,K o j i m a S ,e ta l .R e c u r r e n c eo fa n g

i n a p e c t o r i s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i sr e d u c e d b y

s t a t i n s i n J a p a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J ].JC a r d i o l ,2011,58(3):208-215.[6] L a r i j a n iV N ,A h m a d iN ,Z e bI ,e ta l .B e n e f i c i a l e f f e c t so fa g

e d g a r l i ce x t r a c ta n d c o e n z y m e Q 10o n v a s c u l a r e l a s t i c i t y a

n d e n d o t h e l i a l f u n c t i o n :t h eF A I T H 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J ].N u t r i t i o n ,2013,29(1):71-75.

[7] W a n g Y ,Y u Q ,F a nD ,e ta l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d i s e a s e i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c h a n i s m s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e v e n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J ].E x p e r tR e vC a r d i o v a s cT h e r ,2012,10(8):1051-1060.[8] B r i g u o r iC ,V i s c o n t i G ,R i v e r a N V ,e t a l .C y

s t a t i n C a n d c o n t r a s t -i n d u c e da c u t ek i d n e y i n j u r y [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10,121(19):2117-2122.

335四‘临床荟萃“ 2014年5月5日第29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

2014,V o l 29,N o .5

﹏﹏﹏﹏﹏﹏﹏﹏﹏﹏﹏﹏﹏﹏﹏﹏﹏﹏﹏﹏﹏﹏﹏﹏﹏﹏﹏﹏﹏﹏﹏﹏﹏﹏﹏﹏﹏﹏﹏﹏﹏﹏﹏﹏﹏﹏﹏﹏﹏﹏

[9] S a r d e l l a G ,C o n t i G ,D o n a h u e M ,e t a l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p r e t r e a t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e

l e c t i v eP C I t o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m y o c a r d i a l p e r i p r o c e d u r a ln e c r o s i s :t h e R OMA t r i a l [J ].C a t h e t e rC a r d i o v a s c I n t e r v ,2013,81(1):E 36-43.[10] H a mm C W ,B a s s a n dJ P ,A g

e w a l lS ,e ta l .E S C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i n p a t i e n t s 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 o u t p e r s

i s t e n t S T -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T h eT a s k f o r c e o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 (A C S )i n p a t i e n t s 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 o u t p e r s i s t e n t S T -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o f 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E S C )[J ].E u rH e a r t J ,2011,32(23):2999-3054.

[11] Y uX L ,Z h a n g H J ,R e nS D ,e ta l .E f f e c t so f l o a d i n g d

o s eo f a t o r v a s t a t i n b e f o r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p e r i p r o c e d u r a lm y o c a r d i a l i n j u r y [J ].C o r o n A r t e r y D

i s ,2011,22(1):87-91.

[12] K o D T ,W i j e y

s u n d e r a H C ,Y u n L ,e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p r e p r o c e d u r a l s t a t i nt h e r a p y o n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a b l e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J ].C i r cC a r d i o v a s cQ u a lO u t c o m e s ,2011,4(4):459-466.

[13] G a oY ,J i a Z M ,S u n Y J ,e ta l .E f f e c to fh i g h -d o s er o s u v a s t a t i n l o a d i n g b e f o r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i nf e m a l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 -S T -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J ].C h i n M e d J (E n g l ),2012,125(13):2250-2254.收稿日期:2014-01-17 修回日期:2014-03-31 编辑:

张卫国四论著四

通信作者:郭诗东,E m a i l :g u o s h i d o n g

_@126.c o m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伴有

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的预后

白 英1,郭诗东2,史旭波1,郭炜华1,王建旗1,刘心遥1,马长生1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北京100005;2.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29

) 摘 要:目的 肺部疾病与心房颤动(

房颤)关系密切三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预后,评估肺部疾病是否影响手术的复发率三方法 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9例,其中伴有肺部疾病者11例,包括肺栓塞3例,肺结核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 O P D )3例,设为病例组三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其中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Ⅲ级(N Y HA 分级),比较在射频消融术前二术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三同时根据病例组每例的性别二年龄设置2例不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共22例,设为对照组三比较两组术前肺动脉收缩压的差异及术后房颤复发率三结果 病例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12.86)

mmH g v s (14.13?5.89)mmH g

(P <0.01),且通过C T 肺静脉重建证实5例肺静脉解剖结构受损;经过第一次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病例组成功率达72.7%(8/11);经过第二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达90.9%(10/11)三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功能Ⅳ级患者,1例经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肺动脉高压有所好转,而另外1例加重;平均随访(7.3?6.7)月,两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结论 肺动脉压升高且心功能Ⅲ级的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可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且安全有效三虽然部分慢性肺部疾病影响房颤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静脉解剖结构,但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短期复发率与不伴有肺部疾病患者无差异三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栓塞;结核,肺;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中图分类号:R 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4)05-0534-06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4.05.015P r o g n o s i s o f p u l m o n a r y v e i n i s o l a t i o n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f o r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 B A IY i n g 1,G U OS h i -d o n g 2,S H IX u -b o 1,G U O W e i -h u a 1,WA N GJ i a n -q i 1

,L I U X i n -y a o 1,MAC h a n g -

s h e n g 1

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v a s u l a rC e n t e r ,B e i j i n g T o n g r e n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C a p i t a l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00005,

C h i n a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m e r g e n c y ,C h i n a -J a p a n e s e

F r i e n d s h i p 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0002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G U OS h i -d o n g ,E m a i l :g u o s h i d o n g _@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 a r e r e l a t e d c l o s e l y w i t h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u l m o n a r y v e i n i s o l a t i o n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f o r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 ,i no r d e rt oe v a l u a t et h ee f f e

c t so f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i n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M e t h o d s O n e h u n d r e da n de i

g

h t y -n

i n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w h o u n d e r w e n t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w e r e m a n a g e di n 四

435四‘临床荟萃“ 2014年5月5日第29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

2014,V o l 29,N o .5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精)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 欧阳嵘 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 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U)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 20-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或30-300mg/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mg/每克肌酐)。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 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g/min),称为大量白蛋白尿。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

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白蛋白的值。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 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nm,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kD,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但在病理情况下[4],如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使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是造成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进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并导致肾损害,同时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上硫酸乙酰肝素合成减少,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在尿中排出增加[。再加上糖尿病病人存在三多一少症状,近曲小管内的尿流速增加,导致被滤出的白蛋白又不

心血管终点事件定义

Standard End Point Definition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Karen A. Hicks, M.D. Medical Officer Divis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Products (DCRP),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On behalf of the Standardized Data Collection for Cardiovascular Trials Initiative CDISC Webinar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1:00 p.m. –2:00 p.m.

Key Events Leading to the Need for Standard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z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July 2008) z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Guidance (December 2008) z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s (April 2009) 2

July 2008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z Discussed the role of cardiovascular assessment in the premarketing and postmarketing settings z Recommended requiring sponsors to conduct a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trial (VOTE: 14 “YES”, 2 “NO”) z If an anti-diabetic therapy demonstrated a concerning cardiovascular (CV) safety signal during Phase 2/3 development OR z If no signal existed (and sponsor could not provide other equivalent evidence to rule out unaccept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3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12T11:08:14.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蒋素凤 [导读]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 蒋素凤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212002) 【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结果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相关。结论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随机尿蛋白 24h 尿蛋白随机尿蛋白/尿肌酐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30-02 24 h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的常用指标,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尿液收集常不准确,结果波动较大,影响临床结果的判断。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分析与24h尿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1.06±6.71岁;其中高血压肾病24 例,糖尿病肾病21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18±6.2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各项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和指标[3-4] 收集所有患者早晨6 点至次日早晨6点之间24 h尿液,并留取次日留取随机尿。应用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 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 组别例数随机尿蛋白(g/L) 24h 尿蛋白(mg/24h)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对照组 76 4.62±1.57 163.27±11.46 3.80±2.59 观察组 80 0.13±0.10▲ 26.13±6.81▲ 0.11±0.1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性实验组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相关性均较好(P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检测尿蛋白定量大多用24h 尿液测定,由于尿样收集过程时间长,留取不方便,费时且患者留尿量不准确,尤其低龄患儿收集24 h尿样更为困难,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较大。每天肌酐从尿中的排泄相对恒定,且个体差异不大,因此尿肌酐可作为判断肾小球损害的较敏感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常用指标。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展,尿清蛋白/肌酐比值逐渐应用到肾病的诊断上,可反映尿蛋白的排泄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有相同的趋势,经相关性检验,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由各自的排泄率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情况决定。每天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排泄相对稳定且个体差异不大,随机尿蛋白/尿肌酐可反映肾脏功能,且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等特点。是临床上替代24h 尿蛋白和诊断蛋白尿较为理想的指标,可作为肾病的筛查指标。综上所述,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喻群英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65—266 [2].朱联生.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2010,14(10):1196-1197 [3].刘丹,唐菊英.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白蛋白排泄率检测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8):1367-1468 [4].吕军,许翔,吕梅,等.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37-39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也非常容易引发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的症状,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 生活常识分享

寒冷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寒冷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 寒冷与心血管流行病学 据WHO 2011年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1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9%。研究证实气温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一摄氏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寒地气候,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高发区。 2 寒冷应激与适应性产热 适应性产热(Adaptive thermogenesis),为机体处在低温寒冷环境时进行的产热反应,以达到平衡体温及能量的作用。游离脂肪酸及葡萄糖被氧化形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H2),并将电子传递给电子传递链。辅酶Q将电子从复合物I及II传递给复合物IV,最终传递给氧分子。同时,泵出到线粒体外的质子使得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生理情况下,质子通过F0/F1-ATP酶重新进入到线粒体中,促进ADP和Pi合成ATP。在寒冷应激时,质子经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UCP)途径进入到线粒体中,并产生大量热量保持机体体温恒定。机体长期处在寒冷应激,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引起氧化应激,同时,持续的寒冷应激导致ATP合成不足(图1)。 3 寒冷应激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脑卒中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明确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除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 环境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环境因素如寒冷、饮食等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冬季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好发季节,冬季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5 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冬季为33.4%,夏季降至23.8%;且冬季降压药敏感性较夏季低;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寒地,其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几近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的2倍。 对寒地的高血压人群及寒冷应激高血压大鼠的研究发现有以eNOS表达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易损的功能性界面,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寒地冬季时间长达3-4月,研究显示持续的寒冷应激可诱导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激活RAS系统。 4 寒冷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郭利玲综述高峰审校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 作者简介:郭利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1501874196@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6181737.html,通讯作者:高锋 Email:ydfygf@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6181737.html, 摘要: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目前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首选策略,虽然pPCI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即使在成功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依然存在。本文就近年来PCI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血栓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目前心血管病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指南[1]推荐将pPCI作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Ia)。在PCI中,尽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已开通,但心肌组织仍低灌注的现象被称为“无复流(No-Reflow)”。据统计,无复流在选择性PCI的发生率为3%-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时发生率可达30%以上。 1 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 无复流是影响STEMI患者急诊PCI疗效的重要因素。无复流是指心外膜闭塞后,冠状动脉经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后已得到正常开通,但其相关血管血流明显缓慢(TIMI血流分级<3级),或虽然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恢复到TIMI3级,但供血心肌仍无有效再灌注[2],并能排除其心外膜下冠脉急性闭塞、严重夹层、血管痉挛或巨大血栓栓塞引起的血管截断征象者。

高血压病诊治规范标准

高血压病诊治规范 从危险因素到心血管事件链 中国高血压患病率(1995) 1999年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 抽样调查报告:知晓率/治疗情况 年龄组知晓率治疗率规律服药率治疗控制率人群控制率 35-44 61 48 41 38 18 45-54 76 65 53 38 25 55-64 81 75 60 35 26 >= 65 80 74 59 27 20 合计77 70 56 33 23 高血压患病率和血压控制率 高血压和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性 ?血压水平与主要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呈持续正相关 ?其相关的强度约为与中风相关强度的三分之二 ?未发现当血压低于某水平时,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不再继续下降 CHD and usual DBP 高血压与脑卒中危险性 ?SBP和DBP均与卒中的危险性呈持续正相关 ?DBP降低5mmHg, 可使卒中的危险性降低35 -40%。 ?未发现当血压低于某水平时,卒中的危险性不再继续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卒中发生率急剧升高 ?血压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更明显 Stroke and Usual DBP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 ?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的危险性与血压水平有关 ?与没有高血压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 ?舒张压每降低5 mmHg, 终末期肾病的危险性至少降低25% 高血压防治指南 ?JNC - VII: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

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2003 ESH-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Vol 21;No.6; 2003; 1011-105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 ?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2002年)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流程 共分六步: 1. 临床评估资料采集 2.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 明确患者血压水平分级 4. 明确有无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5. 明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相关疾病 6. 确定危险分层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非药物治疗的原则 ?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身进行 ?进行具体化、个体化的治疗 ?全方位生活方式干预,逐步落实 ?持之以恒,习惯使然 合理膳食 1. 限盐:减少食盐摄入(<6克/d); 2. 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或每日白酒少于1两; 3.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日新鲜蔬菜8两-1斤, 水果2-4两; 4. 增加膳食钙摄入:鲜奶、豆制品,绿色蔬菜、海带、木耳等; 5.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选择鱼类、禽类、瘦肉等;控制体重 BMI:18.5~23.9kg/m2 = 正常体重 24~27.9 kg/m2 = 超重 ≥28 kg/m2 = 肥胖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0T14:14:57.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导读]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 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其发病风险以及危险因素涉及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运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32-02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Sun Fuqing, Chen ping, YouXuewen, ChenQiguang, Chen Jiamwen, ChenGaoliang, ZhengQiaowen.Hospital of FuqingC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FuqingTeach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Methods This study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to our heart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s, 200 cases randomly,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alysis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Results Of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roportion of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total of 110 cases (55%) (P < 0.05); 110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s - plasma CRP levels (> 3.0 mg/L), Hey, ADP levels, high cholesterol, blood lipid, blood glucose, fibrinogen, low target organ damage, weight, exercise and depression are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P < 0.05); The abov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elp patients to change bad living habits, physical exercise actively, increase activity,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 reduce the risk of combin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临床主要特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11例,女性患者89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56~87岁,平均年龄为(63.5±1.02)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1.3病情判定标准 高血压: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而血压正常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分层标准:参考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6年“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及1999年WHO制定的血糖水平分类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

心血管十大事件

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 美国哈佛医学院Eugene Braunwald教授被公认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学家之一,主持了心血管领域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他编写的《心脏病学》作为综合的心血管医学领域权威教科书目前已更新到第9版。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Braunwald教授对其心目中的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做了总结。 No.1 心电图 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Willem Einthoven首次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通过记录心脏的心动电流及心音第一次描绘了人类心电图。Einthoven将波形标记为P、Q、R、S、T 波,并用相关心电图特征描述了多种心血管疾病。Braunwald教授将心电图的问世视为现代心脏病学开端。 “心电图是如此重要,乃至短短几年内,心脏病医生就被定义为可读懂心电图内涵的内科医生。” No.2 冠状动脉造影 1958年,美国医生Mason Sones在实施心导管术时意外将造影剂注入患者右冠状动脉,结果清晰显示了血管情况且患者安然无恙。Sones推测冠状动脉可能能够耐受少量造影剂直接注射。在完善并完成数百例冠脉造影后,Sones证实该技术安全可行,将人类对冠心病的认识推进一大步。 No.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977年,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Andreas Gruentzig发明并改进了球囊导管,将其用于扩张狭窄动脉,为心绞痛患者成功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2007年,其患者在一次庆典中说:“我接受了Gruentzig医师富有想象力的介入手术,谁能想象在30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健康地活着?” “Gruentzig的大胆创举,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这一崭新领域的先河。” No.4 心血管药物 1962年英国药理学家James Black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有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刺激并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975年,美国科学家大卫。库David Cushman与Miguel Ondetti分离出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976年日本科学家远藤章Akira Endo分离首个他汀类药物。 “这三种心血管药物延长并改善了全球数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 No.5 超声心动图 瑞典科学家Inge Edler和Helmuth Hertz于1954年首次报告了心电超声技术,第一次成功记录人类心脏和大血管运动情况,为其他成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No.6 心导管术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这个指标上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体检的时候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 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

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聚集,所以才会导致尿肌酐下降。所以要调节尿肌酐偏低这种状况,首先要阻断肾脏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组织结构,恢复其排毒功能。但是这个修复过程比较漫长,要想让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的血肌酐下降,就必须在修复好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之后才能实现,所以使尿肌酐升至正常值是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的远期效果。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的介绍了,其实,造成比值出现或高或低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有的时候指标不一定代表着患上某种疾病,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之后才能确定。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心血管 疾病检测项目的知识,欢迎阅读。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 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 代表hdl 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 反映hdl 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 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 反应性的 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hs-CRP 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 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 可能是比ldl-c 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 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 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 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 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旨对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为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高血压且提供有效随访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12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研究组将88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并就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中BMI、高血压家族史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DL-C、HDL-C、血浆纤维蛋白原、尿酸、尿蛋白、TG、TC、ApoA、Cr水平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尿酸和尿蛋白高、LDL-C、Cr、TC是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可变高危因素。结论高血压家族史、BMI、LDL-C等是诱发心血事件的重要因素外,Cr、TC、尿酸、尿蛋白也是诱发心血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是另外一种不被学界关注的诱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之一。 标签:高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 目前,学界对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危因素业已形成统一认识;同时,学界也会高血压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其他高危因素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探索与研究。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1%~25%左右;约有80%以上高血压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诱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这也说明,我国高血压患者患心血管事件的机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系统地研究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则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现将随访研究结果予以详尽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高血压且提供有效随访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3例,占46.5%,女107例,占53.5%;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8.9±4.6)岁;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2~18个月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0.7)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將112例(56.0%)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作为对照组;将88例(44.0%)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作为研究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伴恶性肿瘤患者;(2)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0/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Framinghti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表1),危险因索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该量表适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lO年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图1),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健康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平均危险见表1,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图1。 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建议: ·危险因素评估: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 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I.-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推荐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模型,所有40岁以上个体应该了解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了解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程度。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导语: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 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这个指标上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体检的时候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内溶栓与支架术疗效的比较_牟春平

度以内),无瓣膜的器质性病变,可以单纯封堵 PDA ,无需处理瓣膜问题,术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瓣膜问题可自行好转。本组8例合并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和4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狭窄的患儿,3个月后复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未发现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关闭不全及狭窄。 并发症:介入封堵PDA 的并发症,包括残余分流、医源性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溶血、血栓形成及封堵器脱落等[6] 。婴幼儿选择偏小的封堵器,易造成残余分流、溶血和封堵器脱落,太大则易造成医源性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需要经验的积累。本组1例封堵器选择偏小,加上释放后封堵器部分向主动脉侧回缩,术后出现中量残余分流而转外科手术治疗。低龄患儿,周围血管纤细,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机会较高。本组1例患儿术后患肢股动脉搏动减弱,下肢侧呈花斑样改变伴皮温降低,考虑血栓栓塞,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患儿术后出现伤口出血,未及时发现,出血量较大,最后经输血治疗后方好转。总体来说,婴幼儿期PDA 的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并且由有丰富经验的儿科导管医师指导操作。对于K richenko C 型和窗型及PDA >5mm 的婴幼儿,应慎重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2]Robert H .M ulticenter US A Amplatzer patent du ctus arterios us occlusion device trial [J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513-519.[3]黄建波,周建华,袁战军.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18例近期 疗效评价[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52-54.[4]Krichenko A ,Benson LN ,Burrow s P ,et al .Angiograp hic clas sification of the isolated persis tently patent ductu s arterious and implication for percutaneous catheter occlu s ion [J ].Am J Cardiol ,1989,63:877-800. [5]Faella H J ,H ijazi ZM .Closure of the patent ductu s arterios us w ith the Amplataer PDA device :imm ediate results of the in ter -national clinical trial [J ].Cardiovas cul Intervent ,2000,51(1):50. [6]M asu ra J .Cath eter closure of m 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 c -tus arteriosu s u sing new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 hort -term resu lts [J ].J Am coll Cardiol ,1994,23:1666-1670. (收稿日期:2008-05-24) 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内溶栓与支架术疗效的比较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黑龙江佳木斯市 154002 牟春平,杨光远,张洪亮,马振晶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内溶栓及急诊置入支架术的效果。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资料,50例病人中,33例成功支架植入为支架组;17例不适合或支架失败者为冠脉内溶栓组,经导管注入50万单位尿激酶至梗塞相关血管,术中监测T IM I 血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肌酶和心功能。结果:血管开通率,支架组达到97%,冠脉内溶栓组只达到5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植入支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的最好方法。对于不适合植入支架者,冠脉内溶栓也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方法。关键词:心肌梗塞;支架;血栓溶解疗法文章编号:1008-0074(2008)04-0386-03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Ef fectiveness of coronary artery thrombolysis and emergenc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 OU C hun -ping ,YA NG Guang -yuan ,ZHANG Hong -liang ,MA Zhen -jing //C hinese Journal of C 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08,17(4):386 A bstract :Objective :Effectiveness o f co ro nary ar ter y thro mbo ly sis and emerg ency stenting in patients w ith acute myo -car dial infarctio n (A M I ).Methods :T he 33A M I pa tients accepted co ronary ang io gr aphy and stent implantatio n (stent gr oup );17ca ses (co ronary thro mbo ly sis gr oup )we re trea ted with inject 500000units of urokinase to the in -fa rction related a rtery (IRA ).T he mo nito r of repe rfuso n arr hy thmia ,electr ocardiog r am ,my ocardial enzy me ,T IM I changes on blo od f low a nd hear t functio n w as pe rfor med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P atent r ate of I RA wa s 97.0%in stent g ro up ,it w as more than that of co ro na ry thro mbo ly sis g ro up (59%),P <0.05.Conclusion :Stenting is th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