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人民日报》小言论文体的研究 ——以《人民日报》栏目“人民论坛”为例

关于《人民日报》小言论文体的研究 ——以《人民日报》栏目“人民论坛”为例

关于《人民日报》小言论文体的研究

——以《人民日报》栏目“人民论坛”为例

摘要:小言论以其观点精炼、发声迅速的特点受到欢迎。《人民日报》除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外,小言论作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补充与延伸,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人民论坛”“今日谈”“人民时评”栏目逐渐成长为《人民日报》的王牌评论栏目,并以其论证新奇、风格独特得到读者的认可,扩大了党报评论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人民论坛小言论特色精悍文体

一、异军突起的“人民论坛”

在《人民日报》第四版的右上角,有一个千字左右的时评栏目,别看这小小的一角并不起眼,但是它小小的身躯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让人不容小觑,这就是《人民日报》的王牌评论栏目——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作为一份全球影响力前十的大报,其本身的党报性质使得它的文体具有标杆性,而在其严肃的文风之中,它的小言论却是异军突起,给《人民日报》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文风,为《人民日报》添色不少,而正因其特殊性与标杆性,也成为我研究的重点,以此来探究新闻文体改革的正确方向。

“人民论坛”创办于1985年,原名“每周论坛”,每周一、二、

三、四、五在第四版刊出。该专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表扬,六次获"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人民论坛”不同于《人民日报》社论与评论员文章的长篇大论,每篇文章仅为千字左右,最多不超1500字,可谓是短小精悍,但作为社论与评论员文章的补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评论要素齐备,并且因字数限制,每句话都经过字斟句酌,读来颇有“微言大义”之感,让人酣畅淋漓。由此,“人民论坛”也渐渐打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人民日报》中一颗闪亮的新星。

二、“人民论坛”文体特色分析

1.评论文体的特色

首先,“人民论坛”作为《人民日报》小言论的一种,是社论与评论员文章的补充与延续,其新闻评论特色明显,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要素全备,使得其形成了一种“精悍文体”。“人民论坛”评论文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论点

《人民论坛》的特点是: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1]“人民论坛”的选题大多是针对近日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其中既有对中央方针政策的评论,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评判,一般来说,“人民论坛”的重心在于公众价值观的引导上,比如《莫在人民面前“抖派”》【2】、《别做“不见外的中国人”》【3】,这也反映出“人民论坛”的论

点更契合中国优良传统的价值观,以符合公众利益,仁中透公的取向。

(2)论据

“人民论坛”作为小言论,多数情况下由于字数的限制,无法“长篇大论”,概而全之,所以观点更多的是针对事件的核心层面,所以单一的观点下并不需要过多的论据。但这并不表示它的论据可以草草敷衍,正因“小”而必须“精”,所以它的论据至多不超四条,每条都是切中要害的最佳典范,可谓用力极深。在这种情况下,一句论据,一句分析便可直指问题的关键性与普遍性,让人豁然开朗。比如“领导干部违纪甚至违法,往往自以为天衣无缝,却忘记了天网恢恢;始之于侥幸,却终之于不幸。“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4】

(3)论证

要说“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亮点,那么“人民论坛”的论证手法便是其无与伦比的最大魅力了。“人民论坛”的论证通常分为开篇点题、论据拔高、以理稳题三个阶段。开篇点题通常以一些小常识、小故事、小道理开题,以作者的生活引向话题,特色明显,且耐人寻味;论据拔高则是用三两则论据迅速将话题气势抬高,以提高评论的可信度与关注度;而以理稳题则是至关重要的特色,“人民论坛”不同于严肃的评论,在论证中很少使用说理性评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道理来解释方针政策、事件现象,把高深的道理平易化,提炼生活中的价值观来论证,迅速拉近与读者的关系,让读者明白其中的道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很多时候,“人民论

坛”的论证偏向于生活化,虽失之严肃,却不失之权威,反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特色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人民论坛”中大量使用外稿,从而提高了文章的活力。

2.内容上的特色

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

“人民论坛”之所以优美,就在于其内在的文化涵养。在其稿件中,每篇都会引用古诗文或哲人名言,将文化融于细小之处,而又不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在潜移默化中滴灌着人的文化素养。

语言轻松活泼,平易近人

“人民论坛”或是解读方针政策,或是对社会现象针砭时弊,言辞激烈,但却动中有静,避免了浮于高空之上论道。“人民论坛”的语言通俗易懂、清丽畅快、轻松活泼,这就使得其区别于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严肃晦涩,让人惧而远之。而语言上的轻松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娓娓道来的文章像是长辈们向后辈诉说着一个个故事,让人兴趣盎然而又获益颇丰,远不是课堂之上执教鞭而谈的老师所能教授的,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观传递。

段落布局,标题抓人

“人民论坛”既然是小言论,就必须“小而美”,在千字左右的

范围内,每篇文章不得少于六段的分段,过长的段落会使文章失去美感而显“臃肿”,所以不低于六段的分段使得文章“匀称而美”,而在标题拟用上,除了事件的关键词之外,更讲求平稳,文化美感中不失新闻真实,不盲目追求网络标题的“吸引眼球”,而自成一家。比如《“咬定青山”才能“绿水青山”》【5】

话题提速,不失价值

时效性是新闻的关键,对于评论来说时效同样重要。虽然“人民论坛”的评论更多触及价值观的普及,但是其追求时效性的目标近年不断凸显,往往是时间发生后的两到三天内便有评论出炉。速度是新闻界不懈的追求,互联网时代这一要求被无限放大,而越来越多网络时评能在事件发生后2到3个小时内出稿,跟风而做的时评的泛滥,导致“大同小异”现象严重,论证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道理,时评价值一再贬低。

而“人民论坛”的时效性并未走向极端,两到三天的速度是其底线要求,更多情况下其内容多是社会长期性的深层次问题。当然,《人民日报》党报的性质更要求新闻的真实性,两到三天的时间内,事件真实性提高,其评论的可信度与价值才会凸显。

栏目建设,多方努力

《人民日报》在“人民论坛栏目上”大量使用外稿,结合社会力量塑造王牌栏目,成效显著,2003年“非典时期”外来稿件的运用,使得社会问题得到多方探究,舆论引导实现更好的效果。

作为人民日报》的小言论栏目,《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后备力

量为其输送了大量优秀稿件,为“人民论坛”的“精悍文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促进了“人民论坛”的发展。

三、结论

“人民论坛”作为《人民日报》的小言论栏目,开创出显得评论文体风格,将清新的评论之风吹向《人民日报》,不仅得到了领导人的肯定,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这种评论文体的风格不能局限于《人民日报》,更应吹向全国,吹出更多佳作。这也证明那个,只有贴近群众,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平易近人的新闻文章才更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1】人民网重要言论库[D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6228179.html,/GB/8213/49160/index.html

【2】《人民日报》第4版要闻,范正伟,2015年1月9日

【3】《人民日报》第4版要闻,邓佑标,2015年1月7日【4】《人民日报》第4版要闻,《警惕“不言之中通款曲”》辛士

红,2015年8月3日

【5】《人民日报》第4版要闻,王慧敏

,2015年8月12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