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积淀文化知识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积淀文化知识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积淀文化知识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积淀文化知识

2012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积淀文化知识主图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文化生活——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阅读能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综观历年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读书、学习是中考阅读的热点主题之一。记叙文阅读题如2011年江苏苏州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莫扎特的造访》,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水边的文字屋》,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带套袖的孙犁先生》,2011甘肃天水中考语文试题《温暖的书》等,记叙文主要考查考生品味词、句,情节、线索的把握,人物形象、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写作技巧、表达效果的体会,及对文本的感悟启示等;

美文赏读

一、读书是快乐的

□国洪琨

与书结缘,还是孩提时。那时我的小叔在家开了一个小书店,专门出租连环画。借这个便利条件,“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尽管那时读书还似懂非懂,我却初步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参加工作后,时值“文革”文艺萧条时期,伴随我的只有平时积攒下的一堆书籍,时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孤独无依,只有以书为伍,读书解闷。本是无奈之下的阅读,却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读书之时,心如止水,心无旁骛,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日复一日,我养成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自从喜欢用读书来填充业余时间起,读书几乎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课。当白天的喧嚣被夜的寂静代替之时,一盏灯、一本书、一支烟、一杯茶的消磨与浸润就成了我最为惬意的享受了,以至每次离家外出也必须在行囊里塞上一本书,否则独在异乡的床上定会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拜访罗贯中,去会见曹雪芹,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教诲,瞬间完全进

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清纯;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犹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古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荣辱得失,有的只是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书又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当你消沉时,书让你振作。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身养性,增知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选自《中学生阅读:新视窗》2007年第4期)

赏析

文章从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写起,分别畅谈读书之乐、读书之益、读书之喜。作者有感而发,让读者备感亲切,能够引发喜欢读书的人的共鸣,也能使不读书的人受到教育和启迪。

我们呼唤社会走向文明,就应大力提倡读书。中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应该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体味读书的乐趣,逐步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书中获取受益终生的智慧。

二、没有书香的阅读

□周毅

朋友是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晚上,当众人忙于应酬、棋牌、电视、网络之时,他却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

朋友的阅读面极其广泛,可谓满腹经纶。一天中最惬意的事就是泡上一杯茶,然后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地看,淡淡的书香弥漫在浓浓的茶香里。

朋友并非典型的读书人,而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是位温文尔雅的儒商。朋友也算个成功者,可儿子上中学,学习成绩一般,没什么特质,唯一的爱好就是上网。为此,朋友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儿子却不屑一顾。

朋友的儿子并非什么都不看,除了课本,还会上网看奇幻故事。朋友给儿子推荐并买了不少好书,比如小说、童话、青少年期刊,但儿子极少问津。

朋友并不霸道,他明白,一个独断专行的父亲很难培养出一个好儿子,他决定抽空认真和孩子交流一下。那天,儿子心情好,朋友不失时机地问:“别人都说儿子像老子,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像我?”机灵的儿子马上反应过来:“您是说我不像您那样爱看书,对吗?”朋友点头。

儿子解释道:“谁说我不爱看书,我在网上不知读了多少故事和小说。等到您这个年龄,我肯定比您看的多。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欧洲的,我什么都看。”朋友说:“可你看的那些东西品位不高。”儿子反驳:“我终于明白了你们这些老夫子的想法,难道只有端着架子捧着书看才叫阅读吗?其实,网上作品比您书架的容量要大无穷倍。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老眼光看人!”

儿子的话让朋友一时语塞。儿子说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现在的孩子有他们的阅读习惯、有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只是缺乏适当的引导罢了。“没有书香的阅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朋友的观念在儿子这代人身上一点不吃香,或许这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无奈吧!

(选自《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2期)

赏析

当今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学时代是读书的黄金季节,而读书要有选择,不能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而漫无目的地读书,这样就会缺失经典名著的滋养,是今后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朋友与儿子不同的读书观,这也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电脑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得以便利,但也改变了人们读书学习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为中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些条件,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的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

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选自《学苑教育》2011年第15期)

赏析

文章以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乃至不择手段、不顾惜自己身体的健康以求得外表的美好,为下文写常被人们忽视却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即读书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接下来作者从读书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可使人养成谦逊、恭敬、专注的美德,让人保持身心愉悦和充实,了解未知的奥秘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告诉人们:读书不但使我们获取知识,而且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读书可涵养静气、滋润心灵,让人淡定从容、明辨是非,使人时时闪烁生命的光辉,让人的精神饱满而丰盈。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及优美的词句,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结尾用设问发出呼吁,既呼应文章的开头,又强化了自己的观点。文末,作者将“优美”比做“五月的花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改变,从而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强化练兵

一、学童

□尹全生

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那时洋人开始到中国投资办企业,华阳镇第一个外资企业的老板叫杜拉克。杜拉克在华阳镇郊有一幢别墅。

这幢别墅与当地财主尤老爷的后花园只隔着一道栅栏。栅栏两边花草遍地、垂柳成荫,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

杜拉克的儿子小杜拉克每年随母来华看望父亲时,总在栅栏那边读书。尤老爷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小少爷尤鹏举常在栅栏这边读书。两个同岁的学童学习都十分勤奋,天刚亮就来到栅栏边,一个朗读“叽里呱啦”,一个朗读“之乎者也”,没人来喊连饭都不知道吃。

九岁那年,他们隔着栅栏进行了第一次交谈。

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

小杜拉克受父母熏陶,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说几句华语:“NO!NO!(不!不!)我的鼻子没有肿,是天生的。”

“天生的?那么大一团肉吊在脸面前,不难受吗?走路不打前栽吗?”

小杜拉克笑得前仰后合:“我生来就是这样的鼻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打前栽呢?”

笑过,小杜拉克闪动着蓝眼睛,好奇地问:“你后脑勺上怎么生着条尾巴呢?”

“不!这不是尾巴,是辫子!”

“辫子?是天生的吗?”

“哪是天生的!蓄的。——我爹说,凡大清子民从小都必须蓄发留辫子。”

“后脑勺总拖着那么条大辫子,不难受吗?走路不朝后坐吗?”

尤鹏举笑得前仰后合:“我生下来就蓄发留辫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朝后坐呢?”

问过答完笑罢,两个学童就各自读各自的书,或“叽里呱啦”或“之乎者也”,但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很笨——

好端端的鼻子他说是肿了!

明明是条辫子他说是尾巴!

人笨到这份上,还有必要读书吗?这么笨的人读书有什么用?

尤鹏举就隔着栅栏先发问:“你为什么要读书?”

“我爸爸说,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呀!”

“掌握知识干什么?”

“搞发明创造呀!”

“搞发明创造干什么?”

小杜拉克觉得对方的提问太可笑了,可是又难以用三五句话说清楚,就反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读书?”

“我爹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什么意思?”

“连这道理都不懂?——读书能升官发财,还能娶到漂亮媳妇!”

小杜拉克憋不住突然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疼。

尤鹏举本来就认定小杜拉克笨得可怜,见他又如此无端地大笑傻笑,因此觉得这小洋人十分可笑,忍不住就也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疼。

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

后来他们都长大成人了,各自在各自国家谋事,就没有机会交谈了。小杜拉克曾托人给尤鹏举捎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研究员……”

尤鹏举问捎信人:“研究员算几品官?”

捎信人解释说:“研究员不是官,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

尤鹏举摇头叹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读书不做官,读书又有何用?废了废了!”

小杜拉克在试验室熬到秃了顶、驼了背,终有伟大发明问世;死后墓前有碑,碑文为:人类进步之阶。尤鹏举皇榜高中后封官授品,有了“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深宅大院里养得脑满肠肥;死后墓前也有碑,碑文为:显赫一世。

小杜拉克的墓碑至今还在,常有人吊唁;而尤鹏举的墓碑却在民国初年被乱民砸了,很可惜。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300篇》)

训练题

1.“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很笨”,你觉得两个学童“笨”吗?为什么?

3.两个学童都从各自的父辈那里得到对读书目的的教育,他们对读书目的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评价他们的读书目的?

4.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试举两处并说明作者的用意。

5.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有什么深刻含意?

二、一支歌

□端木蕻良

小时候,在一本英文读本里,我看到一篇不长的叙事诗。上面有画得很生动的插图。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父亲骑在马上,怀里抱着一个生病的孩子,马在

森林里急驰,风在咆哮,魔王在追赶孩子,用糖果似的话语要孩子跟着他去。

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叫做《魔王》,它是歌德写的。六十年过去了,这幅插图在我眼前还是清晰的。

这本书,书皮是绿的,至今使我难忘。

我看的是英文本,当时,有人给我讲解,我便大致认得了,因为它并不难懂。长大些,又听过舒伯特把这诗谱成的歌曲。年轻的舒伯特真是有才能,他写出了父亲、魔王、孩子三个不同人物的口气和情感来。

魔王糖果似的谎言,父亲和严寒的激烈搏斗,垂危孩子的惊恐挣扎,马飞快地跑,风狂啸着追……这一切都在舒伯特的音符里表现出来。舒伯特用音符来参加抢救那孩子的生命……这支歌,是在暴风雨里诞生的:歌德在“枞树旅店”里,听说一个“图林根库尼茨村”的农民抱着孩子骑马赶往“耶那”,去找医生抢救他的孩子。当医生宣布无能为力的时候,农夫在黑夜的狂风中把孩子紧裹在怀里,飞奔回家,但在路上,孩子已被“魔王”夺走了……

舒伯特没有辜负这位天才写的诗篇,他用声音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使这支歌冲破国度的界线,在好多地区传唱……

当歌德逝世二百五十周年纪念会在我们的国土上举行时,我又听到了这支歌。

我的身旁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士,我不知道她的国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因为她已经沉入到歌声里面去了。

我很想知道,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帮助那个农夫,把孩子从魔王的手中夺回来?

我想是的。因为不光是我这么想,参加会的人们,大概都会有这个愿望。

正是歌德和舒伯特的真诚把大家联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我已走入了一个没隔阂的世界,使我们有着共同愿望的世界……我多么想再看一次那本绿皮的书啊!

(选自《世界文学随笔精品大展》)

训练题

1.“魔王糖果似的谎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2.文中写道“我”身旁的“一位年轻的女士”,为什么说她“已经沉入到歌

声里面去了”?

3.“我”为什么十分肯定地认为“年轻的女士”“想帮助那个农夫,把孩子从魔王的手中夺回来”?

4.“我已走入了一个没隔阂的世界,使我们有着共同愿望的世界”,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写的“世界”的认识。

5.为什么作者最后写道“我多么想再看一次那本绿皮的书啊”?

三、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

□苏童

很早以前,我读书几乎是不加选择的,或者是一部名著,或者是一部书的书名优美生动吸引我,随手拈来,放在床边,以备夜读所用。用这种方式我读到了许多文学精品,也读了一些三四流的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对某几部名著我无法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比如麦尔维尔的巨著《白鲸》,几乎所有欧美作家都倍加推崇,认为是习作者所必读,但我把《白鲸》啃了两个月,终因其枯燥乏味,半途而废,悻悻然还给了图书馆。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以后再没有重读《白鲸》。如果现在重读此书,不知我是否喜欢。但不管怎样,我不敢否认《白鲸》和麦尔维尔的伟大价值。

令人愉悦的阅读每年都会出现几次。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读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那时我在北师大求学,一位好友向我推荐并把书借给我。我只花了一天工夫就看完了。我记得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教室里已经空空荡荡,校工在走廊里经过,把灯一盏盏地拉灭。我走出教室,内心也是一片忧伤的黑暗。我想像那个美国男孩在城市里的游历。

那段时间,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也许是那种青春启迪和自由舒畅的语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因此把《麦田守望者》作为一种文学精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悖于学院式的模式类型,它对我的影响也区别于我当时阅读的《静静的顿河》,它直接渗入我的心灵和精神,而不是被经典所熏陶。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阅读中你的兴奋点往往会被触发,那就给你带来了愉悦。那种进入作品的感觉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对于一部你喜欢的书,你会记得某些极琐碎的细节,拗口的人名、地名,一个小小的场

景,几句人物的对话,甚至书中写到的花与植物的名称、女孩裙子的颜色、房间里的摆设和气味。

(选自《苏童作品集》)

训练题

1.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对某几部名著我无法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哪些词、句写出作家这种无法进入状态的情景?

2.第四自然段中哪句话写出了《麦田守望者》一书对“我”的影响?(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作者说“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4.“对于一部你喜欢的书,你会记得某些极琐碎的细节……”这样的读书算不算进入了真正的阅读状态?为什么?

答题技巧

读书类文章,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考虑:

一、对文章内容进行有目的的综合分析概括。需要概括的内容,如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读书方法、阅读感悟、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读书与思考的相互作用、与读书有关的故事的简要复述等。如解答《一支歌》中的第5题时,考生要通读全文,对全文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才会理解作者“想再看一次那本绿皮的书”的用意。

二、注意作者谈到的与读书有关的语句。如读书的感想、读书生活的回忆、书籍对于求知及生活的意义、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等。如果能准确体味和推敲这些重要句子的含意,也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解答《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中的第1题时,考生就要深入文本,特别是与“对某几部名著我无法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这句话有关的内容,即本句之后写读《白鲸》的部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找出写无法进入状态的词句——“啃、半途而废、悻悻然还给了图书馆”。

三、在以“读书”为主题的文章中,大多谈作者对书籍的喜好、自己阅读的经历、对书本内容的评价、自己阅读的方法及感悟、书籍与生活的关系等。考生如果能抓住这些主要内容,就可以很快地把文章内容结构作一梳理,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实际,联系文章比较阅读,对文章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去理解,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如《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中的第4题:“‘对于一部你喜欢的书,你会记得某些极琐碎的细节……’这样的读书算不算进入了真正的阅读状态?为什么?”这类问题一般没有统一的答案,要求考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柴晓山夏宝玉

主题导引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之作文部分,笔者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以“泛舟书海,积淀文化知识”为主题的作文题目占有一定比例。就拿2011年的中考题目为例,2011?江苏宿迁)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沃土,聆听教诲的园地,体验生活的窗口,放飞理想的摇篮。课堂里有启迪,有探究,有创造;有感动,有快乐,有苦恼……请以“课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作文题之所以如此受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命题者出于倡导初中生应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而积淀文化内涵之目的。

读书,是我们人生起步的扶手;学习,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读书学习是我们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写作支著

一、翻出新意,突破常规所谓“新”者,就是读出新的体验与感悟。选材时,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意蕴丰富的材料,这样才可以写出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感受的好文章。

二、捕捉触点,深度挖掘写作时,我们如果只注重形式的创新,而忽视情感的真挚,就会写得大而空。如写作山西省中考作文题时,我们要努力从生活积累中挖掘,将那些曾打动过自己的人或事,通过形象的描述和生动的刻画,再现给读者,并引起大家的共鸣。如写作江西省中考作文题时,我们如果选择书籍,其触点可以是原作基本精神的升华,也可以从原作中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某个警句引申出来,还可以从原作类比推理而来。

三、精巧构思,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精巧构思,另辟蹊径,确定一个独特的视角,是作文创新与个性的前提。要做到精巧构思,另辟

蹊径,我们一定要对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灵活运用。如写作山西省中考作文题时,如果选择了大家都熟悉的文章或作者,我们最好精巧构思,另选角度,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比如,我们选择了“背影”,可以不去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背影,而是写自己的背影或历史的背影。

四、巧设情境,润色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和独特性”。鉴于此,我们在写作散文类文章的时候,要积极创设以生活为基础的情境,在情境中用心感受,写出感悟和思考,表现生活。误区提醒

一、人云亦云行文过程中,部分同学不注意书写自己读书中独特的体会和感悟,而是亦步亦趋,给读者留下众口一词、千篇一律的印象。

二、脱离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自我感受与启迪,是写好此类文章很重要的一步。具体写作时,不少同学把所读之书和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使自己的感受成了“空中楼阁”。

三、另起炉灶写作这类文章时,部分同学脱离所选书籍,或内容,或人物,或情节,而是信笔发挥,随意铺陈,致使离题万里。

四、原文翻版有些同学可能会写成原文简介的形式,概括介绍原作的内容,或者大量引用原文,缺乏自己的思考。

作文升格

【病文精评】

走近孔子和孟子

五千年的风霜雨雪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落日出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议论的对象和话题,但是本句给读者以与最后一自然段不呼应之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学风,他们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

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要持续利用,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此段作者展示了孟子的多种观点,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但是缺少事实论据,没有说服力,不能让读者信服。)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还是经久不衰:“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的今天我们依然提倡,以人为本依旧是我们瞩目的焦点,孔子的《论语》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交友、治学等方面的东西……(此段中只有最后一句提及孔子,给读者造成“失重”之感,因为题目是“走进孔子和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告诉我们,高官厚禄不能贪图,贫穷低下不能动摇,武力威胁不能屈服,在利益的面前要舍生取义……感受孟子的正气,我们终生受益。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他们的世界。

【升格佳作】

走近孔子和孟子

□潘岳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特别是那两颗星星的光辉已穿透时空,成为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他们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和孟子。孔孟的光辉影响着无数人,直到今天仍不退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择人之长补己之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学之路并非都是坦途,如不端正态度,那又怎能仿效古人不畏劳苦地求学?对于一种学问,不但要学习它,而且要喜欢它,重要的是能从中感到快乐。也许我们这样做了,也不会成为孔夫子那样博学多才的圣人,但起码我们在努力去除自己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集他人智慧于一身,我们虽然不会成为圣人,但绝不会成为庸人。

孔子“诲人不倦”,虽然先生您自称没能做到。可是“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是您悉心教导的。您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千百年来,多少人从您的身上汲取了生存的力量、生活的智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皆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就是如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聚人心,共奋战,团结就是力量。一家公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倒闭,也许因为经营不善,也许因为天灾人祸,如果能以德服人,得人心,那么公司肯定会起死回生。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我们要想减少失败的几率就必须得人心,以德服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炼造就一个全新的你,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得不到成功的果实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你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再属于你。我们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炼自己,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文章语言生动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中可看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升格后的文章内容均衡、集中,主要写孔孟对我们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影响,选取他们在这方面的名言做小标题,格式新颖,层层递进,结尾处体现文章的主旨:孔孟告诉我们很多,给我们的不仅是启示,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生有限,自然永恒,无论夜有多黑,水有多深,我们就是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给人以力量。

考侧预测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是一种孤独。真正的阅读,可以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置身于荒凉的沙

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环境怎样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请以“读书”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在写作之前,我们要认真审读提示语,揣摩其内涵,挖掘其底蕴,然后拟写出亮丽的标题。拟题时我们不能以话题为文题。既然话题是“读书”,那么,我们在构思时,或确定所“读”之“书”,并由此拓展开去,演绎其深刻的内涵,或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论及读书的益处。行文中,我们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以书为伴,我们都有丰富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抒写读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可以叙写自己关于读书的故事、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写读书的意义和对人生的影响。体裁上,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均可,但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

【范文示例】

多读书,明荣辱

□贾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样说。刻苦读书,在图书馆的书桌前踏出了永恒的脚印,马克思这样做。多读书可以明荣辱,我这样想。

散文之美——陶冶人的情操

河水解冻,杨柳抽芽,随着燕子的归来,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带给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美。我喜欢春天的美,也喜欢写体现春天之美的散文。散文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总能用一种优美的旋律弹奏出自然万物的神韵。读一篇散文,就如同让心灵在山川美景中散步,你能听到流水的欢唱、风儿的低吟。不管是贾平凹的清淡古雅,还是张承志的沉郁苍茫,都让一种美缭绕在你周围,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诗歌之情——净化人的心灵

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坐在绿荫下,品一杯香茗,阅一卷诗集。静静地阅读,让我感受到茶香在空中飘逸而幻化出的一种雾气朦胧的意境,诗中仿佛隐藏着伟

大的哲人,他的文字贮满了深厚的感情,吸引着我去挖掘他心灵归宿的圣地。李白的诗浪漫飘逸,苏轼的诗豪情万丈;郭沫若的诗爱国情深,徐志摩的诗情意绵绵。闭目之间,细腻的光辉随着阳光渗入到我的每一寸肌肤,如水一般流入我的心田。它把干涸的土地浇灌,把深陷的沟壑填平,把有棱角的顽石磨平。

小说之真——感悟生活的真谛

秋天是风的季节,吹红了高粱,吹红了人们的脸。小说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老者,把心中的酸甜苦辣酝酿成了一盒颜料,再用画笔描绘出现实与理想交织的世界。读鲁迅的小说,我了解了一个社会;读老舍的小说,我体会到了一种人性美。他们告诉我应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坎坷。

史书之痛——让人知耻明辱

皑皑白雪让我陷入了沉思。只读一个人的书,就好像漆黑的天幕上只有孤星一颗,微弱的星光是无法驱散太多黑暗的。若想收获群星璀璨的光芒,就要像蜜蜂一样,采撷不同的花粉,吸收更多的精华。一部史书就是一段沧桑的历史,有辉煌,有奇迹,更有沉重的思绪。特别是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让我知耻明辱。当邓世昌的身躯在黄海渐渐沉没时,当谭嗣同在刑场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时,华夏儿女怎能不为这悲壮的民族精神而骄傲、自豪!

写作借鉴

一是作者对诗歌、小说、散文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见解独到,笔调轻松,自然流畅。二是小标题的安排让文章的结构有了美感。另外,拟用小标题能给作文带来许多好处:1.使文章新颖别致,过渡自然;2.使文章层次井然,脉络分明;3.在选材和表达上,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大场合、大跨度时段的题目。

二、毛泽东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啊,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所以我们应沐浴书香,去享受更多的读书乐趣。

请以“读书真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1.认真审题。我们一定要避免文章偏题或离题,确保扣题切题。就此题而言,我们要把握好“书”的类别,“棒”在何处。

2.准确立意。写作此文题时,我们可以从阅读课外书的角度着重表现读书可使人获得知识和能力,亦可以从阅读课外书的角度着重表现读书能净化心灵、使人不断进步,在全面落实要求的同时,表明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3.精巧构思。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巧妙地表现中心;构思要创新就应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构思此文题时,我们要写出读书“棒”在何处,写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

【范文示例】

读书真棒

□肖义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无书不找书者,是没有追求的庸人;有书不读书者,是舍本逐末的笨汉。只有泛舟书海,坐拥书城,潜心而读,你才会感到读书不仅是“天下第一件好事”,也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时,你的内心会冒出被无数人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好哇,读书真棒!”

来读读语文课本吧!它会使你感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丰富,使你在阅读的熏陶下变得言可达意、言能由衷;来读读数学课本吧!漫游在一个由数字、符号、图形组成的神奇有趣的世界,你会感到思维活跃,逻辑能力迅速提高;来读读外语课本吧!你会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仿佛戴上了一副看清世界的眼镜。来吧,读读历史、地理、生物……你定能畅饮知识的琼浆,获得巨大的财富!——读书好哇,读书真棒!

来读读课外书吧!鲁迅的书,让你感受到冷峻中的热烈;曹雪芹的书,让你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巴尔扎克的书,让你学会如何做人;泰戈尔作品中的真、善、美,让你的心灵受到熏陶……读了这些书会净化你的心灵,令你自觉构筑起一个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读读《十万个为什么》《有趣的数学》《二十一世纪的电脑技术》……这些书会擦亮你我的眼睛,激起我们探寻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人类,也就是在读书中登上了不断进步的阶梯。——读书好哇,读书真棒!

亲爱的朋友,无数的好书在向我们招手。读一读书,一定会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受到思想的启迪,获得精神的鼓舞,享受无穷的乐趣。“人生唯有读书好”,

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请你也像我一样,常对你的朋友、你身边的人说一声:读书好哇,读书真棒!

写作借鉴

文章的过人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思巧。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旨在说明“读书好”,在指出不读书的错误行为后,引出了对待书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读书。三言两语的叙写,既摆出了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哇,读书真棒!”又以此为线索贯串全文。主体部分分别写出读书之“好”,结尾在总写后再现中心句,既是对题目的回应,又是对主题的深化。文章选材精当,构思精妙。另外,作者从谈心的角度叙述,也便于读者接受自己的看法,便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说明考生准确把握了文题中的“真棒”所传达出的信息和要求。二是语言美。本文语言典雅华丽,工巧流畅。运用对偶、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和丰富灵活的句式,使全文富有音乐节奏的美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冰心老人为一家儿童刊物题词时写道: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冰心老人一生阅读经验的总结。冰心老人从认字后就开始了阅读,读《三国演义》,读《水浒》,读《聊斋志异》……在《忆读书》一文中,冰心老人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她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请你以“我读_____的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补题很重要,因为补题的过程意味着我们对作文的写作角度、范围、内容、中心等方面都已作出了选择。如果补充的题目太大众化,就容易导致写作角度和内容普通,这样,作文就很难出彩。所以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一定要把题目研究好,并结合熟悉的材料、想要表达的思想,巧妙补题。就此题而言,横线处可以是课文,可以是名著,可以是作者,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其次,我们要选择好的立意角度,巧妙构思。【范文示例】

我读《三国演义》的收获

□王跃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我非常爱读的一部小说,读得多了,我也有点收获。

今天,我就简单说说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吧。

读《三国演义》,我发现大多数人物有姓、有名,还有字、号与官衔,很难记。但有几个人物出场不多,姓名不全,却很容易被记住。一是有名无姓的——貂蝉;二是有姓无名的——大乔、小乔;三是无名无姓只有个官衔的——督邮。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人物脸谱很多都是源于《三国演义》的,如曹操——白脸,关羽——红脸,张飞——黑脸。它们分别代表奸诈、忠义、嫉恶如仇等形象。直到今天,酒桌上还有人说,喝酒脸红的是忠义汉子,脸白的人有心计。

从史书《三国志》演变成小说《三国演义》,后来又被改编成许许多多的儿童连环画、戏曲、评书等,再后来又被拍摄成电视剧,可以说,三国的人物、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历史变革,刻画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一批政治家,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等400多员武将,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450多员文官,再加上皇帝、皇后、宦官、黄巾起义者、鲜卑和羌族等少数民族人物、小吏、三教九流等,有名或有姓者总共有1100人之多。

如果觉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太多太复杂了的话,我们不妨缩略概括之,比如,将三国中的文官武将、谋臣策士,都给予评价,可概括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

主要情节则可用“七神、八献、十字歌”来巧妙地联系,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

七神:华佗神医,孔明神算,关羽神威,张飞神声,赵云神将,黄忠神箭,管辂神卜。

八献:孙策献玉玺,王允献貂蝉,曹操献宝刀,庞统献连环,阚泽献降书,黄盖献苦肉,孔明献空城,张松献地图。

十字歌: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舌战群儒。

不管怎样,只要是能巧妙记住三国知识的方法,我们都可以使用。这就是我读《三国演义》的一点收获。

写作借鉴

《三国演义》情节复杂,故事曲折,人物众多。作者并没有什么都写,而是

只抓住记忆中的人物和主要情节来写,笔力集中,这是我们在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一;先说人物,后说情节,说明顺序清楚,这是我们在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二;语言简洁明了,结构层次清晰,这是我们在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三。

素材积累

【哲思妙语】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莎士比亚

【精彩片段】

1.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胡忠伟《读书贵有疑》

心香一瓣

“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更进一步说,读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2.有阅读者说,读书如远行,延长了生命的经纬;读书如开荒,扩展了心灵的疆域;读书如园艺,丰富了生活的色彩;读书如串门,积累了人生的经验。而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远行”还是“开荒”,无论是“园艺”还是“串门”,都属于一种“运动”,而且是充满诗意的魅力运动。

——杨泽文《读书如远行》

心香一瓣

众多比喻构建排比,生动形象中亦能让读者体悟到语势之强烈,从而引领读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 班级姓名 1、与例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例:铁的纪律锦上添花 A修建桥梁思想疙瘩 B傀儡政权时代潮流 C工程上马挑着担子 D百花齐放红牡丹 2、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词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组:(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3、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 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 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 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5、下列词语都属同类的一组是:( ) A.北国天骄衣钵隐衷 B.消极敷衍痛快惊诧 C.间或凄然大抵简直 D.什么人们这里高处 6、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 ③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7、选出对加点词的词类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A.动词形容词连词代词 B.介词动词连词名词 C.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 D.介词动词副词名词 8、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 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9、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10、选出下列带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11、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都依次列出了,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 )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①动词②形容词③介词④连词A.①②④④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13、选出下列括号中说法错误的一项: ( ) A 保卫祖国保持安静歌唱英雄整顿作风(动宾短语) B 风俗习惯正大光明缤纷络绎天高地厚(并列短语) C 精神文明宝贵意见多么活泼伟大成就(偏正短语) D 人民伟大成果辉煌黑了一阵宿舍旁边(主谓短语) 14、选出下列括号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浙江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作业新人教版

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 真题精选 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5.[2017·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6.[2017·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18.某兴趣小组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明朝文人家庭生活的微电影《秀才传》,并撰写了各位演员的台词。请你帮文文完成以下任务。 人物介绍丁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黄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李老爷:在这次会试中向主考官推荐了丁、黄二人的卷子 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丁同年,有缘与兄会试中举, 以后定多多讨教。 多谢两位仁兄今日登门,日后必向上头举荐!感谢房师提携, 晚生荣幸之至! (1)“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这句台词中“桑梓”一词的意思:家乡(1分) (2)根据剧中人物关系,对话中称呼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同年B.仁兄C.房师D.晚生 1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B.“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的一种经书。 C.古诗文中,“杜鹃”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也是如此。 D.“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指乐曲名《折杨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是花名。 20.(2019凉山)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

“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21.(2020拱墅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思想;农历五月初五的__端午__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而在与友人离别之时,人们常在路边折杨柳(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22.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和《__贝多芬传__》。 (2)__法布尔__ 是法国的昆虫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__莫泊桑__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4)《__儒林外史__》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2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传统礼貌用语是否使用正确。(写“正确”“错误”的汉字。)(2分) (1)听说你搬新房子了,今天我有事来不了,改天我一定赏光 ..拜访。 (2)家里来客人了,可你因事必须出去一下,你可以说:“我失陪 ..一下,请稍等!” 答案:(1)错误__(2)正确_ 24.选择两个我国传统节日,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使前后结构一致,语意连贯。(2分)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世态人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示例一:或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舟竞发;或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示例二:或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天南地北共听声声鞭炮。 25.说起古人经常会说起“号”,经过查询,发现号有别号、诨号、谥号、年号、尊号等,请把下列号的解说填入相应位置(只填序号)。(6分) ①名字以外的自称。 ②按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号,又称绰号。 ③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以及高爵显贵死后由朝廷根据他们平生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称号。 ④是纪年的名称。 ⑤也叫徽号,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 ⑥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年号:__④__ 别号:__①__ 谥号:__③__ 诨号:__②__ 庙号:__⑥__ 尊号:__⑤__ 26.文学常识填空。(2分)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语法专项练习40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语法专项练习40题 1、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状语、 谓语。 D.?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是一个并列复句。 2、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形容词。 B.?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个句子中?真挚而美好?是定语。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个女孩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D.?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一列树是忧愁而快乐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愿望??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这句话中的?美丽?和?鼎盛?是褒义词。 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音乐之声》的女主角玛丽亚温柔得像绵羊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汉语基础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介词、名词。

B.?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句中?真正的平静?和?修篱 种菊?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C.?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句中?切近?和?茫远?是一对反义词。 D.?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5、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句中的?传统?和?瑰宝?都是名词。 B.?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句中?学习探索?和?废 寝忘食?都是并列短语。 C.?贵阳喀斯公园是一个拥有30万方稀缺天然石林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公园。?句中的?贵阳?和?拥有?依次是状语、谓语。 D.?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这是一个递进 复句。 6、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B.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C.夺取一国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 7、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会;表示趋向:来、去;表示判断: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

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一、二十四节气歌 1、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排行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 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5.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语法知识》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语法 1.【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 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答案】C 【解析】C项(没有语病)表述错误:“目的是为了”犯了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的毛病,应改为“目的是”或“是为了”。 在一线教师普遍轻视语法教学的情况下,贵州省黔东南州于今年中考能出道语法题,真是难能可贵,而且一道题综合考查了词性、短语、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给出题者点赞! 2.【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 ..。” ..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B.“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D项“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分析错误,应为“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才是因果关系。黄冈市能把考点出到二重复句,是他们对语文语法教学矢志不渝的坚守,要知道,二重复句对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传说啊!湖北省黄冈市的品牌黄冈中学不愧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答案】C 【解析】C项分析错误,“沉湎”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这道题出得非常好,综合考查了句子成分、修辞手法、词语色彩、病句的辨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呵呵,点赞!这样的题目多多益善!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 从中考试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考察形式。 一、排序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江西)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考察综合阅读能力,在做题时,根据语法知识可以很容易找到做题的切入口,理清段落之间的层次与关系。第③句,“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而且写的内容要与“耐压性非常强”形成转折关系,很容易找到①句,写膜的“薄”与“轻”。第⑤句“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中,“也”表示并列关系,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的优点。第②句中“此外”,其实也起到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也是写膜的优点,但写得比较简单,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应该在⑤句后面。 2.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沈阳) ①但有了梦想而不去拼搏,那梦想也将是海市蜃楼,望梅止渴。 ②梦想是生命的花蕾,没有梦想的人生,将会失去目标,失去动力。 ③因此,对于前行者来说,坚强踏实的脚印就是对梦想最有力的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②①③ [答案解析]会很容易发现①③句的句首都有关联词。①句中的“但”表转折,②句是从没有梦想的角度去阐述,而①句是从有梦想而不去拼搏的角度去阐述,形成了转折,两句的关系结合得比较近。因此②①应该放在一起。③句中的“因此”表示结果,是从②①两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与前两句形成因果关系,所以在后面。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定稿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理论版) 胡锦珠/整理 (按:本博客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提纲,请同学们针对提纲条目逐一学习,或者查阅有关的基础知识手册书籍。) 【第一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字音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一)语言文字 (二)现代汉语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 (四)普通话 (五)方言概况 (六)语音 (七)音节 (八)音素 (九)元音 (十)辅音 二、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用途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三)有关知识 1.声母2.韵母3.零声母4.韵头、韵腹、韵尾 5.韵母和韵的区别6.声调符号的标写7.隔音符号8.反切三、拼写知识 (一)大写 (二)连写和分写 四、朗读知识 (一)停顿 (二)重音 (三)句调 (四)音变 五、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 六、多音字读音的辨析方法 附录一多音字辨析 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集录 附录三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 附录四姓氏、地名、山河名中容易读错的字 附录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变及特殊字音

第二部分汉字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三、汉字笔画名称 四、汉字笔顺规则 五、汉字的结构 六、汉字的有关知识 (一)偏旁与部首 (二)独体字与合体字 (三)繁体字与简化字 (四)同音字与多音字 (五)多义字与形似字 七、纠正错别字 八、字典(工具书) (一)常用工具书简介 1.《尔雅》2.《说文解字》3.《方言》4.《释名》5.《广韵》 6.《康熙字典》7.《中华大字典》8.《辞海》9.《辞源》10.《新华字典》 (二)检字法 1.部首检字法2.音序检字法3.笔画检字法4.四角号码检字法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A,于是B”“A, 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 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 “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 “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 而是来一个转折, 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 “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 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

上海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D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D卷 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 1. (2分)(2019·温州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秦皇汉武”中“秦皇”指秦始皇嬴政,“汉武”指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中“唐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B .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 . 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龄的别称。如“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2. (2分) (2019八下·平潭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手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B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和《虽有佳肴》都是他的作品。 C .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 . 游记往往要通过交代行踪来记述游览经过,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受。《壶口瀑布》就是一篇游记。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到台湾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B .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可以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表示谦虚。 C .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 . 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是用作者的字命名的;李商隐的《李义山诗集》也是用作者的字命名的。 4.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 语法知识上课讲义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三)语法知识 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美丽”“端庄”“晶莹”“升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红色记忆”“十分可爱”“振兴中华”“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用了夸张和拟物的修辞手法。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该句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 2.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企盼”“滞留”“仁慈”“禁锢”都属于动词。 B.短语“藏污纳垢”“翻来覆去”“拖泥带水”“繁花似锦”的结构都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句中“袁世凯”是借喻手法,作用是使银元形象化,给人余味。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我中华”“品德高尚”“洗得发白”“勤俭节约”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句中“在悬崖底下”充当状语。 D.“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转折关系。 4.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能够”“卖萌”“哪里”“千克”这几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 B.“见异思迁”“杞人忧天”“无所不为”“喜气洋洋”这几个成语都是贬义词。C.“‘打虎.拍蝇.’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行动。”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了比喻义,结合语境,这里的“虎”指位居高层的腐败官员,“蝇”则指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 D.“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 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该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渴望。 5. 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天边的远处仿佛 ....有一片紫色 ..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B.“绿得发亮”“甩在地上”“万籁俱寂”“遮天蔽日”分别是后补、动宾、主谓、并列短语。 C.“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树立”。 D.“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这个复句的第一重关系是条件关系。 6.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两句中的“通过”词性分别是动词、介词。 B.“家风严谨”“古典文学”“传承文化”“自由民主”“热闹起来”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动补短语。C.“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其中,“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是状语,句子的主干是“何大学问悲凉”。 D.“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这个复句的第二层关系是并列关系。 7.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 ..上没有一种 ..成功是.可以轻易获得 ....的”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B.“放开二胎”“航母远航”“精准扶贫”“治国理政”“稳定下来”短语类型分别是动宾、主谓、偏正、并列、动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 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偏坦(袒)消(逍)遥谎(荒)谬挛(孪)生馋(谗)言 修茸(葺)颠复(覆)伥(怅)然渲(宣)泄既(即)使 敝(憋)气简漏(陋)暗(谙)熟 (二)初中生容易写错的成语(注:括号内为错别字) 陈词滥(烂)调激(急)流勇退流连(恋)忘返歪风邪(斜)气别出心(新)裁略胜一筹(愁)摩(磨)拳擦掌列出提(题)纲川(穿)流不息坚如磐(盘)石打架斗殴(欧)闻鸡起舞(武)安(按)装机器肝脑涂(途)地雷厉(历)风行恬(括)不知耻病入膏肓(盲)金榜题(提)名出奇制(致)胜毋(勿)庸置疑黯(暗)然失色漫(满)山遍野委曲(屈)求全义愤填膺(鹰)并行不悖(背)金碧(壁)辉煌千里跋涉(踄)大相径庭(廷)独出心裁(材)貌合(和)神离嗜酒成癖(僻)月明星稀(希)桀骜(傲)不驯精神涣(焕)散玩世(事)不恭申酉戌(戍)亥不假(加)思索美玉无瑕(暇)纰(批)漏百出如火如荼(茶)耳濡(儒)目染奴颜婢(卑)膝东施效颦(频)蓬荜(壁)生辉独占鳌(鳖)头铤(挺)而走险有恃(持)无恐一切就绪(序)仓皇(慌)失措修葺(茸)一新一坯(杯)黄土深为惋(婉)惜飞扬跋(拔)扈滥(烂)竽充数熙熙攘攘(嚷)寒暄(喧)客套按部(步)就班离经叛(判)道首(手)屈一指痴心妄(忘)想草菅(管)人命喧(宣)宾夺主前仆(扑)后继枉(妄)费心机白璧无瑕(暇)披星戴(带)月授(受)予奖章声闻遐(暇)迩层峦叠(迭)嶂栩栩(诩)如生手头宽裕(余)徇(殉)私舞弊蜂拥(涌)而来破釜(斧)沉舟星罗棋(旗)布循(寻)序渐进炯炯(迥)有神厉(历)兵秣马矫揉(柔)造作揠(偃)苗助长功亏一篑(匮)一张一弛(驰)军事部署(暑)通宵(霄)不眠苦心孤诣(旨)投机倒(捣)把感情融洽(恰)偃(揠)旗息鼓明辨(辩)是非前倨(踞)后恭孺(儒)子可教举行宴(晏)会口干舌燥(躁)言简意赅(该)恰(洽)如其分一望无垠(银)海角天涯(崖)掎(犄)角之势赡(瞻)养父母逾(渝)期作废励(历)精图治蜕(退)化变质提纲挈(携)领反映(应)意见名列前茅(矛)墨(默)守成规顷(倾)刻之间断壁颓垣(恒)汗流浃(夹)背罄(磬)竹难书毛骨悚(耸)然锲(契)而不舍燎(缭)原烈火味同嚼蜡(腊)卑躬屈(曲)膝专程谒(竭)见铭(名)记不忘风靡(糜)一时鬼鬼祟祟(崇)生死攸(悠)关流言蜚(非)语心狠手辣(棘)暴戾恣睢(雎)打躬作揖(辑)焕(涣)然一新梁(粱)上君子戊(戍)戌政变优(忧)柔寡断龙盘虎踞(据)逼上梁(粱)山直上重霄(宵)读书札(扎)记碌碌(录)无为寥寥(廖)无几蹚(淌)水过去良莠(秀)不齐漠(莫)不关心身体羸(嬴)弱定期会晤(悟)不可思议(义)记忆犹(尤)新直截(接)了当行踪诡(鬼)秘掷(抛)地有声贻(遗)笑大方敝(蔽)帚自珍兢兢(竞)业业恶意诅(咀)咒强弩(驽)之末中流砥(抵)柱阴谋诡(鬼)计徇(殉)情枉法大学肄(肆)业遮天蔽(避)日浑(混)身是胆编纂(篡)字典 2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大全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 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 1. (2分)(2019·鄞州模拟) “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9七上·常山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茶馆》等。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世人称之为“诗仙”。 D .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摘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3. (2分)(2019·长沙)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 . 吴承想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简勒·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 . 《简爱》中的简·爱和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 .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4.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D .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明代作家曹雪芹。 5. (2分)(2015·咸宁)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 《藤野先生》《孔乙己》和《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 .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娅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D .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怎样读“一” “一”在汉字中笔画是最简单的,我们无论是口头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会用到它。同学们可别小看了它,他的读音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呢,在不同的词语中声调会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 一、“一”念第四声。 在“一杯茶”、“一条河”、“一本书”、“一丝不苟”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四声“yì”。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杯(bēi)”、“条(tiáo)”、“本(běn)”“丝(sī)”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一声,由此看出,“一”在第一、二、三声前念第四声(yǐ)。 二、“一”念第二声(yí)。 在“一致”、“一切”、“一位”、“一共”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二声“yi”。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致(zhi)”、“切(qie)”、“位(wei)”、“共(gong)”都是第四声,不难看出,“一”在去声前念第二声“yi”。 三、“一”在词尾或单用时念第一声“yi”。 在“第一”、“初一”、“唯一”、“统一”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一声。仔细观察,但可以发现“一”在这几个词语中排在末尾,所以,“一”在单用或排在词末,句尾时读第一声“yi”。 可是,有些词语似乎又难以用这三条规律来确定它的读音。 第一次(yi)、有一天(yi)、有一次(yi)、 十一次(yi)、这一天(yi)、这一次(yi) 第一组词语,即“第一次”、“十一次”中的“一”应该读第一声“yī”,因为由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如果前两个字可以组成词语,那么就可以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否则,就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如第二、三组前两个字不能组成词语,那就只有通过第一、二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 如何读“得” 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对“得”字的读音往往读不准,该读“de”的读成了二声。为了方便同学们正确掌握“得”字的读音,现把“得”的三种读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在下面两种情况时读(de) ⒈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他去得,我也去得。” ⒉用在形容词后面,连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词语。如:“天气热得很。” 二、在下面三种情况时读“dé”。 ⒈在作动词时。如:“这次测验我得了一百分。”、“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等。 2.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如:“得了,你别再说了。” 3.用在一些动词的前面,表示许可。如:“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运用。” 三、在下面三种情况时读“děi”。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