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②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Q)化石,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此

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

b.年间法:确定的地貌在某一年间或阶段形成,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长了则无意义,

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

c.其他方法:C14K-Ar法、U系法、古地磁法、历史考古法等。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2.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3.崩塌: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

为崩塌。

4.错(座)落: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5.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6.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撒落的堆积地貌)

7.滑坡: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又称为地滑,是一种重要的

工程灾害。

8.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斜坡上的重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岩体或松散的土体(统称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的过程

称块体运动。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稳定性:K= 抗滑力/下滑力K>1, 块体稳定;K<1, 块体不稳定

块体的稳定性取决于:坡度、土体内摩擦力、土体粘结力、和坡高等因素。

按照斜坡上块体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灾害性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滚落作用、滑

动作用、流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

答:;M.彭克“平行后退说”,改造斜坡的动力为重力作用,在斜坡演化过程中上

部重力作用不断进行,使陡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形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

和缓地形。即认为斜坡的发展是由于重力作用而非流水作用,即使到晚期仍有崩塌、错落之类的重力作用发生。

W.M.戴维斯“平行下降说”,在坡面流水作用下,斜坡按下凹形坡面平行降低其高

度与坡度,最终形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

3.什么是坡积物?

答: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

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其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

为细一段式。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

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答:(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例如粘

质土、黄土和黄土类土、山坡堆积、风化岩以及遇水易膨胀和软化的土层。软岩有

页岩、泥岩和泥灰岩、干枚岩以及风化凝灰岩等。

(2)、地质构造条件:斜坡内的一些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软弱面若与斜坡

坡面倾向近于一致,则此斜坡的岩土体容易失稳成为滑坡。这时,此等软弱面组合

成为滑动面。

(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间,

坡脚下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加重了土体负

荷,并削弱岩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

寒冷气候区的冻融作用亦能引起滑坡,河流水位上涨侵润岸坡滑动面。

(5)、地震: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土层液化,可诱

发滑坡发生及老滑动面再活动。

(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体负荷;人

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答:必要条件(内因):易滑地层、软弱面、临空面;触发因素(外因):降雨

、震动、人类活动。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一.名词解释、概念:

1.洪积物:积物的岩性主要是砾石、砂、粘土混合物,很少发现化学沉积物。洪积物的岩相具有扇形分相特点。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滞水相。(洪流扇形

堆积物)

2.洪积扇: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在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3.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4.河谷:河谷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5.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6.河漫滩河谷:河流形成发展中期(或河流下游、沉降区和软岩区等),河流纵剖面通过溯源侵蚀、瀑布后退和岩坎蚀低等过程已变得较为平缓,曲流的形成和演变成

为河流作用重要的方式,河流以侧方侵蚀为主,塑造出宽广的河漫滩。

7.裂点:成型河谷中每一次侵蚀基准面下降都会引起河流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所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向陡坎称为裂点。

8.汊河型河床:河床宽窄相间,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间隔成两股或多股汊道。

9.牛轭湖:洪水时,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湖。

10.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多发育在山

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11.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

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12.冲积平原: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

13.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

14.水系形式:受一定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排列的组合的形式。

15.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16.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

河流发生袭夺后,抢水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上段称为被夺河,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有明显的转折,称为袭夺弯。被夺河在袭夺弯以下的河段,称为断头河。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

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答:洪积物的特征: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

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

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

线。

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

差别较大;

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

砾石含量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②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

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裙地形,但其厚度小。而洪积物

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厚度较大。

2.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答:洪积物: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

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

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

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

起;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⑤洪积物的层

理不发育;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

结构。

泥石流堆积物:由巨砾到粘土混杂堆积组成,分选极差,与冰蹟物相似。无明

显层理,但剖面上可辨认出不同时期泥石流沉积物之间的界面,并常见有泥包

砾结构,有时有泥球等构造,0.5m以上砾石上有碰击纺锤状碰坑或擦痕。

3.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答: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

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洪积物的岩性主要是砾石、砂、粘土混合物,很少发现化学沉积物。洪积物的岩相具有扇形分相特点。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滞水相。

坡积物其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为细一段式。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

三.对比题:

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解释名词、概念:

1.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

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2.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

3.岩溶堆积物:各种与岩溶作用有关的堆积物的通称。

4.岩溶漏斗:岩溶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

5.落水洞:落水洞: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1.峰林;

2.溶蚀洼地;

3.岩溶盆地;

4.岩溶平原;

5.孤峰;

6.岩溶漏斗;

7.岩溶塌陷;

8.溶洞;

9.地下河;a 石钟乳; b 石笋; c 石柱

三.对比题:

1.峰丛与峰林

答: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丛:是一种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

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一.解释名词、概念:

1.冰川:冰川冰在自身的压力及重力作用下流动,这种运动的冰川冰为冰川。

2.雪线:又称均衡红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界线。

3.山岳冰川:冰层位于高原地区沿山谷分布,其冰舌自冰层沿山谷顺流而下,称为山岳冰川(Valley glaciers) 。

4.冰斗冰川:雪线附近占据着圆形谷源洼地或谷边洼地的小型冰川。消融区和积累区不易分开。

5.冰川挖掘作用: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

6.冰川刨蚀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

7.角峰: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Horns) 。

8.刃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Arête)。

9.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你怎样确定冰碛物的存在?

答:由冰川直接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

特征:(1)缺乏分选(不等于没有分选),在各种较细的基质中,常含有大小

不等的岩屑(包括卵石);(2)结构趋向于块体状,没有平整的纹理或均匀的

层理;(3)成分为各种矿物和岩石的混合物,其中有些曾经长途搬运而成多

面体岩块,亦有未经长途搬运而成磨圆卵石(冰下冰碛物中);(4)冰碛物中

有擦痕石和具有微弱擦痕的颗粒;(5)长条形碎屑物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6)由于沉积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可能比周围其他沉积物更为坚

实;(7)由于搬运期间的频频破裂和局部磨蚀,岩屑形状以次棱角占优势;

(8)冰碛层可能位于具有擦痕的基岩或沉积底床上。

2.冻土的地貌类型

答:(1)、冰楔(2)、构造土(3)、冻融褶皱(4)、冻胀丘

(1)石海、石川和岩屑坡:

冻土地区常年处于负温,物理风化强烈,岩石长期处于负温条件下被冰劈作用

破坏,地面广泛裸露冻裂的岩块和碎石,称石海。

岩块受重力作用往沟谷地集结成带,因冻胀、收缩和春季底土解冻等石块整体

往下蠕动,称石河。

不对称谷地缓坡上的寒冻风化崩解岩屑,沿坡下移,堆积成岩屑坡。

(2)冻融泥流阶地和堆积物::

融化土层在重力作用下,沿永冻层面往坡下缓慢运动,称为冻融泥流作用。

冰融泥流堆积物的岩性为碎石和泥土混杂堆积物。

(3)冻胀丘和冰核丘::

由于冻土区内土层粒度和水分的分布不均匀,含水多的细土中分凝冰的形成,

使其获得比周围土层更高的冻胀率,形成局部隆起的丘状地形,称冻胀丘。

土层冻结时,若土层中的某些部分不断接收冻结层间水或层下水的补给,将形

成一个地下冰核,冰核使地面隆升成丘,叫冰核丘。

三.对比题

1.洪积扇与冰水扇

答:(1)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在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地

貌。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项带:

扇顶相、扇中相、扇缘相。

面积: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不等;

坡度:扇顶相、扇形相扇面倾角5-10度,边缘相地形平缓。

水系发育:轴部常有干河床,潜水面较深;往滞水相方向潜水面逐渐升高,在

扇形相与滞水相交界地带,有时潜水溢出地面成泉、河或形成沼泽地或盐渍地。

(2)冰川底部的冰融水,常形成冰下河道,它可携带大量砂砾从冰川末端排

出,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叫冰水扇。几个冰水扇相联就形成冰水冲

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

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一.解释名词、概念:

1.风蚀壁龛(石窝):风沙吹蚀岩壁所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

2.风蚀蘑菇石:风沙流对孤立突起岩石的长期磨蚀过程中,由于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附近部分,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成蘑菇石。

3.风积物:当风沙随风速的减弱,所携带的碎屑物由于重力作用逐渐停积下来,形成风积物。

4.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是干旱区大型地貌组合,有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5.岩漠:是干旱区分布有各种风蚀地貌的基岩裸露区,主要在山麓地带。

6.砾漠:是指由砾石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

7.沙漠:是指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这里风力作用很强,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8.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常形成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洪流自山区搬来的细粒粘土物质在这里淤积形成泥漠。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简述荒漠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干旱荒漠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左右,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南

北纬15~35度之间的亚热带,二是温带的内陆地区。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

物质组成,可将荒漠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

2.判读下图中的地貌名称。

1、风蚀湖;

2、风蚀蘑菇石;

3、风蚀城;

4、风蚀柱;

5、蜂窝石;

6、新月形沙丘;

7、塔状沙丘;8、纵向沙丘;9、风成斜层理

三.对比题:

1.风蚀谷与冰川谷

答:风蚀谷:风沿着暂时性洪水所形成的冲沟吹蚀,使谷地进一步扩大,形成风蚀谷。

冰川谷形成于雪线以下,其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

2.黄土陷穴与岩溶漏斗

答:(1)黄土陷穴是黄土碟进一步发展、沉陷、形成深度大于宽度的陷穴,它向下延伸可达10-20 m,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和墚峁的边缘地带,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使黄土陷落而成。

(2)岩溶漏斗:岩溶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

几种主要的岩溶漏斗(根据J.N.詹宁斯简化):

(a)溶蚀漏斗;(b)沉陷漏斗;(c)塌陷漏斗;(d)深层岩溶塌陷漏斗

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

1. 沉积物及其成因

1.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其原因

答: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沉积体),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联系),一般具有成层性(沉积地层)。第四纪形成的松散岩石一般称之为“堆积物”、“沉积物”、“沉积层”。

(1)岩性松散: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

(2)岩性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3)成因多样,厚度差异大,不同程度地风化,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定标志有那些,如何应用

答:沉积学标志:1)岩性:砾石(> 2mm);砂和粘土(<2mm)

2)沉积结构:沉积物中的砾石、砂的排列特征(中尺度)。包含流动营力结构

(定向、非定向)和非流动营力结构(定向、非定向)。

3)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包含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构造(蠕虫构造)

4)产状、沉积体形状

地貌学标志:1)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

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

2)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

环境标志:1)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

黄土、岩盐、石膏--干旱;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2)化学环境标志: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

3)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

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

2-第四纪年代学

一、基本概念

1. 古地磁年代学: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通过与标准极性年表对比,间接测量获得岩石年龄的方法。

2. 热发光法TL(热释光法):一般非金属破碎绝缘矿物(如石英)具有受激发光现象,其发光强度与矿物以前吸收的辐射能量成正比,而辐射量的积累是时间的函数,因此通过测量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推算其年龄,这种方法为热发光法。

3.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利用矿物和岩石中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自行衰变计算年龄的一类学科。

4. 极性:与现代磁场方向一致定义为正极性,相反则定义为负极性。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5. 极性期:

6. 极性事件:指地史时期地磁场极性倒转变化中时间短暂的变化。

7. 布容正向期:0.78百万年以来(早/中更新世界限)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 熟记360万年以来的古地磁年表。

答:第四纪下限:2.588百万年(高斯/松山界限);

奥尔都维极性亚时(Olduvai):1.77-1.95百万年;

贾拉米诺亚时(Jaramillo):0.99-1.07百万年;

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0.78百万年以来(早/中更新世界限)

(12.5万年是中/晚更新世界限;全新世上限为1.17万年)

3. 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一.名词解释:

1.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是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在大陆冰川作用区,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

在高山区,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

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

2.气候旋回:从温暖气候到寒冷气候称为一个气候旋回。

3.干旱期与湿润期:干旱期是当高纬区冰期时,冰盖上空冷高压反气旋往中低纬度移

动,降水带南移,季风萎缩,使中低纬度大部分气候变干变冷,降水量相对减少的

时期。

湿润期是当高纬区间冰期时,冷高压反气旋往极地方向收缩的同时,降水带北移,

季风活动势力强,使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变湿,降水量相对增加时期。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及使用方法?

答:宏观(1)岩石气候标志A. 颜色,紫→红→橙→黄→灰、暖→冷;B. 沉积物:(2)地貌气候标志A寒冷气候:冰川、冻土地貌;B温暖气候:岩溶、河流、湖泊地貌;C干旱气候:风蚀、风积地貌

(3)生物化石气候标志A、植物化石;B、哺乳动物化石;C、海生软体动物化石、珊瑚化石;D、其他微体动物化石

微观(1)氧同位素(δ18O)

(2)粘粒分子率

(3)CaCO3

(4)微量元素

(5)粘土矿物

(6)沉积物粒度参数

(7)磁化率

2. 简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答:晚更新世气候变化:大约从130(或150ka BP开始到11ka BP左右。

末次间冰期为l30ka BP - 75ka BP,是一个温暖气候阶段,其最温暖期比现在约高 2-3℃,以后气温波动下降,在75 ka BP进入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始于75 ka BP,终止于11 Ka BP,一般划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阶段

全新世(冰后期)气候变化:按其特征可分为A、B、C、D 4个阶段,即A、全新世早期升温阶段;B、全新世中期高温阶段(又称气候适宜期),此时全球气候湿暖,年均温比现在高 3℃;C、全新世晚期降温阶段;D、20世纪升温阶段

3.熟记阿尔卑斯地区4次冰期的名称及与中国的对应冰期。

阿尔卑斯欧洲

美国中国冰期冰期冰期冰期

间冰期间冰期间冰期武木W ürm 里斯Riss 民德Mindle 贡兹G ünz 里斯-武木民德-里斯贡兹-民德魏克塞尔

Weichselian

萨勒

Saalian 埃尔斯特Elsterian 明纳普(Menapian)伊姆

Eemian

荷尔斯坦Holsteinian 克罗麦Cromerian 威斯康星Wisconsin 伊利诺Illinoian

内布拉斯加

Nebraskan 堪萨斯

Kansans

桑加蒙Sangamon 雅尔蒙斯

Yarmouth

阿夫唐

Aftonian

大理Dali 庐山Lushan 大沽Dagu 鄱阳Poyang 庐山-大理大沽-庐山鄱阳-大沽大姑-庐山大姑鄱阳-大姑

4-第四纪生物与人类

一.基本概念:

1. 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

2. 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

3. 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适应的时代。

4. 石器: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石质工具

5. 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

6. 第一次加工:指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只打边上,不打里边,不改变石器的形状。

7. 第二次加工:不仅打边,而且打里面,把中心部分加工改造,使形状发生变化

8. 周口店文化期:旧石器早期文化。主要为打击石器,多为第一次加工,一器多用,有用火的痕迹为世界上用火最早的。

9. 植被的垂直分带: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10. 植被带平行移动:第四纪气候发生寒暖变化时,植物就要发生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称为平行移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 试述植被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答:(1)水平分带:

1)纬度分带:

苔原植被带:低等植物、地衣、苔藓、少量矮小的灌木,无乔木;反应冰缘气候。 北方针叶林:针叶乔木、云杉、冷杉落叶松;反应寒冷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种属多,大部分为落叶阔叶,栎、山毛榉、榆、椴;反应气候特征为冬冷夏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的阔叶树,樟树、茶树、木兰科;反应的气候为温暖、潮

湿、降雨充沛。

热带雨林:树木种类多,阔叶常绿,叶片厚,棕榈树等;反应气候为常年高温多雨。

2)经度分带

(2)垂直分带:

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5-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

一.基本概念:

1. 泥河湾组(Q1):地点: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阳原——蔚县盆地的泥河湾。

岩性:一套河湖相砂砾、砂、粘土沉积物。

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

时代:早期认为广义的泥河湾组均为Q1 。后来将其一分为二,狭义的泥河湾组指不整合面之上部分,称之为上(黄)泥河湾,以黄褐色砂砾及砂质粘土为主,含泥河湾动物群;下(绿)泥河湾以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夹泥灰岩为主,含东窑子头动物群。

2. 周口店组(Q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中国猿人洞)。

岩性:主要为石灰岩角砾与砂土交替沉积,夹砂砾与石钟乳层,堆积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17层,周口店组指1-13层。

哺乳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中国猿人-肿骨鹿动物群)。

时代:23-46万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属布容正极性时。

3. 萨拉乌苏组(Q3):地点:代表性剖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乌审旗。

岩性: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成砂,自下而上分为7层。

哺乳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1、5层含化石,2层顶部含旧石器时代的石器,7层为近代黄土,风化面上含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

时代:14C年龄为40Ka,为晚更新世。

4. 元谋组:地点:标准地点在云南元谋盆地,龙江以东的东山山前地带

岩性:河湖相砂砾、砂与粘土互层,分为4段28层(695.4m)。

化石:元谋动物群(第四段)。

时代:早期均划为Q1(广义元谋组)。现在已分开

【元谋组】(3、4段,元谋人牙,1. 7Ma)

~~~~~~~~~~~~~~~~~2.48Ma~~~~~~~~~~~~~~~~~~

【沙沟组】(1、2段)

5. 同时异相:同时异相:同一时代地层包括若干的不同沉积物成因类型。

6. 全新世:含半坡动物群或殷墟动物群化石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黄土、冲积层和湖积层。

二.问答题与思考题:

1.简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答:(1)生物地层学原则: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间断性来划分对比第四纪地

层。难点在于难于找到一定数量的有鉴定价值的化石。

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利用哺乳动物群(组合)而不是“标准化石”;残余种、更新世特有种与现生种的百分比;古人类。

(2)气候地层学原则: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冷暖、干湿的多节奏性变化。这种气候的波动可以引起植物群的迁徙和古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因此利用气候标志划分第四纪地层,既可行又可信。可以利用反映气候特征的一切标志。(3)地貌学方法:地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形成一系列层状地貌,利用分布于这些不同高程地貌面的沉积物,可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湖、海岸,溶洞以及河谷、阶地比较发育的地区。

(4)岩石学方法: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不整合面、结构、粘土矿物、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的差异来划分地层。该方法是根据堆积物形成的气候-作用时间长短不同来划分。只要有变化,就可将其分成不同的层。

(5)年代学方法:利用各种年代学方法可直接划分年代地层,这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国内也力求往这方面发展。年代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A. 物理年代法;B.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C. 其它方法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由于人类发展在地球各大陆大体相似,石器演化明显,分布广泛,研究程度较高,故古人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以帮助对比第四纪地层。

具体方法可利用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及历史考古资料等,同时结合测年资料。

2.简述我国黄土-古土壤划分方案

答:①午城黄土

地点:隰县午城柳树沟

岩性: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厚50米。

化石: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

时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龄为2.588Ma,属于早更新世(Q1)。

②离石黄土

地点:山西离石县陈家崖

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

【马兰黄土】

~~~~~~~~~~~~~~~~~~~~~~~~~~~侵蚀面~~~~~~~~~~~~~~~~~~~~~~~~~

【离石黄土上部】:色较浅,土质较疏松,含5-6层红色古土壤层,其间

距较大,古土壤结构较清晰。

【离石黄土下部】: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

间距较小,顶部为3层密集古土壤叠置的古土壤系.

~~~~~~~~~~~~~~~~~~~~~~~~~~~侵蚀面~~~~~~~~~~~~~~~~~~~~~~~~~

【午城黄土】

化石:下部含肿骨大角鹿,上部含较多的方氏鼢鼠化石。

时代:中更新世(Q2)

③马兰黄土

地点:原指北京斋堂马兰峪次生黄土

岩性: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化石:较少。

时代:晚更新世(Q3)

④全新世黄土

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

一.基本概念:

1.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2.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即新地质构造)。

3. 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新构造运动与老构造运动并无本质的差别,它们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诸如地层变形、变位、岩浆活动、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变化和地球物理改变等。但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代新,且尚在进行中,因而新构造运动还明显地或隐蔽地反映在地貌上,并可进行直接观察与仪器测量。

6. 现代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7.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8. 活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二.问答题及思考题:

1.新构造的标志。

答:(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是新构造运动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

(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断层崖、水系同步弯曲);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阶地、溶洞)。

(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

(4)、地震:地震是现代构造活动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5)、火山活动

(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异常;重力异常、磁异常2.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答:(1)定性法

1)地质构造法:a构造变形分析:N—Q地层的变形变位;b岩浆活动分析:N以来火山活动带、火山口带状分布;c沉积物分析:沉积厚度、成因类型与岩相等研究。

2)地貌法:a洪积扇研究:洪积扇单体形态异常;洪积扇组合形态特征及变形变位;b岩溶地貌研究:c层状溶洞研究、岩溶期与岩溶地貌组合研究;d夷平面研究:高度与时代;变形变位;e海岸地形研究:海成阶地、海蚀凹槽的分布与高度;f构造地貌研究:断层崖、断块山、断陷盆地。

3)考古法:a古文物研究: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古今对比;古建筑的破坏原因与变形、变位;b古文字记载:历史地震、群发性古崩塌、古滑坡。

(2)、定量法

1)地球物理探测:地震、重力勘探;精密重磁测量;大地电磁电阻异常、磁场强度的异常变化;地热;水声探测及探地雷达

2)地球化学测量:α径迹测量;β射线测量;γ射线强度变化;断层气测量

3)形变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

4)地震学方法:地震观测;震源机制;强震等震线与地质构造研究;古地震研究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作者: ————————————————————————————————日期: ?

地质学与地貌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 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19.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0.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21.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 22.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23.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 24.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25.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26.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27.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2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29.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1.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32.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33.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4.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35.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6.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 37.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 38.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 39.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40.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 41.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42.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 43.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44.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45.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 46.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 47.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48.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 49.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 50.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5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2.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53.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54.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5.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 56.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 57.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3.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5.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 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24.什么叫坡地? 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 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 是。 2.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是、、。 3.地貌的相对等 级、、、、 、。 4.地貌形态测量的标志 是、、、。 5.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 是、。 6.确定地貌相对顺利通常根 据、、。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验指导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1

实验一坡地地貌(2学时) 1.说明 滑坡是山坡后退的重要过程之一,灾害性地貌的一种。所给的滑坡实例是洒勒山,位于兰州市西南约65公里处,属黄土高原陇西地区的一部分。附近出露的地层有:N2,微西倾的红色河湖相地层,以粘土层为主,夹薄层砂砾层;砂砾层含水,构成本区泉水来源。N2之上是Q1-3的黄土层,最厚可达百余米(图1) 1.界线 2.坡积黄土 3.砂砾石层(河床相) 4.亚粘土(湖相) 5.砂砾和冲积黄土 6.马兰黄土 7. 黄土(Q1-2)8.红色粘土(N2) T1-4 ---各级河流阶地P---河漫滩n1----河床n2-----人工河道 图1 那勒寺河洒勒山附近河谷剖面 洒勒山位于那勒寺河北岸,为东西向延伸的黄土梁,长3公里多。其北岸是近直线型缓坡,南岸是凹坡。那勒寺河河谷断续分布着4级基座阶地,,一级高3~5米,河漫滩高1~2米。山的南坡不稳定,有大小不等、新老不一的滑坡、崩塌体存在。 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南坡突然发生滑坡(图2、3),历时仅20~55秒,起始滑动的最低点在二级阶地前缘附近,最高点在梁脊,瞬间几千万立方米的土体迅速滑落,使近3Km2范围内的四个村庄、道路、3000多亩农田和一座水库毁于顷刻之间。滑坡前一年多,梁脊出现裂隙,并不断扩大和增多。1983年2月以来,裂隙扩展加快,山泉变混,水窖变形,3月3日起感到地动,夜间听到如牛吼般的“山鸣”,鸡犬出现异常。于是,政府动员群众外迁。尽管如此,仍死亡220多人,损失财产数十万元。 图2 洒勒山滑坡剖面图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汇编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 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和世。 22. 节理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23. 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流上游的山间河谷中,由基岩组成,切割不同的岩层,阶面上残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全

大题(50): 1、举例说明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形态组合特征?(4) (1)通常把地貌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如沙沟冲击锥。如长江口冲积形成的扇形地,这里聚集肥沃的土地让人类聚集于此发展农业种植,,还有用水方便的河岸及冲积的扇形地,形成一种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低至于零下几十度,成片的戈壁和沙丘,人为活动起重要作用,发育有时代不同的各种沙丘组合的荒漠,境内出现河流断支现象,巨大的沙漠景观是大尺度气流近地面运动的良好写照。 2、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首先内外营力的概念)(8)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 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意义:(1)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3)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内营力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 (4)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3、第四纪的几大特征?(14) (1)地球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2)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着的气候波动; (3)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 (4)哺乳动物兴盛,被子植物发育,各种陆相沉积物发育的时期。 (5)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 4、冰期,间冰期的概念?(15)冰期指第四纪地球上气候显着变冷时期,极地(或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或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退缩),同样引起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5、第四系陆相沉积物一般特征?(27) (1)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因而更容易探索其形成过 程,也易于第四纪矿产的开采。但易发生流动和破坏,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2)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于地表,易遭受风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沉积物的风化来划 分地层; (3)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在起伏不平的地表,处于不同气候带,受各种地质营力的影响,故其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 (4)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建立沉积模式,探索沉积规律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将今论古”的方法。 6、确定第四系底界选择的依据有哪些?(31) (1)广泛大陆冰川活动的最早出现的时期;(2)人类化石的最早出现的时期; (3)在海相沉积中首次出现北方寒冷型的冰岛北极蛤和有孔虫波罗的透明虫; (4)第四纪特有的哺乳动物如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 7、风化壳的概念及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风化壳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垂直剖面上,风化作用的强度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弱,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是因岩石在不同深度下,经受着程度不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按化学作用方式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冰碛物具有( B ) A.颗粒磨圆度好 B.无层理 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 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 2.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 A.玉木冰期 B.大理冰期 C.埃尔斯特冰期 D.大姑冰期 3.暗河沉积物( D )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 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 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 D.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A. S,T,K B. Z,C-P,Q C.Z,P-T,Q D. O,K, 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 C.新第三纪 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 在活动的构造运动 6.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 A.谷麓和谷肩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底和谷坡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 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 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 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 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 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

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 9.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 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 10.阶地分为( C )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 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 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D.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 A.人类出现 B.部分地壳活动 C.小规模的冰川活动 D.哺乳动物大量绝灭 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 A.地层及沉积物 B.生物及气候 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 D.以上全部 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A.阿杜努伊 B.德努瓦耶 C.莱伊尔 D.席姆佩尔 14.教材采用的第四纪下限的古地磁年龄依据是( A ) A.松山/高斯极性分界 B.吉尔伯特/高斯极性分界 C. 松山/布容极性分界 D.吉尔伯特/松山极性分界 15. 2014版国际地质年代表规定第四纪下限年龄为( B ) A.0.78Ma B.2.58Ma C. 1.806Ma D. 2.4Ma 16.冰川作用在砾石表面时形成( A ) A.新月形擦口 B. 纺锤状撞痕 C.砸痕 D.泥质胶结物 17.下图砾石概率分布曲线③2 成因属于(D ) A.河流 B. 洪流 C. 风力或海浪 D. 以上成因可能都有

第四纪地貌学与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 1. 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2.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3. 单面山: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4.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5.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6. 水系:指某一干流及其支流的组合。 7. 猪背山:形成于岩层倾斜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两坡较陡且近似等长的山脉。 8. 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9. 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突起的 地形。 10. 分水岭:指河流之间把相邻两个水系分开的高地。 11. 流水作用: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12.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13. 风成作用: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14. 风化壳: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二、简述题 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和灾害、农业生产。(可以少写几个方面) ②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2.简述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坡度陡和坡底相对高度较高。 2)地质条件:岩石中存在节理、断层、地层倾斜和岩性脆弱 3)气候条件:湿冷的气候可使加速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底坍塌形成的时间。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

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特点: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 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地 球地表形态。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 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特别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 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 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 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研究方法: 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 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活动构造: 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现代正 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间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 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 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 用的结果。4、研究方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 铁路。 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2、第四纪资源的开发利用;3 、工程 建筑; 4、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 5、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密切 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 识别标志: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 界面等)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由沉积盆地的水平岩层经构造上升受剥蚀形成。(图ppt02第3页)演化过程:1、地壳上升形成构造高原;2、在高原边缘外力剥蚀,形成构造阶地;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一、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2.6Ma内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构造运动 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 一、地貌的成因分类: (一)外力地貌(气候地貌):以外力地质作用主导而形成的地貌,一般以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组合。其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 (二)内力地貌(构造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a.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青藏高原隆起,三峡地形。 b.剥蚀构造地貌:指已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力风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 露出来。 c.火山地貌:由于火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人工地貌 二、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三、地貌发展阶段: 地文期:指以侵蚀和堆积为主的相互交替阶段。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 一、洪流:沟谷中流动的、水位暴涨暴落的暂时性水流称洪流。 洪流的特性:常发生在暴雨或冰雪消融的季节;历时短暂,流速大,水道紊乱;搬运力大于河流,分选作用差,地貌塑造和堆积过程比较迅速,并常伴生灾害。 (1)洪积物的岩性、岩相和结构 (P70) 定义:暴雨或冰雪消融季节,含有大量砂石高速运动的浊水流,分散成多股槽流或者槽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 2.地下水 3.石灰岩 4.断层三角面山 5.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2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1.5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 8.冲积平原是指()。(1.5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 ()和()。(1.5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 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15.逆向河:岩层倾向相反而汇入次成河的叫逆向河。 16.断层线崖:由断层活动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 17.猪背脊:如果岩层倾角较大,倾角通常>40°,则山岭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也称“猪背山”。 18.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水系的形式就是这种组合的形式,受一定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排列 19.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0.雪线:山区积雪随着季节而变化,冬季积雪区扩大,积雪高度也下降,夏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也上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

2011年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地理专业的学生打好地表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的知识基础,使学生理解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和地质特征,地球表层系统的各种地貌过程的发生原因、方式和结果,以及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地学中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野外工作技巧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学会阅读和绘制地质地貌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遥感影象的地貌解译。并为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室内实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内容安排 本课程将重点讲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阐述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地质特征和思维研究方法,尤其是与资源和环境研究中相关的一些地质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的地表分布,地质构造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侧重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和分析能力; ②分析地球表层系统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地貌过程)发生原因、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 ③介绍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④阐明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 三、思考题 1.地质学和地貌学是研究什么的?主要采用哪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矿物与非矿物的鉴别原则有哪些?并分析下列物品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为什 么?有机玻璃、火山玻璃、精盐、石膏、人造金刚石、石灰、蔗糖、碧玉 4.简要说明晶体的实质? 5.异质同像和同质多像的实质是什么?它们在矿物学上有什么意义? 6.不考虑试验方法,人们如何鉴别不同矿物?要求对鉴定矿物的形态学方法和物理性质方 法有一定理解。 7.了解下列几种主要矿物的基本特征并熟练鉴别它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钙长石、 钠长石、正长石、云母、石英、方解石、高岭土、白云石、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石盐、萤石、黄铜、滑石、蛇纹石、红柱石 8.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9.分别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合规律,以及鲍文反应系列说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组合规律? 10.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指的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的控制?有哪些常见的构造特 征? 11.岩浆岩的化学、矿物成分,以及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有其规律性,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可以分别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划分的各类常见岩浆岩在成分、产状、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