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丛觅诗

花丛觅诗

花丛觅诗
花丛觅诗

花丛觅诗

1、采___菊____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荷花_____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菊花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__杏花_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梨花_____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杏花_____村。(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_杏花______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___桃花____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芍药_____含春泪,无力_蔷薇______卧春枝(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处,____桃花_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牡丹_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桃花_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____梨花____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桃花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红杏__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__海棠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葵花__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梅花___。(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填数字学古诗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

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8.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5.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

1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19.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填

古诗词中的月相

谈古诗词中的月相 铁加福 (云南省永胜县一中云南省永胜县 674200) 摘要:对有关描写月相的古诗词进行分析,结合有关理论,归纳出古诗词中比较多见的六种月相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以及推断月相出现的时间,准确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古诗词月相 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的作品描绘了月相,古代文人虽没有掌握天体理论,但对月相的描绘却是非常精彩。多数有关月相描绘的诗词是婉约派作者借月抒情。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古 清作者所看到的月相形状,就很难理解 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天文上讲,一个朔望月为 29.5306日,中国农历就是用这一周期 编订的,所以农历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 月相(见右图),下页表中是古诗词中描 绘得较多的六种月相出现的日期、月出 月落时间、亮面朝向、在天空中的位置 以及对应的古诗词举例。 一、农历初三、四的蛾眉月 月出时间为上午9∶00左右,月落 时间为21∶00左右,日落以后的黄昏时刻(19∶00--20∶00),一枚弯弯的月牙挂在西边的天边(亮面朝西),这一“黄昏缺月”的动人画面引发了多少文人的相思之情(如图)。因此,对于 这一月相的描绘较为多见。古诗词中常把这一月相称为“新月”。下列诗词就是对农历初2-

初4傍晚挂在西边天空的蛾眉月的描绘: 1、“翠幕沈沈天净,挂一钩新月。”(宋·管鉴《好事近》) “翠幕沈沈”表明是傍晚时分, “一钩新月”即蛾眉月,只有农历月初 的蛾眉月才能在傍晚时看到,所以这一 词句中的月相应该是农历初二--初四 的蛾眉月。 2、“一眉新月西挂,又报桂花秋。” (宋·李曾伯《水调歌头》) “一眉新月西挂”,即西边天边挂 着一弯蛾眉月,词中虽没交代时间,但 从表中不难看到,这一月相也是出现在 农历初二--初四。 3、“闻道家燕团栾,月傍西楼落。” (宋·范成大《念奴娇》) “家燕团栾”是在傍晚时分,“月傍西楼落”即月亮正在西边天空下落。词中虽未表明月相,但傍晚时分在西边天边下落的应该是初二--初四的蛾眉月。 4、“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宋·程垓《南歌子》) 词中“晚凉”明显交代了时间为傍晚,傍晚“一钩新月”,即为农历月初的蛾眉月。 5、“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宋·晏几道《南乡子》) “新月又如眉”表明月相为蛾眉月,“楼倚暮云”和“漫道行人雁后归”表明了时间为傍晚,这句词中描绘的月相是傍晚时的蛾眉月,即农历月初的蛾眉月。 6、“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宋·苏轼《菩萨蛮》) 黄昏时刻,一轮“缺月”挂在西边天边,引发了作者的无限相思之情,也是农历月初的蛾眉月。 7、“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宋·欧阳澈《虞美人》) “黄昏”时刻的“一钩新月”即为农历初二--初四的蛾眉月。 8、“恰似晚霞零乱,衬一钩新月。”(宋·向子諲《好事近》) 此句与上句的描绘基本一致。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九月初三夜”交代了农历日期为初3日,时刻为傍晚,“月似弓”即蛾眉月。 1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从诗中的意景,可推测时刻为傍晚太阳刚落山时,“凉月如眉”即蛾眉月,所以,诗中描绘的月相也是农历初二--初四的蛾眉月。 二、农历初七、八的上弦月 月出时间为中午(12∶00左右),月落时间为半夜(24∶00左右),黄昏时刻在中天。如下列诗词就是对上弦月的描绘: 11、“三更月落,斗横西北。”(宋·朱敦儒《忆秦娥》) 古代的“三更”即半夜,半夜月落的只有初七、八上弦月。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这首诗也描绘了半夜月落的景色,诗中已明确了时刻,“夜半”即半夜,所以也是有关上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 1教案 沪教版

高山流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说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由于古今中外词义和句式的差异,课文通过注释和译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77年,美国发射了一艘“旅行者号”无人宇宙飞船,它的任务就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外星人。飞船上有一张金唱片,一直在太空中循环播放,它记录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为的就是吸引外星友人,其中就有一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那么“高山流水”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什么能名扬海外,流芳百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高山流水》。(揭示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读吗?再次放声自由读古文。 二、反复朗读、读通课文 1.师:高山流水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曲古筝曲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俞伯牙、钟子期) 2.古文讲究节奏美。请你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3.教师指导朗读:难句指导: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学习古文

《高山流水》教案1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读了这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这一组词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 一见如故琴艺高超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读课题。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 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2、生:俞伯牙、钟子期。(板书) 3、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

主要内容说一说。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板书:知音)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板书:知音)知道知音的意思吗?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二段,你对俞伯牙有哪些 了解呢? 2、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想找到一位懂自己音乐的 人,容易吗? 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寻找知音的不容易。请把它找出来作 上记号 4、这一段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遗憾说 明俞伯牙的内心怎样?给始终换一个词语(一直)说明时间怎样?(很长)从这个词语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5、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然“琴艺高超”,但“始终” 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心情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齐读) 6、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 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奉命出使楚国的途中遇上了知音――钟子期。 2.巧遇知音 师:默读课文5――7段,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把它勾画下来吧? (1)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陈子昂〔唐代〕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译文 隐居不出观察人群动静,人们愤愤地正争夺名利。 彼此谗言诽谤相互侵害,利害攸关纷纷谎言相欺。 善于辞令趋炎附势之徒,为了荣耀富贵越发争执对立。 务光辞让掉商汤的天下,行商坐贾竞争刀锥微利。 算了吧还是去采集芝草,千年万代与那短暂一时也没什么差异。 注释 元化:一作“群动”。 悱然: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啖食:吃;吞食 便便(pián pián):形容善于辞令。 夸毗(pí):大言以夸,谄言以附。 务光:古代隐士。根据《庄子·让王》的记载,汤伐桀前,曾请务光出谋划策,但是务光认为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拒绝参与。汤请他推荐其他人,他也拒绝回答。汤建立商朝后,想让位给务光,务光认为“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不但推辞不受,并且因为觉得羞耻,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商贾: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十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中国经典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音乐鉴赏 [摘要]中国经典音乐犹如中国名山大川一样,韵味独特,美丽多姿,传世名曲,数不胜数。每一中华儿女都应该去听一听,因为它们是中华音乐之精髓,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寄托。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置身于中国山河美景当中,与大师进行心灵沟通。 [关键词]音乐内涵经典音乐 在上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受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具备很多人类难以料想的功能。 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作为中国音乐精髓的经典音乐更加体现了音乐的功能,例如《汉宫秋月》,《广陵散》,《高山流水》等。 《汉宫秋月》: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

崇明派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该名曲描述了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的寂静夜晚,被禁锢在深宫大院中的汉朝宫女,以月当人,诉说自己在宫中的悲惨遭遇,发泄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不满。此曲情思缠绵,伤感动人,如泣如诉,悲愤凄凉,充分表达了宫女哀怨愤懑的心情。 这首乐曲是“山东大板筝曲”典型慢板乐曲之一。山东筝派演奏时多用右手大指,刚劲有力,又以大指连“托”的下花指为多,左手则“吟、揉、按、滑”,刚柔并蓄。乐曲一开始,右手大指“连托”一个6连音,每个音从高音5—→中音5都要弹得清楚、干净,明亮,时值平均,描述宫女思乡的心情。15小节后的一系列大指“托、劈”要有力、干脆,体现宫女悲愤心情,第25、26小节,连续运用了中指有力的“双音连勾”并上滑,紧接大指连托一个三连音的指法,加强和突出了重音,使音乐表现力上出现“激烈”的情绪,很好地丰富了乐曲内容。左手以吟、揉、按、颤、上下滑音等指法,配合右手,充分表达了宫女们复杂的内心情感。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

朱子感兴诗

元赵孟頫书朱子感兴诗卷 .. 【规格】全幅27.5x317.4公分;拖尾27.8x59.8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公元1254至1322年)。湖州吴兴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裔。仕元。 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諡文敏。诗文清远。书画为后世所宗。明王世懋评其书曰。文敏书多从二王法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王羲之。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王献之。至书碑。则酷李北海李邕岳麓娑罗体。元黄溍评云。赵氏用意楷法。穷极精密。故其出而 为行草。无不妙契古人。此卷为其行楷之精而清妙者。 陈子昂为初唐文坛首开风气的诗人,《全唐诗》存其诗近一百三十首。他创作的《感遇诗 三十八首》,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新唐书·陈子昂传》中有言:[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南 宋文学家刘克庄例举《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一些篇章,称其“读之有眼空四海,神游八 极之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亦喜爱这组感遇诗,受其启示,曾作感兴 诗二十首。元皇庆二年,赵孟俯书写朱熹的《感兴诗二十首》,赠给友人。此卷用笔清 秀苍劲,多含楷书笔意,结字大小相近,肥瘦参差,体势奇宕多姿。这卷墨迹纵二十八点 二厘米,横三百多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在我国书法史上 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 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 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古诗中的月相

关于月相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一) (1)、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 (3)、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 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填“之前”或“之后”)的月

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 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填“之前”或“之后”)的月相。 (4)、下列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分别对应什么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 B.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满月)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六,满月从傍晚东升到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残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E.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眉月)“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日落时出现在 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 F.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满月) 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G.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

高中音乐古琴曲流水教案

高中音乐古琴曲《流水》教案 高中音乐古琴曲《流水》教案 【教学思路】我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尤其是古代音乐艺术更是博大精深,耐人品味。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上,掌握和领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风格、神韵和气质,引领学生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针对现阶段学生热衷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强大气流的冲击,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情体验,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器乐曲的发展简史;感受、体验蕴含于古琴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感受古琴的音色,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并初步理解古琴曲的风格特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讨论、练习、自学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教学内容安排】 1、本节课以欣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课上教师提供《流水》音像资料,完整欣赏与重点段落聆听相结合,了解古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诗词鉴赏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诗词鉴赏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唐代: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注释 陈子昂共写有《感遇》诗三十八首,此篇是其第十九。 圣人:指贤君。 忧:忧患。济:接济。元元:百姓。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安可论:更不必说。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弥:更。敦:敦厚,淳厚。 穷:穷尽,耗尽。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适:只。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鉴赏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 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 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 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 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 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 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 的传统手法。所以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 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实行正反对比。 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 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 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 行为吗?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 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 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诗人 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

古诗词中的月相

古诗词中的月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除了日出日落昼夜更替之外,在所有天象中最频繁出现也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圆缺变化的月 相了。在我国优秀的诗词歌赋里,有许多吟诵月亮的优美篇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这一组诗写出了月相的月变化情况。诗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在农历一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第二首诗中的“满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

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诗中的“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辛弃疾《西江月》) 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 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作品简介】《登幽州台歌》由陈子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书法作品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前:向前看。(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4)念:想到。(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7)涕:古时指眼泪,此

指流泪。涕下:流眼泪。【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大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人。天地宇宙茫茫无垠,遼阔无边,自己孑然一身、无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不过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这首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而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余蕴的。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子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年代,他出生于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年青时向往着那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伸张正气,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在家研读经史。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治家,由于他在政治上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多次上书皇帝指问政事,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击,曾两次从军出塞。才华不得施展,最后终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陈子昂不仅诗歌创作丰富,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在初唐诗坛的出现,

张九龄的感遇

张九龄的感遇 岂伊地气暖。 所怀诚已矣,畴昔乃芳蕤。 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 胡越方杳杳,宛在云溶溶。 可以荐嘉客。 今我游冥冥。 感遇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运命唯所遇。 归来扣寂寞。 浩思极中夜。 日夕怀空意,哀音非所求。 谁知林栖者。 美人适异方,闻风坐相悦,日暮蝉独悲。 矫矫珍木巅,使我心悠悠。 朝阳凤安在。 啸叹此寒木,得无金丸惧,感叹情何极。 青鸟跂不至。 美服患人指。 感遇但欲附高鸟!运命惟所遇,孤客空悠悠,梦寐今夕见?感遇十二首(其五)吴越数千里,檐楹呼匹俦。

徒言树桃李。 感遇十二首(其九)抱影吟中夜,自有岁寒心,凭林结所思,人谁感至精,谁闻此叹息。 感遇十二首(其十二)闭门迹群化,川鱼安可羡,归期觉神变?飞沈理自隔,人愿天岂从。 可以荐嘉客。 天壤一何异。 侧见双翠鸟,滞虑洗孤清。 鸿鹄虽自远,时逝曷淹留,求思安可得,池潢不敢顾。 至精无感遇。 贵人弃疵贱,安敢攀飞龙,弋者何所慕,何所慰吾诚,要之心所钟。 紫兰秀空蹊。 感遇十二首(其十)汉上有游女。 感叹长如此。 馨香岁欲晚。 鼎食非吾事,巢在三珠树。 海上有仙山,桂华秋皎洁。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我有异乡忆。 凭此目不觏。 形骸非我亲。

白云在南山,车马何迟迟,耿耿徒缄忆。 徒言树桃李,自尔为佳节。 岂伊地气暖,临风怀蹇修。 冥冥愁不见,自有岁寒心,欲寄双飞翼,奈何阻重深。 夜分起踯躅,北风乘夕流,经冬犹绿林。 感遇十二首(其二)兰叶春葳蕤。 袖中一札书。 化蝶犹不识,沧海飞无翼。 白云愁不见,衾枕即乡县,奈何阻重深,云仙尝我期,悲惋填心胸。 美人何处所。 感遇十二首(其八)永日徒离忧,恕己忘内修,既往不可追,何求美人折,高明逼神恶,循环不可寻。 众情累外物,循环不可寻。 欣欣此生意,下士尝殷忧。 燕雀感昏旦,皓露夺幽色,深嗟欲待谁,经冬犹绿林。 持此谢高鸟?感遇十二首(其四)江南有丹橘,因之传远情,日暮长太息。 草木有本心,此木岂无阴,幽嘿卧帘帷,朱鳖谁云浮。 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感遇十二首(其一)孤鸿海上来,庭树含幽色?感遇十二首(其三)幽人归独卧,此木岂无阴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它本只有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

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重回了舒缓和轻松。 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 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 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不能自拔...... 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 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这首曲子给我的启示: 高山流水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在启示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你所对待的人和事物,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那种超脱平和,抚琴者与大自然的那种高度默契与和谐。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自然

高山流水

19 高山流水 1、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音乐家。 2、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见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 3、后来,伯牙来到晋国,做了官,不久又奉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伯牙的船航行在长江上,由于遇到大风,他只好把船停到江边。这个停船的地方,就是现在湖北汉阳江口。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伯牙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携琴下船,来到岸边一块大青石上,对着江水明月,弹起了他心里的歌。 4、原来,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 5、正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在旁边听到了,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6、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马上,他又抚琴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7、子期也与伯牙一见如故,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8、第二年中秋节这天,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踪影。正在心急如焚之际,来了一位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是子期的父亲。老人说:“子期与你分手不久,因为劳累,染上了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他临终前说,去年曾和先生相约,八月十五在这里相会,去世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先生的琴声…… 9、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 10、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11、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12、“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13、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友谊,特地在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的小山上,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并将这座小山取名为碎琴山。 14、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了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古诗文中的月文化

古诗文中的月文化 中国历来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可见月亮在我们中国古文化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在我们课本中,我们也学习了很多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它们共同带出了一个词——“月意象”,为什么月亮这么备受文人的青睐,添加上“月意象”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们从小就背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应该是我们最早与古诗文中月亮的接触,小时候只知道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看见月亮就想起了故乡。后来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与阅读能力的增强逐渐知道了这个月亮只是一种寄托。逐渐也知道了月亮在我们古代中国的地位之高,它蕴含了许多的内容,这些意象也在我们赏诗是提供了一些方向。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这些作者都在诗中中写出了月亮此时的残缺与不完整,这样就很婉转的写出了自己这时的心情如何,一轮残月挂在空中,心中思念着某个人或者某个地方,但是却不能相见,坐着把这样的一种心情寄托在月亮上,只是在心中的思念与痛苦只能望着月亮为自己与月亮一样不能团圆的情形而独自伤心。总之对残月只有一句话,“这些诗句月恐怕是残月唤起了他的孤独意识所致。” 不仅残月能给人们以如此感受,即便是完整的月亮也是会使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吧。月光清冷,与人们的凄凉心情颇为相似,作者也就是陶醉在其中,“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这句诗就很形象的以寒水里的月影来衬托离人的孤寂情怀。从而很好的体现了坐着此时内心的一种悲哀凄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争艳,秋月高悬,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具有季节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的眼中,这些却成了打开他记忆和感情闸门的导火线,花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开凋零,月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让他的亡国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灭,让他的脆弱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让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崩溃,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让人不禁掩卷而泣。 “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些古诗都渗透了离别伤感孤独痛苦的情感,可见月亮对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虽然月亮带给了人们凄凉,使人们想起自己是孤独一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月亮也是一些旅人的伴侣,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为旅人解闷消愁。面对着它心中应该会涌起一种亲切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中,还有月亮在陪着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夜行峡中闻猿清啼,免不了要起羁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随,总算给人一点慰藉。 月亮可以作为传达感情的媒介,在心中愁苦时,望向明月,此时分隔两地之人都能见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于月。“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月中有诗人寄寓的情意在,友人一旦见月,便感知到了诗人的情意,从而激发起对诗人的思念。或许这首诗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是有谁能不知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那句经典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简单的诗句却写出了许多的情感,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李白惊悉好友王畅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是很荒凉,诗人很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句诗是寄情于景,对诗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