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

一. 县域概述

1.1概述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角,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地理坐标为东径115°52′~116°35′,北纬27°47′~30°26′。西与湖北省黄梅、蕲春县毗邻,东北与本省太湖县接壤,东南一角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彭泽县隔江相望。全县东西宽约67公里,南北长约72公里,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均匀依次排列、其中山地丘陵占57%,湖泊占29%。

全县统属长江中下游的华阳河水系流域,境内既有山区、丘陵区,又有洲(圩)区及江(长江)、河(主要有二郎河、凉亭河)、湖泊(龙湖、大官湖、泊湖、黄湖)。

截止2003年底,宿松县共有乡镇22个,12个居委会,385个村委会,其中建制镇9个,为:孚玉镇(县城所在地)、破凉镇、复兴镇、二郎镇、许岭镇、下仓镇、汇口镇、凉亭镇、长铺镇。乡13个,为:北浴、陈汉、柳坪、隘口、趾凤、河塌、佐坝、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五里。

全县总人口797665人(2002年末),总户数198145户。其中男422463人,女375202人。性别比为1.13:1。非农业人口74360人。

1.2自然地理条件

1.2.1区位

1.紧邻长江

宿松是在行政上隶属安庆市,地理上紧邻长江,同时处于长江三角

洲经济辐射之下。

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脉,在安徽省境内,长江更是横贯东西,历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周边及全国的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越来越强。

2.处于皖、赣、鄂三省交界处

宿松县西为湖北省、南为江西省,是安庆市及安徽省的西南门户。

1.2.2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

县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山区(黄海高程70米以上),多为黄红及黄色壤土质,主要山峰有罗汉尖、三面尖、芙蓉寨等。罗汉尖(高程1010.5米)耸立在西北角与湖北省蕲春县的交界处。

中部为蜿蜒起伏的丘陵区,多为黄壤、黄红壤土质,分布于竹墩长河以北地区,区域中有形如带状的横山(黄海高程311.7米),座山(黄海高程272.6米),自西向东近乎平行排列。

南部为较空旷平坦的江、湖水面及洲(圩)区,分布于竹墩河以南、长江以北,洲(圩)区是发展淡水养殖业的良好基地。

2.地貌

全县地势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强烈波及,故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和平原,呈阶梯状下降。根据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及坡度和形态,可分9种类型。

中山绝对高度800-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765米。分布在本县西北部,属大别山余脉的延伸地带。境风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其中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三面尖1003.9米。中山主要由古生代浅变质岩系的花岗片麻岩组成。山地坡度陡,一般在30度以上,最陡可达60度左右。由于流水冲刷强烈,局部岩石裸露,陡坡和山体上部土层浅薄,并且石质性强,但有机物累积明显,自然肥力高于其他地区,适应于发展林业。

低山分布在县西北中山山体两侧,与中山连成整体,山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低山由浅变质岩系的云母片麻岩各种斜长片麻岩、间夹磷矿石组成。山体坡度20-30度。局部可达40度,由于人为及风化作用,植被损坏严重,部分岩石裸露,土层浅薄差异大,农作物产量不高。中、低山区面积为346.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46%,分布在陈汉、二郎(铜铃乡东、南、北3个村);梅墩(东塌、且寄、黄大3个村);凉亭(趾凤乡、柳溪乡东山村)。

丘陵是本县最大的自然区,有854.08平方公里。丘陵区北接中、低山区,南临湖泊、圩坂相间,近山多坂,近湖多圩,分布在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和凉亭的绝大部分以及城关镇、五里乡。丘陵区主要由侏罗纪的泥质页岩、紫色砂页岩、凝灰岩、砂砾岩组成,并夹有条状石灰岩,岩性复杂,母质类型多。

岗地有高、低之分。高岗分布在铜铃、二郎、韭山、梅墩、凉亭、河塌、柳溪等凹陷过渡地带,相对高度在40米左右,坡度为6-8度。由第四纪的红色粘土、磷矿石、条块石灰岩、紫色砂灰岩组成水土流失强烈,植被难免破坏。低岗分布在沿湖周围,占整个岗地的80%主要由垩纪紫色砂砾岩。第四纪色粘土组成。因流水切割形成波状起伏、岗、垄、冲相间。

断陷盆地多半发育在断陷地区,其四周山体边坡陡峭,中间陷落为盆地,长轴方向与断裂构造结构相吻合。其间常有河流贯通,形串珠状盆地结构。盆地大小不等,山区各乡均有分布。以隘口坂、清河坂、齐坂面积为最大。

冲积平原在丘陵起伏的岗地下统和湖区二级附地以上的地段,含山麓平原和河坂平原。主要分布在二郎河、凉亭河两侧,为:二郎坂、梅墩坂、茯芩坂、马坂、凉亭坂、张坂、甘家坂。冲积平原母质来源多系花岗、片麻云母等岩风化物,经流水夹带河流沉积、含有石英砂、长石类的黄沙及云母片等矿物发育而成。

沿湖洼地平原分布在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湖滨地带,海

拔15-20米。在地质构造上属长江大地堑下凹陷控制形成的内陆水治区域,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的洼地平原。九城坂、二姑坂、黄雀坂、下仓坂和龙湖圩均是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潮土,属二元母质型。

长江冲积平原分布在复兴洲地,由长江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深厚,分选性明显,土呈微碱性,土壤肥沃,为省重点产棉区。

全县湖泊湖面辽阔,水域面积为698.6平方公里。主要有龙感湖(与湖北省黄梅县共有)、大官湖、黄湖、泊湖(与太湖、望江共有)四湖水面毗连,上接湖北黄梅、广济河流,中纳本县二郎、凉亭两河的水源,下经望江县华阳镇通江,是华阳河水系储洪纳泻之所。

3.地质

宿松县地质特征在下扬子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远在25亿年前(太古代),本县北部地区就开始接受沉积,太古代末的大别运动(发生于距今25亿年前后)导致该地层褶皱隆起,岩石变质,大陆地壳开始形成。继之,沉积作用逐渐向南迁移,大陆地壳不断增厚。早元古代,在上述隆起的边缘海槽中。又接受了宿松群海相含磷岩系沉积。距今19亿年前后(早元古代末)的渒河运动又导致这套沉积物褶皱隆起,并伴有变质作用和超基性岩侵入。直至其后的张八岭群海相火山岩系形成期间(距今10亿年),全县一直处于地槽环境,地壳活动性强,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大约在10-8亿年间,皖南运动使地槽褶皱同返,结束地槽历史,地壳相对稳定,转入了准地台发展阶段。震旦纪起(距今约8亿年起),下扬子海入侵本县,海域北界约在破凉亭——河塌一线。直至距今约2亿年前后(三叠纪后期)的漫长的时间内,破凉亭——河塌以北地区长期保持隆起状态(通称淮阳古陆),其南地区虽曾几度升降,时海时陆(其中最长的一次陆地是在早中泥盆世),但主体上是处于陆表海环境。三叠纪末(约2亿年左右)的印支运动使沉积盖层全面褶皱,结束准地台发育阶段,并全面结束海浸历史,在湖泊及河谷地带,形成陆相沉积。此阶段以断块升降和造盆作用为特色,邻区火山活动相当频繁。

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作用。生成了磷、瓷石以及诸如煤等种矿产资源。

1.2.3气候、水文

1.气候

宿松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短,植物生长期长。

境内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平均温度下降约0.46℃,年平均气温16.6℃,最高年为21.0℃,最低年为12.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12.5℃。

本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水量1307.2毫米,最多年为1776.9毫米,最少年为916毫米,全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季(3-5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4.8%,夏季(6-8月)占38.5%,秋季(9-11月)占15.2%,冬季(12-2月)占11.5%。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最多年日照时数2317.1小时,最多年为1730.8小时。月平均日照时数7-8月最多,均在250小时以上,2月最少,只有110.7小时。

多年平均无霜期254天。累年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20日,累年平均终霜日为3月10日。

本县累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四季变化不大,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7月多南风。一年中以三月大风最多,最大风速17米/秒,大风多为东北风。

2.水文

地表水

本县雨量丰富,河川迳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河流多年平均迳流量为80352万立方米。人均水量1350立方米。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总蓄水量达23.62亿立方米。长江有用之不竭的水源。

地下水

总体看来,地下水的富水性以沿江平原现代冲积层和宿松复向斜的

碳酸盐岩分布区较强,而岗丘地带中新生代“红层”分布区较弱。经测算,全县地下水资源年总量约近2.84亿吨,其中破凉亭——河塌以北地区约0.1亿吨/年;此线以南,宿松——韭山以北的宿松复向斜展布区约0.2亿吨/年;该区以南“红层”分布区的岗丘地带约0.035亿吨/年;湖区和沿江冲积平原地区为2.5亿吨/年。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本县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洞水和基岩裂隙水3大类型。

1.2.4河湖水系

境内北有二郎河、凉亭河两大水系,南有长江,中有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

二郎河发源于三面尖,流经广福、隘口乡、二郎镇、韩文、孚玉镇、五里乡、新兴,注入龙湖。主干长66.3公里。是本县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其中黄梅县境内3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38.522万立方米。隘口以上河段古称“雷水”,其支流有长溪河、车马河。

凉亭河古称县河,发源于老岗岭的王家屋,自西北向东流。经趾凤乡、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长铺乡、程岭乡,在白石滩注入泊湖。主干长49.5公里,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黑洋河、荆桥河。

长江上自程营归林村入县,下至套口王营村出境,流经本县63公里。

龙感湖,内分为龙湖、感湖,其内又分为大龙湖、小龙湖、三草港、白嘴湖、斫刀湖、富家湖、杨家小赛、其子湖。水位16米时,水域面积本县境内有296平方公里,容积为0.22亿立方米。

大官湖,介于黄湖、龙感湖之间,水位在16米时,水面积189平方公里,容量为8.5亿立方米。水位在11米时,水面积为96平方公里,容量为0.5亿立方米。以大赛湖水最深。

黄湖,在大官湖、泊湖之间。水位在16米时,水域为122平方公里,容积为11.84亿立方米,水位在11米时,水面积为60平方公里,

容积为0.12亿立方米。

大官湖和黄湖统称为黄大湖,为过水型湖泊。呈多边形,小湖小叉甚多。西经竹墩桥与龙湖相通。东经红卫桥、祝山圩与泊湖相连。

泊湖,跨本县、太湖、望江三县地界,水面积为272平方公里在,本县占137平方公里。呈多边形,湖水较深,为过水型湖,下经下长河在望江县华阳镇与长江相通。

四湖均为淡水湖,水质好,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1.2.5建国后自然灾害

1.旱灾

1958年、1961年、1971年、1976年、1978年、1979年、1981年、1985年为较大的旱灾年份。

2.洪涝

1954年、1964年、1969年、1972年、1973年、1977年、1981年、1983年为较大的洪涝灾害年份。

其中1954年入春后连降大雨,1-6月25日共降雨2042.6毫米。7月14日汇口实测水位21.59米,同马大堤决口。全县8区88乡5.0890万户(占总人口52.2%)受灾。淹死30人,伤15人。洲地和沿湖地区倒塌房屋17.5万间,冲毁圩堤35处,塘坝393条,堰闸213斤。淹没田45.58万亩,占田地总面积的59.31%。午季减产1666.7万公斤,秋季减产5449.9万公斤。

1983年5月14日,降暴雨量达132毫米,6月28-29日降特大暴雨,雨量为204.2毫米,被水淹电殛致死5人,伤7人,倒房3327间,冲毁塘堰24处,桥梁16座,其它水利设施1156处,7条公路被冲毁,受淹、涝、水推沙压作物总面积21万亩。

3.地震

根据省地震台网测定,1983年5月10日14时9分,在宿松县与太湖的交界处(高岭公社枫林大队)发生一次2.0级地震,波及高岭、汪冲、青云、社坛4个大队,面积约5×7平方公里。

1.2.6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11799.1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6.71%;水面70280.37公顷,占29.36%;建设用地28024.91公顷,占11.71%;未利用土地29248.54公顷。占12.22%。

全县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率87.78%,耕地复种指数202.65%,水面利用率57.6%,森林覆盖率24.9%。

2.水资源

全县总水面70280.37公顷,蓄水量23.62亿立方米。共建水库40多座,总库容12150.9万立方米。

3.农产品资源

本县农作物分两大类,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籼稻、糯稻、粳稻、小麦、大麦、米麦、荞麦、高梁、玉米、粟、山芋、马铃薯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药材、菸叶等。

陈汉区以及二郎,凉亭的一部分山区,以种植小麦、大麦、芋类、水稻,茶叶、柑桔、药材为主。

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以及凉亭大部分地区,水田种植水稻、油菜、红花草为主。旱地种植小麦、山芋、花生、芝麻、绿豆、棉花、粟、大豆、麻、菸叶等。

据统计,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7.8%,主要分布在湖滨平原,低圩及山地的冲垅低坂地区。麦类、豆类、棉花及油料作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分布在复兴洲地和沿湖、丘陵、岗地。

4.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铅等,已探明的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煤、大理石、石灰岩、瓷石、蛇纹石、重稀土、兰晶石、高岭土、石墨、滑石等。磷矿为宿松县主要矿藏,探明储量2708.4万吨。占全省储量50%以上。

5.动植物资源

由于宿松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无霜期长,地形复杂,有山有水,有平原和丘陵,形成较复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据县志记载的著名动物,就有栖息于山区江陵的金钱豹、穿山甲、獐、麝、山羊(黄鹿)和白冠长尾雉。有栖息于湖泊沼泽的鸳鸯、天鹅和各种雁鸭。以及栖于长江的江豚、白鳍豚、白鲟和中华鲟等数十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虎纹蛙、白鹳、白枕鹤、白冠长尾稚、鸳鸯、天鹅、金钱豹、穿山甲、獐、麝、江豚、白鳍豚、白鲟、中华鲟、灵猫、山羊、长耳鸮、短耳鸮等18种。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4.9%(不包括水面积),其山区以衫、松、竹为主,丘陵区以松树为主,洲(圩)区多柳树为主,其它阔针叶树及灌木亦不同种比例,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其水土流失严重。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和中部的湖泊区。丘陵区和洲地多栽植农作物,野生植物较少。山区主要的针叶林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彬木林,为人工林或半人工林。落叶阔叶林树种较杂,有栓皮栎、木斛栎、茅栗、短柄枹、枫香等。在海拔高程400米的低山有部分常绿阔叶乔木,如苦槠、青冈、石栎、樟。趾凤乡关帝庙附近有残存的华东楠和紫楠若干株。林下灌木以落叶种类为主。

6.旅游资源

宿松山岳秀美,水域辽阔,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白崖寨),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白崖寨景区和小孤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1处(石莲洞),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和众多的历史遗址。

1.3历史变迁与发展

1.3.1置县与县名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建松兹侯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

分淮南国为衡山、庐江二郡,庐江郡“领县第十二曰松兹”,乃本县建县之始。

王莽新朝时期(公元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

三国,魏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松兹为松滋;晋,成帝时(326年——342年)因避战乱,县人迁徒过江,于寻阳侨置松滋郡,安帝(397年——418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南北朝,梁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开皇初(581年——614年)改高塘郡为高塘县,十八年(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县名沿用至今。

1.3.2隶属沿革

唐、虞、夏、商,属扬州地域。

西周:先属舒国,后属皖国。

春秋战国:先属吴,后属越。吴、越、楚三国相互并吞,至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属楚。

秦:属衡山郡。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属杨州;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郡;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属扬州。

东汉:属扬州庐江郡。

三国:属扬州庐江郡。

晋:成帝(326年——342年)属扬州;安帝(396年——418年)属寻阳郡。

南北朝:宋(402年—479年)属寻阳郡;齐(502年—557年)史元明文;梁(502年—539年)属江州;陈(557年—589年)沿袭梁制,仍属江州。

隋:属同安郡。

唐:初,沿隋制。武德四年(612年)升宿松县为严州;七年望江隶之;八年废严州,属舒州同安郡。

五代十国:属舒州。

宋:政和五年(115年)改国安郡为德庆军;绍兴十七年(1147年)德

庆军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安庆军升为安庆府。自德庆军至安庆军,其间80年,本县均属其辖。

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安庆府为安抚司,十四年改安抚司为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废司,安庆府直隶行省,领县宿松。

明初,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洪武六年(1377年)复为安庆府,直属京师,领县宿松。

清: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初,六十县直隶安徽都督兼民政长。三年(1914年)军民分治,省建三级制,本县属安徽省安庆道。二十一年至建国前属安徽省安庆第一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称安庆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1952年4月12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77年3月29日改安庆专区为安庆行署,本县隶属之。1988年,改安庆行署为安庆市,本县属之。

1.3.3城垣

明崇祯乙亥年(1635),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宿松知县苟天麒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

清康熙初年,知县王民嗥督修内台4座,寓铺4座;知县朱维高督造悬楼20座,因城墙倒塌,康熙22年(1683年)知县朱卷鼎造东门城楼;刘晏督造北门城楼;毕有光等督造小东门城楼,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鼎主建城西化龙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城高2.3丈(合8米);墙基宽2.5丈(合8.3米);正门4个城楼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全城周长3448米。

城墙、城门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民国政府县长谢殿栋下令拆毁。

《江南通志》载:“汉松兹侯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随开皇十八年(598)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1387年。

明化时城关镇设6门4街;清代设4街30巷;民国时期增巷32条,大西门至大东门连接起来成正街。其时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青石板铺砌;小巷路面多为鹅卵石铺砌,少量为黄泥粘土。街巷房屋低矮破旧,多为杂色青砖墙体、小青瓦平房,市容不整,经济萧条。

1.4风景旅游资源

宿松县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属安徽省西南门户,西北属山区,为大别山余脉,东南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中部为丘陵和沿湖地区。现辖22个乡(镇),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为安徽省之最。总人口80万。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备了多样性、完整性、典型性兼备特点。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和众多的历史遗址,毗邻鄂东、赣北三大国家级旅游区。2001年在安徽省政府组织的专家编制“两山一湖”旅游规划考察活动和皖籍上海旅游专家考察评价会上,专家学者认为,宿松县山岳秀美,水域辽阔,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4.1山水秀丽,自然风光秀美。

白崖寨——一痤用大石片垒起的古城堡,其古城墙环绕五座山峰,周长近十华里,峭壁摩天,城门墙堞,逶迤起伏,蟠踞山腰,被誉为“南国小长城”。寨内奇石、古松、飞瀑、幽洞、清泉颇具特色,相得益彰。此寨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的摩崖石刻。白崖寨迄今为止六百多年,几经兵乱和风雨剥蚀,仍保存完整,极具历史价值。2000年8月,经过省城乡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完成了白崖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由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总面积为82.25平方公里,共分为三个景区(白崖寨景区、九井沟景区、严恭山景区),其中白崖寨景区规划面积为26.36平方公里,是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A 级旅游区。

严恭山景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区内除有貌似道人像的严恭石道外,山势险峻,茂林修竹,是旅游的好去处。

九井沟景区因沿河沟内有九口水冲刷的圆形石井而得名。景区规划面积为36.57平方公里,其瀑布长达200余米。由于山青、境幽、水碧、瀑淀、岩险、崖峭、潭多、井深所构成的奇特景观,许多专家学者到此考察后都认为该景区的风景超过黄山“翡翠谷”、“七井瀑布胜似庐山三叠泉”。2002年12月,国内知名的建筑学、社会学及旅游学专家杨乃济教授在实地考察后称赞:九井沟有幽静的环境、险峻的地势、茂密的植被,田园式的村落,参差交织在一起,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大氧吧”,通过科学系统开发,会成为皖、鄂、赣三省省会回归自然的“后花园”,会成为三省城市白领阶层、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基地”,能成为比黄山、庐山“卖点”更大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长江绝岛小孤山,既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重点寺庙,位于长江之中,山高109米,是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一座石屿,当江而立,堪称“中流砥柱”、“海门每一关”。她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悬钟,北眺啸天龙,与江对岸的澎浪矶相呼应,构成了“小姑嫁彭郎”的动人传说。山有寺曰“启秀”,供奉妈祖,据权威人士论证此乃内陆地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妈祖庙。小孤山是一座佛教与文化名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莲洞距县城仅3公里,属城郊型公园。公园内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林木种类繁多,野生动物达八十余种,有神奇的古洞、怪石洞,有茂密的松杉和竹林,还有适合儿童游乐的大量设施。

宿松素有“水上宿松”、“渔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水域辽阔,湖泊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为安徽省之最。湖光山色,碧水蓝天,特别诱人。境内共有四大湖泊:黄大湖、龙感湖、大官湖、泊湖。其中黄大湖为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特产“黄湖牌大闸蟹”,泊湖银鱼亦久负盛名,还有钓鱼台水库,清悠的湖水中有天然岛屿和草地,湖边陆地与较为开阔,

不仅发展渔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建成水上休闲度假区完全可能。四大湖泊相连,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另外,宿复路穿湖而过,与南边小孤山、西北的白崖寨连成旅游线,十分方便。

1.4.2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

宿松始建于西汉,时称松兹候国,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安徽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白崖寨古城墙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小孤山石刻、廖河古戏台),县级文保单位12处。许多名人如李白、王安石等均在此呤诗作赋,留下了最极具价值的珍品,积淀成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尤以聪明泉、太白书台可作鉴证。

宿松还是戏剧之乡,是中国三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祥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南词对黄梅戏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

宿松人杰地灵,近代书法家黎光祖,党组织的开拓者徐文藻,当代中国著名诗人、词作家贺东久,全国黄梅戏“十佳”江丽娜等名人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经济发展

2.1综合经济运行情况

2.1.1 2002年经济发展综述

2002年全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年初计划,增长速度再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5481万元,占年计划的100.2%(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比2001年增长9.4%,增幅比2001年同期又高出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快于全市其他县(市)。人均创国内生产总值2956元,比2001年增加238元,增幅为8.8%。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2105万元,比2001年增长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621万元,比2001年增长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755万元,比2001年增长11.3%。从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看,第一、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接近,第三产业增速稍高一点,这说明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三大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呈均速运行态势。从三大产业的比重看: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39.1%,比2001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6.2%,也比上的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4.7%,比2001年提升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含基金)占GDP比重为5.87%,比2001年的比重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2.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发展前景看好。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经

济”的思想指导下,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内部结构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林业产值增速基本接近。渔业产值增速大大高于2001年,牧业产值增速略高于2001年同期,农、林、牧、渔四大产业总量比2001年增长9.4%。从四大产业比重情况看,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为50.8%,比2001年提高0.2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为6.1%,与2001年持平;牧业产值比重为25.7%,比2001年下降2个百分点;渔业产值比重17.4%,比2001年提升1.8个百分点。在种植业中,粮油棉产量出现一升两降的格局。其中:粮食作物的收获面积和产量均比2001年有所增长,其增长幅度分别为3.8%和5.9%;油料收获面积和产量均比2001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其降幅分别为2.1%和22.8%;棉花收获面积和产量也少于2001年,其降幅分别为12.7%和0.2%。从农民的收入情况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1年增长了7.7%,增幅大大高于2001年。

3.工业生产正常,产销率提高。

2002年,全县工业生产正常,发展态势较好。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不但生产正常,而且效益好转,这主要是体现在亏损额下降,产销率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均明显好于2001年,按90年可比价计算,分别比2001年同期增长46.4%和10.8%。从经济体制上看,国有、集体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2001年,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增幅为40.5%,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增幅为6.1%,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增幅为166.1%,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幅为23.7%。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1682万元,比2001年增长19.6%,产销率93.2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增速高。

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在移民建镇和更新改造方面,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投入量大、成效显著。到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2001年增长21.4%,比2001年同期的增长率提升了18.8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比2001年增长125.5%,这主要是农电改造和部分工业企业更改投资加大。另外,2002

年移民建镇工程投入大,其完成量比2001年增长74.3%。

5.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由于城乡经济繁荣和居民收入增加,宿松县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到年末,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2001年增长8.0%,比2001年的增长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2002年,消费品市场繁荣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市场都是稳中有升,其中,县城贸易市场的零售额比2001年同期增长9.8%,农村市场比2001年同期增长6.0%;从经济所有制方面看,集体商业和私营商业的贸易额都分别比2001年同期增长6.2%和12.6%,这说明在市场竞争中,私营和个体商业在宿松县消费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6.2002年,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增速较高,但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其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低6.7个百分点,如果其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则财政收入应达到14712万元,与2002年实绩相比,少创近900万元的财政收入。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比2001年有所下降,因此,GDP 与财政收入的不同步增长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反映了宿松县2002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存在一定问题。

②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2002年,农业总产值虽然比2001年上升了9.4%,但在农、林、牧、渔四业中,种植业比重仍然占50.8%,还比2001年上升0.2个百分点,水产养殖业的比重比2001年只上升了1.8个百分点;而畜牧业的比重相反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调整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说明结构调还不到位,政策还未得到全方位落实。

③工业产值微增,直接影响了第二产业的正常发展。

2002年,全县工业产值按90年可比价计算,虽然比2001年增长

了11.2%,但现价绝对额仅比2001年增加2028万元,增幅仅1%左右,这样直接影响到工业增加值,又直接牵涉到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整个GDP中的比重,200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2001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二产业和工业在宿松县宏观经济中仍然处于弱势,不遗余力抓二产任重道远。

④银行资金投入少,发展后劲乏力。

根据银行各项贷款资料反映,200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虽然比2001年增长了2.9%,但对工业、商业贷款投入减少。到2002年末,工业贷款比2001年同期减少15.0%,比重只占贷款总额的2.6%,所占比重太低;商业贷款也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5.6%,比重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上述两组数据反映了银行对工商企业的投入减少,使其得不到资金支撑,发展明显乏力。

2.1.2 2003年经济发展综述

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25.57亿元。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03年据统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98亿元(按9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0%。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1.27亿元(按90年不变价),同比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房地产业、现代流通业、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县新增个体户2319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亿元,比上年增加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资产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4亿元。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全县共签外来投资项目94个,共计完成引资2.14亿元,占县定任务的107%。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1.3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

1.经济总量水平及发展速度

2.与周边同级别城市之比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人口比较

单位:万人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单位:万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单位: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比较

单位:万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总值比较

单位:千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客货运数量和周转量比较

单位:万人、万吨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较

单位:万元

2002年安庆市所辖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单位:万元

2020年宿松县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宿松县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政府宏观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A、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 B、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C、土地交易申报制度 D、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 【答案】A 【解析】基础考核点。通过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可以调查城市地价的水平及变化趋势,及时向社会提供客观、公正、合理的地价信息,为政府加强地价管理和宏观调控土地市场提供决策依据。 2、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依据是()。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D、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答案】C 【解析】农用地转用的依据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临时用地,由()批准。 A、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 D、工程批准部门 【答案】C 【解析】《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二十三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临时用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批准。 4、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客体是()。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报告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安庆市城市体规划2030年版

一、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 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枞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 2011年03月通过省规委会审查;2012年0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doc 16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doc 16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一. 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 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青岛、南京、武汉、厦门。经济发展环境依次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大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 长江三角洲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是否会南移,取决于南北翼两地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竞争。杭州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强市弱中心—一个尴尬的角色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的发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他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影响腹地缩小—一个远去的杭州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腹地的丧失是对杭州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冲击。 电信、客货公路流铁路流、航空流、水运流、报纸发行的调查分析区域网络化交通的建设使杭州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必经节点,杭州很可能成为一个被逾越的区域发展角落。 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 根据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杭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企业结构—碎石型 杭州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 2000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42%左右的贡献来自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27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也只有568万元。 创新源—先天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适合创业和创新的环境亟待完善。 1999年杭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24万人,而同年上海是74.3万人,南京是27.83万人;是年,杭州市高校学生数为7.53万人,只为上海的44%、南京的50%;在科技企业化方面,浙大在全国大学中只排列第10位左右. 制高点—抢占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受到自身认识的禁锢以及大上海阴影的笼罩,杭州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不强,本应具有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成长环境:忧多于喜 外部环境:上海、苏州、宁波等周边地区的迅速成长,对杭州的区域地位和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修编)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参照安徽省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有关规定,对上一版《宿松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进行修编,编制《宿松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6.《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7.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 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 9.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年) 10.安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11.宿松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2.上一轮宿松县城总体规划 13.宿松县已完成的专业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规划 第3条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二个层次: 县域:为宿松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孚玉、复兴等9镇13乡,12个居委会,385个村委会,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 市区:由孚玉镇、破凉镇、五里乡管辖范围所组成,总面积为218平方公里。 第4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 孚玉镇、破凉镇、五里乡部分区域,规划区范围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6条规划原则 1.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2.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则 3.突出特色、环境优先原则 4.现实可操作性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坚持“五个统筹”, 2.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市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8条规划重点 1.针对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进行城市发展的SWOT的分析,研究宿松县城市产业发展、城市规模、城市特色,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条件。 3.研究宿松县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律,透析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为城市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9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宿松县建设成为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明富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新型商贸、工业城市。 第10条城市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经济增长速度目标: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 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 二、规划期限与目标 1、规划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 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宿松系安徽省直管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现辖9镇13乡207个自治村(社区),总人口80万,国土面积2394平方公里。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我省优质棉基地县、水产重点县。境内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目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新型建材、矿化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12月,宿松县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规划编制组成员先后多次对宿松县各乡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农户和专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仔细分析,编制出《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在对宿松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的发展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定位、战略、布局和目标,提出了宿松农业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设计了相应的重点工程与项目,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宿松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县直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规划编制组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规划编制组 第一章成就总结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一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达到34.39万吨,油料总产4.29万吨,棉花总产2.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43.9%和9.1%,其中粮食总产连续7年增长。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35万头,家禽出栏560万羽,肉蛋奶总产4.85万吨,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8.6%、173.2%和46.4%。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的同时,农产品品质也有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优质农产品比例达6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35个,基地认证面积达55万亩。“十一五”期末,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推进,初步统计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6%。 二、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培训新型农民6.2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36万人。与此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种植业初步形成了丘陵粮食作物经济带、沿江洲圩棉花油菜经济带、山区茶桑果和生态农业经济带;畜牧业初步建成生猪养殖基地和家禽饲养基地;渔业初步建成50万亩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特色板块基地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全县共建成特色专业乡镇11个,特色专业村40个。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未来的杭州市城市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新城”。滨江区辖西兴、长河、浦沿3个街道、28个行政村、7个社区。 目前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万人,来杭创业者及流动人口约8万人。2010年滨江规划人口为23万;2020年钱江两岸包括滨江区和钱江新城的规划总人口,将增至92万。 从规划看,未来的滨江区将形成西、北部沿钱塘江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钱塘江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如下: 一个公共中心,即高新开发区(滨江)东部的区级中心。 四条发展轴,即沿钱塘江、中兴路、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 二个产业园区,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园区,浦沿工业园区。 九个居住片,即本域内的九大居住片。 三个研发中心,即以现状高新软件园为基础的研发中心,东部公共中心南部研发中心,沿白马湖西侧研发中心。 城市道路交通 1、快速路系统:中兴路~杭州萧山机场快速路、彩虹大道(东西向);四季大道、风情大道(南北向) 2、主干路系统:主干路:火炬大道、江晖路、中兴路、滨康路、滨兴路 3、次干路系统:闻涛路、东信大道、浦沿路、海纳路、信诚路、创业路、长河路、江虹路、西兴路、滨宁路。 4、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方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适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改善居民出行结构。 一、三大主要商圈 (1)星光大道商圈,即以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和集团总部楼群、沿江景观带及周边高档住宅区为基础,以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店、超市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将购物与沿江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 (2)公建中心商圈,即在软件园周边、公建中心区块引入学校、银行、金融、保险及中介等服务性企业,利用较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如UT斯达康、东方通信、华为三康等企业的产品展示厅及厂房,组织开展工业旅游,形成以贸易、商务、旅游共同繁荣的新商圈。 (3)白马湖休闲文化圈,即以白马湖区域杭州卡通城研发基地及卡通主题公园建设为重点,以山一村“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为依托,建设山一村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区域,挖掘冠山寺文化,形成具有白马湖文化气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休闲旅游主题。 二、10大规划商业项目

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为例

论文:构建城市物流园区研究----以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为例张蕾(作者编号:0221) 摘要:本文阐述了物流园区对于中心城市发展物流业的重要作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建设物流园区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的拉动和辐射效应。最后结合西安市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和自身物流发展情况,对构建物流园区的可行性及物流园区节点体系的布局规划加以论证。关键词:物流园区;中心城市;物流规划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唤醒,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技术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呈良好势头。物流业也因此成为大中城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物流规划与政策,各地区不约而同的做法就是将建设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物流的关键,基本上形成了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局面。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股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中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许多没有条件和需要的小城市也轰轰烈烈地要上项目、建园区,有的城市不分析市场需求因素一下子建六七个物流园区,这不仅无益于物流业的发展还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本文就从物流园区对中心城市物流发展的意义入手,以西安市为例对构建城市物流园区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一、物流园区的内涵与功能

(一)物流园区的内涵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没有这一词条,至少表明"物流园区"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理论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必然会给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于是人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经过摸索和实践,现代物流理念里的物流园区的含义逐渐清晰起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近日对物流园区内涵的界定是: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据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这个界定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二)物流园区的功能物流园区在现代物流链条中占有核心地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货畅其流",从而使物流产业的潜在价值得以实现。物流园区主要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一般包括: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等,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不同节点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而体现的,从而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系统。 经济开发功能。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物流管理技术的落后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缺乏,均是阻碍物流快速发展的因素,加快物流园区大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对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培育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物流园区将因带动物流业发展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开发出新的经济发展领域。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 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 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占了一定的先机,捕捉了较多的获利机会。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 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依赖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三. 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 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