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气的发现历程

氧气的发现历程

氧气的发现历程
氧气的发现历程

氧气的发现历程

在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上,有三位伟大的化学家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舍勒、普里斯特里和拉瓦锡。我们不仅要从他们的成功之中借鉴方法,还应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⒈普里斯特里因迷信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普里斯特里与1733年出生于美国,早年从事家教工作。1766年在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启迪下,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他先后写出了《各种气体的实验与观察》、《各种不同气体》、《电学史》等名著;发现了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硫等气体。他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氧气,并初步研究了它的性质。

1774年8月1日,普里斯特里用凸透镜聚焦加热“三仙丹”(汞的化合物),并利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了一种气体,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气体能助燃,蜡烛在其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火焰,并且老鼠在这种气体中可以生活自如,并比在相同体积的空气中可多活一倍的时间。他还亲自吸之,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是化学历史上第一个报道氧气性质的人,可是由于他是一个虔诚的“燃素说”信徒,因此他不仅没有对自己的重要发现给出正确的解释,反而错误地推断这种气体是“脱燃素空气”。

⒉拉瓦锡因借鉴而功绩卓著

拉瓦锡是法国的化学家,他比普里斯特里小10岁。他早年学习法学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和律师资格,但他在21岁时却弃法从理,先后从事地质学、化学研究。1768年他以为研究石膏颇有建树而一鸣惊人。25岁时,他就被选为巴黎科学院的候补院士,10年后晋升为教授、院士。拉瓦锡在近代化学研究中功绩卓著,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化学之父”。他先后撰写了《化学概要》、《物理学与化学的重量》等著作,并证明了水是化合物,水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他还以天平为实验工具,确定了物质不灭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然而他的最大的功绩还是借鉴了普里斯特里的成果,推翻理论“燃素说”,建立了“氧化学说”。

1774年,普里斯特里来到巴黎向拉瓦锡介绍了他得到“脱燃素空气”的过程,拉瓦锡便立即据此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玻璃钟罩内证明了燃烧并非物质释放出燃素,而是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的结果。其实拉瓦锡也曾是“燃素说”的信仰者,当“燃素说”在许多事实面前不能自圆其说时,他便开始怀疑“燃素说”并立志建立新学说。有趣的是拉瓦锡借鉴了“燃素说”的忠实信徒——普里斯特里的发现后,才推翻了统治化学界达100年之久的“燃素说”,提出了崭新的氧化学说,创立了“燃烧学说”。

⒊舍勒以苦为乐,硕果累累

舍勒于1742年出生于一个有10个兄弟姐妹的家庭里。因为家境贫寒,无力上学,14岁的他不得不到瑞典哥德堡药剂师包煦那里当学徒。舍勒酷爱动手,特别喜欢做化学实验,在他短暂的44年人生之中,他以药房为家、药品为伴,废寝忘食、以苦为乐,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

舍勒先后发现了氧、氮、氯、锰等因素,磷酸、砷酸、鉬酸、锡酸、氟化氢、砷化氢、亚砷酸铜、氯化氢等化合物。在有机化学方面,他发现并提纯了酒石酸、乳酸、苹果酸、乙酸、乙醚、甘油等近百种有机化合物。在他勤奋而短暂的一生之中,其最大的贡献是1773年,用两种方法制得了氧气;第一种方法是将硝酸钾、硝酸镁、硝酸汞加热;第二种方法是将黑锰矿物与硫酸盐共热。他把氧气取

名为“火空气”,并证明空气中存在“火空气”,体积为空气的五分之一。

安全生产卷试题2(氧气站)

安全常识测试A卷(氧气站) 单位:姓名:岗位: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氧气站在运转过程中发现管线破裂大量跑气时,立即()处理。 A.打开消防栓; B.切断气源; C.带压堵漏; D.撤离现场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三证一标志”中的标志指()。 A.产品标志 B.安全标签 C.安全标志 D.警示标志 3.氢气瓶瓶体为绿色,“字”为( )。 A.大红色 B.绿色 C.黑色 D.蓝色 4.氧气充装站内的工艺管线一般敷设于()。 A.随意; B.地上; C.架空; D.地下 5.氧气充装站()设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A.不需; B.必须; C.不必; D.可以 6.在充装过程中,充装人员对充装的气瓶至少应该检查()次。 A.1; B.2; C.3; D.不限 7.氧气站所所用的灭火器是()。 A.干粉灭火器; B.CO2灭火器; C.消防水枪 8.永久气体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超装; B.错装、混装; C.超压; D.超温 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的原则。 A.职业卫生 B.分开 C.劳动保护 1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间等卫生设施。

A. 孕妇休息 B. 食堂 C. 车间办公室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在气瓶上使用警示标签可以提供()信息。 A.瓶装气体名称及化学分子式; B.混合气体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化学分子式; C.瓶装气体的充装方法; D.瓶装气体关应采取预防措施的附加说明 2. 永久气体的允许充装量是通过限制充装压力值确定的,充装压力确定的原则为()。 A.充装压力与温度无关; B.在基准温度下应不超过其公称工作压力; C.充装压力与气瓶容积有关; D.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应不超过水压试验压力的0.8倍 3. 充装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禁止插入空瓶进行充装,也不准任意减少每排的充装瓶数的原因是()。 A.防止产生静电 B.防止产生过大的气流摩擦热 C.限制气流速度 D.防止气瓶压力不足 4. 永久气体的充装记录应由专人填写,记录内容至少包括:()、充装压力、充装起止时间及充气过程中有无异常等。持证检查员、充装员及当班班长应在记录上签字或盖章。 A.充气日期; B.室温; C.瓶号; D.充装量 5. 氧气的化学性质下面()是正确的。 A.化学性质特别活泼; B.能与可燃气体任意比例混合形成爆鸣气体; C.浓度越高氧化反应越强烈; D.具有强氧化性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45分)

发现身边历史——书写身边的历史

发现身边历史——书写身边的历史 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如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精品,更有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为什么明末以后中国科技急剧地从先进变成落后?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西欧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顺应历史潮流,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既增加了财富又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明末清初“闭关锁国”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也严重妨碍了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扼杀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成长,使先进科学技术因缺乏新陈代谢而日益萎缩。 二、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绝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迫切的需求,因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只能在日益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轨道上蹒跚而行。 三、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 我国封建教育偏重于政治与伦理道德,轻自然科学。封建教育是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奴化教育,鄙视技艺。“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命题范围是以儒学为主的“四书五经”,培养、选拔出来的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奴才,而不是科学人材。在这种氛围下也就根本不能产生有气魄创立新学说和新理论的科学家,科技发展也就失去了文化基础。 思想文化上的儒家文化氛围也束缚了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如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增加了理性和科学的意识,也就大大增强了这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几次科技革命则更是科技史上的辉煌。而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家,儒家文化氛围笼罩着一切,支配着一切,理学的唯心主义,使人们放弃科学的头脑,经学的独断像紧箍咒一样,造成了人们非科学的心态,形成了阻滞科学发展的巨大历史惰性。 四、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科学界一般认为,功利主义是近代科学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中国的功利思想表现为对利禄、社会地位的追求,因而文人都热衷于人文、政治制度。而西方人追求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及与此相关的物质、精神价值,因而热衷于生产技术和科学。我国的这种反功利主义思想与

与科学家对话——重温氧气的发现之旅

与科学家对话 ——重温氧气的发现之旅 作者:韩丹娟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山西太原030001)摘要:氧气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历程,化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波义尔,舍勒,普利斯特里以最终发现氧气的拉瓦锡都在氧气的发现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通过对化学史上氧气的发现过程的回顾,我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历史教训,对燃素说的固守导致的失败及拉瓦锡突破创新所创造的成功更让我们明了对待科学的重要态度:冲破束缚,破旧立新。 关键字:氧气,发现史,科学态度,创新 在地球上,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空气中的氧气约占二成,然而就是这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氧气,其发现也经历了一段曲折且困难的历程。当我们回望这一段氧气的发现之旅,历数许多科学家与氧气的失之交臂和拉瓦锡最终冲破桎梏发现氧气的过程,从其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历史教训。 (一)发现氧气是18世纪的事。但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唐时期,版图辽阔、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国力富强。炼丹家马和在他生平的工作记录《平龙认》中作出这样的结论:空气成分复杂多样,主要由阳气和阴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跟可燃物化合,在空气中消失,而阳气则可安然无恙地保留,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钾)等物质中,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来,阴气在水中也大量存在,只是很难把它们取出来[6]。 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Boyle,1627—1691)通过对抽气机及燃烧的实验,发现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

寻找身边的历史

寻找身边的历史——张氏始祖 黄岛四中八年级一班张桂玮 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清河。 张姓子孙从清河之水播迁神州大地,走向世界各国,而他们与祖先血脉相连,带着异地创出的辉煌业绩,踏上祖源地“寻根问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清河县委、县政府站在清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张氏文化的研究挖掘,大力开展对内对外交流,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张姓祖居在清河,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张氏子孙,他们秉承先祖血脉,扮演着推动历史、社会前进的角色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在华夏大地流传了已近5000年。 上古时代,轩辕部落与蚩尤部落争战,八战不胜,节节败退。轩辕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弧矢星,顿生灵感,于是制造了弓矢献给父王,并辅佐轩辕发起殊死决战,利用弓矢远射近攻,逼使蚩尤逃遁人海而诛之,从而平定天下。轩辕战胜蚩尤,其它部落受到震撼,纷纷归顺,拥轩辕为天子,称黄帝。黄帝奠定君临天下的地位后,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张,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历代古籍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修订的《张氏统宗世谱》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清阳,后改清河郡”。 历史文化的核心是历史人物,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但惟独张氏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它姓氏的人文品位。张氏家族典型名人灿若星汉。 张挥发明弓矢,不但奠定了当时军事上的强盛基础,同时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价值超越国界,传及世界。挥之十一世孙张单,在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造灶”,使人类生活有了用“灶”烹饪食物的飞跃,张单也成了至今人们供奉的“灶君公”。 张氏族人自黄帝至禹帝540年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均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建树。继而自商到周,张氏连续28世,文有宰相,武有将军。自秦统一之后,历朝辅冶天下的忠臣勇将以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更是繁若星辰:如帮助刘邦完成灭秦兴汉大业的张良,研制出“候风地动仪”的张衡,“医圣”张仲景,绘出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等等。挥公的世孙们,成了推动历史、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张姓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他们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更需追寻新的生活空间。具体说来,张姓的迁徙有三次大的浪潮:

2021年医用氧发现缺陷情况通报

附件2-5 欧阳光明(2021.03.07) 新版GMP认证报告 医用氧发现质量缺陷情况通报 目录 一、机构与人员2 二、厂房与设施、设备3 三、物料与产品6 四、确认与验证7 五、文件管理8 六、生产管理13 七、质量保证15 八、质量控制19

一、机构与人员(共5条) 1.企业配备的质量保证部门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第18条) 2.缺少质量受权人职责。(第18条) 3.质量受权人对产品放行进行了转授权,对其它质量管理活动没有转授权,不能保证正常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第25条) 4.培训内容不全,培训效果不理想,如: (1)2015年设备验证前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未及时进行GMP(2010年修订)医用氧附录培训;2014年未对员工进行有关卫生要求的培训;(第27条) (2)人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培训效果不佳,例如质量授权人对变更、偏差、纠正预防等新版GMP概念及应用不熟悉,履职能力不强;(第27条) (3)车间操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充装过程中未按要求采取气瓶防倒措施;(第27条) (4)与氧生产和质量有关的人员GMP学习培训不够,缺少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未定期对岗位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第27条)(5)人员培训档案内容不全,现场检查时相关人员回答问题和操作情况不佳;(第27条) (6)企业2015年未对个别从事医用氧生产的人员进行医用氧相关知识培训;部分生产操作员工2015年培训档案中,未归档对医用氧附录的培训考核内容。(医用氧附录第8条) 5.人员健康管理不足,如:

(1)未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第31条) (2)部分质量检验人员的健康查体未对视力、辨色力进行检查;(第31条) (3)2013年相关人员健康查体资料未归档;李某缺少2015年度健康体检报告;(第31条) (4)取样人员未配备防护镜;充装岗位人员未按规定穿工作鞋进行气瓶充装。(医用氧附录第9条) 二、厂房与设施、设备(共16条) 1.空瓶清洗消毒区无水源及下水设施。(第38条) 2.生产区缺少通风、防静电措施,如:(医用氧附录第11条) (1)企业分装车间未安装通风设施; (2)生产区无人员静电释放设施; (3)充装车间无通风和防静电设施; (4)医用氧(气态)生产区未安装静电释放设施。 3.仓储区区域划分不合理,空间不足,缺乏有效的隔离:如: (1)医用氧成品库储存区域未设置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工业氧与医用氧发货操作区隔离杆不固定,有被移动的风险;(第61条) (2)空瓶验收区面积过小,未设置独立不合格空瓶存放区;不合格的空瓶存放区无有效的隔离措施;(第61条)

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 初中作文【3000字】

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初中作文【3000字】 “千里淮河穿城过,华夏故里英雄多”,这是当代着名词人闫肃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着名的帝王之乡、歌舞之乡、军事重镇、科教名城—安徽蚌埠市的由衷赞美。找寻历史留下的印记,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而作为一个蚌埠人我就来写写我的家乡。 抱璞岩 在我们蚌埠的怀远县有一个抱璞岩相信大家都知道,抱璞岩之所以成为闻名四方的胜地,是与卞和献玉的故事分不开的。据说在春秋年间,楚国人卞和在这座山得到一块璞玉,并把它献给了厉王。厉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卞和犯期君之罪被刖了左足。到了武王即位的时候,卞和再次向武王献玉,可工匠任说这是石头,于是又被刖了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整天抱着这块璞玉在荆山之下嚎啕大哭。文王派人来问,他哭诉道:“我哭的不是因为我失去双足,而是正直之士被诬陷成骗子,一块宝玉被说成石头。”文王派人剖开这块璞玉后,果然得到了天下无双的良玉。这块玉,就是有名的“和氏璧” 《中国名胜词典》有记载:安徽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书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

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内旧有唐人胡曾《荆山诗碑》,上刻其诗云:“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凤阳府志》有:“今两崖间凿痕犹存”的说法。 卞和洞的绮丽,唐宋以来,已名播江淮。沿卞和洞循石而上,有一采玉坑,俗称白玉堆,卞和得玉于此,虽系传说,但也不无因由。 石榴 蚌埠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久负盛名。据传为涂山禹王宫道长李慎羽于唐代武后天授三年从长安引入,到了清代则见诸正史。怀远县志中记载“榴,邑中以此果为最,曹州贡榴所不及也。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籽榴尤佳”。可见怀远石榴在数百年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自唐代起就有栽植了。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武则天命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八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李翁所言虽有神话色彩,但自汉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国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从长安传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无疑的。 怀远石榴见诸文字记载的,从现有资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间,上蔡人张惟恕,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

银河系外首次发现氧气意义何在

银河系外首次发现氧气意义何在? 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氧在宇宙中的丰度仅次于氢和氦,天文学家曾认为氧气在恒星间的空间内普遍存在,但迄今一直未有人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现在,中美科学家携手,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了氧气。这些氧气位于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Markarian 231)内,也是科学家迄今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数量最多的氧气。 最新研究合作者、“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搜寻星际分子,特别是氧气这种对于天体生命学和星际物质演化至关重要的分子,是射电天文学的重要前沿。最新研究是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但氧气在星际空间的含量为何普遍远低于预期仍是未解之谜。” 银河系外氧气首次“现形” 此项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均智对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他们在“马卡良231”星系内发现了这些氧气。“马卡良231”位于大熊星座,距地球约5.6亿光年,是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在该星系内,气体围绕一颗超大质量黑洞旋转并变得很热,发出明亮的光。

研究小组利用位于西班牙和法国的射电望远镜,看到了2.52毫米波长的辐射,这是氧气存在的标志。王均智说:“这是人类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 据王均智介绍,为证明这些辐射源于氧气,他们研究了许多能发出与检测到波长相似波长的分子,发现除氧气外,其他任何一种分子都未曾在太空中出现过。 是迄今探测到的最多氧气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2月18日报道,这也是科学家迄今在太阳系外探测到的数量最多的氧气。此前,天文学家仅在银河系内两颗恒星形成云团——猎户座星云和蛇夫座星云内观测到氧气。 天文学家们认为,星际间氧气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氧原子和水分子冻结在尘埃颗粒上,锁住了氧。但在猎户座星云等恒星摇篮内,明亮新生恒星发出的冲击波会将水冰从尘埃上剥离,将氧原子“解救”出来,氧原子彼此相遇,从而形成氧气。 但即便在猎户座星云内,氧气的数量也很少,仅为其中氢气数量的百万分之一。在“马卡良231”内,氢也占主导地位,但氧气丰度是猎户座星云内氧气丰度的100倍,位于星系盘外围。

我身边的历史

我身边的历史 ——我家的历史班级:高二(9)班/原高一(2)班姓名:郭涯学号:42 A篇: 在1923年的邵阳,我的外公就出生在了这里,在那之前,老外公的家中已经有了9个女儿,在那个深受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的年代,老外公与老外婆商量着如果第10胎仍旧是女儿的话,就偷偷把女儿扔掉,而我的外公就是这样代替了那个可怜的女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来到了那个动乱不已的世界当中。自打有了外公,老外公家的中心立马发生了偏移,由原来的绝对公平制变成了“一边倒”的局势,家里的重心全都放在了我外公的身上,而我外公的9个姐姐也就是因为如此引起的照顾不周而一一离开了那个世界,而外公也就顺势成为了家中的“独生子女”。虽说是独子,但老外公却从不因此而娇惯我的外公,家中家规仍旧是四四方方的立于家中,凡有触犯“家规”的人,一律给予最严苛的处罚。我的外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但同时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传统美德。凡是都有正反两面,“家规”也并不是那么好遵守的。还记得有一次,外公肚子饿的不行,变偷吃了贡品,这可惹怒了老外公,从而遭到了一顿“棒打”。从此以后,外公也经常被教育道:“客人上了桌之后你是绝对不能

上桌的,要负责端菜、盛饭的事情,贡品更是碰也不能碰的。”严厉的家教不仅打造了外公温顺、孝顺父母的个性,同时也有为外公的多病垫下了基础。当时由于家中经济是在不算优秀,营养跟不上是当时小孩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外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体质不好、瘦弱书生的代表。受传统观念控制的老外公一直都让外公上私塾,学习“国学”,直到外公12岁时,听别人说应当上公办的学校才行的时候,老外公顿时醒悟了过来,可外公却只能由五年级开始读了,这也是外公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努力学习的外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又一次被滚滚的历史长河所吞没,1945年,日本鬼子凶残的敲开了我们的大门,疯狂的践踏我们的土地。在那时,外公的学校便组织着学生离开学校,开始了漫长的逃命之旅,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外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也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感悟。就在大家都在逃命的时候,外公瘦弱的身体就曾多次饥饿而几近极限,而就在外公即将倒下的时候,一位好心的村民将本就不多的红薯根分给了我外公,硬是让外公撑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外公在那个时候培养了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行。 再后来呀,日本鬼子离开了,外公又一次跳级,同样是因为年龄,外公的数学更差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女里学习自己薄弱的科目以及知识,最终考上了当时的重点大学。在学校,由于表现突出,外公每年都会当选为班长或者学生会干部。

医用氧发现缺陷情况通报

附件2-5 新版GMP认证报告 医用氧发现质量缺陷情况通报 目录 一、机构与人员 (3) 二、厂房与设施、设备 (4) 三、物料与产品 (8) 四、确认与验证 (9) 五、文件管理 (11) 六、生产管理 (17) 七、质量保证 (20) 八、质量控制 (24) 1/ 28

2/ 28

一、机构与人员(共5条) 1.企业配备的质量保证部门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第18条) 2.缺少质量受权人职责。(第18条) 3.质量受权人对产品放行进行了转授权,对其它质量管理活动没有转授权,不能保证正常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第25条) 4.培训内容不全,培训效果不理想,如: (1)2015年设备验证前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未及时进行GMP(2010年修订)医用氧附录培训;2014年未对员工进行有关卫生要求的培训;(第27条) (2)人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培训效果不佳,例如质量授权人对变更、偏差、纠正预防等新版GMP概念及应用不熟悉,履职能力不强;(第27条) (3)车间操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充装过程中未按要求采取气瓶防倒措施;(第27条) (4)与氧生产和质量有关的人员GMP学习培训不够,缺少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未定期对岗位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第27条)(5)人员培训档案内容不全,现场检查时相关人员回答问题和操作情况不佳;(第27条) (6)企业2015年未对个别从事医用氧生产的人员进行医用氧相 3/ 28

关知识培训;部分生产操作员工2015年培训档案中,未归档对医用氧附录的培训考核内容。(医用氧附录第8条) 5.人员健康管理不足,如: (1)未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第31条) (2)部分质量检验人员的健康查体未对视力、辨色力进行检查;(第31条) (3)2013年相关人员健康查体资料未归档;李某缺少2015年度健康体检报告;(第31条) (4)取样人员未配备防护镜;充装岗位人员未按规定穿工作鞋进行气瓶充装。(医用氧附录第9条) 二、厂房与设施、设备(共16条) 1.空瓶清洗消毒区无水源及下水设施。(第38条) 2.生产区缺少通风、防静电措施,如:(医用氧附录第11条) (1)企业分装车间未安装通风设施; (2)生产区无人员静电释放设施; (3)充装车间无通风和防静电设施; (4)医用氧(气态)生产区未安装静电释放设施。 3.仓储区区域划分不合理,空间不足,缺乏有效的隔离:如: (1)医用氧成品库储存区域未设置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工业氧与医用氧发货操作区隔离杆不固定,有被移动的风险;(第61 4/ 28

寻找身边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 (1)

七年级历史学科探究作业(一) 学校: 班级: 姓名:

课题名称:《发现身边的历史》 一、活动目的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虽然过去了几百年、几千年,以至若干万年,但并不是消逝得没有痕迹。只要你留意,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会发现历史的。从居住的乡村或社区到就读的学校、生活的家庭,以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你想真正了解这些事物,就要了解它们的历史,就要进行调查探究。 此次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探究体验的机会。通过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学习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历史情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培养协作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师寻求促进历史教学水平提高的一种尝试。 希望借此推动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二、活动准备 1.主题的选定 ⑴以“身边的历史”为主题,以我村(我生活的附近)所在的办事处某个村名(或地名)的由来或典故。 ⑵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个来调查研究。如:我村(我生活的附近)所在办事处中一处美丽景观或历史遗址的由来或变迁的典故等等。 (3)选材要求具体,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字数在800——1500字之间,严禁全部从网上下载。 2. 具体方法: 运用收集有关文献记载、访谈记录、文物图片、事物等资料等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整理有关资料,按历史的时序编成相应的“历史”展示品。展示品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用图表、数据、音像形式,等等。具体来说有三个步骤:(1)收集资料;(2)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资料提供的信息;(3)如何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自己动手去写历史。

身边的历史的调查报告

身边得历史得调查报告 晚年生活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得老兵们,她们孤苦无依、缺少工作、有得被子女所嫌弃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得艰苦,有得甚至还靠卖塑料瓶维持生活。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 (二)、老人采访总结 据徐爷爷回忆,当时她得爸爸,因家里太穷,1943年,她便在当地报名参军,徐爷爷说:“因为当时得情况很困难,没给我配枪,只给我配了信号枪,随后跟战友们一起参加抗战。”“打得惨啊,好多战友就在我身边倒下,都来不及掩埋。因为身材瘦小,有很大得优势,要不然早就战死。”徐爷爷一边与我们说着她得感受,一边想着她爸爸得话,回忆战争惨烈得境况时不断得摇头。爷爷谈起她爸吹冲锋号得情景,“冲锋号一响,全军都往上冲 ,将士敢不用命!”爷爷大声地说。项目组成员站起来挺胸,头向上扬做出吹号得姿势。老人见状说:“这样不对,军号就是要平着吹。”老人说,很少有站在高处吹号得,有敌人专门打号兵,站在那么显眼得位置,那不就是找死吗。紧接着,老人以双手抱拳得姿势给我们演示了冲锋号、起床号、集合号,在演示过程中,徐爷爷根据不同得种类,嘴

里发出“滴答滴”、“滴滴答”、“滴答得哩”得声音,并用另一只手上下挥动,以说明音阶得起伏、长短。 徐爷爷就是一位军人。她与我说起她当兵得事迹,虽然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但就是当了一辈子得兵了。军人就是一项很光荣得职业。军人就是值得尊敬,并且引以为傲得。我们说到徐爷爷真就是个民族英雄,徐爷爷说:“勋章我不敢当,我也不就是英雄,但就是我们得部队跟鬼子打血战数次,死伤无数,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她们才就是英雄。” 徐爷爷现在家中生活很简朴。在这里祝愿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三、调查分析 (一)现状 许多像徐爷爷这样得老兵们曾经在抗战中作出了自己得一份贡献。但就是如今,她得生活却十分贫苦甚至更差。瞧到这些,心里感觉沉甸甸得。她们,曾经就是捍卫中华民族得第一道防线,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她们,曾经为了这个民族,奋力搏杀,流下过鲜血,受过伤痛。然而,现在,在垂垂老矣之际,她们却没有收到任何补偿,如此窘迫地生活着。绝大多数人,在未来得十年时间里,将永远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她们,将带走一个时代,带走那个屈辱与光荣并存得时代。我们后人在缅怀这些人得时候,就是否想过,曾经,我们面对她们贫困得晚年,却无动于衷,没有施予任何帮助,当我们回想起来,我们就是否会心中有愧?还有很多老兵,也过着

氧气的发现史

氧气的发现史 氧气的发现, 在化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元素,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氧气的发现使化学理论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宣告了统治化学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的破产。五十万年前,原始人就掌握了火。但是火的实质是什么? 长期以来, 无论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还是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以及中世纪的炼丹或炼金理论,都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 尽管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是直到18世纪才认识到氧气的存在。在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中,氧是最重要的元素,它的发现曾经引发了一场革命——化学革命;同时,氧也是最能引起争议的元素,关于它的发现同样引发了许多争论。谁发现了氧气?谁第一个发现了氧气?发现氧气是一个事件还是一个过程?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中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灰,加热后容器内物体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锡和铅的质量增加了,而空气减少了。他意识到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金属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合反应。此后,拉瓦锡得知并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进而发现与金属化合的空气成分就是氧气。1777年,拉瓦锡正式提出了氧化学说: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 那么,空气中那种能与金属结合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拉瓦锡认真地思索着。这时,有个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某些硝酸盐、碳酸盐、氧化物的实验中,获取到一种他称之为“火气”的气体。他发现,许

多物质在这种气体中燃烧后,这气体便消失了。其实这种气体就是氧气。可惜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徒,他错误地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使这个很好的实验成果在他手中没有引出正确的结论。 与此同时,在英国有个化学普利斯特里家也正在研究这种气体。1771年他曾把硝石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水中捕集。他发现蜡烛的火焰在这气体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炽热和明亮。当时这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以为是这种气体中混进了硝石的微粒。1774年8月 ,他将汞灰(氧化汞)放在一个充满水银的细长玻璃瓶中,这玻璃瓶又倒置在水银槽中。然后用上述凸透镜迎着太阳加热汞灰。他在原玻璃瓶中慢慢地收集到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用燃烛一试,它的火焰显得格外明亮。这时他才意识到这种气体可能是一种新气体。 普利斯特里也是一个极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他仍然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他认为助燃能力之所以有差别仅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汞灰中分解出来是新鲜的一点“燃素”都没有的空气,所以吸收“燃素”能力特别强,助燃能力就强,故称为“脱燃素的空气”。一旦空气被“燃素”饱和就不再吸收“燃素”,也就不再助燃,变成了“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即氮气)。而一般空气则处于二者之间,故助燃能力一般。 普利斯特里与舍勒一样, 被流行的燃素说所束缚。当科学的珍珠摆在面前时,他却认为是鱼目,虽然掌握了使化学理论发生变革的氧元素,却没有获得认识上的硕果。

身边的历史作文

身边的历史 高一杨梓辰 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许多历史,或大或小,但都难以忘却。我身边的历史源于我的爷爷,我从他那儿得知到的故事,是我感触颇深。 我的爷爷和奶奶都是是地主的儿女,而爷爷却没因此获得更多良好的教育,直到现在也不会说普通话,字也不认识几个。奶奶呢,据说当初斗地主时,因为家庭为了留住后代,她和兄妹们都被抱给了帮忙种地的农民家里。 奶奶本姓倪,因为抱给了一户杨姓人家,就随姓杨,关于奶奶家的故事,她不愿意告诉我,我自然也就不敢追问。爷爷姓袁,祖上是在江西、河南一带,是清嘉庆年间袁家的某位祖先考中了举人到丽江华坪做官,才来到了云南。到天平天国运动时,因为国家动乱,袁家的另外三个家族也因避难来到了华坪,听爷爷说他家过来时拉了四车的黄金,可以说是非常“阔”了。 虽说祖上是地主,但据爷爷说,他们袁家从不迫害农民,都是以公道的价格买了农民的地,请农民来地里干活,平时也经商来赚取钱财,才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望。正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时,我家族的

一场灾难来临了。红军的队伍来到了华坪,所有富裕人家都没能幸免,袁家也不例外。当袁家人都被赶出家门时爷爷才6岁,只剩下爷爷的几个哥哥带着他生存,其它几户袁家人至今没有下落。 但爷爷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总是刻苦能干,因为知道自己是被哥哥们收养的,所以爷爷每次干活时都比别人更多了一份猛劲。别人砍一担柴,爷爷就砍两担,不到天黑不回家。哥哥们也很关心爷爷,有吃的都先拿给他。他长大后,他踏踏实实的性格,也被奶奶的养父所看中,不久,爷爷和奶奶纠结为了夫妻,就有了以后的故事。而我爷爷因为不想给哥哥们造成负担,做了上门女婿,所以我才会姓杨。 奶奶的养父去世后并没有给奶奶和爷爷留下多少遗产,有的就是那屋后的一片土地。爷爷也不会什么技能,自然而然地下地成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有时连过年都扛着甘蔗去街上卖,维持生计。爷爷奶奶有两个孩子,爸爸和姑姑,家里还有祖母,所以生活难免会有些艰苦,但他不怕苦,硬是用自己那黑黝黝的手,撑起了一片天。使这一大家子人挺过了中国近代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爷爷也因为总是干活,练就了那一身顽强的体魄,直到今日,爷爷还可以下地干活,种西瓜、种土豆、种花生、莴笋、青菜、清理鱼塘的淤泥……样样都干得麻溜溜的。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去老家玩,捉河蚌、抓鱼、挖泥蚯、偷吃那还未成熟的芒果……好不快乐!犹记有一次,我在厨房玩,看到爷爷正在田里劳作:他穿着两只长到

氧气

氧气 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无色、无臭、无味。氧气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氧气能与很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 氧气是燃烧和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富氧空气用于医疗和高空飞行,纯氧用于炼钢和切割、焊接金属,液氧用做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生产上应用的氧气由液态空气分馏而得。实验室借含氧盐类(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受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沸点: ③密度:大于空气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 一、氧气跟金属反应: 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二、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三、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 氧 oxygen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O ,原子序数8 ,原子量15.9994,属周期系ⅥA族。 氧的发现1774年英国J.普里斯特利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制得纯氧,并发现它助燃和帮助呼吸,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瑞典 C.W.舍勒用加热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盐制得氧气虽然比普里斯特利还要早一年,但他的论文《关于空气与火的化学论文》直到1777年才发表,但他们二人确属各自独立制得氧。1774年,普里斯特利访问法国,把制氧方法告诉A.-L.拉瓦锡,后者于1775年重复这个实验,把空气中能够帮助呼吸和助燃的气体称为oxygen e,这个字来源于希腊文oxygenēs,含义是“酸的形成者”。因此,后世把这三位学者都确认为氧气的发现者。 氧的存在氧有三种稳定同位素,即氧16、氧17和氧18,其中氧16 含量占99.759 %。氧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8.6%,居首位,氧在地球上分布极广,大气中的氧占23%,海洋和江河湖泊中到处都是氧的化合物水,氧在水中占88.8%。地球上还存在着许多含氧酸盐,如

了解身边的历史

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 ――学习与探究之二(原作名:了解“岩岗寺”的历史) 〖教学目标〗 学习和运用收集材料、调查访问、探究等方法,了解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身边的“历史”。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拓宽了解历史的途径,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发想像力。 学会开展访问等社会调查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以及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探究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历史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家乡的可爱,增强自豪感,养成环保意识。 改变学习方式,加大活动力度,为学生自由发展、形成个性创造广阔的空间。 全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确定主题 了解佛教圣地“塔尔寺”的前身“岩岗寺”的历史。(全班为一个主题,分三组开展调查、采访活动) 确定主题的思想 选取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题材,确定这个很少有人了解,甚至被人们遗忘的“岩岗寺”为调查访问对象,使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真正理解“塔尔寺”的前身“岩岗寺”的历史和先有“岩岗寺”后有“塔尔寺”的说法。 这个主题对我们吸引力大,真实性强,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高,而且收集有关资料比较方便。 收集资料 教师收集:《塔尔寺文化》《塔尔寺概况》《圣域》《塔尔寺全景图》《宗喀巴大师馏金塑像图》《菩提树图》《晒大佛全景图》以及部分“酥油花照片”“堆绣”“壁画”照片等。 学生收集:《岩岗寺全景图》《岩岗寺概况》,岩岗寺内《宗喀巴大师药泥馏金像图》。 采访对象 “岩岗寺”主持。 整理有关资料 教师整理:教师将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塔尔寺”的资料、图片,按历史时序编制成展品,活动前在班级内展出。并根据展品,向学生简要讲解“塔尔寺”的历史、传说,使他们了解“塔尔寺”的历史概况。 塔尔寺藏语称为“贡本噶丹贤巴林”,位于雪域东部宗曲(湟水)之滨的宗喀莲花山中。这里是被佛教界誉为“第二佛陀,雪域高原智者庄严顶饰”的格鲁派宗师至尊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圣地,因在诞生地奇迹般地长出一棵每片叶上各显一尊狮子吼佛像的菩提树,又被誉为“第二蓝毗圣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自藏历土羊年(1379)建圣塔,已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沧桑,藏历金猴年(1560)建成的贤巴林(弥勒佛殿)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之后逐步建成以供奉菩提大银塔的大金瓦殿为中心,以四大院为重点的规模宏大的寺院。寺中有各类殿宇37座,占地四十余万平方米。 塔尔寺四周群山环抱,状似八瓣莲花视地观天;陵涧起伏,宛如八幅法轮。宫殿式建筑与平顶式建筑依山就势,巧妙布局,独具风格,气势磅礴。寺中建筑恢宏壮观,体现了藏汉文化交汇融合的特色和风格。佛殿和经堂内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塑像,造型精美。 据说塔尔寺鼎盛时期有僧侣5000余人,常住活佛僧侣达3600余人,梵宇高僧辈出,格西人才济济。 塔尔寺还是一座文物精品荟萃、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宝库。寺院佛教文化,包涵在藏族传统文化“大小五明”学科之内。其中内明学(佛学)是寺院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是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塔尔寺佛教文化与藏区其他格鲁派寺刹一样,也是通过札仓这个学术机构来传播的。贡本贤巴林的四大札仓(学院)可以说是雪域佛教文化学苑的一个缩影。寺内的壁画、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古往今来塔尔寺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学习研究的极大兴趣。 近几年来,国家拨专款对塔尔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如今的塔尔寺比以往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神奇迷人。因此,不分春夏秋冬,慕名前来朝圣进香的善男信女以及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 学生整理:学生整理各组收集、调查到的有关“岩岗寺”的资料、图片,并按历史时序编制成展品以备活动后展出。(可用图表、符号等形式) 联系采访对象 教师在活动前到“岩岗寺”与主持取得联系,说明这次采访活动的目的,请主持给予支持,并约定采访时间。 〖教学过程〗

发现身边的历史(论文)

发现身边的历史 在踏入首都博物馆的一刻,历史的宏图向我展开了。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东西,在今天向我毫不吝啬地展现了。远处金碧辉煌,活灵活现的佛像,往近处 细细斟酌,才知道这一道道的刻画有多么 不容易;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 道形态不一的花纹,不同的形状,这具有 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条理不一的瓷 器,各具风韵的京城旧事,开拓眼界的书 房珍玩,辉煌的古都北京历史……在博物 馆里,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挂在 墙上的,无不反应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聪 慧。 在这个非凡的境界里呆了半天,用半 天的生命去感受,品味,斟酌了许多非凡 的东西。心里不禁生出了一丝羡慕,欣 赏。 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 面硕大的老北京式大牌坊,“景德镇”三 字熠熠生辉,顿时一股浓浓的京味气息扑 向我们。每一层有每一层的特色,忘不了, 一层临时展厅的“三都开元”;忘不了, 三层北京文物精品展;忘不了,四层瓷器 与京剧交织碰撞出的绚丽夺目;忘不了, 五层京城旧事的京韵京味;最最忘不了的 是,二层历史展厅的岁月沧桑,观世界历 史,览中华崛起! 在二层历史展厅中,追溯至了最早期 出现猿人的时代,逐渐随着时光推移,走 过中国的夏商周等朝代,记录世界的革命 与战争,推移到现代、当代,直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历史的长廊未完待续。 妈妈逛了很久累了,在二层便找地方歇着,我尽情亲近这历史足迹。直到看到最后,图片中的毛主席,发现开国大典影像展厅,二话不说拉起妈妈冲到这里。她最敬爱毛主席,常常在我耳畔讲那些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的光辉,还有开国路上发生的风风雨雨。 今天,又听到耳畔妈妈讲起那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讲起的是我身边的历史故事——密云城中的英雄人物! 第一位出场的名字响彻京城,他便是——白乙化!白乙化牺牲时是位充满斗志与雄心的青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任司令。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某团的团长白乙化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搜了一下资料,他当时年仅30岁。 事情是这样的,两股讨伐队窜到密云山区在鹿皮关一带进行讨伐时,白乙化同志带团决定设伏迎敌。当敌人钻进伏击圈后,白乙化指挥战士朝敌人部队猛烈开火,激战一昼夜,歼敌许多,这时敌人不断增兵。白乙化决定亲临第一线指挥。警卫员把他拽走了三次,他都跑回来说:“战斗正激烈,我不指挥咋成”!他挥着指挥旗向前冲去。就在这时从烽火台里飞出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们为他竖了一块纪念碑,正面刻着:“民族英雄”四个大字,背面是他的生平。为了避免再次被日军糟蹋,乡亲们小心的用油布把碑包起来藏在地下。二十年后碑才被挖出来。现存于首都博物馆。 为纪念白乙化烈士,后人在密云石城镇的群山绿树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馆。石城!当听到后我更为激动!就在我降生的地方,存在着这样这样一股魂!一股伟大的魂! 接下来出场的英雄是为女郎,想必人人知晓她的大名,因为评剧《母亲》中刻画的便是她的原型。没错,她就是邓玉芬妈妈,密云县张家坟村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舍家纾难,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邓妈妈是一位广为传颂的“英雄母亲”,为了革命事业,邓妈妈先后将亲人7人送上战场并均壮烈牺牲!真正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就这样出现在这位老人身上,而且不止一次……妈妈此时哽咽了,那是感动、那是愤慨、那是遗憾的哽咽。 胡毅、刘东武、靳朝阳……更多的名字从妈妈口中倾吐出,不,是从心中倾泻出!美丽的密云城,被英雄魂所环绕!历史在这座美城上书写下了这么多星辉熠熠的名字!肃静,油然而生!身为中华儿女,身为密云人的我,怎能不努力学

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含最新中考试题

理化周刊——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A卷 一、选择题 1.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4.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 B.瓶内不可能进水 C.瓶内全部进水 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 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7.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较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磷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二、简答、填空题 9.为了提高本地的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1) ; (2) ;(3) 。 10.(2010年浙江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 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 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 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 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11.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会有同样现象。所以,潜水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携带装有的装备即可。为什么? 12.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