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交叉口设计与仿真

城市交叉口设计与仿真

城市交叉口设计与仿真
城市交叉口设计与仿真

交通运输学院

道路立交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交通工程1102班

姓名翟鹏飞学号 201100537 成绩指导老师马昌喜

2014年5 月29 日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所在系:交通工程系课程名称:道路立交工程指导教师(签名):马昌喜

专业班级:交通工程1002 学生姓名:翟鹏飞学号: 201100537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目录

摘要 (6)

第一章平面交叉口 (7)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概述 (7)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8)

3.1新建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8)

3.1.1平交口立面设计 (8)

3.1.2平面线型 (8)

3.1.3 地形条件 (8)

3.2城市已建道路交叉口改善 (9)

3.2.1设置行人安全岛 (9)

3.2.2非机动车停车线前移 (9)

3.2.3设置左转弯待驶区 (10)

3.2.4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10)

3.2.5信号灯相位保证 (10)

3.2.6公交停靠站 (10)

3.2.7其他措施 (11)

四.交叉口设计方案 (12)

4.1现状分析 (12)

4.1.1交叉口概况 (12)

4.1.2存在问题 (12)

4.2实施对策 (12)

第二章道路立交 (13)

一.立交概述 (13)

二.立体交叉口方案设计原则 (13)

三. 城市立交设计的一般步骤 (13)

四.立交方案比选 (14)

4.1比选方法 (14)

4.2影响方案优劣的因素及权重 (14)

五. 兰州盘旋路交叉口立交设计实例 (15)

5.1交叉口概况 (15)

5.2立交设计方案 (16)

5.3方案评价 (17)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摘要:随着兰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发展,原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的需求,尤其在一些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交通问题更加突出,交通堵塞、路口延误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人们不断受到出行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必须对一些交通问题突出的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合理布设交通岛、交通标志、地面标线,以引导车流按一定方向或路径行驶,达到减少和控制冲突点的效果。对于不能通过交叉口优化设计改善交通状况的交叉口,可考虑修建立交。本文将选取兰州市的两个交叉口,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交叉口优化设计方案和立交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立交

第一章平面交叉口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概述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各向道路在交叉口相互联接而构成路网,以构成各项交通的需要。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张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由于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均需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行驶,这时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及交通污染。

道路交叉口即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折点,也是各类管线的集散处,道路景观的结合。道路交叉口在充分满足其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要为各类管线的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为保护环境和创造道路景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省建造、维护和管理费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交叉口面积过大

平面交叉口面积过大,车辆和行人通过距离也大,这使得交叉口的信号周期变长,绿灯信号利用率低,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时行人与自行车的过街时间延长,降低了行人的心理等,待承受力,闯红灯的几率增大。

2.2渠化不合理

平面交叉口进出口处的车道数与标准路段的车道数一致,致使在进口处的车辆要突然变换车道,从而增加交通安全隐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处的车道数,造成路口通行能力下降;增加左转专用车道时,仅拓宽道路的右边部分,造成左转车道与出口的直行车道相对应,浪费了出口处的车道空间。

2.2 路口车道数的划分不合理

平面交叉口进出口处的车道数与标准路段的车道数一致,致使在进口处的车辆要突然变换车道,从而增加交通安全隐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处的车道数,造成路口通行能力下降;增加左转专用车道时,仅拓宽道路的右边部分,造成左转车道与出口的直行车道相对应,浪费了出口处的车道空间。

2.4 标线设置不合理

车行道的停车线位置不合理,离人行横道标线太靠后,使得绿灯通行距离过长,降低了信号灯的通行效率;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地面标线划分不合理,甚至有些地方就没

有划标线,缺少行人的二次过街设施,增长了行人绿灯通行时间,降低了信号灯的通行效率,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5.标志牌的设置存在较大问题

有些主要路口没有设置标志牌。有些路口的标志牌设置错误或者旧牌作废后也没有及时更换;有些路口的路名牌信息量太大,字体小。

2.6 很多路口信号灯配时设计不合理

黄灯时间过短,造成车辆在交叉口吃红灯,产生与横向交通流发生冲突的隐患;有些相位绿灯时却无车可过,有些相位绿灯时车辆却不能及时过完,形成车辆二次排队。

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3.1城市新建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确定一个理想和最佳交叉门的首要条件。交叉口的位置一般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流的分布和交通量、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1平交口立面设计

平交口立面设计是平交口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立面设计主要足依据纵断面,道路横坡进行设计;设计时要使平交口路面等高线圆滑,没有菱角;各右转车道还应考虑车道横坡方向及大小。被交路是新建道路时,立面设计时应考虑与规划标高衔接;如被交路是旧路,立面设计时标高与横坡应与旧路接顺。如旧路设有超高,交叉口应在相接处渐变至同一方向大小的超高。设计时还应考虑整个交叉口的排水,排水不畅,形成积水的交叉口是失败的设计,因此排水设计对交叉口非常重要。排水设计时应考虑排水的方向、坡度及收水口位置,一般交叉口路面水应向四个转角方向汇聚,收水口设置在水汇聚的位置。

3.1.2平面线型

平面线型的选择对交叉口有较大的影响。一般选择在既有路为直线段的位置上最为合适,这对行车安全,减少交叉长度和占地均是较优的。如果必须在曲线上衔接,也应尽量在大半径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曲线),避免和小半径曲线上,因为它对路面平顺衔接,行车安仝和占地都是小利的。衔接要尽量考虑正交或较大角度斜交,最小交角不宜小于45°。

3.1.3地形条件

衔接点应尽量选择地形平坦、视线开阔的地方,避免挖方地段与既有路相接,因其对于行车视线及路基排水均为不利。另外一般在交叉口的竖向布置上要符合行车舒适、

排水通畅及视线开阔的要求,要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内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使路面的水能及时的排泄。但是在与既有道路衔接的交叉,尤其是当既有路的等级较高,行车量较大时,则不能干扰既有路,新建路必须服从于既有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设计能达到舒适、平顺、通畅的要求,是我们在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2城市已建道路交叉口改善

通过合理布设交通岛、交通标志、地面标线,以引导车流按一定方向或路径行驶,也可达到减少和控制冲突点的效果。限制交叉口某些行驶方向。当相交道路等级差别较大,或各向交通流量和重要程度差别较大时,在设计中限制次要道路的交通流向,既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不受干扰,又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3.2.1设置行人安全岛

在设有行人通道的交叉路口,渠化交通应与行人交通安全结合起来,尤其是设置位置恰当、形状合理的导流岛、中央隔离带,不仅能对渠化交通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能对行人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市区道路越建越宽。特别是新区道路, 主要道路红线宽都在50m - 60m 左右。一方面道路宽度的加大, 使道路交叉口范围也增大; 另一方面, 机动车数量在迅速增加,川流不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行人在交叉口穿越人行横道线时缺乏全感, 交叉口事故频发, 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确保行人在穿越道路交叉口时的安全, 同时确保交叉口的畅通, 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对此, 提出了全面设置行人安全岛的设想。即不但在有中央隔离带的交叉口设置了行人安全岛,而且在每个转角处设置安全岛, 因为这些转角一般都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会行驶到的死角(如下图所示)。安全岛高出路面10cm 左右, 岛上除了供行人行走的人行道外, 还种些花木, 美化交叉口环境。这样,人行横道线大大缩短, 行人过交叉口增加了安全感, 而且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更加有序。

3.2.2非机动车停车线前移

一般情况下总有非机动车越过停车线等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就和非机动车“打架”,越线的非机动车挡了路,汽车按喇叭催非机动车向前移,结果大家都走得不顺畅,,你等我,我等你,走走停停,速度极慢,路口的通行能力大打折口,并且容易出现碰擦事故。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路口“打架”这一全国都面临的问题,可以将非机动车停车线适度前移。将自行车停车线往路口前移几米。人行横道线也跟着往前移, 而机动车停车线还在原位不动。这样一来,原先有四条人行横道线构成的路口方框小了一圈, 自行车和机动车在等候红灯时,变得很有层次。虽然只作了很小的改动,但却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首先充分利用了路口空间。停车线往前移,路口的喇叭形区域就被用上。非

机动车等候区域增大,等候通过的非机动车不会排长队。非机动车区域也分成了左转弯、直行和右转弯。其次,非机动车通行能力也增加了。右转弯机动车和直行非机动车冲突减小。自行车停车线前移后,自行车等在前面,机动车等在后面,路口象个阶梯一样,绿灯一亮,自行车笨鸟先飞,先行启动,迅速地通过路口,机动车随后通过,相互干扰少了。自行车越线少了。自行车停车线前移后,自行车已经比机动车停得更前面, 再往前就是来往的汽车,非机动车不敢也没必要再越线。第五,行人过街更安全, 交警指挥更方便。人行横道线前移后,由人行横线组成的方框缩小,边长也短了,行人过交叉口距离随之缩短。而且机动车停车线与人行横道线之间距离拉大,行人过路口更安全。

3.2.3设置左转弯待驶区

一般的交叉口,左转弯机动车线与直行、右转弯机动车停车线是同一条直线。对于那些中央隔离带较宽的交叉口,可以充分利用路口中心空闲区域, 提高通行能力。经实地考察发现,可以在路口局部空闲区域设置成左转车待驶区。如果在直行绿灯时间启动后,提前让左转车驶入左转待驶区,这样在左转绿灯启动后,在同一个左转绿灯时间内,每个路口可以多通过3 - 9 辆机动车。

3.2.4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立体过街没施的设置能彻底地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车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行为,从而问接地减少车辆的不必要延误,增加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3.2.5信号灯相位保证

如果有较多行人穿越,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提供安全的通道。对左右转交通较大的路口,应设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即单独的与车辆没有冲突的相位,以完全避免与机动车流冲突,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3.2.6公交停靠站

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没置,因为大街为城市主干道,且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道路,所以采用沿人行道设置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3.2.7其他措施

每一个路口的大小范围是不相同的,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根据每一个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测量计算,不拘一格,做好每一个交叉口的交叉渠化设计。有的路口右转机动车流量很少,却又占着一个车道,浪费了资源。如果路口前有小路让右转弯车辆提前右转,然后绕出去,不增加行车路程,这样就可以将交叉口的右转车道改成直行车道,充分利用交叉口车道资源,大大增加交叉口机动车

通行量。对于旧城区道路不太宽的交叉口,将每条进口车行道最小宽压缩到3m ,千方百计增加一条车道出来。只要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就是;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做好交叉口设计的持续改进工作,以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四.交叉口设计案例

4.1现状分析 4.1.1交叉口概况

该路口为五路交叉口,其中杉板路、二仙桥路、十里店路、崔家店路为两块板,其中二仙桥路双向四车道,杉板路、十里店路、崔家店路双向六车道;相交支路为一块板,双向两车道。此交叉口周围分布着高校等单位,是一个地位十分重要的路口,而且是一个交通条件十分复杂的交叉口。车辆组成以小汽车和自行车为主,行人的交通量也很大;交叉口采用五相位的定时信号控制。现状如图1所示

4.1.2存在问题

图1 交叉口现状图

(1)交叉口内冲突点多,车到功能不明确,不合理,交通十分混乱,存在严重事故隐患。

(2)非机动车流、行人流在交叉口内运行紊乱。

(3)人行道设置不合理,交叉口距离较长,行人在一个绿时过街有困难,安全隐患大。

(4)信号灯相位设置不合理。

4.2实施对策

(1)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置机动导流线,杉板路、二仙桥路、十里店路、崔家店路设置专门右转车道。交叉口内设置交通岛,方便行人和自行车过街。

(2)将人行道部分用作非机动车车道,实现机非分离,减小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

(3)将支路设置为单向通道,不容许其他主干路在支路上通行,减小了交叉口冲突点的数量。

(4)合理安排相位,原来的五相位优化为四相位,减小了车辆在交叉的等待时间。

(5)十里店专用右转车道设置信号灯,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过街。改善方案见图2。

图2 交叉口改善图

第二部分道路立交

一. 立交概述

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城市是人口、车辆的密集处,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要求,尽量提高通行能力,并尽可能方便行人通过立体交叉是城市立体交叉设计考虑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城市立体交叉有以下特点:

(1)立体交叉的设置位置必须按照所规定道路的性质、功能和前景要求综合考虑,力求选址合理,恰到其位。

(2)立体交叉所占的场地往往受到严格限制。城市人口密集,建筑物多,用地紧张,拆迁困难,路网较密,平行路间距较近,往往影响到立体交叉的形式的选择。

(3)立体交叉与其他交通系统有密切关系。在城市里立体交叉应同城市各种交通形式紧密结合。如地下铁路,公共交通系统,人行天桥,停车场等各种公用交通设施。特别注意我国城市交通中自行车多的特点,力求汽车与自行车分行,充分发挥各种交通交通工具的特点。

(4)立体交叉的施工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施工占地、中断交通施工材料的运输,机械的进出等都会给城市交通、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立交具有平交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可连续稳定地行驶,提高了车速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安全和畅通,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二. 立体交叉口方案设计原则

(1)满足交通功能。根据对交通量调查及远期交通量的预测结果.确保主要行车方向的交通畅通并兼顾其它方向.

(2)按照全互通的要求.设置四条左转匝道和四条右转匝道.

(3)对立交区域交通进行统一协调组织,解决好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立交功能。

(4)方案设计应考虑立交的综合效益.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占地和拆迁.尽量降低工程的全寿命成本。

三.城市立交设计的一般步骤

(1)资料收集阶段。立交地形图,红线图的收集,设计要求的收集,以及相关的

已设计资料,为立交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2)现状调查阶段。对立交建址的现状道路、建筑、铁路、河流水系、高压走廊、各类地下管线、铁路、地铁、地势地貌等做现场调查,判别各类因素对立交设计的影响。

(3)规划调查阶段。收集城市的路网规划,片区规划,及各类地块规划,已出售地块,地铁等地下构物的规划,并分析各项规划对立交设计的影响。

(4)交通量的调查分析及预测。对现有路口改建为立交的情况,调查现状的交通量,结合规划预测出相应年限的交通量;对规划路口建设的立交,可根据道路的等级及通行能力,以及规划片区产生的交通需求,预测出相应年限的交通流量。

(5)根据上述收集到的资料与分析预测结果,根据立交设计的标准,进行立交的总体方案设计。

立交的各项设计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立交等级;相交道路的等级;红线宽度;车道数;设计速度;匝道的设计速度;车道数;匝道宽度;主线与匝道;地面系的净空要求。

根据上述立交设计参数,首先进行立交的初步选型,各个方案的倾向性如下:(1)以立交预测的交通流量为主,为交通流量大的转向设置定向.半定向匝道,交通量少的转向设置为环形匝道。(2)以地形为主,控制立交的拆迁规模,立交占地贴合地形,拆迁较少的方案。(3)以控制投资为主,立交的形式较为简易,规模较小的方案。(4)以景观为主,立交造型强调美观的方案。

四.立交方案比选

4.1比选方法

立交方案评价比选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多目标同时存在.难以判断方案的优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立交方案各目标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对立交方案进行评价与比选:

(1)采用评分制,将理想立交方案目标值定为100分;

(2)确定影响立交方案优劣的几大因素;

(3)分析影响因素中分项因素;

(4)按各因素重要性确定各因素及分因素的目标分值;

(5)计算各方案总体评价分值;

(6)按总体分值排序,以分值最高的为推荐方案。

4.2 影响方案优劣的因素及权重

立交方案的优劣一般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量:立交功能30分;立交景观20分;工程

投资20分;与各受控因素协调程度10分;施工难易程度10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0分;总分值100分。

被评价方案必须是成立的方案,即必须满足规划、控制用地、控制投资额等决定性条件。

立交作为交通建筑必须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故在所有因素中交通功能应排在首位,交通功能又含有以下分项因素:交织段个数5分;交织段长度3分;平面5.5分;纵断面5.5分;运行能力4分;变速车道1.5分;分合流口1.5分;行人与非机动车道4分;交通功能目标总分值30分。

一般来说,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立交景观与工程投资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仅次于交通功能对立交方案的影响。立交景观包括立交整体造型、立交布局、结构美观、局部绿化景观和立交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其主导作用的是立交整体造型和与周围环境协

调两个因素。局部景观指绿化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和绿化景观设计的先进性。立交景观各分因素的目标分值为:整体造型5分;立交布局3分;结构美观4分;绿化景观3分;立交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5分;总目标分值20分。

立交工程投资主要受各项工程量、征地及拆迁数量控制。在各项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工程量。工程投资各分项目标分值如下;征地3分;拆迁建筑物2分;拆迁管线2分;道路工程量5分;桥梁工程量6分;其它工程量2分;工程投资总分值20分。

施工难度主要受场地、工期、特殊设备三个方面控制,工期影响略大于场地及特殊设备两方面因素。在于各种关系协调中,以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意见最为重要,其它部门关系影响较上述两方面略小,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也是评价立交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施工难度、与各部门协调等因素目标分值为:与规划协调4分;与建设部门协调4分;与其他部门协调2分;场地施工难易程度3分;工期难易程度4分;特殊设备难易程度3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0分;总目标分值30分。

五.兰州盘旋路交叉口立交设计实例

5.1 交叉口概况

盘旋路交叉口是兰州市重要交叉口之一,又东西向东岗西路和南北向天水路交织而形成,交通流量大,其中东岗路为双向六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设计车速为80km/m。天水路为双向八车道。天水路是兰州市的南北向主干道,东岗路为东西向主干道,中间设有分隔带,设计车速80km/h。盘旋路交叉口是兰州市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考虑到远期交通量的急剧增长,现有平面交叉口满足不了其需求,因此将为盘旋路交叉口设计一个远期立交。在此处设置立交,可用土地非常有限,其中第一象限为中国地震局兰州地

震研究所,第二象限是兰州饭店,第三象限是兰州飞天大酒店,第四象限用地基本可以满足。因此考虑将立交主要匝道设置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

5.2 立交设计方案

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南北方向为主要转向交通量方向,向东西方向为次要交通量方向。设计拟定以下两个立交方案:

方案一(如图3)

本方案优点是征地数量少.立交层数较少,且功能齐备,完全实现了两条快速路的互联互通。

本方案缺点是东西方向左转跨线距离长。

图3 立交方案一

方案二(如图4)

本方案优点是立交不存在交织点,曲线半径大,适应的车速高。

本方案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需建造三层跨线构造物,造价较高,营运费用高。

5.3方案评价

根据前述的目标分值评价和分值确定方法列出二个方案各分项因素的得分如下:

图4 立交方案二

经过以上的定量评分和定性比较,方案一交通功能好,造价适中,占地面积小,跨线构造物数量少,层次低,造型美观,将其定为推荐方案。

绿化种植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 1.5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管线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 3 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为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 5 m 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 20 倍以内。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设置保护加固设施。《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内人力剪草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内普通草地的最适排水坡度为 1.5-10 %。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内运动草地的最适排水坡度为 1 %。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 2 倍以上。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2.2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儿童游戏场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 50 %。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儿童游戏场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1.8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大、中型汽车停车场的庇荫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4 m。《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小汽车停车场的庇荫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2.5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自行车停车场的庇荫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2.2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停车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 1.5 m,并应设置保护设施。《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古树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珍贵稀有的树木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新植乔木与地下热力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为 2 m。 《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新植乔木与地下给排水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为 1.5 m。《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新植乔木与地下电力、通讯电缆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为1.5m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规定,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如因特殊需要在非正常移栽期移植,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 250 mm 以上的慢长树种,应原地保留。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规定,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 3-8m ),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露地栽培花卉规定:一、二年生花卉,株高应为10~40cm,冠径应为15~35cm,分枝不宜少于3~4个。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园林草本花卉和草坪地被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 30 cm。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园林小灌木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45 cm。《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园林大灌木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 60 cm。《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浅根乔木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 90 c m。《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深根乔木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150 cm。《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树高超过4m的常绿乔木移栽时所带土球直径不小于 140 cm,种植穴深度不小于 120 cm,种植穴直径不少于 180 cm。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移栽胸径为8~10 cm的落叶乔木,种植穴的深度应为 80-90 cm。

城市交叉口渠化方法

城市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与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拥挤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在交叉口处“瓶颈”现象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渠化设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极大地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等优点。因此渠化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交通特点,同时各交叉口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如何根据成都市具体情况,用渠化方法设计出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正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1.渠化概念及渠化设计作用 道路交通渠化,就是在道路上使用交通标志、标线或用各种岛状构造物,或将路面漆刷成不同颜色,或利用护栏、分隔带、隔离墩以及其它设施和方法,对行人与各种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及不同运动状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隔离和管制,使交通实体像渠内水流一样顺着一定的方向和线路,互不干扰安全有序的运行,以达到分离和控制交通流的目的。 渠化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是规范车辆行驶、减少车流冲突,有效组织车流有序地经过交叉口,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资源的利用率;2是能够有效地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减少车流的冲突。 2.成都市交叉口特色 2.1交通组成复杂、交通组织困难 如图1所示为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图,以及部分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表(表1),由图表可知,成都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所占比例很大,其中电动自行车的比例比其它城市更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都市交叉口交通组成的复杂度,尤其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介于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电动自行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情况也将导致成都市交通交叉口设计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 6.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 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 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 appearance of plant 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 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2.0.4 古树名木historical tree famous wood species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 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 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 natural angle of repose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 标高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8 土方平衡balance of cut and fil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2.0.9 护坡slope protectlon 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2.0.10 挡土墙retalning wall 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2.0.11 汀步steps over water 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2.0.12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 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2.0 13 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 garden building 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2.0.14 园林小品small garden ornaments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 3 基本规定 3.0.1城市绿地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单体设计等。3.0.2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作出总体设计。 3.0.3城市绿地总体设计应符合绿地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生产等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效果。 3.0.4城市绿地设计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设计理念。 3.0.5城市绿地布局宜多样统一,简洁而不单调,各分区间应有机联系。城市绿地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3.0.6不同性质、类型的城市绿地内绿色植物种植面积占用地总面积(陆地)比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性。 3.0.7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如因特殊需要在非正常移栽期移植,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250mm以上的慢长树种,应原地保留。 3.0.8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术必须原地保留。 3.0.9城市绿地的建筑应与环境协调,并符合以下规定: 1公园绿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应按公园绿地性质和规模确定游憩,服务、管

理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小型公园绿地不应大于3%,大型公园绿地宜为5%,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可适当提高比例。 2其他绿地内各类建筑占用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陆地总面积的2%。3.0.10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 3.0.11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3.0.13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设置座椅、废物箱和照明等服务设施。 3.0.14城市绿地设计应积极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中水等资源。 3.0.15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等的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 4 竖向设计 4·0·1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应以总体设计布局及控制高程为依据。4·0·2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有利于创造多种地貌和多种园林空问,丰富景观层次。 4·0·3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宜保护、利用,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 4·0·4对原地表层适宜裁植的土壤,应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以客土更换。 4·0·5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 1、分离原则 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 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 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 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 题。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⑷设置调头车道时,可与左转车道合并,使用一个绿灯时段,调头车辆需在左转车辆放行时间内完成调头动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交叉口的通行安全性。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术语 2.0.19A湿塘wet basin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雨水湿地stormwater 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植草沟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基本规定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3.0.14城市绿地设计宜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资源。 3.0.15城市绿地的设计宜采用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满足城市对绿地所在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条文说明】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控制设施。3.0.15A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原则,依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首先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根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制定不同的对应方案; 2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宜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3应优先使用简单、非结构性、低成本的源头径流控制设施;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场地整体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绿地的总平面、竖向、建筑、道路等相协调;

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原则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 1、分离原则 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 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题。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⑷设置调头车道时,可与左转车道合并,使用一个绿灯时段,调头车辆需在左转车辆放行时间内完成调头动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交叉口的通行安全性。 3、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处理: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通一直是管理的难点,也是交通渠化中较难处理的环节,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 在处理非机动车通行的交通渠化中,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 (1)、自行车交通应该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如果没有条件分离,也必须给出适当的空间,让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 (2)、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到最小。为了简化驾驶人员在交叉口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采取措施的过程,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应该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平面交叉口拓宽设计

平面交叉口展宽规划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的规定如下 4.2.13进口道: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次干路25m,主干路30m—35m;无交通量资料时,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次干路50m—70m,主干路70m—90m; 4.2.16出口道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m—60m,交通量大的主干道取上限,其它可取下限;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2008报批稿)》将于2012年元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红线规划的规定如下 4.1.4新建交叉口进口道规划总宽度应按所需车道数确定。按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进口道车道数应为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两倍。 新建交叉口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0m. 三、南阳市原平面交叉口规划 渐变段长度:次干路20m,主干路20m; 展宽段长度:次干路40m,主干路55m。 展宽段宽度:进口道、出口道各展宽5m。

四、综上所述,为了遵循新的设计规程及规范;南阳市新旧道路红线相衔接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便于规划管理和用地审批,结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平面交叉口展宽规划: 渐变段长度:次干路30m ,主干路30m ; 展宽段长度:次干路60m ,主干路80m ; 展宽段宽度:进口道、出口道各展宽5m 。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 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主 干道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主干道 2011-4-18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 主干道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 50420-2007 (2016 年版) 目录 1总则 3基本规定 4竖向设计 5种植设计 6道路桥梁 6.1道路 6.2桥梁 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 7.1园林建筑 7.3厕所 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 7园灯 7.9标识 8给水、排水及电气 8.1给水 8.2排水 8.3电气 1总贝U 总贝U 1. 0. 1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 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 0. 2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 地。 1. 0. 4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3.0. 1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 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 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 4、3. 0. 5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 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 6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 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 0. 7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在旧城改 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3.0. 10绿地设计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尤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要创造老人 相互交流的空间,在道路及厕所设计中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3. 0. 11城市绿地兼有防灾、避灾的功能,绿地内水体、广场、草坪等在遇灾时均 可供防灾避难使用。因此,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难时的有效利用。 3. 0. 12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appearanceofplant 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种植设计planting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treefamouswoodspecies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 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 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naturalangleofrepose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8土方平衡balanceofcutandfil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2.0.9护坡slopeprotectlon 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2.0.10挡土墙retalningwall 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2.0.11汀步stepsoverwater 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2.0.12园林建筑gardenbuilding 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2.013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gardenbuilding 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2.0.14园林小品smallgardenornaments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2.0.15绿墙greenwall 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 2.0.16假山rockwork,artificialhill 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揽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2.0.17塑石man-maderockery 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 2.0.18标识singormarker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 路设计 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题目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设计指导教师:杨广军 学号: 110905125 姓名:彭怀力

目录 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1)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1) 2.1交叉口的选择 (1) 2.2衔接方式的确定 (2) 2.3连接纵坡 (3)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完善 (3) 3.1平面口立面设计 (3) 3.2对交叉口进行去渠设计 (3) 四、平面交叉口去化设计要点 (4) 4.1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4) 4.2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满足要求 (4) 4.3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畅,减少交通隐患 (5) 4.4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 (5) 4.5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 (5) 五、平面交叉口现状及改善 (5) 1. 兰州市交叉口特色................................................ (5) 2. 渠化设计方法 ................................................... (6) 3. 结语 (8) 六、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交通立交设计.................................. .9 6.1立交概述......................................................... .9 6.2立交的功能.......................................................... .9 6.3互通式立交.......................................................... .9 6.4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现状...................................... .1.1 七、结语 (1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道路几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 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 5.1.13?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50m。 5.1.14?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路段需加速合流或减速分流时,应设变速车道。 5.1.15?路段内人行横道应布设在人流集中处。人行横道应设在通视良好的地点,并应设醒目标志。快速路上行人过街应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5.2.2?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限制值应符合表5.2.2的规定。5.2.3?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值时,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二的规定。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修订公告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局部修订的条文,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od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space (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 术语 湿塘wet basin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雨水湿地stormwater 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植草沟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 基本规定 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城市绿地设计宜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资源。 城市绿地的设计宜采用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满足城市对绿地所在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条文说明】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控制设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